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制造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郭新兰 徐有军 沈丽琴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10期150-152,共3页
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不断交叉融合,新技术和新业态催生出复合型企业,使得高水平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呈现迅速增长趋势。作为技能人才重要供给源的职业院校,为应对智能制造类高端技能人才储备不足问题,将人才培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不断交叉融合,新技术和新业态催生出复合型企业,使得高水平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呈现迅速增长趋势。作为技能人才重要供给源的职业院校,为应对智能制造类高端技能人才储备不足问题,将人才培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研究与探索。面向智能制造领域,整合政府、行业协会、产业园区、制造企业等社会各方资源,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本文探索将“政府、行业协会、产业园区、企业、学校”五方融为一体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路径,将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紧密对接,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为精准服务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类专业 产教融合 五位一体 复合型人才 培养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X”证书制度下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新兰 沈丽琴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19期150-152,共3页
“1+X”证书制度自2019年实施以来,对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人才培养评价体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于“1+X”证书制度,各高等职业院校不断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为服务地方企业发展输出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 “1+X”证书制度自2019年实施以来,对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人才培养评价体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于“1+X”证书制度,各高等职业院校不断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为服务地方企业发展输出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而人才培养评价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动态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前人在人才培养评价方面的成果,构建“高校、行业协会、产业园区、企业和政府”五位一体的动态评价体系,对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五方权重评价。并将每年的人才评价报告和结果反馈给高职院校,促进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为产业园区输送合格的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X”证书制度 工业机器人 人才培养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新兰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9期153-155,共3页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开始着重于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文章剖析了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在培养人才方面现有的问题,探讨了在“1+X”证书制度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书证...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开始着重于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文章剖析了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在培养人才方面现有的问题,探讨了在“1+X”证书制度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书证融合、课证融通”培养途径,旨在为“1+X”证书制度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X证书 高职院校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4
作者 郭新兰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20期144-146,共3页
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培养高素质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则是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本文将探索“产业对接与需求导向、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建设、实践教学与技能提升、师资培养与团队建设、产学研合作与创... 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培养高素质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则是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本文将探索“产业对接与需求导向、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建设、实践教学与技能提升、师资培养与团队建设、产学研合作与创新驱动”五方融为一体的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的人才培养路径。基于行业的发展趋势、技术变革以及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高职院校可以制定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根据产业对接的结果,高职院校需要构建与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通过创新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团队创建和产学研合作等多种方式,将工业机器人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紧密对接,稳步提升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智能制造迅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背景 高职 工业机器人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F-BP算法的工业机械臂轨迹控制与跟踪 被引量:17
5
作者 郭新兰 姚利娜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46,共6页
针对现有机械臂轨迹控制补偿算法偏差大、效率低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RBF-BP的机械臂行进轨迹控制与跟踪算法研究。从机械臂各轴向的空间移动、角度旋转等6个自由度出发建模,描述机械臂末端的位置移动和姿态变化,并计算向量的移动距离和... 针对现有机械臂轨迹控制补偿算法偏差大、效率低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RBF-BP的机械臂行进轨迹控制与跟踪算法研究。从机械臂各轴向的空间移动、角度旋转等6个自由度出发建模,描述机械臂末端的位置移动和姿态变化,并计算向量的移动距离和偏转角度;面对机械臂系统误差和摩擦扰动导致的轨迹偏差问题,利用RBF-BP算法局部逼近最优控制轨迹,并基于高斯基函数的向量值获取最优的权值和轨迹输出值。仿真结果表明:在提出算法控制下的行进轨迹接近于理论轨迹,3个轴向的坐标误差趋近于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F-BP算法 机械臂 轨迹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learning算法下的机械臂轨迹规划与避障行为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郭新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7-61,66,共6页
机械臂运动和避障中存在轨迹偏差,要通过适当控制算法加以纠正确保实际轨迹趋近于理想轨迹。提出基于改进Q-learning算法的轨迹规划与避障方案,分别构建状态向量集合和每种状态下的动作集合,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提高模型的连续逼近能力,... 机械臂运动和避障中存在轨迹偏差,要通过适当控制算法加以纠正确保实际轨迹趋近于理想轨迹。提出基于改进Q-learning算法的轨迹规划与避障方案,分别构建状态向量集合和每种状态下的动作集合,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提高模型的连续逼近能力,并在迭代中不断更新Q函数值;路径规划中按照关节旋转角度及连杆空间移动距离最小原则,实现在合理避障同时轨迹偏差度最低。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算法收敛性速度快,路径规划效果优于传统规划方案,偏移成本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learning算法 机械臂 轨迹规划与避障方案 状态向量集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节连续体机械臂的预紧机构装置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新兰 姚利娜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56,共6页
针对柔索驱动机械臂容易发生绳索松弛从而影响动作准确性和有效载荷能力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连续体机械臂混合式预紧机构,并提出了对应的预紧力控制策略。首先,研究了多节柔索驱动超冗余连续机械臂的3个主要组成部分——连续体部件... 针对柔索驱动机械臂容易发生绳索松弛从而影响动作准确性和有效载荷能力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连续体机械臂混合式预紧机构,并提出了对应的预紧力控制策略。首先,研究了多节柔索驱动超冗余连续机械臂的3个主要组成部分——连续体部件、预紧部件和致动部件,并给出了采用线性电位器的混合式预紧机构具体硬件设计;其次,根据电机和绳索分布,提出了相匹配的混合式预紧力控制策略,包括了2种方式——被动补偿和主动补偿,并对主动补偿的电机角度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最后,通过有效载荷和载荷可操作性试验,对所提预紧机构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有预紧机构机械臂的有效载荷能力增加了20 g,最大高度增加了约200 mm,避免了绳索松弛现象,从而提高了末端位置控制的精度,同时,机械臂的载荷可操作性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体机械臂 柔索驱动 预紧机构 机械臂控制 有效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C的罐装贴标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新兰 胡凯 +1 位作者 邱毅 夏李强 《价值工程》 2018年第28期180-181,共2页
本文研究了罐装贴标系统PLC程序设计与开发。该系统采用1台QCPU的PLC为主站,2台FX3U的PLC为从站,以CCLink的形式组网,根据控制要求进行PLC软件程序设计。实现两种运行模式:调试模式和加工模式。采用HMI进行调试和加工的触屏控制。通过... 本文研究了罐装贴标系统PLC程序设计与开发。该系统采用1台QCPU的PLC为主站,2台FX3U的PLC为从站,以CCLink的形式组网,根据控制要求进行PLC软件程序设计。实现两种运行模式:调试模式和加工模式。采用HMI进行调试和加工的触屏控制。通过现场调试运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程序满足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罐装贴标 PLC 程序设计 CC-LI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区域交通信号自适应控制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新兰 李涛 《自动化应用》 2013年第10期16-18,39,共4页
基于无模型自适应动态规划,提出一种新的交通信号控制算法,应用于区域多路口协调优化控制。在四交叉路口的仿真环境下对该控制算法进行验证,取得良好的优化效果。
关键词 交通信号控制 区域多路口协调优化 自适应动态规划 分布式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杆柔性关节机械臂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10
作者 郭新兰 姚利娜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9-253,共5页
为解决应用传统方法导致的关节角度偏差大、轨迹控制效果不佳等问题,提出一种二连杆柔性关节机械臂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先分析轨迹控制阶跃响应时间过长的原因,然后以现有柔性关节轨迹控制器为基础,引入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最后采用拉格... 为解决应用传统方法导致的关节角度偏差大、轨迹控制效果不佳等问题,提出一种二连杆柔性关节机械臂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先分析轨迹控制阶跃响应时间过长的原因,然后以现有柔性关节轨迹控制器为基础,引入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最后采用拉格朗日第二类方程和系统动量守恒定理明确训练函数,构建机械臂轨迹控制器模型,以实现机械臂轨迹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所提方法进行控制时,其阶跃响应时间约为1.1s,轨迹控制偏差为0.7mm,关节调整角度误差仅为0.05rad,有效降低了阶跃响应上升时间和轨迹控制偏差,提高了对二连杆柔性关节机械臂轨迹的控制精度,具备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基神经网络 柔性关节机械臂 高斯函数 拉格朗日 阶跃响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智能化升级浅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新兰 李涛 《中国交通信息化》 2021年第2期51-52,共2页
本文基于5G的智能网联和物联网技术,探索怎样通过高速公路的自我感知、自主组织、自行诊断维护等能力,达到高速公路的智慧化,实现自主智能的智慧高速公路。
关键词 自主智能 智能网联 物联网 智慧高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tlab在自动控制原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新兰 《科技经济市场》 2013年第5期21-24,共4页
把MATLAB控制系统工具箱(control systems toolbox)和仿真环境SIMULINK运用到《自动控制原理》的教学中,很好的解决了这门课中实际的数据计算、图形绘制、性能指标求取以及系统校正与设计等技术问题,把学生从繁琐的数学计算过程中解放出... 把MATLAB控制系统工具箱(control systems toolbox)和仿真环境SIMULINK运用到《自动控制原理》的教学中,很好的解决了这门课中实际的数据计算、图形绘制、性能指标求取以及系统校正与设计等技术问题,把学生从繁琐的数学计算过程中解放出来,用图形表示系统动态响应过程和稳态响应过程,结果直观易于分析,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和领会,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LAB 自动控制系统 系统响应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堂研究——以《PLC应用技术》为例
13
作者 郭新兰 徐有军 +1 位作者 倪世钱 王晓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2年第7期246-248,共3页
《PLC应用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旨在培养学生PLC程序设计与调试操作能力,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自动化控制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本课程知识体系中蕴含科技报国、爱国主义教育元素,... 《PLC应用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旨在培养学生PLC程序设计与调试操作能力,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自动化控制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本课程知识体系中蕴含科技报国、爱国主义教育元素,技能实践蕴含安全教育、劳动教育和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教育等元素,将这些思政元素各有侧重地有机融入每一堂课,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C应用技术 课程思政 思政设计 有机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FIX5.1的电能管理系统工作台界面的开发
14
作者 郭新兰 金立艳 潘加成 《价值工程》 2017年第19期216-219,共4页
本文以传统写字楼为对象,分析了能源管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出了全新的系统设计方案。引入i FIX5.1组态软件开发平台,开发了人机界面和控制代码,实现楼宇中用电设备的状态监控与能耗采集功能,并可以自动生成实时报警、历史信息、历史... 本文以传统写字楼为对象,分析了能源管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出了全新的系统设计方案。引入i FIX5.1组态软件开发平台,开发了人机界面和控制代码,实现楼宇中用电设备的状态监控与能耗采集功能,并可以自动生成实时报警、历史信息、历史曲线、报表,达到节省人力、提高安全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目的,为用户创造一个高效、舒适、安全的管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管理系统 iFIX5.1组态软件 人机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蜂群的交通信号自适应优化控制
15
作者 郭新兰 李涛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6-12,共7页
基于不需要明确数学模型的自适应动态规划(ADP),提出一种新的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算法。考虑到已有ADP算法中主要模块由人工神经网络构成,对模块分别通过梯度下降法训练、调整网络参数,造成ADP模块参数调整效果不理想。文章引入人工蜂群理... 基于不需要明确数学模型的自适应动态规划(ADP),提出一种新的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算法。考虑到已有ADP算法中主要模块由人工神经网络构成,对模块分别通过梯度下降法训练、调整网络参数,造成ADP模块参数调整效果不理想。文章引入人工蜂群理论(ABC),并将人工蜂群理论用于ADP算法中神经网络参数的优化学习,提出改进的ABADP算法,借助人工蜂群理论的优点来提高神经网络的学习速度,以便尽快取得优化控制效果。将ABADP算法用于单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控制问题,验证所提出算法在学习速度上的优势。仿真结果显示,基于人工蜂群理论的ADP算法可以提高ADP算法的学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信号控制 自适应动态规划 人工蜂群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如何提高交通LED屏显示效果技术的策略
16
作者 郭新兰 李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2年第5期190-192,共3页
LED(Light Emitting Diode)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显示屏的显示效果不断提升。随着LED显示屏制造成本不断下降,性价比不断提升,LED显示屏在现代生产生活中广范应用。影响LED显示效果的主要技术指标是灰度等级和刷新率。本文提出的智能算法... LED(Light Emitting Diode)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显示屏的显示效果不断提升。随着LED显示屏制造成本不断下降,性价比不断提升,LED显示屏在现代生产生活中广范应用。影响LED显示效果的主要技术指标是灰度等级和刷新率。本文提出的智能算法基于一定的点阵面积和亮度,最大限度提高灰度等级和刷新率这两个性能指标,使得显示效果更加生动逼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显示屏 灰度等级 刷新率 点阵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X”证书制度匹配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研究
17
作者 郭新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2年第7期1-4,共4页
“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改革中的新生事物,旨在提升职业教育内涵建设。“1+X”证书制度的推行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制度、“双师型”教师的权益和培养办法、“校企教师流动... “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改革中的新生事物,旨在提升职业教育内涵建设。“1+X”证书制度的推行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制度、“双师型”教师的权益和培养办法、“校企教师流动工作站”机制以及“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与“1+X”证书制度对师资要求脱节的问题,本文提出要以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路径转变为契机、优化双师培养路径、强化X证书培训技能,建设与“1+X”证书制度匹配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师型”师资队伍 “1+X”证书制度 建设路径 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I在公共交通候车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凯 郭新兰 《自动化仪表》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4-38,共5页
人机界面(HMI)是现代自动化控制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人机界面技术,其在厂矿、冶金、交通等行业中的工程解决方案尤为丰富。针对目前公共交通候车服务中存在的检票混乱、候车环境恶劣等普遍问题,研究了以i Fix和PAC为基础的HMI平台,详细... 人机界面(HMI)是现代自动化控制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人机界面技术,其在厂矿、冶金、交通等行业中的工程解决方案尤为丰富。针对目前公共交通候车服务中存在的检票混乱、候车环境恶劣等普遍问题,研究了以i Fix和PAC为基础的HMI平台,详细阐述了该平台的硬件配置、软件组态及人机界面设计方法,并开发出一套集自助检票、通道指引、室温调节、灯光调节、寻人寻物和安全报警功能于一体的管理系统。系统有效解决了公共候车服务中存在的弊端,并为HMI技术在公共服务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界面(HMI) 可编程自动控制器(PAC) IFIX 公共交通 候车服务 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立时滞系统指数稳定的一种设计方法
19
作者 郭新兰 李文林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5年第4期14-17,共4页
研究了一类时滞中立系统指数稳定问题,设计一个基于观测器的状态反馈控制器保证误差系统指数稳定,并且原系统也是指数稳定的.通过解一个LM I来解决设计增益问题,克服了文献[1]引入参数过多而又没有合适的选取参数方法的缺点.最后,以一... 研究了一类时滞中立系统指数稳定问题,设计一个基于观测器的状态反馈控制器保证误差系统指数稳定,并且原系统也是指数稳定的.通过解一个LM I来解决设计增益问题,克服了文献[1]引入参数过多而又没有合适的选取参数方法的缺点.最后,以一个数值例子说明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立系统 指数稳定 LYAPUNOV函数 反馈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G平台的铣床夹具设计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艳霞 郭新兰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8年第6期1-2,共2页
介绍了基于UG平台的机床夹具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基于UG平台的夹具标准元件图库;然后根据夹具设计方案,把需要的定位元件、夹紧元件以及辅助元件直接复制到夹具装配文件夹中,并按照装配关系依次装配各元件;再按照各元件尺寸位置设计夹... 介绍了基于UG平台的机床夹具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基于UG平台的夹具标准元件图库;然后根据夹具设计方案,把需要的定位元件、夹紧元件以及辅助元件直接复制到夹具装配文件夹中,并按照装配关系依次装配各元件;再按照各元件尺寸位置设计夹具体,并装配成三维实体夹具;最后把三维实体夹具转换为二维夹具装配图,并以铣床夹具为例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具设计 UG 三维实体 装配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