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BM相关数据优化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选择对术后拱高的影响
1
作者 郑两定 肖晓婷 陈雅丽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3期469-474,共6页
目的:研究基于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量的睫状沟直径(STS)等数据选择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尺寸对术后拱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影响,同时探讨影响拱高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病例观察研究。选取福州眼科医院2022-01/12收治的... 目的:研究基于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量的睫状沟直径(STS)等数据选择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尺寸对术后拱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影响,同时探讨影响拱高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病例观察研究。选取福州眼科医院2022-01/12收治的行ICL植入术并规律复查6 mo的患者,纳入进行ICL尺寸优化的95例188眼屈光不正患者为优化组;未进行ICL尺寸优化的90例174眼屈光不正患者为普通组。分别于术后1 d,1 wk,1、3、6 mo进行随访,收集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情况、眼压(IOP)、角膜情况、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度、拱高、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资料。结果:两组术后等效球镜、UCVA、BCVA组间比较无差异(均P>0.05)。优化组和普通组患者术后6 mo的视力安全指数分别为1.21±0.24、1.19±0.21,视力疗效指数分别为1.18±0.22、1.07±0.26。两组患者术后6 mo拱高分别为407.77±159.31、467.16±250.07μm,优化组92.0%眼术后拱高达到理想状态,普通组74.1%眼术后拱高达到理想状态;两组患者术后拱高随时间有轻微下降趋势,组间比较无差异(F组间=3.478,P组间=0.063)。普通组术后存在6眼ICL置换、2眼因房角关闭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而导致ICL取出的病例。结论:基于UBM测量的STS等数据选择ICL尺寸并设计植入方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拱高可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超声生物显微镜(UBM) 睫状沟直径 拱高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虹膜定位对飞秒联合波前像差引导LASIK治疗近视散光的疗效 被引量:8
2
作者 林可劼 陈军 +3 位作者 林文 林晓冬 周跃明 郑两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1056-1059,共4页
目的:虹膜定位对飞秒联合波前像差引导LASIK治疗近视散光疗效变化观察。方法:取同期进行飞秒联合波前像差引导LASIK治疗且柱镜>1.0D并有1a随访记录的近视患者,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后启动虹膜定位成功行波前像差引导LASIK术(试验组)67... 目的:虹膜定位对飞秒联合波前像差引导LASIK治疗近视散光疗效变化观察。方法:取同期进行飞秒联合波前像差引导LASIK治疗且柱镜>1.0D并有1a随访记录的近视患者,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后启动虹膜定位成功行波前像差引导LASIK术(试验组)67例129眼与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后无虹膜定位行波前像差引导LASIK术(对照组)82例161眼。在同一台激光机下进行激光切削。术后1、3、6mo,1a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电脑验光、波前像差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术后1、3mo UCVA超过术前BCVA 1行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23,P=0.011;χ2=14.431,P<0.01);术后1d,1mo残留散光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8,P<0.05;t=2.23,P<0.05);术后6mo,1a UCVA及术后3、6mo,1a残留散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内两组高阶像差均方根值、球差、彗差均增加,较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mo高阶像差均方根值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mo,1a彗差的增加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虹膜定位技术的应用在飞秒制瓣联合波前像差引导LASIK治疗近视散光中,具有术后裸眼视力恢复快,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及彗差增加较少,残留散光少的特点,具有更好更稳定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膜定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飞秒激光 近视 散光 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值引导的SBK与薄瓣LASIK治疗近视及散光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郑两定 陈军 +3 位作者 林晓冬 周跃明 林可劼 林文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13-417,共5页
目的探讨前弹力层下切削(SBK)与薄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及散光的安全性、预测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接受SBK手术46例(91眼)为SBK组,球镜(-5.16±1.37)D(-1.5^-9D),柱镜(-0.72±0.45)D(0^-2.5D);接受薄瓣LA... 目的探讨前弹力层下切削(SBK)与薄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及散光的安全性、预测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接受SBK手术46例(91眼)为SBK组,球镜(-5.16±1.37)D(-1.5^-9D),柱镜(-0.72±0.45)D(0^-2.5D);接受薄瓣LASIK手术46例(92眼)为薄瓣LASIK组,球镜(-5.60±1.59)D(-1.5^-10D),柱镜(-1.38±0.68)D(0^-4.5D)。采用OUP-ONE角膜板层刀和M2110刀头,比较2组角膜瓣厚度、术后裸眼视力、屈光度及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左眼角膜瓣厚度均明显小于右眼;薄瓣组患者的左、右眼和双眼角膜瓣厚度均明显大于SBK组(P<0.01),且变异较大。SBK组、薄瓣组术后3月内裸眼视力均明显优于术前裸眼视力,2组术后不同时期祼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比例均无显著差异。SBK组、薄瓣组术后干眼症状发生率分别为21.7%及23.9%。结论 SBK及薄瓣LASIK矫正近视及散光安全有效,Q值引导下依据患者角膜形态、厚度及散光方向个性化选择术式可以提高手术的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近视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激光 准分子 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S-LASIK和SMILE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 被引量:15
4
作者 周跃明 陈军 +3 位作者 林文 林晓冬 林可劼 郑两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978-1980,共3页
目的:应用Pentacam眼前节测量分析系统对高度近视眼行飞秒激光LASIK和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后的角膜后表面的变化进行观察比较。方法:选取2015-05/12于我院行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6.00D≤等效球镜度数≤-10.00D)67例132眼,... 目的:应用Pentacam眼前节测量分析系统对高度近视眼行飞秒激光LASIK和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后的角膜后表面的变化进行观察比较。方法:选取2015-05/12于我院行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6.00D≤等效球镜度数≤-10.00D)67例132眼,根据患者接受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简称FS-LASIK组)66眼和行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简称SMILE组)66眼,术中SMILE组角膜帽厚度和FS-LASIK组术中角膜瓣厚度都设置为110μm。分别于术前、术后3、6mo利用Pentacam测量患者角膜后表面高度,观察对比其术前术后的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量。结果:术后6mo,FS-LASIK组角膜后表面高度为6.47±1.65mm,显著高于术前5.20±1.32mm。SMILE组角膜后表面高度为6.40±1.33mm,显著高于术前5.18±1.25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FS-LASIK组角膜表面高度前凸量(1.29±1.28mm)与SMILE组(1.22±0.89mm)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S-LASIK和SMILE矫正高度近视术后均出现一定程度的角膜后表面前突,后表面高度值增加;FS-LASIK相较于SMILE,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变化量略大,但无明显的临床差别,SMILE术后角膜后表面形态稳定性相对略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磨镶术 飞秒激光 基质透镜取出 PENTACAM 高度近视 角膜后表面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三焦点与单焦点IOL植入术后早期视觉质量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孙堂胜 赵广愚 +4 位作者 郑两定 刘利娟 陈良桔 洪林勇 张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124-2129,共6页
目的:观察三焦点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8-06/2021-01在我院白内障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19例168眼,按照所... 目的:观察三焦点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8-06/2021-01在我院白内障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19例168眼,按照所植入人工晶状体类型分为三焦点组44例61眼与单焦点组75例107眼。对两组患者术后1mo视力(LogMAR)、视觉质量检查以及明、暗适应条件下对比敏感度检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焦点组单眼裸眼远视力(UDVA)、裸眼中距离视力(UIVA)、单眼裸眼近视力(UNVA)、最佳矫正远视力(BDVA)、最佳矫正远视下的中距离视力(DIVA)、最佳矫正远视下的近视力(DNVA)均明显优于单焦点组(均P<0.001)。三焦点组在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客观散射指数(OSI)和斯特尔比值(SR)方面明显优于单焦点组(均P<0.05);在暗及明适应条件下的18c/d空间频率上,单焦点组对比敏感度明显优于三焦点组(P<0.001)。基于VF/QOF量表分析的调查问卷,三焦点组在日常生活感受评分和脱镜率方面明显优于单焦点组(P<0.05),而眩光发生率二者无差异(P>0.05)。结论:植入三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提供全方位良好的视力和视觉质量,满足不同条件下的用眼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点人工晶状体 单焦点人工晶状体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晓冬 陈军 +2 位作者 周跃明 林可劼 郑两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970-1973,共4页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超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79眼已行ICL或TICL(toric implantable contact lens)近视矫正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观察1d^2a的...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超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79眼已行ICL或TICL(toric implantable contact lens)近视矫正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观察1d^2a的视力、屈光状态、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拱高、晶状体和眼底情况等。结果:所有术眼术后裸眼视力(4.89±0.17)较前(3.49±0.24)显著提高。末次随访,术后UCVA高于术前BCVA有72眼(91%),所有患者手术前后BCVA无下降。等效球镜:术前-12.14±4.14D,末次随访-0.43±0.90D。术后1d眼压(14.82±3.46mm Hg)与术前(15.59±2.66mm 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眼压(15.77±2.36mm Hg)与术前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1a拱高(481±219μm)和术后2a的拱高(475±196μm)与术后6mo拱高(502±225μm)相比有所降低。术后6mo,1、2a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相比略有降低,角膜内皮丢失率分别为5.9%、6.7%、8.2%。术后随访,有2眼出现晶状体前囊下混浊,经相应处理后,视力无明显影响,尚未发现黄斑出血、视网膜脱离等其他并发症。结论: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超高度近视疗效好且稳定,术后安全性高。通过术前的精确检查和测算、术中的精细操作及术后的严密观察随访可以有效防治并发症。术后出现的拱高下降的情况尚需进一步的观察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远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有晶状体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能量输出与术后疗效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堂胜 郑两定 +4 位作者 赵广愚 陈良桔 张帅 刘利娟 洪林勇 《当代医学》 2022年第7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时能量输出与手术后恢复情况的关系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本院白内障科收治的不同类型和核硬度的单纯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12例(174眼),所有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人工...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时能量输出与手术后恢复情况的关系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本院白内障科收治的不同类型和核硬度的单纯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12例(174眼),所有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分析术中能量输出与年龄、性别、术后角膜情况、眼压以及术后视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白内障患者术中累计释放能量(CDE)为(5.80±16.47),超声平均时间为(13.52±15.38)s。术后第1天角膜评分(0.21±1.34)分,术后第1天患者视力(0.62±0.49),最佳矫正视力≥1.0者78眼(44.8%),≥0.5者81眼(46.6%),0.1~0.25者10眼(5.7%),<0.1者5眼(2.9%)。术后第1天眼压(14.56±8.41)mmHg,超出正常眼压患者11眼,最高29.4 mmHg,最低6.7 mmHg,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P=0.74)。出现前房反应者8眼(6.3%),程度均较轻,未发现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结论超声乳化手术过程中的超声能量输出与患者术后角膜情况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白内障术后患者的短期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角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矫正近视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郑两定 陈军 +3 位作者 林文 周跃明 林晓冬 林可劫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8年第4期280-284,共5页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SMILE)矫正近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行近视激光矫正手术的100例的临床资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施行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SMILE)矫正近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行近视激光矫正手术的100例的临床资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施行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观察组施行SMILE。对比手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的视力、球镜屈光度(DS)、柱镜屈光度(DC)、泪膜破裂时间(BUT)、眼压及波前像差的均方根值(RMS)情况。结果术后1周两组的视力、DS、DC、BUT、眼压、彗差(coma)、球差(SA)、三叶草像差(trefoil)及RMS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周及1个月比较,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视力、DS、DC、BUT、coma、SA、trefoil及RMS未出现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的视力、DS、DC、BUT则出现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近视激光矫正过程中,SMILE能够有效矫正视力,较FS—LASIK具有更好的可预测性、稳定性、安全性和手术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 近视 效果
原文传递
激光板层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层间积液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林可劼 陈军 +4 位作者 林文 林晓冬 周跃明 郑两定 童绎 《中华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47-854,共8页
目的 探讨激光板层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层间积液综合征(IFS)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屈光变化、相干光层析成像(OCT)表现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福州东南眼科医院2010年12月至2016年4月诊治的6例(9只眼)IFS患者进... 目的 探讨激光板层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层间积液综合征(IFS)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屈光变化、相干光层析成像(OCT)表现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福州东南眼科医院2010年12月至2016年4月诊治的6例(9只眼)IFS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双眼3例、单眼3例;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20~29岁,平均(24.8±4.0)岁.记录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史等信息,并分析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OCT及屈光检查、角膜厚度测量、非接触眼压计、角膜内皮计数、视野等检查的结果.结果 发病原因分别为LASIK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例(2只眼),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1例(1只眼),虹膜睫状体炎1例(1只眼),SMILE术后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3例(5只眼).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角膜瓣或角膜帽及角膜瓣下弥漫混浊、角膜层间混浊、层间积液;眼前节OCT检查可见角膜层间积液或混浊;角膜瓣或角膜帽增厚、皱褶.结论 IFS发病原因主要为高眼压和角膜内皮损伤,对于激光板层角膜屈光术后高眼压的患者都应密切观察随诊.及时行OCT检查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准确的治疗,预后一般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外科手术 角膜外科手术 激光 手术后并发症 角膜水肿
原文传递
LASIK术后开角型青光眼引发角膜层间积液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可劼 陈军 +3 位作者 林晓冬 周跃明 吴晖 郑两定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年第11期1316-1317,共2页
患者粥,21岁.2010年7月3日于我院行双眼LASIK术,术前双眼屈光度,右眼:-6.50DS/-0.50DC×180°→1.0,左跟:-7.25DS/-1.0DC×5°→1.0。
关键词 LASIK术后 开角型青光眼 角膜层间 综合征 积液 引发 屈光度 双眼
原文传递
SMILE术后迟发性弥漫性板层角膜炎合并角膜层间空泡症一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可劼 陈军 +3 位作者 林文 林晓冬 周跃明 郑两定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15-316,共2页
患者,男,20岁,2016年4月12日于我院行双眼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
关键词 弥漫性板层角膜炎 角膜层间 迟发性 空泡 术后 角膜基质 飞秒激光 取出术
原文传递
角膜屈光手术后18年外伤致角膜瓣移位一例
12
作者 林可劼 陈军 +2 位作者 周跃明 林晓冬 郑两定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4年第5期394-395,共2页
报告一例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18年,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8年,外伤致角膜瓣移位伴角膜层间上皮植入的治疗情况。1 病例 患者男性,43岁。因左眼被电动车车把撞伤1个月,时感流泪,异物感。
关键词 角膜磨镶术 原位 准分子激光 角膜切开术 放射状 外伤 植入 上皮 移位 角膜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