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因子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邵盛男 缪宇平 +1 位作者 周宏农 陈海峰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73,共8页
链状亚历山大藻是一种能产生麻痹性贝毒的有害赤潮藻类,研究环境因子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特性的综合影响,找到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的适宜条件,对有效预报赤潮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了温度、盐... 链状亚历山大藻是一种能产生麻痹性贝毒的有害赤潮藻类,研究环境因子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特性的综合影响,找到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的适宜条件,对有效预报赤潮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了温度、盐度、营养盐、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最佳条件为温度20℃,盐度30,光照强度5 000 lx,培养基中氮磷含量为基础f/2培养液配方中氮磷含量的3倍。通过极差分析得出影响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因素强弱顺序是:温度>光照强度>起始氮磷含量>盐度。本实验中四个因素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都有显著影响,其中温度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状亚历山大藻 环境因子 麻痹性贝类毒素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黑鲈抗菌肽提取及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邵盛男 王伟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8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用5%乙酸提取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niodes)肝脏、脾脏、皮肤、粘液和卵组织中的抗菌肽,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大口黑鲈各组织的抗菌肽蛋白质含量,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其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嗜水气单胞菌(Aeromo... 用5%乙酸提取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niodes)肝脏、脾脏、皮肤、粘液和卵组织中的抗菌肽,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大口黑鲈各组织的抗菌肽蛋白质含量,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其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 hydrophil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大口黑鲈各组织提取物的蛋白质含量依次为卵﹥皮肤﹥肝脏﹥脾脏﹥粘液,卵2.515 mg·L^(-1),皮肤0.643 mg·L^(-1),肝脏0.444 mg·L^(-1),脾脏0.351 mg·L^(-1),粘液0.276 mg·L^(-1)。脾脏、粘液和卵的提取物对3种菌均无抑菌活性,肝脏、皮肤对大肠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有抑菌活性,其中肝脏的抑菌活性较强。结果表明大口黑鲈体内多种组织存在着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抗菌肽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肉碱对海水小球藻叶绿素及铁、镁元素含量的影响
3
作者 邵盛男 张志超 +2 位作者 邹京京 陈玉珂 穆道运 《广东饲料》 2023年第9期30-34,共5页
本文旨在探究L-肉碱对海水小球藻叶绿素含量及细胞内叶绿素合成所需关键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为对照组(L-肉碱添加量为0)、5、50、100、200mg/L的L-肉碱处理组,培养条件为25±1℃,光照强度4000lx,光暗比24h:0 h,试验周期10... 本文旨在探究L-肉碱对海水小球藻叶绿素含量及细胞内叶绿素合成所需关键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为对照组(L-肉碱添加量为0)、5、50、100、200mg/L的L-肉碱处理组,培养条件为25±1℃,光照强度4000lx,光暗比24h:0 h,试验周期10d。测定海水小球藻叶绿素a、b含量及合成叶绿素关键金属元素铁、镁的含量。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量在5~100mg/L范围内,海水小球藻叶绿素含量随着L-肉碱浓度增加而降低,其中5mg/L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0mg/L组中叶绿素含量最低,200mg/L组中叶绿素含量高于100mg/L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5mg/L组中海水小球藻中铁、镁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5~200mg/L范围内海水小球藻中铁含量组间差异显著,其中铁、镁含量均随着肉碱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200mg/L组中铁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镁含量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肉碱 海水小球藻 叶绿素 金属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磷虾脂溶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田晓清 杨桥 +3 位作者 邵盛男 陆亚男 黄洪亮 樊成奇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2-466,共5页
南极磷虾脂类营养含量丰富:油脂提取物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高于15%,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高于9%,总磷脂含量高于20%,冰鲜的南极磷虾中总虾青素含量高于3 mg/100 g。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南极磷虾油中的脂肪酸、虾青素、... 南极磷虾脂类营养含量丰富:油脂提取物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高于15%,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高于9%,总磷脂含量高于20%,冰鲜的南极磷虾中总虾青素含量高于3 mg/100 g。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南极磷虾油中的脂肪酸、虾青素、脂溶性维生素、甾醇等脂溶性成分及其功效的研究进展,以及磷虾油提取方法、多种成分稳定性的研究结果,并展望了我国开展南极磷虾脂溶性成分综合利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脂肪酸 虾青素 维生素 甾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水产养殖区七种海鞘优势种相关活性物质研究进展与利用前景 被引量:10
5
作者 樊成奇 陆亚男 +2 位作者 缪宇平 邵盛男 郑成兴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7-214,共8页
海鞘是主要海洋污损生物之一,对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水养殖和生态环境都有不利影响。本文简述了中国东海几个主要水产养殖区7种海鞘优势种生物量、相关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开发... 海鞘是主要海洋污损生物之一,对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水养殖和生态环境都有不利影响。本文简述了中国东海几个主要水产养殖区7种海鞘优势种生物量、相关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鞘 海洋污损生物 次生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微小亚历山大藻Amtk-9生长与产毒的综合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缪宇平 袁骐 +2 位作者 周宏农 陈海峰 邵盛男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9-287,共9页
微小亚历山大藻是产生麻痹性贝毒的主要生物之一。产毒藻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所产生的毒素总量有差异,因此研究环境因子对微小亚历山大藻生长与产毒的综合影响,找到微小亚历山大藻生长和产毒的适宜条件,对麻痹性贝毒在赤潮中是否造成贝... 微小亚历山大藻是产生麻痹性贝毒的主要生物之一。产毒藻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所产生的毒素总量有差异,因此研究环境因子对微小亚历山大藻生长与产毒的综合影响,找到微小亚历山大藻生长和产毒的适宜条件,对麻痹性贝毒在赤潮中是否造成贝类蓄毒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设计了一个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温度、盐度、营养盐、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对微小亚历山大藻Amtk-9生长与产毒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微小亚历山大藻Amtk-9生长最佳条件为温度25℃,盐度30,培养基中氮含量为基础f/2培养液配方中氮磷含量的2倍,光照强度10000 lx。最佳产毒条件除了氮磷含量为基础f/2培养液配方中氮磷含量的3倍外,其它条件与生长的最佳条件相同。盐度、营养盐、光照这三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对微小亚历山大藻Amtk-9指数生长期细胞比增长率、指数生长末期单位细胞含毒量均有极显著影响(F>F0.01)。温度对微小亚历山大藻Amtk-9的生长和产毒则无显著影响(F<F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亚历山大藻 麻痹性贝类毒素 生长特性 环境因子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三个海鞘优势种的油脂成分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樊成奇 陆亚男 +1 位作者 翟尚华 邵盛男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9-112,共4页
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类成分。海鞘是一类典型的海洋污损生物,对东海3个海鞘优势种皱瘤海鞘、乳突皮海鞘和长纹海鞘的油脂类成分进行相对含量分析比较,发现乳突皮海鞘油脂中含有EPA一种ω-... 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类成分。海鞘是一类典型的海洋污损生物,对东海3个海鞘优势种皱瘤海鞘、乳突皮海鞘和长纹海鞘的油脂类成分进行相对含量分析比较,发现乳突皮海鞘油脂中含有EPA一种ω-3 PUFA,含量为5.20%;长纹海鞘油脂中含有EPA一种ω-3PUFA和二十碳四烯酸一种ω-6 PUFA,含量分别为12.7%和3.17%;皱瘤海鞘油脂中含有EPA、DHA两种ω-3 PUFAs,含量分别为10.9%和5.74%,以及亚油酸和二十碳四烯酸两种ω-6 PUFAs,含量分别为11.6%和5.94%。与磷虾油文献数据相比较,皱瘤海鞘油脂总体质量与磷虾油相近,显示了ω-3/ω-6 PUFAs较为均衡的特点。表明皱瘤海鞘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瘤海鞘 乳突皮海鞘 长纹海鞘 海洋污损生物 多不饱和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B12对圆型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繁殖和个体大小的影响
8
作者 邵盛男 《河北渔业》 2019年第10期7-10,共4页
为了解维生素B 12 对海水圆型臂尾轮虫( Brachionus rotundiformis )种群增长、繁殖和个体大小的影响,采用四种不同浓度的维生素B 12 (0、0.3、0.6、1.2 μg/mL)强化培养轮虫7 d。每天测定轮虫的种群密度和怀卵率,每隔一天测定轮虫背甲... 为了解维生素B 12 对海水圆型臂尾轮虫( Brachionus rotundiformis )种群增长、繁殖和个体大小的影响,采用四种不同浓度的维生素B 12 (0、0.3、0.6、1.2 μg/mL)强化培养轮虫7 d。每天测定轮虫的种群密度和怀卵率,每隔一天测定轮虫背甲长和宽。试验结果显示:0.3 μg/mL维生素B 12 组轮虫的种群增长、怀卵率显著高于其他组( P<0.05);0.3 μg/mL维生素B 12 组轮虫的背甲长和宽均显著小于其他三组( P>0.05),而其他三组差异不显著。试验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维生素B 12 对圆型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繁殖和个体大小影响的最适浓度为0.3 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型臂尾轮虫( BRACHIONUS rotundiformis ) 维生素B 12 种群增长 怀卵率 个体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莲子草中抗污损活性皂苷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樊成奇 翟尚华 +4 位作者 陆亚男 杨桥 邵盛男 史航 何力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2-216,共5页
海洋污损生物危害水产养殖,为发现抗污损的天然资源,对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进行了抗污损活性化学成分研究。分离鉴定了3个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1)... 海洋污损生物危害水产养殖,为发现抗污损的天然资源,对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进行了抗污损活性化学成分研究。分离鉴定了3个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1)、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2)、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30-去甲基-12,20(29)-二烯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3),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初步的抗污损结果表明,皂苷3具有明显的杀灭污损生物藤壶的作用,活性与阳性对照CuSO4相近,但是对卤虫的毒性则远低于相同剂量的CuSO4;部分皂苷混合物也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杀灭藤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 皂苷 抗污损活性 藤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复海鞘油脂中的脂肪酸成分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樊成奇 赵树明 +3 位作者 田晓清 邵盛男 杨桥 陆亚男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7-120,共4页
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类营养成分。对海鞘(Aplidium constellatum)和大洋纵列海鞘(Symplegma oceania)两种复海鞘的油脂类成分进行相对含量分析,发现海鞘(A.constellatum)油脂中含有EPA、... 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类营养成分。对海鞘(Aplidium constellatum)和大洋纵列海鞘(Symplegma oceania)两种复海鞘的油脂类成分进行相对含量分析,发现海鞘(A.constellatum)油脂中含有EPA、DHA两种ω-3 PUFAs,含量分别为19.5%和12.7%,大洋纵列海鞘油脂中EPA、DHA的含量分别为18.2%和7.73%。结果表明,两种海鞘油脂均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鞘 大洋纵列海鞘 多不饱和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氨氮对轮虫种群增长、怀卵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蔺丽丽 邵盛男 +4 位作者 李永利 于胜利 常悦 郭倩 陈玉珂 《科学养鱼》 2021年第5期70-71,共2页
轮虫作为天然水体中主要浮游生物之一,因其繁殖迅速、营养丰富、体形大小适宜、能通过一定技术手段进行大量培养、容易被水产动物幼体摄食和消化吸收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鱼、虾等水产动物的开口饵料。氨氮是我国大部分水系中主要污染指标... 轮虫作为天然水体中主要浮游生物之一,因其繁殖迅速、营养丰富、体形大小适宜、能通过一定技术手段进行大量培养、容易被水产动物幼体摄食和消化吸收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鱼、虾等水产动物的开口饵料。氨氮是我国大部分水系中主要污染指标,水质中氨氮浓度严重超标将影响水生动物的生长,对水生动物的许多器官造成损伤,甚至导致其发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增长 水生动物 浮游生物 水产动物 消化吸收 开口饵料 天然水体 轮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促南极大磷虾蛋白水解活性的太湖蓝藻氯仿提取物化学成分分析
12
作者 田晓清 陆亚男 +4 位作者 迟海 邵盛男 杨宪时 王锡昌 樊成奇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1-336,共6页
太湖蓝藻以微囊藻(Microcystis spp.)为优势种,对环境产生严重危害。对太湖微囊藻提取物的氯仿部位进行了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蛋白水解活性测试和主要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太湖微囊藻提取物的氯仿部位具有明显的促进南极... 太湖蓝藻以微囊藻(Microcystis spp.)为优势种,对环境产生严重危害。对太湖微囊藻提取物的氯仿部位进行了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蛋白水解活性测试和主要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太湖微囊藻提取物的氯仿部位具有明显的促进南极大磷虾蛋白自溶的作用,且作用呈剂量相关性。对这一活性部位开展进一步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4个主要的氨基酸衍生化合物,分别为(1)3-(1-甲基丙基)-6-(苯甲基)-2,5-哌嗪二酮、(2)3-(1-甲基乙基)-6-(苯甲基)-2,5-哌嗪二酮、(3)3-甲基-6-(苯甲基)-2,5-哌嗪二酮和(4)N-(2-苯基乙基)丙氨酸,均为首次从微囊藻属中分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微囊藻 促蛋白水解活性 化学成分 氨基酸衍生物 南极大磷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条矶海葵低极性成分及其油脂的降血脂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崔萍 樊成奇 +1 位作者 邵盛男 陆亚男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9-243,共5页
对一种污损生物纵条矶海葵进行了低极性成分及其油脂的降血脂活性研究。首次从纵条矶海葵的低极性部位中分离得到△4,5-(E),△8,9-(E)-鞘氨醇-正十六碳酰胺与胆甾醇两个化合物。对纵条矶海葵油的脂肪酸组成分析表明,该海葵油中富含高不... 对一种污损生物纵条矶海葵进行了低极性成分及其油脂的降血脂活性研究。首次从纵条矶海葵的低极性部位中分离得到△4,5-(E),△8,9-(E)-鞘氨醇-正十六碳酰胺与胆甾醇两个化合物。对纵条矶海葵油的脂肪酸组成分析表明,该海葵油中富含高不饱和脂肪酸EPA与DHA,总相对含量达61.9%;降血脂活性实验表明,纵条矶海葵油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实验大鼠血管内TC、TG、HDL-C含量,具有较好的降血脂活性。开展对纵条矶海葵油脂的加工工艺研究,将有望获得新的高不饱和脂肪酸来源,进而开发出新的具降血脂功能的海洋药品或保健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条矶海葵 低极性成分 高不饱和脂肪酸 降血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域柳珊瑚化学成分与生理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萍 樊成奇 +1 位作者 陆亚男 邵盛男 《吉林中医药》 2011年第6期571-575,共5页
柳珊瑚一直是海洋天然产物研究的热点,从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包括甾醇类、萜类、含氮化合物类等多种类型,活性筛选实验表明,这些化合物普遍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和抗结核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本文对2003年以来中国海域包括台湾海域柳... 柳珊瑚一直是海洋天然产物研究的热点,从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包括甾醇类、萜类、含氮化合物类等多种类型,活性筛选实验表明,这些化合物普遍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和抗结核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本文对2003年以来中国海域包括台湾海域柳珊瑚新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理活性做一总结,为柳珊瑚的化学成分和活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珊瑚 化学成分 生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拉利昂海域雨季深海声学散射层生物垂直迁移现象分析
15
作者 屈泰春 冯春雷 +3 位作者 李灵智 范瑞良 邵盛男 张志超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4-446,共13页
应用2021年5月西北非塞拉利昂海域中上层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的船载Simrad EK60科学渔探仪(38 kHz)数据,对深海声学散射层生物的垂直迁移过程和迁移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EK60探测范围内,277~563 m水层存在深海声学散射层;该层部分... 应用2021年5月西北非塞拉利昂海域中上层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的船载Simrad EK60科学渔探仪(38 kHz)数据,对深海声学散射层生物的垂直迁移过程和迁移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EK60探测范围内,277~563 m水层存在深海声学散射层;该层部分生物日落时分上升、日出时分下降,上升和下降活动持续时间均约为3.10 h;迁移活动以变速运动形式分2~5层进行,且迁移中会发生层间的分离与聚合现象;净垂直下降速率均值为4.30 cm·s^(-1),大于净垂直上升速率均值3.41 cm·s^(-1);上升后,深海声学散射层内NASC值减少62.63%~92.70%,绝大部分进入96 m以浅的浅水层中;下降后,深海声学散射层内NASC值增加45.59%~79.79%,占浅水层内减少NASC值的32.71%~98.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垂直迁移 深海声学散射层 塞拉利昂海域 Simrad EK60 渔业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