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主要河口海湾富营养化特征及差异分析 被引量:57
1
作者 李俊龙 郑丙辉 +4 位作者 张铃松 金小伟 胡序朋 刘方 邵君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06-516,共11页
针对我国65个沿海河口海湾,基于自然地理数据及2007~2012年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箱须图法、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河口海湾间富营养化特征、差异性及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大型河口海湾的富营养化状态指标值相对较高,... 针对我国65个沿海河口海湾,基于自然地理数据及2007~2012年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箱须图法、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河口海湾间富营养化特征、差异性及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大型河口海湾的富营养化状态指标值相对较高,但河口海湾间富营养化响应指标值存在一定差异,DIN、PO-4^(3-)-P和COD是河口海湾富营养化特征的第1主成分,DO和Chl-a是第2主成分,盐度、水深、潮差和面积等是第3主成分,河口海湾水体Chl-a浓度与TN入海量(P<0.01)、DIN(P<0.01)、PO_4^(3-)-P(P<0.05)、流量(P<0.01)、温度(P<0.05)呈显著性正相关,同时与潮差(P<0.05)和盐度(P<0.01)和DO(P<0.01)呈显著性负相关.表明营养盐入海量增多是引起河口海湾一系列富营养化症状的主要因素,但河口海湾自然属性会调节其富营养化状态,造成系统间响应特征的差异.潮差小于2.5m的河口海湾,其营养盐转化效率明显高于潮差大于2.5m的河口海湾.说明河口海湾潮差可通过改变水体滞留时间、垂直混合和光照条件等,调节浮游植物生物量对营养盐的敏感性.此外,与外海的水体交换,海洋生物的捕食,及其他形态营养盐的供给等作用,也会影响河口海湾水体Chl-a的水平,人类活动带来的营养盐输入,以及河口海湾特有的自然属性,共同决定了其富营养化特征的差异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海湾 富营养化 差异分析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沉积物中氮、磷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 被引量:56
2
作者 宋金明 李学刚 +2 位作者 邵君波 贺志鹏 张乃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0-376,共7页
于2004年10月采集南黄海4个站位的柱状沉积物和29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用氧化浸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自然粒度下沉积物中的氮、磷分布特征以及控制其分布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结果表明,多数站位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沉积物中氮、磷浓度趋于... 于2004年10月采集南黄海4个站位的柱状沉积物和29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用氧化浸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自然粒度下沉积物中的氮、磷分布特征以及控制其分布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结果表明,多数站位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沉积物中氮、磷浓度趋于稳定。4个站稳定时氮浓度平均约为289μg/g,磷约为329μg/g,平均稳定浓度出现的沉积层次分别为氮>30cm,磷>22cm。氮、磷垂直分布形状的规则性与沉积速率密切相关,沉积速率越小的站位,其氮、磷垂直分布愈规则;海洋沉积物中的氮主要来源自海洋生物的代谢,而磷与陆源碎屑输入密切相关。氮与沉积物粘土含量、浮游动物生物量干重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海水中浮游动物干重每增加1mg/m3,则沉积物中氮浓度增加5.64μmol/g,磷不存在这样的关系。沉积物中氮的早期成岩速率远高于磷,在沉积物海水界面附近氮约为磷的7.4倍。海水浮游生物生物量与沉积物中氮的早期成岩类型密切相关,在所研究的2004年秋季海水中,浮游动物生物量干重19mg/m3是沉积物中氮早期成岩类型转变的界限值,小于这一界限值,水体中的氮趋向于向沉积物中凝聚;大于19mg/m3,则沉积物中的氮趋向于向水体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氮与磷 沉积物 南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北部沿海富营养化的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章守宇 杨红 +1 位作者 焦俊鹏 邵君波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4-78,共5页
运用模糊集合论中的权距离概念结合隶属度的模糊评价方法 ,以化学耗氧量、总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生物学参数叶绿素a为指标 ,对浙江北部沿海的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过程中的重要性权向量通过改进的层次分析法来确定 ,并对评价... 运用模糊集合论中的权距离概念结合隶属度的模糊评价方法 ,以化学耗氧量、总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生物学参数叶绿素a为指标 ,对浙江北部沿海的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过程中的重要性权向量通过改进的层次分析法来确定 ,并对评价指标重要性比较矩阵进行了不同的调整和对比分析 ,评价结果以隶属法和累加法两种方式给出。结果表明 ,浙江北部沿海约 76 .6 %的调查海域处于中营养和中富营养状态之间 ,低于和高于此状态的约分别占 16 .6 %和 6 .7% ;评价指标重要度的不同排列会对最终评价结果产生影响 ;累加法的评价结果比隶属法更接近接近实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富营养化 浙江北部沿海 赤潮 模糊评价 评价指标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富营养化及浮游植物多样性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48
4
作者 章守宇 邵君波 戴小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12-517,共6页
根据杭州湾水质监测及浮游植物的调查资料 ,应用营养状态指数、生物多样性和相似性指数等概念 ,分析了杭州湾的富营养化及浮游植物多样性等问题。研究表明 ,杭州湾营养状态指数由近岸向外海递减 ,COD、DIN和DIP在杭州湾营养状态指数的... 根据杭州湾水质监测及浮游植物的调查资料 ,应用营养状态指数、生物多样性和相似性指数等概念 ,分析了杭州湾的富营养化及浮游植物多样性等问题。研究表明 ,杭州湾营养状态指数由近岸向外海递减 ,COD、DIN和DIP在杭州湾营养状态指数的构成比例中分别占 6 4 .3%、34.6 %和 1.1% ;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指数自西北向东南呈递减—递增—递减的态势 ,其低谷区中心轴位于 12 1°30′E、30°0 0′N - 12 2°30′E、31°0 0′N连线 (图 1的A -A′线 )附近 ;营养状态指数和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好 ,外海侧海域因为二者呈负相关而更有可能成为赤潮发生的“危险区” ;杭州湾浮游植物生长环境大致可以A -A′线为界划分为近岸侧和外海侧两个区 ,前者生长环境比后者更为恶劣 ;浮游植物按其物种相似性指数可分为外海群落与近岸群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富营养化 浮游植物 多样性 相似性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粪大肠杆菌和异养细菌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因子 被引量:32
5
作者 焦俊鹏 章守宇 +3 位作者 杨红 邵君波 唐静亮 施建荣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09-213,共5页
根据 1999年 5月~ 6月的杭州湾现场调查资料 ,对杭州湾粪大肠肝菌及异养细菌的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 ,并分析了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杭州湾粪大肠肝菌数量分布主要受陆源性物质的支配 ,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 ;而异养细... 根据 1999年 5月~ 6月的杭州湾现场调查资料 ,对杭州湾粪大肠肝菌及异养细菌的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 ,并分析了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杭州湾粪大肠肝菌数量分布主要受陆源性物质的支配 ,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 ;而异养细菌则主要与浮游植物的数量有关 ,其分布特征为西南低东部高。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粪大肠肝菌和异养细菌除均与水温、盐度相关较高外 ,前者还与无机磷、而后者则与叶绿素a呈现数量上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大肠杆菌 异养细菌 环境因子 杭州湾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溶出伏安法研究(Ⅰ)—铜(Ⅱ)存在下痕量半胱氨酸的测定 被引量:4
6
作者 孙长林 胡伟 +1 位作者 邵君波 朱亚尔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6年第9期786-788,共3页
吸附溶出伏安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电分析方法。Kalvoda[1.2]等对其机理及应用作了报导,孙长林等研究了铜(Ⅱ)存在下痕量半胱氨酸(RSH)的阴极溶出行为,认为所得溶出峰为吸附溶出峰。本文对其机理作了进一步探讨,证实了其电积过程... 吸附溶出伏安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电分析方法。Kalvoda[1.2]等对其机理及应用作了报导,孙长林等研究了铜(Ⅱ)存在下痕量半胱氨酸(RSH)的阴极溶出行为,认为所得溶出峰为吸附溶出峰。本文对其机理作了进一步探讨,证实了其电积过程为吸附过程。并用拟定的方法,无需前处理,测定了人血清中ppm级的RSH,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 吸附溶出伏安法 半胱氨酸 电分析方法 Ⅰ) 阴极溶出 痕量 吸附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九种挥发性卤代烃的气相色谱测定 被引量:3
7
作者 邵君波 乐忠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9-11,2,共4页
挥发性卤代烃的分析,一般采用OV-101或SE-30填充柱或毛细管柱液上气相色谐法进行分析测定,其色谱出峰次序主要根据沸点高低,现有文献对沸点相近或相同的色谱分离较困难的物质对如三氯乙烯与一溴二氯甲烷共存时的测定,报道不多见.本文在... 挥发性卤代烃的分析,一般采用OV-101或SE-30填充柱或毛细管柱液上气相色谐法进行分析测定,其色谱出峰次序主要根据沸点高低,现有文献对沸点相近或相同的色谱分离较困难的物质对如三氯乙烯与一溴二氯甲烷共存时的测定,报道不多见.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 卤代烃 水体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椒江口海域沉积物微生物群落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9
8
作者 黄备 邵君波 +2 位作者 周斌 孟伟杰 罗韩燕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94,共8页
微生物群落在有机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及其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的质量。宏基因组学能够在整体水平解析微生物群落结构,真实地揭示原位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应用Il... 微生物群落在有机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及其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的质量。宏基因组学能够在整体水平解析微生物群落结构,真实地揭示原位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应用Illumina Mi Seq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椒江口海域沉积物中鉴定得到古菌和细菌共33门类,变形菌门为明显的优势门类,其序列数占总数的62.1%。其他较为丰富的门类包括绿弯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采用mothur软件计算Ace、Chao、Shannon、Simpson指数,结果发现,Ace、Chao的均值分别为511、518,Shannon在5.0左右,Simpson接近于0.02,显示出海域沉积物中微生物多样性较高且差异较小。通过微生物门类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发现,PCB101、盐度和γ-氯丹对微生物门水平的群落分布具有显著性影响。计算微生物门类组成与环境因子间Spearman相关系数并绘图分析,温度、盐度、pH与多个微生物门类的组成和分布呈现明显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 高通量测序 海洋沉积物 微生物群落 椒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ava EE与SuperMap的浙江近海赤潮遥感监测系统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朱杭杰 雷惠 +4 位作者 潘玉良 黄备 邵君波 唐静亮 周斌 《科技通报》 2020年第3期25-33,共9页
赤潮是我国常见的一类海洋灾害,对海洋环境、海洋旅游、人类健康都有较大威胁。遥感技术具有观测面积大、时效性强、数据综合性和可比性好等特点,是监测赤潮的有力手段。本研究使用Java EE(Java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和SuperMa... 赤潮是我国常见的一类海洋灾害,对海洋环境、海洋旅游、人类健康都有较大威胁。遥感技术具有观测面积大、时效性强、数据综合性和可比性好等特点,是监测赤潮的有力手段。本研究使用Java EE(Java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和SuperMap软件开发了一套基于WebGIS的赤潮遥感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MODIS遥感数据的自动下载及参数提取,并基于已公开发表的赤潮识别算法,实现赤潮疑似区及其发生类型的识别。通过对近十年(2008-2017年)浙江近海MODIS遥感数据的回溯检验,共识别出413起疑似赤潮发生事件,与《全国灾害性海洋公报》中的相关记录对比识别率达到90%,且发生频次最高区域分布与相关监测部门历年统计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监测系统 遥感 WEBGIS Java EE SUPERM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椒江口围填海工程对浮游动物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备 邵君波 +2 位作者 周斌 何松琴 王婕妤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4期86-92,共7页
收集2002—2010年间浙江省椒江口附近的卫星遥感影像,研究发现椒江口从2007年起开始大规模围填海工程,2009年围垦的面积达到最高峰,2010年底工程结束。从2005—2012年间,在围填海工程的前、中、后期进行了浮游动物生态调查,结果表明椒... 收集2002—2010年间浙江省椒江口附近的卫星遥感影像,研究发现椒江口从2007年起开始大规模围填海工程,2009年围垦的面积达到最高峰,2010年底工程结束。从2005—2012年间,在围填海工程的前、中、后期进行了浮游动物生态调查,结果表明椒江口围填海工程没有引起浮游动物种类数的明显变化,但在工程期间发生了优势种和群落结构的显著变化。工程开始前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要优势群落,在工程进行期间被水母替代,直到工程结束后才慢慢恢复到桡足类占据优势类群。随着围填海工程的进展浮游动物密度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到了工程后的2012年才有所上升,浮游动物生物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到2011年达到最大值。从整个调查过程来看,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H?)尚高,且变化不大,本文认为在该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不能很好地指示围填海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椒江口 围填海工程 浮游动物 生态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岸海域富营养化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和比较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序朋 邵君波 +4 位作者 唐静亮 王益鸣 柴小平 庄彤晖 李俊龙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43,共9页
富营养化是沿海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近些年基于科学研究成果与经验,国外近岸海域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已有长足进步,与之相比,中国现行方法仍处于初级阶段。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总结了奥斯陆-巴黎委员会、赫尔辛基委员会、欧盟... 富营养化是沿海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近些年基于科学研究成果与经验,国外近岸海域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已有长足进步,与之相比,中国现行方法仍处于初级阶段。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总结了奥斯陆-巴黎委员会、赫尔辛基委员会、欧盟水框架指令、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等富营养化评价方法的特点,并在应用范围、评价指标体系、标准、数据要求、程序及结果等方面进行了比较。针对中国目前近岸海域监测现状提出建议,为建立适合中国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特点的评价方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评价方法 应用范围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近岸海域悬浮颗粒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序朋 李芯芯 +3 位作者 徐成达 唐静亮 邵君波 石晓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6-121,共16页
磷元素是海洋基础营养盐之一,其赋存形态及分布直接影响海区的初级生产力,是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驱动力。但大河河口与近海等重要的水生关键带水动力循环过程复杂,导致悬浮颗粒物(SPM)中磷元素的赋存形态和分布特征变化多端,亟... 磷元素是海洋基础营养盐之一,其赋存形态及分布直接影响海区的初级生产力,是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驱动力。但大河河口与近海等重要的水生关键带水动力循环过程复杂,导致悬浮颗粒物(SPM)中磷元素的赋存形态和分布特征变化多端,亟须深入研究。根据2016年春季(4-5月)、夏季(7月)和秋季(9-10月)对浙江近岸海域的调查结果,本研究分析了浙江近岸海域SPM中总磷(TPP)、无机磷(PIP)和有机磷(POP)的含量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浙江近岸海域SPM中TPP含量范围为0.13~66.13μmol/L,均值为3.35μmol/L;PIP含量范围为0.03~34.19μmol/L,均值为1.97μmol/L;POP含量范围为0.06~31.94μmol/L,均值为1.39μmol/L。PIP是浙江近岸海域水体中TPP的主要存在形式,占52.3%。春季浙江近岸海域表层TPP含量占总磷(TP)含量的19.3%~97.7%。春、秋季的SPM中,TPP、PIP和POP含量空间分布相似,均呈现由内湾向外海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PIP、POP与SPM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表现出高SPM含量的海区有着较高的颗粒态磷含量,说明其受陆源输入的影响。春季盐度大于28且SPM含量小于20 mg/L的外侧远海海域,POP与Chl a的相关系数和斜率均明显高于PIP与Chl a的相关系数和斜率,说明该区域浮游植物是POP的主要贡献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颗粒物 颗粒总磷 颗粒无机磷 颗粒有机磷 浙江近岸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贾海波 邵君波 +3 位作者 胡颢琰 王益鸣 魏娜 胡序朋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5-314,共10页
通过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2002-2006年13个航次的综合调查,研究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并应用相关性分析、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三峡水库... 通过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2002-2006年13个航次的综合调查,研究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并应用相关性分析、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盐度及营养盐结构已发生显著变化。硅藻种类比例显著下降,由2002年秋季的77.09%下降至2006年秋季的71.43%;甲藻种类比例显著上升,由17.32%上升至22.45%。主要环境因子中,磷酸盐(DIP)、硅酸盐(DSi)、无机氮(DIN)浓度显著下降,盐度、N/P比值显著上升。DSi的降幅最大,从2002年秋季的83.14μmol/L下降至2006年秋季的42.83μmol/L;DIP从1.40μmol/L下降至0.89μmol/L;DIN从56.80μmol/L下降至49.18μmol/L。而N/P比值从39.86上升至81.27;盐度则从19.44上升至25.42。CCA及相关性分析表明,盐度、N/P比值的升高,DIP、DSi浓度的降低,均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径流量、输沙量的减少以及径流季节分配的改变是造成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长江口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营养盐 径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海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贾海波 邵君波 曹柳燕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19,25,共7页
依据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1992—2011年间对杭州湾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对该海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杭州湾海域生态环境未出现明显的改善趋势,生态环境质量不容乐观:1992—2011... 依据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1992—2011年间对杭州湾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对该海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杭州湾海域生态环境未出现明显的改善趋势,生态环境质量不容乐观:1992—2011年杭州湾海域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年均浓度以及富营养化指数均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DO浓度则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表层沉积物质量也未有明显改善;研究期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的种类数和生物量均呈现下降趋势,群落结构趋向简单、小型化,而浮游植物的种类数和生物量变化趋势不明显;1994年起,杭州湾海域全部处于严重富营养化状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杭州湾海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生态环境 变化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春季东海大面积甲藻赤潮的生态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备 邵君波 +1 位作者 魏娜 王益鸣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57-1462,共6页
为准确掌握东海近岸海域赤潮发生情况,深入了解东海海域赤潮发生时和未发生时的生态环境条件,根据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对东海近岸海域常年的监测结果,选定从杭州湾外侧向南到温州南麂列岛的东海近岸海域为赤潮高发区,开展生态... 为准确掌握东海近岸海域赤潮发生情况,深入了解东海海域赤潮发生时和未发生时的生态环境条件,根据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对东海近岸海域常年的监测结果,选定从杭州湾外侧向南到温州南麂列岛的东海近岸海域为赤潮高发区,开展生态环境研究。2014年4月和5月利用专业海洋调查船,按《海洋监测规范》对东海赤潮高发海域进行了二次综合海洋生态环境调查,结果发现调查海域氮、磷营养盐含量普遍较高,4月研究海域无机氮均值为0.406 mg·L-1,活性磷酸盐均值0.013 mg·L-1;5月无机氮均值0.244 mg·L-1,活性磷酸盐均值0.004 mg·L-1。大多数样品无机氮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尤其是4月91.7%的样品超一类海水标准,5月也有35.7%样品超一类海水标准。硝酸盐氮是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2014年5月调查期间发生了大面积的赤潮,赤潮原因种是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细胞密度平均在107/L以上。分析赤潮发生前后的水环境变化,5月调查海域海水温度有较大上升,各海域水温均超过了20℃,海域平均温度从4月的15.9℃上升到5月的21.9℃。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在营养盐浓度普遍较高的调查海域,水温上升是引发赤潮的关键因素。使用专业统计软件SPSS17发现赤潮藻类的细胞密度与水温、化学需氧量和溶解氧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活性磷酸盐、硝酸盐氮和无机氮存在着显著负相关(P<0.05)。另外本次调查还发现,大面积东海原甲藻赤潮暴发后,活性磷酸盐被大量消耗。综合目前有关东海原甲藻赤潮期间对活性磷酸盐的吸收动力学研究,发现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赤潮 东海原甲藻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西部海域沉积物细菌群落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备 邵君波 母清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23-1433,共11页
黄海是西太平重要的边缘海。微生物群落在有机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它们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沉积物质量的变化。宏基因组学能够在整体水平解析微生物群落结构,真实地揭示原位环境中微生物... 黄海是西太平重要的边缘海。微生物群落在有机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它们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沉积物质量的变化。宏基因组学能够在整体水平解析微生物群落结构,真实地揭示原位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016年10月对黄海西部海域19个监测站位的微生物群落及环境因子开展了深入调查。应用Illumina MiSeq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共鉴定海域沉积物中微生物41门266属,变形菌门为明显的优势门类,其相对丰度占总数的47%。其他较为丰富的门类包括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各站位细菌多样性非常高,但站位间差异较大。其中Chaol指数均值为7 365.3;Shannon指数平均为9.65;Simpson指数平均为0.995。应用Past软件,采用CCA分析法研究细菌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总磷和沉积物粒径对微生物门水平的群落分布具有显著性影响。计算细菌与环境因子间Pearson相关系数并绘制热图分析,发现酸杆菌、衣原体(Chlamydiae)和硝化螺旋菌(Nitrospirae)与总磷呈较明显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 高通量测序 海洋沉积物 微生物群落 黄海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海工程对海洋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备 邵君波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70,共11页
为了解海域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空间差异,探究其与环境的潜在联系,选择大型石化基地浙江舟山市鱼山岛海域,以期为我国海洋工程建设的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在基地建设围填海时期,设置10个海域生态监测站,按《海洋监测规范》和《海洋调... 为了解海域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空间差异,探究其与环境的潜在联系,选择大型石化基地浙江舟山市鱼山岛海域,以期为我国海洋工程建设的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在基地建设围填海时期,设置10个海域生态监测站,按《海洋监测规范》和《海洋调查规范》对海域沉积物进行取样调查。结果显示,海域环境明显受到长江、钱塘江等入海河流的影响,有机碳(TOC)、石油类(Oil)、砷(As)、镉(Cd)、铜(Cu)和铅(Pb)均在海域西北形成高值区,并逐步向东部海域递减。应用Illumina MiSeq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海域沉积物中鉴定得到古菌和细菌共39门、260科、431属。从门水平上看,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各站位均表现出明显优势,其相对丰度占总数的39%;其它较为丰富的门类包括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泉古菌(Crenarchaeota)。从属水平上看,Gamma变形菌是最主要的优势菌,其它主要种类还有Deltar变形菌、拟杆菌、放线菌、酸杆菌、浮霉菌(Planctomyces)、Beta变形菌和黏球菌(Myxococcus),Delta变形菌成为微生物群落的主要种类之一,显示海域环境一定程度地受到了沿岸人类活动的影响。微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碳、砷和底栖生物对微生物门水平的群落分布具有显著性影响,奇古菌、黏胶球形菌和P-SR1与石油类、砷、铅、镉等重金属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海工程 海洋环境 微生物群落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赤潮发生时的细菌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备 邵君波 +6 位作者 王婕妤 唐静亮 胡颢琰 王一鸣 毛宏跃 魏娜 胡序朋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51,共5页
2010年5月对东海嵊泗海域、东极海域、朱家尖外侧海域和台州海域进行了赤潮专项调查,对这些海区的水质、海水细菌和浮游植物进行了研究。台州海区的东海原甲藻比例达到98.1%,发生东海原甲藻赤潮;嵊泗和东极海域的中肋骨条藻比例分别是61... 2010年5月对东海嵊泗海域、东极海域、朱家尖外侧海域和台州海域进行了赤潮专项调查,对这些海区的水质、海水细菌和浮游植物进行了研究。台州海区的东海原甲藻比例达到98.1%,发生东海原甲藻赤潮;嵊泗和东极海域的中肋骨条藻比例分别是61.1%和71.1%,发生以中肋骨条藻为主的混合型赤潮。未发生赤潮的朱家尖海区细菌第1优势种是短黄杆菌(Flavobacterium breve),第2优势种是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3个赤潮发生海区的细菌优势种有一定的相似性:嵊泗和东极海区的第1优势种均为莫拉氏菌属,台州海区的第1优势种(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和东极海区的第2优势种(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as)均为弧菌属,嵊泗海区的第2优势种和台州海区的第3优势种同为泡囊假单胞菌(Pseudomonas vesicularis)。发生赤潮的3个海区细菌数量与未发生赤潮的朱家尖海区相比没有出现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赤潮 细菌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河口富营养化对营养盐负荷的敏感性分类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俊龙 郑丙辉 +4 位作者 刘永 吴桢 刘方 邵君波 胡序朋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5-467,共13页
沿海区域环境压力日趋加重,基于营养盐负荷响应敏感性对河口进行分类是确定富营养化优先管理对象和级别、进一步实施控制措施的科学基础.选择我国65个代表性河口,利用101个河流入海口断面、260个沿岸点位2007-2012年的系统监测数据及历... 沿海区域环境压力日趋加重,基于营养盐负荷响应敏感性对河口进行分类是确定富营养化优先管理对象和级别、进一步实施控制措施的科学基础.选择我国65个代表性河口,利用101个河流入海口断面、260个沿岸点位2007-2012年的系统监测数据及历史资料,基于浮游植物生物量、总氮负荷以及河口物理特征等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一个营养盐驱动的浮游植物动力学模型.模型中通过引入河口转化效率参数,量化了各类河口富营养化的生态过滤器效应.利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算法进行贝叶斯分析,模型能较好地估算叶绿素,且对富营养化关键过程的捕食损失速率、沉降速率、碳与叶绿素比率、初级生产力和河口转化效率等5个参数的模拟结果,在收敛性、拟合度和逻辑性方面都比较合理.进一步分析发现,河口转化效率与冲刷效率基本呈负相关.根据转化效率和冲刷效率,可将河口富营养化敏感性分为3类,转化效率小于1.0 g C/g N,冲刷效率大于2.0 a^-1的河口对富营养化不敏感;转化效率在1.0-3.0 g C/g N,冲刷效率在0.7-2.0 a^-1的河口较敏感;转化效率大于3.0 g C/g N的河口对富营养化高度敏感,而冲刷效率低于0.7 a^-1的各类河口敏感性差异较大.高度和中度敏感性河口占67%,其富营养化风险较大,应作为环境监管和污染防治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富营养化 敏感性 分类
原文传递
利用PSR模型的椒江河口生态系统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17
20
作者 黄备 邵君波 +1 位作者 孟伟杰 周斌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5-831,共7页
采用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研究方法,筛选出32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状态相关指标,建立河口生态系统评价体系,评价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河口生态系统环境质量;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根据建立的河口生态系统评价体... 采用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研究方法,筛选出32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状态相关指标,建立河口生态系统评价体系,评价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河口生态系统环境质量;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根据建立的河口生态系统评价体系,对2003-2011年的椒江河口生态系统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分为优、良、中、差和劣5个等级。结果表明,2003年的研究区河口生态系统指数最大,为0.502 5,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等级为中;2004-2007年,该河口生态系统指数都小于0.4,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等级为差;2008-2011年,该河口生态系统指数有所增大,都大于0.4,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等级都为中。椒江口河口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压力是生境破坏,大规模的围海造地是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生态系统 PSR模型 生态评价 椒江河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