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体培养下锌对春小麦子粒形成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董心久 周洪华 +4 位作者 王金玲 魏凌基 郝向东 王仙 赵高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22-825,共4页
采用离体穗培养技术研究了锌对春小麦后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Zn2+浓度为6 mmol/L的处理小麦的生长发育状况最好,其旗叶内叶绿素含量、倒一节长度、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以及穗的干重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采用离体穗培养技术研究了锌对春小麦后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Zn2+浓度为6 mmol/L的处理小麦的生长发育状况最好,其旗叶内叶绿素含量、倒一节长度、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以及穗的干重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倒二节长度和小花数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低锌和锌过量(Zn2+浓度为0.3和300mmol/L)条件下,小麦的生长发育受阻,各项性状指标均低于对照,不利于产量的提高;而且锌过量不但降低产量还造成锌肥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离体穗培养 子粒形成 干物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培矮秆小麦品系矮秆性状对赤霉素反应和α-淀粉酶的表达 被引量:3
2
作者 董心久 张安恢 +3 位作者 魏凌基 郝向东 王仙 赵高博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180-182,共3页
通过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研究了矮秆花培小麦品系对赤霉素(GA3)反应的敏感性。从胚芽鞘长度、第一叶长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花培矮秆品系所含矮秆基因对赤霉素反应不敏感;α-淀粉酶诱导的研究表明,对GA3反应不敏感的品系其活... 通过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研究了矮秆花培小麦品系对赤霉素(GA3)反应的敏感性。从胚芽鞘长度、第一叶长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花培矮秆品系所含矮秆基因对赤霉素反应不敏感;α-淀粉酶诱导的研究表明,对GA3反应不敏感的品系其活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培矮秆小麦品系 赤霉素 Α-淀粉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松散层软弱覆岩下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 被引量:99
3
作者 杨达明 郭文兵 +2 位作者 赵高博 谭毅 杨伟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308-3316,共9页
导水裂隙带高度是实施保水采煤技术措施的一个重要参数,为获取厚松散层软弱覆岩下综放开采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以某矿11915工作面为例,综合运用井下钻孔注水漏失量观测、钻孔电视和数值模拟3种技术手段,对采空区上覆岩层导水裂隙带高... 导水裂隙带高度是实施保水采煤技术措施的一个重要参数,为获取厚松散层软弱覆岩下综放开采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以某矿11915工作面为例,综合运用井下钻孔注水漏失量观测、钻孔电视和数值模拟3种技术手段,对采空区上覆岩层导水裂隙带高度进行了探测。通过对井下施工的3个钻孔进行注水漏失量观测确定了开采前后的钻孔漏失量变化规律,结合钻孔电视观测的孔壁裂隙特征最终确定了导水裂隙带高度,并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厚煤层(6.65 m),软弱覆岩、厚松散层(102 m)条件下综放开采的导水裂隙带高度为45.7~46.7 m,垮落带高度为16.1 m;裂采比为6.87~7.02,垮采比为2.42;数值模拟得到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与现场实测结果一致,导水裂隙带发育经历发育、缓增、突增及稳定4个阶段,覆岩裂隙带以离层的形式向上发育,以铰接形式存在。钻孔电视能直接清晰的获取覆岩裂隙发育特征,是钻孔法探测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最佳方法;井下钻孔漏失量法用于导水裂隙带高度观测是可靠的,但需要观测设备需要满足一定的封孔压力,封孔胶囊具有足够长度,并且需要改善胶囊与孔壁之间的接触状态。总体来讲,钻孔法观测导水裂隙带高度是目前最可靠的方法,但施工量大,成本较高;目前物探法应提高对覆岩完整性变化的探测敏感度,并多配合钻孔法的使用进行结果对照分析,获得物探结果最佳解释方法后再进行推广应用,降低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探测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下采煤 保水开采 导水裂隙带 钻孔漏失量 钻孔电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壁开采覆岩内水平定向长钻孔位置特征与卸压瓦斯抽采机理 被引量:18
4
作者 郭明杰 郭文兵 +3 位作者 赵高博 袁瑞甫 王雨生 白二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750-3765,共16页
长壁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是煤矿绿色开采技术体系中煤与瓦斯共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覆岩内布置水平定向长钻孔抽采卸压瓦斯近年来应用较多;与高抽巷、普通高位钻孔不同,其在采动覆岩内布置抽采时,对覆岩破坏及瓦斯运移的响应与敏感性具有... 长壁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是煤矿绿色开采技术体系中煤与瓦斯共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覆岩内布置水平定向长钻孔抽采卸压瓦斯近年来应用较多;与高抽巷、普通高位钻孔不同,其在采动覆岩内布置抽采时,对覆岩破坏及瓦斯运移的响应与敏感性具有显著的特殊性。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工程实例验证等方法研究了采动覆岩内水平定向长钻孔的位置特征与卸压瓦斯抽采机理。阐述了水平定向长钻孔抽采卸压瓦斯的技术原理,结合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分析了水平定向长钻孔的3个位置特征:①钻孔布置位置区域瓦斯积聚程度高,为钻孔抽采瓦斯提供浓度条件;②钻孔布置位置区域裂隙较为发育,为钻孔抽采提供瓦斯源保障;③钻孔布置位置区域岩层受采动影响较小,为钻孔提供稳定性条件。在此基础上,从采动裂隙内瓦斯积聚程度、采动岩层渗透率和采动钻孔稳定性3个方面揭示了水平定向长钻孔布置抽采机理,提出了水平定向长钻孔的位置判据,给出了确定钻孔抽采位置的方法流程,并通过数值模拟、工程实例进行了合理性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依据钻孔位置判据进行钻孔布置抽采的最大瓦斯抽采纯量达2.59 m^(3)/min,为其他对比钻孔的2.56倍;在定向长钻孔抽采作用下,回风巷最大瓦斯体积分数为0.11%~0.72%,风排瓦斯量为0.69~2.79 m^(3)/min,验证了按照钻孔位置确定方法进行钻孔布置抽采的合理性。研究成果可对矿井布置水平定向长钻孔抽采采空区卸压瓦斯提供技术依据,进而提高矿井卸压瓦斯抽采率、促进煤矿绿色开采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壁开采 水平定向长钻孔 位置特征 卸压瓦斯 抽采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矿粮复合区采煤沉陷及耕地损毁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0
5
作者 郭文兵 赵高博 +4 位作者 白二虎 马超 聂小军 陈俊杰 张合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8-401,共14页
河南作为中原地区产煤和产粮大省,煤炭安全高效开采与耕地保护、粮食增产的矛盾较为突出。如何修复因开采煤炭导致损毁的耕地、保护矿区未损毁的耕地,同时稳定煤炭产能,是中部矿粮复合区目前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在分析了中部矿粮复合... 河南作为中原地区产煤和产粮大省,煤炭安全高效开采与耕地保护、粮食增产的矛盾较为突出。如何修复因开采煤炭导致损毁的耕地、保护矿区未损毁的耕地,同时稳定煤炭产能,是中部矿粮复合区目前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在分析了中部矿粮复合区典型特征与其面临的瓶颈问题基础上,从采动覆岩与含(隔)水层破坏、采动地表沉陷规律与土壤退化、矿区耕地损毁及农作物长势、源头减沉控损与土地损毁修复技术等4个方面分析了采煤沉陷及耕地损毁问题的研究发展历程,包括采动覆岩含(隔)水层破坏及结构失稳、采动覆岩破坏充分采动定义及判据、采动地表沉陷与覆岩破坏整体响应行为、地表沉陷对土壤退化与耕地损毁影响、沉陷区耕地损毁识别与农作物长势监测、煤矿开采损毁土地修复技术等;在现有成果分析的基础上,展望了中部矿粮复合区采煤沉陷及耕地损毁的4个发展方向:采动覆岩结构失稳与含(隔)水层破坏传导机理、采动地表沉陷规律与土地损毁作用机理、矿区耕地损毁及农作物长势时空演变规律与源头减沉控损与耕地损毁高效协同修复技术,以便揭示“覆岩破坏—地表沉陷—耕地损毁—作物响应”传导驱动机制,形成中部矿粮复合区源头减沉控损与耕地损毁高效协同修复的综合技术体系,为煤矿绿色开采与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矿粮复合区 覆岩破坏 地表沉陷 耕地损毁 作物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开采覆岩破坏模型及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赵高博 郭文兵 +2 位作者 杨达明 娄高中 郑冬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4-149,共6页
为保障水体下采煤安全,提出一种新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方法。通过构建岩层悬空完整力学模型、岩层悬伸破断模型和破断岩块力学模型,分析煤层上方岩层初次垮落机制、岩层悬伸破断机制和岩块结构失稳机制,进而提出一种综放开采导水裂隙... 为保障水体下采煤安全,提出一种新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方法。通过构建岩层悬空完整力学模型、岩层悬伸破断模型和破断岩块力学模型,分析煤层上方岩层初次垮落机制、岩层悬伸破断机制和岩块结构失稳机制,进而提出一种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理论预测方法;用此方法预测沙坪矿某综放工作面的导水裂隙带高度,并将该理论预测结果与回归分析法和数值模拟方法综合预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理论预测结果与回归分析、数值模拟预测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开采 覆岩破坏模型 岩层移动 导水裂隙带高度 理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耸构筑物采动变形特征与地基精准注浆加固机理 被引量:15
7
作者 郭文兵 赵高博 +3 位作者 杨伟强 焦轶恒 马志宝 陈新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08-1920,共13页
高耸构筑物与一般建筑物不同,对地表移动变形量的响应与敏感性具有显著的特殊性。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工程实例应用等方法研究了高耸构筑物采动变形特征与保护技术。阐述了地表高耸构筑物采动变形特征的特殊性,并以高压输电线路铁... 高耸构筑物与一般建筑物不同,对地表移动变形量的响应与敏感性具有显著的特殊性。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工程实例应用等方法研究了高耸构筑物采动变形特征与保护技术。阐述了地表高耸构筑物采动变形特征的特殊性,并以高压输电线路铁塔为例,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地表下沉、水平移动、曲率、倾斜、水平变形对高耸构筑物采动变形的影响:地表倾斜导致铁塔屈服主要是由于塔基处轴向压应力达到其最大值,而拉伸(压缩)变形导致铁塔屈服主要是由于塔基处轴向拉(压)应力达到其最大值;基于高耸构筑物采动变形特征,提出并实施了高耸构筑物地基精准注浆加固技术,并通过理论分析揭示了地基精准注浆加固机理,得出基于地基下沉量的精准注浆压力理论公式;系统分析了精准注浆加固作用:注浆加固作用提高强度、注浆充填作用补偿下沉与注浆调斜作用矫正角度(倾斜);凝练出基于地基“下沉量-注浆压力”的高耸构筑物地基精准注浆加固技术核心内容,包括注浆依据、注浆时机、注浆位置、注浆作用与注浆机理;并在白坪煤矿广播电视信号铁塔下采煤进行了应用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高耸构筑物地基精准注浆加固技术后,广播电视信号铁塔基础最大变形量(1.6~4.8 mm/m)小于《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中的极限变形量(5.0 mm/m),有效保护了该广播电视信号铁塔,验证了高耸构筑物地基精准注浆加固技术的合理性,对煤矿绿色开采、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预防或减轻高耸构筑物采动损害、丰富和发展现有采动区建(构)筑物保护理论等具有重要理论与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耸构筑物 采动变形特征 精准注浆加固技术 注浆加固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开采覆岩地表破坏及防控技术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89
8
作者 郭文兵 白二虎 赵高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09-523,共15页
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技术与装备水平的提升,煤矿生产集约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以综采放顶煤、大采高支架为代表的高强度开采工作面日趋增多,研究高强度开采覆岩与地表破坏等负外部影响及其防控技术对于实现矿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 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技术与装备水平的提升,煤矿生产集约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以综采放顶煤、大采高支架为代表的高强度开采工作面日趋增多,研究高强度开采覆岩与地表破坏等负外部影响及其防控技术对于实现矿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了煤矿高强度开采定义及其主要技术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长壁高强度开采引起的覆岩破坏规律研究现状及其进展,包括覆岩破坏高度理论分析、覆岩破坏充分采动及其判据、覆岩破坏高度计算方法以及覆岩"两带"破坏模式及其形成机理等,主要研究了覆岩破坏传递过程,提出了基于覆岩破坏传递过程的覆岩破坏充分采动程度判据及其高度计算方法,揭示了高强度开采覆岩"两带"破坏模式的形成机制。其次,基于大量高强度开采工作面地表岩移实测资料,从高强度开采地表裂缝特征及地表移动变形特征等方面总结了我国煤矿高强度开采引起的地表变形破坏规律及其研究进展,阐述了高强度开采对覆岩与地表水资源、土地资源、地表生态环境、建(构)筑物等方面的负外部影响;基于高强度开采诱发的负外部影响,分析了我国高强度开采覆岩与地表破坏预防和控制技术及其进展,提出了煤矿高强度开采采动损坏的防控思路。研究认为我国煤炭高强度开采矿区将以开采的负外部影响一体化规律与防治、生态环境监测及保护技术研究为主,高强度开采条件下矿区生态环境原位保护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开采 负外部影响 岩层移动 地表沉陷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耸构筑物采动损害与保护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9
作者 郭文兵 赵高博 +2 位作者 马志宝 杨伟强 李学臣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3-415,共13页
我国一些矿区面临着高耸构筑物下压煤技术难题。矿区高耸构筑物具有高度大、横断面小、重心高、支撑基础底面积小等特点,作为一种特殊的构筑物,其对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较敏感。在分析了高耸构筑物自身特性及其采动变形特征基础... 我国一些矿区面临着高耸构筑物下压煤技术难题。矿区高耸构筑物具有高度大、横断面小、重心高、支撑基础底面积小等特点,作为一种特殊的构筑物,其对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较敏感。在分析了高耸构筑物自身特性及其采动变形特征基础上,从采动变形理论、数值模拟、变形监测技术、保护技术等4个方面总结分析了高耸构筑物采动损害与保护技术的研究发展历程,包括高耸构筑物与地基、基础协同变形理论、工作面开采对高耸构筑物变形影响数值(物理)模拟分析、实时高效精准监测技术、地基精准注浆加固技术、基础抗变形改造技术、高耸构筑物动态调斜技术、源头减损技术等;并展望了高耸构筑物采动损害与保护技术的4个发展方向:地表移动变形多指标作用下高耸构筑物采动变形规律,采动地表沉陷规律与高耸构筑物变形传导机理,高耸构筑物实时高效精准变形监测技术,高耸构筑物精准保护技术,以便形成地表高耸构筑物“变形小-监测精-保护准”的综合理论与技术体系,为高耸构筑物下安全高效采煤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耸构筑物 开采沉陷 采动损害与保护 沉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高强度长壁开采覆岩破坏充分采动及其判据 被引量:34
10
作者 郭文兵 赵高博 白二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657-3666,共10页
煤矿长壁开采引起的覆岩破坏高度对于水体下采煤、保水开采以及瓦斯治理的解放层开采等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对煤矿高强度长壁开采引起的覆岩破坏高度及其达到覆岩破坏充分采动的判据进行了研究。基于覆岩破坏充... 煤矿长壁开采引起的覆岩破坏高度对于水体下采煤、保水开采以及瓦斯治理的解放层开采等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对煤矿高强度长壁开采引起的覆岩破坏高度及其达到覆岩破坏充分采动的判据进行了研究。基于覆岩破坏充分采动的定义,分析了覆岩破坏充分采动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包括工作面开采厚度、开采尺寸(走向、倾向长度)、开采深度与覆岩岩性;提出了以“梯形-面积”“四棱台-体积”为依据的覆岩破坏充分采动理论判别方法,并将煤矿长壁开采三维覆岩破坏及地表下沉简化为4类采动影响体积(采空区长方体体积、上覆岩层预破坏四棱台体积、覆岩破坏后的体积与地表下沉体积)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工作面达到覆岩破坏充分采动时的覆岩破坏高度理论表达式与覆岩“两带”破坏模式的判别式;基于某高强度开采工作面,建立并校核了考虑现场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与工作面推进方向夹角的三维数值模型,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高强度开采工作面不同开采厚度、开采尺寸与开采深度对覆岩破坏充分采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强度长壁开采工作面达到覆岩破坏充分采动时的推进距离与工作面倾向长度、深厚比成反比,研究给出了高强度长壁开采覆岩破坏充分采动的判据及其适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岩破坏充分采动判据 长壁开采 高强度开采 岩层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开采覆岩破坏特征与导水断裂带高度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卓然 赵高博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18,共7页
为了研究煤矿综放开采覆岩破坏规律与导水断裂带高度,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采动覆岩破坏过程,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建立了直接顶破坏与基本顶砌体梁失稳力学模型,揭示了直接顶与基本顶失稳机制。基于盛泰煤矿15201综放工作面采矿地质条件,研... 为了研究煤矿综放开采覆岩破坏规律与导水断裂带高度,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采动覆岩破坏过程,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建立了直接顶破坏与基本顶砌体梁失稳力学模型,揭示了直接顶与基本顶失稳机制。基于盛泰煤矿15201综放工作面采矿地质条件,研究了不同采高、工作面倾向长度、煤层倾角条件下导水断裂带最大高度。研究结果表明:导水断裂带高度与煤层采高、工作面倾向长度、煤层倾角呈正相关关系;导水断裂带高度数值模拟结果位于《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中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范围之内,验证了该数值模拟模型及岩性参数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岩破坏特征 导水断裂带高度 3DEC数值模拟 岩层移动 综放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覆岩破坏传递的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赵高博 郭文兵 +1 位作者 娄高中 马志宝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4-150,共7页
采动影响下覆岩破坏及导水裂缝带高度对于水体下采煤、保水采煤等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采动影响下覆岩破坏传递过程,并将其划分为传递发育阶段和终止阶段;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上覆岩层悬空完整和悬伸稳定力学模型,提出以极限悬空距和极... 采动影响下覆岩破坏及导水裂缝带高度对于水体下采煤、保水采煤等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采动影响下覆岩破坏传递过程,并将其划分为传递发育阶段和终止阶段;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上覆岩层悬空完整和悬伸稳定力学模型,提出以极限悬空距和极限悬伸距为判据用于判断每层岩层破坏情况,得出了计算导水裂缝带高度理论新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覆岩破坏传递模型的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计算方法预计的导水裂缝带高度(158.8 m)与实测结果(150~170 m)吻合较好,验证了该理论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覆岩 导水裂缝带 覆岩破坏传递 力学模型 岩层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松散层高强度开采岩层与地表移动模拟 被引量:17
13
作者 赵高博 郭文兵 +1 位作者 娄高中 马志宝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0-136,共7页
为研究厚松散层高强度开采引起的岩层与地表移动,对霍宝干河矿某工作面的覆岩破坏及地表沉降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得到该高强度开采工作面在不同推进距离时采空区上覆岩层的塑性区和垂直位移分布云图。对覆岩破坏特征及地表沉降进行了综合... 为研究厚松散层高强度开采引起的岩层与地表移动,对霍宝干河矿某工作面的覆岩破坏及地表沉降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得到该高强度开采工作面在不同推进距离时采空区上覆岩层的塑性区和垂直位移分布云图。对覆岩破坏特征及地表沉降进行了综合分析。用概率积分法和现场实测值验证数值模拟的有效性。结果表明:3种方法得到的地表沉降值接近;覆岩破坏发育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起始阶段、缓增阶段、突增阶段和终止阶段;覆岩破坏边界呈正八字形,厚松散层移动边界呈倒八字形,最终呈现出"类沙漏"形岩体与地表移动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松散层 高强度开采 覆岩破坏 地表沉降 岩体与地表移动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开采覆岩运移及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高博 郭文兵 +1 位作者 杨达明 娄高中 《中国科技论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425-2430,共6页
为了研究综放开采覆岩运移及导水裂隙带高度,基于沙坪矿某综放工作面具体采矿地质条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该综放工作面覆岩运移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综放开采覆岩垂直位移和垂直应力分布情况,并构建了综放导水裂隙带高度多... 为了研究综放开采覆岩运移及导水裂隙带高度,基于沙坪矿某综放工作面具体采矿地质条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该综放工作面覆岩运移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综放开采覆岩垂直位移和垂直应力分布情况,并构建了综放导水裂隙带高度多元回归预测模型,得到了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与5个主要因素的多元回归公式,并与只考虑开采厚度单因素的回归公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只考虑开采厚度单因素,当考虑5个主要因素时,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公式更加精确实用。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该多元回归公式的合理性及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开采 导水裂隙带高度 覆岩运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吉海矿高强度开采软弱覆岩“两带”高度三维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刚艳 于秋鸽 赵高博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26,共8页
为研究沙吉海煤矿高强度开采软弱覆岩"两带"高度,以该矿某高强度开采软弱覆岩工作面为原型建立了三维离散元数值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及其与工作面推进方向夹角,并基于现场钻孔实测数据对数值模型及岩性参... 为研究沙吉海煤矿高强度开采软弱覆岩"两带"高度,以该矿某高强度开采软弱覆岩工作面为原型建立了三维离散元数值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及其与工作面推进方向夹角,并基于现场钻孔实测数据对数值模型及岩性参数的合理性进行了校核,分析了不同采厚、工作面倾向长度、走向长度与推进速度对沙吉海矿高强度开采软弱覆岩"两带"最大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矿高强度开采软弱覆岩"两带"最大高度随采厚的增加而增加,但与工作面的倾向长度、推进速度没有明显关系;高强度开采软弱覆岩工作面达到"两带"最大高度时所需的工作面推进距离与采厚成正相关关系,与倾向长度、推进速度成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开采 软弱覆岩 “两带”高度 数值模拟 3D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开采覆岩“两带”高度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卓然 赵高博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66,共7页
为研究影响综放开采覆岩“两带”高度预测模型,采用理论分析与经验公式方法系统分析影响覆岩“两带”高度的因素,包括覆岩岩性、覆岩组合结构、煤层赋存状态、顶板控制方法、开采厚度、工作面走向长度与倾向长度、工作面推进速度、覆岩... 为研究影响综放开采覆岩“两带”高度预测模型,采用理论分析与经验公式方法系统分析影响覆岩“两带”高度的因素,包括覆岩岩性、覆岩组合结构、煤层赋存状态、顶板控制方法、开采厚度、工作面走向长度与倾向长度、工作面推进速度、覆岩破坏残余变形;并将上述因素划分为采矿地质因素、顶板控制方法、采煤工作面三维尺寸设计参数、时间因素4类;基于此建立综放开采“两带”高度预测模型,并通过工程实例对比、现场实测等方法进行合理性验证。结果表明:芦沟矿与盛泰矿2个工作面的“两带”高度预测值均在实测值范围之内,说明得出的回归式预测效果较好,验证综放开采“两带”高度预测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开采 覆岩“两带”高度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岩层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厚松散层力学性质及其对地表下沉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高博 郭文兵 李新岭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9-108,共10页
开采引起的地表下沉与上覆岩土层的性质与结构密切相关,巨厚松散层条件下开采下沉规律具有特殊性。采用土工试验、数值模拟等相结合的方法,对巨厚松散层的力学性质及其对地表下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对焦作矿区... 开采引起的地表下沉与上覆岩土层的性质与结构密切相关,巨厚松散层条件下开采下沉规律具有特殊性。采用土工试验、数值模拟等相结合的方法,对巨厚松散层的力学性质及其对地表下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对焦作矿区地表黏性土的抗剪强度进行了研究,得到焦作矿区松散层土体的内摩擦角和内聚力范围。以巨厚松散层条件下某工作面为实例,结合三轴试验结果,研究了不同巨厚松散层厚度、松散层内摩擦角和内聚力对地表下沉的影响;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地表最大下沉值随松散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松散层内摩擦角、内聚力的增加而减小。将巨厚松散层力学性质土工试验结果与开采下沉结合起来,对开采下沉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厚松散层 力学性质 地表下沉 三轴剪切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煤矿采动影响下高速公路桥梁变形规律及评价
18
作者 刘卓然 赵高博 《能源与环保》 2021年第6期252-257,共6页
为了研究高速公路桥梁受煤矿采动的影响,基于新发煤矿开采情况及其与鸡虎高速公路鸡西段1号桥的相对位置关系,从横向剖面、纵向剖面2方面分析了该矿工作面不同推进距离对1号桥的影响过程,得出了采动影响下高速公路桥变形规律,对1号桥进... 为了研究高速公路桥梁受煤矿采动的影响,基于新发煤矿开采情况及其与鸡虎高速公路鸡西段1号桥的相对位置关系,从横向剖面、纵向剖面2方面分析了该矿工作面不同推进距离对1号桥的影响过程,得出了采动影响下高速公路桥变形规律,对1号桥进行了采动影响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位于动态下沉盆地受拉区的地基土、桥墩、桥柱、桥梁的水平移动量依次减小,该桥采动影响沉降值超过了允许沉降值;并从井下开采、地面防护2方面提出了保护高速公路桥的措施,以期在煤炭资源开采的同时达到高速公路桥梁受采动影响较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桥 采动影响规律 防护措施 煤矿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层挠曲变形的“竖三带”理论判别方法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伟强 郭文兵 +2 位作者 赵高博 马志宝 杨达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2-50,共9页
煤矿采动覆岩“竖三带”(垮落带、断裂带与弯曲下沉带)范围的合理确定,对瓦斯抽采、“三下”采煤和采煤沉陷区建(构)筑物的地基稳定性评价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现场实测等方法研究了基于岩层挠曲变形的采动覆岩“... 煤矿采动覆岩“竖三带”(垮落带、断裂带与弯曲下沉带)范围的合理确定,对瓦斯抽采、“三下”采煤和采煤沉陷区建(构)筑物的地基稳定性评价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现场实测等方法研究了基于岩层挠曲变形的采动覆岩“竖三带”的理论判别方法,并将该理论判别法进行工程应用。根据某矿采矿地质条件,通过数值模拟试验方法,从采动覆岩的离层、破断和垮落三方面系统分析了采动覆岩的破坏运移规律,得到了垮落带和断裂带的分界判别依据(破断岩层能否形成稳定“砌体梁”结构)、断裂带和弯曲下沉带的分界判别依据(岩层是否发生破断);基于上述分界判别依据采用理论分析方法,推导出了破断岩层的形成“砌体梁”的稳定条件和岩层破断临界条件下的挠度弯曲变形公式,提出了基于岩层挠曲变形的“竖三带”理论判别方法及其适用条件;该方法被应用于采动覆岩“竖三带”的理论计算与判别,并与现场双端堵水器观测法和钻孔电视观测法的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提出的理论判别法计算得到了采空区上方垮落带高度、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与弯曲下沉带厚度,该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相近,验证了所提出采动覆岩“竖三带”理论判别法的合理性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覆岩 “竖三带” 垮落带 导水裂缝带 岩层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厚松散层土体压缩特性对开采沉陷影响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新岭 郭文兵 赵高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5-141,共7页
为研究巨厚松散层土体压缩特性及其对开采沉陷的影响,对焦作矿区地表粘性土进行三轴压缩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对巨厚松散层下某工作面开采沉陷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巨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沉陷机制。结果表明:松散层土体存在压缩现象,且随松... 为研究巨厚松散层土体压缩特性及其对开采沉陷的影响,对焦作矿区地表粘性土进行三轴压缩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对巨厚松散层下某工作面开采沉陷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巨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沉陷机制。结果表明:松散层土体存在压缩现象,且随松散层厚度的增加土体压缩量增大,进而引起地表下沉值增大;土体自身压缩特性是使巨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下沉偏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厚松散层 土体压缩特性 开采沉陷 三轴压缩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