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对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林 黄高峰 +1 位作者 谢钦赐 王金应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7期50-53,共4页
目的 对比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66例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行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 目的 对比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66例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行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运动功能、生活能力和膝关节功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优良率90.91%(30/33)高于对照组的63.64%(21/33)(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131.50±15.50)min、切口长度(15.30±2.50)cm、术后住院时间(10.50±1.50)d、患肢恢复时间(22.05±2.20)周短于对照组的(164.50±16.05)min、(18.30±3.30)cm、(15.50±1.50)d、(35.50±2.50)周,术中出血量(365.50±22.50)ml少于对照组的(453.50±30.60)ml(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6%低于对照组的24.2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能力、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手术损伤小、恢复快,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能力、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锁髓内钉 加压钢板 内固定术 四肢创伤性骨折 骨不连 手术指标 运动功能 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金应 黄高峰 +4 位作者 谢钦赐 黄林 郑俊杰 卓世强 李泳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1期23-26,共4页
目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断指再植后出现血管危象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断指再植总共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结束后有无血管危象归纳成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及临床资料差异... 目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断指再植后出现血管危象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断指再植总共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结束后有无血管危象归纳成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及临床资料差异,对存在差异的项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68例患者中12例发生血管危象(包含动脉危象7例和静脉危象5例),总发生率是17.65%。旋转撕脱伤、完全离断、末节离断、吸烟史、动脉修复1根、静脉未吻合、就医时间>1.5 h、缺血时间>1.5 h、焦虑为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危险因素,OR值均>1。结论旋转撕脱伤、完全离断、末节离断、吸烟史、动脉修复1根、静脉未吻合、就医时间或缺血时间>1.5 h、焦虑是术后血管危象的危险因素,对有以上危险因素者应尽量缩短术前时间,同时术中操作需更细致,尽量达到多根血管修复,对患者加强宣教及心理干预,并警惕吸烟给血管危象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危象 断指再植术 危险因素 预防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分析小针刀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效果
3
作者 黄林 黄高峰 +1 位作者 谢钦赐 王金应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3期13-16,共4页
目的分析小针刀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晋江市医院收治的80例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观... 目的分析小针刀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晋江市医院收治的80例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小针刀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创口愈合时间、手术效果、掌指关节处(弹响、绞索、硬结)情况、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血量、切口长度及创口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掌指关节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30.00%(1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8,P<0.05)。结论小针刀微创手术治疗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安全性高,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整体手术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针刀微创 传统手术 腱鞘炎 手术情况 并发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 被引量:17
4
作者 谢钦赐 潘文疆 +2 位作者 易俊方 黄高峰 王金应 《医疗装备》 2016年第8期28-29,共2页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76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平均分为微创组(n=38)和常规组(n=38),给予微创组患者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76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平均分为微创组(n=38)和常规组(n=38),给予微创组患者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给予常规组患者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后比较两组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微创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好于常规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四肢骨折治疗中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疗效确切,不仅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 并发症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系列手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谢钦赐 潘文疆 +2 位作者 易俊方 黄高峰 王金应 《医疗装备》 2016年第16期111-112,共2页
目的研究创伤骨科行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系列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接受创面修复手术的5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筋膜皮瓣修复创面,试验组进行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对比两组... 目的研究创伤骨科行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系列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接受创面修复手术的5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筋膜皮瓣修复创面,试验组进行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对比两组临床治疗疗效与术后病症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成功移植皮瓣23例,手术移植成功率为92.0%,高于对照组72.0%(1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试验组出现1例病症复发,复发率为4.0%,低于对照组16.0%(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手术,皮瓣质量较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术后恢复较快,病症复发较少,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皮瓣 创面修复 骨科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分叶穿支皮瓣术修复手部多处创面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谢钦赐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260-264,共5页
随着各行业机械化及半机械化的开展,手部多处损伤越来越常见。手部多处损伤又分单手指多处损伤、多手指损伤、手掌背多处损伤以及手掌背损伤联合手指损伤。在这些损伤中造成的肌腱和骨外露往往无法依靠单纯缝合或植皮完成修复,需要行皮... 随着各行业机械化及半机械化的开展,手部多处损伤越来越常见。手部多处损伤又分单手指多处损伤、多手指损伤、手掌背多处损伤以及手掌背损伤联合手指损伤。在这些损伤中造成的肌腱和骨外露往往无法依靠单纯缝合或植皮完成修复,需要行皮瓣移植覆盖创面。手部多处创面的皮瓣修复需要花费较长手术时间,修复难度大,在众多的皮瓣修复方法中选择一个既对创面达到良好修复又能使皮瓣供区破坏小的术式成为临床上较为棘手问题。因此,本文对手部多处创面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皮瓣 分叶穿支皮瓣 手部损伤 多处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废弃拇指末节撕脱皮肤回植修复拇指桡背侧皮瓣供区 被引量:2
7
作者 谢钦赐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19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拇指桡背侧皮瓣逆行转位修复拇指末节撕脱伤缺损,并利用废弃的撕脱皮肤回植修复桡背侧皮瓣供区的疗效.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3例拇指末节指腹绞伤撕脱缺损,伴有指骨、肌腱外露,无再植条件.应用拇指桡背侧... 目的:探讨应用拇指桡背侧皮瓣逆行转位修复拇指末节撕脱伤缺损,并利用废弃的撕脱皮肤回植修复桡背侧皮瓣供区的疗效.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3例拇指末节指腹绞伤撕脱缺损,伴有指骨、肌腱外露,无再植条件.应用拇指桡背侧皮瓣予以修复,将撕脱皮肤修薄为全厚皮片回植拇指桡背侧皮瓣供区.结果:供区回植的皮片及创面的皮瓣均存活良好,供区外观平整、无明显疤痕,患指外观饱满、质地弹性好、功能无障碍,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0.5~1.5年.术后6个月手功能TAM评定:优12例,良1例.结论:拇指桡背侧皮瓣对修复拇指末节撕脱伤缺损,并利用废弃的撕脱皮肤回植修复桡背侧皮瓣供区的疗效确切,充分利用废弃组织,减少对供区的损伤,降低供区对指体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 撕脱伤 废弃皮肤 桡背侧皮瓣
原文传递
灰阶血流成像技术与CDFI在穿支皮瓣术前定位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林金淼 黄高峰 +4 位作者 谢钦赐 李靖云 林海滨 陈意玲 吕国荣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8期630-632,共3页
目的比较灰阶血流成像(B-flow)与CDFI在穿支皮瓣术前定位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皮瓣移植术的患者30例,术前分别应用CDFI和B-flow检测皮瓣供区的穿支血管,定位并标记最优穿支的穿出点;术中分别测量CDFI、B-flow定位穿刺点到术中... 目的比较灰阶血流成像(B-flow)与CDFI在穿支皮瓣术前定位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皮瓣移植术的患者30例,术前分别应用CDFI和B-flow检测皮瓣供区的穿支血管,定位并标记最优穿支的穿出点;术中分别测量CDFI、B-flow定位穿刺点到术中确定穿出点的距离(AC值、BC值),比较二者检查耗时及显示穿支血管数目,以及AC值与BC值的差异。结果B-flow的检查耗时少于CDFI检测耗时[(6.700±1.207)min vs.(10.333±1.398)min],检测穿支血管数量多于CDFI所测[(3,1)vs.(2,0)],BC值小于AC值[(4.233±1.194)mm vs.(5.667±1.91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flow对穿支血管的检测优于CDFI,且其定位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阶血流成像 CDFI 穿支皮瓣 穿支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