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膀胱癌靶向药物的新载体:金属纳米粒子
1
作者 余潇 许盛涵 +1 位作者 陈波 王强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74-179,181,共7页
膀胱癌(BCa)目前临床上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并辅以术后化疗、免疫治疗等。然而由于缺乏特异性、靶向性等原因,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年研究发现使用金、银等制备的金属纳米粒子(MNPs)作为膀胱灌注药物或作为药物载体时不仅能够精确靶向到BCa... 膀胱癌(BCa)目前临床上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并辅以术后化疗、免疫治疗等。然而由于缺乏特异性、靶向性等原因,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年研究发现使用金、银等制备的金属纳米粒子(MNPs)作为膀胱灌注药物或作为药物载体时不仅能够精确靶向到BCa细胞,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药物释放率,还能降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综述了近年MNPs在BCa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简要总结金纳米粒子、银纳米粒子、铜纳米粒子等类型的MNPs在BCa治疗中的应用,并对膀胱灌注结合纳米药物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靶向治疗 纳米粒子 金属纳米粒子 光动力治疗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陈波 余潇 +1 位作者 许盛涵 王强 《现代肿瘤医学》 2025年第4期664-668,共5页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罕见的肌肉和结缔组织起源的肿瘤[1],属于间叶源性肿瘤。其通常在青少年和儿童中发现,但在各个年龄段均有文献报道,且女性患者发病率较高[2]。IMT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罕见的肌肉和结缔组织起源的肿瘤[1],属于间叶源性肿瘤。其通常在青少年和儿童中发现,但在各个年龄段均有文献报道,且女性患者发病率较高[2]。IMT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肺部,除此之外,IMT还可能在其他器官和组织出现,如腹膜后、腹腔、胸腔、肾脏、肝脏、胸膜、骨骼、软组织等[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低度恶性 膀胱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原微生物对男性不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波 刘晋阳 +3 位作者 余潇 查丞 许盛涵 王强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836-841,共6页
影响男性生育能力的因素包括生活方式、心理、环境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病原微生物也是导致男性生育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医生常忽视由病原微生物引发的免疫反应和氧化应激对生育能力的影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本文介绍了细菌(如大... 影响男性生育能力的因素包括生活方式、心理、环境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病原微生物也是导致男性生育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医生常忽视由病原微生物引发的免疫反应和氧化应激对生育能力的影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本文介绍了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幽门螺旋杆菌等)、病毒(新型冠状病毒、人乳头瘤病毒)以及其他病原微生物(如支原体、衣原体)与男性不育的关系,并总结了其对男性生育能力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男性不育患者的多维度治疗提供指导,拓展临床诊断和治疗思维,并为男性不育的预防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微生物 男性 细菌 病毒 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阴茎动脉-海绵体瘘致非缺血性阴茎异常勃起1例
4
作者 车邦威 何俊 +4 位作者 穆毅 张闻君 许盛涵 许敏 唐开发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3-123,共1页
患者男,47岁,因“骑跨伤致阴茎异常勃起伴胀痛4天余”入院;既往体健。查体:阴茎体部勃起,硬度约Ⅳ级;局部皮肤青紫,阴茎头疲软。实验室检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5 s,尿隐血(+)。考虑阴茎异常勃起,急诊行DSA引导下阴茎海绵体造影,以Sel... 患者男,47岁,因“骑跨伤致阴茎异常勃起伴胀痛4天余”入院;既往体健。查体:阴茎体部勃起,硬度约Ⅳ级;局部皮肤青紫,阴茎头疲软。实验室检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5 s,尿隐血(+)。考虑阴茎异常勃起,急诊行DSA引导下阴茎海绵体造影,以Seldinger法穿刺右股动脉,经5F导管鞘先后以5F Cobra导管(Terumo)及4F Yashiro导管(Terumo)超选择插管行双侧髂内动脉造影,见右侧海绵体动脉末梢对比剂外渗,提示阴茎右侧海绵体内动脉-海绵体瘘(图1A);以Progreat微导管(Terumo,2.4F)超选择至阴茎右侧海绵体动脉远端,缓慢注入氰基丙烯酸脂0.5 ml+碘油0.5 ml进行栓塞;之后复查造影,未见对比剂外渗(图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异常勃起 介入治疗 动脉-海绵体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草抗前列腺癌潜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威 张峻豪 +3 位作者 许盛涵 车邦威 黄涛 唐开发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243-250,共8页
据2020年世界癌症数据报告显示,前列腺癌的患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死亡率的第5位。在我国由于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的影响,前列腺癌的患病率仍在不断上升,但由于晚期前列腺癌可通过多种机制对雄激素去势治疗相关药物产生适应和耐... 据2020年世界癌症数据报告显示,前列腺癌的患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死亡率的第5位。在我国由于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的影响,前列腺癌的患病率仍在不断上升,但由于晚期前列腺癌可通过多种机制对雄激素去势治疗相关药物产生适应和耐受,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往往难以取得有效的治疗效果。鱼腥草是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确定为药食两用的品种之一。迄今为止的研究表明鱼腥草可通过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对前列腺癌产生抑制增殖、诱导凋亡和细胞周期停滞、抑制迁移和侵袭等抗肿瘤生物活性作用,这些抗肿瘤活性可在乳腺癌、白血病、胃癌、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细胞中观察到。这些抗肿瘤活性主要体现在抑制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和细胞周期蛋白激酶的表达,调节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并激活凋亡相关通路,减少基质金属蛋白的分泌,抑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锌指蛋白(Snail)/转录因子Twist(Twist)通路,拮抗生长因子受体、雄激素、炎症及氧化应激在前列腺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另外研究显示鱼腥草也可以通过抑制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改善糖尿病,调节降血糖的相关通路并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方式实现对前列腺癌的发生和进展产生抑制。综上所述,鱼腥草可作为抗前列腺癌的潜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前列腺癌 细胞凋亡 炎症 糖尿病 免疫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