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8分泌及基因表达 被引量:4
1
作者 许勇芝 陈孝文 +3 位作者 刘华锋 唐德焱木 梁东 刘付贞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4-466,共3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 (DM)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 18(IL 18)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IL 18mRNA表达量变化。方法 选取 10名健康志愿者及 30例DM患者 (Ⅱ型糖尿病 15例 ,Ⅰ型糖尿病 15例 )。应用IL 18特异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 目的 探讨糖尿病 (DM)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 18(IL 18)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IL 18mRNA表达量变化。方法 选取 10名健康志愿者及 30例DM患者 (Ⅱ型糖尿病 15例 ,Ⅰ型糖尿病 15例 )。应用IL 18特异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 18血浆水平 ,同时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分析PBMCsIL 18mRNA表达量。结果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IL 18水平及PBMCsIL 18mRNA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73.1± 99.4 6 )vs (2 4 8.86± 82 .6 8)and(0 .731± 0 .12 9)vs (0 .715± 0 .116 ) ,P >0 .0 5 ];Ⅰ型糖尿病患者血浆IL 18水平及PBMCsIL 18mRNA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增高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36 0 .17± 12 5 .4 8)vs (2 4 8.86± 82 .6 8)and (0 .935± 0 .132 )vs (0 .715± 0 .116 ) ,P <0 .0 5 ]。结论 Ⅰ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IL 18的高表达 ,提示其可能介导本病发病过程 ;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外周血 白细胞介素18 基因表达 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7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许勇芝 林华鹏 +3 位作者 梁东 黄萍萍 刘华锋 陈孝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53-54,共2页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并分析二者的关系。方法对73例经肾活检病理确诊为HBV-GN的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HBV-GN临床表现多样化,以肾病综合征为主;病理轻重不一,以膜性肾病最多见;临床与病理...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并分析二者的关系。方法对73例经肾活检病理确诊为HBV-GN的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HBV-GN临床表现多样化,以肾病综合征为主;病理轻重不一,以膜性肾病最多见;临床与病理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结论HBV-GN容易误诊,应及时行肾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肾炎 肾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兜铃酸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p53和Caspase-3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许勇芝 陈丽萍 +2 位作者 刘华锋 陶静莉 唐德燊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398-1401,共4页
目的:研究马兜铃酸(AA)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毒性作用中p53和Caspase-3活性的改变,对其在AA肾毒性作用中的意义进行探讨.方法: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验测AA对HK-2的直接毒性作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Hoechst33258... 目的:研究马兜铃酸(AA)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毒性作用中p53和Caspase-3活性的改变,对其在AA肾毒性作用中的意义进行探讨.方法: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验测AA对HK-2的直接毒性作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Hoechst33258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的改变,流式细胞技术测细胞凋亡百分率,RT-PCR法测p53mRNA的表达水平,分光光度法测细胞Caspase-3活性改变.结果:AA浓度为80,160mg/L时,LDH释放率显著增高(P<0.01);10mg/LAA可诱导HK-2细胞凋亡百分率显著增高,AA为40mg/L时,细胞凋亡形态改变最明显和细胞凋亡比例最高(P<0.01);各组HK-2细胞p53mRNA表达水平有统计学差异;40mg/LAA诱导HK-2细胞凋亡时,细胞内Caspase-3活性显著升高(与正常组比较,P<0.01).结论:AA能诱导HK-2细胞凋亡,其凋亡途径可能是非p53依赖途径;凋亡过程中存在Caspase-3酶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 肾小管上皮细胞 P53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7对马兜铃酸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许勇芝 黄浩 +3 位作者 刘华锋 陶静莉 梁东 陈孝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对马兜铃酸(Aristolchic acid,AA)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拮抗作用,以期为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chic acid nephropathy,AAN)寻找治疗新措施。方法应用不同浓度BMP-7...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对马兜铃酸(Aristolchic acid,AA)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拮抗作用,以期为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chic acid nephropathy,AAN)寻找治疗新措施。方法应用不同浓度BMP-7(75ng/mL、150ng/mL、300ng/mL)处理经AA(10μg/mL)诱导转分化的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然后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别检测α-SMA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BMP-7呈剂量依赖方式逆转AA诱导的HK-2细胞α-SMA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论BMP-7可以通过抑制马兜铃酸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从而可能成为AAN的防治潜在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肾病 骨形态发生蛋白-7 肾小管上皮细胞 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IL-18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许勇芝 陈孝文 +5 位作者 刘华锋 唐德燊 梁东 江黎明 刘海燕 吴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2年第11期645-647,共3页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外周血 IL-18 ELISA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肾脏病152例临床与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许勇芝 刘华锋 +1 位作者 黄志清 黄萍萍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了解老年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经皮肾活检确诊的老年(≥60岁)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结果肾活检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为常见(114例,占75%),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53.51%... 目的了解老年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经皮肾活检确诊的老年(≥60岁)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结果肾活检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为常见(114例,占75%),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53.51%)、慢性肾炎综合征(30.70%)、隐匿性肾炎(8.77%)、急进性肾炎综合征(4.39%)和急性肾炎综合征(2.63%)。病理改变主要为系膜增生(48.25%)、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13.16%)、膜性肾病(11.40%)、新月体性肾炎(6.14%),轻微病变(6.14%)为主。继发性肾脏疾病占全部病例的25%,原发病以糖尿病肾病(28.95%)、急性肾小管坏死(23.68%)居多。以急性。肾衰竭为临床表现的23例患者的病理类型主要为急性肾小管坏死(39.13%)和新月体性肾炎(30.43%)。将本组患者与同期行肾活检的非老年组比较,在原发性肾脏病中,膜性肾病和新月体性。肾炎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而IgA肾病的检出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继发性肾脏病患者中,本组以糖尿病肾病及急性肾小管坏死居多,而非老年组则以狼疮性肾炎(65.84%)和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14.01%)居多。结论老年肾活检患者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肾病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则以系膜增生最为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疾病 病理学
原文传递
121例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许勇芝 刘华锋 +1 位作者 梁东 黄志清 《中国医药导刊》 2009年第8期1281-1283,共3页
目的:探讨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肾脏病理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21例,行肾穿刺活检术,分析肾脏病理特点。结果:临床表现为单纯血尿51例(42.15%),同时存在血尿和蛋白尿(尿蛋白定量<1.0 ... 目的:探讨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肾脏病理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21例,行肾穿刺活检术,分析肾脏病理特点。结果:临床表现为单纯血尿51例(42.15%),同时存在血尿和蛋白尿(尿蛋白定量<1.0 g/d)70例(57.85%);病理表现为Ig A肾病56例(46.28%),非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38例(31.41%),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11例(9.10%),轻微病变9例(7.44%),Ig M肾病4例(3.31%),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3例(2.48%)。肾小球病理评分:0级为3例(2.48%);1级75例(61.98%),2级38例(31.41%),3级5例(4.13%);肾小管病理评分:0级4例(3.31%),1级69例(57.02%),2级41例(33.89%),3级7例(5.78%)。单纯血尿组其肾小球及肾小管病理损伤评分均低于血尿并蛋白尿组(P<0.05)。结论: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病理改变多样,以Ig A肾病多见,其病理改变并非都轻;血尿程度和病理改变程度无相关,轻度蛋白尿和病理损害明显相关;及时行肾穿刺活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偏重病理改变并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病理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疾病患者1627例肾活检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许勇芝 唐德燊 +3 位作者 刘华锋 林华鹏 梁东 黄志清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377-379,共3页
目的了解肾病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关系。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参照WHO(1982年及改良的1995年)肾小球疾病组织学分型修订方案,分析了我院近8a肾活检原发性和继发性的1 627例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本组患者肾活检时平均年龄(30.7±... 目的了解肾病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关系。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参照WHO(1982年及改良的1995年)肾小球疾病组织学分型修订方案,分析了我院近8a肾活检原发性和继发性的1 627例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本组患者肾活检时平均年龄(30.7±15.1)岁,男女之比1∶1.006。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74.6%,以青壮年男性多见,成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诊断由高到低依次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52.7%)、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15.7%)I、gA肾病(10.6%);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占22.7%,狼疮性肾炎居于首位(65.0%);其次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14.4%);肾病综合征是所有年龄组最为多见的临床类型。结论1627例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比例最大,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见;病理诊断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主,IgA肾病发病率较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狼疮性肾炎居首,女性好发;肾病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疾病 临床 病理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马兜铃酸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许勇芝 陈丽萍 +3 位作者 陶静莉 姚翠微 唐德燊 刘华锋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第9期811-812,共2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XT)对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DXT处理经AA诱导的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48h;应用Hoechst33258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K-2...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XT)对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DXT处理经AA诱导的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48h;应用Hoechst33258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K-2细胞凋亡百分率;应用RT-PCR法测细胞Caspase-3 mRNA的表达;应用分光光度法测细胞Caspase-3酶活性。结果:40μg/mlAA可显著促进HK-2细胞凋亡,DXT可显著降低AA诱导的HK-2细胞凋亡百分率,并呈剂量依赖趋势;各组细胞Caspase-3mRNA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40μg/mlAA可显著升高HK-2细胞Caspase-3酶活性;而100MDXT组细胞Caspase-3酶活性较单纯40μg/mlAA刺激显著降低,而其他浓度DXT组细胞Caspase-3活性与单纯A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XT对AA所致HK-2细胞凋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细胞凋亡过程中Capease-3酶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 肾小管上皮细胞 凋亡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2例老年肾脏病肾活检术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勇芝 刘华锋 +2 位作者 黄志清 黄萍萍 陈孝文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09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枪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在老年肾脏病中的临床意义及风险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老年肾脏病患者行肾自动活检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并与同期2219例非老年组肾脏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152例老年肾脏病患者肾...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枪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在老年肾脏病中的临床意义及风险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老年肾脏病患者行肾自动活检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并与同期2219例非老年组肾脏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152例老年肾脏病患者肾活检均取得肾组织,其中取材不良6例(3.95%),取材合格27例(17.76%),取材良好119例(78.29%),与非老年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52例老年患者中21例出现轻度并发症(13.82%),其中肉眼血尿7例,肾周血肿14例,无出现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与非老年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组通过。肾活检后修改诊断36例,诊断修正率为23.68%;根据病理结果修正治疗方案47例,治疗修正率为30.92%。结论超声引导自动肾活检术在老年肾脏病患者中应用成功率高且安全;肾活检病理诊断对老年肾脏疾病的诊治有重要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病 老年 肾自动活检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病人在医学院校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许勇芝 唐德燊 李果明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676-677,共2页
为了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解决医学院校扩招与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本文分析了国外采用的新的临床教学模式标准化病人(SP)的现状及先进性,并试图将其引进我校临床教学,并推广之。SP引入临床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临床教学资源的不足,... 为了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解决医学院校扩招与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本文分析了国外采用的新的临床教学模式标准化病人(SP)的现状及先进性,并试图将其引进我校临床教学,并推广之。SP引入临床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临床教学资源的不足,为医学生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补充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病人 临床教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卡尼汀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许勇芝 唐德燊 黄志清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505-506,共2页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维持血液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18例,透析后静脉注射左旋卡尼汀1g;B组18例,采用rhEPO3000IU皮下注射,23次/周;C组18例,透析后静脉...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维持血液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18例,透析后静脉注射左旋卡尼汀1g;B组18例,采用rhEPO3000IU皮下注射,23次/周;C组18例,透析后静脉应用左旋卡尼汀1g,同时应用rhEPO3000IU皮下注射23次/周。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的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体积的情况。结果:随着治疗的进行,A组血浆白蛋白显著升高,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上升最明显,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rhEPO用量明显低于B组。结论:左旋卡尼汀可改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状态,提高rhEPO的疗效,减少rhEPO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贫血 左旋卡尼汀 促红细胞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益比奥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许勇芝 唐德燊 黄志清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51-352,共2页
目的 :观察大剂量益比奥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维持血液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 36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1 8例 ,采用进口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rh EPO)利血宝 30 0 0 IU皮下注射 2次 /周治疗 ;试验组 1 8例 ,采用大剂量国产 rh EPO... 目的 :观察大剂量益比奥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维持血液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 36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1 8例 ,采用进口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rh EPO)利血宝 30 0 0 IU皮下注射 2次 /周治疗 ;试验组 1 8例 ,采用大剂量国产 rh EPO益比奥 (EPLAO) 1× 1 0 4 IU皮下注射 1次 /周治疗。治疗期间观察血常规、血清电解质、肾功能、血压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显效 1 1例 ,有效 6例 ,无效 1例 ;对照组显效 1 3例 ,有效 4例 ,无效 1例。结论 :大剂量 EPLAO每周 1次与常规剂量利血宝每周 2次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差异无显著性 ,但减少了注射次数 ,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价格 /药效明显低于利血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贫血 尿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勇芝 刘华锋 +1 位作者 唐德燊 黄萍萍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263-264,共2页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i 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的临床与病理。方法 :对 42例 i NS并发 ARF患者临床和病理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i NS并发 ARF的发生率为 5.87% ,临床上以少尿型为主 (78.6% ) ,起病均在 i NS的急性期。 42...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i 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的临床与病理。方法 :对 42例 i NS并发 ARF患者临床和病理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i NS并发 ARF的发生率为 5.87% ,临床上以少尿型为主 (78.6% ) ,起病均在 i NS的急性期。 4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 ,病程中无明显诱因出现少尿 ,尿素氮与血清肌酐增高。肾脏病理检查肾小球以轻微改变为主 ,其中微小病变型1 6例 ,轻度系膜增生型肾炎 2 1例 ;肾小管间质的病变却表现为广泛肾间质水肿及小管上皮细胞灶性坏死。经利尿、强的松等治疗后 ,36例患者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i INS并发 ARF多发生于肾小球轻微改变者 ;尽早明确 i NS并发 ARF,并给予适当治疗 ,绝大多数患者肾功能可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诊断 治疗 急性肾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研究进展
15
作者 许勇芝 刘华锋 陈孝文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2003年第4期414-416,共3页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包括肾脏损害在内的全身性疾病,少见但预后严重。近年来,本病有增多趋势,但由于对其病因和发病机理认识水平的提高以及治疗方法的改进,使预后有了显著改善。本文综述近年来对TTP的病因、发病机理及治疗等方...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包括肾脏损害在内的全身性疾病,少见但预后严重。近年来,本病有增多趋势,但由于对其病因和发病机理认识水平的提高以及治疗方法的改进,使预后有了显著改善。本文综述近年来对TTP的病因、发病机理及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活检患者805例肾小球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黄萍萍 梁东 +3 位作者 唐德燊 陈孝文 许勇芝 黄志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3期1421-1422,共2页
目的:探讨805例已接受肾病理活检的患者肾小球疾病流行病学特点及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间的联系。方法:对805例肾活检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小球疾病患者行肾活检时的平均年龄(31.2±17.6)岁。接受肾病理活检患者构成比是... 目的:探讨805例已接受肾病理活检的患者肾小球疾病流行病学特点及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间的联系。方法:对805例肾活检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小球疾病患者行肾活检时的平均年龄(31.2±17.6)岁。接受肾病理活检患者构成比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80.1%,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占18.8%,小管间质性疾病占1.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男女比例为1.16∶1,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男女比例为0.37∶1,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脏病患者的高发年龄段为15~34岁。本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IgA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狼疮性肾炎占首位,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占第二位。肾小球疾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其次为尿检异常型。肾病综合征患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其次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结论:805例接受肾病理活检患者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最常见的肾脏疾病,青年男性多发;狼疮性肾炎是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疾病,青年女性多发。肾病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分析 肾活检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肾病理活检 肾病综合征 小管间质性疾病 继发性肾脏疾病 狼疮性肾炎 临床表现 病理类型 流行病学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外周血IL-18 mRNA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华锋 陈孝文 +3 位作者 许勇芝 江黎明 吴平 刘海燕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3-375,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 18( IL- 18)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 PGN)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 RT-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法 ( EL ISA)测定 11例正常人及 4 6例不同病程 PGN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 PBMC) IL- 18m RNA表达量及血浆中 IL...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 18( IL- 18)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 PGN)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 RT-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法 ( EL ISA)测定 11例正常人及 4 6例不同病程 PGN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 PBMC) IL- 18m RNA表达量及血浆中 IL- 18分泌水平。结果肾功能代偿期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PBMC IL- 18m RNA表达量及血浆中 IL- 18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而伴有肾功能损害的 PGN患者则显著增高 ,且与肾功能损害相平行 ;直线相关分析显示 :血浆内IL- 18水平与 Scr呈正相关、与 Ccr呈负相关、与 2 4 h尿蛋白排泄量不相关。结论外周血 IL- 18不参与 PGN早期的发病过程 ,但当疾病进一步发展至伴有肾功能不全时 ,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IL-18 外周血单核细胞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白细胞介素13表达及其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海燕 陈孝文 +4 位作者 江黎明 唐德燊 梁东 刘华锋 许勇芝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PGN)患者肾组织白细胞介素 13(IL - 13)的表达 ,进一步了解PGN的分子病理机制 ,为临床治疗探索一种新的方法。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技术检测 72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PGN)患者和 12例正常对...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PGN)患者肾组织白细胞介素 13(IL - 13)的表达 ,进一步了解PGN的分子病理机制 ,为临床治疗探索一种新的方法。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技术检测 72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PGN)患者和 12例正常对照组肾组织IL - 13的表达 ,对比不同病理类型的PGN患者肾组织IL- 13的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肾小管间质区少量表达IL - 13,PGN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均见较多、较强的IL - 13表达 ,且随着肾小管间质病变由轻到重损害的加重 ,PGN患者肾小管间质区IL - 13表达增加。PGN患者肾小管间质区IL - 13表达与血清肌酐浓度 (Scr)呈正相关 (r=0 .6 6 6 7,P <0 .0 0 1) ,与Ccr呈负相关 (r =0 .5 4 13,P <0 .0 0 1)。正常对照组肾小球区无IL - 13表达 ,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MsPGN、MsCGN、ECPGN)患者肾小球区少量表达IL - 13,而非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FSGS、MCD、MN)患者肾小球区无表达。结论 :IL - 13可能参与PGN的免疫炎症过程 ,肾小管间质区IL - 13表达与PGN患者肾功能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3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分子病理机制 PG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IL-18的血浆水平及其在肾组织的表达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华锋 陈孝文 +4 位作者 吴平 许勇芝 刘海燕 江黎明 何惠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2年第10期570-572,577,共4页
目的 :初步探讨白细胞介素 18(IL - 18)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测定 11例正常人及 2 4例PNS患者血浆IL - 18水平 ,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例正常肾组织和上述 2 4例PNS患者... 目的 :初步探讨白细胞介素 18(IL - 18)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测定 11例正常人及 2 4例PNS患者血浆IL - 18水平 ,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例正常肾组织和上述 2 4例PNS患者肾组织IL - 18的表达量。结果 :PNS患者血浆IL - 18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而且各种病理类型间的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5 ) ;而肾小球及肾小管 -间质IL - 18表达量却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1)。不同病理类型PNS肾小球区IL - 18表达量存在差异 ,以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表达量为最高 ,其次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MesPGN) ,而膜性肾病 (MD)、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FSGS)和轻微病变 (MCD)的表达量则相对较低 ,并且肾小球区IL - 18表达量与 2 4h尿蛋白排泄量 (2 4hUPQ)呈正相关 ,与血浆白蛋白浓度 (Alb)呈负相关 (r分别为 0 .6 6 9和 - 0 .72 7,P均 <0 .0 1) ;肾小管 -间质区IL - 18表达量与小管 -间质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r =0 .4 84 ,P <0 .0 5 )。结论 :肾组织IL - 18高表达可能参与PNS的发病过程 ,而且可能以自分泌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IL—18 免疫组织化学 血浆水平 肾组织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中IL-18水平与狼疮性肾炎肾脏病理改变参数关系的评估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华锋 许勇芝 +4 位作者 姚翠微 陈婷 洪涛 梁东 陈孝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77-778,780,共3页
目的:探讨尿中IL-18的水平与狼疮性肾炎(LN)肾脏病理改变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19例正常人和55例LN患者晨间自由尿及24h尿中IL-18的水平,应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晨间自由尿及24h尿中IL-18的水平与LN肾脏病理改变的参数,... 目的:探讨尿中IL-18的水平与狼疮性肾炎(LN)肾脏病理改变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19例正常人和55例LN患者晨间自由尿及24h尿中IL-18的水平,应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晨间自由尿及24h尿中IL-18的水平与LN肾脏病理改变的参数,即活动指数(AI)和慢性指数(CI)的相关性。结果:LN组晨间自由尿及24h中IL-18的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两组晨尿中IL-18的水平分别为:(247.1±317.5)ng/L和(20.3±14.5)ng/L(P<0.001);24h尿中IL-18的水平分别为(192.1±170.1)ng/d和(21.0±3.8)ng/d(P<0.001),晨间自由尿及24h尿中IL-18的水平,均与LN病理改变参数AI呈密切正相关(晨尿:r=0.602,P<0.001;24h尿:r=0.461,P<0.005);但二者均与病理改变参数CI无相关性(P>0.05)。按AI值将LN患者分为高、中、低3个组,各组尿中IL-18的水平差异显著。晨尿中分别为:(69.2±82.7)ng/L、(193.5±106.1)ng/L和(580.7±453.1)ng/L(P<0.001);24h尿中分别为(103.5±141.4)ng/d、(188.8±124.0)ng/d和(333.1±183.2)ng/d。结论:检测晨间自由尿中IL-18的水平很简便,可作为评估LN肾脏病理活动程度的一种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8 尿液 狼疮性肾炎 活动指数 慢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