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结局及适应症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覃瑶琴 王兴玲 +2 位作者 娄华 于晓娜 赵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0年第3期308-310,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52个新鲜周期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了解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的临床结局并探讨临床工作中对于该助孕方法适应症的准确把握。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新鲜周期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相关资料及临床结局,根... 目的:通过分析52个新鲜周期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了解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的临床结局并探讨临床工作中对于该助孕方法适应症的准确把握。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新鲜周期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相关资料及临床结局,根据年龄、助孕适应症进行分组比较。结果:与<35岁组患者相比,≥35岁组HCG日E2水平、获卵总数、胚胎总数下降,促排周期Gn用量增加(P<0.05);未合并女方盆腔输卵管因素组的移植妊娠率高于合并女方盆腔输卵管因素组(P<0.05)。结论:①年龄是影响女性生育能力及助孕结局的重要因素。②对于女方伴有盆腔输卵管因素或多次AID失败后需行供精助孕的夫妇,应适时考虑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年龄 盆腔 输卵管 适应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促排卵方案在AID助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华 覃瑶琴 +3 位作者 孙丽君 管一春 李巍巍 王兴玲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1年第2期188-190,共3页
目的:比较应用来曲唑(LE)两种促排卵方案用于供精人工授精(AID)不孕患者的促排卵治疗及妊娠结局,寻找一种安全高效的促排卵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AID治疗的126名不孕患者,分为单用LE组(n=58)与LE联合尿促性素(HMG)组(n=68),比较两... 目的:比较应用来曲唑(LE)两种促排卵方案用于供精人工授精(AID)不孕患者的促排卵治疗及妊娠结局,寻找一种安全高效的促排卵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AID治疗的126名不孕患者,分为单用LE组(n=58)与LE联合尿促性素(HMG)组(n=68),比较两组间肌注HCG日优势卵泡数(≥15 mm)、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多胎率及流产率。结果:LE组肌注HCG日的优势获卵数、子宫内膜厚度低于LE+HM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周期妊娠率、例数妊娠率、流产率、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OHSS)发生。结论:LE+HMG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促排卵方案,提高了临床妊娠率,降低了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OHSS)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曲唑(LE) 尿促性素(HMG) 宫腔内人工授精(IUI) 促排卵 供精人工授精(A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流产相关原因分析
3
作者 李丽 刘芳 +2 位作者 覃瑶琴 冯涵琪 王兴玲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2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治疗后流产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ART治疗后获得尿妊娠试验阳性的563例患者进行分析,按妊娠结局分为...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治疗后流产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ART治疗后获得尿妊娠试验阳性的563例患者进行分析,按妊娠结局分为流产组和分娩组,分析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ICSI)、冻胚复苏移植(FET)妊娠后的流产情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35岁组流产率明显高于年龄≤35岁组(P<0.01);随移植胚胎数增多多胎率及流产率均增加;流产组血清泌乳素(PRL)水平高于分娩组。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流产的发生与年龄、移植胚胎数、血PRL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流产 相关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宫腔人工授精妊娠率的临床因素分析
4
作者 黄琳璐 赵敏 +3 位作者 刘春雷 解为全 覃瑶琴 陈杰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3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2年9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收治的行IUI治疗的不孕不育夫妇的615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IUI妊娠率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615... 目的探讨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2年9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收治的行IUI治疗的不孕不育夫妇的615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IUI妊娠率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615个IUI周期,其中71个周期获得妊娠,妊娠率为11.54%(71/615);65个周期获得临床妊娠,临床妊娠率为10.57%(65/615)。消瘦、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女性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卵数≥2个的妊娠率、临床妊娠率与排卵数为1个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卵个数(OR=1.970,95%CI:1.155~3.359)是影响妊娠率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排卵个数是影响IUI妊娠率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内人工授精 不孕症 临床妊娠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血磷脂酸受体3和肝素结合样生长因子对胚胎反复移植失败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覃瑶琴 王兴玲 +3 位作者 王婧彦 管一春 郝大勇 于晓娜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790-2793,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人着床窗期子宫内膜组织中溶血磷脂酸受体3(LPAR3)和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及其mRNA的表达,进一步探索反复移植失败的原因。方法:选取胚胎反复移植失败(RIF)患者23例为实验组,同期初次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目的:通过研究人着床窗期子宫内膜组织中溶血磷脂酸受体3(LPAR3)和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及其mRNA的表达,进一步探索反复移植失败的原因。方法:选取胚胎反复移植失败(RIF)患者23例为实验组,同期初次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即妊娠的患者31例为对照组,着床窗期(排卵后第6~7天)微创法吸取少量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LPAR3和HB-EGF及其mRNA的表达,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结果:LPAR3和HB-EGF及其mRNA在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中均呈阳性表达,两者在部位和特点上存在一致性。RIF组的LPAR3和HB-EGF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LPAR3和HB-EGF mRNA表达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RIF组患者年龄、FSH使用天数(天)和剂量(IU)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P(μg/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LPAR3参与了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过程,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表达降低,与HB-EGF在表达部位和特点上存在一致性,可作为预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良好参考指标。着床窗期血P水平降低、子宫内膜组织中LPAR3和HB-EGF的低表达可能导致胚胎反复移植失败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移植失败 着床窗期 溶血磷脂酸受体3 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玻璃化冻融和程序化冻融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比较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兴玲 覃瑶琴 +4 位作者 管一春 孙丽君 娄华 郝大勇 刘景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2012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移植玻璃化冻融胚胎的妊娠结局。方法:对300个玻璃化冻融移植周期(共移植720枚胚胎)和151个程序化冻融移植周期(共移植333个胚胎)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它们的妊娠结局。结果:玻璃化组和程序化组的胚胎复苏率分别为91.60%和76.56... 目的:探讨移植玻璃化冻融胚胎的妊娠结局。方法:对300个玻璃化冻融移植周期(共移植720枚胚胎)和151个程序化冻融移植周期(共移植333个胚胎)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它们的妊娠结局。结果:玻璃化组和程序化组的胚胎复苏率分别为91.60%和76.56%(P<0.01);平均移植胚胎数分别为2.4枚和2.2枚(P>0.05),胚胎种植率分别为19.72%和14.41%(P<0.05);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6.33%和25.83%(P<0.05),多胎分娩率分别为24.71%和6.25%(P<0.01),早产率为32.08%和14.29%(P<0.01)。结论:玻璃化冷冻胚胎具有更好的复苏和着床能力,是现阶段有效和相对安全的胚胎冷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化胚胎冷冻 程序化胚胎冷冻 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影响供精人工授精临床结局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赵华 王兴玲 +3 位作者 管一春 李巍巍 李真 覃瑶琴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1-714,共4页
目的:探讨多种因素对AID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2008年11月-2010年5月在生殖中心实施AID助孕治疗的418名妇女639个治疗周期的病例,综合分析不孕妇女的年龄、输卵管情况、治疗周期、促排卵用药及授精次数等因素对AID治疗妊娠结局的... 目的:探讨多种因素对AID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2008年11月-2010年5月在生殖中心实施AID助孕治疗的418名妇女639个治疗周期的病例,综合分析不孕妇女的年龄、输卵管情况、治疗周期、促排卵用药及授精次数等因素对AID治疗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AID周期妊娠率为34.90%(223/639),例数妊娠率为53.34%(223/418)。临床妊娠率与女方年龄、是否合并输卵管因素、授精与排卵时间等有一定关系。排卵前后短时内单次授精的平均妊娠率反而高于排卵前后双次授精。639个AID周期中,随治疗周期的增加累计妊娠率随之增高,但周期妊娠率下降,第1-3周期临床妊娠率依次为37.08%、31.98%、21.95%。AID促排卵周期妊娠率与自然周期无差异(34.02%、35.63%)。结论:不孕妇女的年龄、输卵管情况及授精时机的掌握是影响供精人工授精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对超过3周期仍不孕者,可考虑改行供精体外授精-胚胎移植进行助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精人工授精 无精子症 临床妊娠率
原文传递
IVF-ET中移植管距宫底距离与临床妊娠的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岳丽芳 孙丽君 +3 位作者 宋东建 覃瑶琴 宋娜 董孝贞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7-489,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中(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胚胎移植内管距宫底距离(transfer distance from the fundus,TDF)与临床妊娠的关系。方法:选择常规长方案取卵患者759个周期,胚胎移植时阴道B超测量TDF...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中(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胚胎移植内管距宫底距离(transfer distance from the fundus,TDF)与临床妊娠的关系。方法:选择常规长方案取卵患者759个周期,胚胎移植时阴道B超测量TDF,依据TDF分A、B、C 3组:即<1 cm组、1~1.5 cm组、>1.5 cm组,比较各组IVF-ET的相关指标及其临床结局。结果:①3组在平均年龄、不孕年限、基础血FSH、体重指数、Gn总量、获卵数、受精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胚数、移植胚胎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C组胚胎种植率(33.6%)高于B组(23.5%)(P<0.05);A、B、C 3组间的临床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最低,C组最高;B组流产率高于C组(P<0.05);各组之间异位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B超引导下进行胚胎移植时,移植内管距宫底>1.5 cm更有助于提高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降低流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临床妊娠率 着床率 移植管距宫底距离
原文传递
辅助生殖技术健康教育中沟通的作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彩霞 王丹丹 覃瑶琴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260-2261,共2页
目的:探讨在辅助生殖技术健康教育中沟通的重要作用和良好的沟通方法。方法:将82例IVF(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分两组进行沟通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的紧张率下降,满意率提高(P<0.05)。结论:辅助... 目的:探讨在辅助生殖技术健康教育中沟通的重要作用和良好的沟通方法。方法:将82例IVF(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分两组进行沟通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的紧张率下降,满意率提高(P<0.05)。结论:辅助生殖技术健康教育中良好有效的沟通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改进护理质量,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通 辅助生殖技术 健康教育
原文传递
不同精液优化方法精子回收率的差异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10
作者 张凤凤 赵敏 +5 位作者 张明忠 覃瑶琴 谷琦琦 易晓榕 解为全 刘春雷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上游法在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中精液参数、精子回收率的差异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精液常规参数正常男性和少弱精子症患者分别随机分两组,一组进行密度梯度离心法优化精液... 目的探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上游法在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中精液参数、精子回收率的差异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精液常规参数正常男性和少弱精子症患者分别随机分两组,一组进行密度梯度离心法优化精液,一组进行上游法优化精液。结果精液常规参数正常男性密度梯度离心法优化后精子浓度为(53.68±16.31)×10~6/mL、PR为(85.10±7.83)%、精子回收率为(13.67±6.86)%和前向运动精子回收率为(30.35±15.80)%,明显高于上游法优化后相应参数(49.85±15.25)×10~6/mL、(82.35±9.52)%、(11.88±4.92)%和(25.43±1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临床妊娠率、活产率上游法高于密度梯度离心法。少弱精子症患者密度梯度离心法优化精液后精子PR为(74.26±13.11)%、精子回收率为(15.88±7.57)%、前向运动精子回收率为(46.70±29.47)%,均高于上游法优化后相应参数(67.34±14.73)%、(10.50±4.58)%和(35.49±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上游法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高于密度梯度离心法。人工授精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优化后精子PR和20×10~6≤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total progressively motile sperm cell count,TPMC)<30×10~6可独立预测妊娠结局(P<0.05)。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精子回收率、前向运动精子回收率均明显高于上游法,但是此两项指标不是临床妊娠结局的预测指标,应根据中心实际情况结合患者精液情况选择合适的精液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法 密度梯度 授精 人工 精液分析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恩施少数民族地区抗苗勒管激素、窦卵泡对人工授精远期结局的预测价值
11
作者 张凤凤 刘春雷 +2 位作者 覃瑶琴 向玉华 赵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3期279-284,共6页
研究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 IUI)治疗的患者抗苗勒管激素(AMH)、窦卵泡(AFC)及基础性激素与临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来我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360周期... 研究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 IUI)治疗的患者抗苗勒管激素(AMH)、窦卵泡(AFC)及基础性激素与临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来我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360周期患者,于月经第2-3天,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原装试剂盒检测血清AMH水平及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rog)水平,行阴道超声检测双侧卵巢直径为2-9 mm的窦卵泡数量及窦卵泡总数,根据临床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和非妊娠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并分析预测IUI妊娠结局的预测因子。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参数进行比较,其中AMH值(P<0.05)、窦卵泡直径(2-4mm,P<0.01;2-6mm,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窦卵泡总数也具有明显差异(P<0.05);将AMH和AFC进行相关性比较,AMH与AFC直径(2-4mm)、AFC总数具有明显正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通过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AMH 是IUI临床妊娠的独立预测因素(OR=1.394,95%可信区间:1.042-1.864,P<0.05);通过ROC曲线可得AMH、AFC对临床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较高,AMH的约登指数、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是53.5%、89.5%和64%;AFC的约登指数、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是42.3%、63.2%和79.1%;两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IUI周期患者中AMH联合AFC测量是IUI临床妊娠结局较好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苗勒管激素 窦卵泡 基础性激素 人工授精 临床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培养箱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鼠胚胚胎发育的影响
12
作者 张凤凤 易晓榕 +3 位作者 张明忠 覃瑶琴 谷琦琦 赵敏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2年第6期1058-1061,共4页
目的 研究新建辅助生殖实验室内新培养箱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及甲醛对小鼠胚胎体外受精发育的影响和去除培养箱内VOCs的方法。方法 根据小鼠胚胎是否在新培养箱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装修后3个月内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胚胎发育的... 目的 研究新建辅助生殖实验室内新培养箱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及甲醛对小鼠胚胎体外受精发育的影响和去除培养箱内VOCs的方法。方法 根据小鼠胚胎是否在新培养箱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装修后3个月内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胚胎发育的关键指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Day 2胚胎形成率、Day 3胚胎形成率、2细胞囊胚转化率的差异及不同方法对培养箱内部VOCs去除效果。结果 第一、第二个月实验组VOCs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1);甲醛浓度在第一(P<0.01)、二个月(P<0.0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第三个月两组VOCs及甲醛浓度无明显差异;第一、第二个月,实验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2细胞囊胚转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培养箱内在线过滤器VOCs的去除率[(57.87±1.89)%]明显高于纯水擦拭+干烧[(25.05±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新培养箱内存在VOCs及甲醛会对小鼠体外受精及胚胎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去除VOCs及有害物质,并随时监测实验室内VO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鼠胚实验 新培养箱 新建辅助生殖实验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