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培训讲师团在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核心应急能力及俯卧位通气知信行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董洁 卢智 +3 位作者 冯雁 吴双 何梦宇 董启玉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4年第5期158-161,共4页
目的了解基层医务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心应急能力和俯卧位通气知信行水平,同时进行针对性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核心应急能力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综合救治能力。方法于2023年1月10—11日对长沙市260家基层医疗机构的310名医务人员的新... 目的了解基层医务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心应急能力和俯卧位通气知信行水平,同时进行针对性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核心应急能力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综合救治能力。方法于2023年1月10—11日对长沙市260家基层医疗机构的310名医务人员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心应急能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救治、俯卧位通气理论及操作进行理论授课和操作培训,培训前后调查医务人员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心应急能力和俯卧位通气知信行水平。结果不同工作岗位的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前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心应急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医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俯卧位通气知信行水平高于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俯卧位通气知信行水平,医生与护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与培训前的基层医务人员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心应急能力和俯卧位通气知信行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次培训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核心应急能力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综合救治能力,对提升医疗救援质量、确保公共卫生、稳定社会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医务人员 核心应急能力 俯卧位通气 知信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董启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31期72-73,共2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期间给予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呼吸内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2组...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期间给予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呼吸内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2组患者均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临床疗效、护理人员满意度及成就感、镇静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61,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100.00%(44/44)高于对照组的79.55%(3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79,P=0.000)。观察组护理人员成就感及工作积极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amsay、RA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行右美托咪定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期间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护理水平,同时具有较好的镇静效果,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优质护理服务 右美托咪定 无创呼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病人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4
3
作者 董启玉 《全科护理》 2013年第2期151-152,共2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病人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流行病学资料及高危因素,为临床规范性治疗、预防及护理VTE提供参考依据,从而降低VTE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18例ICU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发生VTE病人年龄、性别分布及高危...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病人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流行病学资料及高危因素,为临床规范性治疗、预防及护理VTE提供参考依据,从而降低VTE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18例ICU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发生VTE病人年龄、性别分布及高危因素,并针对发生VTE的危险因素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VTE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生VTE的年龄高峰主要在60岁~69岁,其次是70岁~79岁;发生VTE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行动受限、机械通气障碍、年龄偏高、药物使用不当、骨折、血液高凝等。[结论]做好ICU病人发生VTE病人的管理,提高医护人员对PTE的认识,并给予积极治疗、预防及护理可减少ICU病人发生V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肺血栓塞症 重症监护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董启玉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年第23期223-223,共1页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现如今幼儿教育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实际上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家庭教育属于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有二者进行有效地结合才能更好地满足儿童的成长需要。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进...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现如今幼儿教育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实际上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家庭教育属于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有二者进行有效地结合才能更好地满足儿童的成长需要。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对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合作共育方法提出了笔者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仅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家庭教育 重要性分析 家园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巧妙开展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提升学生写作质量
5
作者 董启玉 《新课程》 2017年第7期143-143,共1页
数学源于生活,必定要运用到生活中,特别是小学生缺乏数学学习逻辑思维。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结合生活实例,将数学知识生活化。但是怎样才能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相关教师探究的重要课题。阐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对... 数学源于生活,必定要运用到生活中,特别是小学生缺乏数学学习逻辑思维。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结合生活实例,将数学知识生活化。但是怎样才能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相关教师探究的重要课题。阐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对数学教学生活化进行了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 生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访视制度在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6
作者 刘增粮 谭创 +2 位作者 梁敏 董启玉 薛宏奎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8年第4期184-185,共2页
目的探讨三级访视制度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6月间本院收治的危重患者18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访视组,各9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访视组采用三级访视制... 目的探讨三级访视制度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6月间本院收治的危重患者18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访视组,各9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访视组采用三级访视制度。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患者建议条数。结果访视组患者满意度为97.78%,远高于常规组的83.33%;访视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并且访视组患者建议条数明显比常规组患者少,2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危重患者实施三级访视制度是一种有效的护理访视方法,能够改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护理访视 三级访视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住院COPD病人合并肌少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卢智 冯雁 董启玉 《全科护理》 2023年第30期4204-4208,共5页
目的:分析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病人合并肌少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长沙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257... 目的:分析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病人合并肌少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长沙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257例老年COPD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肌少症分为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采用病人一般资料调查表、肌少症筛查量表、改良版微型营养评定量表(Modified Mini-Nutrition Assessment,MMNA)进行调查,并收集病人住院时的其他相关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OPD合并肌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COPD合并肌少症病人68例(26.4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史、饮酒史、住院次数、性别、COPD病程、跌倒史、营养不良、清蛋白是COPD病人合并肌少症病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吸烟史、饮酒史、住院次数、性别、COPD病程、跌倒史、营养不良、清蛋白会增加COPD病人合并肌少症的风险,应根据风险因素针对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合并肌少症 老年人 住院病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及胃肠道护理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满意度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红英 董启玉 苏芬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3期123-124,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及胃肠道护理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满意度的作用。方法:2019年4月-2020年3月收治重症呼吸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综合护理+胃肠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及胃肠道护理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满意度的作用。方法:2019年4月-2020年3月收治重症呼吸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综合护理+胃肠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用力肺活量(FVC)、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综合护理干预配合胃肠道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以及稳定情绪均具有积极意义,提升了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胃肠道护理 重症呼衰 护理效果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重症监护室抑郁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
9
作者 李红英 董启玉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32期110-111,共2页
目的:讨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呼吸重症监护室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呼吸重症监护室抑郁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 目的:讨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呼吸重症监护室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呼吸重症监护室抑郁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针对呼吸重症监护室抑郁患者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重症监护室 抑郁患者 常规护理 综合护理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董启玉 李红英 +3 位作者 陈园 吴双 张妍 苏芬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10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前)我院收治的ICU患者90例予常规护理,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后)患者90例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实...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前)我院收治的ICU患者90例予常规护理,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后)患者90例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对肺部感染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综合质量的评价。结果:实施后护士对风险管理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评分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并发症率为1.11%(1/90),显著低于实施前的7.78%(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9,P=0.029);实施后,患者对护理综合质量评价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护理中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提高医院护理管理质量,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对综合护理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重症监护室 集束化干预 重症护理
原文传递
品管圈在提高责任护士对诊疗信息知晓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启玉 谭创 +1 位作者 陈园 吴双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年第8期1104-1106,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责任护士对诊疗信息知晓率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以“提高责任护士对诊疗信息知晓率”为活动主题,比较我院肺科医院片区品管圈活动前后责任护士对患者诊疗信息的...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责任护士对诊疗信息知晓率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以“提高责任护士对诊疗信息知晓率”为活动主题,比较我院肺科医院片区品管圈活动前后责任护士对患者诊疗信息的知晓率变化。结果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相比,品管圈活动后责任护士对诊疗信息的知晓率由70.2%提高至84.4%( 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责任护士对诊疗信息知晓率方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诊疗信息 知晓率
原文传递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期间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董启玉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9年第16期82-83,共2页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8月本院住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00例,均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8月本院住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00例,均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舒适度、治疗依从性、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治疗依从性、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期间行舒适护理可提高患者舒适性,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提升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舒适护理 依从性 满意度
原文传递
自制医用通气椅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俯卧位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13
作者 董启玉 谭创 +1 位作者 卢智 吴双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3年第24期1880-1885,共6页
目的探讨自制医用通气椅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俯卧位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降低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便利抽样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2019年10月至2021... 目的探讨自制医用通气椅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俯卧位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降低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便利抽样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78例ARDS俯卧位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9例。试验组采用自制医用通气椅行俯卧位通气,对照组采用常规翻身法行俯卧位通气,比较2组患者颜面部皮肤损伤情况、气管移位、气管导管阻塞、RICU住院时间。结果俯卧位通气结束时,试验组患者颜面部皮肤完好、红肿发生率分别为56.41%(22/39)、43.59%(17/39),对照组分别为25.64%(10/39)、69.23%(27/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63、5.21,均P<0.05);2组患者颜面部皮肤破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13%(2/39),对照组为20.51%(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P<0.05);试验组患者RICU住院时间为(13.34±3.85)d,对照组为(15.80±5.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5)。结论应用自制医用通气椅,降低了ARDS俯卧位通气患者面部皮肤损伤,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RICU的住院时间,值得在ICU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俯卧位 机械通气 医用通气椅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在ARDS重症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探析
14
作者 苏芬 董启玉 +2 位作者 吴双 李红英 陈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6期254-254,256,共2页
研究ARDS重症病患施行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的价值与效果。方法: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ARDS重症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患者数47例。一组为对照组,予以临床常规治疗;一组为观察组,基于对照组... 研究ARDS重症病患施行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的价值与效果。方法: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ARDS重症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患者数47例。一组为对照组,予以临床常规治疗;一组为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施加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干预。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氧合指数,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呼吸机使用、带管及ICU住院方面的时间应用。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且在呼吸机使用、带管及ICU住院方面的耗时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患者施行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干预,利于患者的氧合指数提升和呼吸功能好转,值得临床推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