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太极拳姿势训练联合Bobath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吴家宝
孙伊婷
+11 位作者
张勇
孙三峰
谢春荣
周莉
葛杜娟
赵明智
滕驰
陈恺
景城阳
李玉月
李莹洁
李宗衡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06-315,共10页
目的探讨太极拳姿势训练联合Bobath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4月-2022年4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和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Bo...
目的探讨太极拳姿势训练联合Bobath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4月-2022年4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和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Bobath疗法训练,试验组患者接受太极拳姿势训练与Bobath疗法训练,2组疗程均为4周。于入组时及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压力步道测试,分析比较2组患者全足平衡性、足底力学参数[趾骨区(T1-T5)、跖骨区(M1-M5)、中足区、足跟内侧区(HM)、足跟外侧区(HL)的冲量、触地面积、最大压力峰值、最大压强峰值]及基本时空参数[步长、步宽、步幅、步速、行走支撑时相、足轴角]、临床量表评分[量表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评分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Bathel指数(BI)、修订Rankin量表(mRS)、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SSQOL)]、肌张力Ashworth分级、Brunnstrom分级,并分析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间的关联性。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完成研究。治疗后,试验组的全足平衡曲线更平滑,T2-5趾与M1、M2最大压强峰值和T1触地面积均明显增大(P均<0.05),足轴角减小(P<0.05);对照组的全足平衡曲线出现分离现象,M3触地面积增大(P<0.05),HL触地面积和冲量减小(P均<0.05);2组步速均增快,患侧支撑相及步态周期均缩短,步长、步幅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试验组M1最大压力峰值、步长、步幅均明显大于对照组,M3触地面积和足轴角明显小于对照组,步速明显快于对照组,患侧支撑相及步态周期均明显短于对照组,Ashworth分级、Brunnstrom患侧下肢分级、m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MA下肢评分、Berg评分、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太极拳姿势训练联合Bobath疗法能够重新分配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足底压力,有效改善患者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能力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步态
太极拳姿势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腹针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20例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丽娜
杨玉蛟
+2 位作者
吴立雨
葛杜娟
梁瑞丽
《中医外治杂志》
2018年第2期32-33,共2页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疗法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疼痛程度并记录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疗法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疼痛程度并记录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评分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疗法可减轻原发性痛经的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腹针疗法
布洛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常用参数探讨
被引量:
1
3
作者
江明
王倩
+2 位作者
王文春
葛杜娟
张安仁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9期1-2,共2页
目的:对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电针参数的选择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收集近10年来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献,对文献中所采用的电针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相关文...
目的:对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电针参数的选择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收集近10年来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献,对文献中所采用的电针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21篇,研究参数涉及频率、电压、强度、波宽、波型、针刺强度等。结论:参数应用多集中于频率、波型及刺激强度三方面,研究者对各参数的选择均存在集中性和趋向性。动物实验多选择1-3HZ频率,临床类选择频率相对较高;波型以疏密波为多;刺激强度多以患者耐受或动物局部肌肉出现轻微抽动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电针参数
脊髓损伤
运动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题名
太极拳姿势训练联合Bobath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吴家宝
孙伊婷
张勇
孙三峰
谢春荣
周莉
葛杜娟
赵明智
滕驰
陈恺
景城阳
李玉月
李莹洁
李宗衡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
出处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06-315,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673894)
北京中医药大学重点攻关项目(2020-JYB-ZDGG-112)。
文摘
目的探讨太极拳姿势训练联合Bobath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4月-2022年4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和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Bobath疗法训练,试验组患者接受太极拳姿势训练与Bobath疗法训练,2组疗程均为4周。于入组时及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压力步道测试,分析比较2组患者全足平衡性、足底力学参数[趾骨区(T1-T5)、跖骨区(M1-M5)、中足区、足跟内侧区(HM)、足跟外侧区(HL)的冲量、触地面积、最大压力峰值、最大压强峰值]及基本时空参数[步长、步宽、步幅、步速、行走支撑时相、足轴角]、临床量表评分[量表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评分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Bathel指数(BI)、修订Rankin量表(mRS)、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SSQOL)]、肌张力Ashworth分级、Brunnstrom分级,并分析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间的关联性。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完成研究。治疗后,试验组的全足平衡曲线更平滑,T2-5趾与M1、M2最大压强峰值和T1触地面积均明显增大(P均<0.05),足轴角减小(P<0.05);对照组的全足平衡曲线出现分离现象,M3触地面积增大(P<0.05),HL触地面积和冲量减小(P均<0.05);2组步速均增快,患侧支撑相及步态周期均缩短,步长、步幅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试验组M1最大压力峰值、步长、步幅均明显大于对照组,M3触地面积和足轴角明显小于对照组,步速明显快于对照组,患侧支撑相及步态周期均明显短于对照组,Ashworth分级、Brunnstrom患侧下肢分级、m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MA下肢评分、Berg评分、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太极拳姿势训练联合Bobath疗法能够重新分配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足底压力,有效改善患者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
关键词
步行能力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步态
太极拳姿势训练
Keywords
walking ability
ischemic stroke
hemiplegic gait
Tai chi posture training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腹针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20例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丽娜
杨玉蛟
吴立雨
葛杜娟
梁瑞丽
机构
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
出处
《中医外治杂志》
2018年第2期32-33,共2页
基金
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立项课题--腹针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编号:QN2015-17)
文摘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疗法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疼痛程度并记录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评分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疗法可减轻原发性痛经的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腹针疗法
布洛芬
分类号
R711.51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常用参数探讨
被引量:
1
3
作者
江明
王倩
王文春
葛杜娟
张安仁
机构
四川省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省成都军区总医院
出处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9期1-2,共2页
基金
全军中医药专项重点课题,10ZYZ118.
文摘
目的:对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电针参数的选择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收集近10年来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献,对文献中所采用的电针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21篇,研究参数涉及频率、电压、强度、波宽、波型、针刺强度等。结论:参数应用多集中于频率、波型及刺激强度三方面,研究者对各参数的选择均存在集中性和趋向性。动物实验多选择1-3HZ频率,临床类选择频率相对较高;波型以疏密波为多;刺激强度多以患者耐受或动物局部肌肉出现轻微抽动为度。
关键词
电针
电针参数
脊髓损伤
运动功能障碍
Keywords
Electroacupuncture Electroacupuncture parameters Spinal cord injury Dyskinesia
分类号
R4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太极拳姿势训练联合Bobath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康复的影响
吴家宝
孙伊婷
张勇
孙三峰
谢春荣
周莉
葛杜娟
赵明智
滕驰
陈恺
景城阳
李玉月
李莹洁
李宗衡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腹针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20例
王丽娜
杨玉蛟
吴立雨
葛杜娟
梁瑞丽
《中医外治杂志》
201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常用参数探讨
江明
王倩
王文春
葛杜娟
张安仁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