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层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与常规血管造影比较 被引量:20
1
作者 萧毅 田建明 +4 位作者 弓静 李晓明 王敏杰 秦永文 何忆雯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明显狭窄诊断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218例冠心病疑似患者在一周内进行了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及常规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的主干及主要分支进行诊断,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评价64层CT诊断冠...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明显狭窄诊断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218例冠心病疑似患者在一周内进行了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及常规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的主干及主要分支进行诊断,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评价64层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多层螺旋CT所显示的2592支冠状动脉中冠状动脉狭窄173处,正确诊断166处,漏诊7处,误诊28处,敏感性95.9%,特异性98.6%,阳性预测值90.2%,阴性预测值99.7%,准确率98.4%。结论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高危人群普查筛选的首选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CT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萧毅 田建明 +4 位作者 弓静 李晓明 林琳 沈倩瑾 孙高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3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包括21例复合畸形、10例单纯室缺或房缺、2例主动脉弓离断;采用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Cardiac 64层螺旋CT进行检查,扫描参数:120kV,100-500mAs...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3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包括21例复合畸形、10例单纯室缺或房缺、2例主动脉弓离断;采用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Cardiac 64层螺旋CT进行检查,扫描参数:120kV,100-500mAs,64×0.6mm,以1.5-3.5ml/s的速率经肘静脉注入25-80ml非离子型对比剂,舒张末期重建0.75mm横断面图像,并在工作站上完成进行容积成像、最大密度投影、多层面重建及仿真内镜等。所有病例同期均进行了超声心动图及心血管造影检查,23例进行了手术治疗,10例进行了介入治疗。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评价3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23例患者手术显示累计畸形59处,CT正确诊断55处,诊断符合率93.2%;超声心动图正确诊断54处,诊断符合率91.5%;心血管造影正确诊断56处,诊断符合率94.9%;三者诊断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x^2=0.63,P>0.05)。10例介入治疗者以血管造影为标准共有10处畸形,CT及超声均正确诊断,诊断符合率100%。结论:64层螺旋CT可逼真显现心脏大血管病理解剖结构,与超声、CAG相当,但受心率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 先天性心脏病 血管造影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 被引量:5
3
作者 萧毅 弓静 +5 位作者 田建明 李晓明 王敏杰 生晶 秦永文 何忆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312-315,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评价的准确性。方法采用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CARDIAC64层螺旋CT对59例冠脉支架植入后患者(共计112枚支架)行CT冠状动脉造影,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检测的灵敏度、特...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评价的准确性。方法采用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CARDIAC64层螺旋CT对59例冠脉支架植入后患者(共计112枚支架)行CT冠状动脉造影,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结果64层螺旋CT显示植入的112枚支架中109枚支架内腔得到清晰显示,总显示率97.3%(109/112)。12处中、重度狭窄,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正确10处;15处轻度狭窄,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正确5处,误诊10处,无漏诊。再狭窄诊断的灵敏度83.3%(10/12),特异度99%(99/100),阳性预测值90.9%(16/24),阴性预测值98%(99/101),准确率97.3%(109/112)。结论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用于支架术后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 冠状动脉造影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讨论 被引量:13
4
作者 萧毅 夏晨 +1 位作者 张荣国 刘士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13-818,共6页
深度神经网络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其在自然语言处理、学习能力、计算机视觉上将机器的认知能力推向了新的高度。目前,深度神经网络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发现异常、量化测量和鉴别诊断3个方面,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医学影像研究... 深度神经网络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其在自然语言处理、学习能力、计算机视觉上将机器的认知能力推向了新的高度。目前,深度神经网络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发现异常、量化测量和鉴别诊断3个方面,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医学影像研究已涉及放射影像、病理图像、超声影像、内镜影像等多个领域。深度神经网络在一些任务场景中已展现出与医师相当甚至超越医师的表现。在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医师群体应客观冷静地看待技术、科学严谨地评价技术、积极开放地参与技术的提升与应用,成为技术的驾驭者,走向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下的医疗服务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医学影像 深度神经网络 发现异常 量化测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在冠状动脉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萧毅 田建明 +2 位作者 左长京 李晓兵 林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48-750,共3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对冠状动脉内腔结构的显示能力,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8例接受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及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进行了仿真内镜重建。重建冠状动脉756支。结果:(1)756支冠状动脉中568支...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对冠状动脉内腔结构的显示能力,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8例接受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及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进行了仿真内镜重建。重建冠状动脉756支。结果:(1)756支冠状动脉中568支冠状动脉获得了满意的仿真内镜图像,成功率75%。(2)88处冠状动脉狭窄仿真内镜检出76处,检出率86%。(3)24例冠状动脉支架、4例移植血管及8例冠状动脉瘘均被检出。结论: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能够显示大多数病例冠状动脉内腔结构,不失为一种无创性的、简便、低廉的可用于冠状动脉腔内检查的手段,尤其在冠状动脉钙化严重及畸形的病例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仿真内镜 冠状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的随访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萧毅 田建明 +3 位作者 生晶 景在平 弓静 李晓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367-370,共4页
目的分析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术后的转归及多层螺旋CT(MSCT)随访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3月至2006年12月间193例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行MSCT检查的结果,并与术前资料对照。结果193例中发现支架变形、断裂4例,支架闭塞1例、内漏24... 目的分析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术后的转归及多层螺旋CT(MSCT)随访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3月至2006年12月间193例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行MSCT检查的结果,并与术前资料对照。结果193例中发现支架变形、断裂4例,支架闭塞1例、内漏24例、移植物感染2例;瘤体缩小81例,瘤体增大21例,瘤体无变化91例。结论MSCT是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术后随访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支架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萧毅 李晓明 +3 位作者 田建明 弓静 王敏杰 生晶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12期1264-1266,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Cardiac64螺旋CT对22例冠脉搭桥术后的患者(共计44根桥血管)进行了扫描,其中11例患者同时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64层螺旋CT显示22例...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Cardiac64螺旋CT对22例冠脉搭桥术后的患者(共计44根桥血管)进行了扫描,其中11例患者同时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64层螺旋CT显示22例患者发现44支桥血管,显示率100%。44支桥血管中,33支(75%)通畅、5支(11.4%)闭塞、3支(6.8%)中重度狭窄、3支(6.8%)轻度狭窄。与冠脉造影对照,诊断桥血管明显狭窄及闭塞的敏感性100%,特异性92.9%,阳性预测值87.5%,阴性预测值100%,准确率95.2%。结论:64层螺旋CT是评价桥血管闭塞及狭窄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搭桥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教学片库建设与质控问题 被引量:3
8
作者 萧毅 范丽 刘士远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4-476,共3页
医学影像学经历了由传统影像学向现代影像学的转变,影像学教学也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针对传统胶片式影像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文基于现代数字影像学的特点,提出了数字化教学片库建设的框架,并根据临床教学实际需要,理论结合实践... 医学影像学经历了由传统影像学向现代影像学的转变,影像学教学也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针对传统胶片式影像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文基于现代数字影像学的特点,提出了数字化教学片库建设的框架,并根据临床教学实际需要,理论结合实践,提出了数字化教学片库相关的质量控制问题。数字化教学片库的构建将会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教学模式 数字化教学 影像片库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仿真内镜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萧毅 田建明 王培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859-861,共3页
CT仿真内镜(CTvirtualendoscopy;CTVE)集内镜表现和横断面容积扫描图像于一体,不仅可以显示空腔器官的内表面也可以同时显示管壁及管壁外的情况,以及该器官的立体形态。自1994年Vining等〔1〕... CT仿真内镜(CTvirtualendoscopy;CTVE)集内镜表现和横断面容积扫描图像于一体,不仅可以显示空腔器官的内表面也可以同时显示管壁及管壁外的情况,以及该器官的立体形态。自1994年Vining等〔1〕首次报道CT仿真内镜技术以来,国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仿真内镜 CT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10
作者 萧毅 刘士远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第6期59-62,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以肺部感染为主的乙类传染病。此次COVID-19疫情中的影像学暴发式需求,对医院影像诊断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也客观上推动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以肺部感染为主的乙类传染病。此次COVID-19疫情中的影像学暴发式需求,对医院影像诊断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也客观上推动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辅助诊断的发展。本文对医学影像学在COVID-19诊治及防控决策中的价值、COVID-19的临床影像表现、医学影像学诊断面临的挑战、COVID-19 AI研发价值与研发现状、COVID-19 AI的不足与对策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人工智能 CT 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节影像人工智能技术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29
11
作者 萧毅 刘士远 《肿瘤影像学》 2018年第4期249-252,共4页
我国是肺癌高发国家,面对影像科医师匮乏与患病人数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问题,肺结节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有望有效地平衡当前的医疗资源。本文旨在陈述肺结节影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现状,探讨如何正确看待肺结节人工智能技术及其核心要素... 我国是肺癌高发国家,面对影像科医师匮乏与患病人数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问题,肺结节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有望有效地平衡当前的医疗资源。本文旨在陈述肺结节影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现状,探讨如何正确看待肺结节人工智能技术及其核心要素和目前面临的挑战等问题。指出肺结节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初见成效,跨学科的深度合作、规范标注的影像大数据训练集及适合临床场景的多任务模型是其未来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人工智能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德合作举办高职教育的探索 被引量:2
12
作者 萧毅 张剑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年第26期47-49,共3页
同济大学在与澳大利亚合作举办高等技术教育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中德合作办学、培养外向型与创新型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新路子,以适应科学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高等职业教育 应用型人才 德国 办学模式 办学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胸部大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萧毅 生晶 +4 位作者 王敏杰 袁敏 邵成伟 弓静 李晓明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 2007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胸部大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112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胸部大血管造影资料,以临床手术或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图像分析。结果CT能够显示主动脉、肺动静脉的结构,可以诊断主动脉夹层、主动...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胸部大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112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胸部大血管造影资料,以临床手术或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图像分析。结果CT能够显示主动脉、肺动静脉的结构,可以诊断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肺栓塞、先天性心脏病等多种大血管病变,诊断准确率100%。结论64层CT血管造影扫描速度快、安全、准确,是胸部大血管病变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 主动脉 肺栓塞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将改变影像医学的未来 被引量:7
14
作者 萧毅 刘士远 《科技与金融》 2018年第10期11-15,共5页
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的飞速进步为智能影像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中国政府坚定的政策支持及丰富且高质量的临床数据则令从业者们欢欣鼓舞。面对医疗人工智能系统飞速进步的阅片能力,以及苗头初显的“MDT诊疗”能力,临床医师... 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的飞速进步为智能影像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中国政府坚定的政策支持及丰富且高质量的临床数据则令从业者们欢欣鼓舞。面对医疗人工智能系统飞速进步的阅片能力,以及苗头初显的“MDT诊疗”能力,临床医师对于人工智能的态度也从迷茫期走向积极拥抱。尽管仍然存在种种不足,但医疗人工智能的未来已不可阻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系统 影像医学 计算机视觉 中国政府 MDT 临床 能力 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15
作者 萧毅 田建明 +4 位作者 林琳 左长京 王敏杰 曾浩 邵成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36-738,共3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狭窄性疾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6例以冠心病入院的患者进行了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采用SomatomVolumeZoom(4-detec-tor-row,Siemens,Ger...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狭窄性疾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6例以冠心病入院的患者进行了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采用SomatomVolumeZoom(4-detec-tor-row,Siemens,Germany)进行扫描,并对冠状动脉的主干及主要分支进行了重建和诊断,其结果与金标准结果相对照,分析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多层螺旋CT所显示的1512支冠状动脉中冠状动脉狭窄160支,正确诊断139支,漏诊21支,误诊9支,敏感性87%,特异性98%,假阳性率2%,假阴性率13%。其中,对左前降支发生的病变敏感最高,达到91%。结论: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可用于高危人群的普查筛选,并可作为冠状动脉造影前的常规检查手段。但由于运动伪影的影响其临床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学院固定资产投资与管理模式的探讨
16
作者 萧毅 祝建新 陈晓 《职业技术教育》 2008年第16期67-69,共3页
独立学院固定资产来自股东投资、社会集资、学校筹资、职教专项和企业资助等多元渠道,并通过产权组合股份化、资金运作市场化和后勤保障社会化等运行机制实现保值增值。在具体管理中,主要通过设立专职部门或岗位、落实专人保管、制订... 独立学院固定资产来自股东投资、社会集资、学校筹资、职教专项和企业资助等多元渠道,并通过产权组合股份化、资金运作市场化和后勤保障社会化等运行机制实现保值增值。在具体管理中,主要通过设立专职部门或岗位、落实专人保管、制订建设规划和实施计划,做好调研、论证和审核等环节,加强实验室及基础设施、教学设备的保障与管理,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和使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固定资产 投资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医学影像AI应用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萧毅 《科技与金融》 2018年第11期36-38,共3页
医学影像有望成为AI落地较快的医学领域?前一段时间人工智能在影像医学中的应用炒得非常火爆,以至于很多人觉得在2017年就可以不需要影像医生了,无数小型人工智能影像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但是到了2018年,随着人工智能技... 医学影像有望成为AI落地较快的医学领域?前一段时间人工智能在影像医学中的应用炒得非常火爆,以至于很多人觉得在2017年就可以不需要影像医生了,无数小型人工智能影像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但是到了2018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医学实践更进一步接触后,这股火逐渐趋向于冷静和理智。究竟医学影像是否能够成为AI落地较快的领域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 AI 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 中国 医学领域 影像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22
18
作者 左长京 王培军 +5 位作者 田建明 许奕 刘建民 萧毅 崔恒武 王敏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对脑动脉瘤电解可脱弹簧圈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脑动脉瘤患者 30例 ,行SCTA后一周内行DSA及GDC栓塞治疗。结果 ①SCTA检出了DSA发现的 35个脑动脉瘤中的 34个 ( 97.1% ) ,32个动脉...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对脑动脉瘤电解可脱弹簧圈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脑动脉瘤患者 30例 ,行SCTA后一周内行DSA及GDC栓塞治疗。结果 ①SCTA检出了DSA发现的 35个脑动脉瘤中的 34个 ( 97.1% ) ,32个动脉瘤诊断正确 ( 91.4% )。② 32个选择GDC栓塞治疗的脑动脉瘤中 ,SCTA测量的最佳投照角度与DSA相同 30个 ( 93 .8% )。③MIP对动脉瘤瘤体及瘤颈测量值准确可靠 ,与DSA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SSD法立体感优于MIP及DSA ,对瘤体测量值与DSA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对瘤颈测量值与DSA有显著差异 (P<0 .0 1) ,SSD常夸大瘤颈宽度。结论 SCTA不仅能较准确诊断脑动脉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治疗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减影技术在头颈部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程晓青 左长京 +4 位作者 田建明 邵成伟 王敏杰 生晶 萧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01-1204,共4页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减影软件进行头颈部动脉CT血管成像,探讨新的半自动减影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评价效果。方法:100例患者经过头颈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期间使用特殊的头部固定装置利于图像配准,通过减影软件将增强前骨骼的三...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减影软件进行头颈部动脉CT血管成像,探讨新的半自动减影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评价效果。方法:100例患者经过头颈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期间使用特殊的头部固定装置利于图像配准,通过减影软件将增强前骨骼的三维模型从增强后的数据中减去,得到头颈部血管减影图像。(1)让1名有经验的操作者分别对这100例患者进行常规血管成像和减影血管成像,记录图像处理时间。(2)让2位资深放射科医生双盲评价两种方法做出的头颈部动脉图像并按质量等级(1~5级)进行评分。结果:(1)两种图像处理方法所需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14.30±2.25minvs11.01±1.89min,P<0.01),减影组比常规组明显节省了时间。(2)两位盲法观察者的相关系数达到0.87,具有很高的相关性,结合两位观察者的数据,常规法与减影法得到的头颈部动脉图像质量有统计学差异(评分为2.93±0.36vs4.22±050,P<0.05),减影法图像质量优于常规法图像。结论:在头颈部CT血管造影中,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减影技术操作简便、省时,较好的克服了常规方法难以从骨骼中提取血管的难题,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减影技术 血管造影术 狭窄 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脾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晓兵 田建明 +4 位作者 王培军 王敏杰 萧毅 左长京 吕桃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脾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多层螺旋CT腹部检查发现 5例脾动脉瘤 ,均经DSA证实。其中 4例为腹部常规扫描模式所发现 ,1例行血管成像检查 ,扫描参数与常规扫描模式参数相同。血管三维成像方法为SSD ,MI...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脾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多层螺旋CT腹部检查发现 5例脾动脉瘤 ,均经DSA证实。其中 4例为腹部常规扫描模式所发现 ,1例行血管成像检查 ,扫描参数与常规扫描模式参数相同。血管三维成像方法为SSD ,MIP及容积显示技术 (VRT)。结果 应用多层螺旋CT常规扫描模式进行血管结构三维重建即可明确显示脾动脉瘤 ,VRT成像较SSD、MIP能较好地显示脾动脉瘤的特征。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诊断脾动脉瘤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VR技术成像优于SSD及MI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动脉瘤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