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Stoppa入路手术用于髋臼骨折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被引量:3
1
作者 艾克白尔·吐逊 努尔买买提·阿木提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18期47-48,共2页
目的:研究探讨改良Stoppa入路手术用于髋臼骨折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88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骼腹股沟入路治疗,对试验组的40例患者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并对2组... 目的:研究探讨改良Stoppa入路手术用于髋臼骨折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88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骼腹股沟入路治疗,对试验组的40例患者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并对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优良率进行观察比较,研究分析2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结果:经我院研究分析,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出血量明显较少,并且术后优良率方面也明显较高,且上述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我院研究发现,对骨盆髋臼骨折患者实施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具有出血量少、并发症少以及安全便捷的特点,可以有效治疗患者的髋臼骨折,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应当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ppa入路 改良 髋臼骨折 效果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联合3D打印在旋转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阿力木·克热木 梁志林 +2 位作者 帕孜拉·艾拉 麦麦提艾力·阿不力克木 艾克白尔·吐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4345-4350,共6页
背景:骨盆骨折是严重骨折类型,单纯多层螺旋CT三维影像显示效果存在二维平面局限性,在骨盆骨折术前方案指导上存在不足。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联合3D打印进行术前指导应用于旋转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 背景:骨盆骨折是严重骨折类型,单纯多层螺旋CT三维影像显示效果存在二维平面局限性,在骨盆骨折术前方案指导上存在不足。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联合3D打印进行术前指导应用于旋转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旋转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组(n=47)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前采用多层螺旋CT联合3D打印进行术前指导,对照组(n=43)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前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术前指导。术后随访1年,记录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评估骨盆复位质量,参考Majeed骨盆量化评分标准评价术后骨盆功能恢复结果,以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结论:(1)研究组螺钉错位率低于对照组(P <0.05),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3个月的骨盆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0.05);(2)与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术后6,12个月的骨盆功能评分升高(P <0.05),两组间术后3,6,12个月的骨盆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3)研究组47例中,发生骨折移位1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对照组43例中,发生畸形愈合1例、异位骨化1例、骨折移位2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骨盆不稳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4)结果表明,对于旋转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相较于单纯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术前指导,采用多层螺旋CT联合3D打印进行术前指导可提升骨折复位质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及降低螺钉错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3D打印技术 骨盆骨折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钢板内固定 复位质量 手术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88靶向NRSN2介导NF-κB信号通路在骨肉瘤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麦麦提艾力·阿不力克木 艾克白尔·吐逊 +1 位作者 梁志林 阿力木·克热木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1930-1934,1940,共6页
目的探究miR-488靶向NRSN2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在骨肉瘤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32例骨肉瘤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并检测NRSN2和miR-488表达水平。miRNA-seq检测NRSN2高表达和NRSN2低表达肿瘤组织差异miRNA,Spearman... 目的探究miR-488靶向NRSN2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在骨肉瘤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32例骨肉瘤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并检测NRSN2和miR-488表达水平。miRNA-seq检测NRSN2高表达和NRSN2低表达肿瘤组织差异miRNA,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miR-488与NRSN2相关性。在MG63骨髓瘤细胞中,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488与NRSN2靶向性。将si-NC、si-miR-488转染至MG63骨髓瘤细胞,分别加入NF-κB抑制剂(IKK-16),分为si-NC组、si-miR-488组和si-miR-488+IKK-16组。qRT-PCR检测细胞miR-488和NRSN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NRSN2和NF-κB(p65)蛋白表达;CCK8检测细胞增殖水平;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NRSN2高表达肿瘤组织中有276个miRNA表达升高,294个miRNA表达降低(P<0.05)。与癌旁组织比较,肿瘤组织miR-488表达降低(P<0.01),NRSN2表达升高(P<0.01),miR-488表达与NRSN2表达呈负相关(P<0.0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miR-488靶向NRSN2。与si-NC组比较,si-miR-488组miR-488表达降低(P<0.05),NRSN2和NF-κB(p65)表达升高(P<0.05),细胞增殖水平和侵袭能力增加(P<0.05)。与si-miR-488组比较,si-miR-488+IKK-16组NF-κB(p65)表达降低(P<0.05),细胞增殖水平和侵袭能力降低(P<0.05)。结论在骨肉瘤中,miR-488能够靶向NRSN2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从而降低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微小核糖核酸 核因子ΚB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连环蛋白、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阿不都赛麦提·麦麦 艾克白尔·吐逊 +2 位作者 阿不都拉·阿不都克依木 麦合木提江·穆海麦提 艾尼·买买提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4期589-594,共6页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LOXL2)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生物学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骨肉瘤患者资料,并以52例骨软骨瘤患者资料作为对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β-catenin、LOXL2的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LOXL2)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生物学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骨肉瘤患者资料,并以52例骨软骨瘤患者资料作为对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β-catenin、LOXL2的表达水平;比较β-catenin、LOXL2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骨肉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比较不同β-catenin、LOXL2表达水平的骨肉瘤患者总生存情况;对骨肉瘤细胞株SAOS2中LOXL2靶向调控β-catenin的作用进行验证。结果①骨肉瘤组织中β-catenin、LOXL2的平均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骨软骨瘤组织(P<0.05),且骨肉瘤组织中β-catenin的表达水平与LOXL2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②随着肿瘤体积增大、Enneking分期增加、远处转移的发生,骨肉瘤组织中β-catenin、LOXL2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③骨肉瘤患者总生存率β-catenin、LOXL2高表达组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5)。④骨肉瘤细胞株SAOS2中LOXL2、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及细胞增殖的A_(490 nm)水平、侵袭细胞的数目si-LOXL2组均明显低(少)于si-NC组(P<0.05)。结论骨肉瘤组织中β-catenin、LOXL2表达增加,与病理进展、预后不良有关;LOXL2在骨肉瘤组织中可能靶向调控β-caten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Β-连环蛋白 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房CT参数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阿不都乃比·阿不都尔依木 艾克白尔·吐逊 +2 位作者 祖丽菲亚·买合木提 阿布都克力木·玉苏甫 伊米古丽·伊敏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1年第6期432-436,共5页
目的研究左心房(LA)相关CT参数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80例房颤患者,随访术后1年房颤复发情况并分为复发组(n=28)和未复发组(n=52)。比较两组患者术前LA容积(LAV)、LAA容... 目的研究左心房(LA)相关CT参数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80例房颤患者,随访术后1年房颤复发情况并分为复发组(n=28)和未复发组(n=52)。比较两组患者术前LA容积(LAV)、LAA容积(LAAV)、LAA开口面积(LAA CSA)、右上PV开口面积(RSPV CSA)、右下PV开口面积(RIPV CSA)、左上PV开口面积(LSPV CSA)、左下PV开口面积(LIPV CSA)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不同指标对房颤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组的LSPV CSA、RSPV CSA、LIPV CSA、RIPV CSA、LAA CSA水平与未复发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AV(102.24±17.96)ml、LAAV(11.70±2.97)ml均高于未复发组的LAV(88.93±16.34)ml、LAAV(9.78±2.17)ml(t=3.353、3.308,P均为0.001);LAV、LAAV单一指标均对房颤复发具有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7、0.699(P=0.001、0.003);将Logistic回归模型中生成LAV联合LAAV预测房颤复发的方程作为新指标,新指标对房颤复发具有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0.756(P<0.001),预测效能优于单一指标。结论LA成像参数LAV、LAAV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具有预测价值,并且LAV联合LAAV预测的效能优于单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复发 预测 左心房容积 左心耳容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数字化模型及3D打印导板技术在骨盆骨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阿吉木·克热木 祖丽菲亚·买买提艾力 +1 位作者 梁志林 艾克白尔·吐逊 《疑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923-927,共5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数字化模型及3D打印导板技术在骨盆骨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4月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数字化模型及3D打印导板技术在骨盆骨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4月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骨科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计算机辅助数字化模型及3D打印导板技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观察2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盆骨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低于对照组(t/P=47.082/0.000、57.416/0.000、48.682/0.000、23.284/0.000);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P=6.095/0.014、5.031/0.025);随访1年,观察组Matta功能评分满意率和Majeed骨盆骨折评分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P=8.317/0.004、7.207/0.007)。结论利用计算机辅助数字化模型及3D打印导板技术可提高骨盆骨折诊断的准确性,还可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数字化模型 3D打印导板技术 骨盆骨折 盆骨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量创伤濒临截肢肢体的保肢手术
7
作者 吴文 梁志林 艾克白尔·吐逊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0年第4期197-203,共7页
目的总结10年高能量创伤濒临截肢肢体的保肢手术经验,探讨其显微修复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20年1月35例高能量四肢严重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毁损肢体严重程度评分(MESS)标准:6分16例、7分19例。主要显微外科... 目的总结10年高能量创伤濒临截肢肢体的保肢手术经验,探讨其显微修复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20年1月35例高能量四肢严重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毁损肢体严重程度评分(MESS)标准:6分16例、7分19例。主要显微外科技术包括:一期清创、外固定联合二期创面修复重建复合组织损伤;自体或异体动脉移植修复四肢大血管;对侧腓骨肌皮复合组织瓣修复下肢伴骨缺损的复合组织损伤;桥式皮瓣修复重建下肢严重损伤肢体;3D-CT血管造影辅助进行皮瓣移植数字化设计等。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2年(6~48个月)。35例患者中34例保肢成功,肢体功能较术前得到改善。末次随访时采用周之德四肢功能评定标准,优7例、良19例、差9例,优良率74%。术后1年1例患者因并发慢性骨髓炎而行延迟性截肢手术。结论采用显微外科修复技术对高能量濒临截肢肢体进行保肢治疗是较为理想的方法,可有效降低截肢率和致残率;MESS标准简单准确,可帮助术者针对濒临截肢肢体制定客观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高能量 濒临截肢肢体 修复外科手术 皮肤移植 外固定 血管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帕孜拉·艾拉 艾克白尔·吐逊 阿力木·克热木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根据CT和X线检查结果制定手术方案)和观察组(40例...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根据CT和X线检查结果制定手术方案)和观察组(40例,采用数字化技术规划手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固定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第3天采用影像学Rasmussen评分评估骨折复位效果,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评估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复位固定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3天Rasmussen评分显示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率(85.0%)明显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两组HS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应用数字化技术可缩短手术及复位固定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骨折复位效果,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传统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内固定方式固定青壮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生物力学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艾克白尔·吐逊 阿吉木·克热木 +1 位作者 谢增如 张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93-798,共6页
目的应用有限元方法比较3枚空心螺钉与3枚空心螺钉加前内侧支撑钢板固定垂直不稳定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力学稳定性。方法选取1名男性志愿者,34岁,身高为173 cm,体重为75 kg。应用螺旋CT对髋关节至胫骨中段行薄层连续扫描,在股... 目的应用有限元方法比较3枚空心螺钉与3枚空心螺钉加前内侧支撑钢板固定垂直不稳定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力学稳定性。方法选取1名男性志愿者,34岁,身高为173 cm,体重为75 kg。应用螺旋CT对髋关节至胫骨中段行薄层连续扫描,在股骨CT数据基础上,通过数字医学软件建立股骨三维模型。对股骨颈进行必要的切割,模拟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分别行3枚空心螺钉倒"品"字形固定(单独空心钉组),3枚空心螺钉倒"品"字形+前内侧钢板固定(空心钉联合钢板组)。对两组模型施加同样的约束和3种载荷(缓步行走、扭转、单腿站立),比较两组模型在同种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及形变分布。结果两组模型在各种载荷作用下的最大形变量都发生在股骨头,缓步行走时空心钉联合钢板组模型位移为1.97 mm,低于单独空心钉组模型的2.26 mm;扭转和单腿站立时两组模型形变近似。各种载荷作用下,模型的最大应力都发生在最下面一枚空心螺钉的中段、骨折线处。单独空心钉组模型缓步行走、扭转、单腿站立时的应力峰值分别为318.09、92.11、147.21 MPa,高于空心钉联合钢板组模型(229.86、86.94、124.48 MPa)。结论空心螺钉加前内侧支撑钢板固定可有效分担空心螺钉上的应力,对骨折端的力学稳定性优于单独3枚空心螺钉固定,能有效预防股骨颈缩短,是青壮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值得推荐的内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钉 骨板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数字化技术辅助游离ALTPF在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阿布都吾甫尔·阿布都热合曼 阿力木·克热木 +2 位作者 艾克白尔·吐逊 帕孜拉·艾拉 梁志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8-283,共6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ALTPF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实施游离ALTPF移植修复创面的患者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39~58(42.75±1.94)岁,皮瓣面积为16 c...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ALTPF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实施游离ALTPF移植修复创面的患者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39~58(42.75±1.94)岁,皮瓣面积为16 cm×10 cm~27 cm×18 cm。术前将供区及受区进行CTA,通过三维重建技术获得供区动脉血供三维图像,明确ALTPF血供的起源、走向、分型、血管蒂长度、管径以及穿支点位置,根据三维图像参数实用Mimics软件重建设计受区缺损及数字化三维设计皮瓣并术中精准规范修复。结果 13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均无血管危象发生,术后门诊结合微信随访6~24(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成活皮瓣质地柔软,血运良好,修复缺损外形、色泽与正常皮肤基本一致,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按照中华医学会上肢功能评定关节总活动度(TAM)法及Maryland足踝部功能评分法评定:优8例,良3例,可2例。结论术前利用数字化技术辅助游离ALTPF在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重建中,具有较高的精准度及规范性,能够提高游离皮瓣修复质量及成功率,该方法可靠且实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 四肢 软组织缺损 修复
原文传递
3D打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数字化仿生组织工程骨支架修复兔股骨干长节段骨缺损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阿力木·克热木 麦麦提艾力·阿布力克木 +2 位作者 帕孜拉·艾拉 梁志林 艾克白尔·吐逊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5-518,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数字化仿生组织工程骨支架对兔股骨干长节段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取19只新西兰大白兔,1只用于3D打印PLGA数字化仿生组织工程骨支架制备,18只制备股骨干长节段骨缺损模型,分为自体骨移植组(A... 目的探讨3D打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数字化仿生组织工程骨支架对兔股骨干长节段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取19只新西兰大白兔,1只用于3D打印PLGA数字化仿生组织工程骨支架制备,18只制备股骨干长节段骨缺损模型,分为自体骨移植组(A组)、传统支架组(B组)、组织工程骨支架组(C组)各6只。在术后4、8、12周做骨愈合观察、测定成骨基因Ⅰ型胶原蛋白(Col-Ⅰ)、骨涎蛋白(BSP)、骨桥蛋白(OPN)、骨钙蛋白(OCN)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转录因子2(Runx2)通路因子表达。多组间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结果术后4、8、12周C组Lane-Sandhu评分[(5.67±0.85)、(7.29±0.96)、(9.89±1.21)分]、Col-Ⅰ(2.75±0.22、5.01±0.87、7.22±1.25)、BSP(1.64±0.33、3.11±0.43、5.84±0.78)、OPN(2.67±0.43、4.15±0.98、6.98±1.29)、OCN(1.98±0.22、3.42±0.43、5.70±0.98)、BMP-2(2.21±0.43、4.00±0.53、5.11±0.87)、Runx2(3.32±0.34、5.57±0.67、7.98±1.89)高于B、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499、6.635、6.692;21.582、7.917、6.084;8.835、9.398、9.607;9.607、6.185、5.361;9.277、7.256、5.115;6.374、15.320;9.117、10.424;6.042、5.053,P均<0.05)。结论3D打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数字化仿生组织工程骨支架可经促进骨组织生成,修复股骨干长节段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骨支架 股骨 骨缺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