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标准在白山市预报业务中的应用
1
作者 胥珈珈 郭俊廷 丑士连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1期320-322,共3页
利用2006—2023年白山市逐日气象要素和同期的森林火灾资料,对白山市森林火灾特征进行分析,针对白山市森林防火预报工作中实际应用的《森林火险气象等级(QX/T 77—2007)》《城市火险气象等级(GB/T 20487—2018)》《森林火险气象等级(GB/... 利用2006—2023年白山市逐日气象要素和同期的森林火灾资料,对白山市森林火灾特征进行分析,针对白山市森林防火预报工作中实际应用的《森林火险气象等级(QX/T 77—2007)》《城市火险气象等级(GB/T 20487—2018)》《森林火险气象等级(GB/T 36743—2018)》3个标准及其本地化应用进行研究,结合2012年5月29日长白山西坡一次森林火灾发生前后的火险气象指数变化案例,最终得到不同标准在白山市本地业务应用中的优缺点,并总结了相关应用经验。此外,对《森林火险气象等级(GB/T 36743)》的降水量修正系数和积雪修正系数进行了本地化分析,得出分级预报。结论显示:(1)《森林火险气象等级(QX/T 77—2007)》的森林火险气象指数计算过于复杂,无法有效应用于白山市预报业务,《森林火险气象等级(GB/T 36743—2018)》摒弃前一个标准的复杂算法,并对算法进行升级;(2)结合白山市本地情况,对《森林火险气象等级(GB/T36743—2018)》的降水量修正系数(Cr)和积雪修正系数(Cs)提出了调整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险 火险气象等级 气象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因素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及气象服务措施研究
2
作者 王飞 胥珈珈 +2 位作者 丑士连 郭俊廷 王太然 《中国减灾》 2024年第24期52-53,共2页
森林火灾对生态系统产生破坏,并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气象是森林火灾发生、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作者从强化气象监测网络建设、推进气象预报预警技术创新、加强对气象信息的应用研究等方面,提出气象服务措施,为有效... 森林火灾对生态系统产生破坏,并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气象是森林火灾发生、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作者从强化气象监测网络建设、推进气象预报预警技术创新、加强对气象信息的应用研究等方面,提出气象服务措施,为有效防范应对森林火灾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气象服务 气象预报预警 生命财产安全 气象因素 技术创新 生态系统 不可忽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10号超强台风“狮子山”触发暴雨天气诊断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娜 丑士连 +1 位作者 胥珈珈 王飞 《气象灾害防御》 2017年第3期5-9,共5页
本文利用加密站实时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8月29日-9月2日台风"狮子山"结合温带气旋云系共同影响而触发的吉林省东部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台风影响有别于以往台... 本文利用加密站实时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8月29日-9月2日台风"狮子山"结合温带气旋云系共同影响而触发的吉林省东部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台风影响有别于以往台风登陆过程,其路径异常,且和中高纬度南下温带气旋相互作用,两个低值系统耦合作用,降水分为两个时段降水,前期以台风降水为主,后期温带气旋与台风合并,两者相互作用,又有一次能量爆发;台风携带充沛的水汽为此次过程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温带气旋后部的冷空气与台风携带的水汽相互作用有利于水汽凝结;在温带气旋和台风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了较强的能量锋区,假相当位温能量锋区一直维持的白山市和延边州交界处,此处为大暴雨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暴雨 急流 能量锋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两次重度污染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娜 胥珈珈 +1 位作者 杨秀艳 王威 《气象灾害防御》 2018年第1期10-14,共5页
本文利用2016年12月16日至20日和12月30日至2017年1月2日发生在吉林省的两次连续重度污染天气过程资料,从环流形势场、形成条件、维持机制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重度污染天气过程中纬度环流均较平直,500h Pa都为高空... 本文利用2016年12月16日至20日和12月30日至2017年1月2日发生在吉林省的两次连续重度污染天气过程资料,从环流形势场、形成条件、维持机制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重度污染天气过程中纬度环流均较平直,500h Pa都为高空槽后脊前弱的西北偏西风控制;低空925h Pa风场较弱,为弱的偏南气流;地面30°N以南地区为强的大陆高压控制,吉林省处于高压边缘,高低压过渡区域;此环流背景是大范围霾天气持续较长时间的重要原因。850h Pa相对湿度最小值在70%至90%之间,AQI较低,两次过程850h Pa比湿均比较小,在1~2g/kg之间;在重污染期间,高低层辐合和辐散场均接近于零,低层以弱的辐散为主;低空存在明显的暖平流输送,近地面层存在明显逆温,逆温层厚度在1.5km左右,探空曲线上显示垂直风切变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污染 逆温层 静稳天气 暖平流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3月吉林省三场暴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娜 胥珈珈 +1 位作者 李佳奇 王鑫 《气象灾害防御》 2018年第4期1-5,共5页
利用高空、地面环流形势图、NCEP(1°×1°)资料及地面实况观测数据,对2018年3月吉林省出现的三场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综合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前两场暴雪天气地面为蒙古锋面气旋强烈发展触发,过程一为暖锋和冷锋过境产生降... 利用高空、地面环流形势图、NCEP(1°×1°)资料及地面实况观测数据,对2018年3月吉林省出现的三场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综合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前两场暴雪天气地面为蒙古锋面气旋强烈发展触发,过程一为暖锋和冷锋过境产生降水,暖锋段降水较弱,强降水主要集中在冷锋过境时段;过程二降雪主要为蒙古锋面气旋暖锋段降雪,强降雪范围较小,降雪强度也不及其他两次强;过程三为华北气旋北上倒槽顶部产生的暴雪天气。三场降雪天气过程前期地面均有显著回暖过程,且高空850hPa均有明显的西南暖湿气流影响,500hPa有西北气流携带冷空气触发;前两场暴雪天气过程湿度条件较第三场过程略差,持续时间较短,同时在暴雪区存在明显的水汽通量辐合和水汽输送的大值区。三场过程高空200hPa均存在明显的偏西风急流区,高低空急流耦合区域为强降雪落区,同时700hPa存在明显的上升运动中心,且上升运动中心持续时间较长,这也是暴雪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三场暴雪天气过程地面至850hPa均存在明显的不稳定机制,地转风随高度明显顺转,低层850hPa的明显暖湿气流和高空的干冷气流形成较强的热力不稳定机制,同时850hPa假相当位温存在明显的能量锋区,均有能量集中释放时段。三场暴雪雨雪转化地面温度在-1~0℃,高空850hPa等温线前期均有回暖,最大值为2~4℃,降雪开始后气温开始下降至-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水汽条件 不稳定机制 雨雪转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山市低温极值重现期的计算方法与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胥珈珈 刘娜 王鑫 《气象灾害防御》 2018年第1期21-24,共4页
本文采用白山市5个县(市、区)近50年的地面观测资料,从低温极值重现期的角度,利用matlab编程工具,选取耿贝尔I型分布、皮尔逊Ⅲ型分布、指数分布法三种方法对各县(市、区)历年日最低温度极值进行重现期分析,绘制重现期与重现期值的分布... 本文采用白山市5个县(市、区)近50年的地面观测资料,从低温极值重现期的角度,利用matlab编程工具,选取耿贝尔I型分布、皮尔逊Ⅲ型分布、指数分布法三种方法对各县(市、区)历年日最低温度极值进行重现期分析,绘制重现期与重现期值的分布曲线,并对分布曲线进行卡方检验和K-S检验。分析得出:耿贝尔分布不符合要求,皮尔逊和指数分布法适用于白山市的低温重现期计算和评估;指数分布法在靖宇县和抚松县的低温极值计算中误差更小,皮尔逊Ⅲ型分布法在其它站点表现更为优秀,误差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极值 重现期 耿贝尔 皮尔逊 指数分布 卡方检验 K-S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法的白山市旅游气候资源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胥珈珈 蔡柠泽 +1 位作者 姜世楠 陈丽楠 《气象灾害防御》 2021年第3期38-41,共4页
利用白山市各观测站1981—2019年的逐日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及平均日照时数计算白山市逐月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穿衣指数,选取熵权法对12个月的3项指数进行权重分配,从而建立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并分析白山市旅游气候... 利用白山市各观测站1981—2019年的逐日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及平均日照时数计算白山市逐月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穿衣指数,选取熵权法对12个月的3项指数进行权重分配,从而建立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并分析白山市旅游气候资源优势。结果表明:白山市5—9月为舒适期,10月为较舒适期,3月、4月、11月为较不舒适期,1月、2月、12月为不舒适期。6—8月白山市平均舒适天数为63 d,舒适和较舒适的天数占比达9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法 旅游 舒适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山地区一次风雹天气分析及多普勒雷达产品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胥珈珈 吴晗 郭俊廷 《气象灾害防御》 2018年第4期16-19,共4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17年5月31日白山地区发生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天气和多普勒雷达产品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深厚冷涡和低层西南急流的配合促成了大气对流不稳定,为这次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动力和热力条件;地面...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17年5月31日白山地区发生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天气和多普勒雷达产品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深厚冷涡和低层西南急流的配合促成了大气对流不稳定,为这次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动力和热力条件;地面冷锋的抬升作用是该次强对流天气的触发机制;前倾槽高低空上干下湿、上冷下暖的配置,是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充分条件;反射率因子上表现为线性多单体风暴,有明显的中高层回波悬垂,低层弱回波区反射率因子梯度大,回波顶偏移,有三体散射长钉;径向速度上低层气旋式辐合,风暴顶辐散;VIL跃增达到12~13kg/m2,产生了直径大于20mm的大冰雹;叠加的冰雹指数对白山市降雹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回波顶高大于0℃层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涡 前倾槽 风雹天气 雷达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次相似路径台风引发大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9
作者 刘娜 丑士连 +1 位作者 胥珈珈 郭俊廷 《气象灾害防御》 2020年第4期19-23,共5页
应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第15号台风“布拉万”和2019年第13号台风“玲玲”引发的吉林省大暴雨天气过程从台风路径、结构、强度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15号台风“布拉万”和1913号台风“玲玲”均为8月底9月初生成于西北... 应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第15号台风“布拉万”和2019年第13号台风“玲玲”引发的吉林省大暴雨天气过程从台风路径、结构、强度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15号台风“布拉万”和1913号台风“玲玲”均为8月底9月初生成于西北太平洋洋面和菲律宾以东洋面,两次台风生成后均沿副热带高压后部偏北气流向北移动,影响吉林省时台风路径均为北上偏东北移;500hPa中高纬度附近低槽、副热带高压强度和形状的改变及冷空气入侵对台风北上路径和强度有重要影响;台风产生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台风移动方向的左前半部,台风中心及右侧附近降水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上台风 大暴雨 暖湿急流 诊断分析 降水非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利奇马”引发东北地区大暴雨过程的异常环流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胥珈珈 零磊 +1 位作者 程琳 张健 《气象灾害防御》 2021年第4期40-43,共4页
利用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分辨率1°×1°再分析资料,诊断分析2019年9号台风“利奇马”在东北地区产生大暴雨的成因。结果表明:对数分布显示最大日降水量超过当地100年一遇的重现期值;500hPa副高为正异常,台风区域高度... 利用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分辨率1°×1°再分析资料,诊断分析2019年9号台风“利奇马”在东北地区产生大暴雨的成因。结果表明:对数分布显示最大日降水量超过当地100年一遇的重现期值;500hPa副高为正异常,台风区域高度为负异常;低层风场存在一条带状的>10σ的正异常带,且主要异常出现在经向风速上;850hPa比湿偏大6~7个σ,水汽通量偏强2~4个σ,台风是本次强降水过程水汽与能量的来源,长时间维持的低空急流提供能量和水汽的输送;西风槽冷空气的侵入释放大量斜压位能,增加了降水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利奇马” 重现期 环流异常 水汽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山市冰雹天气多普勒雷达产品特征
11
作者 胥珈珈 李梁才 +1 位作者 邢颖颖 张海涛 《江西农业》 2017年第3S期54-,共1页
整理归纳了白山市2010-2016年的7次冰雹,总结了关于白山市的冰雹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判别临界指标。通过多普勒雷达产品分析,得出白山市出现冰雹天气的临界判别指标:需要雷达回波强度达到或超过50 dBZ,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的数值达... 整理归纳了白山市2010-2016年的7次冰雹,总结了关于白山市的冰雹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判别临界指标。通过多普勒雷达产品分析,得出白山市出现冰雹天气的临界判别指标:需要雷达回波强度达到或超过50 dBZ,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的数值达到45 kg/m^2,并且制作剖面显示回波顶高在12 km以上,冰雹指数上产生几个实心三角标志时,系统中层会具有明显风速的辐合。三体散射回波的出现也是冰雹发生的充分条件。同时冰雹的直径取决于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的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天气 多普勒雷达 白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吉林省“7·26”暴雨天气综合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丑士连 刘娜 +1 位作者 邢颖颖 胥珈珈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年第5期17-25,共9页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FY-2G卫星云图、多普勒C波段天气雷达以及吉林省区域自动站和加密自动站资料,运用统计分析和天气动力学诊断方法,综合分析2016年7月25—26日吉林省暴雨天气过程,此次暴雨和大暴雨落区位于吉林...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FY-2G卫星云图、多普勒C波段天气雷达以及吉林省区域自动站和加密自动站资料,运用统计分析和天气动力学诊断方法,综合分析2016年7月25—26日吉林省暴雨天气过程,此次暴雨和大暴雨落区位于吉林省四平东部、辽源、吉林和通化北部,此次暴雨过程出现东北冷涡天气背景下,25日14—22时的短时强降水由东北冷涡前部局地对流活动的加强触发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生成。500hPa为两脊一槽形势,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阻挡,东北冷涡较为稳定,吉林省位于东北冷涡前沿的西南气流中,85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西南急流直达吉林省中南部,在其北端产生西南—东南向暖锋式切变,并与地面黄河气旋暖锋区相对应。在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地形抬升触发下,造成中尺度对流,形成短时强降水。通过FY-2G卫星相当黑体温度(TBB)产品分析,发现吉林省上空TBB低于-52℃时,就会产生短时强降水,而TBB高于-48℃则MCS趋于消失;此次强降水的新一代C波段天气雷达回波具有较明显的强回波低质心结构特征,降水效率较高,持续时间短,但达到短时强降水标准。卫星TBB产品和雷达监测可为以后吉林省东北冷涡暴雨定时、定点暴雨预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涡 暖锋式切变线 中尺度对流系统 相当黑体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春季透雨早晚与2~3月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的联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士琦 刘刚 +4 位作者 杨雪艳 廉毅 刘柏鑫 房一禾 胥珈珈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73-885,共13页
利用1961~2019年中国东北地区测站逐日降水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NOAA重构的月平均海温和向外长波辐射资料,采用统计诊断方法,从年际时间尺度上分析了东北春季透雨早晚环流特征和前期海温,尤其... 利用1961~2019年中国东北地区测站逐日降水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NOAA重构的月平均海温和向外长波辐射资料,采用统计诊断方法,从年际时间尺度上分析了东北春季透雨早晚环流特征和前期海温,尤其是热带印度洋海温强迫的联系。结果表明:春季透雨日期与4月降水量的变化具有显著的一致性,典型透雨偏早年的开始时间集中在4月中下旬,偏晚年的开始时间集中在5月中下旬;4月东北亚上空500 hPa位势高度场上,若呈自西向东的“-+”异常环流分布,东北地区以偏南风和气旋性环流为主,有利于水汽输送,春季透雨开始偏早,反之,春季透雨开始偏晚;2~3月热带印度洋暖海温异常是中国东北地区春季透雨偏早的重要稳定影响源之一,其可能机制是,若热带印度洋全区一致海温模态呈正位相,有利于4月西北太平洋地区呈异常反气旋,东北亚地区500 hPa环流异常类似春季透雨偏早年形势,东北地区位于200 hPa西风急流出口区右侧,垂直上升运动增强,呈现出多雨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春季透雨 年际变化 大气环流 热带印度洋一致增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山市葡萄特色气象服务指标及其产量预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俊廷 胥珈珈 +2 位作者 崔忠强 王飞 姜世楠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2期52-54,共3页
基于白山地区蜜汁葡萄主要产地临江市2018——2020年蜜汁葡萄的产量数据和种植区同期气象站观测资料,对白山市蜜汁葡萄特色气象服务指标和产量预测进行研究。确定了白山市蜜汁葡萄7个生育期及对应时间,以及各生育期包括积温、平均气温... 基于白山地区蜜汁葡萄主要产地临江市2018——2020年蜜汁葡萄的产量数据和种植区同期气象站观测资料,对白山市蜜汁葡萄特色气象服务指标和产量预测进行研究。确定了白山市蜜汁葡萄7个生育期及对应时间,以及各生育期包括积温、平均气温、平均地温、降水量、日照时数气象要素在内的适宜气象指标,并建立了蜜汁葡萄产量预测模型并通过回代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汁葡萄 生育期 气象服务指标 产量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南部一次回流与倒槽影响的特大暴雪天气分析
15
作者 胥珈珈 丑士连 蔡柠泽 《气象灾害防御》 2021年第2期1-4,共4页
利用实时观测数据、NCEP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2月14—15日吉林省南部特大暴雪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地面系统为河套倒槽向东北伸展加强,与蒙古东部高压底部东路冷空气共同作用;存在两条水汽输送带,分别对应西南暖湿空气和高压底部... 利用实时观测数据、NCEP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2月14—15日吉林省南部特大暴雪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地面系统为河套倒槽向东北伸展加强,与蒙古东部高压底部东路冷空气共同作用;存在两条水汽输送带,分别对应西南暖湿空气和高压底部东风回流带来的湿冷空气,两支水汽通道共同为此次暴雪过程提供水汽和热量输送;能量锋区垂直分布表明随着倒槽前的暖湿气流的上升运动,低层不稳定性向上输送,使对流不稳定性层次增厚;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低层露点锋等为本次暴雪过程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雪 回流 河套倒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8月吉林省中南部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16
作者 丑士连 胥珈珈 刘德福 《气象灾害防御》 2020年第4期7-12,共6页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吉林省自动观测站和加密自动站资料,综合分析2019年8月15日吉林省中南部的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由西风槽、台风和副热带高压共同作用的结果;200 hPa急流入口区右侧,有利于...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吉林省自动观测站和加密自动站资料,综合分析2019年8月15日吉林省中南部的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由西风槽、台风和副热带高压共同作用的结果;200 hPa急流入口区右侧,有利于高空反气旋环流的生成与发展;500 hPa西风槽、台风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共存,有利于西南急流的增强和冷暖空气交绥;水汽直接来源于台风,水汽供应充沛;短历时强降水落区主要发生在850 hPa假相当位温高能区与能量锋区交汇处和K指数36℃等值线向中心弯曲的区域;低空的抬升运动与高空的辐散运动有效配合,有利于低层水汽的输送和强降水的发生;通过位温垂直分布可以有效地判断冷暖交绥,通过垂直风切变可以很好地找到强降水发生的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北涡南槽 十号台风“罗莎” K指数 冷暖交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低压倒槽引发吉林省南部大暴雪天气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丑士连 曹旭 +1 位作者 胥珈珈 郭俊廷 《气象灾害防御》 2021年第4期5-10,共6页
利用实时观测资料、NCEP 1°×1°间隔6h的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2月15—16日吉林省南部大暴雪过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高空偏西急流、500hPa脊区稳定维持、850hPa暖区和暖湿切变区配合地面西南低压倒槽头部,以及西太平洋... 利用实时观测资料、NCEP 1°×1°间隔6h的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2月15—16日吉林省南部大暴雪过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高空偏西急流、500hPa脊区稳定维持、850hPa暖区和暖湿切变区配合地面西南低压倒槽头部,以及西太平洋高压稳定维持的有效配置,是此次大暴雪发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降雪发生前低空明显增暖,在降雪过程中,850hPa假相当位温高能舌顶一直位于朝鲜半岛北部,能量锋区位于吉林省南部,能量峰值一直保持在20℃,是强降雪维持的主要原因;300hPa辐散、850hPa辐合、850hPa东北—西南向风切变、西南风与偏南风的辐合,以及地形的强迫抬升,有利于低空水汽辐合抬升;西南气流将中国南方水汽持续不断向吉林省南部输送,是大暴雪发生和维持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雪 西南倒槽 暖式切变 暖锋锋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强对流天气的云系特征分析及应用
18
作者 李佳奇 刘娜 胥珈珈 《新农民》 2020年第29期15-15,共1页
利用FY-2E卫星云图资料结合雷达和实况资料,通过对常见的强对流天气冰雹和短时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1)在红外云图上,大都均具有MCC特征,而MCC的形成几乎都是有如干个对流云团合并发展起来的,红外云图上其形态特征往往表... 利用FY-2E卫星云图资料结合雷达和实况资料,通过对常见的强对流天气冰雹和短时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1)在红外云图上,大都均具有MCC特征,而MCC的形成几乎都是有如干个对流云团合并发展起来的,红外云图上其形态特征往往表现出,纹理紧密,边界清晰,云体变化迅速,云顶异常亮白圆形云团。(2)从云的形态上,冰雹常常发生在冷涡低槽云系的尾部,云后有明显的暗区,冰雹云系常常为孤立的发展迅速的孤立云系;暴雨云团一般有较好的连续性,发展时间较长,且云顶高度较冰雹云低。(3)水汽云图对判断冰雹和暴雨具有较强的指示意义,尤其是干冷空气深入的区域(水汽云图的暗色区域)即“干侵入”对冰雹的发生和降水的增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暴雨云团水汽较充足,且较按着高空风场走向分布比较连续。通过观察卫星云图上云团的发展变化:合并、分裂、变形等云团的变化情况,并结合雷达进行临近预报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短时暴雨 卫星资料 预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山市人工增雨扑灭森林火灾的效果分析
19
作者 李清 王太然 胥珈珈 《农技服务》 2017年第11期88-88,共1页
本文根据2012年5月29日白山市气象局人工增雨扑灭长白山危险性森林火灾的人工增雨实战经历,深入分析总结人工增雨效果与意义。
关键词 山区 增雨效果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CMWF细网格产品的吉林省东南部冬季气温BP-MOS预报方法
20
作者 郭俊廷 胥珈珈 +1 位作者 吴晗 王太然 《气象灾害防御》 2021年第4期24-29,共6页
基于ECMWF细网格模式输出产品和BP神经网络预报方法建立一种优化的BP模型,对吉林省东南部山区(白山地区、通化地区)未来24h的日最高和最低气温进行预测,并对比该方法、ECMWF细网格的2m温度输出产品以及线性MOS方法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 基于ECMWF细网格模式输出产品和BP神经网络预报方法建立一种优化的BP模型,对吉林省东南部山区(白山地区、通化地区)未来24h的日最高和最低气温进行预测,并对比该方法、ECMWF细网格的2m温度输出产品以及线性MOS方法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在建立预报方法时,考虑预报因子对气温影响的累积过程,并对其进行优化处理,有利于提高预报水平;通过比较各预报方法的预报准确率(TT)、系统偏差(MBE)、平均绝对误差(MAE),最终得出对预报因子进行优化处理的BP神经网络法预报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气温预报 ECMWF细网格 预报因子 MOS方法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