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筋出槽,骨错缝”理论探讨腰骶部结构的影像表现特点与非特异性腰痛关系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雷腾飞 杜国庆 +4 位作者 李正言 陈博 王辉昊 胡零三 詹红生 《中医正骨》 2024年第8期27-30,51,共5页
目的:基于“筋出槽,骨错缝”理论探讨腰骶部结构的影像表现特点与非特异性腰痛的关系。方法:纳入60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腰痛组)和43例健康志愿者(无腰痛组),拍摄受试者腰椎正侧位X线片和CT片。于腰椎正侧位X线片上分别测量腰骶角、冠状... 目的:基于“筋出槽,骨错缝”理论探讨腰骶部结构的影像表现特点与非特异性腰痛的关系。方法:纳入60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腰痛组)和43例健康志愿者(无腰痛组),拍摄受试者腰椎正侧位X线片和CT片。于腰椎正侧位X线片上分别测量腰骶角、冠状面横骶径、冠状面横髂径,于腰椎横断位CT片上测量横断面横髂径;并分别计算冠状面横骶径、冠状面横髂径、横断面横髂径的相对值[(右侧径值-左侧径值)/右侧径值×100%]。于腰椎横断位CT片上,采用切线平行法判断L_(5)椎体是否旋转。比较2组受试者的腰骶角、L_(5)椎体旋转发生率,以及冠状面横骶径、冠状面横髂径、横断面横髂径的相对值。将冠状面横骶径、冠状面横髂径、横断面横髂径相对值<-5%定义为左侧相对偏长,将相对值>5%定义为右侧相对偏长,将-5%≤相对值≤5%定义为两侧基本对称。将腰痛组患者按照左侧疼痛、右侧疼痛及双侧疼痛划分,比较不同疼痛侧别患者的腰骶部影像学指标的对称性。结果:腰痛组患者腰骶角小于无腰痛组(t=2.458,P=0.016),冠状面横髂径相对值大于无腰痛组(Z=-2.288,P=0.022),L_(5)椎体旋转发生率高于无腰痛组(χ^(2)=5.589,P=0.018);2组受试者冠状面横骶径相对值、横断面横髂径相对值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508,P=0.132;Z=-1.817,P=0.069)。腰痛组不同疼痛侧别患者的横断面横髂径对称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09,P=0.011),冠状面横骶径、冠状面横髂径对称性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2,P=0.473;χ^(2)=5.367,P=0.372)。结论:腰骶角变小、L_(5)椎体旋转、冠状面横髂径相对值增大与非特异性腰痛有关,且横断面横髂径对称性与腰痛侧别有关。这些影像表现特点可能是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腰骶部结构“筋出槽,骨错缝”的影像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腰骶部 筋出槽 骨错缝 影像表现特点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骶部多裂肌脂肪变化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胡零三 赵烨 +3 位作者 张承哲 张敏 詹红生 元唯安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73-177,共5页
目的: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骶部多裂肌退变情况。方法:招募健康志愿者和单侧L4,5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各35例,每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5~55岁。健康志愿者组年龄(35.66±8.73)岁,BMI指数(21.85±1.94)kg/m2;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目的: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骶部多裂肌退变情况。方法:招募健康志愿者和单侧L4,5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各35例,每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5~55岁。健康志愿者组年龄(35.66±8.73)岁,BMI指数(21.85±1.94)kg/m2;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组年龄(36.09±7.70)岁,BMI指数(21.50±1.78)kg/m2,VAS评分(4.40±0.88)分,病程(11.2±7.14)个月,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成像分析,观察L4,5间隙腰骶部多裂肌脂肪比例、去脂肪化横截面积比例。结果:健康志愿者左侧多裂肌脂肪比例(0.169±0.035)%、去脂肪化横截面积比例(0.699±0.070)%和右侧多裂肌脂肪比例(0.168±0.031)%、去脂肪化横截面积比例(0.712±0.0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健侧多裂肌脂肪比例(0.173±0.021)%、去脂肪化横截面积比例(0.695±0.054)%和患侧多裂肌脂肪比例(0.228±0.027)%、去脂肪化横截面积比例(0.629±0.0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患侧与志愿者左右两侧多裂肌脂肪比例、去脂肪化横截面积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健侧与健康志愿者左右侧多裂肌脂肪比例、去脂肪化横截面积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L4,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侧腰骶部多裂肌存在退变,表现为多裂肌面积萎缩、脂肪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多裂肌 核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筋功法训练对腰骶部多裂肌影响的超声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胡零三 元唯安 +2 位作者 陈威烨 高志玲 詹红生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11期1034-1038,共5页
目的 :观察强筋功法训练对腰骶部多裂肌的影响。方法 :招募健康志愿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5~55岁,平均(31.30±6.48)岁;BMI指数18.1~24.9 kg/m^2,平均(21.70±1.95)kg/m^2。采用超声影像分析健康志愿者行仰卧抬腿强筋力时... 目的 :观察强筋功法训练对腰骶部多裂肌的影响。方法 :招募健康志愿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5~55岁,平均(31.30±6.48)岁;BMI指数18.1~24.9 kg/m^2,平均(21.70±1.95)kg/m^2。采用超声影像分析健康志愿者行仰卧抬腿强筋力时仰卧位及仰卧抬腿30°、60°、90°多裂肌厚度,行双手攀足固肾腰时坐位屈髋、前屈至极限位、前探至极限位多裂肌厚度。结果:仰卧抬腿强筋力时,仰卧抬腿0°时多裂肌平均厚度为(16.867±2.460)mm,仰卧抬腿30°时多裂肌平均厚度为(19.010±2.510)mm,仰卧抬腿60°时多裂肌平均厚度为(22.477±2.220)mm,仰卧抬腿90°时多裂肌平均厚度为(27.593±2.37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3.619,P<0.05)。双手攀足固肾腰时,坐位屈髋时多裂肌平均厚度为(25.810±2.440)mm,前屈位多裂肌平均厚度为(15.677±2.130)mm,前探位多裂肌平均厚度为(15.533±2.11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7.789,P<0.05)。结论:健康志愿者在行强筋功法时,多裂肌的厚度随仰卧抬腿度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前屈度数的增加而减小,可以通过特定动作训练改变多裂肌的伸缩状态,从而实现锻炼多裂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部 多裂肌 自体锻炼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氏伤科论治慢性筋骨病的经验 被引量:25
4
作者 胡零三 张玉民 詹红生 《中医正骨》 2016年第9期70-71,74,共3页
石氏伤科是近代以来海派中医的一个重要流派,创始于石兰亭,经其传人的不断探索和积累,已成为近现代重要的中医骨伤科流派之一。石氏伤科在论治慢性筋骨病时,重视气血并重、气主血先,注重兼邪论,擅长内外兼顾、先后天共调,倡导筋出槽、... 石氏伤科是近代以来海派中医的一个重要流派,创始于石兰亭,经其传人的不断探索和积累,已成为近现代重要的中医骨伤科流派之一。石氏伤科在论治慢性筋骨病时,重视气血并重、气主血先,注重兼邪论,擅长内外兼顾、先后天共调,倡导筋出槽、骨错缝,强调痿痹并存、本痿标痹。本文对石氏伤科论治慢性筋骨病的经验作了总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筋骨病 中医流派 中医学术发掘 海派中医 石氏伤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詹红生诊治颈椎病经验 被引量:18
5
作者 胡零三 詹红生 +3 位作者 熊轶喆 陈博 赵伽琛 廉由之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7期26-28,共3页
探讨詹红生教授论治颈椎病的临床经验。认为其主要病机为筋出槽骨错缝,并构建临床诊疗评估指标体系,治疗以中药针刺内调气血不通、手法导引外治筋骨失和,以恢复颈椎"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生理状态。
关键词 颈椎病 筋出槽骨错缝 医家经验 詹红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学猛教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总结 被引量:4
6
作者 胡零三 梁灿德 +2 位作者 张建国 曾得明 刘欣 《广西中医药》 2014年第1期59-60,共2页
许学猛教授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医特色疗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骨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从事中医药防治骨关节病临床与研究近... 许学猛教授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医特色疗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骨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从事中医药防治骨关节病临床与研究近三十年,擅长诊治痛风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许学猛 经验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苏木煎熏洗治疗跟痛症40例 被引量:3
7
作者 胡零三 夏雄智 蔡泽锋 《江西中医药》 2013年第9期22-23,共2页
目的:观察加味苏木煎熏洗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加味苏木煎中药熏洗,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扶他林)外用,2组治疗均早晚各1次,7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 目的:观察加味苏木煎熏洗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加味苏木煎中药熏洗,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扶他林)外用,2组治疗均早晚各1次,7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苏木煎熏洗治疗跟痛症具有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痛症 加味苏木煎 熏洗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外治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8
作者 张玉民 胡零三 +2 位作者 陈博 元唯安 詹红生 《中医正骨》 2017年第2期17-19,共3页
中药外治法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不断的探索而发展起来的极具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是中医治疗慢性筋骨损伤性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中药外治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用药方法符合现代人防治疾病的心理,更易... 中药外治法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不断的探索而发展起来的极具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是中医治疗慢性筋骨损伤性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中药外治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用药方法符合现代人防治疾病的心理,更易为人们所接受。本文从外敷、烫熨、薰洗、离子导入等常用的中药外治方法入手,对近年来中药外治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探索中药外治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特点和规律、建立临床治疗路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外治法 中药外敷 熨法 薰洗 离子导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三维立体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博 顾新丰 +6 位作者 张旻 庞坚 杜国庆 雷腾飞 胡零三 詹红生 林勋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12期49-51,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三维立体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三维立体牵引装置治疗(三维立体间歇牵引),对照组采用传统颈椎牵引椅治疗(传统连续牵引)。两组... 目的观察中医三维立体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三维立体牵引装置治疗(三维立体间歇牵引),对照组采用传统颈椎牵引椅治疗(传统连续牵引)。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安全性,比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NDI)的变化情况。结果①试验期间,未见脱落病例。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VAS评分、NDI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VAS评分、N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颈椎牵引相比,中医三维立体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更好地缓解颈椎疼痛及功能障碍,且不良反应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牵引疗法 间歇牵引 生理曲度 筋出槽骨错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SPADI评估毫针点刺法治疗肩峰下滑囊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亨 许学猛 +2 位作者 曾科学 李鹏 胡零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22期2415-2417,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解剖认识,使用量表客观评估使用毫针点刺的方法治疗肩峰下滑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4例肩峰下滑囊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试验Ⅰ组37例,采用毫针点刺加参麦针痛点注射方法治疗;试验Ⅱ组35例,采用毫针点刺法治疗;对照组32例... 目的探讨基于解剖认识,使用量表客观评估使用毫针点刺的方法治疗肩峰下滑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4例肩峰下滑囊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试验Ⅰ组37例,采用毫针点刺加参麦针痛点注射方法治疗;试验Ⅱ组35例,采用毫针点刺法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局部封闭法治疗。采用SPADI评分方法评估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术后随访1周总有效率分别为95%,91%和91%,术后随访3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92%,77%和72%。3组术后1周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试验Ⅱ组和对照组。结论毫针点刺法治疗肩峰下滑囊炎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针点刺法 穴位注射 局部封闭 肩峰下滑囊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热式痹痛巴布剂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亨 许学猛 +2 位作者 陈能 李鹏 胡零三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2-445,共4页
目的观察自热式痹痛巴布剂对小鼠疼痛扭体潜伏时间、扭体次数,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及血液中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方法取NIH小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等量基质巴布剂)、扶他林乳胶组(0.78 g·kg-1)、活血... 目的观察自热式痹痛巴布剂对小鼠疼痛扭体潜伏时间、扭体次数,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及血液中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方法取NIH小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等量基质巴布剂)、扶他林乳胶组(0.78 g·kg-1)、活血止痛膏组(36.4cm2·kg-1)、痹痛巴布剂组(1.30 g·kg-1)和自热式痹痛巴布剂组(1.30 g·kg-1),观察给药后对小鼠腹腔注射乙酸刺激所致小鼠疼痛扭体的影响、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小鼠血清内5-HT含量的改变。结果自热式痹痛巴布剂组与痹痛巴布剂组比较,小鼠疼痛扭体的次数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约0.01)。自热式痹痛巴布剂组与痹痛巴布剂组比较,小鼠耳廓肿胀率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自热式痹痛巴布剂组5-HT与痹痛巴布剂组比较含量升高(P约0.05)。结论适当的温热治疗能使小鼠疼痛扭体次数减少以及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率下降,体内血清5-HT水平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热式痹痛巴布剂 药效学 5-羟色胺 外用
原文传递
毫针点刺加参麦针痛点注射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2
作者 许学猛 张宇 +5 位作者 李亨 孙正平 梁灿德 耿永智 胡零三 李鹏 《新中医》 CAS 2012年第3期97-99,共3页
目的:观察毫针点刺加参麦针痛点注射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试验Ⅰ组33例,采用毫针点刺加参麦针痛点注射疗法;试验Ⅱ组32例,采用毫针点刺法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局... 目的:观察毫针点刺加参麦针痛点注射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试验Ⅰ组33例,采用毫针点刺加参麦针痛点注射疗法;试验Ⅱ组32例,采用毫针点刺法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局部封闭治疗。结果:通过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比较观察,显示患者术后症状均立即缓解,治疗1疗程后随访1周总有效率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对照组分别达96.9%、90.6%和87.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疗程后随访3月总有效率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对照组分别达93.9%、75.0%和74.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毫针点刺加参麦针痛点注射法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点刺法 毫针 痛点注射 参麦针
原文传递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术后中医特色护理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冯巧丽 胡零三 +2 位作者 李鹏 彭映红 唐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第4期355-356,共2页
目的:观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检查清理术治疗膝骨关节炎手术后中医特色护理的效果。方法:70例按随机数字分为两组,治疗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配合中医特色护理,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分别在术前、术后半年后采用Barthel指数... 目的:观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检查清理术治疗膝骨关节炎手术后中医特色护理的效果。方法:70例按随机数字分为两组,治疗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配合中医特色护理,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分别在术前、术后半年后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护理6个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检查清理术围手术期中医特色护理可巩固关节镜手术效果,促进术后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镜术后 中医特色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骶部多裂肌肌电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赵烨 胡零三 +3 位作者 张承哲 张敏 詹红生 元唯安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5期449-453,共5页
目的: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骶部多裂肌退变的情况。方法:2015年12月至2017年9月招募健康志愿者和单侧L4,5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各35例,每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5~55岁,其中健康志愿者组年龄(35.66±8.73)岁,BMI(21.85±1.94)kg/... 目的: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骶部多裂肌退变的情况。方法:2015年12月至2017年9月招募健康志愿者和单侧L4,5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各35例,每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5~55岁,其中健康志愿者组年龄(35.66±8.73)岁,BMI(21.85±1.94)kg/m2;腰椎间盘突出症组年龄(36.09±7.70)岁,BMI(21.50±1.78)kg/m2,VAS评分(4.40±0.88)分,病程(11.20±7.14)个月,对两组的多裂肌进行表面肌电图测定分析,通过分析平均肌电振幅数值,比较两组多裂肌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健康志愿者多裂肌平均肌电振幅左侧为(48.84±7.77)μV,右侧为(49.13±7.86)μV,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裂肌平均肌电振幅健侧为(48.82±8.14)μV,患侧为(42.81±7.00)μV,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健侧与健康志愿者左侧多裂肌的平均肌电振幅,腰椎间盘突出症健侧与健康志愿者右侧多裂肌的平均肌电振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侧与健康志愿者左侧多裂肌的平均肌电振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侧与健康者愿者右侧多裂肌的平均肌电振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存在肌电活动失衡,患侧多裂肌肌力较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多裂肌 表面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氏伤科强筋功法治疗臭氧消融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5
作者 安军伟 胡零三 +3 位作者 江苏闽 元唯安 詹红生 陈东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2334-2336,共3页
目的: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术后,患者强筋功法训练与一般健康教育前后的结果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5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石氏伤科强筋功法锻炼,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入... 目的: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术后,患者强筋功法训练与一般健康教育前后的结果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5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石氏伤科强筋功法锻炼,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入组当天(即第0周)、第12周,分别进行VAS、ODI、直腿抬高高度、Tergumed脊柱训练系统前屈、后伸数值比较。结果:石氏伤科强筋功法组与一般健康教育组在锻炼前后VAS、ODI、直腿抬高高度、腰椎前屈、后伸数值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石氏伤科强筋功法组在VAS、ODI、直腿抬高高度、腰椎前屈、后伸改善数值上明显优于一般健康教育组。结论:石氏伤科强筋功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腰突疼痛程度、提高腰椎活动度、显著增强腰背肌力量、降低术后复发率,是治疗腰突臭氧消融术后一种有效地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石氏伤科强筋功法 Tergumed脊柱训练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结合掌拍针刺疗法治疗神经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
16
作者 李钢 王珺 胡零三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4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本文拟观察整脊牵引结合掌拍针刺疗法治疗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笔者将40例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用牵引法进行复位后,在腰骶部进行掌拍,使局部肌肉松解,至皮肤微红为止,一般时间大约是3分钟。... 目的:本文拟观察整脊牵引结合掌拍针刺疗法治疗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笔者将40例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用牵引法进行复位后,在腰骶部进行掌拍,使局部肌肉松解,至皮肤微红为止,一般时间大约是3分钟。掌拍后,患者俯卧休息5分钟后进行针刺取穴,主穴肾俞、大肠、委中。对照组仅用牵引法进行复位。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每周治疗一次,一共8周。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有效率为65.0%,经X^2验证(X^2=5.96,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整脊牵引结合掌拍针刺疗法是较好的保守治疗方法,疗效优于单一的整脊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法 拍法 针刺 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詹红生教授“四以相和”论治颈椎病验案举隅 被引量:9
17
作者 熊轶喆 胡零三 +3 位作者 陈元川 邓真 廉由之 詹红生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745-1746,共2页
总结詹红生教授诊治颈椎病验案,阐述詹红生教授"四以相和"防治慢性筋骨疾病学术思想内涵,摘其精要,以飨同道。
关键词 颈椎病 四以相和 验案
原文传递
强筋功法改善腰椎躯干肌力和活动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承哲 胡零三 +3 位作者 赵烨 张敏 詹红生 元唯安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959-964,共6页
目的:观察强筋功法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躯干肌力和活动度的影响。方法:自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伤骨科门诊,总共招募受试者110例,筛选符合要求受试者98例,采用分层随机法将受试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 目的:观察强筋功法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躯干肌力和活动度的影响。方法:自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伤骨科门诊,总共招募受试者110例,筛选符合要求受试者98例,采用分层随机法将受试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试验组男25例,女24例,采用强筋功法锻炼,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做10套;对照组男25例,女24例,对照组采用经典康复训练,每周训练2次,3个月为1个疗程。训练12周后评价腰椎躯干肌力与活动度与训练前腰椎躯干肌力与活动度进行组内、组间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躯干肌力和活动度均有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腰椎躯干肌力和活动度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强筋功法锻炼能有效提升腰椎躯干肌力和活动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强筋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rgumed脊柱训练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核心肌群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安军伟 胡零三 +4 位作者 雷腾飞 吴海波 张云飞 詹红生 陈东煜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221-2223,共3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常伴有脊柱、腰椎的不稳定性和肌肉的萎缩,而核心肌群训练和评估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措施。Tergumed系统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型集训练与评估的脊柱训练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核心肌群...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常伴有脊柱、腰椎的不稳定性和肌肉的萎缩,而核心肌群训练和评估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措施。Tergumed系统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型集训练与评估的脊柱训练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核心肌群的评估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相关的最新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gumed脊柱训练系统 腰椎间盘突出症 核心肌群
原文传递
复方紫荆消伤巴布膏外用联合益气活血方内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雷腾飞 张玉民 +4 位作者 熊轶喆 陈博 胡零三 黄海生 詹红生 《中医正骨》 2018年第3期13-16,21,共5页
目的:观察复方紫荆消伤巴布膏外用联合益气活血方内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采用复方紫荆消伤巴布膏外用37例(复方紫荆消伤巴布膏组)、采用益气活血方内服29例(益气活血方组)、... 目的:观察复方紫荆消伤巴布膏外用联合益气活血方内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采用复方紫荆消伤巴布膏外用37例(复方紫荆消伤巴布膏组)、采用益气活血方内服29例(益气活血方组)、采用复方紫荆消伤巴布膏外用联合益气活血方内服24例(复方紫荆消伤巴布膏联合益气活血方组)。复方紫荆消伤巴布膏外贴每天1次,每次12 h,连用6周;益气活血方内服每日1剂,早晚2次服用,连服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2周、4周、6周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颈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结果:(1)颈部疼痛VAS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2.250,P=0.058);3组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存在分组效应(F=1.528,P=0.218);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颈部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时间效应(F=57.080,P=0.000);3组颈部疼痛VAS评分随时间均呈降低趋势,且3组的降低趋势完全一致[(4.84±1.68)分,(3.62±1.69)分,(2.54±1.88)分,(1.74±1.24)分,F=85.491,P=0.000;(5.14±1.98)分,(4.17±2.19)分,(2.59±1.80)分,(1.84±1.52)分,F=42.705,P=0.000;(5.42±1.67)分,(3.46±1.96)分,(1.83±1.61)分,(1.06±0.63)分,F=42.863,P=0.000]。(2)NDI。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930,P=0.026);3组患者NDI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分组效应(F=3.782,P=0.017);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ND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时间效应(F=40.546,P=0.000);3组NDI随时间均呈降低趋势,但3组的降低趋势不完全一致;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2周,3组NDI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2.54±8.39)%,(20.70±7.48)%,(24.65±8.45)%,F=1.632,P=0.195;(17.50±6.54)%,(17.60±6.41)%,(13.10±4.23)%,F=1.863,P=0.210];治疗开始后4周和6周,3组NDI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1.31±3.19)%,(13.56±4.45)%,(7.33±2.56)%,F=2.754,P=0.028;(7.82±4.32)%,(9.58±3.26)%,(4.73±2.10)%,F=7.458,P=0.013];复方紫荆消伤巴布膏组、益气活血方组NDI均高于复方紫荆消伤巴布膏联合益气活血方组(P=0.008,P=0.039;P=0.011,P=0.006),复方紫荆消伤巴布膏组NDI与益气活血方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48,P=0.174)。结论:复方紫荆消伤巴布膏外用联合益气活血方内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缓解颈部疼痛,改善颈椎功能,且在改善颈椎功能方面优于单纯复方紫荆消伤巴布膏外用和单纯益气活血方内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神经根病 益气活血方 复方紫荆消伤巴布膏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