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膜式氧合支持治疗失败原因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罗新锦 王巍 +5 位作者 孙寒松 胡盛寿 龙村 许建屏 宋云虎 黑飞龙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总结体外膜式氧合(ECMO)支持治疗成人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经验,对辅助未成功患者的失败原因进行分析。方法2005年2月至2008年10月,应用ECMO救治58例成人心脏病患者,其中男42例,女16例;年龄44.8±17.6岁。ECMO辅助时间131... 目的总结体外膜式氧合(ECMO)支持治疗成人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经验,对辅助未成功患者的失败原因进行分析。方法2005年2月至2008年10月,应用ECMO救治58例成人心脏病患者,其中男42例,女16例;年龄44.8±17.6岁。ECMO辅助时间131.9±104.7h。冠心病24例(41.4%),心肌病11例(19.0%),心瓣膜病10例(17.20),先天性心脏病9例(15.5%)。结果院内死亡22例,11例(50%)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22.7%)因心功能损害严重,使用ECMO亦无法维持有效循环死亡,其余患者因出血、严重肺动脉高压缺乏后续有效治疗手段等而死亡。ECMO辅助治疗前有心脏停搏和ECMO辅助期间仍出现肾功能不全需同期使用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死亡患者中的比率明显大于生存患者(45.5%vs.19.4%,40.9%vs.5.6%;P=0.043,0.001)。生存患者平均随访15.6个月。随访期间3例因再发心力衰竭而死亡,1例出院后死于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余32例心功能分级(NYHA)Ⅰ~Ⅱ级。结论ECMO是救治急重症成人心肺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在重要器官出现不可逆损害前及时建立ECMO辅助和积极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发生,是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ECMO辅助时仍出现肾功能不全需同期使用CRRT治疗以及在ECMO开始前经历过心脏停搏是提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式氧合 心力衰竭 成人 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循环辅助对术后患者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罗新锦 孙寒松 +3 位作者 李楠 胡盛寿 许建屏 张岩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研究体外膜式氧合器(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氧合疗法、BVS5000、AB5000和MEDOS等不同机械辅助装置辅助对术后患者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的影响。方法2004年3月~2005年12月间,20例心脏病术后患者在阜外心血管... 目的研究体外膜式氧合器(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氧合疗法、BVS5000、AB5000和MEDOS等不同机械辅助装置辅助对术后患者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的影响。方法2004年3月~2005年12月间,20例心脏病术后患者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机械循环辅助治疗,根据在辅助治疗期间所使用辅助装置类型的不同分为4组,ECMO组9例,BVS5000组8例,MEDOS组2例,AB5000组1例;随机选取同期9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和9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监测、对比分析其血浆FHb、胆红素、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术中体外循环所致的血浆FHb升高在术后1d内可降至正常。使用机械循环辅助后,除BVS5000组在辅助2d后血浆FHb渐恢复正常外,其余类型的辅助治疗组在整个辅助期间血浆FHb均高于正常;BVS5000组从开始辅助第3d起,血浆FHb浓度明显低于ECMO组(P<0.05)。而ECMO组在辅助中,辅助流量≤2.5L/min的患者FHb有低于辅助流量>2.5L/min的趋势。大多数患者在辅助期间胆红素、尿素氮均有升高,撤除辅助装置后下降。结论运用ECMO,BVS5000,AB5000和MEDOS机械循环辅助装置均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血液破坏,引起FHb、胆红素增高,但基本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其中BVS5000辅助装置对术后患者血浆FHb的影响较其它几种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循环辅助 游离血红蛋白 体外膜式氧合器 BVS5000 MEDOS AB50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罗新锦 吴清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93-195,共3页
为提高小口径人工血管的远期通畅率 ,一方面需要寻找顺应性更好的材料 ;另一方面则是在现有人工血管内壁种植内皮细胞。这包括单期种植法 ,二期种植法以及自体静脉碎片快速种植法。用于种植的内皮细胞可来源于自体静脉、人脐静脉和皮下... 为提高小口径人工血管的远期通畅率 ,一方面需要寻找顺应性更好的材料 ;另一方面则是在现有人工血管内壁种植内皮细胞。这包括单期种植法 ,二期种植法以及自体静脉碎片快速种植法。用于种植的内皮细胞可来源于自体静脉、人脐静脉和皮下脂肪微血管。通过在人工血管内壁上衬附可吸收的细胞外黏附蛋白、细胞生长刺激因子 ,利用生物素与抗生物素蛋白的特异结合能力 ,或改变植入的内皮细胞的带电性 ,以及在体外对植入的内皮细胞进行流体切应力锻炼等方法 ,可以提高内皮细胞的黏附力。植入基因工程改造过的内皮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口径 人工血管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斯匹林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4
作者 罗新锦 王水云 吴清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50-53,共4页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G)的远期效果主要取决于旁路的开放情况[1],大约5%~30%的静脉旁路在术后1年内即发生阻塞,而其中约一半是在术后14天内发生阻塞...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G)的远期效果主要取决于旁路的开放情况[1],大约5%~30%的静脉旁路在术后1年内即发生阻塞,而其中约一半是在术后14天内发生阻塞。1年之后,静脉旁路的年阻塞率可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旁路移植 阿斯匹林 血小板 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前叶脱垂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孙海宁 王巍 +5 位作者 宋云虎 许建屏 孙寒松 杨克明 罗新锦 胡盛寿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83-286,共4页
目的总结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前叶脱垂的经验,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2月至2007年3月152例二尖瓣前叶脱垂的非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我院行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资料,男96例,女56例;年龄10~73岁(38.54±17.22岁)。其... 目的总结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前叶脱垂的经验,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2月至2007年3月152例二尖瓣前叶脱垂的非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我院行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资料,男96例,女56例;年龄10~73岁(38.54±17.22岁)。其中瓣膜退行性病变119例,先天性二尖瓣病变24例,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6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反流量中度70例,中度至重度63例,重度19例;前叶病变87例,前叶+后叶病变65例;152例患者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成形术。结果术中经注水实验或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成形效果满意,术后早期无死亡。随访3个月~8.5年,随访135例,随访率88.82%(135/152);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93例,Ⅱ级35例,Ⅲ级3例,Ⅳ级4例;超声心动图提示:术后左心房内径(41.09±10.40mmvs.45.32±10.07mm,t=4.186,P=0.000),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52.04±7.74mmvs.60.70±7.72mm,t=9.676,P=0.000)与术前比较均明显缩小;无或微量反流36例,轻度反流45例,轻度至中度反流38例,中度反流9例,中度至重度反流7例。5例术后行二尖瓣置换术,晚期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死亡原因不明。结论虽然二尖瓣前叶病变成形手术相对复杂,但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变情况选用相应的成形手术方法治疗二尖瓣前叶脱垂,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成形术 二尖瓣前叶 二尖瓣脱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分流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闫军 罗新锦 +3 位作者 吴清玉 杨克明 许建屏 刘迎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分流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 4月~ 2 0 0 1年 4月 ,3 6例单心室等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接受了非体外循环下的双向格林分流术(非体外循环手术组 )。包括 2 8例单侧双向格林分流术 ,8例双侧双...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分流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 4月~ 2 0 0 1年 4月 ,3 6例单心室等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接受了非体外循环下的双向格林分流术(非体外循环手术组 )。包括 2 8例单侧双向格林分流术 ,8例双侧双向格林分流术。男性 2 5例 ,女性 11例。年龄 5 7±5 4岁 (6个月~ 2 4岁 ) ,体表面积 0 72± 0 3 4(0 3 5~ 1 2 8)m2 ,术前经皮血氧饱和度 0 75± 0 0 7(0 45~ 0 83 ) ,术中肺动脉压 14 3± 3 6mmHg(1mmHg =0 13 3kPa)。并以 1994~ 2 0 0 0年间在体外循环下实施双向格林分流术的 3 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体外循环手术组 ) ,进行比较。结果 :非体外循环手术组病例无死亡 ,1例患者出现乳糜胸。所有患者发绀明显减轻 ,顺利出院。出院时动脉血氧饱和度 0 93± 0 0 4。与体外循环手术组相比 ,在非体外循环下实施双向格林分流术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术后胸液引流量。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的双向格林分流术操作较为简便 ,术后早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双向格林分流术 非体外循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例右心室原发良性肿瘤患者术后10年随访 被引量:9
7
作者 王跃堂 乔恩 +6 位作者 姜文翔 邱俊涛 赵电彩 李飞 黄泽平 罗新锦 王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28例右心室原发良性肿瘤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1月行手术治疗的28例右心室原发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预后状况。结果:28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3... 目的:探讨28例右心室原发良性肿瘤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1月行手术治疗的28例右心室原发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预后状况。结果:28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36.6±21.1)岁。病理结果提示,10例为黏液瘤,弹力纤维瘤、血管瘤、横纹肌瘤各4例,脂肪瘤、纤维瘤、淋巴管肿瘤各2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肿瘤切除术,24例行肿瘤完全切除术,4例行肿瘤部分切除手术。随访1~10年(中位随访39.5个月)期间,术后10年的免复发率和生存率分别为83.8%和79.0%。行肿瘤部分切除手术的4例患者,1例为横纹肌瘤患者,术后6年复查示瘤体消失;1例为血管瘤患者,术后3次复查显示瘤体在逐渐缩小;另外2例分别为脂肪瘤和纤维瘤,瘤体大小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于右心室原发良性肿瘤,外科手术切除治疗安全、有效,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原发良性肿瘤 手术治疗 复发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左室功能不全患者的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早期结果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杨敏烈 孙寒松 +4 位作者 张瑛 罗新锦 唐跃 许建屏 胡盛寿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下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左室功能不全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1996年11月~2007年12月,对98例冠心病合并左室功能不全患者在非体外循环(off-pump coronary arter...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下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左室功能不全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1996年11月~2007年12月,对98例冠心病合并左室功能不全患者在非体外循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n=41)或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n=57)下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心功能等级、既往病史及手术移植血管种类差异无显著性。比较2组手术的情况及术后早期心功能变化的情况。结果2组术后2周、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均显著改善(P〈0.05)。与CPB组相比,OPCAB组移植血管数目少[(2.6±0.5)支vs(3.0±0.4)支,t=-3.589,P=0.001],手术时间短[(4.43±0.80)h vs(5.35±1.24)h,t=-4.192,P=0.000],术后住院日短(Z=-4.030,P=0.000),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短(Z=-1.985,P=0.047),术后较少应用血管活性药物[23例(56.1%)vs44例(77.2%),χ2=4.907,P=0.027],并发症少[0/41(0%)vs6/57(10.5%),P=0.039],术后3个月随访LVEF[(50.42±9.00)%vs(46.09±9.10)%,t=2.037,P=0.045]和LVEDD[(53.2±5.4)mm vs(56.4±7.2)mm,t=-2.056,P=0.043]更理想。结论对冠心病合并左室功能不全患者,单纯的心肌再血管化是一个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该疾病具有相同手术适应证的患者,非体外循环组的早期疗效优于体外循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功能不全 非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 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左室射血分数 左室舒张末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半心室矫治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闫军 罗新锦 +3 位作者 许建屏 吴清玉 萧明第 刘迎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评价一个半心室矫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3年7月~2000年8月,10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了一个半心室矫治术.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4.9±4.4(1.2~16.0)岁,体表面积0.65±0.32(0.42~1.48)m2,术前经皮血氧饱和度0.7... 目的:评价一个半心室矫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3年7月~2000年8月,10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了一个半心室矫治术.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4.9±4.4(1.2~16.0)岁,体表面积0.65±0.32(0.42~1.48)m2,术前经皮血氧饱和度0.78士0.10(0.55~0.90).该组患者三尖瓣环Z值-5.11士2.17(-0.5~-6.8),肺动脉Nakata指数为194.4士60.4 mm2/m2.所有患者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结果:无手术死亡,1例患者出现乳糜胸.所有患者发绀明显减轻,顺利出院.出院时经皮血氧饱和度0.95士0.05(0.84~0.99),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一个半心室矫治术为部分右心室功能不全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术后早期效果良好.这种手术还可以作为双心室矫治术不成功时的应急手段,减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矫治术 右心室功能不全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成形术367例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巍 孙海宁 +5 位作者 宋云虎 许建屏 孙寒松 杨克明 罗新锦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52-455,共4页
目的:总结367例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经验,评价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10~2006-12进行二尖瓣成形术的7岁以上患者367例,其中瓣膜退行性病变295例;先天性二尖瓣病变26例;缺血性改变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20例;风... 目的:总结367例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经验,评价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10~2006-12进行二尖瓣成形术的7岁以上患者367例,其中瓣膜退行性病变295例;先天性二尖瓣病变26例;缺血性改变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20例;风湿性心脏病1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8例。术前纽约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193例,Ⅲ级156例,Ⅳ级18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反流量轻—中度25例,中度109例,中到重度134例,重度99例;左心房内径24~71(45.10±9.13)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30~86(60.13±7.89)mm。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成形术。结果:术中经打水实验或食道超声心动图评价成形效果满意,术后1周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14~83(34.99±8.30)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31~71(50.64±6.54)mm,与术前相比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术后早期死亡1例;331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11年,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患者280例,Ⅱ级41例,Ⅲ级4例,Ⅳ级6例;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21~73(39.11±9.33)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34~79(50.04±6.51)mm,与术前相比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192例患者二尖瓣无或微量反流,97例少量反流,27例少到中量反流,7例中量反流,2例中到大量反流,6例大量反流。4例术后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发生溶血,晚期死亡4例。结论:根据二尖瓣病变的特征进行选择,采用相应的成形技术,对非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行尖瓣成形术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术中行食道超声心动图和注水实验能为判断手术效果提供有益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成形术 二尖瓣关闭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旌 孙寒松 +1 位作者 罗新锦 许建屏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02-405,共4页
目的分析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CSS)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为术中处理此类疾病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至2008年1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手术治疗的44例UCSS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诊断12例,术中诊断32例。根据Kirklin分... 目的分析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CSS)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为术中处理此类疾病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至2008年1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手术治疗的44例UCSS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诊断12例,术中诊断32例。根据Kirklin分型,其中型15例,型9例,型5例,型15例。44例均合并其他心脏畸形。合并左上腔静脉(LSVC)直接引流入左心房15例,其中手术采用心内隧道引流LSVC至右心房14例,直接结扎LSVC1例。手术同期矫治合并的其他心脏畸形。结果本组手术死亡3例,其中1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因术后发生右侧膈肌麻痹行膈肌折叠术,术后70d出院。其余40例患者术后早期恢复顺利,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1.7±12.1h;住院时间8.1±2.8d。随访32例,随访时间4个月~10年,其中9例左心房内隧道术处理LSVC患者,无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LSVC时,要警惕UCSS的存在。根据LSVC汇入左心房的位置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 外科手术 左上腔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MO用于治疗晚期心脏病人和心肺支持初步经验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巍 孙寒松 +5 位作者 宋云虎 龙村 罗新锦 郑哲 杨克明 胡盛寿 《医学研究杂志》 2007年第6期59-60,共2页
目的总结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晚期心脏病人和心脏术后心肺辅助的经验。方法总结2004年12月~2006年9月应用ECMO治疗的40例病例,病种包括先心病、冠心病、瓣膜病、主动脉疾... 目的总结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晚期心脏病人和心脏术后心肺辅助的经验。方法总结2004年12月~2006年9月应用ECMO治疗的40例病例,病种包括先心病、冠心病、瓣膜病、主动脉疾病、肺动脉栓塞、心脏移植术后。结果辅助循环时间0.25~33天,成功脱离ECMO27例(67.5%),脱离EC-MO后恢复出院为50%,主要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栓塞等。结论ECMO是治疗晚期心脏病人和心脏术后病人心肺功能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应正确掌握其应用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晚期心脏病 心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成形术116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钱向阳 许建屏 +1 位作者 罗新锦 朱晓东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17-218,共2页
目的 为了评价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效果 ,对近年来 14岁以上行二尖瓣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方法 二尖瓣病变患者 116例 ,诊断为二尖瓣狭窄 1例 ,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 6例 ,其余均为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超声心动图检查... 目的 为了评价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效果 ,对近年来 14岁以上行二尖瓣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方法 二尖瓣病变患者 116例 ,诊断为二尖瓣狭窄 1例 ,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 6例 ,其余均为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房内径平均 4 8± 10 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平均 6 2± 10 mm。二尖瓣成形术方法 :腱索转移 2例 ,腱索折叠 10例 ,后叶楔形切除 6 7例 ,瓣环环缩 82例。 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1例术后第 2天出现心力衰竭行二尖瓣置换术。出院前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平均为 37± 9m 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平均为 5 1±7mm ,与术前相比均明显缩小。 结论 二尖瓣成形术应根据二尖瓣病变的特征进行选择 ,对非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成形术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成形术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关闭不全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合并严重主动脉瓣病变的一次性外科矫治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永民 孙立忠 罗新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1-303,共3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合并严重主动脉瓣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升主动脉—腹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 +主动脉瓣置换术一次性治疗患者 9例 ,其中 4例对手术方法和体外循环技术进行了改进。结果 :术中死于体外循环意外 1例 ;...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合并严重主动脉瓣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升主动脉—腹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 +主动脉瓣置换术一次性治疗患者 9例 ,其中 4例对手术方法和体外循环技术进行了改进。结果 :术中死于体外循环意外 1例 ;术后部分肠梗阻 1例 ,8例患者痊愈出院。上肢收缩压术后较术前下降〔平均12 2 /78mmHgvs .178/6 5mmHg( 1mmHg =0 133kPa)〕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术后上、下肢血压无明显压差。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后较术前缩小 ( 4 9 40± 6 88mmvs .6 7 33± 17 2 9mm)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该类患者采用升主动脉—腹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 主动脉瓣病变 一次性外科矫治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肺灌注显像对搏动性双向Glenn术肺血流的评估 被引量:1
15
作者 阎军 萧明第 +1 位作者 史蓉芳 罗新锦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7-229,共3页
目的 探讨核素肺灌注显像定性定量评估搏动性双向Glenn术肺血流情况。方法  11例肺血少、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均接受搏动性双向Glenn术。术前经上肢静脉、术后分别由上下肢静脉注射显像剂 ,示踪剂在肺内达到平衡后 ,取前后位及后前... 目的 探讨核素肺灌注显像定性定量评估搏动性双向Glenn术肺血流情况。方法  11例肺血少、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均接受搏动性双向Glenn术。术前经上肢静脉、术后分别由上下肢静脉注射显像剂 ,示踪剂在肺内达到平衡后 ,取前后位及后前位行肺灌注显像 ,每个体位采集 5× 10 5放射性计数。若肾脏显影 ,则勾划两肾感兴趣区 ,分别计算术前和术后两肺与双肾放射性计数。结果 在搏动性双向Glenn术后两肺放射性计数比值差异无显著性 ,两肺血基本对称。右向左分流指数较术前明显下降。结论 核素肺灌注显像能无创性定性定量评估搏动性双向Glenn术前后肺血流情况 ,并观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缺损 外科手术 放射性核素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盛寿 罗新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2-235,共4页
本文详细论述了现阶段外科治疗心力衰竭的策略与方法。全面探讨了再血管化治疗、二尖辩成形、心室成形、骨胳肌动力成形、基因治疗与细胞移植以及新型心肌限制装置、机械循环辅助、心脏移植等治疗手段的作用与局限性。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股外动脉降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阳 罗新锦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3期274-276,共3页
旋股外动脉降支(DBLCFA)因可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移植血管而受到长期关注。DBLCFA可单独作为游离移植血管,或与乳内动脉构成复合移植血管实现CABG。近年来国外学者发现,该血管具有不易发生粥样硬化性病变和血管痉挛的特点,... 旋股外动脉降支(DBLCFA)因可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移植血管而受到长期关注。DBLCFA可单独作为游离移植血管,或与乳内动脉构成复合移植血管实现CABG。近年来国外学者发现,该血管具有不易发生粥样硬化性病变和血管痉挛的特点,作为移植血管具有良好的冠状动脉血流适应性和近中期通畅率。DBLCFA是下肢重要侧支血管,但其长度、走形等解剖学特点变异大,目前缺乏可靠的术前评估策略,因此在CABG中的应用受到限制。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及三维成像技术的应用,使DBLCFA的术前筛查、评估更加安全有效。DBLCFA增加了CABG术中移植血管的选择,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动脉降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管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阜外分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存涛 罗新锦 +7 位作者 张良 常谦 丘俊涛 刘燊 姜文祥 高伟 魏波 王跃堂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1期-,共1页
目的:研究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新的分型方法,方便临床适应症掌握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同时便于多中心应用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主动脉瘤与正常主动脉差异表达基因
19
作者 张良 于存涛 +3 位作者 常谦 罗新锦 丘俊涛 刘燊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6年第11期1478-1482,共5页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人主动脉瘤组织与正常主动脉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方法选取主动脉瘤病例标本5例,正常主动脉标本4例。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 DNA、体外转录合成aRNA后与芯片进行杂交,对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利用RT-qPCR对从表达...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人主动脉瘤组织与正常主动脉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方法选取主动脉瘤病例标本5例,正常主动脉标本4例。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 DNA、体外转录合成aRNA后与芯片进行杂交,对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利用RT-qPCR对从表达谱筛选出的其中6个差异基因进行基因转录水平的定量验证。结果人主动脉瘤组与正常主动脉组相比,表达差异倍数大于2的基因共有270个,其中有211个基因上调表达,59个基因下调表达。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参与信号传导、免疫反应和炎性反应等生物学过程。RT-qPCR检测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的符合率为100%。结论主动脉瘤与正常主动脉的表达谱有较大差异,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结合RT-qPCR验证可以筛选出主动脉瘤差异表达的基因,为研究主动脉瘤发病机制提供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分析技术 主动脉瘤 基因表达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8例分期行颈动脉支架置入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早中期结果
20
作者 杨阳 向俾桃 +2 位作者 丘俊涛 王巍 罗新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45-45,共1页
目的:评估分期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近中期结果,对比常温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已实现颈动脉再血管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纳入近6年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和CABG的患者208例。评估CABG... 目的:评估分期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近中期结果,对比常温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已实现颈动脉再血管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纳入近6年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和CABG的患者208例。评估CABG后近中期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置入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早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