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灌注成像联合血清生物标志物与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胡胜洁 付胜奇 +3 位作者 李浩然 朱利利 禹萌 秦海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7-321,共5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血清可溶性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PAR)、Mac-2结合蛋白(Mac-2 binding protein,Mac-2BP)与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患者...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血清可溶性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PAR)、Mac-2结合蛋白(Mac-2 binding protein,Mac-2BP)与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及转归不良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4年3月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BAD患者176例,根据发病后72 h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42例和非END组134例。随访90 d,按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转归良好组129例和转归不良组47例。比较END与非END组及不同临床转归患者血清suPAR、Mac-2BP水平,用ROC曲线分析血清suPAR、Mac-2BP预测END、转归不良的准确性。结果END组suPAR、Mac-2BP、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深部脑白质高信号评分、基底节区EPVS评分及脑灌注受损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END组,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显著低于非END组(P<0.05,P<0.01)。转归不良组suPAR、Mac-2BP、END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MTT、TTP、基底节区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评分、END及脑灌注受损患者比例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CBV、CBF显著低于转归良好组(P<0.05,P<0.01)。suPAR、Mac-2BP、脑灌注受损和深部脑白质高信号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suPAR、Mac-2BP、END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END、脑灌注受损和基底节区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是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血清suPAR、Mac-2BP联合检测预测BAD患者EN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44(95%CI:0.822~0.947),联合检测预测BAD患者转归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42(95%CI:0.810~0.938)。结论脑灌注受损和suPAR、Mac-2BP是BAD患者发生END及90 d时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有助于病情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成像 脑血管循环 动脉粥样硬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CyPA、Lp-PLA2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神经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43
2
作者 禹萌 任雅芳 +2 位作者 王煜姝 张道培 张淑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6期44-47,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亲环素A(CyPA)、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神经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郑州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9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4...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亲环素A(CyPA)、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神经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郑州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9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49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即刻,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CyPA、Lp-PLA2、淀粉蛋白A(SA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采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斑块最大面积,计算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结果入院后即刻,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yPA、Lp-PLA2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指标CIMT、斑块最大面积、Crouse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神经损伤指标SAA、NSE含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IGF-1、BDNF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检验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yPA、Lp-PLA2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神经损伤指标呈直接相关关系。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yPA、Lp-PLA2含量上升,与动脉粥样硬化、神经损伤等病情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CYPA LP-PLA2 动脉粥样硬化 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眩晕的疗效 被引量:21
3
作者 禹萌 任雅芳 +1 位作者 张洪涛 周俊超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12-116,共5页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敏使朗)治疗眩晕的疗效及对脑血流量、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眩晕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敏使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敏使朗)治疗眩晕的疗效及对脑血流量、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眩晕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敏使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比较2组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平均血流速度[基底动脉(BA)、右侧椎动脉(RVA)和左侧椎动脉(LVA)]、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AI)和全血高切黏度]、氧代谢指标[动静脉血氧差D_((a-v)O_(2))和脑氧摄取率(COER)]、眩晕障碍调查量表(DHI)评分、眩晕症状评分、血清内皮素-1(ET-1)和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A、RVA、LVA的平均血流速度、D_((a-v)O_(2))、COER和血清CG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FIB、血浆黏度、AI、全血高切黏度、血清ET-1水平、ET-1/CGRP、眩晕症状评分和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敏使朗治疗眩晕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眩晕症状和ET-1、CGRP水平失衡,并增大脑血流量,促进脑组织有氧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达莫注射液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敏使朗) 眩晕 脑血流量 脑氧代谢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狭窄对患者后循环脑梗死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禹萌 张道培 +1 位作者 任雅芳 张洪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1期99-101,共3页
目的研究椎基底动脉狭窄对患者后循环脑梗死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CT血管造影(CTA)结果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不稳定斑块组,比较三组患者的脑梗死发生情况及相关临床症状、神经功能... 目的研究椎基底动脉狭窄对患者后循环脑梗死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CT血管造影(CTA)结果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不稳定斑块组,比较三组患者的脑梗死发生情况及相关临床症状、神经功能评分及神经细胞因子含量。结果 1脑梗死发生情况及临床症状:不稳定斑块组患者的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率、头晕以及双侧肢体乏力临床症状发生率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远期脑梗死再发生率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2神经功能:不稳定斑块组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血清S100β及NSE含量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MMSE评分、Barthel评分、ESS评分以及血清BDNF含量低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结论椎基底动脉狭窄伴不稳定斑块沉积会增加脑梗死的发生风险,且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较为严重、远期再梗死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脑梗死 椎基底动脉狭窄 神经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被引量:5
5
作者 禹萌 张道培 +1 位作者 任雅芳 张淑玲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69-1270,共2页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FG)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集非瓣膜性NVAF合并缺血性脑卒中(NVAFIS)病例作为NVAFIS组,非瓣膜性NVAF无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作为NVAF组,健康体检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FG)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集非瓣膜性NVAF合并缺血性脑卒中(NVAFIS)病例作为NVAFIS组,非瓣膜性NVAF无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作为NVAF组,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凝血功能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非瓣膜性NVAF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NVAFIS组与NVAF组、对照组比较FG平均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D-二聚体(D-dimer)水平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F病程(>1年)、FG、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瓣膜性NVAF病人血浆FG浓度升高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给予足够重视,早期进行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缺血性脑卒中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1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禹萌 赵香梅 耿晓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6-36,共1页
我国是全球乙型肝炎(乙肝)的高发区之一,其中慢性乙肝患者占多数。部分患者病情隐匿,肝功能指标变化轻微,易出现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符的现象,导致延误病情。为提高其诊断水平,现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 我国是全球乙型肝炎(乙肝)的高发区之一,其中慢性乙肝患者占多数。部分患者病情隐匿,肝功能指标变化轻微,易出现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符的现象,导致延误病情。为提高其诊断水平,现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分析 慢性乙肝患者 肝功能指标 2009年 病理诊断 临床诊断 诊断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血磷脂酸D-二聚体检测预测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禹萌 任雅芳 +1 位作者 张洪涛 张道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8期106-106,123,共2页
进展性脑卒中指脑卒中患者脑血管梗死后临床症状不断加重,神经功能损害症状经临床干预仍呈逐渐发展或阶梯式加重的病理状态[1]。进展性脑卒中属于难治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致残率、致死率极高,加强早期监测和干预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阻... 进展性脑卒中指脑卒中患者脑血管梗死后临床症状不断加重,神经功能损害症状经临床干预仍呈逐渐发展或阶梯式加重的病理状态[1]。进展性脑卒中属于难治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致残率、致死率极高,加强早期监测和干预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阻断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等均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探讨溶血磷脂酸、D-二聚体检测在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中的预测作用,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磷脂酸 D-二聚体检测 进展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3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禹萌 赵香梅 耿晓林 《中国民康医学》 2010年第7期830-830,832,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我科2007-2008年收治的35例符合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和常规保肝治疗,对其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我科2007-2008年收治的35例符合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和常规保肝治疗,对其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 急性黄疸型肝炎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禹萌 李刚 +1 位作者 赵香梅 李想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28期22-23,共2页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代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 20例慢性乙型肝炎应用阿德福韦酯为治疗组及12例慢性乙型肝炎应用常规保肝药物为对照组,各观察24个月,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代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 20例慢性乙型肝炎应用阿德福韦酯为治疗组及12例慢性乙型肝炎应用常规保肝药物为对照组,各观察24个月,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1);治疗组有4例出现血清HBeAb转换,对照组无1例。结论阿德福韦酯可以有效抑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复制,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ALT复常率显著提高,有效改善肝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 慢性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妥乐平联合加巴喷丁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禹萌 任雅芳 +1 位作者 张洪涛 周俊超 《新疆医学》 2021年第6期710-712,共3页
目的通过对神经妥乐平联合加巴喷丁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疗效的观察,进一步探讨两者治疗PNH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前瞻性研究,将本院2018年1月-6月收治的40例PNH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视觉... 目的通过对神经妥乐平联合加巴喷丁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疗效的观察,进一步探讨两者治疗PNH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前瞻性研究,将本院2018年1月-6月收治的40例PNH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表示疼痛程度,根据治疗前后VAS值的下降程度来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值均明显降低(P=0.000),其中实验组治疗前后VAS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神经妥乐平和加巴喷丁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治疗均有效,两者合用可增加对PHN的治疗效果,因此本文可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神经妥乐平 加巴喷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支循环代偿方式对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禹萌 张道培 +1 位作者 任雅芳 张洪涛 《中国民康医学》 2017年第13期24-26,共3页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患者MCA区采用TCD检查了解其侧支循环代偿情况,探讨其代偿方式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通过对7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行TCD检查,分别测双侧ACA、PC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进行侧支循环分级评估。结果:三组...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患者MCA区采用TCD检查了解其侧支循环代偿情况,探讨其代偿方式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通过对7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行TCD检查,分别测双侧ACA、PC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进行侧支循环分级评估。结果:三组侧支循环分级显示PCA代偿组侧支循环等级主要为I级,ACA+PCA代偿组侧支循环等级以Ⅲ级为多,ACA代偿组侧支循环等级以Ⅱ级为主,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D检查对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梗死区神经功能缺损的评估,针对其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评估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 经颅多普勒超声 侧支循环代偿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肝癌的介入治疗现状探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禹萌 耿晓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4期7-7,共1页
介入治疗被认为是中晚期肝瘤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方法。肝瘤介入治疗方法可分为放射介入和超声介入。前者主要包括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及经肝动脉门静脉结合栓塞化疗术;后者则指在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与间质毁损治疗,以及经门静脉穿刺治疗... 介入治疗被认为是中晚期肝瘤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方法。肝瘤介入治疗方法可分为放射介入和超声介入。前者主要包括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及经肝动脉门静脉结合栓塞化疗术;后者则指在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与间质毁损治疗,以及经门静脉穿刺治疗等。单用某种方法治疗肝癌的远期疗效并不理想,多种介入方法的综合序贯治疗能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肝癌 介入治疗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在慢乙肝抗病毒分级治疗中的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禹萌 《医学研究杂志》 2009年第7期98-99,共2页
目的B超引导下肝穿活检在慢乙肝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拟行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行肝穿活检明确分级程度,行抗病毒治疗,对治疗前后进行分析及对比。结果经抗病毒治疗前后2次肝穿活检,病理结果显示炎症和纤维化水平均有... 目的B超引导下肝穿活检在慢乙肝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拟行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行肝穿活检明确分级程度,行抗病毒治疗,对治疗前后进行分析及对比。结果经抗病毒治疗前后2次肝穿活检,病理结果显示炎症和纤维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对于指导临床、明确病变进展及选择合理抗病毒分级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B超引导 肝穿刺活检 抗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80例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禹萌 耿晓林 《中国民康医学》 2009年第19期2356-,2361,共2页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2006-2008年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综合疗法加用PHGF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而对照组单用综合疗法,分别进行...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2006-2008年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综合疗法加用PHGF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而对照组单用综合疗法,分别进行统计学研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7%,对照组总有效率60.6%,两组比较P<0.01。结论:PHGF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重型肝炎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提高患者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肝细胞生长素 复方甘草酸苷 重型肝炎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15
作者 禹萌 耿晓林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6期17-19,共3页
目的观察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择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治疗,治疗组40例,每日服用双环醇片75mg;对照组40例,每日服用护肝片12片,均连续用药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氨基转移酶水... 目的观察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择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治疗,治疗组40例,每日服用双环醇片75mg;对照组40例,每日服用护肝片12片,均连续用药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结果疗程结束两组血清氨基转移酶均下降,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P<0.01)。结论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生物学效应高,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双环醇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全程临床督导式治疗对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的重要性
16
作者 禹萌 耿晓林 禹光辉 《中外医疗》 2009年第5期55-55,共1页
目的观察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相应的督导模式,探讨有利的辅助治疗。方法对我院2007年1~12月住院的150例肺结核患者的康复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各种不良反应分布情况、出现时间及表现形式,制订相应的督导措施。结论加... 目的观察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相应的督导模式,探讨有利的辅助治疗。方法对我院2007年1~12月住院的150例肺结核患者的康复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各种不良反应分布情况、出现时间及表现形式,制订相应的督导措施。结论加强肺结核病人的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随时监测,采取相应的督导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临床治疗 督导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不同的血压控制目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5
17
作者 张洪涛 禹萌 +4 位作者 任雅芳 张斌 张淑玲 付胜奇 张道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16-1620,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不同的血压控制目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CH)患者血肿扩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7月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HCH患者102例,随机分成A组(51例)和B组(51例),在入院48 h内两组采用不同的收缩压(SBP)控... 目的探讨早期不同的血压控制目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CH)患者血肿扩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7月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HCH患者102例,随机分成A组(51例)和B组(51例),在入院48 h内两组采用不同的收缩压(SBP)控制目标:A组采取早期积极降压治疗,SBP目标(130~140)mm Hg;B组采取标准降压治疗,SBP目标(170~180)mm Hg。观察两组患者血肿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48 h后,A组患者的SBP、血肿体积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均明显低于B组,Glasgou昏迷量表(GCS)明显高于B组(P〈0.01或P〈0.05)。治疗30 d后,A组疗效等级指标优于B组(Z=2.331,P=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病死率低于B组(χ2=2.772,P=0.09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积极降压治疗安全可行,能减少血肿扩大,减轻神经功能恶化,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控制目标 高血压性脑出血 血肿扩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肝血清Th1/Th2亚群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 被引量:14
18
作者 朱斌 张平 +1 位作者 王天宝 禹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15-417,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接受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后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与肝功能ALT恢复、HBVDNA含量变化及血清HBeAg转换的关系。方法64例HBeAg(+)慢性乙肝患者接受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ELISA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接受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后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与肝功能ALT恢复、HBVDNA含量变化及血清HBeAg转换的关系。方法64例HBeAg(+)慢性乙肝患者接受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ELISA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4W后Th1细胞因子IL-2、IL-12及Th2细胞因子IL-4、IL-10的血清浓度变化,并同时检测肝功能ALT、HBVDNA含量的变化及HBeAg血清转换率。结果64例HBeAg(+)慢性乙肝患者接受替比夫定治疗24W后,有55例患者ALT恢复正常,占85.9%,有34例HBVDNA<5×102copies/ml,HBeAg(-),占53.1%,治疗52W,有15例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比例为23.4%。治疗组患者血清Th1细胞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Th2细胞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替比夫定治疗后,HBeAg阴转及血清转换患者血清Th1细胞因子浓度比治疗前升高,Th2细胞因子浓度比治疗前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恢复正常,HB-VDNA含量下降显著(P<0.01)。结论T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因子与慢性乙肝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后血清ALT复常,HBVDNA含量下降及HBeAg阴转及血清学转换相关,Th1/Th2亚群细胞因子平衡是促进肝功能ALT恢复、HBVDNA含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HBeAg高阴转及血清学转换率可能与替比夫定能上调Th1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大脑后动脉偏侧优势对脑梗死预后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付胜奇 张淑玲 +4 位作者 张洪涛 张道培 嵇朋 任雅芳 禹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46-1249,共4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大脑后动脉(PCA)偏侧优势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的预后价值.方法 53例大脑中动脉分布区梗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均在入院时常规进...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大脑后动脉(PCA)偏侧优势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的预后价值.方法 53例大脑中动脉分布区梗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均在入院时常规进行初期(最初4.5 h) MRI检查和定期头颅CT(脑卒中发病后14和21 d)检查.将有PCA偏侧优势23例作为优势组,30例无偏侧优势作为无优势组.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数据.结果 脑卒中发病后7d,与无优势组比较,优势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较低[2.8分vs 13.5分,P=0.005],脑梗死面积较小[8.5分vs 6.0分,P=0.007],再灌注成功率高(82.6% vs 60.0%,P=0.001).存在PCA偏侧优势的患者出现预后良好的校正风险比为8.11(95%CI:1.80~50.2,P=0.005).结论 可以将rt-PA静脉溶栓治疗前MRA中存在PCA偏侧优势用作预测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出现良好功能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梗死 大脑中动脉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侧支循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灌注成像及脑干诱发电位不同特点的桥臂梗死三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道培 禹萌 +3 位作者 张洪涛 尹所 付胜奇 张淑玲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89-492,共4页
患者1男,65岁,因眩晕、耳聋、行走不稳6 d,加重6 h于2015年9月8日收入郑州人民医院。入院前6 d,患者活动时突然出现眩晕、耳聋、行走不稳、言语不利,当地医院以"脑梗死"收住院,治疗2 d症状好转出院(具体药物不详)。入院前6 h,患者... 患者1男,65岁,因眩晕、耳聋、行走不稳6 d,加重6 h于2015年9月8日收入郑州人民医院。入院前6 d,患者活动时突然出现眩晕、耳聋、行走不稳、言语不利,当地医院以"脑梗死"收住院,治疗2 d症状好转出院(具体药物不详)。入院前6 h,患者于安静状态下,上述症状突然加重,不能自行行走且向右侧偏斜,伴头痛、右手持物不稳,以"脑血管意外"收入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诱发电位 听觉 脑干 缺血性卒中 桥臂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