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6
1
作者 胡相娟 李岩军 +3 位作者 潘东晓 祁中浩 石强 岩超 《临床医学工程》 2009年第3期79-80,共2页
目的研究用脐血单个核细胞制备CI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探讨肿瘤生物治疗近期疗效的免疫指标及临床应用中的护理规范。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用IL-2,CD3Ab和IFN-γ等细胞因子诱导CIK细胞;测定肿瘤患者用CIK细胞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PB... 目的研究用脐血单个核细胞制备CI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探讨肿瘤生物治疗近期疗效的免疫指标及临床应用中的护理规范。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用IL-2,CD3Ab和IFN-γ等细胞因子诱导CIK细胞;测定肿瘤患者用CIK细胞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NK杀伤活性.静脉滴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和脉博等反应。结果肿瘤患者输注CIK细胞一疗程后,其PBMC的NK杀伤活性由62%升高到83%,平均升高29%,发热反应不到3%,大多在38℃以下,未经处理自行清退。结论(1)CIK细胞输注能明显提高肿瘤患者PBMC的NK活性。(2)CiK细胞输注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3)肿瘤病人PBMC的NK活性测定可望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一个近期疗效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CIK细胞输注 观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分析六类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值的变化 被引量:20
2
作者 杨波 岩超 +4 位作者 卢敏莹 潘东晓 申鸿卓 祁中浩 史强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了解六类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探讨T细胞亚群、NK细胞、B细胞绝对数值与肿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4例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Th、Ts、NK、B细胞)绝对数值,其中肺癌71例,肝癌39例,鼻咽癌28例,结肠癌29例,乳癌22例,... 目的了解六类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探讨T细胞亚群、NK细胞、B细胞绝对数值与肿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4例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Th、Ts、NK、B细胞)绝对数值,其中肺癌71例,肝癌39例,鼻咽癌28例,结肠癌29例,乳癌22例,食道癌15例,并与38例正常对照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Th细胞、Ts细胞、NK细胞绝对数值均降低(P<0.05),B细胞绝对数值无显著差异(P>0.05);各数值在不同肿瘤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普遍低下,T细胞亚群、NK细胞、B细胞绝对数值可作为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流式细胞术 淋巴细胞 绝对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化疗对肺癌术后患者淋巴细胞绝对数值的影响
3
作者 杨波 岩超 +4 位作者 卢敏莹 潘东晓 申鸿卓 祁中浩 史强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7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分析热化疗对肺癌术后的近期疗效及其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值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肺癌术后患者热化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值,并与正常对照作比较。结果患者热化疗前后淋巴细胞绝对数值均低于正常对照值... 目的分析热化疗对肺癌术后的近期疗效及其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值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肺癌术后患者热化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值,并与正常对照作比较。结果患者热化疗前后淋巴细胞绝对数值均低于正常对照值(P〈0.05)。热化疗有效者总T细胞(CD3^+)、辅助T淋巴细胞(CD3^+,CD4^+)、NK细胞(CD16^+CD56^+)均显著升高(P〈0.05),抑制T淋巴细胞(CD3^+,CD8^+)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细胞(CD19^+)变化不显著(P〉0.05)。热化疗无效者CD3^+、CD3^+,CD4^+、CD16^+,CD56^+显著降低(P〈0.05),而CD3^+,CD8^+、CD19^+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肺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有效热化疗能提高患者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临床上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值的观察,有助于对患者的治疗进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淋巴细胞 高温 诱发 化学疗法 辅助
原文传递
脐血CD_3A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桂华 潘东晓 +2 位作者 祁中浩 石强 岩超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年第12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用脐血单个核细胞制备CD3A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探讨肿瘤生物治疗近期疗效的免疫指标及临床应用中的护理规范。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用IL-2+CD3Ab诱导CD3AK细胞;测定肿瘤患者用CD3AK细胞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自然杀... 目的研究用脐血单个核细胞制备CD3A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探讨肿瘤生物治疗近期疗效的免疫指标及临床应用中的护理规范。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用IL-2+CD3Ab诱导CD3AK细胞;测定肿瘤患者用CD3AK细胞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自然杀伤(NK)活性,静脉滴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体温和脉搏等反应。结果肿瘤患者输注CD3AK细胞一个疗程后,其PBMC的NK杀伤活性由63%升高到81%,平均升高28%,发热反应不到3%,大多在38℃以下,未经处理自行消退。结论(1)CD3AK细胞输注能明显提高肿瘤患者PBMC的NK活性;(2)CD3AK细胞输注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3)肿瘤患者PBMC的NK活性测定可望成为肿瘤生物治疗近期疗效的一个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CD3AK细胞输注 观察 护理 恶性肿瘤 生物治疗
原文传递
CEA-rV负荷DC诱导CIK对CEA阳性肿瘤细胞的杀伤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波 岩超 +4 位作者 王新帅 卢敏莹 潘东晓 祁中浩 史强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6年第6期367-369,共3页
目的用CEA-rV负荷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后,再诱导CEA抗原特异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研究其对CEA阳性肿瘤细胞株杀伤活性的作用。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带血单核细胞,分别诱导DC、CIK细胞及CEA-rV负载DC后,再与CIK细胞混合培... 目的用CEA-rV负荷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后,再诱导CEA抗原特异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研究其对CEA阳性肿瘤细胞株杀伤活性的作用。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带血单核细胞,分别诱导DC、CIK细胞及CEA-rV负载DC后,再与CIK细胞混合培养诱导CEA特异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分别用以上不同类型细胞杀伤CEA阳性和CEA阴性的肿瘤细胞株。结果CEA-rV诱导的特异性CIK对CEA阳性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Lovo为58.2%、A549为62.4%,较之DC-CIK组对CEA阳性肿瘤细胞Lovo为44.8%、A549为50.2%,具有更高的杀伤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rV诱导的特异性CIK对CEA阴性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K562为79.7%、Bel7402为70.1%,DC-CIK组对CEA阴性肿瘤细胞K562为78.7%、Bel7402为67.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CEA-rV诱导的特异性CIK对CEA阳性肿瘤细胞Lovo杀伤提高了89.4%,A549提高了83.1%;而对于CEA阴性肿瘤细胞K562杀伤提高了32.5%,Bel7402提高了21.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载CEA-rV基因重组痘苗的DCs(CEA-rV-DCs)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EA-rV-DCs-CIK)对CEA阳性肿瘤细胞有特异性杀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A-rV负荷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 CEA抗原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肿瘤细胞株杀伤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