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普鲁士蓝纳米花光催化降解黄曲霉毒素B_(1)的研究
1
作者 张甜钰 谢新辉 +2 位作者 吕艳 鲁迨 石星波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26,共8页
[目的]实现黄曲霉毒素B_(1)(AFB_(1))的高效、绿色降解。[方法]利用核酸介导法制备具有高效光芬顿性能的普鲁士蓝纳米花(PBNFs),探究其对AFB_(1)的光降解性能及机理。[结果]在近红外光(NIR)照射下,PBNFs表现出优异光芬顿性能,4 h内可完... [目的]实现黄曲霉毒素B_(1)(AFB_(1))的高效、绿色降解。[方法]利用核酸介导法制备具有高效光芬顿性能的普鲁士蓝纳米花(PBNFs),探究其对AFB_(1)的光降解性能及机理。[结果]在近红外光(NIR)照射下,PBNFs表现出优异光芬顿性能,4 h内可完全去除0.5μg/mL的AFB_(1)。经优化试验,过氧化氢(H_(2)O_(2))浓度、PBNFs浓度和光照强度增加对光催化降解AFB_(1)均有促进作用。PBNFs经NIR照射触发H_(2)O_(2)分解产生的活性氧破坏了AFB_(1)的末端呋喃双键和苯环侧链。利用质谱分析AFB_(1)的降解产物,并通过细胞毒性试验证明了AFB_(1)降解产物的毒性明显降低。将该方法用于3种葡萄酒样品中AFB_(1)的降解,降解率分别为66.6%,90.8%,63.4%。[结论]NIR驱动的PBNFs光催化降解AFB_(1)的效率较高且具有绿色、无二次污染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士蓝纳米花 黄曲霉毒素B_(1) 近红外光 过氧化氢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食品类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被引量:3
2
作者 石星波 高文丽 +1 位作者 王燕 刘绍 《广州化工》 CAS 2016年第9期169-170,220,共3页
《仪器分析》是食品质量与安全类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现代食品分析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本文结合本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分析了目前仪器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食品类专业的教学特点,教师需要在以... 《仪器分析》是食品质量与安全类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现代食品分析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本文结合本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分析了目前仪器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食品类专业的教学特点,教师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比如,注重教材的选择与编撰、转变备课与教学模式、注重计算机辅助教学、改革实验课的考核方式等。经过教学实践,收效良好,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分析 教学改革 食品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丙烯酰胺与5-羟甲基糠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3
作者 温超 王紫梦 +1 位作者 石星波 邓放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57-264,共8页
食品热加工过程生成的丙烯酰胺与5-羟甲基糠醛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研究这两种物质的毒性、形成机理以及抑制方法,有助于合理控制热加工工艺,改善热加工食品的安全性,开发新的抑制方法。本文评述了丙烯酰胺与5-羟甲基糠醛的毒性、... 食品热加工过程生成的丙烯酰胺与5-羟甲基糠醛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研究这两种物质的毒性、形成机理以及抑制方法,有助于合理控制热加工工艺,改善热加工食品的安全性,开发新的抑制方法。本文评述了丙烯酰胺与5-羟甲基糠醛的毒性、形成机理、检测及抑制方法,总结了目前抑制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将朝着能同时抑制多种潜在毒性的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可能途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5-羟甲基糠醛 毒性 美拉德反应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葡萄皮中花色苷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维茜 邓洁红 +1 位作者 石星波 刘永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6-301,共6页
为研究刺葡萄花色苷的结构及其纯化分离的柱层析法,将刺葡萄色素粗提液依次经大孔树脂HP-20、聚酰胺树脂、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吸附纯化,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对分离所得花色苷进行结构鉴定,并运用荧... 为研究刺葡萄花色苷的结构及其纯化分离的柱层析法,将刺葡萄色素粗提液依次经大孔树脂HP-20、聚酰胺树脂、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吸附纯化,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对分离所得花色苷进行结构鉴定,并运用荧光光度法探索荧光图谱与花色苷结构的关系。研究发现,聚酰胺树脂对部分花色苷产生了吸附作用,而Sephadex LH-20凝胶能起到较好的分离作用,最终得到3种色素,经鉴定,确定色素I为锦葵素-3,5-O-双葡萄糖苷,通过质谱信息初步确定色素III可能为锦葵素-3,5-O-双葡萄糖苷-香豆酰,色素IV可能为飞燕草素-3-O-芸香糖苷和锦葵素-3-O-芸香糖苷的混合物,经高效液相色谱以归一法计算峰面积,色素I和色素III的纯度分别达到了98.64%、98.33%,得率分别为0.114%和0.076%。研究结果为花色苷的分离及鉴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 纯化 柱层析 刺葡萄 花色苷 分离 鉴定 荧光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量子点合成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魏伟 石星波 邓放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56-264,共9页
碳量子点(carbon dots,CDs)作为一类新型的荧光纳米材料,具备很多优良的光学特性。相比于半导体量子点,其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稳定性与抗光漂白性更高,这些优良的性质使其在检测食品中重金属、抗生素、病原菌、农药残留与违禁添加剂... 碳量子点(carbon dots,CDs)作为一类新型的荧光纳米材料,具备很多优良的光学特性。相比于半导体量子点,其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稳定性与抗光漂白性更高,这些优良的性质使其在检测食品中重金属、抗生素、病原菌、农药残留与违禁添加剂以及营养功能成分等方面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有关CDs的文献综述着重于总结其合成与光学性质,鲜有关于CDs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本文介绍CDs的光学性质与合成方法,重点综述CDs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并提出未来CDs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光学性质 重金属 抗生素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区南荻嫩茎营养成分分析与重金属含量测定 被引量:8
6
作者 肖骏玖 赵玲艳 +2 位作者 石星波 聂灿 邓放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4-107,共4页
为研究洞庭湖区河滩野生南荻嫩茎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前景,以鲜样去壳冻藏和热烫后去壳冻藏的嫩茎为原料,分析测定其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新鲜南荻嫩茎和热烫南荻嫩茎的水分含量分别为91.86%和89.82%、总糖含量分别为3.08%和3.72%、还... 为研究洞庭湖区河滩野生南荻嫩茎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前景,以鲜样去壳冻藏和热烫后去壳冻藏的嫩茎为原料,分析测定其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新鲜南荻嫩茎和热烫南荻嫩茎的水分含量分别为91.86%和89.82%、总糖含量分别为3.08%和3.72%、还原糖含量分别为1.10%和1.86%、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90%和3.55%、总膳食纤维含量分别为31.81%和43.67%、总灰分含量分别为0.36%和0.33%,南荻嫩茎中富含15种氨基酸,含有钾、钠、钙、镁、锰、锌、铜、硒等元素,重金属铅、镉、铬未检出,汞和砷含量低于国标限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南荻嫩茎 营养成分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丙烯酰胺检测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紫梦 鲁迨 +1 位作者 石星波 邓洁红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0-214,220,共6页
丙烯酰胺(AA)是一种食品热处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神经毒性与潜在致癌性的物质,已引起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准确测定复杂食品体系中AA的含量,是评估其对人体危害的前提。文章评述了AA传统检测方法(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液质联用和气... 丙烯酰胺(AA)是一种食品热处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神经毒性与潜在致癌性的物质,已引起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准确测定复杂食品体系中AA的含量,是评估其对人体危害的前提。文章评述了AA传统检测方法(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液质联用和气质联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样品前处理过程复杂、需要必要的衍生化、分析仪器昂贵及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等方面;并重点介绍了毛细管电泳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超分子识别法、纳米生物传感法等新型的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及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同时,对未来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更高效、实用检测方法的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检测 毛细管电泳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超分子识别法 纳米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食品中AFB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蔡爱丽 鲁迨 +2 位作者 石星波 赵倩 邓洁红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6-112,共7页
从不同的检测原理出发,将用于黄曲霉毒素B1的荧光免疫分析检测法分为4类:荧光免疫吸附法,基于荧光纳米颗粒的侧流免疫分析法,免疫磁分离荧光检测法和适配体免疫荧光分析法。总结荧光免疫技术检测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研究进展,并对需要... 从不同的检测原理出发,将用于黄曲霉毒素B1的荧光免疫分析检测法分为4类:荧光免疫吸附法,基于荧光纳米颗粒的侧流免疫分析法,免疫磁分离荧光检测法和适配体免疫荧光分析法。总结荧光免疫技术检测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研究进展,并对需要克服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荧光 免疫分析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模态改良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用于黄曲霉毒素B 1 的检测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光胤 蔡爱丽 +2 位作者 邓放明 赵倩 石星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24-230,共7页
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而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中的灵敏度不能满足痕量检测需求。该文拟对传统ELISA进行改进,建立一种比色与热双模态改良型ELISA用于真菌毒素... 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而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中的灵敏度不能满足痕量检测需求。该文拟对传统ELISA进行改进,建立一种比色与热双模态改良型ELISA用于真菌毒素的检测。使用亲和素化的磁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为载体富集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与生物素化的黄曲霉毒素B 1核酸适配体(aptamer,Apt)制备复合物(MNPs@Apt@HRP)为检测探针。以核酸适配体与抗体组合作为识别元件,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H 2O 2的显色反应和氧化态TMB的光热反应为信号输出,实现了检测黄曲霉毒素B 1的高灵敏及高选择性的比色及热信号的双模态检测,检测灵敏度分别达到了2.47×10^(-12 )g/L及3.79×10^(-13) g/L,并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部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 1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适配体 磁纳米颗粒 比色信号 热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材料改良酶联免疫吸附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光胤 鲁迨 +2 位作者 邓放明 赵倩 石星波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5-231,共7页
文章重点总结了近年来基于纳米材料作为传统生物酶代替物,作为比色、荧光、电化学、光热效应、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以及化学发光的信号底物构建的改良型ELISA;对改良型ELISA发展方向以及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 信号输出 纳米 比色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分析类教材中增加浊度测定内容的建议及理论和实验教学实施探索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石刚 刘思怡 +2 位作者 赵倩 高文丽 石星波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14期288-289,311,共3页
在食品工业领域,浊度测定方法是保障饮用水、啤酒和葡萄酒等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然而目前我国食品分析类教材中缺乏浊度测定的相关内容,导致大部分院校食品类专业缺乏浊度测定的理论和实验教学。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在食品分... 在食品工业领域,浊度测定方法是保障饮用水、啤酒和葡萄酒等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然而目前我国食品分析类教材中缺乏浊度测定的相关内容,导致大部分院校食品类专业缺乏浊度测定的理论和实验教学。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在食品分析类教材中增加浊度测定相关内容的建议。同时初步整理了浊度测定的理论教学内容,设计开发了光散射法测定啤酒和饮用水浊度的教学实验,并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部分志愿学生中开展了理论和实验教学探索。食品分析类教材中浊度测定内容的增加及相关理论和实验教学的开展有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夯实学生专业基础,促进教育与产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分析 教材 浊度测定 光散射法 教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纳米材料比色/荧光双信号的黄曲霉毒素B_1检测
12
作者 李阳 鲁迨 +5 位作者 周州 陈丽叶 谢新辉 吴家浩 赵倩 石星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97-305,共9页
以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为检测目标物,使用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为载体富集谷胱甘肽和黄曲霉毒素适配体制备识别探针,二氧化锰纳米颗粒与石墨烯量子点偶联的复合纳米材料为底物,通过谷胱甘肽与底物的反应构建了一种比色和荧... 以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为检测目标物,使用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为载体富集谷胱甘肽和黄曲霉毒素适配体制备识别探针,二氧化锰纳米颗粒与石墨烯量子点偶联的复合纳米材料为底物,通过谷胱甘肽与底物的反应构建了一种比色和荧光双模信号输出的高灵敏便携式检测平台。在优化条件下,对本方法的检测性能及特异性进行研究,得到比色信号的回归方程为ΔA=-0.275-0.021lg C,检出限为2.732×10^(-12) g/m L;荧光信号的回归方程为ΔF=928.733+71.779lg C,检出限为1.667×10^(-12) g/m L,两种方法都具备良好检测特异性。将该方法用于牛奶、大米、麦片、酱油和白醋5种实际样品中AFB_1的检测,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本方法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_1 二氧化锰纳米颗粒 石墨烯量子点 核酸适配体 双模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胺响应的花青素水凝胶监测鱼/虾新鲜度的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董盛叶 张雅琴 +1 位作者 符招弟 石星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16-323,共8页
为寻求建立一种基于胺响应的花青素水凝胶可视、无损的监测鱼/虾新鲜度的方法,以琼脂糖为载体负载紫甘薯花青素(purple sweet potato anthocyanin,PSPA),制成功能性水凝胶。选用三甲胺(trimethylamine,TMA)为鱼虾腐败指示物,观察PSPA水... 为寻求建立一种基于胺响应的花青素水凝胶可视、无损的监测鱼/虾新鲜度的方法,以琼脂糖为载体负载紫甘薯花青素(purple sweet potato anthocyanin,PSPA),制成功能性水凝胶。选用三甲胺(trimethylamine,TMA)为鱼虾腐败指示物,观察PSPA水凝胶与不同浓度TMA(0~194.22×10^(-9)mol/L)反应后的吸收峰红移程度,利用智能手机成像结合Image J软件分析水凝胶的红(R)、绿(G)、蓝(B)通道值,以G/R为输出信号定量TMA的浓度,其检出限为0.84×10^(-9)mol/L,线性范围为8.78×10^(-9)~19.386×10^(-9)mol/L(R^(2)=0.992 1)。在鱼(虾)新鲜度的检测中,该方法与国标法测量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的方法相比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其Pearson系数为0.998 4(0.996 6)。功能水凝胶的使用、智能手机的引入,赋予该方法简单、无损、便携的优势,为现场监测水产品的即时新鲜度提供了新方法,在水产食品的安全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甘薯花青素 水凝胶 水产品 新鲜度 RGB法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适配体吸附金纳米颗粒比色传感检测组胺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倩 鲁迨 +1 位作者 黄晨涛 石星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03-309,共7页
建立一种基于核酸适配体吸附金纳米颗粒(gold nanoparticles,AuNPs)比色传感方法特异性检测组胺的方法。利用组胺的双重作用,1)能与其适配体特异性识别,暴露AuNPs表面;2)多余组胺中的咪唑环结构能取代AuNPs表面的柠檬酸根离子,破坏AuNP... 建立一种基于核酸适配体吸附金纳米颗粒(gold nanoparticles,AuNPs)比色传感方法特异性检测组胺的方法。利用组胺的双重作用,1)能与其适配体特异性识别,暴露AuNPs表面;2)多余组胺中的咪唑环结构能取代AuNPs表面的柠檬酸根离子,破坏AuNPs间的相互静电作用,导致聚集现象,进而引起从红到蓝的颜色变化,从而实现组胺的定量检测。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度计考察AuNPs的吸光度变化,得出比色方法的检测限为8.89 nmol/L,线性范围为50 nmol/L~1.2μmol/L(R^(2)=0.999)。同时,利用手机成像样品,并利用Image J软件分析各样品的红(R)、绿(G)、蓝(B)各通道的值,选用G/R作为检测信号,得出RGB方法的检测限为24.91 nmol/L,线性范围为150 nmol/L~1.0μmol/L(R^(2)=0.997)。此外,该方法对组胺具有很好的选择性,两种信号输出方式在水样中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82%~102.27%、98.96%~102.89%;在鱼肉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9.77%~108.92%、88.96%~109.82%。本方法简单、快速、便携,尤其RGB方法无需借助精密仪器,即能实现现场即时分析样品的需求,以期该方法能推广于高灵敏监测动物源性食品的新鲜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配体 金纳米颗粒 聚集 组胺 比色传感器 RG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板法金纳米簇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魏伟 赵倩 石星波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296-304,共9页
金纳米簇(AuNCs)作为一种新型荧光纳米材料,是由几个到约一百个金原子组成的分子聚集体,因制备简单、光学性质优异以及毒性低等特性,近年来在生物传感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首先对以巯基化合物、树枝状化合物、多肽和蛋白质、寡核苷... 金纳米簇(AuNCs)作为一种新型荧光纳米材料,是由几个到约一百个金原子组成的分子聚集体,因制备简单、光学性质优异以及毒性低等特性,近年来在生物传感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首先对以巯基化合物、树枝状化合物、多肽和蛋白质、寡核苷酸DNA等为模板制备AuNCs的模板法及其优点进行阐述,对AuNCs的紫外吸收、荧光及电化学性质进行介绍,之后重点总结基于荧光AuNCs的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大分子及小分子检测中的应用,最后对AuNCs应用于生物传感领域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簇 荧光 生物传感 生物大分子 小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分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凤莲 罗洁 +3 位作者 刘霞 周玥 李脉泉 石星波 《食品工业》 CAS 2024年第3期225-228,共4页
成果导向教育是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越来越受到关注。介绍“食品分析”的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课程目标评价达成度分析结果,旨在对“食品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参考。结果表明,基于OBE理念的线上线... 成果导向教育是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越来越受到关注。介绍“食品分析”的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课程目标评价达成度分析结果,旨在对“食品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参考。结果表明,基于OBE理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道德,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条件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分析 OBE理念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原文传递
大蒜素纳米乳液的制备工艺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体园 方镇洲 +2 位作者 赵玲艳 邓洁红 石星波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9-277,共9页
通过高功率超声乳化法制备大蒜素纳米乳液,以改善其对热、碱性条件敏感,减少刺激性气味挥发,提高大蒜素的稳定性及抗菌性,并优化其制备工艺。以平均粒径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吐... 通过高功率超声乳化法制备大蒜素纳米乳液,以改善其对热、碱性条件敏感,减少刺激性气味挥发,提高大蒜素的稳定性及抗菌性,并优化其制备工艺。以平均粒径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吐温-80质量分数为1.30 wt%、大蒜素质量分数为10 wt%、超声时间为15 min、超声功率为255 W,该条件下的平均粒径为223.27 nm。对大蒜素纳米乳液进行离心稳定性以及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大蒜素纳米乳液具有较好的离心稳定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优于大肠杆菌。研究结果可为大蒜素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纳米乳液 响应面 高功率超声乳化 稳定性
原文传递
单个量子点的光学性质与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石星波 温超 +3 位作者 符招弟 邓放明 郑舒 刘秋云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81-1792,共12页
量子点(QDs)是一种具有诸多优良光学特性的荧光纳米颗粒,已在化学分析、生物传感、分子影像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单个量子点的光学性质研究有望发现一些宏观方法不能发现的实验现象,可以为改善其光学性能提供思路,有助于更好的应用于... 量子点(QDs)是一种具有诸多优良光学特性的荧光纳米颗粒,已在化学分析、生物传感、分子影像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单个量子点的光学性质研究有望发现一些宏观方法不能发现的实验现象,可以为改善其光学性能提供思路,有助于更好的应用于各领域。本文评述了单个量子点的检测与判定方法,单个量子点的荧光增强、漂白、眨眼(blinking)、蓝移等光学性质及其在单分子示踪、生物化学传感、超分辨定位技术等方面的应用。总结了目前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未来量子点将朝着合成能同时满足尺寸小、量子产率高、"non-blinking"、蓝移幅度大、无生物毒性的量子点及能同时为成像/检测提供荧光探针与散射探针的等离子体量子点等研究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个量子点 荧光增强与漂白 光谱蓝移 生物传感 超分辨定位 单分子示踪
原文传递
杂交链式反应介导赭曲霉毒素A的比色/荧光双模检测
19
作者 吴家浩 陈丽叶 +3 位作者 谢新辉 江紫萍 赵倩 石星波 《分析试验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8-265,共8页
以赭曲霉毒素A(OTA)为目标物,以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作为载体,负载赭曲霉毒素适配体和HCR引发链(cDNA)杂交的DNA双链,构建了一种比色/荧光双模信号输出的高灵敏检测平台。在最优条件下,荧光信号回归方程为ΔF=1033.78lgc+13652.89,检出限为... 以赭曲霉毒素A(OTA)为目标物,以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作为载体,负载赭曲霉毒素适配体和HCR引发链(cDNA)杂交的DNA双链,构建了一种比色/荧光双模信号输出的高灵敏检测平台。在最优条件下,荧光信号回归方程为ΔF=1033.78lgc+13652.89,检出限为6.11×10^(-14)g/mL;比色信号回归方程为A=0.02587lgc+0.7537,检出限为1.33×10^(-13)g/mL。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实际样品中OTA的检测,为食品安全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赭曲霉毒素A 适配体 杂交链式反应 双模信号 金纳米颗粒
原文传递
探索四模块多层次食品专业耕读育人认知实习
20
作者 胡亚平 郑志兵 +3 位作者 侯爱香 李清明 石星波 罗洁 《食品工业》 2025年第1期251-253,共3页
专业认知实习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实践课。从深度融合耕读教育理念、完善专业认知实习评价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组建“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入手,构筑四模块、多层次的耕读育人体系,总结在认知实习... 专业认知实习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实践课。从深度融合耕读教育理念、完善专业认知实习评价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组建“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入手,构筑四模块、多层次的耕读育人体系,总结在认知实习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增强对专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达成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读教育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专业认知实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