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学历产妇产后不同阶段母乳成分及喂养方式变化的随访 被引量:9
1
作者 郭倩颖 赵世隆 +4 位作者 王勃诗 赵彦 蔡晶晶 白爽爽 柳鹏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7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调查高学历产妇产后不同喂养阶段母乳营养成分及喂养方式的动态变化。方法招募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产妇87名,跟踪随访其在产后0~6个月内选择的喂养方式,分别采集其产后5天、14天、1个月、3个月、6个月母乳样本15 ml进行宏量营养... 目的调查高学历产妇产后不同喂养阶段母乳营养成分及喂养方式的动态变化。方法招募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产妇87名,跟踪随访其在产后0~6个月内选择的喂养方式,分别采集其产后5天、14天、1个月、3个月、6个月母乳样本15 ml进行宏量营养素检测。比较不同时间点母乳中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 1个月成熟乳、3个月成熟乳、6个月成熟乳中的乳糖含量均低于初乳和过渡乳中的乳糖含量,过渡乳和1个月成熟乳中的脂肪含量高于初乳中的脂肪含量,初乳和过渡乳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1个月成熟乳、3个月成熟乳及6个月成熟乳中蛋白质含量,过渡乳能量高于初乳、3个月成熟乳及6个月成熟乳,初乳及过渡乳中总矿物质含量高于1个月成熟乳、3个月成熟乳及6个月成熟乳中的总矿物质含量,3个月成熟乳、6个月成熟乳中水分含量高于过渡乳中的水分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产后5天内,新生儿纯母乳喂养比例39.7%;产后14天,采集过渡乳的产妇中纯母乳喂养比例72.5%;产后1个月,采集成熟乳的产妇中纯母乳喂养比例85.1%;产后3个月,采集成熟乳的产妇中纯母乳喂养比例为90.0%;产后6个月,采集成熟乳的产妇中纯母乳喂养比例为81.2%。结论母乳中蛋白质、乳糖、矿物质含量随泌乳时间延长而减少;而脂肪、能量含量在初乳中最低,过渡乳中达到高峰,并于成熟乳、晚乳中维持恒定,其变化利于婴儿健康生长。高学历产妇产后14天泌乳量稳定后能较好的保证纯母乳喂养方式,母乳喂养产妇中纯母乳喂养的比例随喂养时间延长逐渐上升。产后6个月,高学历在职产妇重返职场,对坚持母乳喂养产生影响,纯母乳喂养比例相对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 喂养方式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快速康复在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2
作者 白爽爽 元振奋 +4 位作者 李晓丹 梁熠 柏明见 李森 刘国莉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2022年第4期406-408,共3页
目的探讨术后快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足月妊娠行择期剖宫产术孕妇131例,其中2019年7—12月54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作为对... 目的探讨术后快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足月妊娠行择期剖宫产术孕妇131例,其中2019年7—12月54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作为对照组;2020年1—6月77例孕妇采用ERAS,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孕妇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指标。结果研究组首次排气时间[(24.2±11.9)h]、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7.9±5.6)h]、拔除尿管时间[(16.9±4.9)h]、输液时间[(2.4±0.7)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0.4±12.0)h、(23.4±9.2)h、(34.9±9.6)h、(3.3±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排尿通畅率和再置尿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快速康复可促进剖宫产围手术期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下床活动时间,产妇可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快速康复 剖宫产 围手术期 护理
原文传递
不同洗澡频率对新生儿皮肤及体温影响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白爽爽 张琪 +3 位作者 刘国莉 王山米 严荔煌 赵彦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33期-,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洗澡频率对新生儿皮肤及体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108名,并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4名,试验组为每3天洗澡1次,对照组为每天洗澡1次,对此进行为期4周的随访... 目的:探讨不同的洗澡频率对新生儿皮肤及体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108名,并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4名,试验组为每3天洗澡1次,对照组为每天洗澡1次,对此进行为期4周的随访,在出生3d、1周、2周、3周、4周分别观察2组新生儿的体温及皮肤状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出生3d、1周、2周、3周、4周,2组新生儿的皮肤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生3 d、1周和2周,试验组洗澡后1 h的体温分别为(36.693±0.182)、(36.738±0.174)、(36.772±0.185)℃,对照组分别为(36.591±0.160)、(36.671±0.158)、(36.684±0.1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7、-2.087、-2.669,P<0.01或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出生3、4周,2组新生儿洗澡后1 h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洗澡频率由每天1次降低至每3天1次对新生儿皮肤状况无明显影响,而对新生儿洗澡后体温恢复更有利,此结果可指导新生儿皮肤健康护理,促进其生长发育,同时为重新分配临床护理工作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皮肤 体温 洗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