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校园化粪池出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微生物的时空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纪爱 黄俐 +1 位作者 刘兴艳 姚福泉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8期11-15,共5页
采用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校园化粪池出水,研究人工湿地中各级污水处理单元微生物的时空分布,并对优势菌进行定性定量监测.从生活污水流经化粪池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的结果看,微生物总数的数量级由107降到105,其中致病菌的数量明显减少,说明... 采用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校园化粪池出水,研究人工湿地中各级污水处理单元微生物的时空分布,并对优势菌进行定性定量监测.从生活污水流经化粪池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的结果看,微生物总数的数量级由107降到105,其中致病菌的数量明显减少,说明该系统对致病微生物具有明显的净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粪池 人工湿地 微生物 优势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鄂博稀土矿来源放线菌Actinorectispora metalli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何江波 石洋铢 +7 位作者 康大伟 牛燕芬 王纪爱 陈秀 秦静 毕晓旭 栾杰 曹艳茹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06-611,共6页
对白云鄂博稀土矿来源放线菌Actinorectispora metalli KC 198^(T)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并测定其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将放线菌A.metalli KC 198^(T)i进行土豆液体培养基(PDB)发酵,然后采用乙酸乙酯萃取发酵产物;萃取物采用硅胶... 对白云鄂博稀土矿来源放线菌Actinorectispora metalli KC 198^(T)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并测定其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将放线菌A.metalli KC 198^(T)i进行土豆液体培养基(PDB)发酵,然后采用乙酸乙酯萃取发酵产物;萃取物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RP-18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次生代谢产物;单体化学成分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与质谱表征,并结合文献数据对比,确定单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单体化合物采用DPPH的方法测试其抗氧化活性.从乙酸乙酯及正丁醇部分共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学成分,依次确定为(1)1,4-dimethoxy-2-hydroxynaphthalene-2-O-β-D-glucopyranoside、(2)4-hydroxy-tetralone、(3)环(L−色氨酸−L−脯氨酸)、(4)尿嘧啶、(5)胸腺嘧啶、(6)β-adenosine、(7)3-(2,3-dihydroxypropyl)indole.对分离的结构进行抗氧化活性筛选,结果表明以上单体化合物在50μmol/L的浓度下,均未显示出较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亦均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研究丰富了放线菌代谢产物,为进一步挖掘白云鄂博稀土矿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norectispora metalli DPPH活性 结构鉴定 白云鄂博稀土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亚籽保健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康烨 王京法 +2 位作者 彭彰智 王紫萱 王纪爱 《昆明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17-121,共5页
随着大众自我保健意识的日益增强,奇亚籽以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健康功效而受到人们喜爱.奇亚籽学名叫芡欧鼠尾草,是我国正式批准的新食品原料,在很多发达国家备受青睐.因此,综述了奇亚籽营养成分、健康功效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等... 随着大众自我保健意识的日益增强,奇亚籽以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健康功效而受到人们喜爱.奇亚籽学名叫芡欧鼠尾草,是我国正式批准的新食品原料,在很多发达国家备受青睐.因此,综述了奇亚籽营养成分、健康功效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奇亚籽相关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亚籽 芡欧鼠尾草 营养成分 健康功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噬菌体LSPA1启动子筛选方法的建立
4
作者 曾韦锟 毛普加 +8 位作者 洪愉 冯梦蝶 许泽仰 宋武战 杨洪文 赵继华 王纪爱 黄芬 井申荣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5-749,共5页
目的:通过构建p CAT3启动子陷阱载体筛选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噬菌体LSPA1启动子。方法:PCR无义突变去除p CAT2载体骨架上CalⅠ酶切位点,并在CAT片段的5’端引入CalⅠ的酶切位点,构建启动子陷阱载体p CAT3。TaqⅠ酶切噬菌体LSPA1基因组,插入... 目的:通过构建p CAT3启动子陷阱载体筛选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噬菌体LSPA1启动子。方法:PCR无义突变去除p CAT2载体骨架上CalⅠ酶切位点,并在CAT片段的5’端引入CalⅠ的酶切位点,构建启动子陷阱载体p CAT3。TaqⅠ酶切噬菌体LSPA1基因组,插入p CAT3载体中,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通过氯霉素抗性平板筛选获得噬菌体LSPA1基因文库菌;随机挑取1株提取质粒,测序及比对分析插入序列;根据分析结果设计引物,扩增可能的启动子序列,并插入验证载体p-3lysm-egfp,转化DH5α,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成功构建p CAT3启动子陷阱载体,获得约100启动子文库菌,其中1株文库菌质粒中随机插入片段可能对应噬菌体LSPA1的ORF4启动子;插入待验证DNA片段的p-3lysm-egfp载体重组菌在荧光显微镜下能见到明显绿色荧光。结论:该启动子文库可有效筛选噬菌体LSPA1启动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噬菌体LSPA1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噬菌体 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人工湿地科教基地建设及研究
5
作者 王林 李红梅 +1 位作者 吴献花 王纪爱 《环境科学导刊》 2010年第2期9-11,共3页
2006年课题组在校园内组建了一套复合人工湿地实验系统,用于处理学生宿舍的部分生活污水,开展人工湿地净化水质的研究。经过3a的追踪分析测试,使学生掌握了人工湿地的工艺设计及净化机理,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效果,为学校搭建了... 2006年课题组在校园内组建了一套复合人工湿地实验系统,用于处理学生宿舍的部分生活污水,开展人工湿地净化水质的研究。经过3a的追踪分析测试,使学生掌握了人工湿地的工艺设计及净化机理,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效果,为学校搭建了一个科教平台,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同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科教基地 校园 建设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转座子插入构建甲型副伤寒杆菌启动子文库 被引量:1
6
作者 许泽仰 洪愉 +8 位作者 冯梦蝶 毛普加 赵继华 杨洪文 宋武战 王纪爱 黄芬 井申荣 曾韦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构建携带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转座子自杀性质粒,通过接合转座获得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副甲)启动子文库。方法 PCR扩增CAT的基因亚克隆至pMD-18T载体,鉴定正确后酶切插入转座子自杀性质粒pSC189,获得新的转座子载体pSC-CAT,将携... 目的构建携带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转座子自杀性质粒,通过接合转座获得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副甲)启动子文库。方法 PCR扩增CAT的基因亚克隆至pMD-18T载体,鉴定正确后酶切插入转座子自杀性质粒pSC189,获得新的转座子载体pSC-CAT,将携带pSC-CAT的供体菌与副甲受体菌进行接合转座,涂布氯霉素平板筛选转座的细菌,以随机筛选出来的细菌基因组为模板,热不对称PCR扩增插入位点侧翼序列,并进行测序、比对分析。结果筛选获得约1000个突变菌,随机挑取6个菌,转座子插入位点的上游分别对应6个可疑启动子区域。结论通过自杀性转座子载体pSC-CAT可高效获得副甲菌启动子文库,为进一步研究副甲菌基因表达与调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pSC189 接合转移转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毛悬钩子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5
7
作者 何江波 康大伟 +4 位作者 牛燕芬 王纪爱 毕晓旭 曹艳茹 栾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12,共7页
目的研究红毛悬钩子Rubus pinfaensis Levl.et Vant.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红毛悬钩子9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凝胶和RP-18反相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试各化合物对LM3肝... 目的研究红毛悬钩子Rubus pinfaensis Levl.et Vant.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红毛悬钩子9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凝胶和RP-18反相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试各化合物对LM3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β-stostenone(2)、7-ketositosterol(3)、ergosterol peroxide(4)、24-乙基-5α-胆甾-3β-5-6β-三醇(5)、kaempferol-3-β-D-(6-O-trans-p-coumary)glucopyranoside(6)、kaempferol-3-β-D-(6-O-cis-p-coumary)glucopyranoside(7)、blumenol A(8)、号角树酸3-甲酯(9)、齐墩果酸(10)、红大戟酸A(11)、阿江榄仁树葡糖苷Ⅱ(12)、2α,3β,19α-三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3)、rubuside B(14)、2α,3β-dihydroxyurs-12,18-dien-28-o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15)、乌苏酸(16)。化合物14~16 IC 50分别为(28.13±1.45)、(27.36±1.44)、(16.2±1.32)μmol/L。结论化合物1~9、11~15均为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4~16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悬钩子 化学成分 抗肿瘤活性 分离鉴定 MTT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状病毒NSP4胞质区在杆状病毒系统的表达及其黏膜佐剂效应评价
8
作者 谢力 曾韦锟 +5 位作者 李臣 孔璟 王纪爱 陈伟伟 李鸿钧 孙茂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7-921,927,共6页
目的:应用Bac-to-Bac杆状病毒系统表达轮状病毒(RV)非结构蛋白NSP4的胞质区(CF)片段(47~175 aa),并初步检测其黏膜免疫佐剂效应。方法:将RV NSP4-CF基因片段定向克隆至转座载体pFastBac1,转化DH10Bac并筛选重组杆粒Bac-NSP4-CF。脂质体... 目的:应用Bac-to-Bac杆状病毒系统表达轮状病毒(RV)非结构蛋白NSP4的胞质区(CF)片段(47~175 aa),并初步检测其黏膜免疫佐剂效应。方法:将RV NSP4-CF基因片段定向克隆至转座载体pFastBac1,转化DH10Bac并筛选重组杆粒Bac-NSP4-CF。脂质体介导Bac-NSP4-CF转染sf9细胞,收获细胞并传代培养。测定病毒滴度,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表达情况。纯化后的重组NSP4-CF与卵清蛋白(OVA)滴鼻共免疫小鼠,并检测其黏膜免疫佐剂效应。结果:在杆状病毒系统中成功获取了NSP4-CF重组蛋白,Western blot检测可见约16 kD的特异性条带;重组NSP4-CF与OVA共免疫小鼠后,小鼠血清OVA特异性IgG、IgA抗体水平与肠道SIgA水平较OVA单独免疫组均有升高(P<0.05);ELISPOT检测结果表明NSP4-CF佐剂组(5μg)分泌IFN-γ的脾细胞平均数均高于OVA组(P<0.05)。结论:经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可获得RV NSP4胞质区(47~175 aa)重组蛋白,该蛋白与模式抗原经黏膜途径免疫小鼠具有增强系统免疫应答与黏膜免疫应答的佐剂活性,为进一步研究RV-NSP4佐剂活性区域及其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剂 轮状病毒 NSP4胞质区 杆状病毒 黏膜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菌中3个新脂肪酰胺类化合物 被引量:1
9
作者 何江波 王莹 +6 位作者 康大伟 牛燕芬 王纪爱 陈秀 毕晓旭 栾杰 曹艳茹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0-185,共6页
特殊生境放线菌具有较大的开发前景,因其独特的生存环境可以产生新颖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Streptomyces plumbidurans发酵液的次生代谢成分,并寻找具有抗肿瘤及抗菌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利用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D10... 特殊生境放线菌具有较大的开发前景,因其独特的生存环境可以产生新颖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Streptomyces plumbidurans发酵液的次生代谢成分,并寻找具有抗肿瘤及抗菌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利用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D101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等分离技术,并采用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测试化合物1~3抗肿瘤细胞毒活性;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体外抑菌活性.从Streptomyces plumbidurans发酵液中确定3个新脂肪酰胺类化合物,并依次命名为:kcacylamide A(1)、kcacylamide B(2)和kcacylamide C(3),生物活性结果显示3个化合物在50μmol/L均无明显抗肿瘤细胞毒活性及抑菌活性.研究首次发现Streptomyces plumbidurans会产生脂肪酰胺类化学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脂肪酰胺 天然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eptomyces sp.KC17012次生代谢产物及抗菌活性研究
10
作者 何江波 康大伟 +5 位作者 陈秀 王纪爱 王涛 毕晓旭 栾杰 曹艳茹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9期1523-1529,1522,共8页
研究Streptomyces sp.KC17012的次生代谢产物。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RP-18柱色谱等方法,对Streptomyces sp.KC17012的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然后采用核磁共振波谱(^(1)H NMR,^(13)C NMR)与质谱方法(MS),结... 研究Streptomyces sp.KC17012的次生代谢产物。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RP-18柱色谱等方法,对Streptomyces sp.KC17012的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然后采用核磁共振波谱(^(1)H NMR,^(13)C NMR)与质谱方法(MS),结合与文献数据对比,共鉴定18个化合物,分别为seco-((S)-Pro-(R)-Val)(1)、环-(L-脯-L-酪)二肽(2)、环-(D-脯-L-酪)二肽(3)、环-(L-脯-L-苯丙)二肽(4)、色氨酸(5)、amethyldioxindole-3-acetate(6)、3-羧基吲哚(7)、邻氨基苯甲酸(8)、胸腺嘧啶核苷(9)、macrolactin A(10)、红花脂A(11)、(-)-methyl dihydrophaseate(12)、菜豆酸(13)、(-)-ethyl dihydrophaseate(14)、布卢门醇A(15)、3α-hydroxy-5α,6α-epoxy-7-megastigmen-9-one(16)、trogopterin A(17)、和β-谷甾醇(18),其中化合物1~4属于二肽类,11~14为倍半萜类脱落酸类似物。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以上单体化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10分别在11和33μmol/L浓度下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挖掘链霉菌KC17012的代谢产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抑菌活性 二肽 脱落酸类似物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灰链霉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11
作者 王涛 王贤 +3 位作者 王纪爱 陈秀 王莹 何江波 《昆明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8-92,共5页
采用凝胶柱色谱、硅胶柱色谱、液相色谱等方法从暗灰链霉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获得单体成分,并使用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其结构式.所分离鉴定的8个化合物分别为:1)β⁃adenosine;2)aloesaponar⁃in II;3)GTRI⁃02;4)indole;5)hydroxy alo... 采用凝胶柱色谱、硅胶柱色谱、液相色谱等方法从暗灰链霉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获得单体成分,并使用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其结构式.所分离鉴定的8个化合物分别为:1)β⁃adenosine;2)aloesaponar⁃in II;3)GTRI⁃02;4)indole;5)hydroxy aloesaponarinⅡ;6)BSM1;7)beijinchrome D;8)phaeochromycin H.使用CCK8法对上述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其中aloesaponarin II和hydroxy aloesaponarinⅡ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灰链霉菌 次生代谢产物 蒽醌类化合物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苯甲烷类染料脱色细菌降解途径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纪爱 乔敏 +3 位作者 余珊 胡敏 张克勤 黄晓玮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1-289,共9页
三苯甲烷类染料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医药、食品等行业,但染料废水中含有大量环境难以降解的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随着染料废水不断地排放而在环境中积累,最终危及到人类的生存.目前对于染料的处理主要采用成本高、且会产生二次污染的物理... 三苯甲烷类染料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医药、食品等行业,但染料废水中含有大量环境难以降解的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随着染料废水不断地排放而在环境中积累,最终危及到人类的生存.目前对于染料的处理主要采用成本高、且会产生二次污染的物理、化学方法.生物降解染料因具有环境友好的特点而越来越受到重视.作者主要从细菌降解三苯甲烷类染料的角度,对目前已报道的主要脱色菌种,以及涉及到的相关代谢产物、降解途径,相关脱色机理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甲烷类染料 细菌 代谢产物 脱色机制
原文传递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PagC蛋白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研究
13
作者 许泽仰 洪愉 +9 位作者 贾静 冯梦蝶 毛普加 赵继华 杨洪文 宋武战 王纪爱 黄芬 井申荣 曾韦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7期753-756,760,共5页
目的构建能够表达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外膜蛋白(Pag C)的乳酸乳球菌。方法 PCR扩增pag C基因,亚克隆至p MD18-T载体并测序,从亚克隆载体中酶切回收pag C基因,插入p MG36e并命名为p MG36e-pag C,转化乳酸乳球菌MG1363。溶菌酶加超声的方法... 目的构建能够表达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外膜蛋白(Pag C)的乳酸乳球菌。方法 PCR扩增pag C基因,亚克隆至p MD18-T载体并测序,从亚克隆载体中酶切回收pag C基因,插入p MG36e并命名为p MG36e-pag C,转化乳酸乳球菌MG1363。溶菌酶加超声的方法破碎重组乳酸乳球菌,SDS-PAGE以及Western blot检测Pag C蛋白的表达。结果 p MG36e-pag C鉴定正确,Western blot检测到p MG36e-pag C/MG1363表达的Pag C蛋白。结论成功构建能组成型表达Pag C蛋白的乳酸乳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乳球菌 黏膜免疫 PagC Western BLOT
原文传递
昆明越冬红嘴鸥粪便潜在病原细菌及耐药基因与毒力因子组成
14
作者 陈秀 何江波 +6 位作者 任禛 曹艳茹 曹丽琰 魏云芳 王纪爱 孔璟 柴雁菁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98-1916,共19页
【背景】昆明越冬红嘴鸥数量庞大且常与人近距离接触,其粪便细菌对人们有无感染威胁一直是关注焦点之一。【目的】探究红嘴鸥粪便中存在的潜在病原细菌及耐药表型、耐药基因与毒力因子。【方法】纯培养法分离鉴定粪便中的细菌,并对其中... 【背景】昆明越冬红嘴鸥数量庞大且常与人近距离接触,其粪便细菌对人们有无感染威胁一直是关注焦点之一。【目的】探究红嘴鸥粪便中存在的潜在病原细菌及耐药表型、耐药基因与毒力因子。【方法】纯培养法分离鉴定粪便中的细菌,并对其中的部分病原细菌进行耐药表型分析;宏基因组测序检测红嘴鸥粪便样本中的潜在病原细菌以及耐药和毒力因子。【结果】纯培养分离发现红嘴鸥粪便中优势潜在病原细菌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威隆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福氏志贺菌(Shigella flexneri)等;免培养方法检测到更多潜在病原细菌种,优势种为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阿尔伯蒂埃希菌(Escherichia albertii)、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等,但这些也是人和动物肠道常见菌种;红嘴鸥粪便和滇池水中部分纯培养潜在病原细菌耐药表型不严重,但免培养检测到丰富的耐药与毒力因子,关联分析发现其来源菌种广,并不局限于病原细菌种,不过相似度覆盖度高的耐药基因中并未见临床关注耐药基因;此外,红嘴鸥粪便和滇池水中许多病原细菌所在属耐药基因含量相关性高。【结论】红嘴鸥粪便中未分离检测到二类病原细菌,也未发现临床常见病原细菌种同时具有临床关注的耐药情况,推测其粪便菌群对免疫力正常人群无感染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嘴鸥 潜在病原细菌 耐药基因 毒力因子 宏基因组测序
原文传递
与甲型副伤寒杆菌噬菌体LSPA1早期蛋白GP23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的筛选
15
作者 毛普加 冯梦蝶 +9 位作者 洪愉 许泽仰 赵继华 杨洪文 宋武战 王纪爱 饶贤才 黄芬 井申荣 曾韦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9-33,共5页
目的筛选与甲型副伤寒杆菌(副甲)CMCC50973噬菌体LSPA1早期蛋白GP23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方法 Sau3AⅠ酶切副甲基因组,回收250-1 500 bp的条带与p AT质粒连接,构建p AT-副甲基因文库;扩增噬菌体早期基因gp23,与p BT构建p BT-gp23作为... 目的筛选与甲型副伤寒杆菌(副甲)CMCC50973噬菌体LSPA1早期蛋白GP23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方法 Sau3AⅠ酶切副甲基因组,回收250-1 500 bp的条带与p AT质粒连接,构建p AT-副甲基因文库;扩增噬菌体早期基因gp23,与p BT构建p BT-gp23作为诱饵质粒;将p AT-副甲基因文库和p BT-gp23共转KS宿主菌,利用细菌双杂交技术筛选蓝色单菌。检测筛选出阳性单菌的Lac Z活性,并提质粒测序,分析其编码蛋白。结果成功构建副甲基因文库,其库容量满足实验的要求,基因文库阳性率接近100%;筛选出的插入基因为编码嘌呤透性酶。结论宿主蛋白(嘌呤透性酶)可能与副甲噬菌体LSPA1早期蛋白GP23有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杆菌 噬菌体 细菌双杂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