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内区域蒸散发的变化规律,以邯郸永年冬小麦种植区为研究区,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结果验证后的SEBAL(surface energy balance algorithm for land)模型,模拟计算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全生育期冬小麦不同...为探究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内区域蒸散发的变化规律,以邯郸永年冬小麦种植区为研究区,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结果验证后的SEBAL(surface energy balance algorithm for land)模型,模拟计算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全生育期冬小麦不同生长期的区域蒸散量,结果表明:整个冬小麦生育期内区域日最大蒸散发量为0.97~13.66 mm/d,均值为0.52~8.06 mm/d;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出西低东高的变化趋势,与研究区地形和水文地质特征造成的耕作方式的差异性较为一致;时间分布呈现出苗期至返青期在0.52~1.49 mm/d波动变化、起身期至孕穗期在3.18~4.47 mm/d波动变化、拔节期至成熟期呈现快速增加到4.47~8.06 mm/d的趋势,且与LAI(leaf area index)变化密切相关;区域蒸散发的峰值在出苗期和返青期之间存在空间转移现象。研究成果对优化区域农田灌溉制度、提高农田水分管理具有借鉴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为探究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内区域蒸散发的变化规律,以邯郸永年冬小麦种植区为研究区,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结果验证后的SEBAL(surface energy balance algorithm for land)模型,模拟计算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全生育期冬小麦不同生长期的区域蒸散量,结果表明:整个冬小麦生育期内区域日最大蒸散发量为0.97~13.66 mm/d,均值为0.52~8.06 mm/d;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出西低东高的变化趋势,与研究区地形和水文地质特征造成的耕作方式的差异性较为一致;时间分布呈现出苗期至返青期在0.52~1.49 mm/d波动变化、起身期至孕穗期在3.18~4.47 mm/d波动变化、拔节期至成熟期呈现快速增加到4.47~8.06 mm/d的趋势,且与LAI(leaf area index)变化密切相关;区域蒸散发的峰值在出苗期和返青期之间存在空间转移现象。研究成果对优化区域农田灌溉制度、提高农田水分管理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