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豌豆半无叶突变体性状的遗传及在育种上的利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凤宝 付金锋 +1 位作者 董立峰 朱英波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5-188,共4页
以半无叶类型、普通类型豌豆为试验材料,对卷须性状的特征特性、遗传规律及在育种上的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半无叶类型豌豆品种卷须极其发达,能够在株间相互缠绕,形成棚架结构,显著地提高了品种的抗倒伏能力,同时改善了群体通风透... 以半无叶类型、普通类型豌豆为试验材料,对卷须性状的特征特性、遗传规律及在育种上的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半无叶类型豌豆品种卷须极其发达,能够在株间相互缠绕,形成棚架结构,显著地提高了品种的抗倒伏能力,同时改善了群体通风透光性能,显著提高了新品种的产量,是豌豆抗倒伏育种的重要原始材料。半无叶类型属单基因质量性状遗传,显隐性完全,卷须基因af和子叶颜色基因i表现连锁,位于1号染色体上,交换值为5.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半无叶类型 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倍体菜用枸杞新品种天精3号选育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凤宝 付金锋 +1 位作者 董立峰 王伟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23-730,共8页
为选育药膳同源的多倍体菜用枸杞新品种,以软枝型二倍体枸杞昌选1号为诱变材料,其干种子用0.05%秋水仙素和2%二甲基亚砜混合水溶液间歇处理,通过M1自交及M2选择,选育到染色体倍性优势强大、对瘿螨免疫、高抗白粉病和根腐病、营养品质和... 为选育药膳同源的多倍体菜用枸杞新品种,以软枝型二倍体枸杞昌选1号为诱变材料,其干种子用0.05%秋水仙素和2%二甲基亚砜混合水溶液间歇处理,通过M1自交及M2选择,选育到染色体倍性优势强大、对瘿螨免疫、高抗白粉病和根腐病、营养品质和药用品质优异的天精3号,该品种属于多倍混倍体,2009年10月通过了同行专家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枸杞 多倍体 药用蔬菜 诱变育种 天精3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混倍体中草药饲草型新品种天精1号选育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凤宝 董立峰 +2 位作者 付金锋 王仲勇 王伟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0-146,共7页
为获得枸杞混倍体中草药饲草型新品种,用秋水仙素(C22H25O6N)和二甲基亚砜(DMSO)混合水溶液处理枸杞种子,进行不同处理时间与不同培养温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温度为15~16℃时,用0.05%秋水仙素和2%DMSO混合水溶液间歇处理昌选1... 为获得枸杞混倍体中草药饲草型新品种,用秋水仙素(C22H25O6N)和二甲基亚砜(DMSO)混合水溶液处理枸杞种子,进行不同处理时间与不同培养温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温度为15~16℃时,用0.05%秋水仙素和2%DMSO混合水溶液间歇处理昌选1号枸杞种子48 h,植株成活率和诱导率均最高,分别为54.0%和8.5%。对处理后代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比较,发现突变体根尖中具有48条染色体的细胞占53.3%,具有24条染色体的细胞占35.1%,还有少量细胞具有22,19,12等染色体数,为混倍体。选育出的混倍体新品种天精1号染色体倍性优势强大,表现为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嫩茎梢延长,叶面积增大,结实率低,营养生长旺盛,比对照品种宁杞菜1号增产102.8%;粗蛋白质、总氨基酸、枸杞多糖、黄酮等含量高于对照品种,因此,该品种具有重要的中草药饲草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混倍体 中草药 饲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小麦抗穗发芽的关系及抗穗发芽新品种秦麦3号的选育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凤宝 付金锋 董立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7-100,共4页
为更好地选育抗穗发芽小麦新品种,解决小麦生产中的穗发芽损失问题,以18个穗发芽抗性不同的小麦品种(系)为试材,以微喷人工降雨法诱导穗发芽,测定了发芽和未发芽籽粒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酚含量和吸水率,并分析了他们与穗发芽抗性之... 为更好地选育抗穗发芽小麦新品种,解决小麦生产中的穗发芽损失问题,以18个穗发芽抗性不同的小麦品种(系)为试材,以微喷人工降雨法诱导穗发芽,测定了发芽和未发芽籽粒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酚含量和吸水率,并分析了他们与穗发芽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PO活性、吸水率均与穗发芽率呈显著正相关,即PPO活性、吸水率越低,穗发芽抗性越强;而酚含量与穗发芽率无相关性。同时,以PPO活性为抗穗发芽能力的筛选指标,从“昌农921×东方红3号”的杂交后代中培育出了高抗穗发芽的小麦新品种秦麦3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发芽 多酚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水仙素与DMSO诱导豌豆同源四倍体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凤宝 付金锋 董立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3-208,共6页
为获得同源四倍体豌豆,用0.05%秋水仙素(C22H25O6)和2%二甲基亚砜(DMSO)混合水溶液处理豌豆种子,分为24、48和72h三个不同处理时间与5℃~6℃、10℃~12℃、15℃~16℃、18℃~20℃、30℃5个不同培养温度。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温度为15℃... 为获得同源四倍体豌豆,用0.05%秋水仙素(C22H25O6)和2%二甲基亚砜(DMSO)混合水溶液处理豌豆种子,分为24、48和72h三个不同处理时间与5℃~6℃、10℃~12℃、15℃~16℃、18℃~20℃、30℃5个不同培养温度。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温度为15℃~16℃时,用0.05%秋水仙素和2%DMSO混合水溶液间歇处理宝峰2号豌豆种子48h,植株成活率和诱导率均最高,分别为54.5%和9.5%。对处理的豌豆后代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比较,发现可育的多倍体染色体数目2n=4×=28,为同源四倍体。该同源四倍体与其二倍体在植株形态上的显著差异表现在:植株高大,茎和卷须变粗,单株总叶面积变大,叶色更绿,开花期延迟,花粉粒和花粉母细胞变大,荚大,自交结实,粒大。试验显示获得的同源四倍体对育性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同源四倍体 秋水仙素 DMSO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用枸杞的品种筛选及营养品质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凤宝 付金锋 +1 位作者 董立峰 王伟伟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0-83,共4页
为了筛选直接用于生产的菜用枸杞新品种,在燕山山麓及环渤海湾地区进行野生枸杞资源普查、搜集和选择,对搜集到的野生枸杞种质进行产量、抗逆性、抗病性、药用品质、营养品质鉴定,从中筛选出优异种质昌选1号。昌选1号比对照宁杞菜1号增... 为了筛选直接用于生产的菜用枸杞新品种,在燕山山麓及环渤海湾地区进行野生枸杞资源普查、搜集和选择,对搜集到的野生枸杞种质进行产量、抗逆性、抗病性、药用品质、营养品质鉴定,从中筛选出优异种质昌选1号。昌选1号比对照宁杞菜1号增产9.5%;粗蛋白质、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3.0%、5.6%和8.4%;黄酮含量比对照增加21.4%;微量元素硒、锌和铁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50.0%、75.4%和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枸杞 种质 筛选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水仙素和二甲基亚砜诱变选育短蔓型甘薯新品种短蔓3号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凤宝 付金锋 +1 位作者 董立峰 张永信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9-174,共6页
为诱变甘薯非倍性有益突变体,用0.05%秋水仙素(C22H25O6)和2%二甲基亚砜(DMSO)混合水溶液处理秦薯1号甘薯种子,时间分别为12、24、48和72h,培养温度分别为5℃-6℃、10℃-12℃、15℃-16℃、18℃-20℃和30℃。结果表明,用0.05%秋水仙... 为诱变甘薯非倍性有益突变体,用0.05%秋水仙素(C22H25O6)和2%二甲基亚砜(DMSO)混合水溶液处理秦薯1号甘薯种子,时间分别为12、24、48和72h,培养温度分别为5℃-6℃、10℃-12℃、15℃-16℃、18℃-20℃和30℃。结果表明,用0.05%秋水仙素和2%DMSO混合水溶液间歇处理甘薯种子24h,培养温度为15-16℃时,可获得良好的诱变效果。对处理后代进行了细胞学观察比较,未发现染色体数目变异,但出现可遗传的短蔓变异,进而选育出高产、高淀粉、高蛋白、高铁、高锌短蔓甘薯新品种短蔓3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诱变育种 秋水仙素 DM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无叶型菜豌豆af基因遗传规律研究及其利用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凤宝 董立峰 付金锋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47-750,共4页
对菜豌豆af基因进行了定位研究,并将其用于育种。研究结果表明:菜豌豆半无叶性状受一对相对基因控制,F2单株分离符合3∶1的比例,普通型为显性性状,半无叶型为隐性性状,af(小叶突变基因)与i(子叶颜色基因)、lf(初花节位基因)连锁,位于第... 对菜豌豆af基因进行了定位研究,并将其用于育种。研究结果表明:菜豌豆半无叶性状受一对相对基因控制,F2单株分离符合3∶1的比例,普通型为显性性状,半无叶型为隐性性状,af(小叶突变基因)与i(子叶颜色基因)、lf(初花节位基因)连锁,位于第一染色体。af在lf和i之间,af和i间的图距为6.80个遗传单位,af和lf间的图距为36.74个遗传单位。利用af基因选育出的优质、高产菜豌豆新品种‘须菜1号’,具有发达的嫩卷须,可作龙须菜新菜种;其嫩茎、嫩荚清香可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半无叶型菜豌豆 αf基因 遗传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酚酶活性选择对小麦穗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凤宝 杨雪 +2 位作者 付金锋 董立峰 马理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99-907,共9页
为探讨小麦抗穗发芽育种新方法,本研究对10个小麦品种(系)连续3代进行了低PPO活性选择,对40份后代品系的整籽粒PPO活性、酚含量、吸水率、穗发芽率以及种皮、胚、胚乳的PPO活性和酚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0个小麦品种(系)的PPO活性... 为探讨小麦抗穗发芽育种新方法,本研究对10个小麦品种(系)连续3代进行了低PPO活性选择,对40份后代品系的整籽粒PPO活性、酚含量、吸水率、穗发芽率以及种皮、胚、胚乳的PPO活性和酚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0个小麦品种(系)的PPO活性随定向选择世代的增加逐渐降低,穗发芽率也逐渐降低,证明了酚酶活性与小麦穗发芽抗性密切相关。选择代数与整籽粒PPO活性、吸水率、穗发芽率、种皮PPO活性、胚PPO活性、胚乳PPO活性呈显著负相关;整籽粒PPO活性、吸水率、穗发芽率、种皮PPO活性、胚PPO活性、胚乳PPO活性相互之间呈正相关;选择代数与整籽粒酚含量、种皮酚含量、胚酚含量、胚乳酚含量无相关性。本研究可为培育抗穗发芽小麦新品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多酚氧化酶 穗发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豌豆小叶突变基因(af)的遗传及其育种利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凤宝 董立峰 +1 位作者 付金锋 马理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46-751,共6页
以半无叶类型、普通类型豌豆为试验材料 ,对小叶突变基因、子叶颜色基因和初花节位基因的遗传距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小叶突变体性状受单基因控制 ,呈完全隐性 ;小叶突变体基因af、子叶颜色基因i、初花节位基因lf表现为连锁遗传 ,... 以半无叶类型、普通类型豌豆为试验材料 ,对小叶突变基因、子叶颜色基因和初花节位基因的遗传距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小叶突变体性状受单基因控制 ,呈完全隐性 ;小叶突变体基因af、子叶颜色基因i、初花节位基因lf表现为连锁遗传 ,且位于第一染色体 ;测得小叶突变体af基因和子叶颜色基因i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6 .71个遗传单位 ,小叶突变体af基因和初花节位基因lf的遗传距离为 44 .44个遗传单位 ,3对基因之间的顺序为lf、i、af。af基因在育种上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利用af基因已培育出超高产、优质豌豆新品种宝峰 3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小叶突变基因 AF 遗传 育种 子叶颜色基因 初花节位基因 连锁遗传 染色体 新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无叶型豌豆7个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及利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凤宝 董立峰 付金锋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2年第2期34-37,共4页
对半无叶型豌豆不同品系的株高 (x1)、单株荚数 (x2 )、分枝数 (x3)、百粒重 (x4 )、单株粒数 (x5)、双花双荚数 (x6 )和单株籽粒产量 (y)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各个性状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排序为单株粒数 >百粒重 >分枝数 &... 对半无叶型豌豆不同品系的株高 (x1)、单株荚数 (x2 )、分枝数 (x3)、百粒重 (x4 )、单株粒数 (x5)、双花双荚数 (x6 )和单株籽粒产量 (y)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各个性状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排序为单株粒数 >百粒重 >分枝数 >单株荚数 >双花双荚数 >株高 ,其中 ,各个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中单株粒数最高 ,间接效应中单株荚数通过单株粒数对籽粒产量的间接作用最大。进一步分析表明 :在利用半无叶型豌豆育种中 ,应以选择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为主 ,同时要注意增加双花双荚数 ,适当兼顾百粒重及其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无叶型豌豆 农艺性状 通径分析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无叶型豌豆新品种宝峰东8的选育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凤宝 董立峰 +1 位作者 付金锋 张建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1-23,共3页
宝峰东 8是以中豌 6号为母本、90 -PE - 10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株高 70cm左右 ,有效分枝 3个左右 ,主茎节数 18节左右。托叶正常 ,颜色深绿 ,小叶突变成卷须 ,属半无叶型。根系发达 ,白花 ,白荚 ,单株荚数8~ 12个 ,单荚粒数 6个左右 ... 宝峰东 8是以中豌 6号为母本、90 -PE - 10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株高 70cm左右 ,有效分枝 3个左右 ,主茎节数 18节左右。托叶正常 ,颜色深绿 ,小叶突变成卷须 ,属半无叶型。根系发达 ,白花 ,白荚 ,单株荚数8~ 12个 ,单荚粒数 6个左右 ,双荚率 90 %以上。皱粒 ,子叶绿色 ,千粒重 2 0 8g左右。中熟 ,春播生育期 10 1d(天 )。抗倒伏性强 ,抗旱性良好 ,成熟时不裂荚 ,对猝倒病、根腐病、白粉病抗性优于主栽品种中豌 6号。籽粒粗蛋白含量 2 2 .0 3% ,粗脂肪 1.95 % ,人体及动物体必需氨基酸含量高。干籽粒产量一般 375 0kg·hm-2 左右 ,高产可达 6 0 0 0kg·hm-2 ,嫩荚产量一般 2 0 0 0 0kg·hm-2 左右。产品适于青荚鲜食 ,嫩卷须菜用 ,干籽粒生产芽菜、罐头、糕点、粉条及休闲食品 ,干籽粒和秸秆还可作优质蛋白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无叶型豌豆 宝峰东8品种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高温激变诱导豌豆多倍体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凤宝 付金锋 董立峰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27,31,共5页
为探讨低温-高温激变诱导豌豆同源多倍体的新方法,控制人工气候室低温1~3℃、高温30~35℃和棚室低温0~-3℃、高温30~35℃诱变豌豆多倍体。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气候室1~3℃低温、30~35℃高温激变条件下,处理豌豆现蕾初期的植株,可... 为探讨低温-高温激变诱导豌豆同源多倍体的新方法,控制人工气候室低温1~3℃、高温30~35℃和棚室低温0~-3℃、高温30~35℃诱变豌豆多倍体。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气候室1~3℃低温、30~35℃高温激变条件下,处理豌豆现蕾初期的植株,可诱导14.10%~18.12%2n花粉粒的产生;在棚室0~-3℃低温、30~35℃高温进行温度激变处理,可促发0.8%~1.6%豌豆同源多倍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冷热激 诱变 同源多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高密度栽培与超高产育种途径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凤宝 付金锋 董立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2年第4期31-34,共4页
根据冬小麦高密度栽培试验及高密度型品种莱州 32 79的研究结果 ,分析了北部冬麦区冬小麦超高产育种的总体思路 ,提出该地区超高产育种走高密度型模式较易实现育种目标。高密度型品种的模型 :株型紧凑 ,叶片窄小 ,旗叶夹角 2 3°左... 根据冬小麦高密度栽培试验及高密度型品种莱州 32 79的研究结果 ,分析了北部冬麦区冬小麦超高产育种的总体思路 ,提出该地区超高产育种走高密度型模式较易实现育种目标。高密度型品种的模型 :株型紧凑 ,叶片窄小 ,旗叶夹角 2 3°左右 ,下部叶片小于 35°。各叶片长宽比为倒四叶 >倒三叶 >倒二叶 >旗叶 ,且旗叶长宽比小于 10 ,倒二叶长宽比小于 13 5 ,倒三叶长宽比小于 16。株高在 75cm左右 ,秆子坚硬 ,基部节间短 ,抗倒伏性强。产量构成三因素分别为 :每公顷成穗 975~ 10 5 0万 ,每穗 2 5粒以上 ,千粒重 36g以上。群体通风透光条件好 ,比对照品种增产 30 %以上 ,同时具备良好的耐密性、抗旱性、抗寒性、抗病性、抗倒伏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高密度栽培 超高产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无叶型菜豌豆革质膜、甜度性状遗传研究及利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凤宝 付金锋 董立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07-910,共4页
对半无叶型菜豌豆革质膜、甜度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半无叶型菜豌豆革质膜受两对相对基因控制 ,F1表现大块革质膜 ,F2 分离出大块革质膜、小块革质膜和无革质膜 3种类型 ,分离比例为 9∶6∶1,并经F2~ 3 试验验证 ,属... 对半无叶型菜豌豆革质膜、甜度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半无叶型菜豌豆革质膜受两对相对基因控制 ,F1表现大块革质膜 ,F2 分离出大块革质膜、小块革质膜和无革质膜 3种类型 ,分离比例为 9∶6∶1,并经F2~ 3 试验验证 ,属于基因互作的积加作用。糖度为数量性状遗传 ,F2 单株间呈连续变异 ,符合正态分布。选育出的半无叶型菜豌豆新品种“须菜 1号”高产、优质 ,其嫩荚鲜食 ,嫩卷须作为龙须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无叶型菜豌豆 革质膜 甜度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宝麦3号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凤宝 董立峰 付金锋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U003-U003,共1页
关键词 小麦 宝麦3号品种 选育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适宜地区 栽培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无叶型菜豌豆7个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凤宝 董立峰 +1 位作者 付金锋 陈叙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4年第3期196-198,223,共4页
对“普通型日本菜豌豆×半无叶型菜豌豆宝菜2号”后代株系的株高(x1)、分枝数(x2)、糖度(x3)、单株荚数(x4)、双荚率(x5)、单株粒数(x6)、鲜百粒重(x7)、鲜荚产量(y)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性状对鲜荚产量均有直接正向效应,... 对“普通型日本菜豌豆×半无叶型菜豌豆宝菜2号”后代株系的株高(x1)、分枝数(x2)、糖度(x3)、单株荚数(x4)、双荚率(x5)、单株粒数(x6)、鲜百粒重(x7)、鲜荚产量(y)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性状对鲜荚产量均有直接正向效应,其相对重要性排序为单株粒数>鲜百粒重>单株荚数>分枝数>株高>糖度>双荚率,其中各个农艺性状对鲜荚产量的直接效应中单株粒数最高,鲜百粒重次之。间接效应中单株荚数通过单株粒数对鲜荚产量的间接作用最大。综合各影响因素,在选育半无叶型菜豌豆时应注意各农艺性状指标的合理搭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无叶型菜豌豆 农艺性状 通径分析 产量性状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农业院校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初探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凤宝 王同坤 +2 位作者 冯敏山 闫丽英 庄程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5-19,共5页
随着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旧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体制已不相适应。建立农业科技特派员推广体系,调动农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业、农民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实行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行为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逐步形成国家扶持和市... 随着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旧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体制已不相适应。建立农业科技特派员推广体系,调动农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业、农民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实行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行为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逐步形成国家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农业科技特派员推广体系。促进农业的各种行业协会和合作组织的发展,发挥其在科技推广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特派员 体系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产豌豆新品种引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凤宝 董立峰 +6 位作者 付金锋 郑桂茹 张柏昌 梁润波 聂亚琴 宗云生 李守训 《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17-22,共6页
通过对豌豆新品种引种及栽培配套技术研究,成功地筛选出超高产豌豆新品种90-PE-10。该品种为法国埃松省种业集团新育成的优良品种,主要特征特性是:高产,比推广品种(中豌5号)增产70%以上;优质,粗蛋白含量比对照品种... 通过对豌豆新品种引种及栽培配套技术研究,成功地筛选出超高产豌豆新品种90-PE-10。该品种为法国埃松省种业集团新育成的优良品种,主要特征特性是:高产,比推广品种(中豌5号)增产70%以上;优质,粗蛋白含量比对照品种高2.7%,提高了14.9%;抗病虫,抗褐斑病、白粉病,由于该品种叶片蜡被较厚,具有一定抗潜叶蝇能力;抗侄伏,卷须发达,并在株间相互缠绕,使个体联结成群体,成棚架结构;适宜芽菜生产,由于卷须极发达,符合芽菜中龙须菜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引种 配套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离体叶片室内自然干化失水率与品种抗旱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凤宝 董立峰 +3 位作者 尹秀玲 邢彦红 乔志卫 李金仓 《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50-54,共5页
对离体小麦叶片在室内自然干化失水率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体叶片室内自然干化失水率可作为小麦抗旱育种工作中鉴定评价品系(种)抗旱性的重要水分生理指标。此项技术测定方法简单,样本可容量大,结果较为可靠... 对离体小麦叶片在室内自然干化失水率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体叶片室内自然干化失水率可作为小麦抗旱育种工作中鉴定评价品系(种)抗旱性的重要水分生理指标。此项技术测定方法简单,样本可容量大,结果较为可靠,适合抗旱育种工作中对大量的杂种世代材料测定和筛选,是一种选育小麦抗旱品种较为实用的方法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离体叶片 失水率 抗旱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