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0例垂体腺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牛俊扬 宋怡诚 +3 位作者 周荣妹 王晓秋 胡闻 程荣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 :研究垂体腺瘤的临床激素过多症状与腺瘤组织激素检测之间的关系以及该病的发生、生物学行为、分类。方法 :对 180例垂体腺瘤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 ,并对其中 110例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肿瘤的GH、PRL、ACTH、TSH、FSH、LH。结果 ... 目的 :研究垂体腺瘤的临床激素过多症状与腺瘤组织激素检测之间的关系以及该病的发生、生物学行为、分类。方法 :对 180例垂体腺瘤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 ,并对其中 110例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肿瘤的GH、PRL、ACTH、TSH、FSH、LH。结果 :临床激素过多症状与激素检测相一致者占 40 % ,且女性较男性相一致者多 ,差异有显著性。免疫组化分型以PRL和GH腺瘤多见 ,多激素腺瘤以GH +PRL腺瘤多见。结论 :垂体腺瘤的免疫组化检测与形态功能相结合的分类方法简便易行较为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临床病理 激素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牛俊扬 王晓秋 胡闻 《安徽医学》 2003年第5期22-24,共3页
目的 观察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 ,探讨其诊断标准。方法 对 85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形态学观察分析 ,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CD 117、CD 3 4、Vim、SMA及S 10 0蛋白。结果  81.18%的胃肠道间质瘤发生于胃和小... 目的 观察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 ,探讨其诊断标准。方法 对 85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形态学观察分析 ,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CD 117、CD 3 4、Vim、SMA及S 10 0蛋白。结果  81.18%的胃肠道间质瘤发生于胃和小肠。瘤细胞以梭形细胞和 (或 )上皮样细胞为主 ,呈弥散状、栅栏状、编织状排列 ,瘤细胞可形成较特征的团巢样结构。CD 117和CD 3 4的阳性率分别为 78.82 %和 87.0 5 % ,部分病例伴有SMA和 (或 )S 10 0蛋白的局灶性弱阳性。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形态存在一定的特征 ,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 ,缺乏定向分化 ;CD117、CD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诊断 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散型大细胞肺癌 被引量:2
3
作者 牛俊扬 王志华 +1 位作者 程荣璇 胡闻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593-593,I076,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因反复咳嗽咳痰伴痰中带血2月余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尚好,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胸片示左肺左心缘处有一片状边界不清的淡薄阴影。CT见左下肺背段团片状阴影约3cm×3cm,入院后给予抗生素治疗,... 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因反复咳嗽咳痰伴痰中带血2月余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尚好,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胸片示左肺左心缘处有一片状边界不清的淡薄阴影。CT见左下肺背段团片状阴影约3cm×3cm,入院后给予抗生素治疗,左肺阴影未见消失或缩小。临床拟诊左肺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大细胞肺癌 松散型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郎罕细胞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牛俊扬 程荣璇 +1 位作者 王志华 王晓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73-275,共3页
应用ABC法对141例乳腺癌组织的郎罕细胞(LC)进行S-100蛋白抗体标记。结果发现S-100蛋白阳性的LC分布差异与乳腺癌的肿块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及生存期有关(P<0.001);而与乳腺癌的发病年龄无关(P>0.0... 应用ABC法对141例乳腺癌组织的郎罕细胞(LC)进行S-100蛋白抗体标记。结果发现S-100蛋白阳性的LC分布差异与乳腺癌的肿块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及生存期有关(P<0.001);而与乳腺癌的发病年龄无关(P>0.005)。因此检测乳腺癌组织中郎罕细胞的S-100蛋白表达,对临床指导治疗及估计预后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郎格罕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牛俊扬 翁海燕 +2 位作者 王晓秋 周荣妹 程荣旋 《安徽医学》 2000年第5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肺神经内分泌癌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牛俊扬 王志华 +2 位作者 胡闻 王晓秋 吴红阳 《临床眼科杂志》 2002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 观察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 19例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了临床病理观察 ,部分病例检测了 S10 0、HMB45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男 11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5 5 .4岁 ;均为单眼患病 :右眼 12... 目的 观察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 19例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了临床病理观察 ,部分病例检测了 S10 0、HMB45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男 11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5 5 .4岁 ;均为单眼患病 :右眼 12例 ,左眼 7例 ;影像学检查示眼内占位。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显示“双循环”现象。组织学表现以梭形细胞为主。免疫表型 6例 ,S10 0、HMB45均为阳性。 3例电镜下显示了肿瘤细胞内数量不等的黑色素小体。结论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应综合临床及辅助检查争取早期诊断、手术治疗。其预后与肿瘤的大小、细胞类型、侵犯范围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 恶性黑色瘤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形态及免疫组化观察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志华 丁向东 +2 位作者 牛俊扬 王晓秋 程荣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 :观察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pPNE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 方法 :对 10例 pPNET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形态学上表现为小圆细胞性呈大片状排列 ,其间可见纤维结缔组织间隔 ,瘤细胞呈非典... 目的 :观察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pPNE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 方法 :对 10例 pPNET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形态学上表现为小圆细胞性呈大片状排列 ,其间可见纤维结缔组织间隔 ,瘤细胞呈非典型性菊形团样结构 ;免疫组化显示NSE呈 10 0 %表达 ,Syn、S 10 0蛋白和Vim分别为 80 % (8/ 10 )、6 0 % (6 / 10 )和6 6 7% (6 / 9)。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特征及其免疫组化表型有助于 pPNET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免疫组化 pP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志华 王晓秋 +2 位作者 方雪松 牛俊扬 程荣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 :观察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 (PLB)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对 8例PLB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ABC法 )。结果 :8例PLB平均年龄 5 1岁。X线片示溶骨性破坏或伴有骨质疏松 ;组织学观察均为弥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目的 :观察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 (PLB)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对 8例PLB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ABC法 )。结果 :8例PLB平均年龄 5 1岁。X线片示溶骨性破坏或伴有骨质疏松 ;组织学观察均为弥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大细胞性 4例、中心细胞性 2例、混合细胞性 (中心细胞 中心母细胞 )和淋巴浆细胞样各 1例 ;免疫组化显示B细胞 6例、T细胞 2例。结论 :PLB好发于 5 0岁左右 ,X线片主要表现为溶骨性破坏和骨质疏松。病理类型为弥漫性NHL ,细胞形态主要是大细胞 ,免疫表型则以B细胞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的性激素受体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程荣璇 王志华 +2 位作者 王晓秋 胡闻 牛俊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26-328,共3页
应用免疫酶标ABC法,对9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雄激素受体(AR)检测。结果:膀胱癌的ER、PR及AR阳性率分别为40.09%、52.68%及52.68%,说明膀胱癌与性激素有... 应用免疫酶标ABC法,对9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雄激素受体(AR)检测。结果:膀胱癌的ER、PR及AR阳性率分别为40.09%、52.68%及52.68%,说明膀胱癌与性激素有一定关系,AR阳性例中多发性癌较高,ER阳性例复发率低,提示抗性激素内分泌辅助治疗,对部分膀胱癌可能有效,并对预测预后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性激素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派杰病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程荣璇 陈柯 +2 位作者 牛俊扬 王晓秋 胡闻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1-13,共3页
对37例乳腺派杰病(占同期乳腺癌3.72%),应用免疫组化,即选用抗角蛋白(KT)、抗细胞角蛋白(CKT)、抗上皮膜抗原(EMA)、癌胚抗原(CEA)、抗人大肠癌相关抗原(MC5)、抗细胞角蛋白(K27)、抗黑色素性... 对37例乳腺派杰病(占同期乳腺癌3.72%),应用免疫组化,即选用抗角蛋白(KT)、抗细胞角蛋白(CKT)、抗上皮膜抗原(EMA)、癌胚抗原(CEA)、抗人大肠癌相关抗原(MC5)、抗细胞角蛋白(K27)、抗黑色素性相关抗原S-1007种标记物及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乳腺派杰病的细胞特性更接近腺上皮细胞。联合应用多种标记物分析组织发生,S-100染色结果不支持黑色素细胞来源,KT及K27染色结果不支持鳞状细胞来源的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派杰病 免疫组化 电镜 病理分型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表宫颈阴道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海波 牛俊扬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7期1403-1406,共4页
目的:探讨浅表宫颈阴道肌纤维母细胞瘤(superficial cervicovaginal myofibroblastoma,SCVM)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超微结构以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于阴道的SCVM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电镜观察。结果:患者,女,48... 目的:探讨浅表宫颈阴道肌纤维母细胞瘤(superficial cervicovaginal myofibroblastoma,SCVM)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超微结构以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于阴道的SCVM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电镜观察。结果:患者,女,48岁。在无任何症状下常规体检时妇检发现阴道前壁有一包块。临床诊断为囊肿。肿瘤大小3.5cm×2.5cm×2cm,境界清楚,无包膜,切面灰白色,胶冻状。镜下见瘤细胞形态较一致,呈梭形或星形,胞质红染,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细胞的排列结构多样,最常见的为束状和席纹状排列。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象<1/10HPF,不见坏死。散在有炎细胞浸润,主要为肥大细胞。肿瘤内散布有薄壁血管,在中央区较周边区密集,血管周围没有细胞聚集现象,血管壁无玻璃样变性。免疫组化标记显示瘤细胞弥漫性表达vimentin、desmin、ER、PR和CD34,不表达α-SMA、S100、HMB45、CD31、CD57、CK。电镜观察见有肌纤维母细胞分化。肿瘤完整切除后随访半年无复发和转移。结论:SCVM是一种发生于女性下生殖道少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约1/3病例与他莫昔芬或激素治疗相关。免疫标记和电镜观察均显示有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组织学上应与多种梭形细胞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纤维母细胞瘤 诊断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及病理免疫组化6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怡诚 牛俊扬 +1 位作者 王晓秋 程荣璇 《安徽医学》 1998年第6期26-28,共3页
<正>恶性淋巴瘤原发于颅内较为少见,临床上常易误诊。笔者遇到6例,现就其临床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 颅内肿瘤 淋巴瘤 恶性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线外周T细胞淋巴瘤32例临床病理分析
13
作者 汪银风 牛俊扬 +1 位作者 陈晓虹 梅桢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中线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980年以来诊治的坏死性肉芽肿和中线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26例进行免疫组化标记,并和已行免疫标记确诊为中线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均表现为中线... 目的探讨中线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980年以来诊治的坏死性肉芽肿和中线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26例进行免疫组化标记,并和已行免疫标记确诊为中线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均表现为中线部位的进行性坏死、溃汤,免疫组化标记显示UCHU1阳性占93.75%。结论及时多部位深处活检及免疫组化标记和电镜检查可明显提高该病早期准确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淋巴瘤 病理学 中线外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片窗
14
作者 邓克学 牛俊扬 凌至培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5,6,共2页
关键词 CT检查 磁共振成像检查 脑脱髓鞘假瘤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
15
作者 程荣璇 牛俊扬 王晓秋 《安徽医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3-15,共3页
乳腺癌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为其主要转移方式,直接与预后相关,本文对813例乳腺癌患者从临床及病理方面,分析国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为临床疗及预测预后提供客观依据。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1970~1989年乳癌各类根治标本... 乳腺癌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为其主要转移方式,直接与预后相关,本文对813例乳腺癌患者从临床及病理方面,分析国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为临床疗及预测预后提供客观依据。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1970~1989年乳癌各类根治标本772例及单乳切除加腋窝清扫标本41例,共计813例,其中5年以上随访资料的441例,按照1991年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进行病理分类及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眼眶内脑膜瘤的临床及病理、免疫组化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牛婕 席庆春 +1 位作者 牛俊扬 王晓秋 《临床眼科杂志》 2000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 探讨眼眶内原发性脑膜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眶内脑膜瘤的临床资料 ,复习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 患者男 6例、女 9例 ,4~ 5 2岁 (平均 33.3岁 )。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球突出、视力严重受损... 目的 探讨眼眶内原发性脑膜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眶内脑膜瘤的临床资料 ,复习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 患者男 6例、女 9例 ,4~ 5 2岁 (平均 33.3岁 )。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球突出、视力严重受损及视神经萎缩。大体病理形态与颅内脑膜瘤相同。 2例侵犯眼眶骨质 ,但核分裂相少。免疫组化阳性率为 :VIM10 0 % ,EMA 6 0 % ,CK46 .6 7% ,S1 0 0 40 % ,NSE6 0 % ,GFAP(- )。结论 眼眶内原发性脑膜瘤好发于女性 ,较颅内脑膜瘤的发病年龄轻。主要临床特点为眶内占位征象。病理学上多为良性。免疫组化检查有利于与胶质瘤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脑膜瘤 病理学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期读片窗答案
17
作者 邓克学 牛俊扬 凌至培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16-1016,共1页
本例术前MRI诊断为胶质瘤,转移瘤待排. 手术及病理所见 全麻下开颅,局部皮肤黄变,脑沟变浅;沿脑沟切开,于皮层下约0.5cm处发现肿瘤边界不清,呈白色豆渣样,有囊性变,内含浅黄色囊液;血窦不丰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色橡皮大疱痣综合征1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晓丽 倪陈 +1 位作者 刘子美 牛俊扬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83-383,共1页
关键词 蓝色橡皮大疱痣综合征 小儿 病例报告 血管瘤切除术 病理检查
原文传递
性激素受体在胆囊癌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炯 徐荣楠 +4 位作者 余建伟 牛俊扬 杨志伟 王晓秋 李巍松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99-300,共2页
目的 探讨性激素受体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vidinBiotinPeroxidaseComplex (ABC)方法对 10 6例胆囊癌和 6 1例胆囊良性病变石蜡切片标本进行雌激素、孕激素及雄激素受体检测。结果 胆囊癌中三种受体阳性率分别为 ... 目的 探讨性激素受体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vidinBiotinPeroxidaseComplex (ABC)方法对 10 6例胆囊癌和 6 1例胆囊良性病变石蜡切片标本进行雌激素、孕激素及雄激素受体检测。结果 胆囊癌中三种受体阳性率分别为 6 7%、5 7%、44 %。性激素受体阳性率与胆囊癌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结论 性激素与胆囊癌发展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性激素受体 细胞表面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血清抗Clq抗体对狼疮肾炎病理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贵红 汪国生 +5 位作者 李向培 厉小梅 张宏 翁海燕 牛俊扬 胡闻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42-643,共2页
狼疮肾炎(LN)导致肾衰竭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肾脏病理分型是指导LN治疗的有效方法,但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而小能进行肾脏活检。寻找一种实用、便捷的检查手段作为。肾脏病理诊断的一种间接指标具有重要... 狼疮肾炎(LN)导致肾衰竭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肾脏病理分型是指导LN治疗的有效方法,但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而小能进行肾脏活检。寻找一种实用、便捷的检查手段作为。肾脏病理诊断的一种间接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抗Clq抗体是LN患者血清中最常见的自身抗体之一,其参与了LN的免疫病理的发生和发展,并与LN疾病活动性和复发相关。本研究对抗Clq抗体在LN疾病活动与肾脏病理分型中的价值进行了探讨,以期明确其在LN中的病理机制及其与肾脏病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lq抗体 病理分型 预测价值 狼疮肾炎 血清 肾脏病理诊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 疾病活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