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香味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沈福成 张毅 +1 位作者 夏林 龚永林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5-578,589,共5页
用香和非香水稻常规品种、香型不育系同非香型恢复系、非香型不育系同香型恢复系,香型不育系同香型恢复系杂交,用氢氧化钾法研究香味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常规种杂交当代种子,凡母本为香稻的,杂交当代种子为香型;用非香稻作母本的,杂... 用香和非香水稻常规品种、香型不育系同非香型恢复系、非香型不育系同香型恢复系,香型不育系同香型恢复系杂交,用氢氧化钾法研究香味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常规种杂交当代种子,凡母本为香稻的,杂交当代种子为香型;用非香稻作母本的,杂交当代种子一般为非香型,但有一组合为香型。香型不育系与非香恢复系,杂交当代种子一般为香型,但也有为非香型的。相同非香型恢复系同不同香型不育系杂交,杂交当代种子香味测定结果表现不一致。非香不育系与香型恢复系杂交当代种子,大多数组合表现为不香,少量表现为香。不同不育系与相同恢复系杂交表现有差异。香型不育系与香型恢复系杂交当代种子表现一致为香型。香稻/非香稻,F1植株上的籽粒全为香型;非香稻/香稻,F1植株上的籽粒出现香和非香不同比例的分离,也有一正反交组合全为香型的。从F2以植株为单位测定籽粒香味的结果看,香与非香杂交,无论正反交,都出现香与非香不同比例的分离。分离比例有3∶1———1对显性基因的差异,9∶7和13∶3———2对显性互补、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香味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籼粳亚种特亲和资源利用研究
2
作者 沈福成 陈文强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4期299-302,共4页
用贵州高原粳的广亲和和特亲和资源矮化后代与两系不育系测配,筛选出基本是特亲和资源后代的组合,证明亚种间特亲和资源有利于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
关键词 水稻 亲合性 杂交组合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化转绿基因对农艺性状和外观米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毅 吕俊 +6 位作者 李云峰 杨昆 沈福成 张巧玲 彭其莲 周亚林 何光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4-289,共6页
在籼粳交后代中发现一个表现白化转绿(green-revertible albino)的变异材料,通过连续多代选留杂合株,最终育成一对白化转绿近等基因系Gra和gra。用120个InDel标记进行的多态性分析表明Gra和gra的近等性良好。通过比较近等基因系间叶绿... 在籼粳交后代中发现一个表现白化转绿(green-revertible albino)的变异材料,通过连续多代选留杂合株,最终育成一对白化转绿近等基因系Gra和gra。用120个InDel标记进行的多态性分析表明Gra和gra的近等性良好。通过比较近等基因系间叶绿素含量、农艺性状、外观米质发现,白化转绿基因gra(t)直接降低4叶1心期叶绿素含量近半,使苗期叶色失绿,间接影响移栽期白根数、出叶速度、分蘖能力,最终使有效穗降低,单株产量降低过半;近等基因系间,叶片长宽差异有的显著有的不显著,株高、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未受明显影响;白化转绿基因对米粒长、宽和垩白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化转绿基因 近等基因系 农艺性状 外观米质 多态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小穗簇生性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及其近等性评价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毅 李云峰 +5 位作者 谢戎 杨正林 钟秉强 沈福成 谭自俊 何光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7-401,共5页
为了研究育种中间材料Z1820突变产生的小穗簇生基因对农艺性状的影响和对该基因进行定位克隆,我们用恢复系泸恢17(LH17)和N45作母本,Z1820作父本杂交,并用上述恢复系作轮回亲本,连续回交并自交,获得了簇生性近等基因系Cl-LH17和Cl-N45... 为了研究育种中间材料Z1820突变产生的小穗簇生基因对农艺性状的影响和对该基因进行定位克隆,我们用恢复系泸恢17(LH17)和N45作母本,Z1820作父本杂交,并用上述恢复系作轮回亲本,连续回交并自交,获得了簇生性近等基因系Cl-LH17和Cl-N45。用形态相似法和SSR标记对获得的2对近等基因系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1)LH17和Cl-LH17在株高、穗长上有显著差异,在所考查的其他性状上差异不显著;N45和Cl-N45仅在穗长上有显著差异。(2)在所选用的120对SSR引物中,对LH17和Cl-LH17,只有第6染色体的2个引物(RM7434、RM5957)揭示了多态性,而对N45和Cl-N45则有位于3条染色体上的4个引物能揭示多态性。综合形态和SSR标记分析说明,LH17和Cl-LH17是1对近等性理想的簇生性近等基因系,有利于该簇生基因的进一步研究;Z1820的簇生基因能使穗长、株高负增长,对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等重要性状无显著影响。(3)簇生性在N45的遗传背景中的表现强于在LH17的遗传背景中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生性 近等基因系 评价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长穗颈性状的一种新遗传行为的发现与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毅 何光华 +3 位作者 杨光伟 向娟 沈福成 杨正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3-217,共5页
在罗沙米的自然群体中发现一种隐性高秆突变体 ,秆型分析表明 ,突变体的株高增加主要是倒 1节间伸长所致 ,属最上节间伸长型 ,是一种长穗颈突变。该突变还引起了剑叶和粒长发生显著变化。突变体 /野生型、野生型 /突变体的F1 代全部为... 在罗沙米的自然群体中发现一种隐性高秆突变体 ,秆型分析表明 ,突变体的株高增加主要是倒 1节间伸长所致 ,属最上节间伸长型 ,是一种长穗颈突变。该突变还引起了剑叶和粒长发生显著变化。突变体 /野生型、野生型 /突变体的F1 代全部为正常穗颈 ,F2 代正常穗颈与长穗颈之比为 3∶1;突变体 /缙恢 10号、缙 1B/突变体的F1 代全部为正常穗颈 ,F2 代正常穗颈与长穗颈之比为 13∶3。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除主要基因外 ,高秆性状的遗传还受到一对抑制基因的作用 ,有两种遗传模式可解释该突变体的遗传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长穗颈 性状 遗传行为 基因型 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籽粒簇生材料Z1820簇生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毅 沈福成 +4 位作者 杨正林 谢戎 钟秉强 谭自俊 何光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7期64-65,72,共3页
用簇生性亲本Z1820与无簇生性的正常亲本缙香1A、缙2A和缙4A杂交得F1代,让F1自交得F2,同时以缙香1A、缙2A和缙4A为轮回母本亲本回交得BF1,调查各世代簇生情况。结果分析表明:F1的簇生性为中间类型,F2、BF1的簇生性在簇生程度上产生分离;... 用簇生性亲本Z1820与无簇生性的正常亲本缙香1A、缙2A和缙4A杂交得F1代,让F1自交得F2,同时以缙香1A、缙2A和缙4A为轮回母本亲本回交得BF1,调查各世代簇生情况。结果分析表明:F1的簇生性为中间类型,F2、BF1的簇生性在簇生程度上产生分离;Z1820与缙香1A、缙2A产生的后代的遗传行为符合单基因不完全显性遗传,而Z1820与缙4A的遗传表现则有所偏离,缙4A可能具有影响簇生性表现的遗传因子。首次使用簇生率描述水稻的簇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分析 水稻籽粒 不完全显性遗传 材料 遗传行为 遗传表现 遗传因子 亲本 F1代 分析表 单基因 F2 自交 回交 母本 世代 后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BA诱导的过氧化氢酶及其在提高水稻抗寒力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吕俊 朱利泉 +2 位作者 沈福成 张毅 王三根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2期64-66,204,共4页
6-BA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抗寒性。为了进一步明确6-BA诱导水稻抗寒机制,对6-BA及低温 诱导水稻的过氧化氢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过氧化氢酶可受6-BA诱导,并且在提高水稻抗寒力 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水稻 6-BA 过氧化氢酶 抗寒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芽鞘紫线抑制与反抑制现象的遗传及反抑制基因的SSR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毅 沈福成 +3 位作者 杨光伟 何光华 张正圣 杨正林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30-835,共6页
从芽鞘有紫线和无紫线的杂交组合中发现 6个组合的F2 代紫线有无比例为 13∶3,以无紫线且为不育系的亲本XNA为母本对组合XNA/ 2 1A15 0进行回交 ,BF1代的分离比例符合 1∶1。遗传分析表明 :水稻芽鞘紫线表达受抑制基因I和反抑制基因Ai(... 从芽鞘有紫线和无紫线的杂交组合中发现 6个组合的F2 代紫线有无比例为 13∶3,以无紫线且为不育系的亲本XNA为母本对组合XNA/ 2 1A15 0进行回交 ,BF1代的分离比例符合 1∶1。遗传分析表明 :水稻芽鞘紫线表达受抑制基因I和反抑制基因Ai(t) 的影响 ,I抑制芽鞘紫线C_A_P_系统中的P基因 ,Ai(t) 抑制I基因。以BF1构建了Ai(t) 基因的定位群体 ,SSR分析表明 :Ai(t) 基因与RM 335、RM 2 95、RM2 87、RM 2 1连锁 ,其遗传距离分别为2 8cM、10 2cM、13 9cM、2 6 1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芽鞘紫线 抑制和反抑制基因 遗传 定位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芽鞘紫线遗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毅 李云峰 +5 位作者 刘晓锋 林茂祥 沈福成 何光华 杨正林 杨光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693-1698,共6页
以不同芽鞘紫线基因型亲本相互杂交,共获得77个F1代、51个F2代和1个BF1代。调查各世代芽鞘紫线的表现及其分离情况,共获得9(10)种比例(有紫线∶无紫线):全无、27∶37(108∶148)、117∶139、1∶1、9∶7、39∶25、3∶1、13∶3、全有,其中... 以不同芽鞘紫线基因型亲本相互杂交,共获得77个F1代、51个F2代和1个BF1代。调查各世代芽鞘紫线的表现及其分离情况,共获得9(10)种比例(有紫线∶无紫线):全无、27∶37(108∶148)、117∶139、1∶1、9∶7、39∶25、3∶1、13∶3、全有,其中13(有紫线)∶3(无紫线)为首次发现。分析表明,在本研究所涉及的亲本范围内,控制水稻芽鞘紫线表达的基因有4对,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提出了芽鞘紫线遗传的C_A_P_I_Ai(t)_模型。芽鞘紫线将在杂交稻种子纯度的及早和快速鉴定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芽鞘紫线 遗传分析 种子纯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子粒形态性状遗传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周清元 安华 +1 位作者 张毅 沈福成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2期102-104,共3页
选用子粒大小和形状悬殊较大的水稻品种PJ1和JH1进行配组 ,以研究子粒外观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 ,粒长、粒宽、长宽比、粒厚和粒重均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除粒厚外 ,更多受控于非加性效应。除长宽比外 。
关键词 水稻 子粒 形态 遗传 数量性状 外观品质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株型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毅 秦华 沈福成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1期17-20,共4页
将 1 0个恢复系 ,5个不育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 ,考察其F1代株型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 ,剑叶长、宽、角度、株高 4个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 ,分蘖角度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影响 ,但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不同材料... 将 1 0个恢复系 ,5个不育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 ,考察其F1代株型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 ,剑叶长、宽、角度、株高 4个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 ,分蘖角度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影响 ,但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不同材料的一般配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株型 配合力 性状 遗传 杂交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种子萌发中淀粉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廖宇静 周清元 +4 位作者 张毅 沈福成 吕慧平 向立群 张晓军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4期355-357,共3页
】对岗46A三系及其F1种子发芽中淀粉酶活性变化测定表明,萌动前期β-淀粉酶的增长速度快于α-淀粉酶。抑制穗发芽,应首选抑制β-淀粉酶的抑制剂,从而抑制种子萌动。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种子 萌芽 淀粉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剂对不育系岗46及F_1种子萌发中淀粉酶活性的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廖宇静 周清元 +5 位作者 张毅 沈福成 马志刚 张铜义 向立群 张晓军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2期149-153,共5页
抑制剂A与B分别设4种浓度,对水稻进行了浸种发芽试验。结果表明,抑制剂A能使种子萌动,但不能生长;抑制剂B能抑制种子完全不萌动。但一旦去抑制以后,则不能再抑制种子的生长。用3.5-二硝基水扬酸法测定酶活性表明,抑制剂... 抑制剂A与B分别设4种浓度,对水稻进行了浸种发芽试验。结果表明,抑制剂A能使种子萌动,但不能生长;抑制剂B能抑制种子完全不萌动。但一旦去抑制以后,则不能再抑制种子的生长。用3.5-二硝基水扬酸法测定酶活性表明,抑制剂A的淀粉酶活性变化与对照相似,α-淀粉酶与β-淀粉酶比对照略低;抑制剂B的淀粉酶活性变化与对照差异显著,处理种子淀粉酶活性10天中均处于极低水平。抑制剂A以抑制剂种子萌发中后续酶合成为主,从而抑制生长;抑制剂B以抑制种子内存酶激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剂 水稻 淀粉酶 种子萌发 穗发芽 酶活性 岗46不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称重结实率与计数结实率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毅 沈福成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4-68,共5页
分别用自选恢复系986和JHl为材料,以5%为组距,在0-100%范围内人工构造具有不同计数结实率(cSR)的样本;称出各样本实粒质量M1和空秕粒质量M2,算出实粒质量占样本总质量的百分率,即称重结实率(WSR);根据单粒实粒质量m1、单粒... 分别用自选恢复系986和JHl为材料,以5%为组距,在0-100%范围内人工构造具有不同计数结实率(cSR)的样本;称出各样本实粒质量M1和空秕粒质量M2,算出实粒质量占样本总质量的百分率,即称重结实率(WSR);根据单粒实粒质量m1、单粒空秕粒质量m2与M1、M2,单粒实粒质量m1、单粒空秕粒质量m2与出糙率P的关系,推导出WSR与CSR的数学关系:CSR1=1/1+m1/m2(1/WSR-1)=×100%和GSR2=(1-P)×WSR/(1-P×WSR)×100%;RSR1、RSR2分别代替两式中的CSR1、CSR2,称为回归结实率。统计和作图分析表明:WSR与实际的CSR差异极显著,但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结实率RSR1与CSR无显著差异,而RSR2与CSR有极显著差异。用称重法获得计数结实率具有可行性,可减轻结实率考查的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称重结实率 计数结实率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缺体-四体的SSR辅助鉴定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勇 沈福成 +1 位作者 王三根 金翠云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用SSR辅助鉴定一套小麦缺体 -四体 ,为小麦缺体 -四体鉴定提供了一种简易方法。
关键词 小麦 缺体-四体 SSR 鉴定方法 染色体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水稻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的讨论——1.光敏不育系的选育 被引量:2
16
作者 沈福成 陈文强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9-32,共4页
两系法杂交水稻是否最终获得成功,关键在于两系法,不育系的选育。目前的两系不育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育性受难于人为控制的气温影响很大,没有找到典型的光敏型。因而作者认为寻找新的典型的光敏不育质源是当务之急。作者新发现的... 两系法杂交水稻是否最终获得成功,关键在于两系法,不育系的选育。目前的两系不育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育性受难于人为控制的气温影响很大,没有找到典型的光敏型。因而作者认为寻找新的典型的光敏不育质源是当务之急。作者新发现的短日照光敏不育材料所含的短日光敏不育基因可能有利用前景,并提出了寻找光敏不育基因的方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敏不育系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讨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福成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8-52,共5页
本文根据笔者的实践及国内外的动态,提出了亚洲栽培稻及广亲和基因的演化假说。根据实践和假说,认为亚种间特亲和基因可能比广亲和基因有更大的利用前途,应给予高度重视。同时根据假说和实践,提出了几种亚种间组合的组配方式,认为籼粳... 本文根据笔者的实践及国内外的动态,提出了亚洲栽培稻及广亲和基因的演化假说。根据实践和假说,认为亚种间特亲和基因可能比广亲和基因有更大的利用前途,应给予高度重视。同时根据假说和实践,提出了几种亚种间组合的组配方式,认为籼粳两系及化杀方法可得到最强的优势组合。笔者还提出利用立体农业环境选育较典型的光敏感型或较典型的温敏感型不育系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亚种 杂种优势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高原粳广亲和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沈福成 陈文强 潘建慧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0年第2期57-60,共4页
我省从1984年开始在贵州高原粳中筛选广亲和资源,从中得到一些有利用价值的材料。经改良,初步获得一批矮化的来源于贵州高原粳的广亲和新品系,与测交种测交产量优势很强。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地方资源中存在数量可观的广亲和资源和一批籼... 我省从1984年开始在贵州高原粳中筛选广亲和资源,从中得到一些有利用价值的材料。经改良,初步获得一批矮化的来源于贵州高原粳的广亲和新品系,与测交种测交产量优势很强。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地方资源中存在数量可观的广亲和资源和一批籼粳交特亲和资源;贵州高原粳与矮籼的杂交亲和力明显高于普通矮粳与矮籼的杂交亲和力;贵州陆粳与矮籼的杂交亲和力明显高于贵州水粳与矮籼的杂交亲和力,且较好的贵州高原粳广亲和系主要存在于贵州陆稻中。贵州高原粳的广亲和性的遗传机理是复杂的,但容易转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粳 粳交 广亲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高原粳稻与矮秆籼稻杂交后代落粒性遗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文强 沈福成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1年第5期5-7,共3页
对贵州高原粳稻与矮杆籼稻杂交后代的落粒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贵州高原粳稻与矮杆籼稻杂交,其落粒性的遗传同时受主效基因控制和微效基因的修饰作用,杂交亲本组合不同,落粒性的遗传机理不一样。
关键词 粳稻 灿稻 杂交种 落粒性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PT图形制作彩色的软件封面
20
作者 沈福成 《计算机时代》 1996年第2期32-32,共1页
Super-CCDOS 中所提供的 SPT 图文编排系统,是一个以其简单易学、灵活快捷的特点,而深受用户喜爱的图文处理系统。如果能编程读取 SPT 图形文件的数据,并再现于屏幕,那是一种很好的软件封面制作途径。但对于 SPT 图形文件,有两个大家所... Super-CCDOS 中所提供的 SPT 图文编排系统,是一个以其简单易学、灵活快捷的特点,而深受用户喜爱的图文处理系统。如果能编程读取 SPT 图形文件的数据,并再现于屏幕,那是一种很好的软件封面制作途径。但对于 SPT 图形文件,有两个大家所公认的不足之处:一是图形只能是黑白显示,没有色彩从而缺乏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封面 SPT文件 程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