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度和规格对光裸方格星虫耗氧率及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旭佳 沈夏霜 +3 位作者 黄国强 彭银辉 吴黎红 潘英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69,共6页
为研究盐度和规格对光裸方格星虫呼吸代谢的影响,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梯度(15、20、25、30和35)对3种规格S(2.11±0.60)g、M(6.31±0.85)g和L(8.80±1.40)g光裸方格星虫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盐度... 为研究盐度和规格对光裸方格星虫呼吸代谢的影响,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梯度(15、20、25、30和35)对3种规格S(2.11±0.60)g、M(6.31±0.85)g和L(8.80±1.40)g光裸方格星虫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盐度对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均显著,盐度和规格的交互作用对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极显著。盐度在15~25时,耗氧率(OR)和排氨率(AR)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升高,盐度为25时达峰值,之后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和排氨率与盐度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OR和AR与盐度的关系可表示为y=–ax2+bx–c。对于耗氧率,a值的范围是0.030~0.044,b值的范围为1.525~2.252,c值的范围为11.824~20.132;对于排氨率,a值的范围是0.009~0.012,b值的范围为0.455~0.593,c值的范围为4.369~5.275。光裸方格星虫的O/N值范围为4.06~14.28。研究表明,光裸方格星虫代谢的最适盐度为25,且对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可通过调整生理代谢水平来适应低盐或高盐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裸方格星虫 盐度 呼吸 排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乳链球菌不同途径感染吉富罗非鱼后病原菌在体内的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朱佳杰 沈夏霜 +5 位作者 罗伟 敖秋桅 谭芸 罗永巨 蒋和生 甘西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6-80,共5页
为探讨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感染罗非鱼(Oreochromis spp)的致病途径。采用腹腔注射、灌胃和浸泡三种方式对吉富罗非鱼进行无乳链球菌(HN016菌株)胁迫感染,利用平板活菌计数法统计三种方式感染后病原菌在体内组织的分... 为探讨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感染罗非鱼(Oreochromis spp)的致病途径。采用腹腔注射、灌胃和浸泡三种方式对吉富罗非鱼进行无乳链球菌(HN016菌株)胁迫感染,利用平板活菌计数法统计三种方式感染后病原菌在体内组织的分布。注射和灌胃两种方式感染后均出现典型的链球菌感染发病症状,其中注射组在感染24 h后出现死亡高峰,死亡率为92.5%;灌胃组感染48 h后出现死亡高峰,死亡率为90%;而浸泡组,感染后均没有出现明显的发病症状,也没有出现死鱼。注射组和灌胃组在感染后2 h,其脾脏、肝脏、前肾、胃、腮、皮肤和肌肉组织中均可分离出病原菌,5 h后在脑组织中均可分离出病原菌,8 h后各组织分离出的病原菌数达到峰值;而浸泡组在感染8 h后才从各组织中分离出病原菌,且它们的数量均低于同时期的注射组和灌胃组。注射和灌胃两种方式可使吉富罗非鱼快速感染无乳链球菌而发病,而浸泡方式感染后病原菌虽可以侵入机体,但不表现出症状。由此,我们推测在自然条件下养殖的罗非鱼是通过口腔采食携带无乳,链球菌的食物而被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致病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中饵料投喂量对不同规格光裸方格星虫耗氧率及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旭佳 沈夏霜 +2 位作者 黄国强 彭银辉 吴黎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105,共7页
为研究饵料投喂量对不同规格光裸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 Linnaeus)呼吸代谢的影响,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投喂量(5、10、15、20和25 mg/L)对3种规格[小(S)(1.58±0.48)g、中(M)(4.90±1... 为研究饵料投喂量对不同规格光裸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 Linnaeus)呼吸代谢的影响,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投喂量(5、10、15、20和25 mg/L)对3种规格[小(S)(1.58±0.48)g、中(M)(4.90±1.06)g和大(L)(7.96±0.94)g]光裸方格星虫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饵料投喂量对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影响显著(P<0.05),饵料投喂量和规格的交互作用对光裸方格星虫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极显著(P<0.01)。当饵料投喂量达到15 mg/L时,3组规格光裸方格星虫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出现显著下降。光裸方格星虫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着饵料投喂量增加而明显降低,且与饵料投喂量呈一元三次函数关系:y=ax^3+bx^2+cx+d。对于耗氧率,a值的范围为0.003~0.033,b值的范围为–1.698~–0.053,c值的范围为–1.805~18.873,d值的范围为–15.675~79.940。对于排氨率,a值的范围为0.0003~0.004,b值的范围为–0.172~–0.003,c值的范围为–0.326~1.972,d值的范围为3.634~14.008。光裸方格星虫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着体重增加表现出曲线增加的规律。耗氧率与体重呈指数函数关系:y=ae^(bx),a值的范围为8.082~20.934,b值的范围为0.217~0.270;排氨率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y=ax^b,a值的范围为1.441~3.598,b值的范围为0.521~0.747。光裸方格星虫的氧氮比(O/N)范围为1.26~10.60。研究表明,高浓度饵料投喂量会对光裸方格星虫的呼吸代谢产生负作用,当饵料投喂量达到20 mg/L时,光裸方格星虫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波动较大且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裸方格星虫 饵料悬浮 规格 耗氧率 排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空胁迫对管角螺成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吴雪萍 周于娜 +3 位作者 沈夏霜 罗福广 陈宇 潘英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95,共5页
以不同发育阶段的管角螺为材料,研究了其在不同温度的干、湿环境下对露空的成活响应。实验结果表明,管角螺的成螺、幼螺及稚螺在低温湿润(18℃~20℃)的条件下可耐受更长的露空时间。成螺在低温湿润条件下露空72 h成活率达100%,但随着露... 以不同发育阶段的管角螺为材料,研究了其在不同温度的干、湿环境下对露空的成活响应。实验结果表明,管角螺的成螺、幼螺及稚螺在低温湿润(18℃~20℃)的条件下可耐受更长的露空时间。成螺在低温湿润条件下露空72 h成活率达100%,但随着露空时间的延续,成活率降低,至10 d成活率降到10%。幼螺在同样条件下露空至72 h成活率为80%,稚螺为40%。而在高温(28℃~30℃)干燥的条件下干露相同的时间成活率明显降低,成螺72 h成活率为50%,至96 h全部死亡;幼螺72 h成活率为52.5%,稚螺68 h后全部死亡。在温度、湿度相同的条件下,管角螺耐露空能力为成螺>幼螺>稚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角螺 露空胁迫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富罗非鱼抗病品系F_5代抗病性能和生长性能的评估 被引量:11
5
作者 沈夏霜 敖秋桅 +4 位作者 甘西 谭芸 罗永巨 梁军能 朱佳杰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3-90,共8页
为评估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抗病F5代的选育效果,以F0代群体和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niloticus)作为对照组,对F_5代42个家系的抗病性能及生长性能进行评估。对42个家系进行人工腹腔注射感染无乳链球... 为评估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抗病F5代的选育效果,以F0代群体和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niloticus)作为对照组,对F_5代42个家系的抗病性能及生长性能进行评估。对42个家系进行人工腹腔注射感染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后,分别有36个和22个家系的感染成活率比F0代和奥尼罗非鱼高,各家系的抗病育种值为–0.158~0.086;生长性能测定发现,42个家系中有27个家系的绝对增长率大于F_0代;感染成活率与体质量之间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033。综合分析各个家系的感染成活率、抗病育种值和绝对增长率,筛选出抗病力强且生长速度快的家系7个(2~#、3~#、4~#、6~#、28~#、31~#和35~#),可作为F6代选育和苗种扩繁的亲本。结果表明,经过5个世代的针对性选育,吉富罗非鱼的抗病性能和生长性能均得到了明显改善,选育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家系选育 抗病性能 生长性能 育种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品系罗非鱼生长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沈夏霜 敖秋桅 +4 位作者 谭芸 甘西 梁军能 罗永巨 朱佳杰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0期193-196,共4页
为评估不同品系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对吉富罗非鱼抗病F4代、未选育的F0代、"百桂品系"吉富罗非鱼和奥尼罗非鱼进行同塘混养,比较4个品系的生长速度和养殖存活率的差异。结果显示,4个品系的平均生长速度、绝对增质量率和肥满度均... 为评估不同品系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对吉富罗非鱼抗病F4代、未选育的F0代、"百桂品系"吉富罗非鱼和奥尼罗非鱼进行同塘混养,比较4个品系的生长速度和养殖存活率的差异。结果显示,4个品系的平均生长速度、绝对增质量率和肥满度均为F4代>百桂>F0代>奥尼;平均特定增质量率依次为F0代>奥尼>百桂>F4代;且F4代平均体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小;养殖成活率为奥尼>F4代>F0代>百桂,且奥尼与其他品系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遗传相关性统计发现F0代和奥尼以体质量与体长的相关系数最高,F4代和"百桂品系"以体质量与体高的相关系数最高,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以上结果表明,经过选育吉富罗非鱼抗病F4代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成活率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可以进行大规模推广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生长性能 生长相关 养殖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格星虫中培苗对温度、盐度和干露的耐受性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林景超 刘旭佳 +5 位作者 沈夏霜 吴雪萍 周于娜 潘奕达 黄国强 潘英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7-271,共5页
研究了方格星虫中培苗对盐度突变、温度突变和盐度渐变、温度渐变及干露的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方格星虫中培苗耐受盐度的范围比较广泛,为10~45,适宜的盐度为15~40;适宜温度为15~30℃,对低温有较强的耐受力。方格星虫中培苗在低温保湿... 研究了方格星虫中培苗对盐度突变、温度突变和盐度渐变、温度渐变及干露的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方格星虫中培苗耐受盐度的范围比较广泛,为10~45,适宜的盐度为15~40;适宜温度为15~30℃,对低温有较强的耐受力。方格星虫中培苗在低温保湿干露48h未发生死亡,大量死亡集中在72~96h。根据试验结果可知,方格星虫中培苗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耐温、耐盐范围较广,且具有较强的耐干露能力,便于苗种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格星虫 中间培育 苗种 盐度 温度 干露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富罗非鱼四种养殖模式对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沈夏霜 秦振发 +3 位作者 谭芸 郭忠宝 罗永巨 朱佳杰 《水产科技情报》 2019年第1期10-13,共4页
为研究吉富罗非鱼不同养殖模式对水质的影响,对跑道式流水槽养殖、池塘高密度养殖、池塘低密度养殖和罗非鱼-水浮莲共生等4种吉富罗非鱼养殖模式的水质情况进行了为期16周的跟踪检测。试验结果:4种养殖模式水体中的溶解氧为罗非鱼-水浮... 为研究吉富罗非鱼不同养殖模式对水质的影响,对跑道式流水槽养殖、池塘高密度养殖、池塘低密度养殖和罗非鱼-水浮莲共生等4种吉富罗非鱼养殖模式的水质情况进行了为期16周的跟踪检测。试验结果:4种养殖模式水体中的溶解氧为罗非鱼-水浮莲共生组>池塘低密度养殖组>池塘高密度养殖组>跑道式流水槽组,各组间差异显著(P <0. 05);氨氮和亚硝酸盐质量浓度为跑道式流水槽组>池塘高密度养殖组>池塘低密度养殖组>罗非鱼-水浮莲共生组,各组间差异显著(P <0. 05)。结果表明,在池塘高密度养殖吉富罗非鱼时,采用罗非鱼-水浮莲共生模式能显著提高水中的溶解氧,降低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实现生态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养殖模式 水质 生态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富罗非鱼肝脏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5
9
作者 朱佳杰 沈夏霜 +3 位作者 付强 周宇 谭芸 甘西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122-2126,共5页
以吉富罗非鱼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肝脏蛋白质的提取方法、等电聚焦程序和IPG胶条pH选择这几个关键环节的优化探索,建立了吉富罗非鱼肝脏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结果表明:①采用液氮研磨法比匀浆器匀浆法提取蛋白质的效果更好;②聚... 以吉富罗非鱼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肝脏蛋白质的提取方法、等电聚焦程序和IPG胶条pH选择这几个关键环节的优化探索,建立了吉富罗非鱼肝脏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结果表明:①采用液氮研磨法比匀浆器匀浆法提取蛋白质的效果更好;②聚焦时延长除盐时间至10 h,同时升高电压至8000 V,可获得清晰的电泳图谱;③通过双向电泳检测到吉富罗非鱼肝脏的蛋白点主要分布于pH值4.0 ~7.0之间.该技术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开展罗非鱼蛋白质组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肝脏 蛋白质组学 双向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富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后肝脏组织在不同时期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佳杰 沈夏霜 +4 位作者 付强 陈明 周宇 谭芸 甘西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21-1828,共8页
为研究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前后肝脏组织蛋白质的表达变化。本研究以吉富罗非鱼为材料,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其在无乳链球菌感染胁迫下24h、48~144h、12d-9对照组(未感染)肝脏组织蛋白质组的变化,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质谱分析鉴定... 为研究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前后肝脏组织蛋白质的表达变化。本研究以吉富罗非鱼为材料,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其在无乳链球菌感染胁迫下24h、48~144h、12d-9对照组(未感染)肝脏组织蛋白质组的变化,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质谱分析鉴定。结果显示:吉富罗非鱼在无乳链球菌胁迫下,3个实验组的蛋白质图谱-9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共有30个蛋白质点发生显著改变,其中13个表达上调,15个下调,2个蛋白质点在感染12d后消失。通过MALDI—TOF/TOF4800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对这些蛋白质进行了功能分类,发现它们涉及到能量代谢、细胞防御与应激、消化免疫、抗氧化-9排毒等许多方面。推测这些蛋白质可能在吉富罗非鱼对无乳链球菌胁迫的抗性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无乳链球菌疫苗的研制及吉富罗非鱼抗病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蛋白质组学 双向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抗病性状分子标记筛选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佳杰 周宇 +3 位作者 沈夏霜 李莉 罗永巨 甘西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6-21,共6页
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GIFT strain)抗病群体和易感病群体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在30个微卫星位点中20个能扩增出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清晰条带;抗病群体和易感病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5,2.4个;观测... 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GIFT strain)抗病群体和易感病群体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在30个微卫星位点中20个能扩增出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清晰条带;抗病群体和易感病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5,2.4个;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469和0.441,0.440和0.476;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359和0.379;UNH845和UNH189位点在抗病群体中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GM180位点在易感病群体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2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分化指数为0.055和0.054。此外,GM251和GM462位点的差异等位基因片段(135,198 bp)在抗病群体中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易感病群体,推测这2个基因片段与抗病性状存在一定的连锁关系。以上结果表明,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抗病群体与易感病群体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不明显,筛选出2个与抗病性状相关的微卫星标记,为开展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抗病品种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遗传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诱导及药物处理对吉富罗非鱼雄性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谭芸 朱佳杰 +4 位作者 周宇 刘溪 沈夏霜 罗永巨 甘西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3-256,共4页
以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同一个家系卵黄囊期鱼苗为研究对象,对比36℃水温诱导与浓度为0.6μg/g(饵料)甲基睾酮投喂对其雄性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6℃水温持续诱导10d的平均雄性率为(95.0±1.5)%,而30℃下... 以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同一个家系卵黄囊期鱼苗为研究对象,对比36℃水温诱导与浓度为0.6μg/g(饵料)甲基睾酮投喂对其雄性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6℃水温持续诱导10d的平均雄性率为(95.0±1.5)%,而30℃下投喂甲基睾酮10 d的平均雄性率仅为(73.0±2.4)%,投喂20 d后达到(96.0±1.3)%,36℃水温诱导+甲基睾酮投喂10 d的平均雄性率为(95.8±1.8)%,对照组仅为(56.0±2.1)%;后期的生长发育显示,36℃水温诱导+甲基睾酮投喂10 d组的生长速度最快,平均日增重达到了5.42 g/d,显著优于其他组(P<0.05);性腺组织切片观察显示,经过36℃水温诱导后的雌鱼大部分具有两性特征,无法正常排卵。研究表明,36℃水温诱导10 d能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仔鱼的雄性率,其效果已接近甲基睾酮处理20 d的效果,研究结果将有望应用于吉富罗非鱼苗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温度诱导 甲基睾酮 雄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评估及其表型性状相关系数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佳杰 沈夏霜 +2 位作者 周宇 谭芸 甘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吉富罗非鱼的生长规律及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为吉富罗非鱼的养殖和亲本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菲律宾、马来西亚2个吉富罗非鱼群体及其杂交组合为试材,对它们不同生长时期的生长性状指标(体质量、体长、体高、体宽)... 【目的】探讨吉富罗非鱼的生长规律及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为吉富罗非鱼的养殖和亲本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菲律宾、马来西亚2个吉富罗非鱼群体及其杂交组合为试材,对它们不同生长时期的生长性状指标(体质量、体长、体高、体宽)进行测量分析。【结果】(1)马来西亚、菲律宾及其杂交种3个群体的日增质量分别为4.90,3.77和4.16g/尾,体质量特定增长率分别为5.63,5.42和5.49%/d,3个群体间的日增质量和体质量特定增长率差异显著(P<0.05)。(2)养殖45d之后,马来西亚群体的日增质量显著高于菲律宾群体和杂交群体,而菲律宾群体与杂交群体的日增质量出现显著差异是在养殖75d之后。(3)3个群体间的体长、体高、体宽与体质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体质量与体长的相关系数最高。【结论】马来西亚群体的生长优势最明显,同时吉富罗非鱼生长性状指标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极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生长性能 表型性状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系罗非鱼抗无乳链球菌病性能的评估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佳杰 周宇 +4 位作者 谭芸 甘西 沈夏霜 刘溪 敖秋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0期168-170,共3页
[目的]为罗非鱼的养殖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对吉富罗非鱼P0代和抗病选育P2代、奥尼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及奥利亚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评估不同品系罗非鱼的抗无乳链球菌病性能。[结果]从感染死亡率来看,奥尼罗非鱼的抗病性能优... [目的]为罗非鱼的养殖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对吉富罗非鱼P0代和抗病选育P2代、奥尼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及奥利亚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评估不同品系罗非鱼的抗无乳链球菌病性能。[结果]从感染死亡率来看,奥尼罗非鱼的抗病性能优于其他品系,各组的感染死亡率大小依次为吉富罗非鱼P0代>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吉富罗非鱼抗病P2代>奥尼罗非鱼。其中,吉富罗非鱼抗病P2代的死亡率比P0代降低45.3%,与奥尼鱼的死亡率相近。从死亡历时来看,吉富罗非鱼抗病选育P2代在感染后48 h才出现死亡,而其他组均在感染后24 h内出现死亡。[结论]通过针对性选育能有效提高吉富罗非鱼的抗病性能,同时也为在罗非鱼苗种投放时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抗病选育 无乳链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富罗非鱼单养与混养模式养殖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谭芸 周宇 +2 位作者 朱佳杰 沈夏霜 甘西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54-256,共3页
以吉富罗非鱼和斑点叉尾为对象,比较了吉富罗非鱼单养、吉富罗非鱼和斑点叉尾混养2种养殖模式下养殖效果的差异。结果发现,在单养4个组中,投放密度为27 000尾/hm2的利润最高,达到了106 192.5元/hm2;在与斑点叉尾混养的4个组中,吉富罗非... 以吉富罗非鱼和斑点叉尾为对象,比较了吉富罗非鱼单养、吉富罗非鱼和斑点叉尾混养2种养殖模式下养殖效果的差异。结果发现,在单养4个组中,投放密度为27 000尾/hm2的利润最高,达到了106 192.5元/hm2;在与斑点叉尾混养的4个组中,吉富罗非鱼22 500尾/hm2+斑点叉尾4 500尾/hm2的组合利润最高,达到了126 885元/hm2。将吉富罗非鱼和斑点叉尾鱼混养组与吉富罗非鱼单养组对比发现,混养4个组的经济利润明显高于单养组。以上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和斑点叉尾混养的经济效益高于单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斑点叉尾鲴 养殖模式 单养 混养 利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缘摄龟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与系统进化
16
作者 蒋钦杨 沈夏霜 +5 位作者 黄钧 钟瑞鹏 郭亚芬 黄艳华 唐一波 严雪瑜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6-545,共10页
采用常规PCR扩增并测序获得了齿缘摄龟(Cyclemys dentata)线粒体DNA(mtDNA)全序列,并研究了其基因组结构特点;根据20种龟的线粒体基因组重链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分别利用最大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Bayesian)构建系统进化... 采用常规PCR扩增并测序获得了齿缘摄龟(Cyclemys dentata)线粒体DNA(mtDNA)全序列,并研究了其基因组结构特点;根据20种龟的线粒体基因组重链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分别利用最大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Bayesian)构建系统进化树,探讨这些龟鳖物种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显示,齿缘摄龟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长为16489 bp(GenBank登录号为JX455823),A+T含量为61.51%,编码37个基因,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rRNA,22个tRNA和1个控制区(Dloop),基因组成与其他龟鳖类动物相似;非编码区D-loop长973 bp,包含1个中央保守区(CD),2个扩展终止结合序列区(ETASs),3个保守盒(CSBs);构建的MP树、ML树和Bayesian树的拓扑结构相似,闭壳龟属7种龟聚为一枝,拟水龟属6种龟聚为一枝,齿缘摄龟与黑桥摄龟聚在一枝,3种进化树均支持这些龟鳖物种现有的分类学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缘摄龟 线粒体全基因组 系统进化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