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过程中并发支气管胸膜瘘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
作者 侯俊杰 米旭光 +7 位作者 李孝男 李晓男 杨影 江显卓 周颖 倪志强 金宁一 方艳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3-517,共5页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过程中并发支气管胸膜瘘(BPF)发生的可能机制、临床表现和预防策略,及时鉴别出具有潜在风险的个体患者,为BPF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例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过程中并发支气管胸膜瘘(BPF)发生的可能机制、临床表现和预防策略,及时鉴别出具有潜在风险的个体患者,为BPF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例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治疗NSCLC过程中并发BPF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及归纳相关文献,总结出其发生的潜在风险。结果:患者,男性,62岁,局部晚期肺腺癌(驱动基因阴性),接受贝伐珠单抗和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后线化疗,经过2个周期的化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功能状态均有所改善,但并发急性BPF及继发胸腔内感染,被迫停止抗血管生成治疗和化疗,虽经过胸腔闭式引流、积极抗感染治疗和最佳支持治疗等,临床症状未能得到缓解,患者最终于2019年9月17日死于呼吸衰竭。结论:当病变同时侵及胸膜、气管和胸壁,且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过程中出现肿瘤空化效应或治疗前病变已存在癌腔时,应警惕诱发急性BPF。由于急性BPF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因此及时识别出具有潜在风险的个体患者对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支气管胸膜瘘 非小细胞肺 抗血管生成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直肠癌并发直肠阴道瘘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
作者 侯俊杰 米旭光 +7 位作者 李晓男 李孝男 杨影 江显卓 周颖 倪志强 金宁一 方艳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90-795,共6页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已形成直肠阴道瘘直肠癌患者的疗效,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1例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的晚期直肠癌伴直肠阴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治特点和过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已形成直肠阴道瘘直肠癌患者的疗效,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1例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的晚期直肠癌伴直肠阴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治特点和过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患者,女性,64岁,于吉林省人民医院行经腹直肠癌手术(Dioxon手术),术后病理为中分化直肠腺癌,阴道后壁侵犯及区域淋巴结转移(pT4bN2M0,ⅢC期,DukesC);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SH2(+)、MLH1(+)、PMS2(+)、MSH6(+)、S-100(-)和BRAFV600E(-),提示错配修复蛋白功能正常(pMMR);该患者发生N-和K-ras基因突变,术后4周辅助化疗前盆腔核磁成像(MRI)显示术后直肠阴道瘘,延期化疗,术后5个月疾病继续进展,被迫行姑息性一线、二线化疗,但疾病持续进展,三线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未加重直肠阴道瘘,且促进了瘘道愈合,并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针对肿瘤进展导致直肠阴道瘘且无法从西妥昔单抗治疗中受益的直肠癌患者,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进行针对病因的治疗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贝伐珠单抗 辅助化疗 直肠阴道瘘 临床部分缓解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体CIK联合血浆置换干预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侯俊杰 杨影 +5 位作者 李孝男 倪志强 周颖 江显卓 谭岩 方艳秋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研究异体CIK联合血浆置换临床治疗肝癌的效应和机制。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细胞因子诱导成CIK细胞,体外培养扩增。病例均给予内科综合支持治疗情况下,随机分为异体CIK细胞治疗组和异体CIK+血浆置换治疗组。应... 目的研究异体CIK联合血浆置换临床治疗肝癌的效应和机制。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细胞因子诱导成CIK细胞,体外培养扩增。病例均给予内科综合支持治疗情况下,随机分为异体CIK细胞治疗组和异体CIK+血浆置换治疗组。应用ELISA法比较二组治疗前后血浆中IFN-γ、IL-4、IL-10、TGF-β、VEGF的浓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二组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CD3+和CD4+细胞比例、CD4+/CD8+比值、CD8+细胞比例;比较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结果二组异体CIK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均上调,异体CIK+血浆置换治疗组免疫上调显著,与同时下调IL-4、IL-10和TGF-β、VEGF的血浆浓度有关(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治疗后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明显上升,CD8+细胞比例下降,以异体CIK+血浆置换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PFS长于单纯异体CIK细胞治疗组(P<0.05),OS无延长(P>0.05);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异体CIK细胞治疗组(P<0.01)。结论通过应用异体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血浆置换方案,可抑制和清除免疫抑制性细胞和免疫抑制因子,上调CIK细胞免疫效应及数量,可抑制原发性肝癌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K 肝癌 血浆置换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氯丙嗪在老年晚期难治性癌痛患者中应用及安全性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影 侯俊杰 +6 位作者 李孝男 李晓男 江显卓 方艳秋 倪志强 周颖 刘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66-968,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氯丙嗪在老年晚期难治性癌痛患者中应用及安全性。方法30例老年患者为联合组,接受氯丙嗪片剂联合奥施康定(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止痛治疗,同期临床特点相同的对照组28例,继续当前止痛治疗,两组出现爆发痛,均应用奥诺美(盐酸... 目的探讨低剂量氯丙嗪在老年晚期难治性癌痛患者中应用及安全性。方法30例老年患者为联合组,接受氯丙嗪片剂联合奥施康定(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止痛治疗,同期临床特点相同的对照组28例,继续当前止痛治疗,两组出现爆发痛,均应用奥诺美(盐酸羟考酮胶囊)进行解救,之后将过去24 h羟考酮药物总剂量转化为奥施康定维持治疗,动态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数字分级法(NRS)评分,平均日使用奥施康定增加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等。结果联合组在治疗后2 w的NRS评分下降、平均日使用奥施康定增加量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及药物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均出现嗜睡、恶心呕吐、排尿困难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联合组口干2例(6.7%),对照组未出现;其余如便秘、体位性低血压等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丙嗪在难治性癌痛患者中应用安全,增加镇痛疗效,能减少羟考酮药物的应用,从而下调了羟考酮相关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丙嗪 姑息性镇静 癌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瑞巴林在老年晚期胰腺癌患者中应用及安全性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影 侯俊杰 +6 位作者 倪志强 周颖 江显卓 李孝男 李晓男 谭岩 方艳秋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3643-3644,共2页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在老年晚期胰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0例老年胰腺癌患者为观察组,接受普瑞巴林联合盐酸羟考酮(奥施康定)止痛治疗,同期临床特点相同的对照组26例,予单纯奥施康定止痛治疗,两组出现爆发痛,均应用盐酸吗啡...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在老年晚期胰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0例老年胰腺癌患者为观察组,接受普瑞巴林联合盐酸羟考酮(奥施康定)止痛治疗,同期临床特点相同的对照组26例,予单纯奥施康定止痛治疗,两组出现爆发痛,均应用盐酸吗啡片进行滴定,之后转为奥施康定治疗。比较两组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吗啡使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治疗后14 d的NRS评分、日均吗啡用量、不良反应均显著下降(P<0.05)。在生活质量及药物起效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普瑞巴林在老年晚期胰腺癌中应用安全,疼痛控制迅速有效,且可减少阿片类药物应用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瑞巴林 晚期胰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吗啡在老年晚期癌症难治性呼吸困难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影 侯俊杰 +6 位作者 李孝男 李晓男 江显卓 方艳秋 倪志强 周颖 刘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43-745,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吗啡在老年晚期癌症难治性呼吸困难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条件者68例,按照是否应用吗啡分为吗啡治疗组即试验组36例和非吗啡治疗组即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呼吸困难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及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氧... 目的探讨低剂量吗啡在老年晚期癌症难治性呼吸困难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条件者68例,按照是否应用吗啡分为吗啡治疗组即试验组36例和非吗啡治疗组即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呼吸困难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及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改变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经治疗后,起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而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维持时间延长,生活质量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呼吸困难缓解,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试验组有缓解更明显的趋势,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均较治疗前恢复,但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试验组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嗜睡、排尿困难仅出现在试验组;仅对照组出现心悸、失眠。结论低剂量吗啡在老年难治性呼吸困难患者中的应用安全,呼吸困难缓解迅速有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癌症 呼吸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美曲塞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老年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江显卓 倪志强 周颖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62-62,共1页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老年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旨在探讨该病的有效疗法,以提升疗效,改善预后。方法:筛选出本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诊治的78例老年肺腺癌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静滴培美曲塞,5...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老年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旨在探讨该病的有效疗法,以提升疗效,改善预后。方法:筛选出本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诊治的78例老年肺腺癌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静滴培美曲塞,500 mg/m2,d1)与观察组(39例;静滴培美曲塞,500 mg/m2,d1;静滴贝伐珠单抗,7.5 mg/kg,d1),对比两组的疗效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局部控制率与总有效率(64.1%、84.6%)高于对照组(41.0%、66.7%),均P<0.05;观察组的副作用发生率(35.9%)与对照组(30.8%)相近,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老年肺腺癌患者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美曲塞 贝伐珠单抗 老年 肺腺癌 疗效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肺癌相关性恶性胸腔积液治疗进展 被引量:23
8
作者 侯俊杰 方艳秋 +10 位作者 杨影 李孝男 李晓男 米旭光 芦小单 魏海峰 江显卓 周颖 倪志强 于莹莹 金宁一(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3-248,共6页
恶性胸腔积液(MPE)是晚期肺癌常见的症状之一,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预后。MPE的一般中位生存期为4~7个月。目前几乎所有的MPE管理指南,包括最新的2018年美国《恶性胸腔积液管理指南》,均将该病的治疗目标定为以最小的... 恶性胸腔积液(MPE)是晚期肺癌常见的症状之一,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预后。MPE的一般中位生存期为4~7个月。目前几乎所有的MPE管理指南,包括最新的2018年美国《恶性胸腔积液管理指南》,均将该病的治疗目标定为以最小的创伤来减轻或消除呼吸困难,并未谈及原发肿瘤的治疗。随着化疗、靶向治疗(EGFR、EML4-ALK/ROS1抑制剂)、生物及免疫治疗(PD-1/PD-L1和CTLA-4检查点抑制剂)等单药或多药联合治疗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肺癌治疗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因此仅涉及MPE自身疾病管理指南已不再适合目前的临床实践发展需求。本文就MPE的产生机制、分子靶向及免疫治疗时代下的患者个体化综合治疗策略等对肺癌相关MPE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杨影 侯俊杰 +3 位作者 倪志强 周颖 江显卓 方艳秋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26期131-131,133,共2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中胰岛素抵抗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收治结直肠癌患者82例,根据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IR)、VEGF水平。结果:VEGF与IR呈平行性增加,呈正相关(r=0.89,P...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中胰岛素抵抗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收治结直肠癌患者82例,根据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IR)、VEGF水平。结果:VEGF与IR呈平行性增加,呈正相关(r=0.89,P<0.01)。结论:监测胰岛素抵抗指数,判断VEGF水平变化,预测疗效,指导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胰岛素抵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6在乳腺癌中与VEGF表达关系及其抗肿瘤效果 被引量:14
10
作者 米旭光 李首庆 +3 位作者 刘多 魏海峰 江显卓 方艳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00-1003,共4页
目的:探讨miR-126与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miR-126发挥的抗肿瘤效果。方法:以qRT-PCR检测和Western blot分析miR-126与VEGF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miR-126 mimics转染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检测miR-126对VEGF的表达... 目的:探讨miR-126与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miR-126发挥的抗肿瘤效果。方法:以qRT-PCR检测和Western blot分析miR-126与VEGF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miR-126 mimics转染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检测miR-126对VEGF的表达影响,MTT法和细胞划痕实验验证miR-126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miR-126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呈低表达,VEGF表达与其呈负相关,上调miR-126可以降低VEGF的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结论:miR-126可以通过下调VEGF表达来实现降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从而发挥抗肿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26 VEGF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