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品管圈在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亚南 宗序玲 +3 位作者 毛全高 陆培培 席骏钻 沈锦华 《上海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32-34,77,共4页
目的:探讨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定"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模式的构建"为本期品管圈活动主题,按照课题达成型品管圈的10大步骤开展活动。结果:活动实施后,Ⅰ类... 目的:探讨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定"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模式的构建"为本期品管圈活动主题,按照课题达成型品管圈的10大步骤开展活动。结果:活动实施后,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55.3%下降至29.4%,品种选择合理率为95.4%,疗程合理率为80.2%,用药时机合理率为95.2%,用法用量合理率为96.2%。圈员自身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对新的品管方法的学习等无形成果均有效提升。结论: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应用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预防使用率有效下降,合理率稳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题达成品管圈 Ⅰ类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与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2
作者 李亚南 毛全高 沈锦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9期2377-2380,共4页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与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比较。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三组,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注射液,观察组分别采用GM1(观察组1)、mNGF(观察组2)治疗,疗程...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与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比较。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三组,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注射液,观察组分别采用GM1(观察组1)、mNGF(观察组2)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检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的变化及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R)活性、血清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的含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0%、77.5%)高于对照组(67.5%)(P<0.05),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1高于观察组2(P<0.05)。三组患者经治疗后,AR水平显著降低(P<0.01),NGF和IGF-Ⅰ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的AR低于对照组,NGF、IGF-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的NGF水平较前升高5.47倍,显著高于观察组1(P<0.01),但IGF-Ⅰ要低于观察组1 23.84 ng/L(P<0.05)。结论GM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mNGF和甲钴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鼠神经生长因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的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陆培培 沈锦华 +2 位作者 毛全高 席骏钻 李亚南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9年第2期155-156,共2页
总结了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抗菌药物管理实践中的几个问题,如纳入患者的范围是否剔除感染;纳入胆囊微创手术;非诊断类的血管介入术等。提示同道思考,促进其管理精细化。
关键词 Ⅰ类切口手术 预防用抗菌药物 管理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手工泛丸的丸模起点探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沈锦华 毛全高 毛疆民 《江苏中医药》 CAS 2012年第9期66-67,共2页
在小料丸药手工泛制过程中,粉粒的逐步增大都会经过颗粒、起点、成模、成型、盖面等阶段。为控制目标丸药数量,调匀大小,丸模起点是手工泛丸特有的阶段也是实现的关键节点。丸模起点与粉料、药匾和操作者的手法关系密切。只有明确了丸... 在小料丸药手工泛制过程中,粉粒的逐步增大都会经过颗粒、起点、成模、成型、盖面等阶段。为控制目标丸药数量,调匀大小,丸模起点是手工泛丸特有的阶段也是实现的关键节点。丸模起点与粉料、药匾和操作者的手法关系密切。只有明确了丸模起点的重要性和调节方法,才能使手工泛丸全过程进一步细化并得到有效控制,大大提升新手的操作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泛丸 丸模起点 中药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藤酮纳米脂质载体及其修饰物在大鼠体内的分布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亚南 毛全高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346-351,366,共7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修饰后的鱼藤酮纳米脂质载体(rotenone loaded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R-NLC)在大鼠体内的分布。方法:取SD大鼠123只,其中21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分别皮下注射鱼藤酮溶液、R-NLC、...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修饰后的鱼藤酮纳米脂质载体(rotenone loaded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R-NLC)在大鼠体内的分布。方法:取SD大鼠123只,其中21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分别皮下注射鱼藤酮溶液、R-NLC、PEG修饰的鱼藤酮纳米脂质载体(PEG-R-NLC),在不同时间点取尾静脉血;其余102只SD大鼠随机分为17组,5组皮下注射鱼藤酮溶液,12组分别皮下注射R-NLC(6组)和PEG-R-NLC(6组),在不同时间点取各种组织;采用HPLC法检测血浆和组织样品中鱼藤酮的含量,观察并比较大鼠体内的分布。结果:鱼藤酮溶液在血液中达峰时间(Tmax)为4 h,在各组织分布的曲线下面积(AUC)由高到低依次为肾、肝、脑、脾、心、肺。R-NLC和PEGR-NLC在血液中的Tmax为8 h,AUC分别为鱼藤酮溶液35.99、42.03倍;R-NLC在各组织分布的AUC由高到低分别为脑、肝脏、肾、心、脾、肺;与R-NLC相比,PEG-R-NLC在脑组织(黑质、纹状体)中的分布明显升高,在外周组织中的分布均减少。结论:PEG-R-NLC能增加鱼藤酮在纹状体和黑质中的分布,进一步增强了R-NLC的脑靶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藤酮 纳米脂质载体 聚乙二醇修饰 曲线下面积 脑靶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手工泛丸操作规程 被引量:4
6
作者 沈锦华 毛疆民 +5 位作者 汪燕 冒群 毛全高 郭晶晶 李亚南 石国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第18期16-20,共5页
为了解中药手工泛丸的相关概念及泛丸行家的相关描述,增添丸模起点概念和球体积原理推测成品丸径的量比关系,使这项传统工艺的新手更易掌握。对中药手工泛丸的起模阶段进行细化,提出起模分为颗粒、模起点、成模3个阶段,提前预知和调控... 为了解中药手工泛丸的相关概念及泛丸行家的相关描述,增添丸模起点概念和球体积原理推测成品丸径的量比关系,使这项传统工艺的新手更易掌握。对中药手工泛丸的起模阶段进行细化,提出起模分为颗粒、模起点、成模3个阶段,提前预知和调控目标丸药的数量和大小,中途不用过筛、成型阶段不再调整丸模数量,模起点操作经验描述重点介绍,特附"小儿粥用蜂房丸"泛制重点阶段特征图片。中药手工泛丸毕竟是一门长期积累的技艺,药典及教课书中的描述对泛丸新手可操作性不强,需要在练习中不断的完善和领悟,吸收模起点理论、编制中药泛丸操作规程,会使这门传统工艺得到有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丸剂 泛制法 药匾泛丸 操作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审核管理成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陆培培 席骏钻 +3 位作者 汤金燕 陈璐 毛全高 沈锦华 《上海医药》 CAS 2019年第17期50-52,59,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审核管理成效及不合理典型处方情况,提升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合格率,为进一步改进提供思路。方法:制定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标准格式,开展持续的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合格率审核、考核。结果:门诊药房第二类... 目的:分析医院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审核管理成效及不合理典型处方情况,提升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合格率,为进一步改进提供思路。方法:制定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标准格式,开展持续的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合格率审核、考核。结果:门诊药房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不合理率由开始点评时的19.71%稳步下降,2017年第四季度第二类精神药品不合理处方率为3.58%、2018年四季度不合理处方率只有1.48%,处方数上升了29%、不合理处方数减少了46.6%、不合理处方率下降了56%。结论:持续的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点评能够提升处方合理率,但仍待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类精神药品 处方审核 管理 成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法在门诊抗菌药物管理中的成效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亚南 毛全高 +1 位作者 郭晶晶 沈锦华 《抗感染药学》 2016年第4期763-766,共4页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在门诊抗菌药物管理和处方点评的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第3季度5 d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数量作为PDCA实施前组;另抽取2016年第1季度5 d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数量作为PDCA实施后组;按照PDCA循环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和...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在门诊抗菌药物管理和处方点评的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第3季度5 d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数量作为PDCA实施前组;另抽取2016年第1季度5 d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数量作为PDCA实施后组;按照PDCA循环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程序,分析实施前后的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结果。结果:PDCA实施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由26.98%降至23.50%,抗菌药物联用的现象得到一定改善,阿奇霉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口服处方均有所上升,输液处方均呈下降趋势;用药不适宜处方比例大幅下降,由2013年的65.85%降至15.35%;两组间用法次数不当、单次超剂量使用、超权限使用处方均下降,以及溶媒选用不当、门诊不可用药和其他不合理处方已基本杜绝。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的干预管理,促进了处方点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抗菌药物 处方点评 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准方案”在县级医院骨科Ⅰ类手术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晓霞 席骏钻 +2 位作者 毛全高 李亚南 沈锦华 《中国处方药》 2020年第10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方法。方法参照相关文献与骨科医师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基准方案”进行日常考核管理,再分析、总结。结果一般考核管理后、骨科Ⅰ...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方法。方法参照相关文献与骨科医师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基准方案”进行日常考核管理,再分析、总结。结果一般考核管理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用药占比为48.6%,导入“基准方案”细化管理后用药占比为26.6%。且季度品种选择合理率上升为90.9%,疗程合理率65.6%上升为90%,时机合理率6.3%上升为100%,用量用法管理变化不大,由90%上升为100%。结论“基准方案”在县级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中效果稳定并可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医院 骨科 Ⅰ类切口手术 预防用抗菌药物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0
作者 毛全高 李亚南 +1 位作者 席骏钻 杨慧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0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影响县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因素,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收集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在本院进行Ⅰ类切口手术的患者2131例,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与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2018年第三... 目的:探讨与分析影响县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因素,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收集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在本院进行Ⅰ类切口手术的患者2131例,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与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2018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分别为40.5%、33.73%;2019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分别为24.0%、25.0%。在2131例患者中,合理用药892例,合理率为41.9%;不合理用药1239例,不合格率为58.1%。单因素分析显示,基础疾病、手术时机、年龄、支付费用方式均为影响合理用药的重要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手术时机、年龄、支付费用方式为影响县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县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用药比例较高,多为使用时机、使用疗程不当,基础疾病、手术时机、年龄、支付费用方式为主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医院 Ⅰ类切口手术 预防用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1例Ⅰ类切口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及其不合理医嘱的点评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晶晶 李亚南 +1 位作者 毛全高 沈锦华 《抗感染药学》 2016年第6期1242-1246,共5页
目的:分析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现状的办法。方法:选取2014年10月1日—2015年9月30日间Ⅰ类切口出院患者资料,分析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患者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嘱用药,点评典型不适宜用药医嘱存... 目的:分析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现状的办法。方法:选取2014年10月1日—2015年9月30日间Ⅰ类切口出院患者资料,分析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患者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嘱用药,点评典型不适宜用药医嘱存在的原因。结果:分析发现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151例患者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医嘱,存在的问题有用药疗程不合理、用药时机不合理、品种选取不合理等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仍需进一步加以规范。结论:通过有效持续的医嘱点评和强有力的行政干预,提高了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I类切口 医嘱点评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普外科33张门诊处方点评及其不合理处方用药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宗序玲 李亚南 +1 位作者 沈锦华 毛全高 《抗感染药学》 2016年第5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分析医院普外科门诊处方点评内容及其合理用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医院2016年4月份3 d的普外科门诊用药处方,共计33张,点评其处方用药。结果:33张普外科门诊处方中仅12张处方合格,其处方合格率为36.36%,不合格率为6... 目的:分析医院普外科门诊处方点评内容及其合理用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医院2016年4月份3 d的普外科门诊用药处方,共计33张,点评其处方用药。结果:33张普外科门诊处方中仅12张处方合格,其处方合格率为36.36%,不合格率为63.64%,不合理处方项目主要为临床诊断不全、用药次数不当、用法不对、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符等。结论:通过处方点评,改善普外科不合理用药现象,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外科 处方点评 不合理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级医院药学为患者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医院药学模式转变的思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毛全高 沈锦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23期233-235,共3页
医院药学是以临床医师以患者为服务对象,以供应药物和指导、参与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的药物治疗为职责,以治疗效果为质量标准,在医院特定环境下的药学服务工作[1]。二级医院药学服务职能包括药事管理,药品的调剂、调配、制剂、临床药... 医院药学是以临床医师以患者为服务对象,以供应药物和指导、参与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的药物治疗为职责,以治疗效果为质量标准,在医院特定环境下的药学服务工作[1]。二级医院药学服务职能包括药事管理,药品的调剂、调配、制剂、临床药学、药物研究、药品检验与质控、药物信息、药学的科研与教学、药学人才的培养和药学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服务 模式 医院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门诊药房药品数量精确管理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毛全高 沈锦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6期2445-2446,共2页
探讨改善医院门诊药房药品账物不符现象,提升医院门诊药房管理水准的可行性。利用精确管理理论和超市管理模式,对医院门诊药房管理现状、流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特别是普遍存在的药品帐物不符现象。通过对当前医院门诊药房的流程深入分... 探讨改善医院门诊药房药品账物不符现象,提升医院门诊药房管理水准的可行性。利用精确管理理论和超市管理模式,对医院门诊药房管理现状、流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特别是普遍存在的药品帐物不符现象。通过对当前医院门诊药房的流程深入分析,规范品种、价格、操作标准等因素,实施实时实物账册,实现管理流程的具体化、管理参数的量化、管理过程的透明化,使医院门诊药房高效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药房 药品数量 精确管理 超市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蛭素剂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毛全高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2250-2254,共5页
水蛭素是水蛭的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但由于临床应用中存在半衰期短、出血危险等不足,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一些水蛭素新剂型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现结合水蛭素的不同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对其给药途径及给药剂... 水蛭素是水蛭的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但由于临床应用中存在半衰期短、出血危险等不足,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一些水蛭素新剂型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现结合水蛭素的不同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对其给药途径及给药剂型进行综述,以期为水蛭素以后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素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给药途径 给药剂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藤酮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诱导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毛全高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制备鱼藤酮聚合物纳米分散液,建立与人类帕金森病发病特征相类似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鱼藤酮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检测冷冻干燥保护剂(海藻糖、甘露醇、葡萄糖)及其... 目的:制备鱼藤酮聚合物纳米分散液,建立与人类帕金森病发病特征相类似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鱼藤酮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检测冷冻干燥保护剂(海藻糖、甘露醇、葡萄糖)及其浓度对冻干样品粒径的影响。将PLGA纳米粒制成冻干粉,28只SD大鼠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6只),鱼藤酮组(6只),高剂量鱼藤酮PLGA纳米粒组(R-PLGA,8只)以及低剂量R-PLGA组(8只)。各组均为皮下注射给药,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鱼藤酮组给予普通鱼藤酮溶液,R-PLGA组给予鱼藤酮纳米粒冻干粉。除高剂量组每4天给药1次(剂量为3.5 mg/kg)外,其他组均为每3天给药1次,每次剂量均为2.5 mg/kg。各组整个处理过程均为27 d。采用纳米粒度仪/Zeta电位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与Zeta电位;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纳米粒中鱼藤酮的熔点,HPLC法测定鱼藤酮含量。观察大鼠外观行为表现(评分)、体质量、实格试验中移动潜伏期,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阳性细胞数。结果:制得的R-PLGA纳米粒平均粒径为306.5 nm,Zeta电位为-2.66 m V,包封率为89.14%,载药量为18.22%。2%海藻糖作为冷冻干燥保护剂保护作用最好,冻干粉平均粒径312.6 nm。与对照组比较,普通鱼藤酮组与高、低剂量R-PLGA组的大鼠行为学评分升高(P<0.01),移动潜伏期从(0.93±0.21)s延长至(7.35±3.2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H免疫阳性细胞数为82.06±10.20,低剂量模型组(17.54±4.20)明显减少(P<0.01)。结论:制得可用于制作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R-PLGA纳米粒冻干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鱼藤酮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疗法用于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7
作者 毛全高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2期55-56,共2页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从医院收治的200例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中抽取符合条件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从医院收治的200例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中抽取符合条件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疗法。观察2组治疗2周后的临床效果,统计2组患者咳嗽、气喘、发热、哮鸣音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42.86%(P<0.01)。观察组咳嗽、气喘、发热、哮鸣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采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疗法有利于提高其治疗效果,见效速度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 雾化吸入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一类手术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近两年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毛全高 《上海医药》 CAS 2018年第19期57-58,69,共3页
通过调查分析我院近两年一类手术切口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我院一类切口手术病例预防用抗菌药物经过2016年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通过调查分析我院近两年一类手术切口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我院一类切口手术病例预防用抗菌药物经过2016年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的学习和实施,2017年临床应用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在品种选择、用法用量、疗程、时机等方面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类手术切口 预防 抗菌药物 用药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疑难问题探讨
19
作者 沈锦华 陆培培 毛全高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3年第2期200-200,共1页
为了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我院按照卫生部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以及《南通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洁活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等开展机菌药物的处方点评工作。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处方点评 点评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品管圈实现从处方点评向处方审核的转变 被引量:5
20
作者 席骏钻 杨慧 +5 位作者 邵建兵 李亚南 毛全高 郝建国 韩栋 沈锦华 《上海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74-77,共4页
目的:通过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活动,推动本院由事后处方点评向处方前置审核的顺利过渡。方法:确定"县级医院处方审核模式的构建"为本期活动主题,遵循PDCA循环,按照课题达成型品管圈的10大步骤来开展本次活动。结果 :活动后,药师... 目的:通过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活动,推动本院由事后处方点评向处方前置审核的顺利过渡。方法:确定"县级医院处方审核模式的构建"为本期活动主题,遵循PDCA循环,按照课题达成型品管圈的10大步骤来开展本次活动。结果 :活动后,药师平均审方时间由44.8 s下降至28.0 s,全院处方合理率由95%上升至99%,重点科室处方合理率由90%上升至97%;同时还收获了许多无形成果及附加效益。结论 :运用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活动,大大提高了审方效率及处方质量,为实现本院处方前置审核排除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题达成型 品管圈 处方点评 处方审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