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6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欧阳晓晖 孔广忠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6期327-328,共2页
文章对我院近20年手术治疗的6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PT)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本组恶性肿瘤42例(63.6%),良性肿瘤24例(36.4%)。肿瘤完全切除43例(65.2%),发生手术副损伤及并发症5例(7.6%)... 文章对我院近20年手术治疗的6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PT)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本组恶性肿瘤42例(63.6%),良性肿瘤24例(36.4%)。肿瘤完全切除43例(65.2%),发生手术副损伤及并发症5例(7.6%)。我们认为PRPT不易早期发现,所以对腹部肿物和不明原因的腹部及腰背部隐痛应给予重视。为了提高PRPT的完全切除率,术前应尽可能明确肿瘤与周围重要组织脏器的关系,常规做静脉肾盂照影和肠道准备,并对肿瘤可能侵犯重要血管有充分的思想和技术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被引量:5
2
作者 欧阳晓晖 杨成旺 孔广忠 《肝胆外科杂志》 2000年第2期121-122,共2页
目的 分析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方法 根据我院损伤 7例及外院转入 11例共 18例资料 ,分析易造成胆道损伤的原因 ,并将其归纳为病理因素 ,解剖变异及术者和手术条件因素。针对各种致损因素提出应当采取的预防措... 目的 分析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方法 根据我院损伤 7例及外院转入 11例共 18例资料 ,分析易造成胆道损伤的原因 ,并将其归纳为病理因素 ,解剖变异及术者和手术条件因素。针对各种致损因素提出应当采取的预防措施。结果 本组 18例 ,因病理因素所致胆道损伤 9例 ,解剖变异所致胆道损伤 3例 ,因手术条件不满意 ,显露不良或术者的原因所致胆道损伤 6例。结论 强调术中良好的显露和术者高度的责任感和警惕性是避免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重要因素。提倡顺逆结合切除胆囊 ,在明确三管关系之后切断胆囊管。充分认识解剖变异和炎症粘连给解部胆囊三角带来的困难 ,要求术者认真对待谨慎行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源性损伤 胆道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保存大鼠甲状旁腺自体移植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欧阳晓晖 王正茂 +1 位作者 武月玲 陈宝皎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1991年第1期38-41,共4页
作者在成功地制作大鼠去甲状旁腺低血钙动物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低温保存大鼠PTG24,48,72h后自体移植的可能性,为临床治疗部分医源性甲旁低功提供动物实验依据。经测定动物血清钙舍量的变化和对切除的移植物的组织学观察证实:4℃Hank-RP... 作者在成功地制作大鼠去甲状旁腺低血钙动物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低温保存大鼠PTG24,48,72h后自体移植的可能性,为临床治疗部分医源性甲旁低功提供动物实验依据。经测定动物血清钙舍量的变化和对切除的移植物的组织学观察证实:4℃Hank-RPMI-1640液保存大鼠PTG 24,48h后自体移植是成功的,保存72h的PTG组织坏死,丧失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 自体移植 血清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及VEGF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欧阳晓晖 牛剑祥 +2 位作者 赵海平 贾淑芹 苏秀兰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313-317,共5页
目的:检测生存素(surviv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及两者相互的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survivin和VEGF蛋白在60例大肠癌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 目的:检测生存素(surviv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及两者相互的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survivin和VEGF蛋白在60例大肠癌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及两者间相互的联系。结果:①survivin和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均呈强表达,在癌旁组织内弱表达或不表达(P<0.01);②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相关(P<0.05);③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④大肠癌中survivin与VEGF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①大肠癌中survivin与VEGF的过表达,可能在肿瘤的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②联合检测survivin和VEGF的表达情况,可以为临床上评估大肠癌的进展状态、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表达 大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欧阳晓晖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第S1期1-4,共4页
随着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成了时代的要求。本文从现代医学发展的特点和创新思维的本质出发,阐述了创新思维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培养方法。
关键词 创新型 医学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改良胰管空肠吻合预防胰瘘 被引量:8
6
作者 赵海平 欧阳晓晖 +2 位作者 董培德 宝力道 杨成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胰管空肠端侧粘膜对粘膜及胰管空肠套入式吻合方式,以其预防术后胰瘘发生。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月回顾性分析25例PD的临床资料,残胰的重建方式分别按胰管空肠粘膜对粘膜套入式端侧吻合,胰管支撑管胰...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胰管空肠端侧粘膜对粘膜及胰管空肠套入式吻合方式,以其预防术后胰瘘发生。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月回顾性分析25例PD的临床资料,残胰的重建方式分别按胰管空肠粘膜对粘膜套入式端侧吻合,胰管支撑管胰液体外引流。结果:PD24例术后恢复顺利,未发生胰瘘;1例术后腹腔创面广泛渗血,多器官功能衰竭围手术期死亡,其余随访无远期并发症。结论:PD胰管空肠端侧粘膜对粘膜套入式吻合有明显避免胰瘘及并发症的发生,真正临床应用价值有待更大量的对照随机前瞻性大样本研究才能作出正确可靠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中腹腔温热化疗结合MMC-CH疗效评价 被引量:11
7
作者 赵海平 欧阳晓晖 孟兴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腹腔温热低渗化疗结合术后活性碳吸附丝裂霉素C(MMC-CH)腹腔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72例进展期胃癌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手术结束前43℃蒸馏水恒温腹腔滞留15min关腹,上腹腔置化疗管,一周后...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腹腔温热低渗化疗结合术后活性碳吸附丝裂霉素C(MMC-CH)腹腔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72例进展期胃癌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手术结束前43℃蒸馏水恒温腹腔滞留15min关腹,上腹腔置化疗管,一周后活性碳(CH)375mg+丝裂霉素C50mg+37℃生理盐水100ml混悬液通过预置化疗管缓慢注入腹腔内。对照组:手术结束前43℃蒸馏水恒温腹腔滞留15min吸出关腹。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个月、1个月全身静脉化疗。全部病例均采取D2胃癌根治性手术。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总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49.24%,43.46%和43.46%,35.58%;平均生存期分别为42.64±6.2个月,36.26±5.4个月;实验组较对照组3、5年平均生存率分别提高5.78%和7.88%(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术中腹腔温热低渗化疗结合MMC-CH术后腹腔化疗可提高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手术后生存率和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药物治疗 双蒸水 医用活性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利多卡因代谢物单乙基甘氨酰二甲苯胺的血药浓度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震侠 张瑞明 +4 位作者 曹伟 欧阳晓晖 赵海平 董培德 孟兴凯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0-313,共4页
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利多卡因代谢物单乙基甘氨酰二甲苯胺(MEGX)血药浓度的方法。血清中的MEGX采用固相萃取小柱萃取、GC-MS测定。色谱条件为:HP-5MS毛细管柱(15m×0.25mm×0.1μm),初始柱温100℃,... 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利多卡因代谢物单乙基甘氨酰二甲苯胺(MEGX)血药浓度的方法。血清中的MEGX采用固相萃取小柱萃取、GC-MS测定。色谱条件为:HP-5MS毛细管柱(15m×0.25mm×0.1μm),初始柱温100℃,保持1min后以40℃/min速率升温至200℃,保持0.5min;进样口温度250℃;分流进样,分流比1∶1,进样量2μL;载气为氦气,流量为1.0mL/min。质谱条件为:离子源温度230℃,电子轰击电离,电子能量70eV,选择离子检测(m/z58(MEGX)、m/z86(普鲁卡因,内标))。结果表明,MEGX在血清中的浓度在1.562~25ng/mL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81,最低检测限为0.5ng/mL,不同浓度MEGX的萃取回收率在80.1%~85.7%之间。实验证明该方法快速、准确,选择性好,灵敏度高,适合用于血清中微量MEGX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固相萃取 单乙基甘氨酰二甲苯胺 利多卡因 代谢物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自由基对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并发脑组织损害的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赵海平 王万祥 +4 位作者 欧阳晓晖 刘淑平 罗淑琴 杨成旺 寿乃延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过程中,氧自由基对大鼠脑组织的损害作用。方法通过大鼠胰胆管逆行5%牛磺胆酸钠注射诱发AHNP模型,检测6、12、24h对照组及AHNP组大鼠脑组织PLA2活性、丙二醛(MD...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过程中,氧自由基对大鼠脑组织的损害作用。方法通过大鼠胰胆管逆行5%牛磺胆酸钠注射诱发AHNP模型,检测6、12、24h对照组及AHNP组大鼠脑组织PLA2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脑系数(BI),同步观察胰腺及脑组织学变化。结果AHNP组与对照组比较,脑组织PLA2活性、MDA含量及BI增加,SOD活性降低,光镜下脑组织间质及细胞肿胀,髓鞘变性。结论大鼠AHNP并发脑组织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出血坏死性 胰腺炎 氧自由基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肿瘤坏死因子-α在大鼠实验性胰性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赵海平 吕飞飞 欧阳晓晖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37-341,共5页
目的探讨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大鼠实验性胰性脑病中对脑组织的作用,为揭示胰性脑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按拆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胰性脑病组(n=30)。... 目的探讨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大鼠实验性胰性脑病中对脑组织的作用,为揭示胰性脑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按拆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胰性脑病组(n=30)。对照组经颈内动脉注入生理盐水;胰性脑病组经颈内动脉注入磷脂酶A2,复制大鼠胰性脑病模型。对照组大鼠于制模后第1d处死,胰性脑病组分别于造模后第1、3及7d各处死10只动物,检测脑组织含水量,观察脑微血管内白细胞聚集及附壁现象、脑细胞和神经纤维变化,检测大鼠脑组织匀浆中TNF-α、MDA含量及SOD活性变化。结果随时间延长,胰性脑病组大鼠脑微血管内白细胞聚集及附壁数目显著增加,神经元细胞水肿及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明显,脑组织含水量、MDA及TNF-α的含量明显增加,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大鼠胰性脑病模型中,MDA、SOD及TNF-α对胰性脑病时脑损害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性脑病 大鼠 动物模型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脏缺血不同时间再灌注时肝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震侠 张瑞明 +1 位作者 欧阳晓晖 蔡继峰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肝脏经历不同缺血时间后再灌注时肝细胞凋亡、Bcl 2蛋白表达的变化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参照Nauta的方法制作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百分率及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随着肝脏热缺血... 目的 :探讨大鼠肝脏经历不同缺血时间后再灌注时肝细胞凋亡、Bcl 2蛋白表达的变化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参照Nauta的方法制作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百分率及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随着肝脏热缺血时间的延长 ,肝细胞凋亡百分率明显增加 ,而Bcl 2蛋白表达量逐渐下降。结论 :肝细胞凋亡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B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缺血再灌注 凋亡 BCL-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癌活性肽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周期的调控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桂华 苏秀兰 +2 位作者 申杰 毕力夫 欧阳晓晖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18期1361-1364,共4页
目的:探讨抗癌活性肽(anti-cancer bioactive peptide,ACBP)对人胃癌细胞BGC-823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GC-823细胞,将不同浓度的ACBP作用于细胞,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ACBP对BGC-82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HE染色观察形... 目的:探讨抗癌活性肽(anti-cancer bioactive peptide,ACBP)对人胃癌细胞BGC-823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GC-823细胞,将不同浓度的ACBP作用于细胞,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ACBP对BGC-82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周期负性调控分子p27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10.0~25.0mg/L)ACBP均能抑制BGC-823细胞的生长,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特征性改变,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25.0mg/LACBP作用72h抑制率为(84.4±2)%,中效浓度(IC50)为7.86mg/L。RT-PCR发现经ACBP处理后,BGC-823细胞的p27mRNA表达明显增加。结论:ACBP对BGC-823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其抑癌机制可能与其调控细胞周期有关,使p27mRNA重获表达,从而发挥抗BGC-823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类 胃肿瘤 基因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发病风险与醌氧化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7
13
作者 任建军 欧阳晓晖 苏秀兰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22期1686-1688,共3页
目的:探讨醌氧化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 FLP)分析方法分析了80例胃癌患者与80名健康成人NQ01的基因多态性。结果:醌氧化还原酶基因cDNA609位T等位基因频率在胃癌组... 目的:探讨醌氧化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 FLP)分析方法分析了80例胃癌患者与80名健康成人NQ01的基因多态性。结果:醌氧化还原酶基因cDNA609位T等位基因频率在胃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5%和4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0,P=0.018。基因型分布在胃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3,P=0.025。杂舍型(T/C)和突变纯舍子型(T/T)基因型携带者患胃癌的危险性分别是野生型纯合子(C/C)的2.84倍(95%CI:1-2451~6.4780)与3.60倍(95%CI:1.2970~9.9925)。结论:NQ01cDNA609 T等位基因可能是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因素,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醌氧化还原酶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组织中HSP70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文秀 杨成旺 +1 位作者 欧阳晓晖 苏秀兰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3-365,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HSP70和p53蛋白的表达特点及其相互间关系。方法运用SP法结合图像分析,探讨HSP70和p5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31例大肠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HSP70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5...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HSP70和p53蛋白的表达特点及其相互间关系。方法运用SP法结合图像分析,探讨HSP70和p5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31例大肠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HSP70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5917±0.0678、0.3363±0.0485、0.1742±0.0193;癌组织中HSP70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53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7547±0.2732、0.5388±0.1542、0.3770±0.0682;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P70和p5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依从关系(P<0.01),二者呈直线相关,相关系数r为0.795。结论HSP70和p5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二者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是细胞恶变的指标之一;他们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或者在大肠癌组织中可能存在着HSP70-p53蛋白的复合物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热休克蛋白70 P53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ALR在大鼠部分肝移植术后肝再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震侠 赵海平 +3 位作者 张瑞明 董培德 孟兴凯 欧阳晓晖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部分肝移植术后腹腔注射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recombinant human augmenter ofliver regeneration,rhALR)促进肝移植术后肝细胞再生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原位60%肝脏移植模型,部分肝移植术后腹腔注射rhALR 40μg/k... 目的探讨大鼠部分肝移植术后腹腔注射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recombinant human augmenter ofliver regeneration,rhALR)促进肝移植术后肝细胞再生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原位60%肝脏移植模型,部分肝移植术后腹腔注射rhALR 40μg/kg 2次/d(实验组,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注射用水);取术后第1、2、3、5、7天大鼠血清及肝组织,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测定肝细胞PCNA LI的变化,RT-PCR检测肝组织IL-6 mRNA Cyclin-D1 mRNA的表达。结果实验组(A组)与对照组(B组)比较,术后第1、2天A组血清ALT显著低于B组。A组术后第1、2、3、5天的PCNA LI均明显高于B组同一时点的PCNA LI(P<0.05)。A组术后第2天的肝细胞AI明显低于B组同一时点的肝细胞AI(P<0.05);A组术后肝组织IL-6 mRNA的表达与B组在各观察时点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第1天肝组织Cyclin D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B组同时点的表达(P<0.05),其余观察时点无明显差异。结论大鼠部分肝移植术后应用rhALR可以明显促进肝细胞的再生,降低血清ALT,稳定肝细胞膜,保护肝细胞功能。rhALR促进大鼠部分肝移植术后的肝再生可能并不是通过上调启动阶段重要因子IL-6 mRNA的表达发挥作用,而是通过上调增殖阶段重要因子CyclinD1mRNA的表达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再生增强因子 白细胞介素 细胞周期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吻合器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应用体会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海平 董培德 +1 位作者 欧阳晓晖 杨成旺 《消化外科》 CSCD 2006年第4期302-302,F0003,共2页
关键词 胃癌 全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吻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和谐环境 促进医院发展
17
作者 欧阳晓晖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53-154,共2页
关键词 医院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7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苏秀兰 欧阳晓晖 +1 位作者 闫美荣 刘桂荣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07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p73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预后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60例术前未经放疗、化疗的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及其中23例患者的癌旁组织标本。60例患者中高分化腺癌21例,中分化22例,低分化17例;侵及浆膜者36例;有淋巴结转移者21... 目的探讨p73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预后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60例术前未经放疗、化疗的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及其中23例患者的癌旁组织标本。60例患者中高分化腺癌21例,中分化22例,低分化17例;侵及浆膜者36例;有淋巴结转移者21例。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p73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73蛋白的表达,利用Smartscape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以平均灰度值表示,平均灰度值低示表达量高。结果p73 mRNA及p73蛋白平均灰度值在大肠癌组织分别为0.549±0.080及0.481±0.091,在癌旁组织中分别为0.703±0.081和0.701±0.068,二者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将患者按肿瘤分化程度、是否侵及浆膜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分组,p73 mRNA及p73蛋白平均灰度值在低中分化组分别为0.463±0.082和0.472±0.099,高分化组分别为0.549±0.088及0.535±0.0584;在侵及浆膜组分别为0.517±0.106和0.528±0.100,未侵及浆膜组分别为0.602±0.079和0.560±0.058;在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0.513±0.083及0.462±0.105,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0.607±0.083及0.595±0.080。各组间p73 mRNA及p73蛋白平均灰度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7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增强,并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相关,可作为判断大肠癌进展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腺癌 基因 肿瘤抑制 肿瘤抑制蛋白质类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4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茂春 宝力道 +1 位作者 欧阳晓晖 杨成旺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3年第8期911-912,共2页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指胆管包括肝胆管和胆总管因先天性发育异常而引起的囊状扩张,它有利于因结石或肿瘤梗阻而引起的胆管继发扩张,是一种较少见的胆道疾病。该病多发于亚洲,在我国随着各种检查手段的日益完善,本病在国内的发生率也...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指胆管包括肝胆管和胆总管因先天性发育异常而引起的囊状扩张,它有利于因结石或肿瘤梗阻而引起的胆管继发扩张,是一种较少见的胆道疾病。该病多发于亚洲,在我国随着各种检查手段的日益完善,本病在国内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我院于1984-2012年共收治148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临床分析 先天性发育异常 肝胆管 囊状扩张 肿瘤梗阻 胆道疾病 检查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癌活性肽-S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及对细胞周期的调控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朝阳 杨成旺 +1 位作者 欧阳晓晖 苏秀兰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抗癌活性肽-S对荷肝癌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荷肝癌小鼠皮下种植瘤模型,随机分三组,分别给5-Fu,20mg/Kg,抗癌活性肽-S0.4ml/只,对照组给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隔日给药连续10天。10天后处死小鼠,计... 目的探讨抗癌活性肽-S对荷肝癌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荷肝癌小鼠皮下种植瘤模型,随机分三组,分别给5-Fu,20mg/Kg,抗癌活性肽-S0.4ml/只,对照组给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隔日给药连续10天。10天后处死小鼠,计算重量抑瘤率;取瘤组织制备石蜡切片,原位杂交法检测瘤细胞VEGFmRNA表达情况并计算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中Ki67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抗癌活性肽-S具有较好地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生长及血管生成作用,抑制率为49.43%,且对VEGFmRNA及Ki67表达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抗癌活性肽-S可以阻滞肿瘤细胞停止于S期,促进瘤细胞凋亡。结论抗癌活性肽-S具有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其抗肝癌细胞增殖作用机制为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调控细胞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活性肽-s 抑瘤作用 肝肿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