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植年限对核桃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赵雅琦 栾好安 黄绍文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共11页
利用时空置换法,分析核桃栽培管理过程中土壤团聚体尺度下有机碳(SOC)及其组分(活性碳、惰性碳)的演变特征,为我国核桃园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合适湿度”干筛法和改良Walkley-Black法,以河北省绿岭果业有限公司核桃基地3个种... 利用时空置换法,分析核桃栽培管理过程中土壤团聚体尺度下有机碳(SOC)及其组分(活性碳、惰性碳)的演变特征,为我国核桃园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合适湿度”干筛法和改良Walkley-Black法,以河北省绿岭果业有限公司核桃基地3个种植年限核桃园(7、14、21年)及临近未种植核桃的荒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种植年限核桃园土壤团聚体分布和SOC及其组分的差异。结果表明:(1)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核桃园表层(0~40 cm)土壤>2和<0.25 mm团聚体比例分别表现出增加与降低的趋势,从而导致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随之增加(增幅为2.3%~18.2%);同时,0~20 cm土层团聚体MWD值显著高于20~40和40~60 cm土层。(2)表层土壤中大粒径(>2和2~0.25 mm)团聚体SOC(包括活性碳、惰性碳)含量、活性及全氮含量基本表现出随种植年限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深层(40~60 cm)土壤及<0.25 mm团聚体中的上述指标(如SOC含量、活性及总氮含量)对种植年限响应不敏感。(3)SOC(包括活性碳、惰性碳)含量、SOC活性、全氮含量、碳氮比值均随团聚体粒径降低或土壤深度增加呈现出降低的趋势。综上所述,长期(>14年)种植核桃可增加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有利于大粒径团聚体SOC积累,并提高SOC活性,而<0.25 mm团聚体及深层土壤较少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年限 核桃园 土壤团聚体 活性碳 惰性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农田氮磷淋溶发生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瀚文 栾好安 +3 位作者 张亦涛 习斌 董奎军 王伟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0-1533,共14页
氮磷淋溶是旱地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形式,直接导致水体污染风险尤其是地下水氮磷含量超标,明确氮磷淋溶发生特征是制定针对性措施阻控农田养分流失的前提条件。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1984—2022年国际农田氮磷淋溶研究热点,论述... 氮磷淋溶是旱地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形式,直接导致水体污染风险尤其是地下水氮磷含量超标,明确氮磷淋溶发生特征是制定针对性措施阻控农田养分流失的前提条件。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1984—2022年国际农田氮磷淋溶研究热点,论述当前主要淋溶监测方法及其优缺点,总结了影响淋溶的关键因素及其所带来的环境效应,探讨了氮磷淋溶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1984—2022年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不同水肥条件和管理方式下土壤氮素、磷素、硝酸盐等溶质的淋溶特征:NO_(3)^(−)-N为氮素淋溶主要形态;磷多以难溶颗粒态固持在土壤中,垂直迁移较少,但随着磷肥用量增加,淋溶逐渐成为磷损失的重要途径。当前的氮磷淋溶定量化方法主要包括原位实地监测和人工模拟降雨重塑淋溶过程,每种方法均有其优缺点,在研究过程中应当根据土壤、作物、目的等因地制宜地选择监测方法。受施肥、降雨灌溉、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影响,各地农田氮磷淋溶风险不一,主要农区肥料投入量大,土壤氮磷盈余量、地下水污染情况较其他地区更严重,环境风险仍十分严峻。未来面对极端气候变化,应在评估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程度的同时加强旱地深层土壤微生物过程、驱动机理研究,准确识别主要污染物类型从而进行针对防控,继续研发适合长期、连续和与自然条件相似的监测方法,综合运用原位监测、遥感、模型模拟等方法,量化同一区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氮磷淋溶贡献,开展分类分区分级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淋溶 旱地农田 监测 影响因子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结构、碳库组分与微生物特征的影响
3
作者 乔文艳 王霞磊 +1 位作者 黄绍文 栾好安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共10页
针对我国太行山区因不合理土地利用导致土壤质量趋劣等问题,以4种典型的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库、团聚体结构以及微生物特性等指标的变异特征,以期为太行山区土壤质量提升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采... 针对我国太行山区因不合理土地利用导致土壤质量趋劣等问题,以4种典型的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库、团聚体结构以及微生物特性等指标的变异特征,以期为太行山区土壤质量提升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改良Walkley-Black法、改进干筛法、磷脂脂肪酸分析技术和荧光微型版酶检测技术,以撂荒地、农田(花生-玉米轮作)、经济林地(核桃)和防护林地(油松)表层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SOC)及碳库组分、团聚体稳定性、微生物群落和胞外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与撂荒地相比,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尤其是防护林)促进大粒径(2~8 mm)团聚体形成,从而增加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增幅为8.4%~18.8%);(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SOC及其碳库构成存在显著差异,SOC与活性碳库(高度、低度和中度活性碳库)含量均表现为防护林>经济林和农田>撂荒地,而惰性碳库在各处理间则无显著差异;同时,防护林地SOC活度系数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增幅为11.7%~27.5%;(3)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群落结构影响较大,以防护林地中微生物量最丰富(65.2 nmol/g),经济林(46.8 nmol/g)和农田(46.3 nmol/g)次之,撂荒地最低(34.0 nmol/g),而真菌/细菌值则表现出相反趋势(撂荒地>经济林和农田>防护林);冗余分析结果显示,SOC和碳氮比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4)土壤水解酶(如葡萄糖苷酶、几丁质酶等)活性在防护林中最高,经济林和农田次之,撂荒地最低;氧化酶(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则表现出相反趋势(撂荒地、经济林和农田>防护林)。综上,与撂荒和种植农作物相比,林业用地方式可改善土壤结构,促进SOC积累并提高其活性,增加微生物数量,表明其在改善太行山区土壤质量等方面具有较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团聚体 碳库 微生物 胞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橘园种植绿肥对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37
4
作者 栾好安 王晓雨 +6 位作者 韩上 吴述勇 范凌云 李小坤 鲁剑巍 曹卫东 耿明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8-72,共5页
在自然降雨条件下,采用径流小区法研究三峡库区橘园种植绿肥作物光叶苕子、白三叶和鼠茅草对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橘园连续3a种植光叶苕子、白三叶和鼠茅草,其径流水总量分别减少11.0%,11.4%和24.0%;总氮流失量分... 在自然降雨条件下,采用径流小区法研究三峡库区橘园种植绿肥作物光叶苕子、白三叶和鼠茅草对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橘园连续3a种植光叶苕子、白三叶和鼠茅草,其径流水总量分别减少11.0%,11.4%和24.0%;总氮流失量分别减少8.3%,16.7%和40.8%;总磷流失量分别减少7.5%,25.3%和58.0%;可溶性总氮流失量分别减少15.1%,28.0%和52.1%;可溶性总磷流失量分别减少24.3%,30.6%和53.8%;铵态氮流失量分别减少10.1%,23.7%和50.9%;硝态氮流失量分别减少21.9%,35.8%和55.1%。各形态的氮、磷养分浓度较对照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橘园种植绿肥,尤其是种植鼠茅草,可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量以及地表径流水中的养分浓度,且二者共同作用,对养分流失量的减少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三峡库区橘园 地表径流 养分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经济林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栾好安 刘强 +6 位作者 张珂宇 刘盈茹 董庆龙 贾鹏 张雪梅 郭素萍 齐国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9期275-278,282,共5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统的经济林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经济林专业人才的需求。针对目前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经济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经济林专业的特色及未来发展趋势,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统的经济林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经济林专业人才的需求。针对目前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经济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经济林专业的特色及未来发展趋势,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体系的重构、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等方面探讨并优化现行经济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保障并提升经济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经济林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组学方法分析施肥模式对设施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马龙 高伟 +3 位作者 栾好安 唐继伟 李明悦 黄绍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3-416,共14页
[目的]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施肥对细菌、真菌和古菌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为设施菜田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施蔬菜施肥长期定位试验始于2009年,试验地位于天津市西青区,为春季番茄和秋冬季芹菜轮作体系。在春茬番... [目的]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施肥对细菌、真菌和古菌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为设施菜田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施蔬菜施肥长期定位试验始于2009年,试验地位于天津市西青区,为春季番茄和秋冬季芹菜轮作体系。在春茬番茄(第20茬蔬菜)盛果期,选择定位试验中的6个等氮磷钾投入处理,包括全部使用化肥氮(4/4CN)处理和5个有机替代处理(3/4CN+1/4MN、2/4CN+2/4MN、1/4CN+3/4MN、2/4CN+1/4MN+1/4SN、2/4CN+2/4SN),其中M和S代表猪粪和秸秆。采集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微生物相关指标。[结果]有机替代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量氮(MBN)含量较4/4CN处理平均分别增加101.5%和134.6%,以2/4CN+1/4MN+1/4SN、2/4CN+2/4SN处理的土壤MBC和MBN含量相对较高,较4/4CN平均分别增加158.8%和210.9%。与4/4CN相比,有机替代处理的土壤细菌和真菌丰度平均分别增加8.6%和11.6%,古菌平均降低21.7%;高碳有机替代模式(1/4CN+3/4MN、2/4CN+1/4MN+1/4SN、2/4CN+2/4SN)土壤细菌和真菌丰度较低碳有机替代模式(3/4CN+1/4MN、2/4CN+2/4MN)平均分别增加12.3%和12.0%,古菌丰度平均降低12.9%。与4/4 CN处理相比,低量、中量有机替代模式(3/4 C N+1/4MN、2/4CN+2/4MN)土壤细菌、真菌Shannon指数没有显著增加,而有机替代模式古菌Shannon指数平均增加了9.0%,高碳有机替代处理古菌Shannon指数平均增加了11.9%。与4/4CN处理相比,有机替代模式提高了土壤细菌中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放线菌门、绿弯菌门相对丰度;提高了土壤真菌中子囊菌门、壶菌门和球囊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担子菌门相对丰度;提高了古菌中的广古菌门和深古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奇古菌门相对丰度。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对施肥模式的响应弱于古菌。冗余分析表明,有机碳和硝态氮分别解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异的22.3%和16.1%,解释真菌群落结构变异的10.4%和8.9%,解释古菌群落结构变异的36.0%和34.7%。[结论]同等养分投入量下,以有机肥、秸秆氮替代部分化肥氮可提高土壤细菌和真菌丰度,降低古菌丰度,改变土壤优势菌群的组成,增加微生物多样性。土壤硝态氮和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土壤细菌、真菌和古菌群落结构的共同因素,古菌对施肥模式的反应强于细菌和真菌。其中,以2/4化肥+1/4猪粪+1/4秸秆施肥模式可获得最多样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菜田 施肥模式 宏基因组 有机替代 微生物群落结构 Alpha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对设施菜田土壤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马龙 高伟 +3 位作者 栾好安 唐继伟 李明悦 黄绍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67-1778,共12页
【目的】利用天津市农业科学院西青区基地日光温室的蔬菜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定位试验,分析不同施肥模式下设施春茬番茄盛果期土壤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硝化潜势(PNR)及N_(2)O排放量的差异,为设施菜田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利用天津市农业科学院西青区基地日光温室的蔬菜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定位试验,分析不同施肥模式下设施春茬番茄盛果期土壤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硝化潜势(PNR)及N_(2)O排放量的差异,为设施菜田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定位试验始于2009年,共设置来源于化肥(CF)、有机肥(M)和玉米秸秆(S)不同比例的6个等氮磷钾处理,分别为:4/4CF、3/4CF+1/4M、2/4CF+2/4M、1/4CF+3/4M、2/4CF+1/4M+1/4S、2/4CF+2/4S。在第20茬设施蔬菜(春茬番茄盛果期)采集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氮循环相关指标。【结果】(1)含有机肥/秸秆处理土壤的PNR较4/4CF处理平均增加72.9%,其中仅配施有机肥3个处理平均增加了107.0%,而配施秸秆两个处理显著低于含有机肥的2/4CF+2/4M、1/4CF+3/4M处理。(2)与4/4CF处理相比,有机肥/秸秆替代处理土壤反硝化过程功能基因NapAB、NirS、NorB、NosZ丰度平均分别增加了19.9%、20.4%、19.1%、2.3%,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程功能基因NirB丰度平均增加了25.9%,而土壤硝化过程功能基因AmoA、AmoB、AmoC、Hao,以及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程功能基因NrfH丰度平均分别降低了37.9%、46.3%、33.8%、65.5%、8.8%。(3)与4/4CF处理相比,有机肥/秸秆替代处理土壤0~28天N_(2)O累计排放量平均增加了59.6%。(4)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NR与土壤有机碳(r=0.37)、铵态氮(r=0.47)、土壤N_(2)O累计排放量(r=0.56)以及反硝化过程功能基因NapAB(r=0.78)、NirK(r=0.21)和NorB(r=0.53)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H(r=-0.40)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N_(2)O累计排放量与土壤有机碳(r=0.90)、全氮(r=0.83)、硝态氮(r=0.83)、铵态氮(r=0.64)及反硝化过程功能基因NapAB(r=0.67)、NirK(r=0.49)、NirS(r=0.36)和NorB(r=0.88)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H(r=-0.52)和硝化过程功能基因AmoA(r=-0.62)、AmoB(r=-0.64)、AmoC(r=-0.71)和Hao(r=-0.77)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冗余分析显示,土壤硝态氮(P=0.01)、铵态氮(P=0.03)和有机碳(P=0.05)对土壤氮循环功能微生物影响显著,分别解释其群落结构变异的34.0%,13.3%和11.3%。【结论】同等氮磷钾养分投入量下,有机肥/秸秆替代部分化肥,尤其是配施1/4有机肥及1/4秸秆模式(2/4CF+1/4M+1/4S)可显著降低土壤硝化过程功能基因丰度,增加反硝化、硝酸盐异化功能基因丰度,促进番茄盛果期的氮素吸收,减少可能向下淋洗的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 硝化势 功能基因 N_(2)O排放量 番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蔬菜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任宏飞 高伟 +4 位作者 黄绍文 张国刚 唐继伟 李明悦 栾好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03-1317,共15页
【目的】利用天津市西青区基地日光温室蔬菜不同施肥模式定位试验,研究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对设施蔬菜土壤线虫总数、群落结构和生态指数的影响,为构建健康的土壤动物区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定位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1)全部... 【目的】利用天津市西青区基地日光温室蔬菜不同施肥模式定位试验,研究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对设施蔬菜土壤线虫总数、群落结构和生态指数的影响,为构建健康的土壤动物区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定位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1)全部施用化肥氮(4/4CN);2)3/4化肥氮+1/4猪粪氮(3/4CN+1/4MN);3)2/4化肥氮+2/4猪粪氮(2/4CN+2/4MN);4)1/4化肥氮+3/4猪粪氮(1/4CN+3/4MN);5)2/4化肥氮+1/4猪粪氮+1/4秸秆氮(2/4CN+1/4MN+1/4SN);6)2/4化肥氮+2/4秸秆氮(2/4CN+2/4SN),各处理为等氮磷钾设计。第16茬(土壤消毒后)和第18茬(土壤消毒1年后)蔬菜(春茬番茄)拉秧后,分别采集0—5、5—10和10—2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线虫相关指标。【结果】1)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0—5、5—10和10—20 cm土层土壤线虫总数均高于单施化肥模式,平均分别增加16.8%、31.8%和11.2%;配施高量有机肥模式(1/4CN+3/4MN)和配施秸秆模式(2/4CN+1/4MN+1/4SN、2/4CN+2/4SN)各土层线虫总数相对较高,较单施化肥模式分别提高12.1%~26.4%、34.3%~42.8%、13.2%~18.3%。2)与单施化肥模式相比,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尤其是配施高量有机肥模式和配施秸秆模式可提高0—5和5—10 cm土层土壤有益线虫(食细菌、食真菌和捕食/杂食性线虫)营养类群个体数量,其中0—5 cm土层上述线虫营养类群个体数量平均分别增加13.0%、7.4%和26.7%,5—10 cm土层平均分别增加35.5%、20.2%和56.5%。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0—5和5—10 cm土层土壤有害植食性线虫数量虽均高于单施化肥模式,但其相对丰度均低于单施化肥模式,平均分别降低6.3%和13.1%。3)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尤其是配施高量有机肥模式和配施秸秆模式,MI值、WI值、EI值和SI值均高于单施化肥模式,0—5 cm土层平均分别增加3.9%、11.5%、6.2%和130.4%,5—10 cm土层平均分别增加1.8%、19.1%、2.4%和138.7%。【结论】在N、P2O5和K2O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可促进土壤有益线虫(食细菌线虫、食真菌线虫和捕食/杂食性线虫)生长繁殖,还可降低土壤有害植食性线虫相对丰度,对土壤有害植食性线虫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综合来看,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尤其是配施高量有机肥模式和配施秸秆模式,可优化土壤线虫群落结构,降低土壤环境的受干扰程度,改善土壤的质量,使设施蔬菜土壤生态系统向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结合本试验9年产量数据(2/4CN+1/4MN+1/4SN模式产量最高)、土壤线虫群落相关研究结果以及实际可操作性,化肥与有机肥、秸秆配施模式(2/4CN+1/4MN+1/4SN)可实现设施蔬菜持续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菜田 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 土壤线虫 群落结构 生态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对红树莓生长、果实品质及土壤磷钾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郭娟娟 王珊 +4 位作者 栾好安 李寒 郭素萍 齐国辉 张雪梅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8-209,共12页
为探究微生物菌剂对红树莓生长及果实品质的提升效果,以3年生红树莓‘海尔特兹’为试验材料,分别于红树莓现蕾期(6月25日)至二次盛果期(T5)、初花期至二次盛果期(T4)、初果期至二次盛果期(T3)、一次盛果期至二次盛果期(T2)、二次盛果期(... 为探究微生物菌剂对红树莓生长及果实品质的提升效果,以3年生红树莓‘海尔特兹’为试验材料,分别于红树莓现蕾期(6月25日)至二次盛果期(T5)、初花期至二次盛果期(T4)、初果期至二次盛果期(T3)、一次盛果期至二次盛果期(T2)、二次盛果期(T1)施用微生物菌剂,以不施用微生物菌剂为对照(CK),探究其对株高、地径、生物量、可溶性固形物、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产投比以及活化土壤磷钾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剂可提高红树莓品质、产量及土壤的速效养分,以T5、T4处理效果较好。不同土层速效养分及有机质含量变化趋势大致相同,0—10 cm土层速效养分与有机质含量大于10—20 cm土层。T5处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最高,其pH低于CK,改善了土壤碱性环境。T5处理结果数较CK高76.40%,产量较CK高25.75%;一次盛果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较CK分别高22.49%和25.02%,而过氧化物酶无显著差异。施用微生物菌剂对红树莓影响的综合评价表明,微生物菌剂可有效提高土壤速效养分,改善红树莓果实品质,以T5处理即微生物菌剂施用含量为20%、用量200 L·hm^(-2),于红树莓主要发育期施用5次效果最佳。研究结果为改良土壤及精确、高效施用微生物菌剂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莓 微生物菌剂 果实品质 叶片抗氧化性 土壤速效磷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个苹果KNOX转录因子基因克隆、表达和蛋白互作分析
10
作者 卢苗 李佩 +6 位作者 荣钰莹 张梦涵 贾鹏 栾好安 齐国辉 张雪梅 董庆龙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1-851,共11页
【目的】KNOTTED1likehomeobox(KNOX)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等多个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紫弘富士为材料,分离了多个苹果(Malusdomestica)KONX基因,研究其结构域、进化分析、组织表达、非生物胁迫响应及其与MdOFP相互作用情况。... 【目的】KNOTTED1likehomeobox(KNOX)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等多个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紫弘富士为材料,分离了多个苹果(Malusdomestica)KONX基因,研究其结构域、进化分析、组织表达、非生物胁迫响应及其与MdOFP相互作用情况。【方法】使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7个MdKNOX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Array技术检测MdKNOX基因在苹果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使用RT-qPCR技术检测MdKNOX基因在盐胁迫和渗透胁迫下的表达模式。通过Y2H实验检测了MdKNOX蛋白与MdOFP蛋白的互作情况。【结果】测序结果表明,获得了7个KNOX转录因子cDNA:MdKNOX1、MdKNOX2、MdKNOX5、MdKNOX10、MdKNOX13、MdKNOX16和Md-KNOX22(GenBank登录号:MG021644~MG021650)。结构域分析表明,获得的7个MdKNOX蛋白序列均含有MEI-NOX、HD和ELK结构域。进化分析表明,MdKNOX1、MdKNOX2和MdKNOX5属于KNOXⅡ亚组;MdKNOX10、MdKNOX13、MdKNOX16和MdKNOX22属于KNOXⅠ亚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结果表明,7个MdKNOX基因启动子上包含多个顺式作用元件。Array分析结果显示,MdKNOX基因具有不同的组织表达模式。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盐胁迫处理下,MdKNOX13的相对表达水平上调,而MdKNOX1、MdKNOX2和MdKNOX5的相对表达水平下调;渗透胁迫处理下,MdKNOX2的转录水平下调。酵母双杂交结果显示,MdKNOX1/22蛋白能与MdOFP6蛋白相互作用,MdKNOX5蛋白能与多个MdOFP蛋白相互作用,且MdKNOX5蛋白与MdOFP蛋白相互作用,HD区域是互作必需的。【结论】这些结果为苹果KNOX转录因子在生长、发育和逆境下生物学功能的解析、调控网络的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KNOX转录因子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蛋白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态钙对设施黄瓜生长及钙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守银 张宁 +6 位作者 樊兆博 宋涛 刘志涛 桑净净 邢璐 栾好安 彭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4期199-201,共3页
[目的]为了选择适合于设施黄瓜栽培中使用的钙制剂。[方法]在金正大国家缓控释肥研究中心科研智能温室内,以"津优35"黄瓜品种为试材,采用沙培法,叶面喷施硝酸钙(Ca(NO_3)_2)、糖醇钙(Manntiol-Ca)和助剂钙(Additive-Ca(NO_3)_... [目的]为了选择适合于设施黄瓜栽培中使用的钙制剂。[方法]在金正大国家缓控释肥研究中心科研智能温室内,以"津优35"黄瓜品种为试材,采用沙培法,叶面喷施硝酸钙(Ca(NO_3)_2)、糖醇钙(Manntiol-Ca)和助剂钙(Additive-Ca(NO_3)_2),研究不同形态钙对黄瓜干鲜重、叶绿素含量及钙吸收的影响。[结果]3种形态钙处理黄瓜植株干鲜重和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糖醇钙处理和助剂钙处理植株高于硝酸钙处理;糖醇钙处理叶干鲜重分别比硝酸钙处理植株增加1.1%和7.0%,助剂钙处理叶干鲜重分别比硝酸钙处理植株增加10.4%和20.1%,糖醇钙处理和助剂钙处理叶绿素含量分别比硝酸钙处理增加8.2%和10.1%。糖醇钙处理和助剂钙处理根、茎、叶钙吸收量均高于硝酸钙处理。糖醇钙处理和助剂钙处理叶钙吸收量分别比硝酸钙处理增加22.7%和52.0%。叶片钙吸收量高于根和茎,根部钙吸收量最少。[结论]在试验条件处理下,糖醇钙处理和助剂钙处理总体效果优于硝酸钙处理。与硝酸钙相比,糖醇钙和助剂钙可作为设施蔬菜栽培中选用的钙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硝酸钙 糖醇钙 助剂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