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酯型儿茶素含量的茶树资源筛选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林金科 陈荣冰 +4 位作者 陈常颂 游小妹 张应根 陈林 李秀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36,共7页
以福建省茶树品种园780份资源为试验材料,依外部形态特征初步筛选出45份较有希望的品种或株系。用等度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检测这45个品种或株系的春梢、夏梢、秋梢酯型儿茶素含量,筛选高酯型儿茶素含量的茶树特异资源。结果表明:新梢... 以福建省茶树品种园780份资源为试验材料,依外部形态特征初步筛选出45份较有希望的品种或株系。用等度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检测这45个品种或株系的春梢、夏梢、秋梢酯型儿茶素含量,筛选高酯型儿茶素含量的茶树特异资源。结果表明:新梢酯型儿茶素含量在不同品种、株系间差异很大;春梢、夏梢、秋梢的酯型儿茶素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5.21%~24.03%、3.05%~20.31%、2.89%~19.66%,平均值分别为16.08%、14.73%、9.96%,变异系数分别为22.26%、24.10%、40.76%。同一品种或株系新梢的酯型儿茶素含量呈季节性变化,大多数(约71.11%)表现为:春梢>夏梢>秋梢。有5个品种、株系(033、505、509、524、1005),春、夏、秋三季,酯型儿茶素平均含量高于19%,为超常规水平的高酯型儿茶素茶树特异资源,可作为品质遗传改良或直接应用于提取酯型儿茶素的重要材料。有8个品种、株系[033、505、509、510(1)、510(2)、524、1001、1005]新梢酯型儿茶素含量在儿茶素总量中所占比例高达80%以上(一般品种为68%),可作为提取茶多酚、儿茶素的特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酯型儿茶素 特异资源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EGCG含量的特异茶树种质资源的筛选与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林金科 郑金贵 +1 位作者 陈荣冰 陈常颂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511-1517,共7页
关键词 EGCG 茶树品种 种质资源 资源筛选 含量 没食子酸酯 抗癌功效 茶叶饮料 生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对生态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70
3
作者 林金科 赖明志 詹梓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04-408,共5页
试验以铁观音品种为材料 ,研究盆栽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对生态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 :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 ( Pn)随着光合有效辐射 ( PAR)增加而迅速升高。成龄叶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在 50~ 1 1 0 μmol/m2· s和 1 80 0~2 0 0... 试验以铁观音品种为材料 ,研究盆栽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对生态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 :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 ( Pn)随着光合有效辐射 ( PAR)增加而迅速升高。成龄叶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在 50~ 1 1 0 μmol/m2· s和 1 80 0~2 0 0 0 μmol/m2· s左右 ,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随叶龄、环境温度不同而异。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对叶温的响应曲线类似抛物线型 ,环境温度为 2 4℃和 2 7℃时光合最适温度分别为 2 7± 2℃和 3 0± 2℃。光合最适温度也随叶龄不同而不同。当空气 CO2 浓度在 2 90~ 3 60μl/L时 ,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 ( Pn)随空气 CO2 浓度提高而提高 ,但当浓度高于 3 70μl/L或低于2 80μl/L时 ,Pn的增大或减小都很急剧 ,CO2 补偿点在 2 83μl/L左右。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 ( Pn)随着土壤水势逐渐下降而下降 ,临时性萎蔫点在 -50 k Pa左右 ,永久性萎蔫点在 -62 k Pa左右 ,同时复胁迫茶树的抗旱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净光合速率 生态因子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湿晒青对清香型夏暑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林金科 陈钦宾 +6 位作者 王晓霞 肖慧 林经荣 田玉玲 许芳露 许月群 金心怡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09-413,共5页
为提高夏暑乌龙茶的品质,试验研究增湿晒青新工艺对清香型夏暑乌龙茶感官品质和生化成分的影响。将清水喷施于‘本山’和‘铁观音’2个茶树品种的夏暑季鲜叶,增湿量分别为鲜叶重的6%、9%、12%、15%、18%,以不喷清水做对照。增湿晒青后,... 为提高夏暑乌龙茶的品质,试验研究增湿晒青新工艺对清香型夏暑乌龙茶感官品质和生化成分的影响。将清水喷施于‘本山’和‘铁观音’2个茶树品种的夏暑季鲜叶,增湿量分别为鲜叶重的6%、9%、12%、15%、18%,以不喷清水做对照。增湿晒青后,其他工序同清香型乌龙茶加工工艺,加工成干茶后进行感官审评、分析测定干茶的品质生化成分。结果表明:采用增湿晒青新工艺,可提高晒青叶表面的空气相对湿度,降低叶温,延长茶青日光萎凋时间;增湿量为鲜叶重的9%、12%和15%的‘本山’和‘铁观音’干茶,与对照相比,提高了品质,苦涩味降低2~3级,氨基酸含量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香型乌龙茶 夏暑茶 晒青 增湿 品质 生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诱导提高茶树EGCG含量过程的蛋白质组差异分析(英文) 被引量:9
5
作者 林金科 郑金贵 +2 位作者 袁明 张学琴 王凤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9-115,共7页
通过无公害化学诱导子的诱导可使茶树芽叶的EGCG含量提高20.15%~25.00%。为了探明诱导的分子机制,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诱导芽叶与正常芽叶的总蛋白质,结果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差异表达分析发现,诱导出现... 通过无公害化学诱导子的诱导可使茶树芽叶的EGCG含量提高20.15%~25.00%。为了探明诱导的分子机制,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诱导芽叶与正常芽叶的总蛋白质,结果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差异表达分析发现,诱导出现的特异蛋白有14种,诱导消失的特异蛋白有8种,诱导表达上调相差10倍的特异蛋白有11种,诱导表达下调相差10倍的特异蛋白有6种。选取两个差异蛋白质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测定其酶解后的肽质指纹图谱,通过http:/www.matrixscience.com网站,利用Mascot软件检索NCBInr数据库。查询结果:一种为光合系统Ⅰ的铁硫蛋白,另一种为未知蛋白。这些结果表明,茶树诱导芽叶与正常芽叶的蛋白质组存在差异,这些特异蛋白可能在诱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 茶树 EGCG 蛋白质组 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湿萎凋对浓香型夏暑乌龙茶苦涩味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林金科 杨淑彬 +3 位作者 王栋 张泽兴 曾雅惠 金心怡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82-86,共5页
为降低浓香型夏暑乌龙茶苦涩味,试验研究一项加工新技术对乌龙茶苦涩味的影响。以‘八仙茶’和‘凤凰单枞’2个茶树品种的夏暑季鲜叶为研究材料,在萎凋前,将清水喷施于茶青,增湿量分别是鲜叶重的6%、9%、12%、15%、18%,以不喷清水做对照... 为降低浓香型夏暑乌龙茶苦涩味,试验研究一项加工新技术对乌龙茶苦涩味的影响。以‘八仙茶’和‘凤凰单枞’2个茶树品种的夏暑季鲜叶为研究材料,在萎凋前,将清水喷施于茶青,增湿量分别是鲜叶重的6%、9%、12%、15%、18%,以不喷清水做对照,进行增湿萎凋,而后按传统工序加工成干茶,探索增湿萎凋新工艺对浓香型乌龙茶苦涩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湿量为鲜叶重的15%和18%的‘八仙茶’和‘凤凰单枞’加工成干茶,苦涩味降低3~4级,品质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萎凋 品质 苦涩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观音茶树的光合特性 被引量:16
7
作者 林金科 詹梓金 赖明志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5-40,共6页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铁观音品种叶片的光合作用特性。结果表明:铁观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比毛蟹、肉桂、本山、黄、福鼎大白茶等品种低;展叶后5~10d,Pn开始转为正值,30~90d的叶龄叶片的Pn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铁观音品种叶片的光合作用特性。结果表明:铁观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比毛蟹、肉桂、本山、黄、福鼎大白茶等品种低;展叶后5~10d,Pn开始转为正值,30~90d的叶龄叶片的Pn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90d左右达到最大值,而后缓慢下降;同一成熟新梢上,中间的叶片Pn高,顶部与基部低;同一植株上,上部叶片Pn最高,下部叶片其次,中部最低。铁观音叶片Pn年变化呈双峰曲线型,第一高峰出现在3月,第二高峰在6月(最高)和8月,5~8月Pn均维持较高水平。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叶龄叶片Pn的日变化也不同:在春季和秋季的晴天都是双峰曲线型,一天中10时和14时最高,低谷在12时左右,有明显的“午休”现象;秋季多云天“午休”现象不明显,阴雨天Pn较低,且只有一个高峰;随着叶龄增大,Pn的日变化逐渐趋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铁观音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龙茶农药残留在加工过程中的降解 被引量:12
8
作者 林金科 李秀峰 +1 位作者 涂良剑 林小端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12期113-117,共5页
为控制不同品种成品茶的农药残留,研究目前部分乌龙茶中超标的4种化学农药在新梢加工过程中的降解。以凤圆春、大叶乌龙、白芽奇兰、毛蟹和黄旦5个乌龙茶品种为试验材料,将4种农药(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优乐得)喷施于茶树,7d... 为控制不同品种成品茶的农药残留,研究目前部分乌龙茶中超标的4种化学农药在新梢加工过程中的降解。以凤圆春、大叶乌龙、白芽奇兰、毛蟹和黄旦5个乌龙茶品种为试验材料,将4种农药(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优乐得)喷施于茶树,7d后采摘鲜叶,一部分直接烘干固样,另一部分加工成干茶,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分别分析检测农药残留量。联苯菊酯的降解率在10.72%~53.47%,甲氰菊酯的降解率在9.09%~99.45%,氯氰菊酯的降解率在21.59%~92.23%,优乐得的降解率在16.67%~100%。施用联苯菊酯,较易生产出符合出口标准的乌龙茶;不同乌龙茶品种不同农药在加工过程中的降解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加工 农药残留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农药在适制乌龙茶品种茶树上的自然降解动态 被引量:7
9
作者 林金科 李秀峰 +1 位作者 林小端 涂良剑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1期104-111,共8页
为评价4种农药在乌龙茶品种茶树新梢上的残留水平及安全性。以铁观音和武夷肉桂两个典型乌龙茶品种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4种化学农药(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优乐得)在茶树新梢上残留的自然降解动态。联苯菊酯、甲... 为评价4种农药在乌龙茶品种茶树新梢上的残留水平及安全性。以铁观音和武夷肉桂两个典型乌龙茶品种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4种化学农药(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优乐得)在茶树新梢上残留的自然降解动态。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优乐得在铁观音新梢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d、5d、4d和4d,在武夷肉桂新梢中分别为7d、4d、3d和5d。建议在乌龙茶的出口基地上,喷施联苯菊酯和氯氰菊酯后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13d和2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农药残留 降解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储存新技术提高品质稳定性
10
作者 王启联 王启灿 +7 位作者 林阳顺 王启煌 陀燕铭 相福敏 王曦 胡云飞 吴亮宇 林金科 《福建茶叶》 2024年第6期16-18,共3页
为了提高茶叶品质稳定性,研发出液氮储存保鲜新技术。本研究以2023年常温储存(T1)、2019年冰箱冷冻储存(T2)、2019年液氮储存(T3)、2019年常温储存(T4)的清香型铁观音茶叶为试验材料,分析茶叶感官品质和主要品质生化成分变化,结果表明:... 为了提高茶叶品质稳定性,研发出液氮储存保鲜新技术。本研究以2023年常温储存(T1)、2019年冰箱冷冻储存(T2)、2019年液氮储存(T3)、2019年常温储存(T4)的清香型铁观音茶叶为试验材料,分析茶叶感官品质和主要品质生化成分变化,结果表明:液氮储存保鲜新技术的铁观音茶叶,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清香、持久,滋味清醇甘鲜、音韵明显,叶底软亮、完整、有余香,外形乌绿稍带黄、油润、匀整、洁净,最主要特征是无陈味、保持滋味甘鲜。但液氮储存保鲜新技术处理的茶叶四项主要生化成分与其他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本研究为茶叶储存新技术开发应用,提高茶叶品质稳定性提供新的科学思路和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液氮储存 品质 稳定性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蛋白质提取及双向电泳的改良方法 被引量:46
11
作者 林金科 郑金贵 +2 位作者 袁明 张学琴 王凤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20,共5页
研究了茶树芽叶蛋白质提取纯化及双向电泳技术,在样品制备、电泳及染色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改进,解决了茶树芽叶中富含色素、多酚类化合物及其氧化产物等对双向电泳严重干扰的问题,探索出一种可获得重复性好,清晰度高的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 研究了茶树芽叶蛋白质提取纯化及双向电泳技术,在样品制备、电泳及染色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改进,解决了茶树芽叶中富含色素、多酚类化合物及其氧化产物等对双向电泳严重干扰的问题,探索出一种可获得重复性好,清晰度高的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技术;同时发现一种辨别茶树蛋白质样品质量好坏的简便方法。电泳图谱可分辨出茶树芽叶蛋白质斑点数500个左右,蛋白质相对分子量约在14.0 kD~100.0 kD范围内,主要分布在14.0 kD~67.0 kD之间;等电点约在4~9.5范围内,主要分布在4~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蛋白质 提取 双向电泳 改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农药残留量的乌龙茶种质资源筛选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金科 李秀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0-73,共4页
以福建省武夷山茶叶科学研究所乌龙茶种质资源圃120份资源为试验材料,依外部形态特征初步筛选出31份比较有希望的品种(系)。将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噻嗪酮4种农药喷施于这31份资源,7d后采摘鲜叶,烘干固样。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检... 以福建省武夷山茶叶科学研究所乌龙茶种质资源圃120份资源为试验材料,依外部形态特征初步筛选出31份比较有希望的品种(系)。将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噻嗪酮4种农药喷施于这31份资源,7d后采摘鲜叶,烘干固样。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检测31份品种(系)鲜叶中4种农药的残留量,筛选出低联苯菊酯、低甲氰菊酯、低氯氰菊酯和低噻嗪酮残留量的乌龙茶特异资源各5、4、3和7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农药残留 种质资源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稳定性的速溶普洱茶研制 被引量:7
13
作者 林金科 吴亮宇 +2 位作者 陈云海 蔡森源 李婧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6期208-212,共5页
速溶茶产品的稳定性问题影响市场销售,为了能大批量生产出高稳定性速溶普洱茶,本试验以云南普洱茶为材料,研究高稳定性速溶普洱茶粉加工工艺参数。在加工过程中,浸提2次,提取温度为70~75℃,添加茶叶量10%左右的β-CD环状糊精,茶水比1:... 速溶茶产品的稳定性问题影响市场销售,为了能大批量生产出高稳定性速溶普洱茶,本试验以云南普洱茶为材料,研究高稳定性速溶普洱茶粉加工工艺参数。在加工过程中,浸提2次,提取温度为70~75℃,添加茶叶量10%左右的β-CD环状糊精,茶水比1:20,并且陶瓷膜过滤时茶汤制冷温度30℃以下,陶瓷膜过滤后茶汤制冷温度17~18℃,静置充分,可生产出高稳定性速溶普洱茶。应用该工艺生产出的速溶普洱茶稳定好,适合作为罐装茶水的加工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溶茶 普洱茶 稳定性 加工工艺 罐装茶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龙茶资源农药抗性与叶片特征和解剖结构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金科 李秀峰 +1 位作者 林小端 涂良剑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11期103-108,共6页
【研究目的】为探索茶树对农药残留的抗性机制,【方法】在已筛选出低农药残留量的乌龙茶种质资源的基础上,该文研究了茶树叶片表面特征、解剖结构与不同品种抗农药残留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茶树品种对农药残留的抗性与叶尖形状、... 【研究目的】为探索茶树对农药残留的抗性机制,【方法】在已筛选出低农药残留量的乌龙茶种质资源的基础上,该文研究了茶树叶片表面特征、解剖结构与不同品种抗农药残留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茶树品种对农药残留的抗性与叶尖形状、角质层同栅栏组织厚度的比值、角质层同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上表皮同角质层厚度的比值有较密切关系。【结论】低农残的茶树资源具有如下特征:叶尖急尖、角质层同栅栏组织厚度之比低、角质层同海绵组织厚度之比低、上表皮同角质层厚度之比较高;反之为高农残的茶树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农药残留 抗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的生态生理因子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8
15
作者 林金科 赖明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0-115,共6页
以铁观音品种为材料,测定茶树光合作用以及生理因子和茶园生态因子的年变化、日变化。 统计分析表明:光温在茶园生态系统年变化中起主导作用,湿度、CO_2处于次要地位;生理因子年变 化中叶温、气孔导度起主导作用,胞间CO_2浓... 以铁观音品种为材料,测定茶树光合作用以及生理因子和茶园生态因子的年变化、日变化。 统计分析表明:光温在茶园生态系统年变化中起主导作用,湿度、CO_2处于次要地位;生理因子年变 化中叶温、气孔导度起主导作用,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处于次要地位;生态因子对净光合速率P_n 的直接线性关系比生理因子更为密切,表明年变化中生态因子直接作用更为主要。晴天、多云天,茶 园生态系统日变化中光温因子是第一主成分;而阴天,叶温、环境CO_2浓度是第一主成分。晴天,生理 因子日变化中叶温、蒸腾速率是第一主成分;生理因子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对P_n的直接线性关系 比生态因子更为密切。表明日变化中生理因子直接作用更为主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净光合速率 生态生理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间茶树净光合速率及其生态生理因子的日变化 被引量:26
16
作者 林金科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3期294-299,共6页
以铁观音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茶树净光合速率( Pn)及其生态生理因子的日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季节、不同天气和不同叶龄叶片 Pn 的日变化不同.在春季和秋季的晴天 Pn 的日变化曲线都是双峰曲线型,一天中11:00(... 以铁观音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茶树净光合速率( Pn)及其生态生理因子的日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季节、不同天气和不同叶龄叶片 Pn 的日变化不同.在春季和秋季的晴天 Pn 的日变化曲线都是双峰曲线型,一天中11:00(春季)或10:00(秋季)和14:00 最高,有明显的“午休”现象;秋季多云天“午休”现象不明显,阴天 Pn 较低,且只有 1 个高峰;不同叶龄的 Pn 变化趋势相似, 30 天叶龄的叶片 Pn 大于老叶和嫩叶.茶树叶片光合能力变化受生态生理因子的影响,特别是主导因子的影响.经主成分和通径分析表明,光合有效辐射、叶温和气温是茶园生态系统的主导因子.生理因子中气孔导度对 P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光合作用 生态生理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酯型儿茶素和EGCG含量的速溶茶加工原料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金科 赵文净 +8 位作者 吴亮宇 杨志坚 涂良剑 孙平 林艺端 张明泽 商虎 肖慧 葛国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9期197-202,共6页
为解决目前速溶茶中酯型儿茶素和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较低的问题,分别以不同季节的茶叶和不同品种的乌龙茶为加工原料生产速溶茶产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分析速溶茶产品中的酯型儿茶素和EGCG含量,采用Duncan法进行... 为解决目前速溶茶中酯型儿茶素和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较低的问题,分别以不同季节的茶叶和不同品种的乌龙茶为加工原料生产速溶茶产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分析速溶茶产品中的酯型儿茶素和EGCG含量,采用Duncan法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采摘季节的茶叶为加工原料或不同乌龙茶品种的茶叶为加工原料,其生产出的速溶茶产品中酯型儿茶素和EGCG含量差异分别达显著水平。与春茶为加工原料相比,选用乌龙茶秋茶或绿茶夏茶为加工原料生产速溶茶,显著提高了产品中的酯型儿茶素和EGCG含量;与‘铁观音’品种相比,选用‘单枞’或‘毛蟹’品种的乌龙茶为加工原料生产速溶茶,显著提高了速溶乌龙茶产品中的酯型儿茶素和EGCG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溶茶 酯型儿茶素 EGCG 加工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RNA的提纯与鉴定 被引量:7
18
作者 林金科 开国银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0-72,共3页
研究了一种可有效排除茶树叶片细胞所富含的茶多酚、茶多糖等杂质污染的茶树总RNA提取方法.即在Trizol法的基础上,于提取的初始阶段,重点防止褐化效应,用水不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β-巯基乙醇(β-Me)排除茶多酚干扰,同时用低含量... 研究了一种可有效排除茶树叶片细胞所富含的茶多酚、茶多糖等杂质污染的茶树总RNA提取方法.即在Trizol法的基础上,于提取的初始阶段,重点防止褐化效应,用水不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β-巯基乙醇(β-Me)排除茶多酚干扰,同时用低含量乙醇去除茶多糖;在最后阶段,55-60℃热水浴10min,低温离心进一步去除茶多糖的干扰.利用这一方法提取的茶树总RNA,经琼脂糖电泳鉴定,可见清晰的18s和28sRNA的2条带型,证明RNA完整,无弥散或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RNA 提纯 鉴定 分子生物学 茶多酚 茶多糖 萜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诱导提高茶树新梢EGCG含量过程的相关基因分离 被引量:4
19
作者 林金科 郑金贵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0-265,275,共7页
以福鼎大白茶为试验材料,用荧光标记的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外源诱导物ID1在诱导提高茶树新梢EGCG含量过程中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分离相关基因片段。从诱导茶树芽叶及对照中分离出18个差异显示的cDNA片段,反向Northern杂交显示其中5个... 以福鼎大白茶为试验材料,用荧光标记的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外源诱导物ID1在诱导提高茶树新梢EGCG含量过程中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分离相关基因片段。从诱导茶树芽叶及对照中分离出18个差异显示的cDNA片段,反向Northern杂交显示其中5个片段可能是来自差异表达基因的转录产物,其中编号DD2、DD9、DD12、DD16为诱导表达上调片段,编号DD3为诱导表达下调片段。将这5个片段克隆于pGEM T-Easy载体,酶切鉴定结果显示载体以及插入的特异片段。序列测定表明,DD12的cDNA片段出现未识别码。通过NCBI网站(http:/www.ncbi.nlm.nih.gov)作Blast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DD2的差异cDNA片段与烟草的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的基因序列同源;DD3的差异cDNA片段,是茶树一个RAPD产物(AJ516005.1)的一段序列,功能未知;DD9的差异cDNA片段与拟南芥、莲子的NADH脱氢酶具有很高的同源性;DD16的差异cDNA片段未能找到与之同源的基因序列,可能为新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 茶树 EGCG MRNA差异显示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提高茶树EGCG含量过程对鲜叶品质生化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金科 郑金贵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55,共5页
以福鼎大白茶、铁观音品种为材料,系统研究了诱导提高茶树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过程对鲜叶主要品质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显著提高了茶树鲜叶茶多酚、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而对咖啡碱、氨基酸、叶绿素等... 以福鼎大白茶、铁观音品种为材料,系统研究了诱导提高茶树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过程对鲜叶主要品质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显著提高了茶树鲜叶茶多酚、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而对咖啡碱、氨基酸、叶绿素等生化成分含量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生化成分 鲜叶品质 粗纤维含量 福鼎大白茶 可溶性糖含量 品种 EGCG 诱导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