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幢版《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考释——唐代洛阳景教经幢研究之一 被引量:8
1
作者 林悟殊 殷小平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08年第1期325-352,共28页
2006年5月在洛阳出土的唐代景教经幢,上勒唐景净所撰《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简称《宣经》),乃继西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之后,有关唐代景教石刻的最重大考古发现,其与该经敦煌残本正可互补。本文据经幢拓片与敦煌本对勘,并... 2006年5月在洛阳出土的唐代景教经幢,上勒唐景净所撰《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简称《宣经》),乃继西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之后,有关唐代景教石刻的最重大考古发现,其与该经敦煌残本正可互补。本文据经幢拓片与敦煌本对勘,并参考国内已发表的录文简体本,制作了经幢本《宣经》校勘本。本文尚考证《宣经》敦煌本与经幢本的差异,认为唐代存在不同版本的《宣经》,而敦煌本应较经幢本为早。本文还考察了该石幢选刻《宣经》的内外原因,认为石幢并未把《宣经》全文刻完。最后,本文指出该景教经幢的发现,再次确认了20世纪40年代现世的所谓小岛文书B系今人伪造的写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秦景教 宣元至本经 洛阳 经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寅恪先生“胡化”、“汉化”说的启示 被引量:19
2
作者 林悟殊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2-47,共6页
陈寅恪先生把胡化、汉化的问题视为中国中古史发展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他抓住这一关键环节,解释了历史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胡化”、“汉化”说,是陈先生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这个问题上的一系列精辟论述,对于我们研究... 陈寅恪先生把胡化、汉化的问题视为中国中古史发展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他抓住这一关键环节,解释了历史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胡化”、“汉化”说,是陈先生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这个问题上的一系列精辟论述,对于我们研究中国中古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甚至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这一学说在50年代曾受到不公正的批判,今天重新学习、研究他这一学说,吸取其精华,对于我们匡正形而上学。教条主义、浅薄浮躁的学风,尤有特别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史学思想 胡化说 汉化说 种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州草庵遺址明教屬性辨識之學理與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林悟殊 王媛媛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10年第3期343-369,共27页
本文把明教遗迹辨识作为纯学术性课题探讨,以泉州晋江华表山麓草庵遗址为个案,在逾半个世纪学界研究的基础上,从学理与方法之角度,解读确认该遗址明教属性之依据,期有助於促进明教遗迹监定之学术规范化。
关键词 明教 摩尼教 摩尼光佛 草庵 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北周安伽墓葬式的再思考 被引量:7
4
作者 林悟殊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71,共12页
It has been generally accepted by the academic circle that the Sogdian tombs recently unearthed at Xi’an,including the Northern Zhou tombs of An Jia, Shi Jun and Kang Ye,are tombs of Zoroastrians. Zoroastrians had th... It has been generally accepted by the academic circle that the Sogdian tombs recently unearthed at Xi’an,including the Northern Zhou tombs of An Jia, Shi Jun and Kang Ye,are tombs of Zoroastrians. Zoroastrians had their special funeral custom,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examine the burial manner before generalizing their Zoroastrian attributes. As to this point,An Jia Tomb is of particular importance.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e obvious conflict between the burial mode of An Jia Tomb and that of orthodox Zoroastrians.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trace the burial mode of these Sogdian tombs to orthodox Zoroastrian doctrine.If these Sogdians,such as Anjia,Kang Ye and Shi Jun, are figured as Zoroastrians come from the Central Asia,is noteworthy to distinguish their burial form that of Persia Zoroastrians and that of Zoroastrians in Central Asia.These clear differences indicate that the Zoroastrians of Central Asia is noteworthy to distinguish their burial form from that of Persia Zoroastrians and that of Zoroastrians in Central Asia.These clear differences indicate that the Zoroastrians of Central Asia can not be identified with the Zoroastrians of Persia, the Zoroastrian immigrants in China can not be simply identified with their fellowmen in Central A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 北周 西安 考古报告 安伽墓 民族文化 传统文化 两种文化 考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浦西福寿宫“明教文佛”宗教属性辨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林悟殊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8-123,共6页
本文就近年学界所关心的福州浦西福寿宫明教文佛祖殿的宗教属性问题,在已披露的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考察。文章不同意学者把明教文佛祖殿定性为摩尼教遗址,而认为明教文佛崇拜是一种地方民间信仰,其创立者并非摩尼教的... 本文就近年学界所关心的福州浦西福寿宫明教文佛祖殿的宗教属性问题,在已披露的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考察。文章不同意学者把明教文佛祖殿定性为摩尼教遗址,而认为明教文佛崇拜是一种地方民间信仰,其创立者并非摩尼教的传人。不过,在创立这种信仰时,不排除受到当地历史上曾盛行过的摩尼教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教 文佛 摩尼教 明教文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本景教《志玄安乐经》佐伯录文质疑 被引量:6
6
作者 林悟殊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7,共7页
《志玄安乐经》是20世纪初敦煌出土的唐代景教写本,原件自始便为藏书家李盛铎私人所占有,后来又被其贩卖给日本人,直至1958年才有局部照片披露。该件录文于1929年由 日本羽田亨博士刊布,1934年佐伯好郎博士重新制作... 《志玄安乐经》是20世纪初敦煌出土的唐代景教写本,原件自始便为藏书家李盛铎私人所占有,后来又被其贩卖给日本人,直至1958年才有局部照片披露。该件录文于1929年由 日本羽田亨博士刊布,1934年佐伯好郎博士重新制作录文刊布并加英译;当今学界流行的该写本录文多源自佐伯文本。文章就该写本录文的刊布过程进行了追踪考察,指出佐伯文本不符合古文书整理的规范,其中存在若干失误,认为在原写本未公开展示之前,对该经的专门研究应依据羽田最早发表的录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玄安乐经》 景教 佐伯好郎 李盛铎 敦煌本 古籍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州草庵摩尼雕像与吐鲁番摩尼画像的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林悟殊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6-80,共5页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wall-painting of Mani with the statue of Mani as the Buddha of Light of Yuan Dynasty The wall-painting was discovered in Tufan in the beginning of 20 th century, and the statue was located in Q...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wall-painting of Mani with the statue of Mani as the Buddha of Light of Yuan Dynasty The wall-painting was discovered in Tufan in the beginning of 20 th century, and the statue was located in Quanzhou in1950’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Mani’s statue in Quanzhou backed by a halo,sits in Buddha-like pose and adopts the appearance of a Taoist That is to say, Manichaeism has been combined with Buddhism and Taosim However,the portrait of Mani in Tufan preserves original Manichacan features in central Asia, showing the appearance of non-Han Mani wears a nimbus composed of moon-crescent and sun It gives Prominence to the tall cap which is symbolic in Manichaeism The distinct divergence between these two images illustrates that a religion will steady Change in ‘alien god localized’fashion in differ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草庵摩尼雕像 吐鲁番摩尼画像 比较 考古研究 吐鲁番壁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霞浦“靈源法師”考論 被引量:11
8
作者 林悟殊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7-284,400,共38页
本文考察近年霞浦發現的一些重要科儀鈔本,認爲清代康雍年間,霞浦尚存在自命"靈源法師"、結壇操辦民間法事的小羣體,彼等自稱承傳明門科典,甚至曾欲重亮明門旗號,然時運不濟,不得不另行依托當地民間信仰。該羣體利用華夏主流... 本文考察近年霞浦發現的一些重要科儀鈔本,認爲清代康雍年間,霞浦尚存在自命"靈源法師"、結壇操辦民間法事的小羣體,彼等自稱承傳明門科典,甚至曾欲重亮明門旗號,然時運不濟,不得不另行依托當地民間信仰。該羣體利用華夏主流宗教和當地鄉土信仰資源,與摩尼教等夷教遺經雜糅,製作一些科儀文檢,以供各類齋醮儀式使用。從彼等所傳留的鈔本,可見霞浦明教在清代已與當地鄉土信仰匯流。雍正王朝之後,法壇組織解體,原有科典爲若干個體法師所占有,彼等利用該等科典並采入其他教門文檢,作爲世襲謀生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霞浦 林瞪 摩尼教 《明门初传请本师》 《乐山堂神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霞浦林瞪崇拜之我見 被引量:10
9
作者 林悟殊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9-133,共25页
本文就近幾年摩尼教學界的熱門話題,即霞浦明教遺迹田野調查所發現的北宋林瞪明教信仰及相關科儀文檢,針對學界的一些觀點,申論個人看法。文章認為北宋明教依託道教,蓋被統治者目爲道門之一宗,而林瞪生前嚴格修持明教,死後顯靈,統治者... 本文就近幾年摩尼教學界的熱門話題,即霞浦明教遺迹田野調查所發現的北宋林瞪明教信仰及相關科儀文檢,針對學界的一些觀點,申論個人看法。文章認為北宋明教依託道教,蓋被統治者目爲道門之一宗,而林瞪生前嚴格修持明教,死後顯靈,統治者自以道門神號封之,而鄉民則目為道教神仙、地方大神膜拜之,並非把林瞪奉為明教之神。論者把林瞪當為明教之神,當為明教教主,並因此演繹林瞪在中國摩尼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其實係對相關文獻的誤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霞浦 林瞪 明教 科仪抄本 《乐山堂神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滨海地域明教非海路输入辨 被引量:6
10
作者 林悟殊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7-71,125-126,共7页
由于近年所谓“海上丝路”热的影响,有关摩尼教入华路线的说法已出现非学术的倾向。本文从纯学术的角度,论证宋元时期福建滨海地域流行的明教,并非海路输入;而是由陆上丝绸之路传入的唐代摩尼教华化变异而来。作者认为,摩尼教之入传福... 由于近年所谓“海上丝路”热的影响,有关摩尼教入华路线的说法已出现非学术的倾向。本文从纯学术的角度,论证宋元时期福建滨海地域流行的明教,并非海路输入;而是由陆上丝绸之路传入的唐代摩尼教华化变异而来。作者认为,摩尼教之入传福建滨海地区,是古代文化间接传播的典型例子,有着独特的学术研究价值;探讨摩尼教文明与闽文化之交融,不失为历史人类学一个新颖的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尼教 明教 福建 海上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景僧名字的華化軌迹——唐代洛陽景教經幢研究之四 被引量:7
11
作者 林悟殊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09年第2期149-193,共45页
本文根据唐代洛阳景教经幢《幢记》所载大秦寺若干僧人的称谓,参照同时代的摩尼教情况。比较两者华化之深度。认为前者的深度华化,是景教入华传播一百多年逐步演变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景教会努力适应华情的积极态度。本文梳理... 本文根据唐代洛阳景教经幢《幢记》所载大秦寺若干僧人的称谓,参照同时代的摩尼教情况。比较两者华化之深度。认为前者的深度华化,是景教入华传播一百多年逐步演变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景教会努力适应华情的积极态度。本文梳理西安景碑和教外文献所存各朝景僧名字,追溯这一结果形成的轨迹,认为这一轨迹在某种程度上折射了整个景教华化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僧 华化 景净 景碑 经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汕善堂文化及其初入泰国考略 被引量:5
12
作者 林悟殊 《海交史研究》 1997年第2期82-97,共16页
明末清初在广东潮汕地区兴起的民间慈善机构——善堂,到了二十世纪上半世臻于鼎盛。据云,"潮汕地区善堂全盛时有五百余座"。到了五十年代初,由于政治上的原因,潮汕所有善堂停止活动,原有物业也改作他用,遂使善堂成为了一个历... 明末清初在广东潮汕地区兴起的民间慈善机构——善堂,到了二十世纪上半世臻于鼎盛。据云,"潮汕地区善堂全盛时有五百余座"。到了五十年代初,由于政治上的原因,潮汕所有善堂停止活动,原有物业也改作他用,遂使善堂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近十余年来潮汕地区的善堂组织和活动,虽有所恢复,但与五十年代之前的善堂,已多所不同,不属本文讨论之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汕地区 五十年代 报告书 汕头市 民国 泰国 华侨 民间信仰 考略 慈善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經幢版“三位一體”考釋——唐代洛陽景教經幢研究之三 被引量:6
13
作者 林悟殊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09年第1期257-276,共20页
本文专门讨论新近发现的唐代洛阳景教经幢残体第一棱面的文字,通过对残存文字及其书写体例的考察,根据汉语的表述习惯,参照其他唐代景教文献和佛教文献,推测该棱面仅缺失“大智慧”三字。作者分析棱面的主体文字“清净阿罗诃”,“... 本文专门讨论新近发现的唐代洛阳景教经幢残体第一棱面的文字,通过对残存文字及其书写体例的考察,根据汉语的表述习惯,参照其他唐代景教文献和佛教文献,推测该棱面仅缺失“大智慧”三字。作者分析棱面的主体文字“清净阿罗诃”,“清净大威力”,“清净大智慧”,认为是洛阳华化景教团对基督教三位一体信条的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教经幢 三位一体 阿罗诃 景碑 尊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霞浦抄本夷偈《四寂讚》釋補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悟殊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9-200,共32页
近年福建霞浦所發見的民間科儀抄本,包括一些漢字對音詩偈,殆可從摩尼教中古波斯語和帕提亞語文獻中找到對應詞語,故簡稱其爲夷偈。本文考察個中題爲《四寂讚》的兩個文本。其文本照片一個已在數年前刊布,日本學者從純語言學的角度,認... 近年福建霞浦所發見的民間科儀抄本,包括一些漢字對音詩偈,殆可從摩尼教中古波斯語和帕提亞語文獻中找到對應詞語,故簡稱其爲夷偈。本文考察個中題爲《四寂讚》的兩個文本。其文本照片一個已在數年前刊布,日本學者從純語言學的角度,認定其音譯自帕提亞語摩尼教詩偈,並加解讀英譯。本文則從歷史文獻學的角度,認爲霞浦抄本的夷偈並非嚴格意義的音譯作品,而當源於唐代來華摩尼僧的口授,歷經多代口口相傳後,始被不諳夷語者形諸近音漢字。文章就《四寂讚》兩個文本進行參校、釋讀,印證這一總體看法;更從華夏摩尼教傳播史的角度,藉助這一新資料,就"四寂"一詞内涵的演變,在既往研究的基礎上,作進一步的申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霞浦 摩尼教 四寂 清净光明 大力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温州送真寺摩尼教属性再辨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林悟殊 《中华文史论丛》 2006年第4期265-288,共24页
宋元时代滨海地域流行华化摩尼教——明教,文献资料记载凿凿,20世纪下半叶以来陆续的考古发现,也佐证这一结论。就有关的考古发现,自以泉州成绩为卓着,学界瞩目;前辈学者刘铭恕先生在泉州摩尼教考古成绩的鼓舞下,曾根据浙江文献... 宋元时代滨海地域流行华化摩尼教——明教,文献资料记载凿凿,20世纪下半叶以来陆续的考古发现,也佐证这一结论。就有关的考古发现,自以泉州成绩为卓着,学界瞩目;前辈学者刘铭恕先生在泉州摩尼教考古成绩的鼓舞下,曾根据浙江文献,对浙江地区摩尼教遗址的发现也充满信心,早就吁请文博界努力;但时至1988年始有斩获,是为温州平阳县方志专家林顺道先生所发现的元碑《选真寺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时代 摩尼教 温州 考古发现 文献资料 平阳县 泉州 先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夷堅志》明教紀事史料價值辨釋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悟殊 殷小平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12年第2期255-283,398-399,共29页
本文從歷史文獻學的角度,辨釋見於《佛祖統紀》之《夷堅志》明教紀事,認爲該紀事雖不見今本《夷堅志》,但大體應出自《夷堅志》作者洪邁之手筆;並就該紀事中有關明教的稱謂,教主之名諱,信徒之服色,該教對道教之依托,教徒的習俗等,一一... 本文從歷史文獻學的角度,辨釋見於《佛祖統紀》之《夷堅志》明教紀事,認爲該紀事雖不見今本《夷堅志》,但大體應出自《夷堅志》作者洪邁之手筆;並就該紀事中有關明教的稱謂,教主之名諱,信徒之服色,該教對道教之依托,教徒的習俗等,一一加以辨釋,甄別其真僞,界定其與實際的距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坚志》 吃菜事魔 《佛祖统纪》 明教 摩尼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江摩尼教草庵发现始末考述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悟殊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65,共5页
元末肇建于晋江华表山麓的草庵,原系华化摩尼教——明教的庙宇,迄今仍完整保存当年该教信徒所崇奉的摩尼佛石雕像,为当今世界独一无二。该庙宇与雕像早在20世纪50年代已为中国学者所发现并确认,国际学术界也早已认同。1991年2月"... 元末肇建于晋江华表山麓的草庵,原系华化摩尼教——明教的庙宇,迄今仍完整保存当年该教信徒所崇奉的摩尼佛石雕像,为当今世界独一无二。该庙宇与雕像早在20世纪50年代已为中国学者所发现并确认,国际学术界也早已认同。1991年2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曾到草庵考察,尔后,草庵便被宣传成该考察团之大发现。本文还原晋江摩尼教草庵发现的历史真相,认为这一宝贵历史遗迹的发现认定,应归功于中国诸前辈学者,尤其是泉州学者吴文良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江草庵 摩尼教 吴文良 泉州 摩尼佛石雕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泉州摩尼教偶像崇拜探源 被引量:3
18
作者 林悟殊 《海交史研究》 2003年第1期65-75,共11页
泉州是摩尼教在中国最后的消亡地,也是该教在世界的最后消亡地;因为该教的最后一所庙宇,即著名的晋江华表山元代摩尼教草庵,就遗存在这里;教主摩尼最后的形象也保存在此庵内.根据当年的发现,庵内仅供奉一尊摩尼佛石雕像,此处别无他神.... 泉州是摩尼教在中国最后的消亡地,也是该教在世界的最后消亡地;因为该教的最后一所庙宇,即著名的晋江华表山元代摩尼教草庵,就遗存在这里;教主摩尼最后的形象也保存在此庵内.根据当年的发现,庵内仅供奉一尊摩尼佛石雕像,此处别无他神.该雕像采用佛陀跌坐的姿势,而下巴又留着两缕道士的长须,业师蔡鸿生先生把其概括为"佛身道貌".供奉这样一尊雕像,表明其时泉州的摩尼教,已与当地的各种民间宗教信仰一样,实行偶像崇拜.如果要问,摩尼教在中国的终局形态怎样?我们的回答是:其教主摩尼作为偶像,进入中国的万神殿,为民间信仰诸神之一.这就是摩尼教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的历史终结.本文拟就这一崇拜形成的原因及其过程,作一初步的探讨,以就教高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尼教 摩尼光佛 偶像崇拜 泉州 福建 探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霞浦鈔本詩偈《下生讚》再解讀——兼說《摩尼光佛》非唐宋摩尼經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悟殊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1-278,共28页
華夏摩尼教向據《老子化胡經》之"化摩尼"説而依託道教。時至明代,福建民間明教徒還在繼續將此説俚俗化,稱老子寄形蘇鄰國禁苑石榴,王后食之受孕而誕摩尼。然本文所解讀的霞浦鈔本一篇漢文詩偈《下生讚》,却只言摩尼佛寄形石... 華夏摩尼教向據《老子化胡經》之"化摩尼"説而依託道教。時至明代,福建民間明教徒還在繼續將此説俚俗化,稱老子寄形蘇鄰國禁苑石榴,王后食之受孕而誕摩尼。然本文所解讀的霞浦鈔本一篇漢文詩偈《下生讚》,却只言摩尼佛寄形石榴,不言老子所化;其所在科册則一反唐宋摩尼教攀附老子、依托道教之傅統,不僅未提老子化摩尼,而且寧願把古代印度教、瑣羅亞斯德教、基督教等的教主奉爲主神,亦不延請老子入座,全科册未見太上老君身影,由是益證該科册不可能出自唐宋摩尼教徒之手。本文以宗教學的常識,解釋科册包含夷教资料的原因,並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推證科册乃明末清初霞浦當地意在創立新宗的民間法師所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霞浦钞本 《老子化胡经》 摩尼光佛 何乔远 苏邻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霞浦抄本夷偈“弗里真言”辨釋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悟殊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9-367,共29页
近幾年福建霞浦發現的民間抄本,包含了近千言稀見的對音文字,殆源自摩尼教的中古波斯語和帕提亞語之夷偈。個中有號稱"弗里真言"者二首,並見於三個不同抄本。本文將之參校並試行解讀,論證其爲來華摩尼僧之口頭傳授,歷經多代... 近幾年福建霞浦發現的民間抄本,包含了近千言稀見的對音文字,殆源自摩尼教的中古波斯語和帕提亞語之夷偈。個中有號稱"弗里真言"者二首,並見於三個不同抄本。本文將之參校並試行解讀,論證其爲來華摩尼僧之口頭傳授,歷經多代口傳耳受後,始爲不諳夷語之明教徒作爲咒語使用,復被用近音漢字形諸書面,輯入霞浦清初靈源法師所用之科儀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霞浦 摩尼教 明教 帕提亚语 中古波斯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