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和温度胁迫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枝中 马逾英 +3 位作者 卢晓琳 吕强 米晓琴 郭沛琳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23-1225,共3页
干旱和温度胁迫主要应用于大田作物的基础研究,近年来,逐渐应用于药用植物领域研究。该文对目前干旱和温度胁迫在药用植物方面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干旱和温度胁迫在药用植物上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干旱 温度 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肾茶黄酮和多酚的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枝中 张文平 +2 位作者 张磊 郭冬梅 王文苹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6,共8页
[目的]优化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s)同时提取肾茶黄酮和多酚的工艺,评价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从6种不同组分的DESs中筛选出黄酮和多酚得率最高的组分,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Box-Behinken设计试验优化... [目的]优化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s)同时提取肾茶黄酮和多酚的工艺,评价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从6种不同组分的DESs中筛选出黄酮和多酚得率最高的组分,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Box-Behinken设计试验优化超声辅助DESs提取肾茶黄酮和多酚的工艺,并测定肾茶DESs提取物的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n_(氯化胆碱):n_(乙二醇)为1:5、含水量30%、料液比为1:20(g:mL)、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40 min是提取肾茶黄酮和多酚的最佳条件。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表明:n_(氯化胆碱):n_(乙二醇)为1:5、含水量30%、料液比为1:21(g:mL)、提取温度为67℃、提取时间为42 min时,肾茶黄酮得率为140.87 mg/g,多酚得率为63.58 mg/g,均显著高于50%乙醇提取的得率。肾茶DESs提取物清除DPPH·、ABTS^(+)能力和还原能力均高于50%乙醇提取物。[结论]DESs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溶剂,绿色、高效地同时提取肾茶中的黄酮和多酚,为肾茶的深度开发提供基础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肾茶 黄酮 多酚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的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7
3
作者 杨莹 马逾英 杨枝中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217-2221,共5页
本文主要探讨中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现状,根据中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加快中药种养业规模化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人工驯化研究、加速道地中药材GAP基地发展等措施。
关键词 中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 种植环境 人工驯化研究 规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根腐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4
作者 穆向荣 马逾英 +2 位作者 杨枝中 马羚 蒋运斌 《中药与临床》 2014年第2期5-8,52,共5页
根腐病是药用植物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在中药材生产过程中,由于根腐病的危害,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药材减产,严重影响到中药材生产。本文从药用植物根腐病病原真菌的种类、不同产地对病原真菌种类的影响和病原真菌的生物学特性三方面... 根腐病是药用植物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在中药材生产过程中,由于根腐病的危害,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药材减产,严重影响到中药材生产。本文从药用植物根腐病病原真菌的种类、不同产地对病原真菌种类的影响和病原真菌的生物学特性三方面概述了药用植物根腐病病原真菌的研究现状,综述了药用植物根腐病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防治方法的进展,同时提出了药用植物根腐病防治应注意的问题,以确保更加合理有效地防治药用植物根腐病,为中药材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根腐病防治 病原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遮阴处理对羌活叶绿素含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莹 马逾英 +3 位作者 蒋顺媛 杨枝中 万凌云 袁茂华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61-62,103,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遮阴处理对羌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两组不同遮阴处理的样品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明显,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遮阴对羌活叶绿素含量影响差异显著,以70%黑色遮阳网覆盖2层羌活叶绿素含量较高。
关键词 羌活 遮阴度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葎草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的有效部位筛选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郭沛琳 马逾英 +1 位作者 卢晓琳 杨枝中 《中药与临床》 2011年第2期43-44,共2页
目的:筛选葎草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有效部位,为其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分离葎草中不同极性的提取部位,用直接浸泡法观察其对结核杆菌标准菌株H37RV的抗菌作用,并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测定葎草不同极性提取部位的最... 目的:筛选葎草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有效部位,为其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分离葎草中不同极性的提取部位,用直接浸泡法观察其对结核杆菌标准菌株H37RV的抗菌作用,并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测定葎草不同极性提取部位的最低抗菌浓度。结果:葎草乙酸乙酯部位对结核杆菌标准菌株H37RV有较明显的抗菌作用,其最低抗菌浓度为31.25mg.mL-1。结论:葎草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对结核杆菌具有较明显的抗菌作用,为进一步的成分研究及药材资源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葎草 结核杆菌 有效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不同产地的川芎与其近缘植物藁本的挥发油成分对比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马玎 马逾英 +1 位作者 张利 杨枝中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09年第7期20-22,25,共4页
目的:比较四川、甘肃和云南产川芎与其近缘植物藁本挥发油的成分及含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分析方法。结果:从四川、甘肃、云南产川芎及藳本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9个成分,其挥发油总含量分别为0.51%,0.44%,0.47%和0.70%。... 目的:比较四川、甘肃和云南产川芎与其近缘植物藁本挥发油的成分及含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分析方法。结果:从四川、甘肃、云南产川芎及藳本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9个成分,其挥发油总含量分别为0.51%,0.44%,0.47%和0.70%。结论:3个产地的川芎的挥发油主成分相同,含量上有差异;藁本与上述3个产地川芎的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藁本 挥发油 GC—MS联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药材薄层指纹色谱鉴别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金丽鑫 马逾英 +1 位作者 伍丕娥 杨枝中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80-85,共6页
目的:建立川芎药材薄层指纹色谱鉴别方法。方法:以阿魏酸对照品、欧当归内酯A对照品、藁本内酯对照品和川芎对照药材为对照,且与藁本、山川芎作比较,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鉴别研究,并计算其相似度。结果:川芎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 目的:建立川芎药材薄层指纹色谱鉴别方法。方法:以阿魏酸对照品、欧当归内酯A对照品、藁本内酯对照品和川芎对照药材为对照,且与藁本、山川芎作比较,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鉴别研究,并计算其相似度。结果:川芎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和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以甲苯-冰醋酸-甲醇(3∶1∶3)、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酸(3∶1∶0.05)、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酸(7∶1∶0.05))展开后Rf值适中,斑点清晰且与藁本、山川芎薄层指纹色谱上有明显的区别。结论:建立的薄层指纹色谱鉴别方法对川芎中阿魏酸、欧当归内酯A和藁本内酯鉴别有较好的适应性,重现性好,为提升其质量标准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阿魏酸 欧当归内酯A 藁本内酯 薄层指纹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独一味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及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燕飞 陈瑞鑫 +4 位作者 袁茂华 杨枝中 黄婷 陈素先 蒋运斌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8-583,共6页
目的:研究藏药独一味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及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模型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甲氨蝶呤组(阳性对照组,3 mg/kg),独一味水提液低、中、高剂量组(0.5、... 目的:研究藏药独一味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及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模型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甲氨蝶呤组(阳性对照组,3 mg/kg),独一味水提液低、中、高剂量组(0.5、1、2 g/kg,以生药量计)和独一味总黄酮组(200 mg/kg,以黄酮提取物计),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于右后足垫注射弗氏完全佐剂(FCA)复制佐剂性关节炎模型。注射FCA次日,各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每天给药1次(仅甲氨蝶呤组每3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30天。给药第15、30天时,分别测定大鼠左后足的足肿胀度,计算其关节炎指数。第30天给药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水平,计算其胸腺指数、脾指数,并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给药第15、30天时的足肿胀度、关节炎指数以及给药第30天时的脾指数和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给药第30天时的胸腺指数、IL-10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踝关节可见明显的滑膜细胞增生、浸润关节腔等病理学改变。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给药第15、30天时的足肿胀度、关节炎指数以及给药第30天时的脾指数和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给药第30天时的胸腺指数和血清中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关节炎病理学变化明显改善。与独一味水提液高剂量组比较,独一味总黄酮组大鼠给药第15天时的足肿胀度以及给药第15、30天时的关节炎指数、胸腺指数、脾指数、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踝关节病理学变化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药独一味具有良好的抗RA作用,总黄酮可能是其药效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一味 类风湿关节炎 佐剂性关节炎 药效物质基础 总黄酮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改进和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顺丽 杨枝中 +2 位作者 李龙 彭晓丽 梅双喜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41-45,共5页
目的改进白及薄层鉴别方法和建立白及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方法。方法采用甲醇超声提取制备供试品溶液,以三氯甲烷-甲醇-水(6∶0.5∶0.05)为展开剂,1%香草醛硫酸乙醇液为显色剂;采用HPLC法,以Thermo Acclaim 120 C18(4.6... 目的改进白及薄层鉴别方法和建立白及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方法。方法采用甲醇超声提取制备供试品溶液,以三氯甲烷-甲醇-水(6∶0.5∶0.05)为展开剂,1%香草醛硫酸乙醇液为显色剂;采用HPLC法,以Thermo Acclaim 120 C18(4.6mm×250mm,5μm)为色谱柱,乙腈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 L/min,检测波长为270nm,柱温为25℃;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评价系统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采用改进后的方法进行白及薄层鉴别,色谱分离效果理想,斑点清晰;建立了白及药材HPLC指纹图谱,确定11个共有峰,不同批次白及特征图谱相似度均在0.95以上。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可用于白及药材的鉴别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薄层色谱 HPLC指纹图谱 相似度分析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类中药来源囊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俊言 王文苹 +1 位作者 张祎 杨枝中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9-360,共12页
植物类中药来源囊泡是由植物类中药细胞分泌的纳米囊泡体,其组分物质和功能活性与来源植物密切相关,具有多重生物效应和优良靶向性能。与动物来源囊泡比较,植物类中药来源囊泡兼具稳定性、特异性和安全性三大特点。植物类中药来源囊泡... 植物类中药来源囊泡是由植物类中药细胞分泌的纳米囊泡体,其组分物质和功能活性与来源植物密切相关,具有多重生物效应和优良靶向性能。与动物来源囊泡比较,植物类中药来源囊泡兼具稳定性、特异性和安全性三大特点。植物类中药来源囊泡的提取分离方法多样、各有优缺点,暂无统一标准,联用两种或更多方法时能更快速有效地获取高浓度、完整的囊泡。系统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植物类中药来源囊泡一般呈茶托状、球状或杯状,粒径为10~300 nm;含脂质、蛋白质、核酸等多种活性物质,是进行细胞间信息转移传递的重要部分;多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毒性较低,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纤维化等作用。植物类中药来源囊泡作为新型药物载体有优良的主动靶向性能,其囊腔结构可有效保护药物,从而显著提高药物的递送效率和体内外稳定性;选择适宜物理或化学手段修饰其囊腔结构后,可创建更为稳定、精准的药物载体。本文系统综述了植物类中药来源囊泡提取纯化和表征技术、活性评价和应用概况,为促进相关新活性物质和靶向药物载体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泡 植物类中药来源 纳米给药系统 药物载体 主动靶向 分子生物相容性 生物活性 表征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Vis结合HPLC对葛根芩连方不同剂型上市产品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兴玉 张丽蓉 +4 位作者 杨华 杨枝中 王皎 张文平 王文苹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10-2913,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型和厂家葛根芩连方上市产品的化学成分差异。方法基于UV-Vis在200~600nm波长下对24批次产品进行光谱扫描,比较不同剂型样品的光谱差异;采用HPLC法,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250nm、280nm、346nm波长下同... 目的比较不同剂型和厂家葛根芩连方上市产品的化学成分差异。方法基于UV-Vis在200~600nm波长下对24批次产品进行光谱扫描,比较不同剂型样品的光谱差异;采用HPLC法,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250nm、280nm、346nm波长下同时测定各样品中葛根素等1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结合系统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对所得结果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各剂型样品UV-Vis光谱在200~500nm范围内均有3个明显吸收峰,但峰位、峰强差异明显。在所检测的15种有效成分中,葛根素含量最高,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次之;各剂型间样品含量差距大,胶囊剂有效成分总含量最高,其次为丸剂、片剂,口服液则远低于其他剂型;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表明上述测试结果可用于区分不同剂型的样品,但对不同厂家难以辨别。结论葛根芩连方不同剂型的产品之间化学成分差异大,UV-Vis和HPLC检测手段均可对其进行区分,可为该方剂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方 紫外-可见光谱 HPLC含量测定 化学计量学 分子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综合设计性实验模式在《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以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为实训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学芳 张洁 +1 位作者 杨枝中 杨竹雅 《中药与临床》 2022年第5期100-103,共4页
为了提高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中药学相关专业培养目标,开设了“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学生通过文献检索、方案制定、实验研究、结果分析等实践环节,不仅提高了对所... 为了提高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中药学相关专业培养目标,开设了“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学生通过文献检索、方案制定、实验研究、结果分析等实践环节,不仅提高了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实验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深刻感受到了学习中药鉴定学的重要意义。因此,以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为实训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在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中值得进一步推行实施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鉴定学 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干旱胁迫下川白芷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枝中 马逾英 +3 位作者 米晓琴 金丽鑫 郑光雅 翟蒙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1-363,共3页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川白芷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其种苗的抗旱性。方法以川白芷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测定种子发芽率、种苗生长情况、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等指标。结果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川...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川白芷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其种苗的抗旱性。方法以川白芷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测定种子发芽率、种苗生长情况、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等指标。结果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川白芷种子发芽率、种苗生长等指标总体表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种苗MDA的含量与SOD的活性呈上升趋势。结论川白芷种子在适当的干旱胁迫下不但可提高发芽率,而且可提高幼苗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白芷 种子 聚乙二醇 干旱胁迫 发芽率 种苗生长
原文传递
与熏硫加工相关的白芷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蒋运斌 卢晓琳 +2 位作者 杨枝中 马羚 马逾英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74-78,共5页
目的:寻找与熏硫加工相关的白芷特征性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反相色谱、质谱、核磁共振,分离并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结果: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氧化前胡素(1),珊瑚菜内酯(2),花椒毒素(3),水合氧化前胡内酯(4),栓... 目的:寻找与熏硫加工相关的白芷特征性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反相色谱、质谱、核磁共振,分离并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结果: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氧化前胡素(1),珊瑚菜内酯(2),花椒毒素(3),水合氧化前胡内酯(4),栓翅芹烯醇(5),异紫花前胡内酯(6),白当归素(7),佛手内酯(8),异虎耳草素(9),欧前胡素(10),异欧前胡素(11),白当归脑(12)和新白当归脑(13)。发现氧化前胡素、水合氧化前胡内酯、佛手内酯、白当归脑4个化合物在白芷熏硫前后指纹图谱中变化较为明显。结论:为白芷质量控制指标成分的选择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氧化前胡素 指纹图谱 药材质量
原文传递
商品白附片、黑顺片的质量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诒纯 黄勤挽 +1 位作者 马逾英 杨枝中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6-489,共4页
目的对商品白附片、黑顺片进行纯度分析,了解其质量现状。方法水分、灰分、总灰分、生物碱含量的测定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方法;胆巴残留量的测定采用EDTA滴定法和银量法;各纯度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结果通过分... 目的对商品白附片、黑顺片进行纯度分析,了解其质量现状。方法水分、灰分、总灰分、生物碱含量的测定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方法;胆巴残留量的测定采用EDTA滴定法和银量法;各纯度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结果通过分析50批样品,有19批水分含量高于现行药典规定的15%,最高为26.77%;总灰分最高为22.59%,最低为1.50%,平均8.23%;酸不溶性灰分最高为1.69%,最低为0.01%,平均0.18%;有13批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低于现行药典规定的0.01%,最低为0.004%;有12批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高于现行药典规定的0.02%,最高为0.11%。胆巴的残留量为0.64%~23.45%,正常加工的"清水片"为0.64%~4.64%,平均2.21%;"含胆片"为5.77%~23.45%,平均10.77%。样品的含水量与胆巴残留量有显著的相关性;总灰分与胆巴残留量有高度显著的相关性;酸不溶性灰分、单酯型生物碱、双酯型生物碱含量与胆巴残留量均无相关性。结论文中方法为附子纯度指标的选择及限量规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纯度 胆巴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川白芷种子水溶性内源性萌发抑制物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运斌 马逾英 +2 位作者 杨枝中 袁茂华 穆向荣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5-100,共6页
研究川白芷种子水溶性内源性抑制物质活性及其存在的部位。以小麦、白菜和莴苣种子为受体,对川白芷种子不同浸提时间、不同部位和不同浓度的水浸液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川白芷种子水浸液对3种受体植物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对白菜芽鲜重... 研究川白芷种子水溶性内源性抑制物质活性及其存在的部位。以小麦、白菜和莴苣种子为受体,对川白芷种子不同浸提时间、不同部位和不同浓度的水浸液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川白芷种子水浸液对3种受体植物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对白菜芽鲜重、芽干重、芽长和根长有促进作用,对根鲜重、根干重有抑制作用;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对莴苣的芽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而对根生长有抑制作用。川白芷种子和翅膜中均存在水溶性内源性萌发抑制物质,但萌发抑制效应与受体植物、浸提时间、部位和浓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白芷 种子 水浸液 萌发抑制物质 生物检测
原文传递
云南滇黄精根茎腐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磊 李辉山 +4 位作者 杨枝中 董鲜 季鹏章 董家红 王云月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00-1004,共5页
黄精(Polygonati rhizoma)为百合科(Lili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的三个中药黄精基源植物之一,是传统补益类中药;。随着滇黄精栽种面积... 黄精(Polygonati rhizoma)为百合科(Lili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的三个中药黄精基源植物之一,是传统补益类中药;。随着滇黄精栽种面积以及连作年限不断增加,导致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滇黄精根茎腐病,严重影响了滇黄精的产量和品质,已成为限制滇黄精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种面积 病虫害问题 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茎腐病 滇黄精 病原鉴定 药食同源植物 基源植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