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导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
1
作者 杨思恒 殷荣坤 +5 位作者 陈榕 赵钢德 汤伟亮 王伟静 谢青 莫瑞东 《肝脏》 2024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分析免疫检测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 inhibitors,ICI)相关肝脏毒性(IMH)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情况。方法纳入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上海瑞金医院诊断的14例IMH患者,研究IMH患者起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预后转归特... 目的分析免疫检测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 inhibitors,ICI)相关肝脏毒性(IMH)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情况。方法纳入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上海瑞金医院诊断的14例IMH患者,研究IMH患者起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预后转归特点。结果14例IMH患者以男性为主(12例),中位年龄61岁。以黄疸、乏力、尿色黄染为主要症状,临床类型以胆汁淤积型为主(8例),10例患者出现3-4级肝损伤。以保肝药物为基础治疗,有4例患者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6例患者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治疗后,5例死亡或自动离院(去除2例因突发其他疾病死亡的患者),7例病情改善。5例预后不良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为13.5,7例预后改善患者的NLR为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H患者肝功能损伤以胆汁淤积型为主,部分患者治疗后可好转,预后较差。NLR有可能作为评估IMH预后的临床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测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PD-1/PD-L1 肝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2年我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思恒 张学武 +4 位作者 胡国启 张彦 李自强 盛滋科 徐玉敏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6期424-430,共7页
目的:分析界首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本地区BSI患者治疗及院内感染防控提供临床指导依据。方法:从本院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中筛选2019年01月至2... 目的:分析界首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本地区BSI患者治疗及院内感染防控提供临床指导依据。方法:从本院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中筛选2019年0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住院患者6727例血培养标本,分离到菌株668株(9.93%),回顾性分析菌种分布和耐药情况。用Excel 2021、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原菌分离主要来自感染科、重症监护室、普外科等,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肝胆系统感染等引起的BSI最常见,30 d死亡率为23.50%。668株分离菌种中革兰阴性菌461株(69.01%)、革兰阳性菌205株(30.69%)、真菌2株(0.30%);分离前5位(84.28%)菌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274株(41.0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41株(21.10%)、肺炎克雷伯菌91株(13.62%)、金黄色葡萄球菌34株(5.09%)、铜绿假单胞菌23株(3.44%)。2021—2022年较2019—2020年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有所下降(P<0.05),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轻度增加(P>0.0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均较低,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ales,CRE)所占比例较低(6.09%)。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占比较高(76.47%),包括肠球菌在内的革兰阳性菌均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菌株。结论:本地区BSI菌种以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革兰阳性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中主要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有较高敏感性。MRSA有较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血培养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抗菌药物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防裂控制技术分析
3
作者 杨思恒 《中国航班》 2019年第7期135-135,共1页
混凝土是现代建筑中最常用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的施工中,但必须注意控制裂缝,因为裂缝会让建筑工程质量受到影响。
关键词 建筑工程 混凝土裂缝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头部中心分级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思恒 王建臣 +2 位作者 张弛 王志超 林宇震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737-2748,共12页
对一个三头部中心分级燃烧室的出口温度分布进行了试验研究,并结合Fluent软件的数值模拟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预燃级单独工作时,油气比的增加提高了预燃级扩散火焰的温度造成了中心局部高温区... 对一个三头部中心分级燃烧室的出口温度分布进行了试验研究,并结合Fluent软件的数值模拟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预燃级单独工作时,油气比的增加提高了预燃级扩散火焰的温度造成了中心局部高温区的形成,增大了出口OTDF;双火焰模式下,出口OTDF指数显著降低;主燃级旋流数增加能够增加掺混时间,减小OTDF;主燃级燃油横向喷射(JA=-50°)时,主燃级火焰径向外扩且出口OTDF指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分级燃烧室 出口温度分布 燃油喷射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2019~2021年某三级综合医院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思恒 胡国启 +3 位作者 张彦 刘标尚 昊禹 张学武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23年第6期1029-1034,共6页
目的探讨某三级综合医院的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院内感染监控提供指导。方法从本院检验系统中筛选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泌尿道感染患者的4 748例尿标本培养结果, 回顾性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 目的探讨某三级综合医院的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院内感染监控提供指导。方法从本院检验系统中筛选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泌尿道感染患者的4 748例尿标本培养结果, 回顾性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4 748例尿培养标本共分离出1 026株病原菌, 其中革兰阴性菌812株(79.14%), 革兰阳性菌210株(20.47%), 真菌4株(0.39%)。病原菌占比前5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610株(59.45%)、屎肠球菌81株(7.89%)、粪肠球菌76株(7.41%)、肺炎克雷伯菌60株(5.85%)、彭氏变形菌51株(4.97%);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2%, 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10%;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呋喃妥因的耐药率<10%, 屎肠道球菌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红霉素等的耐药率>90%, 粪肠球菌对青霉素类、呋喃妥因的耐药率<10%, 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的菌株。结论泌尿道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 其次为屎肠球菌、粪肠球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监测有利于掌握本地区病原菌的流行病学特点, 可降低和控制细菌耐药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疾病 感染 病原菌 尿培养
原文传递
限制域对中心分级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志超 韩猛 +4 位作者 王建臣 张弛 杨思恒 林宇震 惠鑫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0-250,共11页
为了研究中心分级燃烧室的气动热力特性以及火焰筒限制域对出口温度分布的影响,在三头部燃烧室中进行了流场、油雾场、组分场测试,并在高温高压下测量了不同火焰筒限制域的出口温度。实验结果显示,限制域的缩短会增加出口热斑面积和OTD... 为了研究中心分级燃烧室的气动热力特性以及火焰筒限制域对出口温度分布的影响,在三头部燃烧室中进行了流场、油雾场、组分场测试,并在高温高压下测量了不同火焰筒限制域的出口温度。实验结果显示,限制域的缩短会增加出口热斑面积和OTDF。借助数值模拟得出限制域减小使已燃回流产物的稀释作用减弱,预燃级附近产生更高的局部高温。同时其更短的停留时间和较弱的掺混,综合导致了该方案出口温度分布不均匀,使HAR以及OTDF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温度分布 中心分级 LPP燃烧室 限制域 分层旋流火焰
原文传递
不同气量分配下声激励对中心分级旋流火焰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魏为 许全宏 +3 位作者 苏童 韩啸 杨思恒 周宇晨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07-1619,共13页
采用高速摄像拍摄火焰化学自发光和本征正交分解(POD)法研究了多激励频率下中心分级旋流分层火焰的宏观结构和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气量分配比的增加,火焰宏观结构逐渐沿径向方向扩张,火焰分层现象变得更加明显。激励频率的变化对... 采用高速摄像拍摄火焰化学自发光和本征正交分解(POD)法研究了多激励频率下中心分级旋流分层火焰的宏观结构和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气量分配比的增加,火焰宏观结构逐渐沿径向方向扩张,火焰分层现象变得更加明显。激励频率的变化对火焰宏观结构的影响较小。POD分析结果表明:外激频率为200 Hz时火焰脉动最明显。随着主燃级气量占比的增加,释热脉动在激励的作用下沿轴向方向减弱,在径向上出现极值交替且振荡变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不稳定性 中心分级燃烧室 旋流火焰 火焰动力学 本征正交分解(PO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