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频域介电谱试验的750kV变压器绝缘状况评估 被引量:20
1
作者 杨双锁 张冠军 +4 位作者 董明 魏建林 王世强 于峥 冯玉昌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20,共5页
电力变压器运行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绝缘系统,绝缘性能降低,寿命便缩短。从经济性和安全性考虑,希望尽可能延长变压器的使用年限,又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则要对其进行绝缘诊断和寿命评估。通过分析电力变压器绝缘状态的诊断原... 电力变压器运行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绝缘系统,绝缘性能降低,寿命便缩短。从经济性和安全性考虑,希望尽可能延长变压器的使用年限,又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则要对其进行绝缘诊断和寿命评估。通过分析电力变压器绝缘状态的诊断原理与方法,介绍了一种基于频域介电谱(FDS)技术进行绝缘诊断的新型试验方法。采用FDS法对兰州东变电站750 kV变压器进行了初步的现场测量,并分析了测量结果,结果表明,该变压器纸板水分含量合格,绝缘状况良好,且测量结果与预防性试验吻合良好。FDS有望成为一种新的预防性试验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浸式变压器 介电响应 频域介电谱 绝缘 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杆对岩土体作用的力学本质 被引量:82
2
作者 杨双锁 张百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279-282,共4页
运用理论分析及数值计算的方法对锚杆作用力的产生机理、分布规律、及其对岩体作用的力学效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锚杆与围岩间的相对位移或相对位移趋势是锚杆作用力产生的条件;若将锚杆及其作用下的围岩看作一个整体即锚固体,则锚杆... 运用理论分析及数值计算的方法对锚杆作用力的产生机理、分布规律、及其对岩体作用的力学效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锚杆与围岩间的相对位移或相对位移趋势是锚杆作用力产生的条件;若将锚杆及其作用下的围岩看作一个整体即锚固体,则锚杆作用的力学本质可概括为提高锚固体的内聚力、弹性模量、减小锚固体的泊松比以及改善锚固体所处的应力状态,而内摩擦角并无增长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杆 锚固作用 力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巷道围岩控制的波动性平衡理论 被引量:21
3
作者 杨双锁 钱鸣高 +1 位作者 康立勋 贾喜荣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39-343,共5页
运用岩石力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巷道围岩的变形、强度特征以及支护力作用下围岩各变形区的应力分布特征 ,首次提出了涵盖巷道围岩 -支护相互作用全过程的波动性平衡理论 。
关键词 巷道 支护-围岩相互作用 波动性平衡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回采巷道支护—围岩相互作用全过程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双锁 钱鸣高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B06期1978-1981,共4页
依据现场调查及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提出了涵盖煤矿回采巷道围岩的各种变形状态的关于支护-围岩相互作用全过程的波动性平衡理论,弥补了原有理论关于围岩强度破坏之后的缺陷,为煤矿回采巷道围岩控制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回采巷道 支护-围岩相互作用 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巷道锚杆支护研究的总结与展望 被引量:45
5
作者 杨双锁 康立勋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76-381,共6页
总结了锚杆支护控制巷道围岩的技术及理论的发展进程及主要成果 ,分析了锚杆支护现存的主要问题 。
关键词 煤矿巷道 锚杆支护 技术分析 煤炭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回采巷道围岩控制理论探讨 被引量:140
6
作者 杨双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42-1853,共12页
分析了巷道围岩变形、强度特征以及支护力作用机理,提出了涵盖巷道围岩-支护相互作用全过程的波动性平衡理论;对锚杆作用力的产生机理及其对岩体作用的力学效应进行了探讨;将锚杆作用的力学本质概括为提高锚固体的内聚力、弹性模量,减... 分析了巷道围岩变形、强度特征以及支护力作用机理,提出了涵盖巷道围岩-支护相互作用全过程的波动性平衡理论;对锚杆作用力的产生机理及其对岩体作用的力学效应进行了探讨;将锚杆作用的力学本质概括为提高锚固体的内聚力、弹性模量,减小锚固体的泊松比,改善锚固体的应力状态;对锚杆受力演化机理进行了探讨,揭示了锚杆轴向力随锚固体变形而演变的3阶段特征以及第一、第二临界变形概念,以及第二临界变形与锚固长度成正变关系和确定锚固长度时应考虑巷道变形的观点;依据破碎岩体不能承受拉应力但在支护作用下仍具有较强抗压能力的特性以及不同厚宽比条件下板的力学特征,提出了厚锚固板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采巷道 围岩控制 支护-围岩波动性平衡 锚固力演变规律 临界变形 厚锚固板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杆作用机理及不同锚固方式的力学特征 被引量:29
7
作者 杨双锁 康立勋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540-543,共4页
运用理论分析及数值计算的方法对锚杆作用力的产生机理、分布规律及其对岩体作用的力学效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锚杆与围岩间的相对位移或相对位移趋势是锚杆作用产生的条件 ;从力学角度考虑 ,端部锚固。
关键词 锚杆作用 锚固方式 力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顶循环垮落高度对其第一分层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双锁 康立勋 钱鸣高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115-118,123,共5页
建立了冒落矸石与直接顶块体的相互作用力学模型,导出了不同高度的冒矸对不同直接顶块体的作用力公式。
关键词 循环垮落高度 直接顶 第一分层 稳定性 冒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间作用对岩层断裂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杨双锁 苏新瑞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396-399,共4页
运用弹性力学基本理论分析了采场顶板岩层层间作用对岩层应力状态的影响;根据最大拉应力准则,建立了岩层破断位置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岩层中最大拉应力并非一定发生在最大弯矩所在的截面上,因而岩层也并不一定沿煤壁发生断裂。这... 运用弹性力学基本理论分析了采场顶板岩层层间作用对岩层应力状态的影响;根据最大拉应力准则,建立了岩层破断位置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岩层中最大拉应力并非一定发生在最大弯矩所在的截面上,因而岩层也并不一定沿煤壁发生断裂。这一结论很好地解释了采场上覆岩层塌落范围自下而上逐层收敛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场顶板 层间作用 岩层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筒施工中采空区合理充填参数的确定
10
作者 杨双锁 王爱国 +1 位作者 孙淼 武剑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47,117,共5页
对井筒穿越采空区时的充填范围和充填材料力学参数的合理确定等理论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给出了采空区扰动的边界效应概念,揭示了采空区导致的岩层移动变形的特征规律。认为:大同矿区条件下采空区的合理充填范围以15~25 m为宜;采空区... 对井筒穿越采空区时的充填范围和充填材料力学参数的合理确定等理论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给出了采空区扰动的边界效应概念,揭示了采空区导致的岩层移动变形的特征规律。认为:大同矿区条件下采空区的合理充填范围以15~25 m为宜;采空区充填物的力学性质应与采空区顶、底板岩层力学性质接近,通常以单轴抗压强度20 MPa、弹性模量15000 MPa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筒 穿越采空区 采空区处理 充填范围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体下采场直接顶的破坏模式
11
作者 杨双锁 康立勋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EI 1998年第4期37-39,共3页
总结了散体边界条件下采场矿压显现特征,建立了散体边界条件下直接顶第一自热分层块体的力学模型,导出块体的应力计算公式及破坏条件。
关键词 散体边界 矿压显现 直接顶 破坏模式 采场 顶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合理位置确定方法探讨 被引量:297
12
作者 张百胜 杨双锁 +1 位作者 康立勋 翟英达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7-101,共5页
运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研究煤柱支承压力在底板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柱底板的应力分布具有明显的非均匀分布特征,应力集中程度最高地方在煤柱下,向采空区发展则应力集中程度迅速降低;分析非均匀荷载状态下巷道易于变形和破坏的原... 运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研究煤柱支承压力在底板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柱底板的应力分布具有明显的非均匀分布特征,应力集中程度最高地方在煤柱下,向采空区发展则应力集中程度迅速降低;分析非均匀荷载状态下巷道易于变形和破坏的原因,得出在非均匀的荷载作用下,巷道支护体结构更易出现局部过载,产生局部破坏,最终可能导致支护体结构失稳。指出在布置下部煤层回采巷道中,除避开煤柱支承压力增高区外,还应考虑煤柱下底板应力分布状态非均匀性的影响,应力分布状态的非均匀分布特征可用应力改变率衡量。提出采用应力改变率确定极近距离下部煤层回采巷道的合理位置方法,并通过现场实践证明该方法可行。研究结果对类似条件下巷道合理布置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极近距离煤层 数值模拟 应力状态 巷道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壁开采上覆岩层损伤范围及上行开采的层间距分析 被引量:60
13
作者 冯国瑞 闫永敢 +3 位作者 杨双锁 张百胜 翟英达 康立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32-1036,共5页
针对长壁采空区上方岩层损伤影响范围及其遗弃煤层开采问题,用简化的平面力学模型,解析分析了煤层采出后长壁采空区上方岩层的损伤影响范围,并根据垂直方向上岩层的损伤影响程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将采空区覆岩分为破损垮落带、损伤扰动... 针对长壁采空区上方岩层损伤影响范围及其遗弃煤层开采问题,用简化的平面力学模型,解析分析了煤层采出后长壁采空区上方岩层的损伤影响范围,并根据垂直方向上岩层的损伤影响程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将采空区覆岩分为破损垮落带、损伤扰动带和无损变形带,获得了长壁采空区上方遗弃煤层上行开采的安全层间距计算公式.针对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山煤电集团公司白家庄煤矿8号煤层长壁采空区上方遗弃的6号煤层上行开采计算了其安全层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壁采空区 上覆岩层 损伤范围 上行开采 安全层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纸绝缘加速热老化的频域介电谱特性 被引量:65
14
作者 王世强 魏建林 +3 位作者 杨双锁 董明 张冠军 刘孝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125-131,共7页
为研究变压器油纸绝缘不同老化状态及温度对其频域介电谱(frequency domain spectroscopy,FDS)测量结果的影响,对变压器油浸绝缘纸板试品进行加速热老化试验:测量同一试品不同老化阶段10^-3-10^3Hz范围的FDS,并对某一老化状态试... 为研究变压器油纸绝缘不同老化状态及温度对其频域介电谱(frequency domain spectroscopy,FDS)测量结果的影响,对变压器油浸绝缘纸板试品进行加速热老化试验:测量同一试品不同老化阶段10^-3-10^3Hz范围的FDS,并对某一老化状态试品在不同温度下进行FDS测量,分析试品的tanδ、复电容实部C’和虚部C''及微水含量随老化时间和测量时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热老化时问的延长和测量时温度的升高,试品在较低频率下的tanδ和C”逐渐变大,而较高频率下变化不明显,C'急剧变化的频率区域向高频方向移动;根据FDS测量结果得到的纸板微水含量在老化阶段前期随着老化时间延长明显变大,后期则相对稳定;评估得出的纸板微水含量受温度影响十分明显,温度较高时得到的微水含量明显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响应 油纸绝缘 热老化 频域介电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油纸绝缘介电响应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3
15
作者 王世强 魏建林 +4 位作者 张冠军 杨双锁 董明 刘孝为 霍大渭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55,共6页
为了研究温度对变压器油纸绝缘介电响应测量结果的影响,以更准确地评估纸板微水含量和老化状态,设计了在不同温度下对变压器油浸绝缘纸板试品分别进行时域回复电压(RV)和频域谱(FDS)测量的实验,比较不同温度下油纸绝缘RV极化谱特征参数... 为了研究温度对变压器油纸绝缘介电响应测量结果的影响,以更准确地评估纸板微水含量和老化状态,设计了在不同温度下对变压器油浸绝缘纸板试品分别进行时域回复电压(RV)和频域谱(FDS)测量的实验,比较不同温度下油纸绝缘RV极化谱特征参数以及介质损耗因数tan、复电容实部C′、虚部C″的频域谱曲线变化,分析变化趋势及原因,研究温度对介电响应方法评估绝缘纸板微水含量及其老化状态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试品RV极化谱曲线峰值向较短充电时间方向偏移,峰值时间和峰值电压均减小;试品tan和C″频域谱曲线向高频方向偏移,最小值略微增大;C′变大,在较低频率尤其明显。因此,在用介电响应法评估纸板微水含量及老化状态必须考虑温度影响,否则将导致评估结果失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油纸绝缘 介电响应 微水含量 老化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谱技术用于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绝缘状态现场诊断 被引量:25
16
作者 张致 董明 +3 位作者 杨双锁 姜惟 张冠军 严璋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48-1653,共6页
为了提高大型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运行可靠性,提出了基于频域谱技术进行油浸式变压器绝缘状态及老化诊断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国内某220kV变压器进行了测量,得到了其检修前后绝缘系统的介损频率特性曲线,并将频域谱测量方法与预防性试验... 为了提高大型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运行可靠性,提出了基于频域谱技术进行油浸式变压器绝缘状态及老化诊断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国内某220kV变压器进行了测量,得到了其检修前后绝缘系统的介损频率特性曲线,并将频域谱测量方法与预防性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二者在变压器电容测量上的一致性。试验表明,频域谱方法可以反映变压器内部绝缘状态,估计固体绝缘中的含水量,为绝缘诊断提供参考信息;频域谱技术是一种无损试验方法,可作为现有绝缘诊断方法的重要补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浸式变压器 频域谱 绝缘 老化 含水量 介电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柱采空区上方遗弃煤层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 被引量:51
17
作者 冯国瑞 张绪言 +2 位作者 李建军 杨双锁 康立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6-730,共5页
针对刀柱采空区上方遗弃煤层开采问题,分析了现有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方法的不足.受关键层理论启迪,基于刀柱采空区上方岩层可形成的结构和上层煤开采对层间岩层的影响,提出了关键层叠合破断距的概念,形成了"5步法"刀柱采空区... 针对刀柱采空区上方遗弃煤层开采问题,分析了现有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方法的不足.受关键层理论启迪,基于刀柱采空区上方岩层可形成的结构和上层煤开采对层间岩层的影响,提出了关键层叠合破断距的概念,形成了"5步法"刀柱采空区上方遗弃煤层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理论及方法.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判定白家庄矿8号煤层刀柱采空区上方遗弃的6号煤层可以上行开采,并在生产实际中实施,开采情况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柱采空区 遗弃煤层 上行开采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巷道顶板层面剪切失稳机理及支护方法 被引量:28
18
作者 牛少卿 杨双锁 +1 位作者 李义 贾喜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325-331,共7页
针对煤层巷道顶板的层状特征,基于梁的受力-变形原理和岩体粗糙结构面剪胀原理,分析大跨度巷道薄层状顶板结构在整个失稳过程中的受力特征和位移特征,揭示了大跨度巷道顶板结构在失稳过程中依次存在两端固定梁结构特征和三铰拱结构特征... 针对煤层巷道顶板的层状特征,基于梁的受力-变形原理和岩体粗糙结构面剪胀原理,分析大跨度巷道薄层状顶板结构在整个失稳过程中的受力特征和位移特征,揭示了大跨度巷道顶板结构在失稳过程中依次存在两端固定梁结构特征和三铰拱结构特征2个阶段,以及顶板岩层层面相对滑动是导致巷道顶板结构失稳的原因之一;在建立结构平衡条件的基础上给出了顶板基本结构的失稳判别条件;根据失稳判别条件提出了巷道顶板的锚固支护方式及相应的锚固强度计算公式。研究表明:岩层沿层面的滑动是引起巷道顶板岩层结构的失稳原因之一,层面的滑动引起剪胀效应和结构受力效应共同作用引起顶板岩层变形破断以致形成三铰拱结构;当巷道顶板岩层未发生破裂时,巷道顶板支护的重点是提供锚固应力维持层面满足不滑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 层状顶板 剪胀 结构稳定性 锚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剩余能量释放速度判定煤岩冲击倾向性 被引量:36
19
作者 张绪言 冯国瑞 +1 位作者 康立勋 杨双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65-1168,共4页
在实验测试的基础上,对现行冲击倾向性指标的特点及不足进行了分析,指出煤岩冲击倾向性是一个关于能量与时间的函数,提出了新的剩余能量释放速度指数,其物理意义是指煤岩破坏过程中单位时间内释放的剩余能量,从能量与时间的角度揭示了... 在实验测试的基础上,对现行冲击倾向性指标的特点及不足进行了分析,指出煤岩冲击倾向性是一个关于能量与时间的函数,提出了新的剩余能量释放速度指数,其物理意义是指煤岩破坏过程中单位时间内释放的剩余能量,从能量与时间的角度揭示了冲击倾向性,并给出计算公式.进而指出通过改变弹性能量指数测试时的加载方式为载荷控制,同时提高煤岩破坏时AB段的采样频率即可以得到计算剩余能量释放速度指数所需要的全部参数的测试方法,并针对冲击地压矿井进行了实验研究,初步归纳出了相应的判别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能量释放速度指数 冲击倾向性 冲击地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顶煤工作面顶板岩层结构及顶板来压计算 被引量:28
20
作者 贾喜荣 翟英达 杨双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6-370,共5页
基于“弹性板与铰接板结构”力学模型,把中厚煤层开采中采场矿压计算的分析方法推广到放顶煤工作面顶板来压计算中;针对顶板岩层的结构特征和开采技术条件,提出了完全承载层、过渡层和非承载层的基本判据;通过对典型实例的解算证实... 基于“弹性板与铰接板结构”力学模型,把中厚煤层开采中采场矿压计算的分析方法推广到放顶煤工作面顶板来压计算中;针对顶板岩层的结构特征和开采技术条件,提出了完全承载层、过渡层和非承载层的基本判据;通过对典型实例的解算证实,“弹性板与铰接板结构”力学模型在放顶煤工作面顶板来压计算中仍然是一种实用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顶煤开采 直接顶 顶板 岩层结构 顶板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