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脑缺血模型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杨允东 关宁 罗俊生 《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改变的规律性,为相关血管源性脑水肿的防治提供形态学和功能学基础。方法采用改良的Longa线拴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不同时程再灌注模型,硝酸镧心脏灌注,额顶叶取材,电镜下观察血...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改变的规律性,为相关血管源性脑水肿的防治提供形态学和功能学基础。方法采用改良的Longa线拴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不同时程再灌注模型,硝酸镧心脏灌注,额顶叶取材,电镜下观察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的变化;伊文思蓝颈总动脉注射,脑组织匀浆制备,分光光度仪伊文思蓝通透性定量分析,评价血脑屏障功能改变。结果对照组各时间点血脑屏障无开放。脑缺血再灌注3h组,血脑屏障开放,伊文思蓝少量通透血脑屏障;6、12h组开放程度和伊文思蓝通透量逐渐增加,24h组达高峰,72h组有所减弱。结论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呈现时程性改变,掌握改变的时程性,有助于对血管源性脑水肿发生机理的理解和早期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血脑屏障 超微结构 血管源性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岛叶的显微解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允东 朱树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3-485,共3页
目的观察岛叶的形态学特征,分析大脑中动脉各分支与岛叶的关系,为相关手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12例(24侧)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显微镜下解剖外侧裂及岛叶区。观察岛叶的形态学特征及毗邻;分析岛叶区动脉类型及最外侧豆纹动脉的位置。结... 目的观察岛叶的形态学特征,分析大脑中动脉各分支与岛叶的关系,为相关手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12例(24侧)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显微镜下解剖外侧裂及岛叶区。观察岛叶的形态学特征及毗邻;分析岛叶区动脉类型及最外侧豆纹动脉的位置。结果岛叶位于外侧裂深部,前、上、下环岛沟将岛叶与额眶盖、额顶盖及颞盖皮质分开。上环岛沟平均长度为58.2 cm,前环岛沟平均长度为27.9 cm,下环岛沟平均长度为50.4 cm。3个岛短回和2个岛长回构成岛叶见于21侧半球(87.5%)。岛叶沟回自前下部向后上部放射状延伸。大脑中动脉M2段的干支、皮层支及终末支走行岛叶区。它们发出的岛叶动脉供应岛叶皮层。外侧豆纹动脉可起自主分叉、上下干及早期分支,最外侧豆纹动脉的位置变异较大。结论岛叶位置深在,皮层表面血管分布密集。掌握岛叶形态学特点及岛叶区动脉类型,将有助于该部位病变手术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叶 形态特征 大脑中动脉 显微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神经的形态学特点及术中保护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允东 李永强 陈宝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7-519,共3页
目的进一步明确嗅神经的显微解剖学特点,为手术入路中嗅神经保护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1)15例(30侧)颅骨干标本,进行筛板区的观察和测量;(2)15例(30侧)头颅湿标本,显微镜下解剖嗅球、嗅束及嗅三角区,对嗅神经的显微解剖学特点进行观察... 目的进一步明确嗅神经的显微解剖学特点,为手术入路中嗅神经保护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1)15例(30侧)颅骨干标本,进行筛板区的观察和测量;(2)15例(30侧)头颅湿标本,显微镜下解剖嗅球、嗅束及嗅三角区,对嗅神经的显微解剖学特点进行观察、拍照。结果筛孔分布在颅前窝中线两侧长(19.77±1.23)mm、中点处宽(3.15±0.45)mm的蝶形陷凹内;鼻甲侧筛孔数目明显多于鼻中隔侧,鸡冠两侧筛孔相对密集。嗅神经由嗅鞘包裹,于嗅窝内终止于嗅球,嗅球后极延续为嗅束,走行在额叶底面直回与内侧眶回之间。嗅束于前穿质前部分为内侧嗅纹、外侧嗅纹进入脑实质。结论熟悉嗅神经的显微解剖特点,有利于提高手术中嗅神经的保护,从而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神经 嗅球 嗅束 显微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监测在烟雾病STA-MCA吻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杨允东 李永强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7期476-478,共3页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监测在评定烟雾病STA-MCA吻合术后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行STA-MCA吻合术治疗的烟雾病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3个月进行STA多普勒频超声检查,并测量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监测在评定烟雾病STA-MCA吻合术后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行STA-MCA吻合术治疗的烟雾病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3个月进行STA多普勒频超声检查,并测量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Vm),计算搏动指数(PI)=(PSV-EDV)/Vm,阻力指数(RI)=(PSV-EDV)/PSV;并与DSA分级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2例共进行40侧STA-MCA吻合术,术后复查DSA显示,分级良好为33侧(82.5%),分级不良为7侧(27.5%)。DSA分级供血良好组术后STA血流速度明显高于术前,以EDV和Vm增幅最大(P<0.05),而PI明显低于不良组(P<0.01)。DSA分级为不良组术后STA血流速度明显低于术前,以PSV和PI显著降低(P<0.05),EDV、Vm和RI无显著变化。术前与术后EDV比值(rs=0.453;P<0.001)、术后PI(rs=0.512;P<0.001)与术后DSA分级显著相关。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测STA-MCA吻合术后STA的血流变化,与DSA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作为一个间接观察烟雾病STA-MCA吻合术后脑供血改善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 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岛叶与侧脑室的显微解剖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允东 郄光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325-327,共3页
目的探讨岛叶与侧脑室的解剖对应关系,为该部位病变的手术治疗提供显微形态学基础及术中标志性解剖学参数。方法收集国人成人完整头颅湿标本10例(20侧),显微镜下解剖岛叶和侧脑室区,观察岛叶与侧脑室的解剖对应关系,测量相关数据并拍照... 目的探讨岛叶与侧脑室的解剖对应关系,为该部位病变的手术治疗提供显微形态学基础及术中标志性解剖学参数。方法收集国人成人完整头颅湿标本10例(20侧),显微镜下解剖岛叶和侧脑室区,观察岛叶与侧脑室的解剖对应关系,测量相关数据并拍照。结果岛叶前界沟深部与侧脑室额角相对应;上界沟由前至后分别与侧脑室额角、体部、三角部相对应,并由岛叶深部的基底核、内囊所分隔;下界沟分别与后方的侧脑室三角部和下方的颞角相对应。前岛点至侧脑室额角外侧壁的垂直距离为(11.56±2.52) mm,后岛点至侧脑室三角部外侧壁的垂直距离为(10.94±2.65) mm。下界沟下缘终点至侧脑室颞角外侧壁的垂直距离为(9.36±1.67) mm。结论岛叶与侧脑室各部间存在相对固定的对应关系,熟练掌握解剖对应关系,有利于岛叶病变准确切除,同时尽量减少手术的副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叶 侧脑室 显微解剖 形态学基础 解剖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蝶骨卵圆孔的形态学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允东 郄光峰 李永强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10期676-678,共3页
目的探讨蝶骨卵圆孔的局部解剖特点,为相关手术提供形态学参数。方法 15例(30侧)成人颅骨干性标本,进行蝶骨卵圆孔区的形态学观察和测量。2例(4侧)成人颅骨湿标本,观察卵圆孔区组织结构对应关系。结果卵圆孔呈标准卵圆形25侧(83.33%),圆... 目的探讨蝶骨卵圆孔的局部解剖特点,为相关手术提供形态学参数。方法 15例(30侧)成人颅骨干性标本,进行蝶骨卵圆孔区的形态学观察和测量。2例(4侧)成人颅骨湿标本,观察卵圆孔区组织结构对应关系。结果卵圆孔呈标准卵圆形25侧(83.33%),圆形3侧(10.00%),裂隙状2侧(6.67%)。左侧卵圆孔前后长度(3.64±0.96)mm,内外宽度(6.72±0.41)mm;右侧卵圆孔前后长度(3.38±0.74)mm,内外宽度(7.26±0.38)mm。结论蝶骨卵圆孔的形态变化不一,术前充分了解卵圆孔解剖学特征,有利于各种穿刺术中的准确定位,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 形态学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球、嗅束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允东 李永强 +2 位作者 张建波 陈宝 李新红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详尽了解嗅球、嗅束、嗅三角区的显微解剖学特点,为相关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5例(30侧)颅骨干性标本,进行筛板区域的观察和测量。15例(30侧)头颅湿性标本,对嗅球、嗅束及嗅三角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和拍照。结果筛孔分布在... 目的详尽了解嗅球、嗅束、嗅三角区的显微解剖学特点,为相关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5例(30侧)颅骨干性标本,进行筛板区域的观察和测量。15例(30侧)头颅湿性标本,对嗅球、嗅束及嗅三角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和拍照。结果筛孔分布在前颅底中线两侧,长(19.77±1.23)mm;中点处宽(3.15±0.45)mm的蝶形凹陷内;鼻甲侧筛孔数目明显多于鼻中隔侧(P<0.01),鸡冠两侧筛孔相对密集。嗅丝由嗅鞘包裹形成嗅神经,嗅神经于嗅窝内汇集形成嗅球。嗅球后极延续为嗅束,嗅束走形在前颅窝底直回与内侧眶回之间,并成为两者的分界,前部扁平,后部横断面呈三角形,前部相对后部较宽。嗅束于前穿质前部延续为嗅三角,以内侧嗅纹、外侧嗅纹分别进入脑实质而终。结论熟悉嗅丝、嗅球、嗅束及嗅三角的显微解剖特点,有利于提高相关手术入路中嗅觉通路的保护及嗅觉功能的保留,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神经 嗅束 嗅球 显微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咽管瘤术后腺垂体功能减退危象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允东 李永强 +2 位作者 陈宝 王昕 宗志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14-514,共1页
1病历摘要 男,39岁;颅咽管瘤术后9个月,进行性意识障碍3d于2009年6月20日入院。病人入院前3d受精神刺激,拒进食水,乏力,情绪抑郁,渐昏迷。查体:T35.5℃,BP90/57mmHg(1mmHg=0.1333kPa)。
关键词 垂体功能减退症 颅咽管瘤 激素替代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7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临床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培义 杨允东 +1 位作者 李永强 陈宝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53-54,共2页
目的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7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行痰液病原菌检测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18株,病原菌依次为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真菌,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类... 目的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7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行痰液病原菌检测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18株,病原菌依次为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真菌,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类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真菌对两性霉素B、咪康唑敏感。结论掌握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药敏规律,有利于感染的控制和颅脑损伤治疗效果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肺部感染 病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原因分析及救治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涛 张建波 +1 位作者 张洪涛 杨允东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7期77-78,共2页
目的分析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发生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术后CT复查或二次手术证实手术同侧或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35例,急性弥漫性脑肿胀7例,... 目的分析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发生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术后CT复查或二次手术证实手术同侧或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35例,急性弥漫性脑肿胀7例,外伤性脑梗死2例,失血性低血压性脑灌注不足2例。结论手术中客观判断脑膨出发生的时间、膨出速度、脑组织质地、脑搏动程度、皮层血管充盈及全身状况,及时颅脑CT复查明确脑膨出原因,积极二次手术治疗,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冲伤 重型颅脑损伤 脑膨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觉功能变化在帕金森病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牛建一 刘彦博 +1 位作者 王建法 杨允东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35期75-76,共2页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嗅觉功能的差异,探讨嗅觉检查在鉴别PD和VP中的意义。方法 PD患者39例(PD组)、VP患者25例(VP组)、健康人群40例(对照组),采用"五味试嗅液测试法"检测各组嗅觉察觉阈和嗅觉...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嗅觉功能的差异,探讨嗅觉检查在鉴别PD和VP中的意义。方法 PD患者39例(PD组)、VP患者25例(VP组)、健康人群40例(对照组),采用"五味试嗅液测试法"检测各组嗅觉察觉阈和嗅觉识别阈,分析嗅觉功能检查对PD和VP鉴别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PD组嗅觉察觉阈、识别阈均明显高于VP组及对照组,P均<0.05;PD组未开始抗PD治疗者嗅觉察觉阈、识别阈与开始抗PD治疗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嗅觉功能检查鉴别PD、VP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2%和94.3%。结论 PD患者嗅觉功能明显减退,嗅觉功能检查有助于PD和VD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嗅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臂引导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16
12
作者 郄光峰 杨允东 +3 位作者 郭兴涛 陈琦 张斌太 王兴超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510-511,共2页
目的总结C-臂引导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三叉神经痛病例资料,均采用C-臂引导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结果 145例病人术后疼痛完全缓解,总有效率为96.7%;疼痛缓解不明显或无效5例(3.3%);无死... 目的总结C-臂引导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三叉神经痛病例资料,均采用C-臂引导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结果 145例病人术后疼痛完全缓解,总有效率为96.7%;疼痛缓解不明显或无效5例(3.3%);无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24个月,疼痛复发14例(9.33%)。结论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高危、各种手段治疗后复发的病人,C-臂引导穿刺可提高成功率,使手术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球囊压迫术 穿刺 经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腰椎间盘穿刺新型自制三维定位仪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隋成宗 门春燕 +1 位作者 郭明涛 杨允东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6期624-627,共4页
目的研制新型三维定位仪应用于CT引导下经皮腰椎间盘穿刺,提高穿刺的准确率和安全性。方法参考CT pinpoint激光系统高精度测量的特点,根据立体几何学原理,研制新型三维定位仪。对183例186个椎间盘(应用组)应用自制三维定位仪进行辅助定... 目的研制新型三维定位仪应用于CT引导下经皮腰椎间盘穿刺,提高穿刺的准确率和安全性。方法参考CT pinpoint激光系统高精度测量的特点,根据立体几何学原理,研制新型三维定位仪。对183例186个椎间盘(应用组)应用自制三维定位仪进行辅助定位穿刺,并与未使用定位仪辅助、单纯CT定位穿刺的186个椎间盘(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两组的穿刺成功率和优良率。结果应用组穿刺成功率为98.92%,优良率为90.32%;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96.77%,优良率为49.46%。两组间穿刺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该新型自制三维定位仪应用方便,可有效提高CT引导下经皮腰椎间盘穿刺的准确率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 穿刺术 立体定位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岛叶动脉的显微解剖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张培义 杨允东 +2 位作者 李永强 鲁世永 陈宝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7-28,共2页
目的观察岛叶动脉的显微结构特点。方法 12例(24侧)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半侧开颅显露半球,显微镜下解剖外侧裂及岛叶区,对岛叶动脉及M2段进行观察。结果岛叶血供均来自大脑中动脉的M2段,M2段起于膝部,终于环岛沟反折处;主分叉位于膝部1... 目的观察岛叶动脉的显微结构特点。方法 12例(24侧)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半侧开颅显露半球,显微镜下解剖外侧裂及岛叶区,对岛叶动脉及M2段进行观察。结果岛叶血供均来自大脑中动脉的M2段,M2段起于膝部,终于环岛沟反折处;主分叉位于膝部17侧、膝部前2侧、膝部后5侧;以上、下干起始15侧,上、中间、下干7侧,单干1侧,四分叉1侧。M2段以2干起始15侧;最外侧豆纹动脉距岛尖部的距离≤20 mm。结论大脑中动脉M2段各分支发出的岛叶动脉供应岛叶,M2段的主分叉主要位于膝部、以上下干起始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叶 大脑中动脉 显微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岛叶与基底节区的显微解剖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允东 朱树干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14期4089-4092,共4页
目的探讨外侧裂、岛叶、基底节及侧脑室间的相互关系,为相关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成人头颅湿标本10例(20侧),显微镜下进行外侧裂、岛叶、基底节及侧脑室的解剖学观察和相关数据测量。结果岛叶构成外侧裂隙的底,解剖外侧裂的不... 目的探讨外侧裂、岛叶、基底节及侧脑室间的相互关系,为相关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成人头颅湿标本10例(20侧),显微镜下进行外侧裂、岛叶、基底节及侧脑室的解剖学观察和相关数据测量。结果岛叶构成外侧裂隙的底,解剖外侧裂的不同部分可以显露岛叶的不同区域。岛叶中央沟位于大脑外侧面皮层中央沟前5.0 mm,后5.5 mm的范围内。岛叶皮层下的白质为最外囊,最外囊深部依次为屏状核、外囊、豆状核。内囊前肢前端位于前环岛沟与上环岛沟交界的深部;内囊后肢后端位于下环岛沟与上环岛沟交界的深部。前岛点与侧脑室额角的垂直距离平均为11.5 cm;后岛点与侧脑室三角部的垂直距离平均为10.9 cm。下环岛沟中点与侧脑室颞角的垂直距离平均为9.2 cm。侧脑室室间孔位于相当于中岛短回中点水平切面的深部。结论外侧裂、岛叶、基底节及侧脑室各部位间解剖关系密切,了解岛叶区域的显微解剖,有助于进行该部位病变的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解剖学 侧脑室 外侧裂 岛叶 基底节
原文传递
扩大经蝶手术入路相关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俊生 席焕久 +6 位作者 于春江 吴中学 王忠诚 刘兴波 王凤梅 杨允东 关宁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53-556,共4页
目的详尽了解扩大经蝶入路到达颅底中央部手术相关显微外科解剖,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解剖学参数。方法15例颅骨干标本,进行骨性结构的观察和测量;15例尸头,显微镜下模拟手术入路,对涉及的结构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测量和拍照。结果扩大经... 目的详尽了解扩大经蝶入路到达颅底中央部手术相关显微外科解剖,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解剖学参数。方法15例颅骨干标本,进行骨性结构的观察和测量;15例尸头,显微镜下模拟手术入路,对涉及的结构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测量和拍照。结果扩大经蝶手术入路可以通过适当去除后组筛窦、鞍结节和蝶骨平台,显示额叶底部、视交叉前池、大脑前动脉A1和A2段、前交通动脉;通过切开海绵窦内侧壁可以显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分支;通过去除鞍背和蝶窦后壁,打开中上斜坡硬膜,可以显示桥脑、基底动脉及分支、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等结构。结论颅底中央部位置深在,组织关系复杂,血管神经丰富,毗邻结构重要。扩大经蝶入路可通过良好的视角显露鞍前、鞍旁及斜坡等颅底中央部的显微解剖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中央部 手术入路 显微外科解剖 经蝶入路 解剖学研究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骨性结构 海绵窦内侧壁 中央部位 解剖学参数
原文传递
组织工程弹簧圈与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张春 关宁 +2 位作者 罗俊生 刘兴波 杨允东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6年第12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组织工程支架 铂金弹簧圈 血管内治疗技术 中膜平滑肌细胞 脑血管病 血栓形成 血管腔内 支架置入
原文传递
外伤性斜坡区硬膜外血肿一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允东 王军 +1 位作者 冯君 王立欣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22-622,共1页
患者男,3岁。因右侧面部摔伤3h人院。伤时无意识障碍,伤后恶心呕吐一次。查体:嗜睡状态,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颅脑CT示斜坡区硬膜外血肿,血肿量约4ml,延髓轻度受压表现(图1)。患儿入院后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无进展,6h后复查CT血... 患者男,3岁。因右侧面部摔伤3h人院。伤时无意识障碍,伤后恶心呕吐一次。查体:嗜睡状态,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颅脑CT示斜坡区硬膜外血肿,血肿量约4ml,延髓轻度受压表现(图1)。患儿入院后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无进展,6h后复查CT血肿范围无增大,经脱水、抗生素、止血药物及神经细胞营养药物治疗10d后出院。1个月后复查CT血肿基本吸收(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血肿 斜坡区 外伤性 后神经系统 颅脑CT 定位体征 无意识障碍 恶心呕吐
原文传递
嗅神经的显微解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允东 李永强 +1 位作者 陈宝 李新红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11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详尽了解嗅神经的显微解剖学特点,为手术入路中嗅神经的保护提供形态学参数。方法 15例(30侧)颅骨干标本,进行筛板区域的观察和测量。15例(30侧)尸头,对嗅球、嗅束及嗅三角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和拍照。结果筛孔分布在前颅底中线两侧... 目的详尽了解嗅神经的显微解剖学特点,为手术入路中嗅神经的保护提供形态学参数。方法 15例(30侧)颅骨干标本,进行筛板区域的观察和测量。15例(30侧)尸头,对嗅球、嗅束及嗅三角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和拍照。结果筛孔分布在前颅底中线两侧长为(19.77±1.23)mm,中点处宽为(3.15±0.45)mm的蝶形陷凹内;鼻甲侧筛孔数目明显多于鼻中隔侧,鸡冠两侧筛孔相对密集。嗅神经由嗅鞘包裹,于嗅窝内汇集形成嗅球,嗅球后极延续为嗅束,走行在前颅窝底直回与内侧眶回之间。嗅束于前穿质前部延续为嗅三角,并分为内侧嗅纹、外侧嗅纹进入脑实质。结论熟悉嗅神经的显微解剖特点,有利于提高相关手术入路中嗅神经的保护及嗅觉功能的保留,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神经 嗅束 嗅池 显微解剖
原文传递
综合治疗乳腺癌82例报告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洪海 杨允东 李桂美 《齐鲁肿瘤杂志》 1999年第2期136-136,共1页
1980~1998年青州市人民医院手术切除乳腺癌122例,其中82例进行了规范的综合治疗(A组),余40例仅手术切除加术后放疗(B组),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全组122例均为女性,A组82例,年龄34~68岁,平均... 1980~1998年青州市人民医院手术切除乳腺癌122例,其中82例进行了规范的综合治疗(A组),余40例仅手术切除加术后放疗(B组),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全组122例均为女性,A组82例,年龄34~68岁,平均51岁。绝经前60例,绝经后2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综合疗法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