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阶被控对象 PDF 控制器设计的新途径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智铭 徐庚保 《航天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3-69,共7页
介绍一种响应速度快、无超调、鲁棒性强、抗干扰性能好的控制策略——PDF(Pseudo-Derivative-Feedback)控制,并提出一种设计PDF控制器的新途径。数字仿真结果表明,同传统的Cascade-Sys... 介绍一种响应速度快、无超调、鲁棒性强、抗干扰性能好的控制策略——PDF(Pseudo-Derivative-Feedback)控制,并提出一种设计PDF控制器的新途径。数字仿真结果表明,同传统的Cascade-System法(亦称Phelan法)和Single-System(亦称陈留法)一样,在有功率元件输出功率限制的情况下,用这种新方法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使系统实现较好的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仿真 控制器 鲁棒控制 PDF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轴飞行仿真转台频带拓宽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智铭 《航天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0-15,21,共7页
将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手臂控制等其它柔性控制系统的输入指令整形减振技术移植到转台应用中 ,并对输入指令整形器的设计方法、对系统参数变化的鲁棒性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最后以某单轴台控制系统为对象进行了实验 ,结果表明 ,输入指令整形... 将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手臂控制等其它柔性控制系统的输入指令整形减振技术移植到转台应用中 ,并对输入指令整形器的设计方法、对系统参数变化的鲁棒性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最后以某单轴台控制系统为对象进行了实验 ,结果表明 ,输入指令整形器以前馈的形式应用于单轴台的控制系统时 ,既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又可以很好地抑制频带拓宽时的机械谐振 ,而且对系统参数变化具有较高的鲁棒性。此外 ,因其算法简单 ,且容易实现和调试 ,所以可作为拓宽飞行仿真转台频带的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轴转台 带宽 频带 导弹 飞行器 飞行仿真转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α-干扰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智铭 徐世正 章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α-干扰素(IFN-α)水平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狼疮性肾炎(L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36例SLE患者(含29例LN患者)和1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血清IFN-α水平检测,比较分析其与SLE活动指数(SLEDAI),肾脏组织病... 目的:探讨血清中α-干扰素(IFN-α)水平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狼疮性肾炎(L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36例SLE患者(含29例LN患者)和1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血清IFN-α水平检测,比较分析其与SLE活动指数(SLEDAI),肾脏组织病理活动指数(AI),抗dsDNA,补体C3,白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SLE患者血清IFN-α水平活动期为284.2pg/mL,静止期为160.3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1.8pg/mL(P<0.05),并且活动期高于静止期(P<0.01)。血清IFN-α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r=0.6101,P<0.05),AI≥8的患者为264.3pg/mL,明显高于AI<8患者的202.4pg/mL(P<0.01)。结论:检测SLE血清中IFN-α水平可作为活动敏感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Α-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氟米特对BXSB狼疮鼠免疫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智铭 徐世正 +1 位作者 章泳 童汉云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对BXSB小鼠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48只3月龄的雄性BXSB小鼠分为4组,治疗前后测定24h尿蛋白;治疗后检测血清抗dsDNA抗体以及肾脏免疫复合物。结果:治疗后,来氟米特组的尿蛋白、抗dsDNA抗体明显低于地塞米松和生理盐水组...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对BXSB小鼠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48只3月龄的雄性BXSB小鼠分为4组,治疗前后测定24h尿蛋白;治疗后检测血清抗dsDNA抗体以及肾脏免疫复合物。结果:治疗后,来氟米特组的尿蛋白、抗dsDNA抗体明显低于地塞米松和生理盐水组(P<0.01),也低于环磷酰胺组,但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氟米特组的肾脏免疫复合物低于其他治疗组(P<0.05或P<0.01)。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来氟米特组小鼠的生存期明显延长(χ2=4.56,P<0.05)。结论:来氟米特可显著改善BXSB小鼠的免疫状况,能延缓BXSB狼疮鼠的疾病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氟米特 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 BXSB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E血清中IFN-α的变化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关系
5
作者 李智铭 徐世正 +2 位作者 章泳 夏育民 童汉云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 : 探讨SLE血中淋巴细胞凋亡与IFN α的关系。方法 : 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及吖啶橙染色法测定 36例SLE患者和 10例健康人血清中IFN α和淋巴细胞凋亡率。结果 : SLE患者血清中IFN α及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 ,差异显... 目的 : 探讨SLE血中淋巴细胞凋亡与IFN α的关系。方法 : 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及吖啶橙染色法测定 36例SLE患者和 10例健康人血清中IFN α和淋巴细胞凋亡率。结果 : SLE患者血清中IFN α及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 ,差异显著 (P <0 .0 1) ,IFN α增高与淋巴细胞凋亡率呈明显正相关 (r=0 .5 10 8,P <0 .0 5 )。结论 : 凋亡细胞可能促进IFN α的诱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E 血清 IFN-Α 外周血 淋巴细胞 细胞凋亡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G序列诱发抗dsDNA抗体的免疫学特性分析
6
作者 李智铭 黄鹏 +1 位作者 陈俊 崔大祥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研究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cytosine guanine dinucleotides,CpG)序列诱生抗dsDNA抗体的免疫特征。方法以CpG序列为生物佐剂,用天然的小牛胸腺DNA模拟自身抗原,免疫正常的BALB/c小鼠。免疫结束后,分析小鼠血清中抗dsDNA抗体的特征... 目的研究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cytosine guanine dinucleotides,CpG)序列诱生抗dsDNA抗体的免疫特征。方法以CpG序列为生物佐剂,用天然的小牛胸腺DNA模拟自身抗原,免疫正常的BALB/c小鼠。免疫结束后,分析小鼠血清中抗dsDNA抗体的特征。结果 CpG序列诱生的抗dsDNA抗体类似自发性狼疮小鼠体内的自身抗体,主要为IgG2a型,且能与多种DNA抗原反应。结论 CpG序列能促进正常小鼠产生类似自发性狼疮小鼠体内的抗dsDNA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序列 抗双链DNA抗体 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中的环境模拟
7
作者 李智铭 徐庚保 《航天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5-50,共6页
扼要介绍了环境模拟技术在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中的应用,并指出有待日臻完善的关键技术和随型号发展而发展的设想。
关键词 半实物仿真 环境模拟 控制系统 运载火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入指令整形技术在飞行仿真转台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智铭 徐庚保 《航天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1-37,共7页
将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手臂控制等其它柔性控制系统的输入指令整形减振技术移植到转台应用中, 对这种技术的减振原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并对输入指令整形器的设计方法、对系统参数变化的鲁棒性进行了探讨, 最后以M254 -90A电动三轴飞行仿... 将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手臂控制等其它柔性控制系统的输入指令整形减振技术移植到转台应用中, 对这种技术的减振原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并对输入指令整形器的设计方法、对系统参数变化的鲁棒性进行了探讨, 最后以M254 -90A电动三轴飞行仿真转台的中框为对象进行了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 输入指令整形器以前馈的形式作用于飞行仿真转台的控制系统时, 既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弹 飞行仿真 输入指令 整形 飞行仿真转台
全文增补中
荧光磁性纳米粒子与PSA单链抗体复合探针对前列腺癌的靶向显像和治疗 被引量:7
9
作者 韩月东 崔大祥 +7 位作者 宦怡 李智铭 刘贺亮 宋华 刘彬 杜彤 高峰 贺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06-411,共6页
目的:研究荧光磁性纳米粒子与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rostate cancer specific antigen,PSA)单链抗体片段结合的复合纳米探针作为前列腺癌核磁共振靶向显像剂与治疗剂的可行性。方法:荧光磁性纳米粒子(FMCNPs)与前列腺癌特异性单链抗体片... 目的:研究荧光磁性纳米粒子与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rostate cancer specific antigen,PSA)单链抗体片段结合的复合纳米探针作为前列腺癌核磁共振靶向显像剂与治疗剂的可行性。方法:荧光磁性纳米粒子(FMCNPs)与前列腺癌特异性单链抗体片段(ScFv)桥联制备成复合纳米探针(FMCNPs-ScFv),应用高分辨电镜、荧光光谱仪与磁强度计进行鉴定。将FMCNPs-ScFv与前列腺癌LNCaP细胞共培养,观察其进入癌细胞的靶向性;采用MTT法评价复合纳米探针的细胞毒性。建立裸鼠前列腺癌细胞移植模型,进行免疫组化和病理学鉴定;荷前列腺癌裸鼠尾静脉注射复合纳米探针,采用荧光成像系统观察纳米探针在裸鼠体内的分布消除过程;利用核磁共振观察复合纳米探针肿瘤靶向显像效果;给予体外磁场照射(100W功率)30min,观察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成功制备复合纳米探针FMCNPs-ScFv;细胞培养实验显示复合纳米探针能够进入前列腺癌细胞质;在显像浓度范围内复合纳米探针细胞毒性很低,不影响细胞增殖。成功制备裸鼠前列腺癌模型。荧光成像系统显示复合纳米探针快速地在裸鼠各重要器官分布,并逐渐集中于肿瘤部位;核磁共振显示纳米探针在24h内能够清晰显示前列腺癌图像;体外磁场照射4d后,注射复合纳米探针的裸鼠肿瘤组织生长显著慢于对照裸鼠的肿瘤组织(P<0.05)。结论:制备的复合纳米探针FMCNPs-ScFv能有效地靶向前列腺癌组织,可用于前列腺癌的核磁共振成像,也能用于体外磁场作用下的肿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荧光磁性纳米粒子 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单链抗体 纳米探针 核磁共振成像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腋窝皱襞小切口大汗腺剪除术根治腋臭334例疗效观察及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璃 林孝华 +1 位作者 宣喧 李智铭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03-905,共3页
目的观察腋窝皱襞小切口大汗腺剪除术根治腋臭的疗效,探讨其围手术期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入选患者均沿腋毛区外1.0cm处标记手术区域,在腋窝中央皮肤皱褶处切口,长约1.5~2.0cm,沿皮下组织浅层分离术区皮肤组织,翻转皮瓣,剪除皮肤上... 目的观察腋窝皱襞小切口大汗腺剪除术根治腋臭的疗效,探讨其围手术期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入选患者均沿腋毛区外1.0cm处标记手术区域,在腋窝中央皮肤皱褶处切口,长约1.5~2.0cm,沿皮下组织浅层分离术区皮肤组织,翻转皮瓣,剪除皮肤上脂肪组织、大汗腺及毛囊,修剪成仅含皮肤全层和真皮下血管网的超薄皮瓣,再缝合切口。结果 334例患者,共治疗668侧,均有效,痊愈412侧,显效256侧,无效0侧。围手术期出现皮下血肿21侧、局部皮肤坏死6侧、切口延迟愈合11侧、局部湿疹样皮炎12侧、水疱和血疱56侧,积极对症处理后,预后良好。结论腋窝皱襞小切口大汗腺剪除术根治腋臭,疗效肯定,手术切口瘢痕不明显。围手术期应积极预防和处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臭 大汗腺 剪除术 围手术期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不同年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袁跃跃 李智铭 +1 位作者 李秉煦 徐云升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8-660,共3页
目的比较连续硬膜外注射盐酸利多卡因和糖皮质激素(复方倍他米松)对不同年龄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病程≤3个月的胸腹部PHN患者60例,皮损位于T3~T11脊神经支配区,按年龄将患者分为A组(30例,年龄... 目的比较连续硬膜外注射盐酸利多卡因和糖皮质激素(复方倍他米松)对不同年龄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病程≤3个月的胸腹部PHN患者60例,皮损位于T3~T11脊神经支配区,按年龄将患者分为A组(30例,年龄≤70岁)和B组(30例,年龄〉70岁)。均根据疼痛的相应脊神经支配节段,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连接镇痛泵榆注各1mL盐酸利多卡因和复方倍他米松,连续输注16~21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和3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判断疼痛强度,EQ-5D生存质量评分进行测评生存质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l周、2周、4周、8周和3个月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EQ-5D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治疗后2周、4周、8周和3个月时,A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的患者(P〈0.05),即A组疼痛缓解率(90%)明显优于B组的疼痛缓解率(P〈0.05)。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和3个月,B组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低于A组生存质量评分(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对年龄≤70岁的PHN患者的疗效优于年龄〉70岁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硬膜外阻滞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视觉模拟评分 生存质量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用ALA导致尖锐湿疣组织内原卟啉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林孝华 李智铭 +1 位作者 邵笑红 蔡剑峰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76-378,共3页
目的:测定经外用5氨基酮戊酸(5-ALA)后尖锐湿疣组织内不同时间原卟啉(PP)的含量,以此为依据提供光动力学治疗(PDT)中最佳光源照射时间。方法:10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男性尖锐湿疣(CA)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尖锐湿疣皮损及周边正常皮肤外用2... 目的:测定经外用5氨基酮戊酸(5-ALA)后尖锐湿疣组织内不同时间原卟啉(PP)的含量,以此为依据提供光动力学治疗(PDT)中最佳光源照射时间。方法:10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男性尖锐湿疣(CA)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尖锐湿疣皮损及周边正常皮肤外用20%ALA霜,在6h内每小时1次测定组织内PP的含量,并在外用后12h、24h各测定1次。结果:外用ALA前,尖锐湿疣与正常皮肤组织内仅有少量PP。原卟啉高峰时间为外用ALA后4h,6h后开始明显下降,外用后12hPP量接近正常。结论:这一资料对ALA光动力学疗法治疗尖锐湿疣提供了实验依据,有理论指导意义。外用ALA后3~6h是PDT治疗尖锐湿疣的最佳光源照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 尖锐湿疣 原卟啉 光动力学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F3调控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谊 洪炜龙 +4 位作者 徐云升 李智铭 张璃 林孝华 张启瑜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433-438,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表达的作用,探讨IRF3在皮肤纤维化中的调控机制。方法取行瘢痕疙瘩切除手术的10例患者的术中切除的瘢痕疙瘩组织为研究材料,另择8例外科手术患者的正常皮肤组织... 目的通过观察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表达的作用,探讨IRF3在皮肤纤维化中的调控机制。方法取行瘢痕疙瘩切除手术的10例患者的术中切除的瘢痕疙瘩组织为研究材料,另择8例外科手术患者的正常皮肤组织为对照,培养两者的成纤维细胞。采用real-time RT-PCR、Western blot检测成纤维细胞IRF3 mRNA、蛋白表达水平,转染siRNAs-IRF3后IRF3蛋白水平;检测TGF-β1诱导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外基质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I型胶原与TGF-β受体Ⅰ、Ⅱ,及TGF-β1信号通路调节蛋白p-Smad2、Smad2、p-Smad3、Smad3表达水平。结果 IRF3在瘢痕疙瘩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下调IRF3的表达,显著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抑制collagenⅠ、a-SMA的表达,同时抑制TGF-β1诱导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TGF-β受体Ⅰ、Ⅱ的表达。下调IRF3的表达亦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p-Smad2、Smad2、p-Smad3、Smad3表达水平。结论 IRF3表达下调通过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表达。IRF3或为治疗瘢痕疙瘩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3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细胞外基质 TGF-Β1/SMAD 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真菌病的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蔡剑峰 张学奇 +2 位作者 李智铭 吕明芬 李秉煦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了解门诊甲真菌病患者致病性真菌的菌种分布特征,以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我院皮肤科门诊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甲真菌病患者的病甲标本做真菌培养,对培养结果阳性者用ID真菌鉴定板条进行鉴定分型,纸片扩散法进... 目的:了解门诊甲真菌病患者致病性真菌的菌种分布特征,以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我院皮肤科门诊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甲真菌病患者的病甲标本做真菌培养,对培养结果阳性者用ID真菌鉴定板条进行鉴定分型,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真菌培养鉴定的363例患者标本中,266份培养出阳性菌株,总阳性率为73.3%,皮肤癣菌244株(占67.2%),霉菌39株(占10.8%),酵母菌77株(占21.1%);真菌耐药率分别为5-氟胞嘧啶25.5%、氟康唑11.9%、酮康唑6.7%、伊曲康唑2.1%、两性霉素B 0%,药物敏感率分别为5-氟胞嘧啶70.4%、氟康唑81.3%、酮康唑87.7%、伊曲康唑95.2%、两性霉素B 99.1%。结论:甲真菌病患者致病性真菌以皮肤癣菌最为常见,菌株对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癣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E患者血清中抗dsDNA抗体的纯化及特异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章泳 徐世正 +2 位作者 王鄂生 李智铭 夏育民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目的 :研究SLE患者血清中抗dsDNA抗体的结合特异性。方法 :用小牛胸腺 (CT)DNA或大肠杆菌 (EC)DNA纤维素层析柱从SLE患者血清中提纯抗dsDNA抗体 ,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检测其结合特异性。结果 :小牛胸腺DNA纤维素纯化的抗dsDN... 目的 :研究SLE患者血清中抗dsDNA抗体的结合特异性。方法 :用小牛胸腺 (CT)DNA或大肠杆菌 (EC)DNA纤维素层析柱从SLE患者血清中提纯抗dsDNA抗体 ,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检测其结合特异性。结果 :小牛胸腺DNA纤维素纯化的抗dsDNA抗体与大肠杆菌dsDNA的结合很弱 ;同样 ,大肠杆菌DNA纤维素柱纯化的抗dsDNA抗体与小牛胸腺dsDNA的结合也很弱。结论 :SLE患者血清中的抗dsDNA抗体与不同物种DNA有着不同的结合特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锐湿疣患者HPV型别与血清白介素-2水平相关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霖霖 张学奇 +8 位作者 李智铭 胡燕 陈云琴 张旭 黄好好 蔡剑峰 吴慧珍 徐云升 张洪勤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年第3期222-223,共2页
为了探讨温州地区尖锐湿疣(CA)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HPV型别的关系。我们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感染HPV不同抗原的CA患者血清进行白介素-2(IL-2)水平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细胞因子表达水平 血清白介素-2 HPV型别 尖锐湿疣 双抗体夹心ELISA法 温州地区 水平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资源在遗传性皮肤病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明 郑璐瑶 +1 位作者 鲁智勇 李智铭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37-239,共3页
遗传性皮肤病是一类由于基因变异而引起的疾病,临床上并不少见。该文主要介绍一些国内外常见的遗传性皮肤病相关网站,并阐述其在教学中的意义,以便能够充分认识到网络资源对遗传性皮肤病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 皮肤病 遗传性 互联网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皮炎86例临床分析及诊治体会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霖霖 张学奇 +4 位作者 李智铭 曹高忠 蔡剑峰 吴慧珍 徐云升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7年第2期117-117,共1页
关键词 芒果皮炎 临床分析 诊治体会 变态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外阴尖锐湿疣HPV的检测及型别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霖霖 陈云琴 +8 位作者 李智铭 张学奇 徐云升 胡燕 郑飞云 蔡剑峰 吴慧珍 林孝华 张洪勤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7年第5期401-403,共3页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结合核酸斑点杂交技术,对45例外阴复发性尖锐湿疣(RCA)进行HPV DNA的检测及分型。结果45例RCA中HPV DNA阳性40例,HPV检出率为88.8%。健康对照组各型均阴性,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40例RCA中低危型HPV6...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结合核酸斑点杂交技术,对45例外阴复发性尖锐湿疣(RCA)进行HPV DNA的检测及分型。结果45例RCA中HPV DNA阳性40例,HPV检出率为88.8%。健康对照组各型均阴性,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40例RCA中低危型HPV6、11分别为27.5%、22.5%;高危型HPV16、18未检出;高危型HPV33为5%。其中HPV6、11、16、18、33多重型别感染的病程大于7个月以上较单一型感染的检出率明显升高(85.7%vs14.2%,P<0.001)。RCA多重型别感染与对照初发CA多重型别感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45%vs11.1%,P<0.05)。温州地区复发性尖锐湿疣以多重型别混合感染为主,且与临床病程迁延,病情复发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 尖锐湿疣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案例教学法在皮肤性病学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璃 林孝华 +2 位作者 李秉煦 李智铭 宣暄 《浙江医学教育》 2011年第3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在临床皮肤性病学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案例的精心选择和设计,以温州医学院2007级临床医学本科学生603人为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302)和对照组(N=301)。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在临床皮肤性病学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案例的精心选择和设计,以温州医学院2007级临床医学本科学生603人为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302)和对照组(N=301)。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案例教学法,对照组沿用传统教学法。10周见习结束后分析比较两组学生的兴趣满意度调查结果和期末考试成绩。结果:实验组的兴趣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期末考试成绩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对皮肤性病学见习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皮肤性病诊治的临床思维能力,是一种较好的临床皮肤性病学见习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皮肤性病学 临床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