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逆Leidenfrost效应的多孔地聚合物微球孔结构及pH缓冲性能
1
作者 李方贤 王亚松 +2 位作者 张志博 韦江雄 余其俊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7-274,共8页
以水玻璃、矿渣粉为材料,基于逆Leidenfrost效应制备了多孔地聚合物微球,研究了其孔结构及pH缓冲性能.结果表明:改变水玻璃掺量和水固比可以调控多孔地聚合物微球的孔结构和pH缓冲性能;当水固比为1.0、水玻璃掺量由4%增大至8%时,微球的... 以水玻璃、矿渣粉为材料,基于逆Leidenfrost效应制备了多孔地聚合物微球,研究了其孔结构及pH缓冲性能.结果表明:改变水玻璃掺量和水固比可以调控多孔地聚合物微球的孔结构和pH缓冲性能;当水固比为1.0、水玻璃掺量由4%增大至8%时,微球的孔隙率、中位孔径和孔比表面积均减小,pH值波动范围为1.50~1.90;当水玻璃掺量为4%、水固比由1.0增大至1.2时,微球的孔隙率、中位孔径和孔比表面积均增大,pH值波动范围超过2.00;与双氧水直接发气法制备的多孔地聚合物相比,基于逆Leidenfrost效应制备的多孔地聚合物具有更好的pH缓冲性能和更高的OH-累积浸出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Leidenfrost效应 矿渣 地聚合物 孔结构 pH缓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zars损伤模型评价不同粗糙度机制砂砂浆的抗裂性能
2
作者 肖民 吴娟 +3 位作者 奚健杨 李方贤 祝雯 韦江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44-149,共6页
采用8字模拉伸试验和平板约束开裂试验,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法(DIC)测试了含不同粗糙度机制砂水泥砂浆的早期拉伸能力和非均匀变形。基于砂浆Mazars损伤模型,计算分析了砂浆的等效拉应变,统计了其中的非均匀变形和损伤场分布。研究发现,机... 采用8字模拉伸试验和平板约束开裂试验,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法(DIC)测试了含不同粗糙度机制砂水泥砂浆的早期拉伸能力和非均匀变形。基于砂浆Mazars损伤模型,计算分析了砂浆的等效拉应变,统计了其中的非均匀变形和损伤场分布。研究发现,机制砂粗糙度增大能提高砂浆早期的拉伸能力,同时降低砂浆整体的收缩变形;砂浆由收缩变形引起的损伤主要分散在约束相周围,以砂浆-约束相界面为起点向砂浆发散,越靠近界面其损伤程度越大。综合考虑损伤面积和等效拉应变的影响,计算了砂浆的损伤因子,发现机制砂粗糙度增加到1.51时,损伤因子降低为0.0043ε,约束相间隙浆体的损伤区域基本消失,砂浆收缩开裂的风险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 拉伸强度 极限拉应变 非均匀变形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制砂砂浆界面过渡区特性研究
3
作者 陈昊 王怀志 +5 位作者 王鹏 肖民 吴娟 唐延丰 李方贤 韦江雄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92-1998,共7页
研究机制砂砂浆界面过渡区特性对于提升机制砂砂浆强度与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纳米压痕和三维图像相关(3D-DIC)技术观测了河砂砂浆和机制砂砂浆的界面微观结构、微区力学强度和非均匀变形。结果表明,机制砂砂... 研究机制砂砂浆界面过渡区特性对于提升机制砂砂浆强度与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纳米压痕和三维图像相关(3D-DIC)技术观测了河砂砂浆和机制砂砂浆的界面微观结构、微区力学强度和非均匀变形。结果表明,机制砂砂浆的界面过渡区宽度大于河砂砂浆,但砂浆中细骨料颗粒与浆体的界面裂缝却更小,同时机制砂棱角位置易产生微裂纹。机制砂的界面过渡区弹性模量略高于河砂,说明机制砂能一定程度削弱骨料的边壁效应。砂岩机制砂砂浆的收缩变形非均匀性最大,其内部出现较大的拉伸应变,最终引起了更严重的损伤分布,这表明细骨料中刀片状颗粒占比偏多会增大砂浆局部开裂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 界面过渡区 微观结构 微区力学强度 非均匀变形 损伤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0氧化镁微膨胀混凝土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方贤 陈友治 +2 位作者 龙世宗 许闽 宋正林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9-604,共6页
利用自制的MgO膨胀剂,制备了C50氧化镁微膨胀混凝土,并对其抗压强度、安定性、耐久性能、自生体积变形、徐变性能及其与钢管变形的协调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外掺约6%(质量分数,下同)的MgO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会产生不利影响;与普... 利用自制的MgO膨胀剂,制备了C50氧化镁微膨胀混凝土,并对其抗压强度、安定性、耐久性能、自生体积变形、徐变性能及其与钢管变形的协调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外掺约6%(质量分数,下同)的MgO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会产生不利影响;与普通混凝土相比,C50氧化镁微膨胀混凝土的徐变度增加了10%-20%,确保其安定性的MgO外掺量为不超过8%;外掺MgO使混凝土结构更加密实,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C50氧化镁微膨胀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延迟微膨胀性能且自生体积膨胀稳定;外掺6%MgO可使混凝土与钢管的变形保持较好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剂 氧化镁微膨胀混凝土 耐久性能 自生体积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凝材料用量对新拌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方贤 韦江雄 +3 位作者 王辉诚 王景平 裴新意 余其俊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9-84,共6页
配制了胶凝材料用量在460~550 kg/m3之间变化的自密实混凝土,采用常规方法对新拌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进行了检测,采用新拌混凝土气孔结构分析仪和旋转式流变仪对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气泡特征参数和筛除石子后拌合物中砂浆的流变参... 配制了胶凝材料用量在460~550 kg/m3之间变化的自密实混凝土,采用常规方法对新拌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进行了检测,采用新拌混凝土气孔结构分析仪和旋转式流变仪对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气泡特征参数和筛除石子后拌合物中砂浆的流变参数进行了测试,利用混凝土绝热温升仪分析了自密实混凝土的温升过程.结果表明:胶凝材料用量在480~500kg/m3之间时,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钢筋通过性和抗离析性以及气孔结构较佳,胶凝材料用量达550 kg/m3时气孔结构较差;随胶凝材料用量的增加,体系的塑性黏度和屈服应力增加,触变结构的稳定性变差,自密实混凝土的最高绝热温升和绝热温升速率峰值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密实混凝土 胶凝材料 流变性能 绝热温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混凝土气孔结构数学表征及其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方贤 余其俊 +1 位作者 罗云峰 韦江雄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05-1210,共6页
为分析泡沫混凝土孔结构表征参数之间的关系和气孔结构特点,建立了紧密堆积模型和非紧密堆积模型,基于不同的理论模型推导了孔结构主要参数包括孔隙率、气孔内表面积、气孔壁厚度的计算公式,分析各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实测泡沫混凝土的... 为分析泡沫混凝土孔结构表征参数之间的关系和气孔结构特点,建立了紧密堆积模型和非紧密堆积模型,基于不同的理论模型推导了孔结构主要参数包括孔隙率、气孔内表面积、气孔壁厚度的计算公式,分析各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实测泡沫混凝土的孔结构参数,验证了计算公式的可行性,并将计算公式应用于泡沫混凝土孔结构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容重等级小于1 000 kg/m3时,泡沫混凝土形成的气孔结构为紧密堆积型结构,气孔壁厚计算结果与统计结果偏差在12%以内,验证了紧密堆积型结构计算公式的可行性;当容重等级大于或等于1 000 kg/m3时,泡沫混凝土形成的气孔结构为非紧密堆积型结构,气孔壁厚计算结果与统计结果偏差在3%以内,验证了非紧密堆积型结构计算公式的可行性;在相同容重下,气孔壁厚度随气孔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随孔隙率的增大而减小;1 m3泡沫混凝土的气孔内表面积可达到3 000 m2以上,气孔壁厚可低至60μm以下,泡沫混凝土具有多孔薄壁、小体积物料与大体积的气孔空气共存于一体、小体积物料以巨大的面积暴露在气孔的气体之中的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混凝土 气孔结构 紧密堆积结构 气孔壁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铅锌尾矿生产加气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李方贤 陈友治 龙世宗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0-815,共6页
用铅锌尾矿生产加气混凝土.分析了水料质量比、浇注温度和铝粉膏的掺量对加气混凝土发气的影响,以及铅锌尾矿、水泥和调节剂对加气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确定了优化的工艺方案和配方.按优化的工艺和配方制备的加气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冻性达... 用铅锌尾矿生产加气混凝土.分析了水料质量比、浇注温度和铝粉膏的掺量对加气混凝土发气的影响,以及铅锌尾矿、水泥和调节剂对加气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确定了优化的工艺方案和配方.按优化的工艺和配方制备的加气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冻性达到了B06级合格品要求,导热系数、干燥收缩值和放射性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尾矿 加气混凝土 发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球谐重构的机制砂颗粒三维形貌特征研究
8
作者 仇培云 王怀志 +3 位作者 王鹏 吴娟 李方贤 韦江雄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4年第12期103-108,共6页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结合球谐函数对不同破碎方式生产的机制砂三维形貌进行了表征,验证了精确化球谐的合理重构参数,计算了机制砂伸长度、扁平度、球形度、棱角度以及分形维数等三维形貌特征参数,分析了破碎方式对机制砂三维形貌特征参数...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结合球谐函数对不同破碎方式生产的机制砂三维形貌进行了表征,验证了精确化球谐的合理重构参数,计算了机制砂伸长度、扁平度、球形度、棱角度以及分形维数等三维形貌特征参数,分析了破碎方式对机制砂三维形貌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球谐重构精度与重构最大展开级数N值呈显著正相关,以颗粒表面积误差调控级数N的取值可取得较好的机制砂形貌表征效果;就破碎方式而言,立轴式冲击破碎生产的机制砂整体粒形较好,球形或扁球形整体占比74.0%,分形维数较低,球形度较高以及棱角度较低。立轴式冲击破碎生产的机制砂整体形貌特征优于反击式破碎,建议优先选择立轴式冲击破碎方式生产机制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 球谐重构 三维扫描 形貌特征 破碎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灰协同分散碳纳米管及其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方贤 杨椰榕 +3 位作者 杨鹏飞 周成 韦江雄 余其俊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02-1307,共6页
为提高碳纳米管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分散性,以硅灰作为分散介质,将碳纳米管与硅灰混合后,分别采用超声法和振动法将碳纳米管分散在硅灰中,并将分散有碳纳米管的硅灰掺入水泥基材料,研究其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法能够较均... 为提高碳纳米管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分散性,以硅灰作为分散介质,将碳纳米管与硅灰混合后,分别采用超声法和振动法将碳纳米管分散在硅灰中,并将分散有碳纳米管的硅灰掺入水泥基材料,研究其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法能够较均匀将碳纳米管分散于硅灰中;与参与样相比,掺有超声法硅灰协同分散碳纳米管的水泥基材料,28d龄期时,砂浆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提高11.3%和19.1%,断裂能和断裂韧性提高48.3%和41.7%,电阻率下降24.1%;均匀分散的碳纳米管在水泥基材料中起着连接孔隙裂缝的桥梁的作用,提升材料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灰 碳纳米管 分散性 水泥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纤维增强加气混凝土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方贤 周成 +1 位作者 张海东 贺大东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2,共3页
研究了利用稻草纤维制备加气混凝土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稻草纤维掺量低于3%时,对加气混凝土浆体起到增强增韧效果;随着稻草纤维掺量的增加,浆体的流动度降低,料浆的发气高度也逐渐降低,料浆初始流动度为155~160mm,发气速度... 研究了利用稻草纤维制备加气混凝土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稻草纤维掺量低于3%时,对加气混凝土浆体起到增强增韧效果;随着稻草纤维掺量的增加,浆体的流动度降低,料浆的发气高度也逐渐降低,料浆初始流动度为155~160mm,发气速度与稠化速度匹配,制备的加气混凝土强度较高,密度较小;预养护温度过低和过高都不利于发气,45qC为最佳预养护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纤维 加气混凝土 发气 流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环型中空纳米SiO^(2)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方贤 杨椰榕 +1 位作者 韦江雄 余其俊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006-7011,共6页
采用Stöber法,通过TEOS的水解-缩聚反应制备单壳型中空纳米SiO^(2)微球(HSN),以其为内核基体和引入DVB交联剂,采用逐步包裹法成功制备了双环型中空纳米SiO^(2)微球。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氮气吸附-脱附、... 采用Stöber法,通过TEOS的水解-缩聚反应制备单壳型中空纳米SiO^(2)微球(HSN),以其为内核基体和引入DVB交联剂,采用逐步包裹法成功制备了双环型中空纳米SiO^(2)微球。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氮气吸附-脱附、热常数分析等手段对制备得到的材料进行微观结构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DVB含量为0.2 mL时,制备的中空球壳层结构较疏松,层间距为18 nm,比表面积为59.81 m^(2)/g;DVB含量为0.3 mL时,中空球形貌粗糙、壳层致密、孔体积下降,层间距为35 nm,比表面积为61.63 m^(2)/g;随着层间距离的增加,双环型HSN热导率降低,可低至0.0252 W/(m·K);双环型HSN可以有效降低涂层的热导率,当掺量为8%时,热导率降低85%,在保温隔热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纳米SiO2微球 交联剂 比表面积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废料对轻质多孔混凝土性能与孔结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方贤 贺大东 《南方建筑》 2014年第5期117-119,共3页
利用陶瓷废料制备轻质墙体材料,是解决陶瓷废料带来环境问题的重要方法。试验采用10%、20%、30%和40%的陶瓷废料内掺取代水泥制备轻质多孔混凝土,探讨了陶瓷废料对轻质多孔混凝土性能与孔结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陶瓷废料的掺量低于20%... 利用陶瓷废料制备轻质墙体材料,是解决陶瓷废料带来环境问题的重要方法。试验采用10%、20%、30%和40%的陶瓷废料内掺取代水泥制备轻质多孔混凝土,探讨了陶瓷废料对轻质多孔混凝土性能与孔结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陶瓷废料的掺量低于20%,轻质多孔混凝土的吸水率降低,抗压强度提高,孔隙率降低,主要归因于陶瓷废料的物理填充效应的发挥;陶瓷废料掺量高于20%,对轻质多孔混凝土性能和孔结构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废料 多孔混凝土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钢龙骨-泡沫混凝土复合墙板的抗冲击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方贤 李建新 +1 位作者 肖民 任蒙蒙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8-75,共8页
为了对轻钢龙骨-泡沫混凝土复合墙板的抗冲击性能进行定量表征和破坏形式进行定性描述,评价复合墙板抗冲击性能的优劣,利用质量为2040 g的钢球分别从1.0 m、1.5 m、2.0 m和2.5 m的高度自由落体冲击复合墙板,同时辅以全幅高达2000帧/s的... 为了对轻钢龙骨-泡沫混凝土复合墙板的抗冲击性能进行定量表征和破坏形式进行定性描述,评价复合墙板抗冲击性能的优劣,利用质量为2040 g的钢球分别从1.0 m、1.5 m、2.0 m和2.5 m的高度自由落体冲击复合墙板,同时辅以全幅高达2000帧/s的超高速相机拍摄试验过程,研究了不同结构的轻钢龙骨-泡沫混凝土复合墙板的抗冲击性能。结果表明,采用钢丝网、纤维、玻璃纤维网格布三种增强方式可以提升轻钢龙骨-泡沫混凝土复合墙板的抗冲击性能,三种复合墙板分别在冲击高度为2.0 m、2.0 m和2.5 m时出现裂缝,吸能比例的最大值分别为97.80%、96.70%和96.57%,玻璃纤维网格布增强方式的轻钢龙骨-泡沫混凝土复合墙板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能;轻钢龙骨-泡沫混凝土复合墙板表面不同位置处抗冲击性能具有差异性,非龙骨区域的吸能比例和硅酸钙板吸收能量小于龙骨区域,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钢龙骨-泡沫混凝土 复合墙板 抗冲击性能 冲击高度 硅酸钙板 吸能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节能墙体保温体系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方贤 陈友治 +1 位作者 陈杰 孔祥香 《砖瓦》 2008年第7期53-55,共3页
介绍了复合外墙外保温节能体系和单一保温墙体自节能体系的发展状况以及两种保温体系的特点。分析了发展自节能加气混凝土墙体保温体系的研究方向和关键技术问题。得出自节能加气混凝土墙体保温体系是一种技术性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介绍了复合外墙外保温节能体系和单一保温墙体自节能体系的发展状况以及两种保温体系的特点。分析了发展自节能加气混凝土墙体保温体系的研究方向和关键技术问题。得出自节能加气混凝土墙体保温体系是一种技术性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的新型墙体节能保温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墙体节能 外墙外保温体系 加气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新拌混凝土氯离子含量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方贤 李学文 余其俊 《广东建材》 2017年第2期43-45,共3页
基于氯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检测原理和特点,通过对功能模块和相应软件的设计,开发出了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新拌混凝土氯离子含量的检测装置;通过配制一系列标准浓度的氯离子溶液,建立了氯离子含量标准曲线;以此作为检测的标准曲线,氯离子... 基于氯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检测原理和特点,通过对功能模块和相应软件的设计,开发出了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新拌混凝土氯离子含量的检测装置;通过配制一系列标准浓度的氯离子溶液,建立了氯离子含量标准曲线;以此作为检测的标准曲线,氯离子含量的实际检测结果与理论值之间的误差在±5%之内,达到了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离子 新拌混凝土 选择性电极 标准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裹法预处理再生EPS颗粒的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方贤 冯瑞琦 +2 位作者 张祖聪 杨鹏飞 韦江雄 《广州建筑》 2023年第5期89-92,共4页
针对再生EPS颗粒与水泥基材料界面结合较差、容易上浮现象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裹浆复合二次裹颗粒预处理再生EPS颗粒的方法。制备不同环氧树脂掺量的水泥浆对EPS颗粒进行包裹,分散颗粒选用粉煤灰、分散颗粒与EPS体积比为1:18、环氧树脂... 针对再生EPS颗粒与水泥基材料界面结合较差、容易上浮现象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裹浆复合二次裹颗粒预处理再生EPS颗粒的方法。制备不同环氧树脂掺量的水泥浆对EPS颗粒进行包裹,分散颗粒选用粉煤灰、分散颗粒与EPS体积比为1:18、环氧树脂掺量为1%-2%、料浆的流动度在120-180mm、包裹层厚度在0.12-0.16mm时具有较佳的包裹效果,包裹层与再生EPS颗粒间界面过渡区结合紧密;相比未包裹的再生EPS颗粒,裹浆复合二次裹颗粒预处理再生EPS颗粒掺入水泥基材料,抗压强度可提升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EPS颗粒 包裹法 环氧树脂 流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冰模板法的多孔地聚合物微结构及其对CO_(2)的吸附性能
17
作者 李方贤 王亚松 +3 位作者 任蒙蒙 张志博 韦江雄 余其俊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41-48,共8页
【目的】研究冰模板法制备的多孔地聚合物对CO_(2)的吸附性能,从而提供一种制备CO_(2)吸附剂的新方法,进一步拓宽地聚合物的应用范围。【方法】以水玻璃、矿渣为基本原材料,利用冰模板法制备多孔地聚合物,通过压汞法和N2吸附/脱附法表... 【目的】研究冰模板法制备的多孔地聚合物对CO_(2)的吸附性能,从而提供一种制备CO_(2)吸附剂的新方法,进一步拓宽地聚合物的应用范围。【方法】以水玻璃、矿渣为基本原材料,利用冰模板法制备多孔地聚合物,通过压汞法和N2吸附/脱附法表征其孔结构,采用热分析仪研究其对CO_(2)的吸附性能。【结果】冰模板法制备的多孔地聚合物孔径呈三峰型分布,尺寸能从纳米到几微米再到几百微米变化,介孔结构呈现层状结构;多孔地聚合物对CO_(2)的吸附量达到4.07 mmol/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中物理吸附量和化学吸附量分别占总吸附量的7.28%和92.72%。【结论】与其他CO_(2)吸附剂相比,用冰模板法制备的多孔地聚合物具有较高的CO_(2)吸附量,其结合地聚合物本身耐高温和化学稳定性好的特性,可以实现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应用,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CO_(2)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地聚合物 冰模板法 CO_(2)吸附剂 孔结构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线法测量新拌混凝土含水量
18
作者 李方贤 李学文 余其俊 《广东建材》 2017年第1期25-27,共3页
基于红外线检测原理,通过对硬件电路和相应软件的设计,开发出了近红外线法测量新拌混凝土含水量的检测装置;利用已知水灰比的混凝土,建立了新拌混凝土含水量检测装置的含水量-电压曲线,以此作为检测的标准曲线;验证了检测装置实际的检... 基于红外线检测原理,通过对硬件电路和相应软件的设计,开发出了近红外线法测量新拌混凝土含水量的检测装置;利用已知水灰比的混凝土,建立了新拌混凝土含水量检测装置的含水量-电压曲线,以此作为检测的标准曲线;验证了检测装置实际的检测能力和检测精度,含水量理论值与实测值误差在6%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线 混凝土 含水量 标准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膏资源洁净节能开发及高效利用
19
作者 李方贤 陈友治 +2 位作者 龙世宗 李国刚 王斌 《建材世界》 2009年第1期48-50,55,共4页
从石膏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煅烧工艺3方面简述了我国石膏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在石膏煅烧和石膏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石膏资源洁净节能开发及高效利用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在石膏资源洁净节能开发及高效利用所要解... 从石膏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煅烧工艺3方面简述了我国石膏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在石膏煅烧和石膏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石膏资源洁净节能开发及高效利用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在石膏资源洁净节能开发及高效利用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膏资源 煅烧工艺 节能开发 高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料包裹层厚度的研究及其对多孔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20
作者 赵洪 杨永民 +2 位作者 李方贤 张君禄 余其俊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32,共4页
对复掺粉煤灰和硅灰制备多孔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蜡封法测定骨料包裹层厚度,结果表明:骨料包裹层厚度随浆体黏度、骨料粒径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成型外力的增加而减少;在相同骨料粒径和成型工艺下,随着骨料包裹层厚度的增加... 对复掺粉煤灰和硅灰制备多孔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蜡封法测定骨料包裹层厚度,结果表明:骨料包裹层厚度随浆体黏度、骨料粒径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成型外力的增加而减少;在相同骨料粒径和成型工艺下,随着骨料包裹层厚度的增加,多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透水系数也都会增加,其中,击实成型的骨料包裹层厚度在254-485μm之间,28 d抗压强度和透水系数分别在4.8-11.4 MPa和25-69 mm/s之间,插实成型的骨料包裹层厚度在390-545μm之间,28 d抗压强度和透水系数分别在2.1-5.8 MPa和44-95 mm/s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硅灰 多孔混凝土 骨料包裹层厚度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