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士商融合:晚明书籍中旅行知识的生产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启荣 李冰() 《汉籍与汉学》 2021年第2期22-33,共12页
晚明时期,旅行使士、商有更密切的社会交往。旅行行为和对旅行的需要,是士、商出版物渐趋融合的主要因素。出版商发现在同一个封面下同时出版这两类顾客的旅游指南十分合理。这种新型出版物同时提供了商人和士人都需要的道德规范和实用... 晚明时期,旅行使士、商有更密切的社会交往。旅行行为和对旅行的需要,是士、商出版物渐趋融合的主要因素。出版商发现在同一个封面下同时出版这两类顾客的旅游指南十分合理。这种新型出版物同时提供了商人和士人都需要的道德规范和实用信息。士商群体之间文化水平的差异,促使出版商采用一种士人的古雅风格与商人的平实易懂风格相结合的文体。在包括旅游指南以及其他类型知识在内的书籍的标题中,"士商"一词被越来越多地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史 书籍史 明代士商 知识生产 旅行
原文传递
推理性人权: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 被引量:4
2
作者 詹姆斯·道斯 张伟() 李冰()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2年第1期289-304,共16页
本文认真分析了许多人工智能专家的观点,即通用人工智能最早可能于2040年出现。通用人工智能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类人智能会有意识吗?这种意识会催生权利吗?通用人工智能的崛起会改善人类生活还是危害人类生活?如果是前者,那么某些进步... 本文认真分析了许多人工智能专家的观点,即通用人工智能最早可能于2040年出现。通用人工智能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类人智能会有意识吗?这种意识会催生权利吗?通用人工智能的崛起会改善人类生活还是危害人类生活?如果是前者,那么某些进步是否与人权观念背道而驰?如果是后者,那么我们现在对子孙后代负有怎样的集体责任?人权框架如何能够帮助我们成功解决这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理性人权 人工智能 控制 意识
原文传递
人权研究方法简论 被引量:2
3
作者 +2 位作者 张伟() 李冰() 《人权》 2020年第1期165-170,共6页
人权领域的相关研究,特别是法律研究,往往很少关注方法论问题。这可能是因为人权学者经常是(以前的)人权活动家。免除方法论的限制使研究人员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思考,并得出他们最初希望得到的结论。鉴于人权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我们... 人权领域的相关研究,特别是法律研究,往往很少关注方法论问题。这可能是因为人权学者经常是(以前的)人权活动家。免除方法论的限制使研究人员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思考,并得出他们最初希望得到的结论。鉴于人权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我们对关注这一问题的人提供了一些建议,包括仔细阐明项目研究方法、讨论那些已被否定的替代方法以及避免使用"新兴"人权的标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研究 研究方法 定量方法
原文传递
大数据时代隐私权保护的新路径——欧洲人权法院对“无支配原则”的适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伟() 李冰() 《国际法学刊》 2021年第1期131-153,158,共24页
按照目前的通说,隐私权主要被认为是保护自然人个人利益的主观权利。"不干涉"原则被用以确定此权利在特定情况下是否受到影响。根据该原则,认定隐私权被侵犯必须证明第三方"干涉"行为的存在。将"干涉"标... 按照目前的通说,隐私权主要被认为是保护自然人个人利益的主观权利。"不干涉"原则被用以确定此权利在特定情况下是否受到影响。根据该原则,认定隐私权被侵犯必须证明第三方"干涉"行为的存在。将"干涉"标准应用于传统的隐私侵犯行为(例如第三方进入个人住宅或窃听私人谈话)时效果很好,但是在现代化的数据驱动技术背景下,通常很难证实对个人权利或自由的实际具体"干涉"。因此,越来越多的隐私权学者主张使用另一种原则,即共和主义的"无支配"原则。该原则的核心不是要讨论是否存在对权利的"干涉";相反,它着眼于现有的权力关系以及权力滥用的可能性。有趣的是,欧洲人权法院近年来在处理复杂的数据驱动相关案件时,似乎接受了共和主义的隐私保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和主义 不干涉 无支配 大数据 隐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