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夏、醇制半夏和清半夏的刺激性毒性及液相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陶文婷 郁红礼 +3 位作者 吴皓 邱韵萦 朱法根 宫乐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99-904,共6页
目的比较半夏、醇制半夏和清半夏的刺激性毒性和三者的液相指纹图谱,考察半夏醇制方法的合理性。方法通过比较半夏、醇制半夏和清半夏对家兔眼结膜的刺激性和对大鼠腹腔渗出液中PGE2含有量的影响,考察醇制对半夏刺激性毒性的影响。Megre... 目的比较半夏、醇制半夏和清半夏的刺激性毒性和三者的液相指纹图谱,考察半夏醇制方法的合理性。方法通过比较半夏、醇制半夏和清半夏对家兔眼结膜的刺激性和对大鼠腹腔渗出液中PGE2含有量的影响,考察醇制对半夏刺激性毒性的影响。Megre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 nm,体积流量0.6 mL/min,柱温30℃,鸟苷为对照峰,建立并比较3种半夏的HPLC指纹图谱,考察醇制对半夏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醇制半夏能够降低对家兔眼结膜的刺激性,使大鼠腹腔渗出液PGE2量降低,该作用与清半夏相当。半夏醇制后指纹图谱变化不大,而清半夏特征指纹峰数目及峰面积显著降低。结论醇制能够达到降低半夏刺激性毒性的作用,且对半夏中核苷等水溶性成分无显著影响,醇制法可作为半夏减毒存效新方法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醇制半夏 清半夏 刺激性毒性 HPLC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南星科4种有毒中药毒针晶糖类成分的单糖组成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郁红礼 吴皓 朱法根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3-195,I0002,I0003,共5页
目的对天南星科4种有毒中药毒针晶糖类成分的单糖组成进行研究,为天南星科植物刺激性毒性成分及复制法炮制解毒共性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提取并纯化半夏、虎掌南星、东北天南星及白附子新鲜块茎中的针晶。三氟乙酸水解针晶表面的糖类... 目的对天南星科4种有毒中药毒针晶糖类成分的单糖组成进行研究,为天南星科植物刺激性毒性成分及复制法炮制解毒共性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提取并纯化半夏、虎掌南星、东北天南星及白附子新鲜块茎中的针晶。三氟乙酸水解针晶表面的糖类成分,水解产物还原乙酰化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确定单糖组成。结果 4种毒性中药毒针晶糖类成分中各分别检测出阿拉伯糖、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结论 4种毒性中药毒针晶糖类成分中的单糖组成种类相同,但相对含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南星科 针晶 糖类成分 单糖组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半夏饮片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陶文婷 吴皓 +3 位作者 郁红礼 史闰均 朱法根 邱韵萦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建立姜半夏饮片的RP-HPLC指纹图谱。方法 Megres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nm,流速0.8mL/min,柱温30℃,建立姜半夏饮片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计算。结果该方法可使姜半夏饮... 目的建立姜半夏饮片的RP-HPLC指纹图谱。方法 Megres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nm,流速0.8mL/min,柱温30℃,建立姜半夏饮片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计算。结果该方法可使姜半夏饮片中各成分较好分离,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了16个共有指纹峰,建立了姜半夏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10批姜半夏饮片的相似度均大于0.9,且可与半夏药材及姜半夏伪品相区别。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以作为姜半夏饮片质量控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半夏饮片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力提升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水平
4
作者 朱法根 《农村经济导刊》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共2页
德清县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初步形成了四大主导产业。即以青虾为主的牿水产业,以早园笋为主的竹笋产业,以生猪为主的畜禽产业及蚕桑产业,尤其是“水精灵”青虾和“山伢儿”早园笋都被评为省级名牌产品。“山伢儿”早园笋还获得了... 德清县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初步形成了四大主导产业。即以青虾为主的牿水产业,以早园笋为主的竹笋产业,以生猪为主的畜禽产业及蚕桑产业,尤其是“水精灵”青虾和“山伢儿”早园笋都被评为省级名牌产品。“山伢儿”早园笋还获得了国际竹业博览会金奖。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下,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必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从贸易竞争的角度看,四大主导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在国际市场上有价格优势,具有一定的出口潜力,有利于向国内外市场拓展。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显露出一些弱点和问题。一是群体大、个体小。如早园笋产业全县共8.5万亩,种植户2.85万户,平均每户2.98亩;又如农田以养殖青虾为主的特种水产9.5万亩;又如农田以养殖表青虾为主的特种水产9.5万亩,养殖户7250户,平均每户13.1亩;再如全县蚕桑种植面积7.3万亩,种植户5.7万户,平均每户1.3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清县 农业结构 主导产业 发展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瘤清片质量标准研究
5
作者 赵文艳 朱法根 +2 位作者 刘雪 王玲玲 李超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24期96-102,共7页
目的建立宫瘤清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Extend C18 RRHD柱(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检测波长为220 nm(0~15 min)、250 nm(15~42 m... 目的建立宫瘤清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Extend C18 RRHD柱(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检测波长为220 nm(0~15 min)、250 nm(15~42 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1μL。将UPLC图谱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宫瘤清片的指纹图谱,计算相似度;确定共有峰并指认;并通过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进行化学模式识别;测定6个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21批样品的指纹图谱有23个共有峰,指认了6个指标成分,分别为苦杏仁苷、芍药苷、橙皮苷、黄芩苷、甘草酸铵、大黄酚;相似度为0.939~0.996。CA可将样品聚为3类;PCA提取了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2.686%;PLS-DA筛选出11个差异化合物。含量测定中,前述6个成分质量浓度在相应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3.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1.24%~104.11%,RSD为0.35%~1.95%(n=6)。结论该制剂中大黄酚为主要差异性成分;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为宫瘤清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瘤清片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湿热清颗粒一步制粒工艺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法根 赵文艳 +1 位作者 沈治平 李超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16期2429-2431,共3页
目的对一步制粒法制备妇科湿热清颗粒的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一步制粒法制备妇科湿热清颗粒,以生产效率、粒度合格率、绿原酸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妇科湿热清颗粒一步制粒过程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并... 目的对一步制粒法制备妇科湿热清颗粒的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一步制粒法制备妇科湿热清颗粒,以生产效率、粒度合格率、绿原酸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妇科湿热清颗粒一步制粒过程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并结合实际,确定一步制粒工艺的最佳工艺为雾化压力1.1 bar(1 bar≈14.5 psi,1 psi=6.895 k Pa),喷雾速度70 g/min,物料温度50℃。结论优化后的一步制粒法制备妇科湿热清颗粒的工艺合理、可行,质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学 湿热 清热 工艺学 制药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料性质表征技术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儿童用药顺应性改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杨挡 封亮 +6 位作者 刘俊 赵菁 李超 朱法根 邵建国 贾晓斌 孙娥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5期2221-2227,共7页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安全有效,显效迅速,临床应用广泛,但在儿科用药领域,由于用药剂量不明确与口服顺应性差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其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深入探究其解决方案,通过物料性质表征技术、复合矫味技术、...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安全有效,显效迅速,临床应用广泛,但在儿科用药领域,由于用药剂量不明确与口服顺应性差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其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深入探究其解决方案,通过物料性质表征技术、复合矫味技术、剂型优化技术以提升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口服顺应性,同时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儿童精准用药策略,为儿童精准用药的临床前研究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料性质表征技术 复合矫味技术 剂型优化技术 顺应性 精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法同时测定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中9种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超 田刚 +5 位作者 吴菲 朱法根 刘雪 石心红 封亮 贾晓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39-742,共4页
目的建立GC法同时测定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淡豆豉、连翘、黄芩等)中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柠檬烯、芳樟醇、薄荷酮、薄荷脑、胡薄荷酮、柠檬醛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乙酸乙酯提取液的分析采用DB-1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 目的建立GC法同时测定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淡豆豉、连翘、黄芩等)中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柠檬烯、芳樟醇、薄荷酮、薄荷脑、胡薄荷酮、柠檬醛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乙酸乙酯提取液的分析采用DB-1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程序升温;体积流量0.5 mL/min;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280℃;分流比30∶1。结果 9种挥发性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7),平均加样回收率96.39%~102.2%,RSD 1.3%~2.8%。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挥发性成分 G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口服液体制剂工艺过程中质量标志物传递规律及关键环节优化策略
9
作者 康朝霞 孙娥 +8 位作者 姜梦华 杨挡 汪晶 黄一平 李超 朱法根 邵建国 封亮 贾晓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884-3889,共6页
目的明确中药口服液体制剂工艺过程中质量标志物的传递规律,并提出关键环节的优化策略。方法以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为例,腺苷、菊苣酸、紫堇灵、黄芩苷、汉黄芩素为质量标志物,考察工艺过程中其含量、转移率变化。结果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有... 目的明确中药口服液体制剂工艺过程中质量标志物的传递规律,并提出关键环节的优化策略。方法以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为例,腺苷、菊苣酸、紫堇灵、黄芩苷、汉黄芩素为质量标志物,考察工艺过程中其含量、转移率变化。结果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有效成分损失集中在前处理阶段的浓缩、醇沉环节,前者在7.42%~24.09%之间,后者在13.52%~17.82%之间。黄芩酸沉环节损失较大,黄芩苷、汉黄芩素损失率分别为21.07%、13.83%。制剂成型阶段冷藏静置环节损失较大。结论浓缩、醇沉、冷藏静置为中药口服液体制剂有效成分损失的共性环节,并且本研究同时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增溶技术和优化策略,可为其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口服液体制剂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质量标志物 传递规律 关键环节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血元通颗粒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
10
作者 顾燕飞 朱法根 +1 位作者 沈治平 赵文艳 《海峡药学》 2014年第7期67-69,共3页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血元通颗粒中二苯乙烯苷含量的方法。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乙腈:水(18:82),检测波长为320nm,流速1.0mL·min^-1,柱温30℃。结果二苯乙烯苷浓度在5.80~87.06μg·mL^-1范...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血元通颗粒中二苯乙烯苷含量的方法。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乙腈:水(18:82),检测波长为320nm,流速1.0mL·min^-1,柱温30℃。结果二苯乙烯苷浓度在5.80~87.06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加样回收率为99.9%,RSD为1.54%。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可靠,可用于血元通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乙烯苷 血元通颗粒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妇科湿热清颗粒中连翘苷的含量
11
作者 赵文艳 朱法根 李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20期147-149,共3页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妇科湿热清颗粒中连翘苷含量的方法。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乙腈-水(22∶78),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77 nm,柱温30℃。结果连翘苷在16.2μg/ml^162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妇科湿热清颗粒中连翘苷含量的方法。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乙腈-水(22∶78),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77 nm,柱温30℃。结果连翘苷在16.2μg/ml^162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加样回收率为97.45%,RSD为1.3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可靠,可用于妇科湿热清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苷 妇科湿热清颗粒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凝集素蛋白与半夏毒针晶毒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朱法根 郁红礼 +3 位作者 吴皓 史闰均 陶文婷 邱韵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07-1011,共5页
目的:研究半夏凝集素蛋白与半夏毒针晶毒性的相关性,揭示半夏产生毒性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腹腔炎症模型,以腹腔渗出液中PGE2含量为指标,研究半夏凝集素致炎作用的量-毒、时-毒曲线;采用家兔眼结膜刺激模型,以眼结膜的病理切片观察半... 目的:研究半夏凝集素蛋白与半夏毒针晶毒性的相关性,揭示半夏产生毒性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腹腔炎症模型,以腹腔渗出液中PGE2含量为指标,研究半夏凝集素致炎作用的量-毒、时-毒曲线;采用家兔眼结膜刺激模型,以眼结膜的病理切片观察半夏凝集素与半夏毒针晶刺激性的相关性。结果:半夏凝集素可引起大鼠腹腔渗出液中PGE2、蛋白含量显著提高,呈剂量依赖性;半夏凝集素可显著加重半夏毒针晶对家兔眼结膜的刺激性,且随着半夏凝集浓度的升高,刺激性显著增强,但单给药半夏凝集素对家兔眼结膜无刺激性。结论:半夏凝集素蛋白具强烈的致炎作用。半夏产生强烈炎症刺激的机制是半夏刺入机体,凝集素蛋白随针晶进入机体组织,诱导炎症反应发生而产生刺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半夏毒针晶 半夏凝集素蛋白 致炎作用 毒性机制
原文传递
半夏毒针晶的致炎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法根 史闰均 +3 位作者 郁红礼 吴皓 陶文婷 宫乐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39-742,共4页
目的探讨半夏毒针晶引起的刺激性炎症的机体表现及对相关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毛细管通透性实验、小鼠腹腔炎症实验及大鼠足跖肿胀实验,考察不同剂量半夏毒针晶的致炎效应及其量-效关系,并测定相关炎症介质的量。结果半夏毒针... 目的探讨半夏毒针晶引起的刺激性炎症的机体表现及对相关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毛细管通透性实验、小鼠腹腔炎症实验及大鼠足跖肿胀实验,考察不同剂量半夏毒针晶的致炎效应及其量-效关系,并测定相关炎症介质的量。结果半夏毒针晶混悬液可使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腹腔渗出液中炎症介质前列腺素E2(PGE2)、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的量增加;亦可引起大鼠足跖肿胀,并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表现为典型的量-效关系,还可使大鼠致炎足跖中炎症介质PGE2、环氧合酶-2(COX-2)的量显著增加。结论半夏毒针晶刺激性毒性在机体内表现为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半夏毒针晶 毒性 炎症 炎症介质
原文传递
大戟属根类有毒中药醋制前后的毒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邱韵萦 郁红礼 +3 位作者 吴皓 朱法根 陶文婷 徐秋香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6-799,共4页
目的:研究京大戟、甘遂、狼毒炮制前后的毒性变化并比较三者的毒性强弱。方法:采用肠推进运动模型及巨噬细胞炎症模型,评价3种大戟属根类有毒中药炮制前后的毒性。结果:京大戟、甘遂、狼毒生品及醋品均可明显促进小鼠小肠推进运动及巨... 目的:研究京大戟、甘遂、狼毒炮制前后的毒性变化并比较三者的毒性强弱。方法:采用肠推进运动模型及巨噬细胞炎症模型,评价3种大戟属根类有毒中药炮制前后的毒性。结果:京大戟、甘遂、狼毒生品及醋品均可明显促进小鼠小肠推进运动及巨噬细胞释放NO的能力,强弱顺序为甘遂>京大戟>狼毒,醋制后三者均可明显缓和这一作用。结论:京大戟、甘遂、狼毒可诱导炎症反应的发生并促进肠推进运动,产生强烈的泻下作用,醋制后致炎及肠推进作用显著减弱,表明醋制可缓和京大戟、甘遂、狼毒的泻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戟属 京大戟 甘遂 狼毒 醋制 毒性
原文传递
半夏及掌叶半夏毒针晶中共性毒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郁红礼 朱法根 吴皓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37-1042,共6页
目的:寻找天南星科半夏属有毒中药半夏及掌叶半夏毒性物质基础毒针晶中的共有蛋白,研究刺激性相关蛋白的致炎效应。方法:采用溶液内双酶解方法将半夏与掌叶半夏毒针晶中的蛋白降解为混合肽段,采用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偶联分析降解后的肽... 目的:寻找天南星科半夏属有毒中药半夏及掌叶半夏毒性物质基础毒针晶中的共有蛋白,研究刺激性相关蛋白的致炎效应。方法:采用溶液内双酶解方法将半夏与掌叶半夏毒针晶中的蛋白降解为混合肽段,采用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偶联分析降解后的肽段,将质谱分析数据与BIOWORKS软件搜索的NCBI绿色植物Viridiplantae蛋白库比对进行蛋白质检索分析。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半夏、掌叶半夏毒针晶蛋白进行分析,同时采用胶内酶解后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偶联的方法,分析并鉴定约13kDa蛋白。提取分离半夏中的凝集素蛋白,并采用中性粒细胞迁移试验和测定腹腔渗出液中PGE2的含量,考察毒针晶及凝集素的炎症刺激性效应。结果:半夏及掌叶半夏毒针晶中均含约13kDa的蛋白条带,此条带经鉴定为凝集素类蛋白,且此13kDa蛋白条带为毒针晶中的主要蛋白之一,凝集素类蛋白可诱导中性粒细胞向大鼠腹腔迁移,可显著增加小鼠腹腔渗出液中PGE2的含量。结论:天南星科有毒中药半夏及掌叶半夏毒针晶蛋白中均含有凝集素类蛋白,且此类凝集素蛋白具有显著的致炎作用,是半夏与掌叶半夏毒针晶中的共性毒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掌叶半夏 毒针晶 蛋白鉴定 凝集素蛋白 致炎效应
原文传递
京大戟和甘遂炮制前后大戟二烯醇的含量比较 被引量:9
16
作者 邱韵萦 郁红礼 +2 位作者 吴皓 陶文婷 朱法根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1031-1033,共3页
目的:建立有毒中药京大戟与甘遂生品、醋制品中大戟二烯醇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两者炮制前后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98∶2),柱温为30℃,流速为1.0mL·... 目的:建立有毒中药京大戟与甘遂生品、醋制品中大戟二烯醇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两者炮制前后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98∶2),柱温为30℃,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大戟二烯醇进样量在0.42~6.23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京大戟和甘遂生品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8%和99.80%,RSD分别为1.69%和1.83%(n=9)。京大戟中大戟二烯醇的含量明显高于甘遂,且醋制不会对大戟二烯醇的含量造成显著影响。结论:本方法能准确测定京大戟和甘遂中大戟二烯醇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大戟 甘遂 大戟二烯醇 炮制 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半夏醇制减毒新方法研究(Ⅰ)——新方法及新工艺研究探讨 被引量:7
17
作者 陶文婷 郁红礼 +3 位作者 吴皓 朱法根 邱韵萦 赵腾斐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0-795,共6页
目的:探索半夏醇制减毒新方法和最佳工艺参数。方法:以乙醇润制半夏减毒,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量、润制时间、乙醇浓度、润制温度4个影响因素,以总游离有机酸含量为化学指标,以大鼠腹腔渗出液中PGE2含量为毒理指标,综合评分,以家兔... 目的:探索半夏醇制减毒新方法和最佳工艺参数。方法:以乙醇润制半夏减毒,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量、润制时间、乙醇浓度、润制温度4个影响因素,以总游离有机酸含量为化学指标,以大鼠腹腔渗出液中PGE2含量为毒理指标,综合评分,以家兔眼结膜刺激性试验得分作为减毒的直观验证,优选半夏醇制减毒的最佳工艺,并以药效验证考察醇制工艺的合理性。结果:半夏最佳醇制工艺为生半夏在60℃,用0.5倍量的75%乙醇润制4 d,干燥后即得。半夏醇制后保留了半夏的镇咳、祛痰、抗炎作用。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可作为半夏减毒存效新方法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醇制 减毒存效 正交试验
原文传递
中药口服液体制剂物料流浸膏的性质表征体系构建与应用
18
作者 丁珂 杨挡 +6 位作者 孙娥 李超 朱法根 邵建国 熊志伟 封亮 贾晓斌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4,共6页
目的:对流浸膏性质进行系统性研究,构建中药流浸膏物料性质表征体系。方法:搜集表征中药提取物流浸膏的相关性质构建物料性质表征体系,将其应用于示范品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三味合提流浸膏和黄芩流浸膏性质进行测定并与制剂性质进行... 目的:对流浸膏性质进行系统性研究,构建中药流浸膏物料性质表征体系。方法:搜集表征中药提取物流浸膏的相关性质构建物料性质表征体系,将其应用于示范品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三味合提流浸膏和黄芩流浸膏性质进行测定并与制剂性质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构建了包括空间结构、面性质、体性质、气味性质、理化性质和物质构成共6个层面、20项性质、41项性质指标的中药流浸膏物料性质表征体系;发现了与中药口服液体制剂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口感密切相关的性质是溶解性、酸碱性和味道性质。结论:中药流浸膏物料性质表征体系的建立可以指导中药口服液体制剂的剂型改进与技术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口服液体制剂 流浸膏 物料性质表征体系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溶解性 酸碱性 味道
原文传递
基于抗炎活性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质量标志物的辨识 被引量:15
19
作者 姜梦华 李超 +4 位作者 朱法根 步伟全 孙娥 贾晓斌 封亮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4299-4306,共8页
以抗炎活性为基础结合多指标筛选出用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质量控制的质量标志物并进行含量测定。通过采用脂多糖(LPS)诱导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NHBE)炎症模型,逐一考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中主要化学成分抗炎作用,明确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发... 以抗炎活性为基础结合多指标筛选出用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质量控制的质量标志物并进行含量测定。通过采用脂多糖(LPS)诱导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NHBE)炎症模型,逐一考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中主要化学成分抗炎作用,明确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发挥抗炎整体功效物质基础,进而确立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质量标志物,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筛选出的质量标志物的含量。结果显示腺苷、表告依春、绿原酸、咖啡酸、菊苣酸、紫堇灵、黄芩苷、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和千层纸素A在特定浓度下对炎症因子TNF-α、IL-1β以及IL-6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综合考虑各单体成分的IC50和质控成分的全面性等因素,提出将腺苷、菊苣酸、紫堇灵、黄芩苷和汉黄芩素作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质量标志物,并对此5种成分进行HPLC含量测定,结果显示3批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中此5种成分的含量较稳定。该研究通过抗炎活性试验筛选出的质控成分物质基础明确,覆盖全部4味原料药,更能全面反映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质量情况,有效提升了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质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抗炎活性 质量标志物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源头把控——基于超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蒲公英药材质量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超 苏晓楠 +6 位作者 朱法根 吴菲 步伟全 封亮 贾晓斌 姜梦华 孙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4307-4315,共9页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已被广泛用于临床炎症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蒲公英作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处方中的君药,其多来源、多产地的特点,以及不同药用部位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是导致不同批次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质量不稳定性的潜在因素。该...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已被广泛用于临床炎症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蒲公英作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处方中的君药,其多来源、多产地的特点,以及不同药用部位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是导致不同批次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质量不稳定性的潜在因素。该文采用Thermo Scientific Vanquish超高效液相系统,利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处理分析,通过对照品比对对蒲公英主要共有峰进行指认和含量测定。建立不同产地蒲公英药材指纹图谱,确定了13个共有峰,5个产地共29批次样品相似度均在0.90以上。同时建立测定蒲公英中单咖啡酰酒石酸、绿原酸、咖啡酸、菊苣酸、木犀草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条件通过方法学验证,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7.30%~101.8%。结果表明同一成分在各产地蒲公英药材、不同药用部位中的含量差异明显,不同成分的波动范围不同。建立不同产地蒲公英超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完善蒲公英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也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品质提升提供了源头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蒲公英 超高效液相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