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槲寄生多糖促进小鼠颅骨前骨细胞系MC3T3-E1的增殖及抑制凋亡的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磊 田守进 +3 位作者 葛建飞 黄群 朱宏岩 董启榕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9-464,共6页
目的检测槲寄生多糖对小鼠颅骨前骨细胞(MC3T3-E1)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提取槲寄生多糖,分别配置成不同质量浓度(0. 625 g/L,1. 25 g/L,2. 5 g/L,5 g/L)作用MC3T3-E1小鼠颅骨前骨细胞及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 目的检测槲寄生多糖对小鼠颅骨前骨细胞(MC3T3-E1)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提取槲寄生多糖,分别配置成不同质量浓度(0. 625 g/L,1. 25 g/L,2. 5 g/L,5 g/L)作用MC3T3-E1小鼠颅骨前骨细胞及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用Brd U和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及细胞外碱性磷酸酶分泌变化,通过Real-time PCR检测成骨细胞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药物处理组随槲寄生多糖浓度的上升,细胞周期S期和G2/M的占比增多,在AnnexinⅤ+/PI-象中的细胞百分数明显下降,细胞数量明显递增,细胞外ALP的活性呈明显递减,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x2)、Ⅰ型胶原α1(COL1A1)链转录水平升高,且递增、递减效果都在2. 5 g/L浓度之后趋于平稳。而骨钙素(OC) 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在1. 25 g/L之后平稳。结论槲寄生多糖能促进成骨细胞MC3T3-E1的增殖,抑制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碱性磷酸酶分泌以及促进骨钙素、Runt相关转录因子2、Ⅰ型胶原α1链的mRNA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寄生多糖 小鼠颅骨前骨细胞 细胞周期 流式细胞术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菱形肌-肋间肌阻滞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孙韧 谭和莲 +1 位作者 高艳平 朱宏岩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81-85,共5页
目的评价连续菱形肌-肋间肌阻滞(CRIB)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胸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CRIB组、单次菱形肌-肋间肌阻滞组(SRIB组)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PCIA组),每组40例。CRIB组患者在出室前实施CRIB;SRIB组患者在出室... 目的评价连续菱形肌-肋间肌阻滞(CRIB)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胸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CRIB组、单次菱形肌-肋间肌阻滞组(SRIB组)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PCIA组),每组40例。CRIB组患者在出室前实施CRIB;SRIB组患者在出室前实施SRIB;PCIA组患者在出室前连接PCIA镇痛泵。术后1、2、6、12、24 h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静止状态和活动状态下的术后疼痛程度。术后24 h时,采用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估患者术后恢复质量。记录术后24 h内补救镇痛例数、首次补救镇痛时间、麻醉复苏室(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记录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头晕、皮肤瘙痒、气胸、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最终纳入118例患者,CRIB组、SRIB组各39例,PCIA组40例。SRIB组患者静止状态下、活动状态下的术后2 h的VAS评分低于CRIB组、PCI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IB组患者静止状态下、活动状态下的术后12、24 h的VAS评分低于SRIB组、PCI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IB组、SRIB组患者活动状态下各时点VAS评分低于PCI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IB组患者活动状态下的术后12、24 h的VAS评分低于PCI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IB组、SRIB组患者术后24 h QoR-40总分高于PCIA组患者,CRIB组患者术后24 h QoR-40总分高于SRI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IB组患者补救镇痛例数少于SRIB组和PCI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IB组患者首次补救镇痛时间长于SRIB组、PCI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A组患者PONV、头晕、皮肤瘙痒发生率高于CRIB组、SRI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IB是一种具有良好术后镇痛效果的镇痛方法,能够改善胸腔镜术后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菱形肌-肋间肌阻滞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术后镇痛 恢复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超声在支气管封堵单肺通气中对判断肺隔离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杜宪 高艳平 +2 位作者 朱宏岩 乔世刚 王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63-1067,共5页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在支气管封堵单肺通气中判断肺隔离的效果。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左支气管封堵单肺通气下行左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年龄46~68岁,BMI 18~26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听诊组(A组)、纤维支气管镜...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在支气管封堵单肺通气中判断肺隔离的效果。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左支气管封堵单肺通气下行左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年龄46~68岁,BMI 18~26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听诊组(A组)、纤维支气管镜组(F组)和超声组(U组),每组20例。置入支气管封堵导管后,A组采用听诊器听诊呼吸音,F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观察套囊位置,U组采用超声观察肺部超声影像判断肺隔离。观察三种方法判断肺隔离时间、肺萎陷满意度和术中封堵导管套囊位置的调整次数,观察三组诱导前(T 0)、诱导后(T 1)、定位时(T 2)、单肺通气时(T 3)、单肺通气30 min(T 4)时的HR、MAP、CVP。结果与A组比较,F组和U组判断肺隔离时间明显缩短(P<0.05或P<0.01),肺萎陷满意度明显升高(P<0.01或P<0.001),术中封堵导管套囊位置的调整次数明显降低(P<0.001)。F组和U组判断肺隔离效果时间、肺萎陷满意度、术中封堵导管套囊位置的调整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 0时比较,T 2时F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与A组和U组比较,T 2时F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1或P<0.001)。结论肺部超声用于判断单肺通气肺隔离效果优于听诊法,其判断效果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相近,且超声对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纤维支气管镜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通气 听诊 支气管镜 支气管封堵导管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联合埃索美拉唑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招鹏 谭学明 +1 位作者 李卫东 朱宏岩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565-569,共5页
目的探究生长抑素联合埃索美拉唑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功能、肠黏膜屏障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 目的探究生长抑素联合埃索美拉唑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功能、肠黏膜屏障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埃索美拉唑,连续治疗7 d。观察治疗前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采用胰腺Balthazar CT分级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评分评价病情严重程度,检测尿淀粉酶、血清脂肪酶和血清淀粉酶水平,测定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及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其排气恢复时间、肠鸣音消失时间、排便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Balthazar CT分级评分、APACHE评分、尿淀粉酶、血清脂肪酶、血清淀粉酶水平、内毒素、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DAO)等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等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变化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埃索美拉唑协同作用更利于减轻患者病情,能促进胃肠功能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复,缓解机体炎症反应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埃索美拉唑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胃肠功能 肠黏膜屏障功能 血清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沈恺 缪秀华 +3 位作者 沈悦 王枫 曹伊疆 朱宏岩 《中国医药》 2020年第4期615-619,共5页
目的探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急性PH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观察组经皮硬膜... 目的探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急性PH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观察组经皮硬膜外植入电极,给予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对照组行神经阻滞治疗,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期的疗效、睡眠质量,不同年龄段患者接受电刺激治疗的周期,并对其相关性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3 d及1周和1、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0.8±0.7)分比(3.0±0.9)分、(5.4±1.3)分比(7.4±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且2组VAS、PSQI评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呈现出了明显的下降趋势。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周期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呈现延长趋势,35~44岁患者平均治疗周期为(11.5±0.5)d,73~82岁患者为(17.8±0.2)d。结论采取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PHN的临床效果较好,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可起到快速有效的缓解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病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睡眠质量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布啡辅助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徐振华 高艳平 朱宏岩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纳布啡辅助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最终纳入2019年6月—2020年6月行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共计11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N_(20)组(纳布啡20 mg)、N_(10)组(纳布啡10 mg)... 目的探讨纳布啡辅助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最终纳入2019年6月—2020年6月行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共计11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N_(20)组(纳布啡20 mg)、N_(10)组(纳布啡10 mg)和安慰剂组,每组38例。N_(20)组麻醉药物为100 mg罗哌卡因稀释至18 mL联合纳布啡2 mL(10 mg/mL);N_(10)组麻醉药物为100 mg罗哌卡因稀释至18 mL联合纳布啡2 mL(5 mg/mL);安慰剂组麻醉药物为100 mg罗哌卡因稀释至18 mL联合0.9%氯化钠注射液2 mL。比较3组患者神经阻滞前(T_(0))、神经阻滞后10 min(T_(1))、手术结束即刻(T_(2))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评估3组患者T_(1)时感觉阻滞(SB)和运动阻滞(MB)情况,记录SB起效时间、MB起效时间、SB持续时间、MB持续时间。记录术中及术后24 h内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_(1)时点,N_(20)组、N_(10)组SBP、DBP均低于安慰剂组,且N_(20)组SBP低于N_(1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2)时点,3组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各时点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SB评分和MB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_(20)组、N_(10)组患者SB起效时间、MB起效时间均短于安慰剂组患者,SB持续时间和MB持续时间均长于安慰剂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_(20)组术中低血压、恶心、头晕发生率均高于安慰剂组,且头晕发生率高于N_(1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_(10)组与安慰剂组术中低血压、恶心、头晕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布啡10 mg作为辅助药物能够增强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并且不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布啡 罗哌卡因 锁骨上入路 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 感觉阻滞 运动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7
7
作者 洪琛 向正国 +2 位作者 郑扬 陈旭峰 朱宏岩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128-131,共4页
目的研究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值的影响。方法以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兰索拉唑进行治... 目的研究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值的影响。方法以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曲肽。2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BUN、Cr、BUN/Cr值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78.33%)(χ^(2)=3.241,P=0.000);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消失时间(t=19.178,P=0.000)、止血时间(t=20.704,P=0.000)和住院时间(t=15.209,P=0.000)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的BUN(t=3.163,P=0.002)、Cr(t=5.117,P=0.000)和BUN/Cr值(t=24.032,P=0.000)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恶心、便秘以及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能显著降低BUN/Cr值,止血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兰索拉唑 上消化道出血 BUN/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溶液对全身麻醉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秋兰 谭和莲 +2 位作者 张娜娜 高艳平 朱宏岩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4期460-463,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溶液(POC)对全身麻醉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EGC)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行ESD治疗的EGC患者81例,根据术前禁食水情况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39...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溶液(POC)对全身麻醉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EGC)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行ESD治疗的EGC患者81例,根据术前禁食水情况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39例)。观察组于术前一日20~21点口服碳水化合物溶液800 mL,术前2 h口服400 mL,禁止其它饮食、饮水;对照组于术前一日24点起禁食、水。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口渴、饥饿、口干、虚弱、恶心等不适情况,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胃排空及胃蠕动情况,比较术后并发症。结果麻醉诱导前及ESD手术后,观察组口渴、饥饿及口干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的口渴、口干、虚弱及恶心程度均显著高于麻醉诱导前,术后的饥饿程度显著低于麻醉诱导前(均P<0.05)。两组胃超声检查评分、胃液量体积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诱导前胃蠕动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影响手术操作(胃蠕动1级或2级)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92.9%vs 66.7%,P<0.01)。ESD术后组间患者在发热、胃出血等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ESD手术治疗的EGC患者,POC不仅可显著改善围手术期患者口渴、饥饿及口干症状,还不增加胃液残留量,并可减低胃蠕动程度,有助于顺利完成ESD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水化合物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胃癌 加速康复外科 视觉模拟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方肌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杜宪 高艳平 朱宏岩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4期304-309,共6页
目的评价腰方肌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拟于我院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共计120例。纳入标准:年龄48~75岁,性别不限,ASAⅡ~Ⅲ级,体质指数(body ma... 目的评价腰方肌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拟于我院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共计120例。纳入标准:年龄48~75岁,性别不限,ASAⅡ~Ⅲ级,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5~27.9 kg/m^(2),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同意参与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随机纳入腰方肌阻滞组(Q组)和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最终每组各纳入56例患者。Q组患者行腰方肌阻滞;T组患者行腹横肌平面阻滞。使用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价两组患者麻醉后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内、术后2 h、8 h、24 h疼痛程度,并使用BCS舒适评分评价患者术后咳嗽、深呼吸时的舒适度。使用改良Bromage评分评价患者术后运动功能。记录术后24 h内两组患者PCIA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以及手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头晕、下肢运动阻滞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Q组患者术后2 h、8 h、24 h NRS评分均显著低于T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组患者PACU内、术后2 h、8 h、24 h Bromage评分显著高于T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组患者PACU内、术后2 h、8 h、24 h BCS评分显著高于T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组患者PCIA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均显著低于T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组患者术后24 h内PONV、头晕发生率显著低于T组患者,但下肢运功阻滞发生率则显著高于T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方肌阻滞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优于腹横肌平面阻滞,但会影响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方肌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腹腔镜检查 结肠癌根治术 术后镇痛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不同移植途径治疗肝硬化大鼠模型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邱英麒 王宏伟 +3 位作者 朱宏岩 於洪亮 谢凡 姜翠宝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51-2857,共7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制剂(冷冻细胞制剂和新鲜细胞制剂)通过两种给药途径(门静脉/尾静脉)移植对肝硬化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70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3,予以普通自来水及普通鼠粮喂养)和肝硬化模...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制剂(冷冻细胞制剂和新鲜细胞制剂)通过两种给药途径(门静脉/尾静脉)移植对肝硬化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70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3,予以普通自来水及普通鼠粮喂养)和肝硬化模型组(n=57,给予CCl4/橄榄油溶液混合液,皮下多点注射造模)。第8周观察两组大鼠的生长状况,取正常组及肝硬化模型组小鼠各3只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肝硬化形成。选取50只肝硬化模型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门静脉(新鲜细胞制剂)组、门静脉(冷冻细胞制剂)组、尾静脉(新鲜细胞制剂)组、尾静脉(冷冻细胞制剂)组,每组10只。分别取新鲜或冷冻hUC-MSC制剂通过门静脉或尾静脉途径移植。给药4周后,比较各组大鼠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程度变化。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造模第8周时,肝硬化模型组大鼠肝脏形成多个大小不等的假小叶,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ALT、AST、TBil、ALP水平相较于正常组均明显升高(P值均<0.001),肝硬化大鼠造模成功。第12周时5组大鼠ALT、AST、TBil、AL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2.00、177.10、112.30、121.70,P值均<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模型组ALT、AST、TBil、AL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值均<0.01);门静脉(新鲜细胞制剂)组、门静脉(冷冻细胞制剂)组、尾静脉(新鲜细胞制剂)组、尾静脉(冷冻细胞制剂)组ALT、AST、TBil、ALP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值均<0.01)。结论hUC-MSC移植4周可改善肝硬化模型大鼠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程度,细胞制剂的不同、给药途径的不同对治疗结果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实验性 间质干细胞移植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状核内胱硫醚β-合成酶通过PKC的上调和GluN2B磷酸化参与慢性胰腺炎大鼠腹部痛觉过敏(英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航 朱宏岩 +4 位作者 张晓宇 王蒙 肖颖 徐广银 蒋星红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5-584,共10页
有报道显示初级感觉神经元中的硫化氢(H2S)参与内脏痛敏的形成,但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却鲜为人知。该研究旨在探讨下丘脑弓状核(arcuate nucleus,ARC)内H2S和其内源性合成酶是否参与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腹部痛觉... 有报道显示初级感觉神经元中的硫化氢(H2S)参与内脏痛敏的形成,但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却鲜为人知。该研究旨在探讨下丘脑弓状核(arcuate nucleus,ARC)内H2S和其内源性合成酶是否参与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腹部痛觉过敏及其潜在机制。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胰管内注射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诱导产生CP模型,运用von Frey filament(VFF)评测大鼠腹部对机械刺激的反应频率,运用Western blot检测ARC内蛋白表达水平。TNBS注射4周后ARC内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β-synthetase,CBS)表达显著上调,而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γ-lyase,CSE)的表达没有明显改变;CP显著提高了NMDA受体Glu N2B亚单位的磷酸化水平,而总Glu N2B不变;CP也显著上调了蛋白激酶Cγ(PKCγ)在ARC的表达。ARC内微量注射CBS的抑制剂O-(羧甲基)羟胺半盐酸盐(AOAA)能显著降低CP大鼠的腹部疼痛,也翻转了CP大鼠ARC中p-Glu N2B和PKCγ的上调;ARC内微量注射Glu N2B抑制剂或PKC特异性抑制剂白屈菜赤碱能显著减轻CP大鼠的腹部痛觉过敏,PKC特异性抑制剂能减少p-Glu N2B表达。总之,以上数据表明,CP引起了ARC内CBS的上调,并可能通过PKCγ介导了Glu N2B的活化,参与CP痛觉过敏。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CP痛觉过敏产生的中枢机制,并有助于发现CP疼痛治疗的新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状核 慢性胰腺炎 腹部痛觉过敏 硫化氢 NMDA 受体 蛋白激酶 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