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髓过氧化物酶基因cDNA克隆及急性白血病髓过氧化物酶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元晓 赖春宁 +3 位作者 王建安 汲言山 王槐春 白炎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1-24,共4页
应用PCR技术和DNA重组技术从HL-60细胞中克隆人髓过氧化物酶(MPO)轻链和部分重链基因cDNA片段,经核酸序列分析确证克隆片段全长769bp。将克隆的MPO cDNA片段作为探针,对一组白血病细胞系和急性白血病病例样本细胞的mRNA进行Northern印... 应用PCR技术和DNA重组技术从HL-60细胞中克隆人髓过氧化物酶(MPO)轻链和部分重链基因cDNA片段,经核酸序列分析确证克隆片段全长769bp。将克隆的MPO cDNA片段作为探针,对一组白血病细胞系和急性白血病病例样本细胞的mRNA进行Northern印迹和点印迹分析,结果显示,MPO基因表达产物与急性白血病的粒细胞源性相关,因而它可作为白血病分型中确定细胞源性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NA 克隆 白血病 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 SCF 基因 cDNA 克隆及其在 COS7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元晓 赖春宁 +1 位作者 王建安 沈倍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27-128,共2页
造血干细胞因子(SCF)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影响造血干祖细胞生长和发育的细胞生长因子。它在造血系统原发性疾患和继发性损伤治疗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研究属首次在国内报道人 SCF 基因 cDNA 的克隆和表达。首先参照 F.H.Martin 等人发... 造血干细胞因子(SCF)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影响造血干祖细胞生长和发育的细胞生长因子。它在造血系统原发性疾患和继发性损伤治疗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研究属首次在国内报道人 SCF 基因 cDNA 的克隆和表达。首先参照 F.H.Martin 等人发表的人 SCF基因 cDNA 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F 基因 克隆 表达 造血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人 SCF 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元晓 赖春宁 +1 位作者 沈倍奋 李慧云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73-374,共2页
干细胞因子(SCF)是一种参与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细胞生长调控的多功能细胞因子,该因子是 c-kit 原癌基因编码受体的配体,主要由基质细胞产生.研究发现 SCF 在机体内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表达于细胞膜表面的膜型 SCF,另一种为分泌至... 干细胞因子(SCF)是一种参与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细胞生长调控的多功能细胞因子,该因子是 c-kit 原癌基因编码受体的配体,主要由基质细胞产生.研究发现 SCF 在机体内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表达于细胞膜表面的膜型 SCF,另一种为分泌至细胞外的可溶性SCF,后者相当于膜型 SCF 的膜外活性区域,由164—165个氨基酸(aa)组成,目前国外用于研究的重组 SCF 产品主要指在大肠杆菌或真核系统中表达的分泌型 SCF,此研究首次在国内报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这种类型的重组人 SC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 大肠杆菌 干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SCF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4
作者 朱元晓 赖春宁 +1 位作者 沈倍奋 薛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45-249,共5页
干细胞因子(SCF)是一种与造血细胞、生殖细胞和色素细胞生长发育相关的细胞因子。本研究利用pEX31B载体,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表达出重组人SCF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约占菌体蛋白的20%,经制备电泳纯化,纯度达90%以上,... 干细胞因子(SCF)是一种与造血细胞、生殖细胞和色素细胞生长发育相关的细胞因子。本研究利用pEX31B载体,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表达出重组人SCF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约占菌体蛋白的20%,经制备电泳纯化,纯度达90%以上,为制备人SCF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因子 融合蛋白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从少量细胞中高效制备DNA的简易方法
5
作者 朱元晓 陈勇 +1 位作者 刘琛 白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59-160,共2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医学领域的渗透,利用DNA杂交技术进行基因诊断和研究,已逐渐进入临床各个学科。但常规提取细胞DNA的方法,不仅费力耗时,而且DNA在有机溶剂提取、透析和乙醇沉淀时丢失较多,因此不适合于临床大批标本制备DNA和标本...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医学领域的渗透,利用DNA杂交技术进行基因诊断和研究,已逐渐进入临床各个学科。但常规提取细胞DNA的方法,不仅费力耗时,而且DNA在有机溶剂提取、透析和乙醇沉淀时丢失较多,因此不适合于临床大批标本制备DNA和标本量小的病例。本研究参照并改进Waldmann等人的方法,建立了从少量细胞中提取DNA的方法。经与常规方法比较以及在Southern杂交中的效果观察,证明这是简单易行,制备效率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人SCF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
6
作者 朱元晓 赖春宁 +1 位作者 李慧云 沈倍奋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3年第8期27-30,共4页
关键词 SCF 大肠杆菌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肌幼虫RNA的提取及目的基因的PCR扩增 被引量:9
7
作者 阎玉河 朱元晓 +3 位作者 许威光 陈辉 马增全 王克领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62-267,共6页
用改进的AGPC法成功地提取出旋毛虫肌幼虫总RNA。每0.1ml压积虫体可获得100μg的RNA,其A260与A280及A260与A230的比值均接近于2,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旋毛虫肌幼虫总RNA缺少大部分真核生... 用改进的AGPC法成功地提取出旋毛虫肌幼虫总RNA。每0.1ml压积虫体可获得100μg的RNA,其A260与A280及A260与A230的比值均接近于2,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旋毛虫肌幼虫总RNA缺少大部分真核生物所具有的28SrRNA。通过比较研究,筛选出理想的虫体处理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直接从总RNA中进行目的基因的扩增,得到一分子量为0.7kb的DNA。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对其消化鉴定,证明扩增片段中的酶切位点与已知序列中的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RNA PCR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的基因克隆及高效表达 被引量:10
8
作者 阎玉河 许威光 +3 位作者 陈辉 马增全 朱元晓 蔡仕英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3-17,共5页
作者对编码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的部分结构基因进行了克隆、鉴定和表达。用RNA PCR技术直接从旋毛虫肌幼虫总RNA中反转录并扩增出0.7kb的靶DNA,酶切分析后将其克隆到融合表达载体pEX31C中。SDS—PAGE电泳表明,含重组子的大肠杆菌能够表... 作者对编码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的部分结构基因进行了克隆、鉴定和表达。用RNA PCR技术直接从旋毛虫肌幼虫总RNA中反转录并扩增出0.7kb的靶DNA,酶切分析后将其克隆到融合表达载体pEX31C中。SDS—PAGE电泳表明,含重组子的大肠杆菌能够表达出一分子量为37kDa的融合蛋白(P37),后者占菌体总蛋白的22%以上,并以包含体形式存在于菌体中。经对纯化后表达蛋白的ELISA检测,证明它能被猪旋毛虫病阳性血清和抗旋毛虫单克隆抗体识别。研究结果揭示,重组蛋白P37对于研制旋毛虫病诊断抗原和免疫抗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ES抗原特异性蛋白两个结构基因的序列分析及重组质粒的构建 被引量:11
9
作者 阎玉河 许威光 +5 位作者 陈辉 马增全 李春华 张洪权 朱元晓 卢景良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获取旋毛虫ES抗原的结构基因,对其鉴定和克隆,并研制旋毛虫基因重组抗原。方法:先用反转录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经序列测定和酶切分析后,再用重组DNA技术分别将目的基因与融合表达载体pEX31C、pEX31B及... 目的:获取旋毛虫ES抗原的结构基因,对其鉴定和克隆,并研制旋毛虫基因重组抗原。方法:先用反转录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经序列测定和酶切分析后,再用重组DNA技术分别将目的基因与融合表达载体pEX31C、pEX31B及表达载体pBV220连接,评价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效果和鉴定表达产物的特异性。结果:获得了编码ES抗原特异性蛋白成分的两个结构基因(0.7kb和0.95kb),其序列与文献报道的稍有差异。共构建3个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相应分子量大小的重组蛋白,均能被猪旋毛虫病阳性血清所识别,但非融合蛋白的特异性强于融合蛋白。在相同条件下,融合蛋白的表达量高于非融合蛋白,而表达蛋白的分子量大小与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结论: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3种重组蛋白是研制旋毛虫基因重组抗原的良好候选抗原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基因 序列分析 重组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干细胞因子与其它造血生长因子对造血集落形成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赖春宁 朱元晓 +2 位作者 黎燕 沈倍奋 王建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17-121,共5页
本文观察了含有人造血干细胞因子(rh-SCF)的重组质粒转染的COS7上清液,在半固体培养中,单独或协同rhGM-CSF、G-CSF、IL-3、EPO刺激人粒单系和红系造血祖细胞形成集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rh-SCF对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无明显作用,SCF主... 本文观察了含有人造血干细胞因子(rh-SCF)的重组质粒转染的COS7上清液,在半固体培养中,单独或协同rhGM-CSF、G-CSF、IL-3、EPO刺激人粒单系和红系造血祖细胞形成集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rh-SCF对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无明显作用,SCF主要是协同其它因子,明显增加集落形成数量和集落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因子 协同作用 造血集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SCF非融合蛋白的纯化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赖春宁 朱元晓 +1 位作者 沈倍奋 洪海燕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9-72,共4页
将构建的可溶性SCF表达质粒PBVSCF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中进行非溶合蛋白表达,经克隆筛选出高效表达菌株表达量在20%左右,大量扩增后经包涵体提取、液相层析技术纯化,得到纯度为90%以上的rhSCF制品,对其... 将构建的可溶性SCF表达质粒PBVSCF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中进行非溶合蛋白表达,经克隆筛选出高效表达菌株表达量在20%左右,大量扩增后经包涵体提取、液相层析技术纯化,得到纯度为90%以上的rhSCF制品,对其等电点和N端氨基酸进行分析,证实具有天然SCF特性,生物活性检测表明该表达产物比活性为66×105U/mg,同时可以协同GMCSF促进人骨髓中CFUGM增殖.重组人可溶性SCF的获得对于实验室研究和临床应用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SCF 纯化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引物设计的计算机程序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槐春 朱元晓 +2 位作者 王嘉玺 吴加金 张海鹰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2年第3期342-346,共5页
本文报道了两个用于PCR引物设计的计算机程序PCRDESN和PCRDESNA。PCRDESN程序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评价用户自己设计的一对引物的质量:(1)引物内的碱基反向重复或发夹结构,(2)两个引物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3)两个引物之间的同源性,(4)引物... 本文报道了两个用于PCR引物设计的计算机程序PCRDESN和PCRDESNA。PCRDESN程序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评价用户自己设计的一对引物的质量:(1)引物内的碱基反向重复或发夹结构,(2)两个引物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3)两个引物之间的同源性,(4)引物的碱基组成及特点和T_m值计算。通过用多例文献发表的及本院有关实验室提供的引物对序列的验证,确定了程序的运算参数,证明该程序能较好地检验引物对的质量和解释某些PCR实验失败的原因。PCRDESNA程序采用逐级优化的方法和比PCRDESN所选用的更严紧的引物选择参数对用户提供的核酸序列进行快速检索,以确定所有可能的和合适的引物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设计 计算机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脉冲介导基因转移法在真核细胞表达CD_4和CD_(19)抗原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建安 朱元晓 +3 位作者 郑建强 陈勇 刘深 白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12-214,共3页
应用电脉冲介导基因转移法,将人白细胞分化抗原CD_4、CD_(19)。基因转入Cos细胞,间接免疫荧光及APAA(?)。联酶标染色表明CD_4和CD_(19)。基因获得高效转移和表达。这为进一步研究其分子结构,功能及筛选、鉴定相应的单克隆抗体提供了新... 应用电脉冲介导基因转移法,将人白细胞分化抗原CD_4、CD_(19)。基因转入Cos细胞,间接免疫荧光及APAA(?)。联酶标染色表明CD_4和CD_(19)。基因获得高效转移和表达。这为进一步研究其分子结构,功能及筛选、鉴定相应的单克隆抗体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移 白细胞 分化抗原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在哺乳类细胞中的高效转移和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建安 朱元晓 +3 位作者 郑建强 陈勇 白炎 沈倍奋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45-151,共7页
本文应用电转移法将CD4、CD19抗原基因转入Cos7细胞获得高效转移和暂短表达,检测96h抗原阳性频率分别为3.7×10^(-3)和2.6×10^(-3)。将含有人IL-2RcDNA(CD25)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N-TK-IL-2R转染PA317和2病毒包装细胞系,收集病毒... 本文应用电转移法将CD4、CD19抗原基因转入Cos7细胞获得高效转移和暂短表达,检测96h抗原阳性频率分别为3.7×10^(-3)和2.6×10^(-3)。将含有人IL-2RcDNA(CD25)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N-TK-IL-2R转染PA317和2病毒包装细胞系,收集病毒上清感染NIH3T3细胞;病毒滴度可至3.3×10~5CFU/ml,细胞传代40次间接免疫荧光及APAAP法均可见阳性转染细胞;RNA点杂交检测转染细胞有IL-2R基因mRNA转录产物表达。应用PCR方法扩增出逆转录病毒载体上选择标记基因(Neo),结果表明已获得稳定表达人IL-2R基因的转染细胞株。上述基因的转移和表达为有关抗原功能研究、鉴定及筛选相应单克隆抗体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 分化抗原 受体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可溶性IL-6受体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家新 朱元晓 +3 位作者 王利红 孙启鸿 任蕴芳 沈倍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5-27,共3页
根据sIL-6R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分析,利用PCR技术选择性地扩增两个不同长度的IL-6RcDNA胞外片段。经DNA测序和Southernblot证实后,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a中,获得了中、高效表达。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受体 大肠杆菌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薛生 朱元晓 沈倍奋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96-200,共5页
近年来,单克隆抗体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杂交瘤基本技术的改进,以解决在短期内微量、弱免疫原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和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问题;二是基因工程抗体的不断推新,特别是采用原核细胞系统来分离、生产整套抗体,既快速又... 近年来,单克隆抗体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杂交瘤基本技术的改进,以解决在短期内微量、弱免疫原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和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问题;二是基因工程抗体的不断推新,特别是采用原核细胞系统来分离、生产整套抗体,既快速又简便,为单克隆抗体生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技术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亲和柱纯化干细胞因子 被引量:1
17
作者 赖春宁 朱元晓 +1 位作者 薛生 沈倍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61-264,共4页
应用抗人干细胞生长因子(SCF)单克隆抗体,通过化学偶联方法制备成亲和层析柱,用于纯化大肠杆菌表达的可溶性重组人rh-SCF.结果表明,经亲和柱纯化的样品经SDS-PAGE电泳检测纯度达95%以上,计算蛋白回收率为2... 应用抗人干细胞生长因子(SCF)单克隆抗体,通过化学偶联方法制备成亲和层析柱,用于纯化大肠杆菌表达的可溶性重组人rh-SCF.结果表明,经亲和柱纯化的样品经SDS-PAGE电泳检测纯度达95%以上,计算蛋白回收率为23.4%,并且纯化后rh-SCF生物活性明显高于纯化前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F单克隆抗体 免疫亲和层析 干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重组SCF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薛生 孙瑛勋 +1 位作者 朱元晓 沈倍奋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93年第4期35-37,共3页
本研究利用PEX31B作为载体,在大肠杆菌表达出重组人SCF融合蛋白。用该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鼠-鼠杂交瘤技术,成功地获得4株分泌抗人重组SCF单克隆抗体(下称单抗)的杂交瘤细胞系。经检测,它们所分泌的抗体亚类均为IgG1,免... 本研究利用PEX31B作为载体,在大肠杆菌表达出重组人SCF融合蛋白。用该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鼠-鼠杂交瘤技术,成功地获得4株分泌抗人重组SCF单克隆抗体(下称单抗)的杂交瘤细胞系。经检测,它们所分泌的抗体亚类均为IgG1,免疫印迹试验和抗体特异性鉴定证实,4株单抗均能特异性地识别可溶性SCF。抗SCF单抗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为深入研究SCF的生物学特性、功能以及SCF产品的纯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融合蛋白 杂交瘤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链亲和素胶体金细胞原位杂交检测白血病细胞的髓过氧化物酶基因表达 被引量:9
19
作者 艾辉胜 朱元晓 +4 位作者 赖春宁 骈淮媛 郭宁 曹履先 沈倍奋 《山西白血病》 1993年第4期325-327,共3页
本文用光敏生物素标记髓过氧化物酶(MPO)cDNA探针、以链亲和素胶体全为检测系统作细胞甩片原位杂交(ISH—SAG)检测了7株人白血病细胞系的MPO基因表达。结果发现,4株淋巴细胞系均不表达MPO基因,3株粒(单)细胞系均不同程度的表达MPO基因,H... 本文用光敏生物素标记髓过氧化物酶(MPO)cDNA探针、以链亲和素胶体全为检测系统作细胞甩片原位杂交(ISH—SAG)检测了7株人白血病细胞系的MPO基因表达。结果发现,4株淋巴细胞系均不表达MPO基因,3株粒(单)细胞系均不同程度的表达MPO基因,HL—60细胞表达最强,KGI和U937表达较弱但却明显强于MPO组化染色。初步结果显示ISH—SAG检测MPO基因具有敏感、特异、简便的优点并能观察细胞形态,对于识别分化差的粒(单)细胞及白血病的分类诊断有重要意义。此外,作者还对ISH—SAG的部分实验条件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过氧化物酶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对急性白血病分类的认识 被引量:1
20
作者 艾辉胜 曹履先 +10 位作者 刘新祥 骈淮媛 王桂林 黄士敏 马汉英 优学艳 朱元晓 申明燕 赖春宁 张贺秋 沈倍奋 《山西白血病》 1993年第4期312-318,共7页
本文用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免疫分型、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及电镜过氧化物酶联合分析研究了40例难分类急性白血病(UAL)。结果发现,5例为ALL与AML误诊者,12例为杂合性急性白血病(HAL),11例为过氧化物酶阴性急性骨髓细胞白血... 本文用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免疫分型、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及电镜过氧化物酶联合分析研究了40例难分类急性白血病(UAL)。结果发现,5例为ALL与AML误诊者,12例为杂合性急性白血病(HAL),11例为过氧化物酶阴性急性骨髓细胞白血病(MPO^--AML),12例为未分化型急性白血病(AUL)。HAL缓解率降,易伴有高WBC数和浸润体征,MPO^--AML易误诊,AUL为多系列细胞来源,并建议更加严格HAL和AUL的诊断标准。此外,作者还讨论了FAB分型和免疫分型等手段在白血病诊断分型上的作用并推荐联合用形态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手段研究分析U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分类 诊断 免疫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