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盐岩质机制砂石制备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微孔隙结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著芳 徐桂弘 +3 位作者 李振学 段莉 贾萸 刘梓晗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16,共9页
为了探究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C80)微孔结构分布特征,采用高分辨率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试验、AVIZO软件、扫描电镜等方法对碳酸盐质机制砂石自密实混凝土试件内部孔隙结构进行观测分析,主要结论如下:在碳酸盐岩质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内部... 为了探究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C80)微孔结构分布特征,采用高分辨率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试验、AVIZO软件、扫描电镜等方法对碳酸盐质机制砂石自密实混凝土试件内部孔隙结构进行观测分析,主要结论如下:在碳酸盐岩质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内部存在大量的孔隙结构,在10μm的测试精度范围内,微孔呈现圆形特征,整体圆整度较好。通过SEM扫描电镜观测可知,在高性能混凝土内部存在着微裂隙或贯通的裂隙结构,这些裂隙的宽度在0.5~2μm,样品的内部存在3~10μm的微小空洞。碳酸盐岩质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内部的微孔洞进行统计分析,孔洞直径服从三参数正态分布,受试验观测及精度的限制,试验统计结果呈现正偏(高峰偏左)现象,故提出一种“纠正偏峰”方法对统计结果“第三参数C”的计算进行的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快速、客观、较优地确定第三参数,弥补10μm以下未统计到的缺失数据及试验样品有限的限制,为检验混凝土内孔洞的分布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80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 微孔洞 三参数正态分布 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对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碳化及抗渗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罗国仪 徐桂弘 +3 位作者 任旭 邓文波 陈孜伟 刘次啟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1-242,共12页
将磷石膏作为水泥基充填材料替代胶凝材料,是一种有效的综合利用方式。目前对磷石膏掺入混凝土后的内部孔隙分布特征和碳化、抗渗等易导致结构失效的性能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制备了6组不同磷石膏掺量的玄武岩纤维混凝土试件,并对其进... 将磷石膏作为水泥基充填材料替代胶凝材料,是一种有效的综合利用方式。目前对磷石膏掺入混凝土后的内部孔隙分布特征和碳化、抗渗等易导致结构失效的性能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制备了6组不同磷石膏掺量的玄武岩纤维混凝土试件,并对其进行碳化和抗渗试验,结合XRD、SEM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研究了不同磷石膏掺量对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碳化及抗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磷石膏掺量和碳化龄期的增加,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增加,并且磷石膏掺量、碳化龄期和碳化深度三者之间存在函数关系。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渗水高度随磷石膏掺量的增加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通过微观结构分析发现,随着磷石膏掺量的增加,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比表面积及不同孔径的孔体积增长,钙钒石(AFt)生成量上升。总孔体积的增长导致早期碳化速率提高、渗水高度增长。AFt具有微膨胀性,与水化硅酸钙(C-S-H)凝胶的共同作用填充了部分孔隙通道,这不仅使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后期碳化速率下降,在磷石膏掺量超过6%(质量分数)后渗水高度也出现下降,还使磷石膏掺量为15%(质量分数)的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比表面积和不同孔径的孔体积下降。研究成果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磷石膏资源利用技术提供了可参考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 碳化 抗渗性能 微观机理 比表面积分析 孔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荷载-水耦合作用下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道床裂纹扩展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桂弘 刘学毅 +1 位作者 杨荣山 周珂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6-80,共5页
无砟轨道在我国高速铁路中广泛应用,但以裂纹为主要形式的伤损问题也逐步凸显,特别是雨水对伤损的影响尤为突出。本文应用流固耦合理论及其统一控制方程,基于双向二维流固耦合场计算原理,建立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砂... 无砟轨道在我国高速铁路中广泛应用,但以裂纹为主要形式的伤损问题也逐步凸显,特别是雨水对伤损的影响尤为突出。本文应用流固耦合理论及其统一控制方程,基于双向二维流固耦合场计算原理,建立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砂浆层下含水裂纹扩展问题的模拟;应用数值分析方法对裂纹上下表面压力和裂纹尖端强度因子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裂纹开口量和长度是影响裂纹表面压力致使裂纹继续扩展的重要因素;裂纹长度与开口量直接影响表面水压力,而裂纹尖端强度因子与表面压力基本呈线性关系增加;裂纹长600mm和开口量3mm是裂纹扩展的极限状态,当裂纹长度大于600mm或开口量大于3mm时,裂纹扩展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流固耦合 强度因子 裂纹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载幅值对无砟轨道结构裂纹水压力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徐桂弘 杨荣山 刘学毅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2-37,共6页
研究目的:为分析无砟轨道结构裂纹内水压力变化特性,建立列车荷载一水耦合作用下裂纹水压力的计算模型。为验证模型的正确性,浇筑带裂纹的模型试件,采用万能伺服液压机施加循环动荷载,采用高灵敏度传感器测量裂纹内水压力,分析带... 研究目的:为分析无砟轨道结构裂纹内水压力变化特性,建立列车荷载一水耦合作用下裂纹水压力的计算模型。为验证模型的正确性,浇筑带裂纹的模型试件,采用万能伺服液压机施加循环动荷载,采用高灵敏度传感器测量裂纹内水压力,分析带水平裂纹的混凝土结构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裂纹内水压力随加载幅值变化特性。以列车速度为250km/h为计算实例,分析裂纹内控制点水压力随列车荷载幅值变化。研究结论:结果表明:(1)试验中随着循环幅值(45±20~70±45kN)的增加,裂纹内测点水压力增大;(2)建立与试验条件一致的理论计算模型,试验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之间有误差存在,但是试验曲线与理论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计算模型是有效的;(3)采用列车荷载一水耦合作用下裂纹水压力的计算模型,计算当列车速度为250km/h,裂纹开口量、宽度、深度分别为3mm、1m、1m时,随着列车荷载的增加,裂纹内控制点水压力呈线性关系增大;(4)该研究结果可为分析无砟轨道结构伤损理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水平裂纹混凝土试件 水压力 耦合作用 循环荷载 压力传感器 加载幅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探索
5
作者 任旭 张玥 徐桂弘 《贵州农机化》 2025年第1期56-59,64,共5页
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围绕“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以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教学活力以及教学案例适应实际工程为导向的设计思路,提出了系统的课程教学活动方案。该方案以课程教学活动路线安排、案例... 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围绕“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以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教学活力以及教学案例适应实际工程为导向的设计思路,提出了系统的课程教学活动方案。该方案以课程教学活动路线安排、案例体系及考核体系为主要构成要素,并针对每个环节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的教学热情,并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将该教学活动方案应用于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概预算”课程,通过调查发现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具有明显优越性,可以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人才培养 教学活动 案例体系 考核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无砟轨道板产生位移的原因 被引量:4
6
作者 徐桂弘 刘学毅 +1 位作者 杨荣山 杨俊斌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46,共5页
为减少轨道铺设中的精调工作量,提高轨道板的施工精度,根据无砟轨道板下自密实混凝土灌注施工特点,基于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轨道板受力计算模型,用Fluent软件模拟计算了灌注过程中轨道板的受力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灌注过程中,自密实混凝... 为减少轨道铺设中的精调工作量,提高轨道板的施工精度,根据无砟轨道板下自密实混凝土灌注施工特点,基于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轨道板受力计算模型,用Fluent软件模拟计算了灌注过程中轨道板的受力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灌注过程中,自密实混凝土流动作用是引起轨道板位移的主要原因;轨道板受力与自密实混凝土灌注速度呈指数关系增大,当灌注速度大于5 m/s时,需对轨道板施加竖向固定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位移 自密实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砟轨道连续梁桥与道岔纵向相互作用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徐桂弘 徐浩 +1 位作者 王平 代丰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9-123,共5页
建立了无砟轨道线桥墩一体化计算模型,用数值模拟法,以一组60 kg/m钢轨客运专线18号可动心轨道岔布置在连续梁上为例,通过两种类型("门"形筋混凝土道床、带限凸台的道床板)无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与有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基本轨... 建立了无砟轨道线桥墩一体化计算模型,用数值模拟法,以一组60 kg/m钢轨客运专线18号可动心轨道岔布置在连续梁上为例,通过两种类型("门"形筋混凝土道床、带限凸台的道床板)无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与有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基本轨温度附加力、基本轨伸缩位移的比较,表明:无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温度附加力分布规律、钢轨位移分布规律与有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相似,"门"形筋及带限位凸台无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因道床阻力大,尖轨及心轨相对道岔板的伸缩位移要小;对于带限位凸台的无砟轨道结构计算结果表明:单个凸台的支座刚度>250 kN/mm时,凸台支座胶垫的压缩量<1 mm。道岔板不同温度变化幅度的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道岔板日温差增大,基本轨温度附加力、伸缩位移、翼轨末端间隔铁受力、直尖轨尖端相对道岔位移、转辙器道岔板受力、辙叉道岔板受力均随之减小,而心轨尖端相对道岔板位移、导曲线道岔板受力、连续梁固定墩受力则随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连续梁桥 道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物元可拓模型的地铁基地列车运行安全管控评价研究
8
作者 邓文波 李贺军 +2 位作者 徐桂弘 沈汝伟 吴安杰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5年第1期85-92,共8页
为有效控制地铁基地列车运行安全风险,根据列车运营安全特点,对影响地铁基地列车安全的因素进行归纳分析,并建立地铁基地列车运行安全评价体系,结合物元可拓理论及熵权理论,形成熵权-物元可拓模型。以重庆市某地铁基地运行现状为例,构... 为有效控制地铁基地列车运行安全风险,根据列车运营安全特点,对影响地铁基地列车安全的因素进行归纳分析,并建立地铁基地列车运行安全评价体系,结合物元可拓理论及熵权理论,形成熵权-物元可拓模型。以重庆市某地铁基地运行现状为例,构建地铁基地列车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基于8位专家评分,计算各个评价指标与评价等级之间的关联度。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得到地铁基地列车安全评价等级的综合关联度,实现对地铁基地列车运行安全性的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熵权-物元可拓的地铁基地列车运行安全评价模型成功将熵权理论和物元可拓理论相结合,可有效对地铁基地列车运行状况进行定量评价,进而深入挖掘地铁车辆基地运行安全的薄弱环节和关键指标,识别地铁车辆基地运行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亟需改进的问题,为地铁车辆基地的安全平稳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基地 熵权-物元可拓模型 列车运行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板-CA砂浆-支承层”复合模型(TCC)试件累积损伤特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徐桂弘 任旭 +2 位作者 汪权明 张志俊 吴安杰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2-148,共7页
以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为基础,浇筑“轨道板-CA砂浆-支承层”(TCC)复合模型试件(100 mm×100 mm×400 mm),通过MTS万能伺服液压疲劳试验机施加弯曲疲劳荷载,采用4点弯曲试验的方法,当应力水平S为75%、85%、95%时,探讨复合模... 以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为基础,浇筑“轨道板-CA砂浆-支承层”(TCC)复合模型试件(100 mm×100 mm×400 mm),通过MTS万能伺服液压疲劳试验机施加弯曲疲劳荷载,采用4点弯曲试验的方法,当应力水平S为75%、85%、95%时,探讨复合模型试件的弯曲疲劳变形特性和累积损伤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复合模型试件破坏时只出现了一条主裂纹将试件完整的分开,在层与层之间的黏结处出现了水平裂纹,且试件破坏呈现显著的延性破坏特征,TCC弯曲疲劳寿命可通过S-N曲线的单对数线性关系式表达;依据材料力学的理论,分析了将试验测定的位移-荷载数据转化为应力-应变曲线方法,并推导弯曲疲劳的动弹性模量计算公式;以疲劳应变的三阶段分析基础,结合弯曲疲劳试验数据、动弹性模量计算公式、疲劳寿命的线性回归方程等,提出了基于试验结果的“轨道板-CA砂浆-支承层”复合模型试件疲劳累积损伤演化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结构 TCC复合模型试件 累积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荷载作用下无砟轨道裂纹内动水压特性试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桂弘 刘学毅 +1 位作者 万章博 杨荣山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4-78,共5页
研究无砟轨道以裂纹为主要形式的伤损问题时,水对裂纹扩展有重要影响。为明确裂纹内部水压力的分布规律及压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浇筑带水平裂纹的无砟轨道试件,考虑万能伺服液压机疲劳加载与水耦合作用条件,采用高灵敏度传感器测量水压,... 研究无砟轨道以裂纹为主要形式的伤损问题时,水对裂纹扩展有重要影响。为明确裂纹内部水压力的分布规律及压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浇筑带水平裂纹的无砟轨道试件,考虑万能伺服液压机疲劳加载与水耦合作用条件,采用高灵敏度传感器测量水压,试验研究了裂纹不同位置压力变化规律和加载频率、荷载幅值对水压力的影响。试验表明,裂纹内部水压力随荷载幅值而正负交替变化,随着裂纹深度的增加,水压力增大;当加载幅值不变时,水压力随加载频率增加而增大;当加载频率不变时,水压力随着荷载幅值的增加而增大,荷载幅值和频率的影响可拟合为一个多项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裂纹 水压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枕裂纹内动水压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桂弘 杨斌 +1 位作者 李耀东 李振学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15-120,共6页
本文针对典型轨枕松动后雨水浸入导致裂纹加剧的问题,基于高速列车荷载作用及雨水浸入条件下,建立了轨枕-水流固耦合动力学计算模型。为验证计算模型的正确性,浇筑带裂纹的模型试件,采用万能伺服液压机施加循环动荷载、高灵敏度传感器... 本文针对典型轨枕松动后雨水浸入导致裂纹加剧的问题,基于高速列车荷载作用及雨水浸入条件下,建立了轨枕-水流固耦合动力学计算模型。为验证计算模型的正确性,浇筑带裂纹的模型试件,采用万能伺服液压机施加循环动荷载、高灵敏度传感器测量裂纹内水压力,开展了轨枕松动吊空的裂纹内动水压力试验。建立与试验条件一致的理论计算模型,试验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之间有误差存在,但是实验曲线与理论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计算模型具是有效的。以列车速度为300 km/h时为计算实例,分析裂纹内计算点水压力变化特性。计算结果表明:(1)轨枕裂纹内压力随着循环荷载的变化呈正负交替变化;(2)当轨枕上没有外荷载作用时,仍然出现了两次水压力的峰值;(3)轨枕周边裂纹水压力,随着裂纹深度方向增加,裂纹水压力增大。(4)轨枕底部裂纹水压力在轨枕的中心位置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轨枕裂纹 水压力 循环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砂土堆积稳定性分析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桂弘 《路基工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81,共3页
正确评价土的堆积稳定性,是进行工程开挖的基础。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砂土在三种密实度状态下的堆积稳定性及内部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词 砂土 堆积稳定性 物理模型试验 破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结构裂纹在水与高频列车荷载作用下瞬态耦合分析
13
作者 徐桂弘 杨荣山 刘学毅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11,共5页
应用数值分析方法(ANSYS计算软件),针对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砂浆调整层底部含水裂纹,把固体和流体作为一个统一的数学模型,建立流固统一控制方程,基于双向二维流固耦合场分析,对高频列车荷载作用下水对裂纹表面的压强进行了模拟。计算... 应用数值分析方法(ANSYS计算软件),针对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砂浆调整层底部含水裂纹,把固体和流体作为一个统一的数学模型,建立流固统一控制方程,基于双向二维流固耦合场分析,对高频列车荷载作用下水对裂纹表面的压强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裂纹宽是影响裂纹表面压强的重要因素。当裂纹深度较大时(L≥1 m),随着裂纹宽度的增加裂纹表面压强减小;当裂纹深度较小时(L≤0.8 m),随着裂纹宽度的增加,裂纹表面受到的压强增大。裂纹深度是影响裂纹表面受力的重要因素,相同裂纹宽度,随着裂纹深度的增加,裂纹表面压强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轨道 高频列车荷载 CRTSⅡ型板 含水裂纹 耦合 压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工科《理论力学》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桂弘 《中外企业家》 2015年第8期215-215,233,共2页
《理论力学》是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了提高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改善工程力学的教学品质,结合学校具体实际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作者结合... 《理论力学》是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了提高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改善工程力学的教学品质,结合学校具体实际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从调整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教学等方面入手,对《理论力学》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 人才培养 工程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裂岩质边坡动态监测系统设计
15
作者 徐桂弘 闫振 余建华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6年第12期8-11,共4页
针对碎裂岩质边坡施工期的特点,对碎裂岩质边坡动态监测的设计步骤、监测方法进行了探讨,以西攀高速公路某段高边坡动态监测为例,具体介绍了监测方案,实施方法与监测成果。该设计综合考虑了边坡施工过程中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并通过边... 针对碎裂岩质边坡施工期的特点,对碎裂岩质边坡动态监测的设计步骤、监测方法进行了探讨,以西攀高速公路某段高边坡动态监测为例,具体介绍了监测方案,实施方法与监测成果。该设计综合考虑了边坡施工过程中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并通过边坡稳定性的初步分析优化监测设计,使监测设计全面且具有针对性,较好地满足了动态监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施工 动态监测 系统设计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荷载下无砟轨道裂纹内水流特性研究
16
作者 徐桂弘 刘学毅 +1 位作者 杨荣山 彭勇 《土木工程》 2013年第2期156-161,共6页
无砟轨道伴随我国高速铁路大规模修建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以裂纹为主要形式的伤损问题也逐步凸显,特别是雨水对伤损的影响尤为突出。本文针对CRTSII型无砟轨道层间裂纹中水流特性问题,应用流固耦合理论及其统一控制方程,基于双向二维流固... 无砟轨道伴随我国高速铁路大规模修建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以裂纹为主要形式的伤损问题也逐步凸显,特别是雨水对伤损的影响尤为突出。本文针对CRTSII型无砟轨道层间裂纹中水流特性问题,应用流固耦合理论及其统一控制方程,基于双向二维流固耦合场计算原理,建立了高频列车荷载作用下CRTSII型板式轨道砂浆层下裂纹中水流特性模拟,结果表明:1) 当高频荷载作用于下,随着裂纹长度的增加,裂纹内部各计算点压强与裂纹的长度基本呈线性变化,越是靠近裂纹尖端,压强越大。2) 裂纹内部水流速度,随着裂纹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在裂纹的尖端时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流固耦合 运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荷载作用下轨道板离缝对CRTSⅠ型框架轨道板竖向变形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俊斌 段玉振 +1 位作者 徐桂弘 杨荣山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1-123,133,共4页
建立了路基上CRTSⅠ型框架式无砟轨道的弹性地基梁—板模型,以列车动荷载为加载条件,对比分析了离缝区域位于板端和板中两种工况,研究离缝值分别为1.00 mm,1.50 mm,2.00 mm,2.50 mm时轨道板的竖向变形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板端离缝较板... 建立了路基上CRTSⅠ型框架式无砟轨道的弹性地基梁—板模型,以列车动荷载为加载条件,对比分析了离缝区域位于板端和板中两种工况,研究离缝值分别为1.00 mm,1.50 mm,2.00 mm,2.50 mm时轨道板的竖向变形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板端离缝较板中离缝对轨道板竖向变形的影响更大。若板端出现离缝现象,则离缝值不应大于1.50 mm,否则板端下探位移及板中上拱位移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过大的板端下探位移会增加线路的动态不平顺性,过大的板中上拱位移可能诱发新的离缝区。若板中出现离缝现象,则离缝值也不应大于1.29 mm,否则板中离缝会使离缝区轨道板底面因完全悬空而仅受拉应力作用,影响轨道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TSⅠ型 框架轨道板 离缝 弹性地基梁—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输入方案对径流预测精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振男 周靖楠 +1 位作者 陆之洋 徐桂弘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1-44,共4页
径流预测对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至关重要。基于成因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PCA法)、核主成分分析法(KPCA法)分别构建3种不同的模型输入方案,并采用自适应模糊推论系统(ANFIS模型)对河南省北汝河汝州水文站月径流量进行预测,依据均方根... 径流预测对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至关重要。基于成因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PCA法)、核主成分分析法(KPCA法)分别构建3种不同的模型输入方案,并采用自适应模糊推论系统(ANFIS模型)对河南省北汝河汝州水文站月径流量进行预测,依据均方根误差与相关系数对预测精度进行评价,从而明晰不同变量选择方法在径流预测当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ANFIS模型适用于研究区的径流预测。PCA法、KPCA法分别构建的模型输入方案与成因分析法得到的方案相比,不但变量数目大幅减少,而且径流预测精度亦有大幅度的提高。与此同时,PCA法较KPCA法更适合重建研究区的径流预测变量方案。另外发现,模型运行时间与输入方案中的变量个数关系紧密,即变量个数越少,运行时间越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预测 主成分分析法 核主成分分析法 自适应模糊推论系统 预测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及融入途径探讨——以桥梁工程课程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安杰 武艺 +3 位作者 张志俊 刘振男 徐桂弘 何立 《高等建筑教育》 2024年第1期158-165,共8页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深入挖掘课程教学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当前教育教学最基础也是最紧迫的工作。由于工学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有较大差别,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专业课中的隐性思政元素,达到课...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深入挖掘课程教学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当前教育教学最基础也是最紧迫的工作。由于工学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有较大差别,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专业课中的隐性思政元素,达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效果,是目前专业课教师面临的新挑战。工学类专业课程知识点往往立足于力学原理,其中蕴含的哲学思维和美学是易被忽视的重要思政“宝藏”。本文通过分析工学类专业课程特点,提出了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从哲学思维、美学、工程伦理、大国工匠精神、科技报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等方面挖掘了课程思政元素,并以桥梁工程课程为例,探索了有效融入途径,可为类似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工科 专业课程 力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与工程教育认证一体化设计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安杰 武艺 +3 位作者 张志俊 刘振男 徐桂弘 汪权明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4期91-95,100,共6页
课程思政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融合势在必行,目前尚缺乏一体化的顶层设计。分析课程思政和工程教育认证的内涵、特点及联系,探索有效结合的途径,并从顶层方面进行一体化设计,以工学类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为案例对设计方案做诠... 课程思政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融合势在必行,目前尚缺乏一体化的顶层设计。分析课程思政和工程教育认证的内涵、特点及联系,探索有效结合的途径,并从顶层方面进行一体化设计,以工学类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为案例对设计方案做诠释。该一体化设计可为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效途径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 一体化设计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