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64层CT灌注成像的TDC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彭振鹏 冯仕庭 +4 位作者 孙灿辉 李子平 郭欢仪 孟悛非 许达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64层CT(64-MDCT)灌注成像时间-密度曲线(TD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64层CT灌注成像检查,绘制所选层面靶动脉、靶静脉以及肿瘤的感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CT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64层CT(64-MDCT)灌注成像时间-密度曲线(TD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64层CT灌注成像检查,绘制所选层面靶动脉、靶静脉以及肿瘤的感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CT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肿瘤按Dukes分期,TDC根据形态进行分型,不同TDC类型之间的CT灌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结直肠癌的TDC分为5种类型,Dukes分期中各期的TDC可表现为5型中的一种或多种。不同TDC类型之间的CT灌注参数未见统计学差异,F值分别为2.55、0.55、0.48、2.47,P值均>0.05。结论:MDCT灌注成像的TDC可反映结直肠癌的血流灌注状况,有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 结直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脂肪瘤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1
2
作者 彭振鹏 李子平 +2 位作者 王晓燕 许达生 郑可国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4年第4期212-214,共3页
目的探讨肝内脂肪瘤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相应病理组织学基础。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脂肪瘤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各3例和5例。其中7例作平扫和动、门双期螺旋CT增强扫描,1例只作平扫和平衡期增强CT扫描,2例同时加... 目的探讨肝内脂肪瘤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相应病理组织学基础。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脂肪瘤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各3例和5例。其中7例作平扫和动、门双期螺旋CT增强扫描,1例只作平扫和平衡期增强CT扫描,2例同时加作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影像表现与病理组织学所见进行对照研究。结果3例肝脂肪瘤CT平扫低密度,CT值-79~-92HU,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其中l例作MRI扫描,表现为T1、T2均呈均匀高信号;T1脂肪抑制呈低信号。光镜见肿瘤由丰富的脂肪组成。5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4例为单发肝内瘤灶,1例为肝内多发并双肾病灶。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平扫,表现为病灶存在不同程度的脂肪密度和低于肝组织密度的软组织区域,CT值由-83~+41HU;动、门双期CT扫描,病灶非脂肪密度部分明显强化,高于周围肝组织,延迟期则等于或低于肝实质密度,其中2例见动脉期病灶周围肝静脉“早显”。脂肪密度区域则无明显强化。1例同时作MRI扫描,对应CT脂肪密度部分表现为T1、T2不均匀高信号,用脂肪抑制序列扫描T1高信号变为低信号。光镜见肿瘤由丰富的脂肪、血管和不同程度的平滑肌组织组成。结论肝脂肪瘤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MRI表现具明显特征性,CT、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能在术前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平扫 CT 病灶 肿瘤 动态增强扫描 准确 基础 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剂量在全主动脉和冠状动脉一站式CT血管造影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冯玉 朱洪章 +5 位作者 温志华 李向民 彭振鹏 杨旭峰 林润 严超贵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1-607,共7页
【目的】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联合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注射速度及剂量技术在全主动脉及冠状动脉一站式CT成像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心率≤75次/min且心律齐的临床可疑主动脉病变或主动脉术后复查CT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联合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注射速度及剂量技术在全主动脉及冠状动脉一站式CT成像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心率≤75次/min且心律齐的临床可疑主动脉病变或主动脉术后复查CT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320排CT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模式扫描,除实验组(G1)采用管电压80 kV、对比剂注射速率3 m/s及对比剂容量0.65 mL/kg扫描方案,常规组(G2)组采用管电压120 kV、对比剂注射速率4 m/s及对比剂容量1.2 mL/kg扫描方案扫描外,其他扫描及重建参数相同。测量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各节段的CT值及其相应平面脂肪组织的CT值及标准差,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由两名高年资放射医师对三维后处理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记录对比剂使用剂量、辐射剂量。比较和分析两组的客观图像质量(血管CT值、噪声、SNR及CNR)、主观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对比剂使用剂量等指标。【结果】G1组检出主动脉异常率83.33%(25/30),正常率16.67%(5/30);冠状动脉异常率43.33%(13/30),正常率56.67%(17/30)。G2组检出主动脉异常率86.67%(26/30),正常率13.33%(4/30);冠状动脉异常率53.33%(16/30),正常率46.67%(14/30)。客观图像质量指标中,除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双侧肾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SNR及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双侧肾动脉、前降支、回旋支CNR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的指标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G1组的辐射剂量与对比剂使用剂量明显低于G2组(P<0.05)。两组的血管三维后处理图像主观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全主动脉及冠状动脉一站式CT扫描中,运用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联合低管电压及低流速、低对比剂剂量技术,能够在无明显降低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使用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冠状动脉 CT血管造影 X线体层摄影术 辐射剂量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不同影像学方法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检出率 被引量:15
4
作者 何云飞 罗宴吉 +5 位作者 彭振鹏 李雪华 董帜 洪庆奋 李子平 冯仕庭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5期324-32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检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共43个病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P-NEN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CT、MRI、超声内镜(EUS)、PET/CT,与手术结果相对照,分析各种影像学方法对P-NEN的检...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检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共43个病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P-NEN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CT、MRI、超声内镜(EUS)、PET/CT,与手术结果相对照,分析各种影像学方法对P-NEN的检出率。结果 CT、MRI、EUS及PET/CT对P-NEN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76.74%(33/43)、94.87%(37/39)、94.59%(35/37)和51.52%(17/33)。MRI与EUS病灶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RI可作为P-NEN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显像 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冯仕庭 崔敏毅 +3 位作者 彭振鹏 李子平 孙灿辉 孟悛非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15-918,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对27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消化道疾病患者的中小血管CTA表现进行分析。结果5例小肠缺血中3例CTA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闭塞,2例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狭窄。7例小肠Crohn病CT...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对27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消化道疾病患者的中小血管CTA表现进行分析。结果5例小肠缺血中3例CTA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闭塞,2例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狭窄。7例小肠Crohn病CTA均表现为肠管的动脉远端分支迂曲扩张,6例出现"梳样征";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CTA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变小;11例消化道肿瘤的CTA可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及肿瘤与血管的关系。结论CT血管造影能直观显示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血管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部肿瘤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冯仕庭 李子平 +5 位作者 崔敏毅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 孟悛非 周旭辉 彭振鹏 孙灿辉 范淼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21-1524,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CTA在腹部中小血管肿瘤侵犯程度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机,在进行腹部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中,收集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腹部肿瘤25例,其中胰腺癌9例,肝癌8例,其他腹腔恶性肿瘤8例。采用动脉、门脉期双期扫... 目的探讨64层CTA在腹部中小血管肿瘤侵犯程度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机,在进行腹部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中,收集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腹部肿瘤25例,其中胰腺癌9例,肝癌8例,其他腹腔恶性肿瘤8例。采用动脉、门脉期双期扫描方式,应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动脉、门脉期血管三维重建,总结以上各相关血管的CTA表现并分类统计,在各类CTA表现的血管中,分别随机选取血管3支,应用血管探针(VP)技术显示,分析征象表现。结果当肿瘤与血管有脂肪间隙或凸面接触时,本组血管均表现管壁规则、管腔无狭窄(48支)。肿瘤与血管为凹面接触或部分包绕时,动脉多表现管壁规则、管腔无狭窄(11/11支),而静脉则较多见管壁不规则,管腔狭窄(3/11支)。肿瘤完全包绕血管时,动脉表现为管壁规则、管腔正常的6支,血管狭窄,管壁不规则7支,但无1例见肿物侵入管腔内。静脉被完全包绕时则多见肿物破坏管腔,向内侵犯甚至闭塞(10/16支)。VP表现与VR、MIP、MPR等较一致。结论64层CTA多种成像方式充分显示肿瘤与血管的毗邻、接触面、包绕程度等相互关系,并清晰反映管壁的形态、管腔改变及血管阻塞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腹部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月国动脉监测触发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周淑琴 彭振鹏 +4 位作者 周旭辉 严超贵 高樱 林少春 李树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探讨月国动脉监测触发扫描对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CTA)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该项前瞻性研究共纳入62例患者,采用Toshiba Aquilion 64扫描仪和月国动脉监测触发扫描进行下肢动脉CTA。主观评价每例患者主-髂部、股-月国... 目的:探讨月国动脉监测触发扫描对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CTA)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该项前瞻性研究共纳入62例患者,采用Toshiba Aquilion 64扫描仪和月国动脉监测触发扫描进行下肢动脉CTA。主观评价每例患者主-髂部、股-月国部及膝下部3段动脉的VR和MIP图像质量和整体图像质量,并对3段动脉的增强CT值进行方差分析,记录下肢动脉节段的显示数目和出现下肢远端静脉显影的例数。结果:1例患者因双侧月国动脉闭塞未能触发扫描,其余61例患者中VR总体图像质量优秀、良好、中等和差分别为33例(54.1%)、23例(37.7%)、4例(6.6%)和1例(1.6%),优良率为91.8%(56/61);MIP总体图像质量优秀、良好、中等和差分别为41例(67.2%)、17例(27.9%)、2例(3.3%)和1例(1.6%),优良率为95.1%(58/61);主-髂部、股-月国部及膝下部平均增强CT值分别为(536.42±99.68)Hu(352.43~742.71Hu)、(541.72±119.05)Hu(338.38~800.75Hu)和(421.29±97.15)Hu(264.58~739.00Hu),方差分析显示三部分血管间平均CT值有统计学差异(F=25.25,P=0.00);下肢动脉节段显示率为98.9%(1531/1549),22.9%(14/61)的患者出现下肢静脉显影。结论:多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成像采用月国动脉监测触发扫描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下肢动脉远端分支可能显示不佳和静脉显影是其不足,对于双侧月国动脉闭塞的患者则会导致无法触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下肢动脉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瘤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10
8
作者 冯仕庭 李子平 +3 位作者 孙灿辉 彭振鹏 范淼 孟悛非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1-384,共4页
目的总结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所有的病例均经穿刺病理证实。5例行CT扫描,1例行MRI平扫。结果CT平扫表现为肝内低密度灶,1例出现钙化,增... 目的总结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所有的病例均经穿刺病理证实。5例行CT扫描,1例行MRI平扫。结果CT平扫表现为肝内低密度灶,1例出现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均呈不均匀环形强化,4例中央部位出现结节样强化;门静脉期全部病例由周边向中心强化,强化范围扩大;延迟期病灶密度稍高于或等于正常肝实质。1例MR表现为肝内多发结节,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部分结节呈环形强化,部分结节呈全瘤均匀强化,延迟期全部结节呈全瘤强化。结论本病的CT与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诊断本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滑膜病变的MR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2
9
作者 马立恒 彭振鹏 +4 位作者 张朝晖 陈应明 肖萍 孟悛非 刘斯润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64,共6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滑膜病变的MR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33例经病理确诊的膝关节滑膜病变的磁共振检查资料,以T1WI上邻近正常肌肉组织的MR信号为参照,将膝关节滑膜病变分为含T2WI低信号的病变和不含T2WI低信号的病变,回顾性分析其MR表现... 目的:探讨膝关节滑膜病变的MR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33例经病理确诊的膝关节滑膜病变的磁共振检查资料,以T1WI上邻近正常肌肉组织的MR信号为参照,将膝关节滑膜病变分为含T2WI低信号的病变和不含T2WI低信号的病变,回顾性分析其MR表现,并结合相应的大体及组织学所见,探讨MR对膝关节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含T2WI低信号的病变包括局灶型腱鞘巨细胞瘤3例、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3例和滑膜结核5例;不含T2WI低信号的病变包括类风湿关节炎4例、慢性滑膜炎3例、关节内非特异性炎症4例和慢性化脓性滑膜炎1例。所有病例MR成像的共同特征为滑膜不均匀增厚,部分呈结节状或绒毛状改变,但其病变分布、信号特点及邻近结构受累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结论:以T1WI上邻近正常肌肉组织的MR信号为参照,将膝关节滑膜病变分为含T2WI低信号的病变和不含T2WI低信号的病变有利于明晰诊断思路。对于含T2WI低信号的病变,可利用MR不同序列信号特点反映组织不同生化成分的特性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滑膜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和超声双期增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灿辉 李子平 +5 位作者 徐辉雄 孟悛非 冯仕庭 范淼 彭振鹏 郭欢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103,共3页
目的比较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IHCC)的CT和超声双期增强的特点,探讨两种方法诊断PIH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例PIHCC的CT和超声双期(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增强的资料。CT动脉期、门静脉期扫描时间分别为注入对比剂... 目的比较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IHCC)的CT和超声双期增强的特点,探讨两种方法诊断PIH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例PIHCC的CT和超声双期(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增强的资料。CT动脉期、门静脉期扫描时间分别为注入对比剂后25 s、60 s,超声造影分别为9~40 s、41~120 s。结果肿瘤最大径3.0~16.0 cm,位于肝左叶9例,肝右叶11例。CT双期全瘤低增强8例中超声造影7例(87.5%)表现为全瘤的低增强;CT双期环形增强12例中超声造影10例(83.3%)表现为周边环形增强。超声造影门静脉期瘤内低增强范围较动脉期扩大12例(60%)。PIHCC的CT双期增强方式与超声造影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1.33,P>0.05)。动脉期瘤内小血管CT显示4例(20%),超声造影显示10例(5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17,P<0.05)。结论PIHCC的CT和超声双期增强方式相似,两者均能为诊断PIHCC提供重要信息。超声双期增强显示瘤内小血管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胰腺脂肪定量测定预测糖耐量异常及2型糖尿病 被引量:8
11
作者 梁伟强 彭振鹏 +1 位作者 高进云 王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0-256,共7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腺的脂肪含量测定预测糖耐量异常(IGT)及2型糖尿病(T2DM)的可行性。【方法】108名受试者(43男,65女;年龄47.9±12.1岁),包括T2DM(n=27),IGT(n=29)和葡萄糖耐量正常者(NGT;n=53)。NGT组进一步分为<40岁的NGT...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腺的脂肪含量测定预测糖耐量异常(IGT)及2型糖尿病(T2DM)的可行性。【方法】108名受试者(43男,65女;年龄47.9±12.1岁),包括T2DM(n=27),IGT(n=29)和葡萄糖耐量正常者(NGT;n=53)。NGT组进一步分为<40岁的NGT-年轻组和≥40岁的NGT-年长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针对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障碍的标准实验室检测。利用MRI非对称回波三点法水脂分离-定量(IDEAL-IQ)技术测定胰腺脂肪含量。分析胰腺脂肪体积分数(PFVF)与实验室检测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PFVF预测IGT和T2DM的可行性。【结果】T2DM患者的PFVF显著高于其余各组,IGT患者PFVF次之,NGT组PFVF最低。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FVF是血糖异常(IGT及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PFVF预测血糖异常(IGT及T2DM)的临界值为5.68%(P<0.001,AUC:0.871,敏感度92.7%,特异度71.7%)。【结论】MRI脂肪定量测定技术可以测定胰腺的脂肪含量,为血糖异常(IGT和T2DM)的预测提供无创性的生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体积分数 胰腺 2型糖尿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部中小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崔敏毅 李子平 +3 位作者 冯仕庭 周旭辉 彭振鹏 孙灿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6-629,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CT血管造影在腹部中小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资料和方法应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血管探针技术(VP)对70例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的患者进行腹部动脉血管重组,比较其显示情况。结果VP共检出病灶59处,测得狭窄... 目的探讨64层CT血管造影在腹部中小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资料和方法应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血管探针技术(VP)对70例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的患者进行腹部动脉血管重组,比较其显示情况。结果VP共检出病灶59处,测得狭窄度<30%,30%~50%,>50%分别有11、17、5例。VR及MIP均无一例明确显示<30%的狭窄管腔,且不能明确显示软斑块。对单纯钙化斑的显示,MIP检出结果与VP相同,VR有1例显示不清。对钙化软斑块的显示方面,VR、MIP对3处较小钙化斑显示不清。结论在诊断腹部中小血管粥样斑块、微小钙化灶、血管轻度狭窄等方面,血管探针技术的敏感性较VR及MIP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腹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颤患者的64层CTCA:平均心率对图像质量和最佳重建期相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旭辉 彭振鹏 +5 位作者 杨琳 张兆琪 李海波 张滨 李树荣 周淑琴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6-531,共6页
目的:评价房颤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平均心率对最佳图像重建时相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58例房颤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前均未服用美托洛尔。血管图像质量分为好、中等和差。分析平均心率和患者总体图像质量之间... 目的:评价房颤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平均心率对最佳图像重建时相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58例房颤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前均未服用美托洛尔。血管图像质量分为好、中等和差。分析平均心率和患者总体图像质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判别分析法计算获得总体图像质量为好和中等的平均心率阈值和最佳重建时相在收缩末期的平均心率阈值。结果:平均心率和患者总体图像质量之间呈负相关(r=-0.43,P=0.001);患者总体图像质量为好和中等的平均心率阈值分别为80次/min和95次/min;最佳重建时相在收缩末期的平均心率阈值为85次/min。结论:控制患者平均心率在一定阈值以下并结合舒张中期重建,能保证房颤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获得较高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造影 冠状动脉 心率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对胃肠道内可疑异位胰腺病灶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天柱 彭振鹏 +2 位作者 黄乐生 张晚春 唐嘉慧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3期317-321,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胃肠道内异位胰腺的价值及对误诊病变进行分析。方法:对18例术前64排螺旋CT诊断为异位胰腺并获得病理结果的病例进行分组回顾分析。结果:收集到18例患者共19处病灶。诊断正确组有10例患者11处病灶,其中7处位于...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胃肠道内异位胰腺的价值及对误诊病变进行分析。方法:对18例术前64排螺旋CT诊断为异位胰腺并获得病理结果的病例进行分组回顾分析。结果:收集到18例患者共19处病灶。诊断正确组有10例患者11处病灶,其中7处位于胃黏膜,3处位于十二指肠,1处位于回肠。以上病灶中5处可见"中央脐凹征"。诊断错误组有8例患者共8处病灶,3处位于胃黏膜或粘膜下,4处位于十二指肠内,1处位于食管下段内,病理结果提示8处病灶中3处为炎性病灶,2处为肿瘤病灶(胃肠间质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1处为胃底腺异位,1处为胃粘膜脱垂,1处为Peutz-Jeghers息肉;其中胃底腺异位及间质瘤的影像表现上均有类似"中央脐凹征"表现。结论:通过64排多层螺旋CT扫描并收集到的病例中:(1)诊断正确组中大多数病灶位于胃及十二指肠;(2)诊断错误组中部分病灶表现为类似"中央脐凹征",可能是导致误诊的原因之一;(3)误诊病例中炎性病变占比较大,认为胃肠道炎性病变需作为异位胰腺的鉴别诊断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胰腺 多排螺旋CT 影像诊断 鉴别诊断 胃肠道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MRI动态增强的病理学研究:附20例报告 被引量:6
15
作者 钟华 彭振鹏 +1 位作者 刘锦文 程传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91-1492,共2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的MR动态增强的特点及其组织学基础。方法对20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行MR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宫颈癌病灶强化形式并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20例宫颈癌动态增强曲线可分为2型,宫颈癌的强化形式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目的探讨宫颈癌的MR动态增强的特点及其组织学基础。方法对20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行MR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宫颈癌病灶强化形式并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20例宫颈癌动态增强曲线可分为2型,宫颈癌的强化形式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与宫颈癌的组织学成分相关。感兴趣区为明显均匀强化或者病灶周围的明显环形强化区,所得的时间-信号曲线主要是I型,速升速降型,病理上主要由肿瘤细胞组成,周围包绕薄层或者散在的间质组织。而感兴趣区为肿瘤轻度强化或者病灶中央表现为轻度强化区,其时间-信号曲线主要表现为II型为缓慢上升型,病理学所见为主要是纤维组织组成,内可见散在的肿瘤细胞。结论宫颈癌的MRI动态增强能够更好的显示病变特性,其磁共振动态增强曲线特性与宫颈癌的组织学特点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宫颈癌 动态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上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直径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新文 宋晨宇 +4 位作者 蔡华崧 贾应梅 彭振鹏 李子平 冯仕庭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8-544,共7页
【目的】为了分析直肠上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的直径与直肠癌淋巴转移的相关性,在CT上测量直肠上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的直径,探讨利用直肠上静脉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直肠癌患者的CT及病理资料,在CT上测... 【目的】为了分析直肠上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的直径与直肠癌淋巴转移的相关性,在CT上测量直肠上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的直径,探讨利用直肠上静脉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直肠癌患者的CT及病理资料,在CT上测量直肠上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直径,比较两条静脉的直径在不同病理状态下(是否存在微血管癌栓、印戒细胞、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利用直肠上静脉直径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结果】直肠上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的直径在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4.34 mm、5.00 mm)与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3.56 mm、4.81 mm)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3)。直肠上静脉在是否存在微血管癌栓、印戒细胞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0.044),而肠系膜下静脉在是否存在微血管癌栓、印戒细胞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05,0.663)。直肠上静脉与肠系膜下静脉的直径在是否伴远处转移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直肠上静脉直径3.75 mm、肠系膜下静脉直径4.65 mm为分界值,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90.9%、87.3%,特异度分别为82.0%、38%。【结论】利用CT测量直肠上静脉的直径预测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是完全可行的,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准确性和较高的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淋巴转移 直肠上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韦格纳肉芽肿病肺部损害的影像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冯仕庭 陈境弟 +4 位作者 李子平 周旭辉 孙灿辉 范淼 彭振鹏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韦格纳肉芽肿痛肺部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痛的诊断水平。方法:总结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韦格纳肉芽肿27例肺部影像表现,男17例,女10例,年龄13~68岁,平均34.5岁。其中胸片27例,胸部CT平扫加增强扫描15例。结果:27例中肺... 目的:探讨韦格纳肉芽肿痛肺部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痛的诊断水平。方法:总结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韦格纳肉芽肿27例肺部影像表现,男17例,女10例,年龄13~68岁,平均34.5岁。其中胸片27例,胸部CT平扫加增强扫描15例。结果:27例中肺部有异常表现19例,占70.4%。异常表现有大片状浸润痛灶5例,小片状浸润痛灶4例,多发结节影(直径小于3cm)9例,肿块(直径大于3cm)2例,空洞11例,条状阴影4例,磨玻璃影3例,肺不张2例,支气管狭窄阻塞2例。13例多种痛灶混合存在,并互相转化,痛灶增多或减少。结论:韦格纳肉芽肿痛肺部异常表现呈多样性,以片状浸润、结节和空洞病变最常见,薄壁空洞和环形空洞具特征性。此病要与肺癌、结核、肺炎与脓肿等疾病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格纳肉芽肿痛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融合技术评价胃周静脉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雪华 孙灿辉 +5 位作者 冯仕庭 彭振鹏 何裕隆 韩方海 李子平 孟悛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A及融合技术对胃周静脉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患者行腹部64层螺旋CT扫描。采用VR技术分别重建胃周静脉、动脉和胃,并将其融合,观察胃周静脉的汇入点、走行及其与胃周动脉、胃的空间关系。将26例接受...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A及融合技术对胃周静脉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患者行腹部64层螺旋CT扫描。采用VR技术分别重建胃周静脉、动脉和胃,并将其融合,观察胃周静脉的汇入点、走行及其与胃周动脉、胃的空间关系。将26例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术前CTA资料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评价64层螺旋CTA显示胃周静脉的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胃网膜右静脉的显示率为100%(53/53),胃左静脉为90.57%(48/53),胃右静脉为73.58%(39/53)、胃后静脉为50.94%(27/53)、胃短静脉为94.34%(50/53)、胃网膜左静脉为92.45%(49/53)及胃结肠干为71.70%(38/53);术前CTA预测胃周静脉的准确率为92.31%~100%、敏感度为90.91%~100%,特异度为100%。结论 64层螺旋CTA可清晰显示胃周静脉,采用融合技术能将胃周静脉、胃周动脉及胃相融合,显示活体胃及胃周血管解剖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低剂量血管成像技术在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畸形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旭峰 王霁籫 +2 位作者 彭振鹏 周旭辉 李向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5-931,共7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低剂量血管成像技术在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4例采用64层螺旋CT低剂量血管成像技术诊断的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畸形病例作回顾性分析,并与超声心动图(TTE)及手术、心血管造影...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低剂量血管成像技术在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4例采用64层螺旋CT低剂量血管成像技术诊断的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畸形病例作回顾性分析,并与超声心动图(TTE)及手术、心血管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中63例经手术确诊、21例经心血管造影证实。术后CT复查26例。【结果】根据患儿体质量分别采取80、100及120 k V管电压,其例数分别为32、38及14,管电流自动调节(在35~80 m A范围变动),X线辐射剂量(m Gy)比预设常规扫描模式减低幅度为20%~50%不等。所有病例图像均达到诊断标准。全组84例中,包括双主动脉弓3例、主动脉弓褶曲10例、主动脉缩窄18例、主动脉弓离断7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41例、共同动脉干3例及主-肺动脉窗2例,其中CT诊断准确率97.6%(82/84),TTE诊断准确率83.3%(70/84)。84例中,合并其他畸形共37处,其中CT发现32处,TTE发现33处。术后CT复查中,发现术后并发症7例。【结论】64层螺旋CT低剂量血管成像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可以清晰客观地显示儿童主动脉畸形及其合并畸形的病理解剖,与超声心动图互补,能明显提高主动脉畸形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对主动脉畸形的术前诊断及术后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可基本代替血管造影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先天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CTA诊断房颤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旭辉 彭振鹏 +6 位作者 杨琳 张兆琪 李海波 张滨 李树荣 周淑琴 罗初凡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7-492,共6页
目的:与CAG对照分析来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房颤患者中诊断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58例房颤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前均未服用倍它乐克。血管图像质量分为好、中等和差。以CAG作为参考标准,... 目的:与CAG对照分析来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房颤患者中诊断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58例房颤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前均未服用倍它乐克。血管图像质量分为好、中等和差。以CAG作为参考标准,分别基于血管节段和患者水平来分析MDCTCA诊断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诊断价值的评价首先仅限于图像质量达到诊断要求的血管节段和患者,进一步的分析中将图像质量不能诊断的血管节段和患者均作为阳性来处理。结果:58例患者有645段(96.55%)图像质量为中等以上,诊断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分别是86.21%(25/29)、99.35%(612/616)、86.21%(25/29)和99.35%(612/616)。将23段图像质量没有达到诊断要求的血管均作为阳性后,CTCA诊断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血管狭窄的总体阳性预测价值为48.08%(25/52),特异性为95.77%(612/639)。基于患者总体图像质量的分析,58例患者中有47例(81.03%)图像质量为中等以上,CTCA诊断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分别是87.50%(7/8)、97.44%(38/39)、87.50%(7/8)和97.44%(38/39)。将11例图像质量没有达到诊断要求的血管均作为阳性后,CTCA诊断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血管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分别是90.00%(9/10)、79.17%(38/48)、47.37%(9/19)和97.44%(38/39)。结论:64CTCA在房颤患者中诊断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好的阴性预测价值,但需要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来提高诊断血管狭窄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造影 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