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在回顾性心电门控下改善CTCA图像质量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计旺 范丽娟 +4 位作者 徐冬生 董智 李旭 张立仁 于铁链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napshot freeze,SSF)在回顾性心电门控下对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选取3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比较标准算法(standard,STD)重建和SSF重建两种方法的图像质量和可判读性。...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napshot freeze,SSF)在回顾性心电门控下对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选取3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比较标准算法(standard,STD)重建和SSF重建两种方法的图像质量和可判读性。所获图像由两位医师判读,分别按每一冠状动脉节段、每支冠状动脉及每例冠状动脉进行评分,按Likert 5分制为标准。结果:45%期相SSF算法重建图像可判读性按例[g0.0%(24/30)vs 53.3%(16/30),P=0.039],按分支[90.0%(81/90)vs 71.1%(64/90),P=0.000],和按节段[98.1%(413/421)vs 90.7%(382/421),P=0.000]均高于标准算法图像;75%期SSF算法重建图像可判读性按分支[70.0%(63/90)vs 55.6%(50/90),P=0.02]和按节段[82.7%(348/421)vs 78.4%(330/421),P=0.018]比较高于标准算法重建图像,SSF算法45%和75%期相图像质量按例数(2.8±1.0±2.1±1.2,P=0.012)(2.1±1.2 vs1.6±1.0,P=0.026),按分支(3.0±0.9 vs2.4±1.0,P=0.000)(2.6±1.2vs2.2±1.2,P=0.000)和按节段(3.3±0.9vs 2.9±1.0,P=0.000)(2.9±1.2vs2.7±1.1,P=0.000)比较均明显高于标准算法。结论: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能明显提高后门控冠状动脉CT图像质量及可判读性,其中对45%期相重建的右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改善作用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追踪冻结技术 辐射剂量 运动伪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在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下改善CTCA图像质量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计旺 范丽娟 +4 位作者 徐冬生 董智 李旭 张立仁 于铁链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2-256,共5页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napshot freeze,SSF)在改善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图像质量中的作用。方法:30例进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30例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比较标准算法(Standard,STD)重建和SSF重建两种方法的图像质量和可判...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napshot freeze,SSF)在改善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图像质量中的作用。方法:30例进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30例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比较标准算法(Standard,STD)重建和SSF重建两种方法的图像质量和可判读性。所获图像由2位医师按Likert 5分制标准对每一冠状动脉节段、每支冠状动脉及每例冠状动脉进行评分。结果:前门控扫描30例,SSF算法重建图像的可判读性按每支(97.8%(88/90)vs 87.8%(79/90),P=0.004)及每段(99.1%(427/431)vs 96.1%(414/431),P=0.000)比较高于STD算法重建图像;图像质量按例数(3.5±0.9 vs 2.9±1.2,P=0.004)、每支(3.5±0.8 vs 3.1±1.0,P=0.000)和每段(3.7±0.8 vs 3.4±1.0,P=0.000)比较,SSF算法均高于STD算法重建图像。后门控扫描30例,45%期相SSF算法重建图像可判读性按例(80.0%(24/30)vs 53.3%(16/30),P=0.039)、分支(90.0%(81/90)vs 71.1%(64/90),P=0.000)、节段(98.1%(413/421)vs 90.7%(382/421),P=0.000)均高于STD算法重建图像;75%期相SSF算法重建图像可判读性按分支(70.0%(63/90)vs 55.6%(50/90),P=0.02)和节段(82.7%(348/421)vs 78.4%(330/421),P=0.018)比较高于STD算法重建图像,SSF算法45%和75%期相图像质量按例数(2.8±1.0 vs 2.1±1.2,P=0.012)(2.1±1.2 vs 1.6±1.0,P=0.026)、分支(3.0±0.9 vs 2.4±1.0,P=0.000)(2.6±1.2 vs 2.2±1.2,P=0.000)和节段(3.3±0.9 vs 2.9±1.0,P=0.000)(2.9±1.2 vs 2.7±1.1,P=0.000)比较均明显高于STD算法重建图像。结论:冠状动脉SSF技术能明显提高前门控和后门控冠状动脉CT图像质量及可判读性,其中对后门控45%期相重建的右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改善作用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检查与诊断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计旺 侯朝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18期2224-2226,共3页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影像学检查方法与影像诊断。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周围型支气管肺癌的肺内孤立性结节36例,直径<3cm,所有患者先进行DR胸片后再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应用后处理技术进行分析。结果:以下征象对恶性肿瘤的诊...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影像学检查方法与影像诊断。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周围型支气管肺癌的肺内孤立性结节36例,直径<3cm,所有患者先进行DR胸片后再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应用后处理技术进行分析。结果:以下征象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有价值:棘状突起和毛刺征、边缘分叶征、空泡征及肺结节合并肺门淋巴肿大。结论:通过对肺内孤立性结节恶性病例常规DR胸片与多层螺旋CT影像进行分析研究,两种影像学方法优势互补,尤其是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对周围型支气管肺癌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支气管肺癌 早期诊断 数字X线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在非粥样硬化性病变胸痛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计旺 范丽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16期2163-2165,共3页
冠状动脉CT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一种无创检查手段,可以发现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尤其是其高阴性预测值的特点能为低至中度风险人群提供排除冠心病诊断的... 冠状动脉CT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一种无创检查手段,可以发现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尤其是其高阴性预测值的特点能为低至中度风险人群提供排除冠心病诊断的依据。虽然冠心病是胸痛的主要病因,但引起胸痛的疾病还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以外的心脏疾病及非心脏疾病等。CTCA能提供较大感兴趣区的容积数据,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同时,能够为出现胸痛患者寻找其他可能的病因。本文综述了CTC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改变以外病因引起胸痛患者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冠状动脉成像 冠心病 胸痛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体探测器CT绝对时相单心动周期扫描在心律不齐患者CCTA中的可行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管延芳 刘军波 +2 位作者 范丽娟 张计旺 凌坚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1-494,共4页
目的:探讨宽体探测器CT绝对时相单心动周期扫描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连续选取心律不齐(6个心动周期内心率变化大于20次/分)及窦性律齐患者各100例,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心律不齐组采用绝对时相扫描,窦性律... 目的:探讨宽体探测器CT绝对时相单心动周期扫描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连续选取心律不齐(6个心动周期内心率变化大于20次/分)及窦性律齐患者各100例,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心律不齐组采用绝对时相扫描,窦性律齐组采用相对时相扫描。比较两组的主动脉根部CT值、有效辐射剂量(E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扫描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72、0.763、0.347、0.551)。心律不齐组心率波动[(55.22±23.27)次/分]大于窦性律齐组[(2.34±1.69)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图像的主动脉根部CT值、SNR、CNR和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58、0.350、0.203、0.813)。心律不齐组的有效辐射剂量[(3.21±1.20)mSv]高于窦性律齐组[(2.59±1.1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宽体探测器CT绝对时相单心动周期扫描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中具有可行性,但有效辐射剂量稍高于窦性律齐患者的相对时相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心律不齐 窦性律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CT成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DSA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赵桂森 霍彬 +2 位作者 李斌 冯慧贤 张计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86-588,共3页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etion angiography,DSA)方法评价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120例,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DM组),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etion angiography,DSA)方法评价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120例,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DM组),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NDM组),均行DSA检查,根据NASCET法对DSA结果测量,评价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结果 (1)糖尿病组的血管狭窄发生处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且均以颈内动脉狭窄最多见,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不同血管部位(颈内动脉、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血管狭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糖尿病脑梗死组血管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比较,糖尿病组血管狭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均以颈内动脉血管狭窄较常见,同时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颅外血管狭窄发生率与血管狭窄程度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颅外段颈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CT不同扫描模式对国产冠状动脉支架成像管腔显示的影响:体模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范丽娟 徐冬生 +2 位作者 张计旺 孙凤伟 张立仁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HDCT高清(HD)和非高清(NHD)扫描模式显示不同内径冠状动脉支架的区别。方法:不同直径的乐普316L和L605支架各5枚,分别注入稀释后CT值为300HU(管电压120k V时测量)的碘对比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制成空心管状结构模拟冠... 目的:探讨HDCT高清(HD)和非高清(NHD)扫描模式显示不同内径冠状动脉支架的区别。方法:不同直径的乐普316L和L605支架各5枚,分别注入稀释后CT值为300HU(管电压120k V时测量)的碘对比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制成空心管状结构模拟冠状动脉,将支架分别置入每支模拟冠状动脉内,封闭开口后固定于一圆柱形塑料瓶外,并将瓶内注入同样CT值的对比剂溶液模拟心腔,再将模型静置于注满水的塑料盒内上机扫描。对支架体模分别进行HD模式和NHD模式扫描。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心电模拟规则心跳60次/min,仅采集75%R-R间期时相,采用HD Detail(HD组)和Detail(NHD组)模式后重建。测量所有支架内径、分别计算支架的平均内径测量值及支架腔内显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D组支架内腔平均显示率为(49.2±8.9)%,NHD组支架内腔平均显示率为(45.9±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0;P<0.05),HD组支架管腔显示率较NHD组高约7.2%。316L组支架平均显示率(50.3±7.3)%,L605组支架平均显示率(44.8±10.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0;P>0.05)。5枚316L支架中,两种扫描模式在直径2.5mm和4mm支架管腔显示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5和P=0.468)。结论:HDCT HD扫描模式对内径≥2.75mm且<4.00mm的冠状动脉支架的显示效果优于NHD扫描模式,对于显示内径<2.75mm和≥4.00mm的冠状动脉支架,两者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体探测器CT在小儿紫绀型复杂先心病测量值准确性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晓浩 张计旺 范丽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9期76-78,共3页
目的 通过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照,评价256排宽体探测器CT扫描定量诊断紫绀型复杂先心病的能力。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影像学检查的48例紫绀型先心病儿童。比较宽体探测器CT及TTE两种检查方法 对主肺动脉、左肺动脉、右肺动脉、降主动... 目的 通过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照,评价256排宽体探测器CT扫描定量诊断紫绀型复杂先心病的能力。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影像学检查的48例紫绀型先心病儿童。比较宽体探测器CT及TTE两种检查方法 对主肺动脉、左肺动脉、右肺动脉、降主动脉、室间隔缺损(VSD)测量值及McGoon比值的差别并对三岁以下患儿体重和心率对VSD测量值及McGoon比值的影响作以分析。结果 两种检查方法 比较主肺动脉、左肺动脉、右肺动脉、降主动脉测量值以及McGoon比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宽体操测器CT主动脉、肺动脉直径测量值及McGoon比值显著高于TTE。VSD的大小比较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宽体探测器CT测量值显著小于TTE结果 。两种方法 对三岁以下患儿VSD的测量值及McGoon比值比较与体重和心率有关,体重越重、心率越两种方法 的一致性越好。结论 宽体探测器CT测量值对肺动脉发育不良型紫绀型先心病患儿的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宽体探测器CT收缩期扫描会低估VSD的大小,术前需要参考TTE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成像 宽体探测器 先天性心脏病 McGoon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的特点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桂森 张计旺 +2 位作者 李斌 冯慧贤 霍彬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1-383,共3页
目的探讨伴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颈内动脉狭窄的特点。方法对经颅多普勒或CT血管成像检查出颈内动脉狭窄的54例伴2型糖尿病的ACI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4例患者DSA检查均发现... 目的探讨伴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颈内动脉狭窄的特点。方法对经颅多普勒或CT血管成像检查出颈内动脉狭窄的54例伴2型糖尿病的ACI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4例患者DSA检查均发现颈内动脉狭窄。单支血管狭窄发生率为42.6%(23/54),明显低于多支血管狭窄(57.4%,31/54)(P〈0.05)。颈内动脉重、中度狭窄的比例(20.3%,18.8%)明显低于轻度狭窄(53.9%),明显高于血管闭塞(7.0%)(均P〈0.05)。颈内动脉C4处狭窄的比例(18.8%)明显低于C1处(60.9%),明显高于C2、C3、C5、C6和C7处(1.6%~6.2%)(均P〈0.05)。结论伴2型糖尿病的ACI患者颈内动脉狭窄多为多支血管狭窄,狭窄程度以轻度为主,狭窄部位以C1狭窄最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2型糖尿病 颈内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血管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丽娟 张计旺 祁汉雄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7-221,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和病理特点,以提高对心脏血管瘤的认识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心脏血管瘤病人的影像及病理资料并行文献复习。结果超声心动图上可见胸腔内主动脉根部右后方、腹主动... 目的探讨心脏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和病理特点,以提高对心脏血管瘤的认识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心脏血管瘤病人的影像及病理资料并行文献复习。结果超声心动图上可见胸腔内主动脉根部右后方、腹主动脉膈肌水平左前方一实性为主的中等回声团,内部可见低、无回声区,周边可见强回声的钙化,血流未见异常。CT显示心脏肿物位于左室下壁,密度欠均匀,内部及边缘可见明显钙化;增强后病变轻度强化。MRI显示左室下壁基底段肿物明显向腔外突出,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呈不均匀轻度强化。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见肿瘤供血动脉来源于右冠状动脉。PET/CT显示病灶呈糖代谢缺失。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示病灶呈糖代谢缺失。结论心脏血管瘤可发生于心脏肌层,如发现心脏肌层肿物存在冠状动脉供血及明显蛋壳样钙化时,即使不具有典型强化表现,也需考虑血管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侯朝华 张计旺 张宁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1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临床疑为冠心病的患者分别同时行MSCT和传统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DSA(CAG)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将两者进行对照分析,了解MS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临床疑为冠心病的患者分别同时行MSCT和传统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DSA(CAG)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将两者进行对照分析,了解MS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在42例患者中,CAG显示的节段有417个,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显示的节段有367个,显示率88%,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重度狭窄敏感性99%,特异性96%阳性预测值90%,阴性预测值100%。结论:MSCT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无创检查方法,可作为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有效筛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血管造影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对比剂渗透压和黏度对肾脏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管延芳 刘军波 张计旺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2期186-187,183,共3页
对比剂致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是常见的碘对比剂引起的肾功能障碍。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比剂的广泛应用,对比剂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在高危人群中,CIAKI的发生率更高。因为CIAKI的治疗费用... 对比剂致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是常见的碘对比剂引起的肾功能障碍。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比剂的广泛应用,对比剂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在高危人群中,CIAKI的发生率更高。因为CIAKI的治疗费用高且长期预后效果差,所以尽早检测和干预以减少CIAKI的发生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碘对比剂的渗透压和黏度不同,对细胞毒性特征和肾脏的损伤也有所差异。本文将对碘对比剂的渗透压和黏度对肾脏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肾病 黏度 渗透压 碘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对比剂冠状动脉CT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3
作者 徐冬生 范丽娟 +4 位作者 凌坚 张计旺 孙凤伟 刘军波 付东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6期1068-1072,共5页
目的探讨低浓度对比剂冠状动脉CT(LCCM-CTCA)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同期行LCCM-CTCA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以CAG为"金标准",分析LCCM-CTCA在冠脉节段水平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显示情况,并评... 目的探讨低浓度对比剂冠状动脉CT(LCCM-CTCA)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同期行LCCM-CTCA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以CAG为"金标准",分析LCCM-CTCA在冠脉节段水平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显示情况,并评价其准确性,同时得出其诊断管腔狭窄≥50%的准确性。结果 LCCM-CTCA检查中采用100k V管电压扫描64例,120k V管电压扫描6例,LCCM-CTCA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5.4%、99.4%、97.6%、96.2%及96.5%。结论 LCCM低管电压CTCA对冠心病的诊断准确性是可接受的,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宽体探测器CT对先天性心脏病小儿心脏成像中冠状动脉可视性评估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冰 范丽娟 +2 位作者 张计旺 徐冬生 李旭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73-779,共7页
目的:研究新型宽体探测器CT在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心脏CT成像中冠状动脉的可视性及成像质量。方法:连续纳入172例CH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4组,组1(年龄≤1岁,97例)、组2(1岁<年龄≤5岁,48例)、组3(5岁<年龄≤10岁,18例)... 目的:研究新型宽体探测器CT在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心脏CT成像中冠状动脉的可视性及成像质量。方法:连续纳入172例CH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4组,组1(年龄≤1岁,97例)、组2(1岁<年龄≤5岁,48例)、组3(5岁<年龄≤10岁,18例)、组4(年龄>10岁,9例)。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利用4分法对冠状动脉各节段(共11个节段)的显示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另一名放射科医师记录升主动脉根部CT值、噪声值、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评价客观图像质量。分析评价CHD患儿冠状动脉的可视性并对4组的客观图像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本组CHD患儿冠状动脉异常发生率12.2%,冠状动脉总可视率87.1%,开口、近段、中段及远段可视率依次下降,分别为97.1%(331/341)、90.5%(617/682)、76.6%(262/342)及63.3%(324/512)。冠状动脉11个节段中左主干开口可视率最高98.8%,回旋支远段可视率最低44.2%。不同年龄组间的图像质量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新型宽体探测器CT对CHD患儿行心脏CT扫描成像中对冠状动脉的显示效果佳,可以满足对冠状动脉异常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冠状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供血系统影像评估及在预防EVAR术后脊髓缺血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丽丽 张计旺 范丽娟(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66-670,共5页
脊髓供血系统有其独有的解剖特点,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MR血管成像是评估脊髓供血系统的重要影像方法。主动脉腔内修复(EVAR)术前了解脊髓供血动脉的解剖特点及受累情况,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也有利于降低脊髓缺血的发生率,... 脊髓供血系统有其独有的解剖特点,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MR血管成像是评估脊髓供血系统的重要影像方法。主动脉腔内修复(EVAR)术前了解脊髓供血动脉的解剖特点及受累情况,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也有利于降低脊髓缺血的发生率,改善病人预后。就脊髓供血系统的特点、影像学评估及其预防EVAR术后脊髓缺血意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供血系统 CT血管成像 MR血管成像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脊髓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对比剂双低注射方案单心动周期冠状动脉CT成像可行性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军波 张计旺 +3 位作者 张晓浩 周伟 袁滨 范丽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3期3448-3452,共5页
目的探讨100 kV下基于体重和碘流率的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单心动周期冠状动脉CT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5至7月因临床疑似冠状动脉病变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行冠状动脉CT造影(CCTA)检查者27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每组各9... 目的探讨100 kV下基于体重和碘流率的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单心动周期冠状动脉CT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5至7月因临床疑似冠状动脉病变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行冠状动脉CT造影(CCTA)检查者27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每组各90例:A组对比剂总量0.5 ml/kg,B组对比剂总量0.6 ml/kg,A组和B组采用对比剂注射流速=(体重×25)/对比剂浓度;C组(常规方案组)对比剂总量0.8 ml/kg,对比剂流速5 ml/s。3组对比剂均使用碘海醇(含碘浓度350 mgI/ml)。比较3组图像主动脉根部CT值、前降支中段和右冠状动脉中段管腔CT值、主动脉根部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标准差(SD)值、冠状动脉主观评分以及有效辐射剂量(ED)差异。结果A、B和C组3组图像质量客观指标(主动脉根部CT值、前降支中段和右冠状动脉中段CT值、主动脉根部SNR、CNR、SD值)和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对比剂流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0.5)ml/s比(4.5±0.5)ml/s比5 ml/s,P=0.015],其中A组和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于C组(P=0.015);3组对比剂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3)ml/kg比(38±4)ml/kg比(53±7)ml/kg,P<0.001],A组<B组<C组;3组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0.5)mSv比(1.5±0.6)mSv比(1.3±0.6)mSv,P=0.613)]。结论基于对比剂总量为0.5 ml/kg、对比剂流速为[(体重×25)/350]ml/s的个体化注射方案单心动周期CCTA成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了对比剂总量,并实现了个体化碘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成像 辐射剂量 对比剂 流速
原文传递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17
作者 范丽娟 徐冬生 +4 位作者 张计旺 刘军波 付东海 凌坚 于铁链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004-1007,共4页
目的探讨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检查中的诊断准确率、图像质量及有效辐射剂量(ED)。方法纳入连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6例,年龄〈2岁。根据扫描方案不同分为2组:宽体探测器低剂量组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12 d~1... 目的探讨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检查中的诊断准确率、图像质量及有效辐射剂量(ED)。方法纳入连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6例,年龄〈2岁。根据扫描方案不同分为2组:宽体探测器低剂量组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12 d~19个月;使用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扫描。容积螺旋穿梭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19 d~16个月;使用多排CT容积螺旋穿梭技术扫描。以手术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计算2组对心血管畸形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测量2组升主动脉、主肺动脉及邻近肌肉组织的CT值和图像噪声,并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采用双盲法评价心内结构、心外结构及冠状动脉的客观图像质量。记录每例患儿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ED。比较2组的诊断准确率、图像质量及ED。结果宽体探测器低剂量组和容积螺旋穿梭组分别发现124处和113处心血管畸形,二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9.2%和9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5,P=0.852)。2组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8%、99.7%、98.4%、99.6%和95.2%、99.3%、98.2%、98.7%。2组升主动脉和主肺动脉的CT值、图像噪声、SNR及C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心内结构及心外结构的客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宽体探测器低剂量组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显著高于容积螺旋穿梭组(4.02±0.91比2.79±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562,P=0.000)。宽体探测器低剂量组ED[(0.59±0.31) mSv]较容积螺旋穿梭组[(2.28±1.07) mSv]下降了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85,P=0.000)。结论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检查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在保证较高图像质量,尤其是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显著提高的同时,ED较低,是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的有效检查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成像 先天性心脏病 辐射剂量 迭代重建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对不控制心率受试者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范丽娟 孙凤伟 +3 位作者 张计旺 徐冬生 付东海 张立仁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 评估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SF)对不控制心率受试者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31例疑似冠心病行CT冠状动脉成像的连续患者,均未服任何控制心率药物。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均使用标准算法及SSF 2种方法进行重建.由2名有经验... 目的 评估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SF)对不控制心率受试者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31例疑似冠心病行CT冠状动脉成像的连续患者,均未服任何控制心率药物。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均使用标准算法及SSF 2种方法进行重建.由2名有经验的医师比较标准算法和SSF重建2种方法的图像质量及可判读性,并对每支冠状动脉及其各段血管水平进行图像质量评分,评分标准为Likert 4分。图像评分≥2分为具有可读性。对图像的可判读性行配对卡方检验,对图像质量评分行配对秩和检验。结果 图像的可判读性在使用SSF与标准算法重建之间比较,在受试者水平[分别为100.0%(31例)和64.5%(20例),X2=9.09,P=0.002]、受试者的血管水平[分别为100.0%(124/124)和83.9%(104/124),X2=18.05,P=0.001]及血管的节段水平[分别为99.0%(413/417)和89.2% (372/417),X2=35.56,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左主干评分在2种算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9±0.4)和(3.7±0.6)分,Z=1.89,P=0.059],前降支[分别为(3.3±0.7)和(2.9±1.0)分,Z=2.70,P=0.007]、回旋支[分别为(3.1±0.8)和(2.5±1.1)分,Z=3.23,P=0.001]及右冠状动脉[分别为(3.3±0.6)和(2.1±0.9)分,Z=4.60,P=0.001]评分在2种算法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每段评分在2种算法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5±0.7)和(3.0±1.0)分,Z=10.31,P=0.001]。结论 与标准算法比较,SSF能够明显提高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及可判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宽体探测器CT低剂量扫描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范丽娟 徐冬生 +4 位作者 张计旺 刘军波 付东海 凌坚 于铁链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26-630,共5页
目的 探讨在应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TCM)和自动管电压调制技术(CARE kV)行头颈部和胸部CT螺旋扫描时,不同扫描中心对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联合ATCM和CARE kV技术,对头颈部和胸部模体行CT螺旋扫描。头颈部模体选取眼球中心向上4... 目的 探讨在应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TCM)和自动管电压调制技术(CARE kV)行头颈部和胸部CT螺旋扫描时,不同扫描中心对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联合ATCM和CARE kV技术,对头颈部和胸部模体行CT螺旋扫描。头颈部模体选取眼球中心向上4 cm、眼球、眼球与外耳孔连线中点、外耳孔、外耳孔向下5 cm 5种不同的扫描中心(即不同检查床高度),胸部模体选取乳腺向上5 cm和4 cm、乳腺、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6种不同的扫描中心。每种扫描中心时定位像扫描3次,然后1次螺旋扫描。头颈部模体在眼眶中心及第5颈椎(C5)椎体上缘层面选取感兴趣区(ROI),胸部模体在肺尖及气管分叉层面选取ROI,测量记录对比噪声比(CNR)。用热释光剂量计(TLD)测量每次扫描时眼晶状体和乳腺的器官剂量。记录每次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结果 头颈部模体5种不同扫描中心时,眼晶状体累积辐射剂量最高在眼球与外耳孔连线中点为中心(8.851 mGy),CTDIvol最高在外耳孔向下5 cm为中心(15.850 mGy)。眼晶状体累积辐射剂量最低在外耳孔向下5 cm为中心(7.096 mGy),CTDIvol最低在眼球、眼球与外耳孔连线中点、外耳孔为中心(均为15.380 mGy)。胸部模体6种不同扫描中心时,乳腺累积辐射剂量最高在乳腺为中心(6.467 mGy),CTDIvol最高在腋前线为中心(4.120 mGy)。腋后线为中心上述值最低(分别为4.794和3.540 mGy)。头颈部模体眼眶中心层面、C5椎体上缘层面的CNR分别为87.22~108.88和136.13~175.57;胸部模体肺尖层面、气管分叉处层面的CNR分别为75.19~116.92和42.85~86.78。结论 CT扫描中心的选择对CT扫描部位的辐射剂量,特别是对射线敏感的组织和器官的辐射剂量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成像 先天性心脏病 辐射剂量 迭代重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