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纳米粒子有序膜结构的原子力显微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江鹏 解思深 +5 位作者 姚建年 高鸿钧 张昊旭 时东霞 何声太 庞世瑾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89-593,共5页
通过控制所滴加的金纳米粒子氯仿溶胶的浓度 ,在高序定向裂解石墨 (HOPG)上 ,可以形成二维乃至三维有序的金纳米粒子膜结构。本文主要利用原子力显微镜中的轻敲原子力 (TM AFM)显微模式 ,采用形貌与相位同时成像技术以及透射电镜技术 ,... 通过控制所滴加的金纳米粒子氯仿溶胶的浓度 ,在高序定向裂解石墨 (HOPG)上 ,可以形成二维乃至三维有序的金纳米粒子膜结构。本文主要利用原子力显微镜中的轻敲原子力 (TM AFM)显微模式 ,采用形貌与相位同时成像技术以及透射电镜技术 ,对所形成的有序膜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表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有序膜 原子力显微镜 透射电镜 成像技术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及有机金属化合物薄膜电开关特性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科志 张昊旭 +1 位作者 王大伟 薛增泉 《真空科学与技术》 EI CSCD 1996年第4期277-285,共9页
综述了在电场下由绝缘态(“0”态)到导电态(“1”态)的电开关记忆特性的几类化合物薄膜,包括聚苯乙烯及其衍生物的辉光放电聚合膜,酞青铅和TCNQ(7,7,8,8-四氰基对苯酸二甲烷)及其衍生物的电荷转移复合物的真空蒸发膜.乙酰... 综述了在电场下由绝缘态(“0”态)到导电态(“1”态)的电开关记忆特性的几类化合物薄膜,包括聚苯乙烯及其衍生物的辉光放电聚合膜,酞青铅和TCNQ(7,7,8,8-四氰基对苯酸二甲烷)及其衍生物的电荷转移复合物的真空蒸发膜.乙酰丙团铜的弧光放电等离子体聚合膜,1,3-二硫杂环戊烯-乙硫醇(dmit)类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电沉积膜,含大共轭п键有机化合物及偶氨化合物与TCNQ的电荷转移复合物的Lansmuir-Blodgett(LB)膜,以及用离子团束-飞行时间质谱仪制备的C60-TCNQ和Ag-TDCN(TDCN为多共轭苯腈)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开关特性 薄膜 有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电子隧穿器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江鹏 何声太 +2 位作者 时东霞 张昊旭 高鸿钧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3-310,335,共9页
单电子隧穿现象作为纳米电子学及超高密度信息存储的理论基础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与之相关的研究工作正在成为凝聚态物理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从单电子隧穿现象的起源入手 ,概述了单电子隧穿现象的半经典理论及其器件的... 单电子隧穿现象作为纳米电子学及超高密度信息存储的理论基础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与之相关的研究工作正在成为凝聚态物理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从单电子隧穿现象的起源入手 ,概述了单电子隧穿现象的半经典理论及其器件的研究进展 ,并简述了其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子现象 库仑阻塞 库仑台阶 单电子隧穿器件 纳米电子学 凝聚态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化学气相沉积制备氧化硅包敷的硫化铋纳米线(英文)
4
作者 张昊旭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7-222,共6页
通过引入CuCl-Si混合粉末和水蒸气作为氧化硅的原料,应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方法,从廉价的氯化铋和硫粉出发,在450℃下精确控制合成了不同形态的氧化硅包敷的硫化铋纳米线,包括具有光滑表面的纳米线和缀有硫化铋纳米珠的纳米线。利用高分... 通过引入CuCl-Si混合粉末和水蒸气作为氧化硅的原料,应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方法,从廉价的氯化铋和硫粉出发,在450℃下精确控制合成了不同形态的氧化硅包敷的硫化铋纳米线,包括具有光滑表面的纳米线和缀有硫化铋纳米珠的纳米线。利用高分辨透射电镜对产物进行了精细的表征,讨论了精确控制合成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铋 纳米线 鞘层 化学气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里根油滴:手机录像、系统校正与平衡电压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昊旭 张屹卓 《大学物理实验》 2020年第2期49-55,共7页
比较了平衡电压的静态法与动态法,证明动态法才是合理的测量方法。使用通用大学物理密立根油滴实验装置,通过手机录像、逐帧读取的方法减小了时间误差,采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了极板间距,利用测微尺校准了下落距离,结合室内温湿度测量和腔... 比较了平衡电压的静态法与动态法,证明动态法才是合理的测量方法。使用通用大学物理密立根油滴实验装置,通过手机录像、逐帧读取的方法减小了时间误差,采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了极板间距,利用测微尺校准了下落距离,结合室内温湿度测量和腔室升温测量对空气黏度系数相关的电量误差进行了温湿度校正,并采用改进的动态法测量了平衡电压。分析表明上述手段的综合运用才保证了测量的准确性。油滴参数的选择范围得以拓展:平衡电压降至40 V,下落时间降至7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立根油滴实验 黏度系数 温湿度校正 距离校正 平衡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的具有电开关特性的含C_60复合薄膜
6
作者 王科志 欧阳敏 +3 位作者 张昊旭 薛增泉 黄春辉 羌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28-634,共7页
利用真空双源同时蒸发法制备了新型C60-1,4-bis(-1,1-dicyanovinyl)benzene(BDCB)复合薄膜。用高分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BDCB-C60复合薄膜的表面形貌和结构特性,结果... 利用真空双源同时蒸发法制备了新型C60-1,4-bis(-1,1-dicyanovinyl)benzene(BDCB)复合薄膜。用高分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BDCB-C60复合薄膜的表面形貌和结构特性,结果表明BDCB-C60复合薄膜是一种不同于纯C60薄膜和纯BDCB薄膜的结构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开关 扫描电镜 碳60 薄膜 复合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versible,electical and optical switching on silver 3—phenyl—1—ureidonitrile complex thin films
7
作者 张昊旭 宋延林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1196-1199,共4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二测投影方向的投影角、椭圆长短轴长度以及倾角的计算
8
作者 张士彤 张蕴琦 张昊旭 《中国大学教学》 1986年第3期37-39,共3页
西安交通大学李承绪老师《斜二测椭圆长短轴倾斜角度的计算》一文(见本刊1984年第5期),精确地计算了斜二测椭圆长轴对轴测轴倾角 Y0=7°1′5″,以利于用电子计算机绘图。本文从斜二测投影状况出发,用正投影图画正面斜二测图为例。
关键词 投影方向 斜二测图 短半轴 计算机绘图 圆半径 轴向变形系数 投影线 交通大学 投影理论 轴测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单体3-phenyl-1-ureidonitrile薄膜的超高密度信息存储 被引量:10
9
作者 时东霞 宋延林 +3 位作者 张昊旭 解思深 庞世瑾 高鸿钧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61-364,共4页
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 )在 3 phenyl 1 ureidonitrile (PUN)有机单体薄膜上进行了超高密度信息存储的研究 .通过在STM针尖和高定向裂解石墨 (HOPG)衬底之间施加一系列的电压脉冲 ,在薄膜上写入了一个稳定的 5× 6信息点阵 ,信息... 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 )在 3 phenyl 1 ureidonitrile (PUN)有机单体薄膜上进行了超高密度信息存储的研究 .通过在STM针尖和高定向裂解石墨 (HOPG)衬底之间施加一系列的电压脉冲 ,在薄膜上写入了一个稳定的 5× 6信息点阵 ,信息点的大小是 0 8nm .电流 电压 (I V)曲线表明 ,施加电压脉冲前后薄膜的导电性质发生了变化 .信息点的写入机制可能是强电场作用下引发的PUN分子的局域聚合 ,从而导致薄膜由高电阻态向低电阻态转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密度信息存储 有薄膜 扫描隧道显微镜 微观电学性质
原文传递
纳米尺度的数据存储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业亮 郭海明 +3 位作者 刘虹雯 时东霞 张昊旭 高鸿钧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7期1281-1289,共9页
对当前的磁、光存储技术及基于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的超高密度存储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它们各自的存储机理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比较。磁、光存储技术将追求更小的信息位尺度,面临接近其原理上的超顺磁效应限制和光的衍射极限的限制。... 对当前的磁、光存储技术及基于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的超高密度存储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它们各自的存储机理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比较。磁、光存储技术将追求更小的信息位尺度,面临接近其原理上的超顺磁效应限制和光的衍射极限的限制。SPM具有原子级分辨及纳米加工能力,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的存储机理研究及存储器件的设计,成为超高密度信息存储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尺度 数据存储 超高密度信息存储 磁存储 光存储 SPM 存储机理 超顺磁效应 纳米电子学
原文传递
超高密度信息存储分子存储及其存储机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鸿钧 时东霞 +1 位作者 张昊旭 林晓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53-455,共3页
在有机功能纳米薄膜上通过扫描隧道显微技术实现了超高密度的信息存储 ,存储点的大小在 1 3nm左右 ,存储点间距为 1 5nm ,相应的存储密度为 10 1 3bits cm2 .实验与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 ,其存储机理是薄膜的导电性质的变化 .
关键词 超高密度信息存储 分子存储 有机功能材料 扫描探针显微术 纳米薄膜材料 存储机理 导电性
原文传递
1-壬烷基硫醇稳定的金纳米粒子的二维自组织 被引量:1
12
作者 江鹏 解思深 +5 位作者 姚建年 何声太 张昊旭 时东霞 庞世瑾 高鸿钧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9-211,共3页
报道一种由硫醇稳定的小尺寸金纳米粒子形成的二维六方密堆积有序结构. 这种结构是通过将含有金纳米粒子的甲苯溶胶滴在平整基底上而自发形成的. 金纳米粒子主要是利用相转移试剂4-辛基溴化铵将金氯酸根离子从水相转移至甲苯有机相中, ... 报道一种由硫醇稳定的小尺寸金纳米粒子形成的二维六方密堆积有序结构. 这种结构是通过将含有金纳米粒子的甲苯溶胶滴在平整基底上而自发形成的. 金纳米粒子主要是利用相转移试剂4-辛基溴化铵将金氯酸根离子从水相转移至甲苯有机相中, 然后以硼氢化钠作为还原剂将其还原后得到的. 在加入还原剂之前, 先将一定量的1-壬烷基硫醇加入有机相中作为稳定剂, 以此来调控金纳米粒子的成核和生长速度, 从而达到制备目标尺寸金纳米粒子的目的. 紫外-可见(UV)、红外光谱(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结果表明了硫醇包裹的金纳米粒子的生成.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进一步证实了金纳米粒子的尺寸及由其构成的二维六方密堆积有序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二维自组织 纳米有序结构体 1-壬烷基硫醇 二维六方密堆积有序结构 化学湿法 结构表征
原文传递
表面包敷1-壬基硫醇的银纳米粒子形成过程及其自组织有序阵列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声太 姚建年 +6 位作者 解思深 汪裕萍 江鹏 时东霞 张昊旭 庞世瑾 高鸿钧 《中国科学(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4-538,共5页
用紫外 可见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表面包敷有 1 壬基硫醇的银纳米粒子的形成过程 .结果表明 ,银纳米粒子的形成是先快速形成较大粒子 ,然后是粒子分解和轻微长大的动态过程 .
关键词 银纳米粒子 形成过程 表面包敷 1-壬基硫醇 自组织有序阵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