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严复的现代国家观和国家民族观
1
作者 张亚月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7-245,248,共10页
1895—1904年,严复的民族/国家思想不断发展演变、逐阶上升,经历了三个各有侧重的阶段。第一阶段为1895年,严复译出《天演论》初稿,发表《直报》四雄文,爆发出强烈的保种救亡意识,高扬民(种)族主义旗帜。第二阶段为1897—1898年,严复创... 1895—1904年,严复的民族/国家思想不断发展演变、逐阶上升,经历了三个各有侧重的阶段。第一阶段为1895年,严复译出《天演论》初稿,发表《直报》四雄文,爆发出强烈的保种救亡意识,高扬民(种)族主义旗帜。第二阶段为1897—1898年,严复创办《国闻报》,刊发这一时期代表作《拟上皇帝书》,提出现代国家的内政外交方略,显示他已初具民族国家意识。第三阶段为1900—1904年,严复深刻意识到盲目排外的激进民族主义对国家的祸患,遂汲取A History of Politics中的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理论和现代国民国家学说,翻译成《社会通诠》并于1904年出版,由此奠定他的现代国家观以及国家民族观。第一阶段,严复极力宣扬社会达尔文主义、强调灭种危机、主张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竞争保种;第二阶段,他认识到国际社会有一定公理、中国之危机更多来自内部,所以强调清廷政府要提升内政外交水平、加强国家能力;第三阶段,他则以国家民族观念批判激进民族主义,宣扬法治宪政的现代国民国家以及不分民(种)族人人平等自由的“国家社会”。严复在20世纪初就奠定了其富于现代性的国家理论和国族观,不仅在当时处于世界前沿,至今亦仍有显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现代国家观 国家民族观 国民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启蒙意识与当代中国大学精神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亚月 梁兴国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4-127,共4页
作为一场由中国早期现代大学中的知识阶层所引领的历史事件,"五四运动"留给我们极为丰富的精神遗产,其中启蒙意识是五四精神的最深刻内涵,也是"五四运动"得以生发的一个前提性条件。但后来",救亡压倒了启蒙&qu... 作为一场由中国早期现代大学中的知识阶层所引领的历史事件,"五四运动"留给我们极为丰富的精神遗产,其中启蒙意识是五四精神的最深刻内涵,也是"五四运动"得以生发的一个前提性条件。但后来",救亡压倒了启蒙",启蒙所主张的个人主体意识之觉醒潮流,汇入到了民族主体性觉醒的大潮中,整体主义从此成为中国社会思维的主要脉络。在此逻辑下,中国知识阶层的主体意识与独立性趋于消沉,物质主义思潮又使得信仰和价值迷失,大学精神和学人品格日渐模糊。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的建构与形塑,有必要接续五四时期所张扬的启蒙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启蒙意识 思想改造 主体性 大学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伦理视野中的民间宗教及其功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亚月 张薇薇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22-30,共9页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整体,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儒家文化为中华民族内部的族际伦理奠定了宽容开放的伦理基调,而民间宗教传统则在日常生活层面具体细微地雕琢共同的民族精神。承继先秦巫祝文化的遗存、糅合了儒释道...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整体,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儒家文化为中华民族内部的族际伦理奠定了宽容开放的伦理基调,而民间宗教传统则在日常生活层面具体细微地雕琢共同的民族精神。承继先秦巫祝文化的遗存、糅合了儒释道三教精神、带有原始宗教色彩的民间宗教,对于中华各个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俗常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这增强了中华各民族间的精神联结,促进了民族混居地区各族生活习俗的趋同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认同与民族融合。但是民间宗教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处境,致使其文化功能部分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伦理 民族融合 民间宗教 儒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博雅教育维度审视大学德育:目标、方法及途径 被引量:7
4
作者 张亚月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7-149,共3页
博雅教育重在培育学生内在的精神生命和道德力量,同时培养学生自由思考、自主选择的能力以及在此之上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博雅教育的特质,注定了它与德育在教育目标上有着高度的一致。从博雅教育维度来审视当前我国大学的德育实践,就... 博雅教育重在培育学生内在的精神生命和道德力量,同时培养学生自由思考、自主选择的能力以及在此之上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博雅教育的特质,注定了它与德育在教育目标上有着高度的一致。从博雅教育维度来审视当前我国大学的德育实践,就会发现其存在着无根化、形式化的弊端,致使其往往不能够实现预期目标。我国大学德育,应以促成大学生完善的道德品格和心智的全面成长为目标,以渗透了良善价值的校园共同体的日常熏陶作为德育方法,以阅读人文经典、接续人类文明、培植现代公民道德为其实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雅教育 通识教育 人文学科 大学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育的历史性变革:从政治认同走向社会认同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亚月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5-40,共6页
2010年教育部颁行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公民社会的最基本价值植入我国德育的指导方针。2014年4月1日,教育部颁行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这将确保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德育的... 2010年教育部颁行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公民社会的最基本价值植入我国德育的指导方针。2014年4月1日,教育部颁行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这将确保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德育的重要资源。德育指导思想的这两次重大调整,与中共十八大重新表述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为呼应,由此将公民社会道德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融入德育指导思想之中,促使我国德育指导思想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由政治认同走向了社会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历史性变革 政治认同 社会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伦理维度中的社会道德滑坡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亚月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8-42,共5页
社会道德的滑坡,是近20年来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对此问题的分析,一直有着各种不同的立场和路径,但只有从制度层面展开的分析才能切中肯綮———制度的现实导向会塑造社会个体的行动模式,制度的价值逻辑会造就社会生活中的实然价值... 社会道德的滑坡,是近20年来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对此问题的分析,一直有着各种不同的立场和路径,但只有从制度层面展开的分析才能切中肯綮———制度的现实导向会塑造社会个体的行动模式,制度的价值逻辑会造就社会生活中的实然价值。制度精神中对于工具理性过度推崇而搁置价值理性,致使社会拜金成风、道德意识淡漠,是今日社会诚信大面积丧失、社会道德滑坡的最深刻根源;正视并解决政治伦理层面的深层问题,才是解决我们社会道德持续滑坡的根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滑坡 制度精神 政治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概念源头看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目标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亚月 《云梦学刊》 2015年第6期133-136,共4页
国内在使用通识教育概念时,往往指向英文语境中的General Education(译为通识教育),而忽视了西方通识教育理念的另一面相Liberal Education(自由教育)。从西文语境的历史渊源来看,Liberal Education是根基、本源、灵魂,而General Educat... 国内在使用通识教育概念时,往往指向英文语境中的General Education(译为通识教育),而忽视了西方通识教育理念的另一面相Liberal Education(自由教育)。从西文语境的历史渊源来看,Liberal Education是根基、本源、灵魂,而General Education则是Liberal Education在现代社会中的一种适应版本。二者在意涵上相辅相成,互相诠释。国内高校在引入通识教育理念时,往往忽视Liberal Education的内涵与特征。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目标应是自由教育精神和内涵的实现。真正的通识教育,会更为关注学生自我生命的成长和内在精神的繁盛,而这是一切创造性能力的根源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自由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高校通识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8
作者 张亚月 《城市学刊》 2016年第2期88-92,共5页
通识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自由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内在的精神生命和道德力量以及在此之上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推展通识教育是提升高等教育水准的有效途径。近些年来上海高校中普遍开展了通识教育;鉴于对通识教育内涵与实施要点的理解... 通识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自由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内在的精神生命和道德力量以及在此之上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推展通识教育是提升高等教育水准的有效途径。近些年来上海高校中普遍开展了通识教育;鉴于对通识教育内涵与实施要点的理解深度不同,各高校间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实施水平。在上海国际化程度日益增强、上海市积极提升高等教育水准的情况下,上海高校的通识教育当前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上海高校 通识教育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德育与政治教育的关系
9
作者 张亚月 《云梦学刊》 2016年第2期133-136,共4页
德育与政治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我国长期混淆不分。相比之下,德育要比政治教育更为根本、更为基础、更为意义重大。德育与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一种张力。越是专制程度高的社会,这种张力越小,二者越会接近同一;越是自由开放的社会,... 德育与政治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我国长期混淆不分。相比之下,德育要比政治教育更为根本、更为基础、更为意义重大。德育与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一种张力。越是专制程度高的社会,这种张力越小,二者越会接近同一;越是自由开放的社会,这种张力越大,德育和政治教育就越泾渭分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政治教育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虚构主义的理论困境与可能前景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亚月 《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3,共4页
道德虚构主义试图在实在论和反实在论、认知主义和非认知主义之间采取一种调和的第三种路线。它接受了反实在论的道德属性本体观,但同时又和实在论者一样坚持道德话语表面的规范性特点。道德虚构主义并不可能实现它的理论目标,在它的理... 道德虚构主义试图在实在论和反实在论、认知主义和非认知主义之间采取一种调和的第三种路线。它接受了反实在论的道德属性本体观,但同时又和实在论者一样坚持道德话语表面的规范性特点。道德虚构主义并不可能实现它的理论目标,在它的理论承诺中有着不可逾越的缺陷。为了成为一种有效的元伦理理论,它应该寻找新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虚构 道德虚构主义 作为二阶元伦理理论的道德虚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彼岸世界的回归——论康德伦理学的局限性及其出路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亚月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1-46,共6页
康德伦理学建基于康德以理性为基础的哲学体系之上,暗含着一个"理性人"的假设,认为人的一切道德行为都源出于其理性特质。这种理论建构的局限性在于,一方面使康德伦理学抽象、空洞,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也不能够在现... 康德伦理学建基于康德以理性为基础的哲学体系之上,暗含着一个"理性人"的假设,认为人的一切道德行为都源出于其理性特质。这种理论建构的局限性在于,一方面使康德伦理学抽象、空洞,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也不能够在现实中解决德福一致的问题。只有适当地转换康德伦理学的视角,引入社会、历史因素,才能突破其局限性,使其得到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形式伦理学 社会人 此岸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肤康搽剂佐治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宝川 何秋萍 +1 位作者 陈丽芳 张亚月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14期1682-1683,共2页
目的:观察儿肤康搽剂局部外用治疗手足口病(HFMD)患儿皮肤上的斑丘疹、疱疹的疗效。方法:手足口病患儿62例,按入院先后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儿肤康搽剂,对照组使用本院自制制剂炉甘石洗剂,两种药物的剂量、用药... 目的:观察儿肤康搽剂局部外用治疗手足口病(HFMD)患儿皮肤上的斑丘疹、疱疹的疗效。方法:手足口病患儿62例,按入院先后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儿肤康搽剂,对照组使用本院自制制剂炉甘石洗剂,两种药物的剂量、用药方法和疗程均相同,使用时将药物均匀涂于患处,3次/d,疗程7d。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总有效率66.7%,经统计学处理χ2=5.64,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儿肤康搽剂能止痒、抗变态反应,可以佐治HFMD的皮损,迅速止痒,减轻患儿痛苦。炉甘石洗剂具有收敛及止痒的作用而无儿肤康搽剂的上述作用。说明儿肤康搽剂可试用于急HFMD皮损的辅助治疗,可起到快速止痒、消肿、止痛、抗感染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肤康搽剂 佐治 手足口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对肋骨骨折合并气胸引流术患者的疼痛情况、住院时间的影响分析
13
作者 张亚月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85-0188,共4页
观察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于肋骨骨折并发血气胸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以我院70例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术的骨折伴血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在给予... 观察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于肋骨骨折并发血气胸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以我院70例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术的骨折伴血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在给予综合护理管理和常规护理后,观察两组患者的 疼痛评分、负面情绪评分以及手术后的排痰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及护理干预后,两组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均明显降低,其中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排痰容易度高达97.14%,比对照组80.00%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的负面情绪评价方面,干预组总住院时间、焦虑(MAMA)评分及 抑郁评分(HAMD)较对照组更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控制其不良情绪,减少不良反应,有助于术后排痰,缩短恢复时间,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胸引流术 综合护理 肋骨骨折 住院时间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艺术初探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亚月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64-66,共3页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十分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应选择"激"这一教学艺术。要"激趣",激发学生兴趣;"激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情",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激思&quo...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十分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应选择"激"这一教学艺术。要"激趣",激发学生兴趣;"激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情",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激思",激发学生的思维;"激疑",激发学生的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程 理念 语文教学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慈善伦理与公民意识培育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亚月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60,共5页
现代意义上的慈善是指将好处和利益施加于那些跟自己没有直接关系的陌生他者,是超越一般性社会义务的"份外的"付出。在当代中国社会慈善事业迅猛发展的局面下,迫切需要加强慈善伦理的研究以对实践问题作出回应。现代社会的公... 现代意义上的慈善是指将好处和利益施加于那些跟自己没有直接关系的陌生他者,是超越一般性社会义务的"份外的"付出。在当代中国社会慈善事业迅猛发展的局面下,迫切需要加强慈善伦理的研究以对实践问题作出回应。现代社会的公民伦理应是当前建构中国社会慈善伦理的关键理论资源。这是因为,慈善伦理与公民伦理有着天然的亲缘性和内在逻辑上的深刻联系。公民意识的大力培育,有益于养成公民个体的道德品格、共同体意识与强健的行动力,必将塑造出积极的慈善行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伦理 公民伦理 公民意识
原文传递
志愿精神与雷锋精神的关系辨析及整合前景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亚月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0-24,共5页
在当前社会实践层面,志愿精神与雷锋精神相互叠合,共同发挥着鼓舞社会风气、弘扬社会良善道德的作用。但在理论层面上,这两种精神之间还是有着相当的差异,它们形成时的社会背景不同,在伦理特质上各有不同,在规范伦理理论体系中的位置也... 在当前社会实践层面,志愿精神与雷锋精神相互叠合,共同发挥着鼓舞社会风气、弘扬社会良善道德的作用。但在理论层面上,这两种精神之间还是有着相当的差异,它们形成时的社会背景不同,在伦理特质上各有不同,在规范伦理理论体系中的位置也不同。对这两种道德资源从理论层面展开辨析,是为了在建设公民社会的实践中更好地整合雷锋精神和志愿精神,从而建构符合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环境、符合公民社会特质的道德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锋精神 志愿精神 公民社会 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论公民社会价值的引入与德育指导思想的调整——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德育内容的解读与思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亚月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7-111,共5页
"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对德育工作的指导价值有着一种建构性的设计,给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公民价值"两种内容和方向有所不同的指导价值。德育指导价值的这种设计思路,体现了当前中国社会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对德育工作的指导价值有着一种建构性的设计,给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公民价值"两种内容和方向有所不同的指导价值。德育指导价值的这种设计思路,体现了当前中国社会的转型期特征:社会道德和精神生活中的基本价值观,一方面既要向未来公民社会中通行的社会价值靠拢,因为这是中国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要延续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价值传统,继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维持现有社会秩序方面的现实作用。德育指导价值上的这种建构性设计,符合我国社会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公民社会 建构主义
原文传递
启蒙之业未竟 我辈仍需奋进——写在商务印书馆成立120周年之际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亚月 《群言》 2017年第8期39-42,共4页
商务印书馆从其开馆之初,就与现代文明有着不解之缘。中国社会自鸦片战争起,就始终面临着如何接洽现代性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商务印书馆扮演着"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角色,承载着教育救国的历史使命。在商务印书馆成立120周年之际,... 商务印书馆从其开馆之初,就与现代文明有着不解之缘。中国社会自鸦片战争起,就始终面临着如何接洽现代性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商务印书馆扮演着"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角色,承载着教育救国的历史使命。在商务印书馆成立120周年之际,抚今追昔的意义不仅在于纪念先贤,更在于如何继承先贤的遗志,将他们的未竟之业担在肩头,继续在启蒙思想、教育兴国的道路上走下去,努力推进尚未完成的启蒙与现代化转型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明 教育救国 现代性 张元济 现代化转型 思想启蒙 现代中国 看世界 急风骤雨 现代启蒙
原文传递
严复:不合时宜的启蒙者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亚月 《群言》 2021年第4期54-57,共4页
生于乱世而想坚守赤子之心,大抵会成为不合时宜的人,其意见就总会与时人之潮流相左。这位理论建树格外谨慎周全之人,在最初日军觊觎、国运之战不可避免时,却刚烈无比,坚决主战;甲午海战惨败后,不仅在公开发表的《原强续篇》中直指一个&q... 生于乱世而想坚守赤子之心,大抵会成为不合时宜的人,其意见就总会与时人之潮流相左。这位理论建树格外谨慎周全之人,在最初日军觊觎、国运之战不可避免时,却刚烈无比,坚决主战;甲午海战惨败后,不仅在公开发表的《原强续篇》中直指一个"和"字亡了北洋(水师),而且如同火山爆发般喷涌写出《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章、译出《天演论》,在国家危亡之际从文化根柢处直指国弱民贫之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海战 《天演论》 火山爆发 论世变之亟 启蒙者 救亡决论 不合时宜 赤子之心
原文传递
“全球化时代的道德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简讯
20
作者 张亚月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4-54,共1页
日前,由上海市伦理学会和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联合主办的“全球化时代的道德教育”国际学术研游会在上海大学举行。来自美国、印度、法国、韩周以及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约50人与会,就全球化时代道德教育的路径和对策提... 日前,由上海市伦理学会和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联合主办的“全球化时代的道德教育”国际学术研游会在上海大学举行。来自美国、印度、法国、韩周以及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约50人与会,就全球化时代道德教育的路径和对策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全球化时代 道德教育 简讯 上海大学 社会科学 专家学者 科研机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