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临床病理特征的人工智能胃癌生存预测模型构建及效能验证 被引量:1
1
作者 周璐青 廖旭慧 +1 位作者 曹学全 蒋苏甜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62-268,共7页
目的探讨联合临床病理特征和人工智能(AI)算法构建的胃癌生存预测模型的效能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丽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00例胃癌患者的病理信息,筛选与生存结局高度相关的指标。采用10倍交叉验证法将200例患者以2... 目的探讨联合临床病理特征和人工智能(AI)算法构建的胃癌生存预测模型的效能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丽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00例胃癌患者的病理信息,筛选与生存结局高度相关的指标。采用10倍交叉验证法将200例患者以2∶8的比例分为建模队列40例和验证队列160例。与生存结局高度相关的指标采用随机梯度提升(gbm)、广义线性模型(glmnet)、逻辑回归模型(plr)、径向基函数核支持向量机(svmRadial)、贝叶斯模型(naive_bayes)和随机森林模型(ranger)6种AI算法在建模队列中构建胃癌生存预测模型,并在验证队列中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200例患者中存活组109例,死亡组91例。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肿瘤位置、神经浸润和TNM分期在存活组和死亡组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与生存结局均相关(均P<0.05)。ROC曲线显示单项指标预测患者生存的AUC均>0.500。综合比较6种算法的多维度考量指标发现,基于svmRadial算法下的5项病理特征组合生存预测模型综合效能最佳,AUC为0.817,灵敏度为0.762,特异度为0.833,准确度为0.795。在验证队列中svmRadial算法下的5项病理特征组合生存预测模型AUC为0.624。结论AI技术能够有效提升5项病理特征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从多维度综合分析患者情况,具有优异的辅助潜能,可为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管理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病理特征 人工智能 生存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廖旭慧 吴勤丽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0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分析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相关的临床病理指标,从中筛选出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8例口腔鳞癌患者,对年龄、性别、发病部位、T分期、微血管密度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两组... 目的分析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相关的临床病理指标,从中筛选出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8例口腔鳞癌患者,对年龄、性别、发病部位、T分期、微血管密度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两组之间年龄、性别、病程、发病部位、病理分级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年龄(t=4.28)、性别(χ2=2.53)、病程(t=6.83)、发病部位(χ2=1.51)、病理分级(χ2=1.74),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组中T2期以上的例数及COX-2阳性表达率明显多于无淋巴结转移组(χ2分别=7.79、6.45,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肿瘤浸润深度和微血管密度明显大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分别=3.52、2.35,P均<0.05)。结论临床T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微血管密度和COX-2表达的增加,是口腔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血管球瘤二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3
作者 廖旭慧 《现代实用医学》 2010年第7期799-800,共2页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对2例胃血管球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胃血管球瘤形态学上由大小一致的血管球细胞围绕扩张的血管呈实性和巢状排列,核圆无异型性。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对2例胃血管球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胃血管球瘤形态学上由大小一致的血管球细胞围绕扩张的血管呈实性和巢状排列,核圆无异型性。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SMA及actin(+)。结论胃血管球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胃原发性良性间叶性肿瘤,易误诊为类癌、胃间质瘤等,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管球瘤 病理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泡状胎块与水肿性流产患者印记基因P57kip2检测分析
4
作者 廖旭慧 宋云 《中国乡村医药》 2010年第11期55-56,共2页
水泡状胎块(HM)是最常见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根据肉眼检查、显微镜下特点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和临床表现不同,分为完全性水泡状胎块(CHM)和部分性水泡状胎块(PHM)。临床上单纯依靠病理组织学难以区分一些不典型病例。
关键词 完全性水泡状胎块 P57KIP2 检测分析 印记基因 水肿性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染色体核型分析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导管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5
作者 廖旭慧 宋云 欧阳露 《现代实用医学》 2009年第9期998-998,1002,F0004,共3页
目的探讨涎腺导管癌(SDC)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结合国内外记载SDC病例报道,对6例SDC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SDC好发于老年人,主要发生于腮腺,次为颌下腺,生长迅速,易侵犯神经,经淋巴及血道转移。组织学特点与乳腺导管... 目的探讨涎腺导管癌(SDC)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结合国内外记载SDC病例报道,对6例SDC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SDC好发于老年人,主要发生于腮腺,次为颌下腺,生长迅速,易侵犯神经,经淋巴及血道转移。组织学特点与乳腺导管癌极为相似,特征是导管样细胞呈实性、筛孔状和乳头状等结构,中心有粉刺样坏死。免疫表型:CK、EMA、P53、CerbB-2、GCDFP-15均阳性,SMA、S-100均阴性。结论SDC为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治疗以局部扩大切除加颈淋巴清扫术为主,辅以术后放疗或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印戒细胞癌二例
6
作者 廖旭慧 王伟新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1期4-4,6,共2页
关键词 乳腺印戒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物对关节炎大鼠模型的病理学形态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海 吴勤丽 +2 位作者 廖旭慧 陶勇玲 欧阳露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对关节炎大鼠模型的病理学形态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40只关节炎(AA)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和阳性药物组,造模1周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雷公藤多甙、白藜芦醇及硫酸氨基葡萄糖灌胃,实验组给予白藜芦...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对关节炎大鼠模型的病理学形态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40只关节炎(AA)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和阳性药物组,造模1周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雷公藤多甙、白藜芦醇及硫酸氨基葡萄糖灌胃,实验组给予白藜芦醇30 mg/(kg·d),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甙12 mg/(kg·d),阳性药物组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35 mg/(kg·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给予5 mL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给药1周,观察各组关节病理学形态及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实验组关节肿胀度及关节炎指数分别为10.8%±2.1%、(2.93±1.42),与对照组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阳性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浆黏度为(1.54±0.13)mPa·s,红细胞压积为(49.43±0.29),红细胞聚集指数为(2.98±0.17),与对照组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阳性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能显著改善骨关节炎血液流变学状态,减少关节滑膜组织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对于促进关节软骨修复、降低关节炎症和纤维化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白藜芦醇 血液流变学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85例甲状腺术中冰冻切片与术后石蜡切片诊断对比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阙金莲 廖旭慧 《现代实用医学》 2016年第7期890-892,共3页
目的探讨冰冻切片诊断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和提升诊断准确率的措施。方法对1 585例甲状腺术中冰冻切片与术后石蜡切片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 585例甲状腺疾病术中冰冻切片共确诊1 532例,总体确诊率为96.66%。与石蜡切片诊... 目的探讨冰冻切片诊断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和提升诊断准确率的措施。方法对1 585例甲状腺术中冰冻切片与术后石蜡切片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 585例甲状腺疾病术中冰冻切片共确诊1 532例,总体确诊率为96.66%。与石蜡切片诊断完全符合1 520例(95.90%),基本符合12例(0.76%),假阴性22例(1.39%),延迟诊断31例(1.95%),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确诊率分别为98.28%、92.20%。结论冰冻切片技术对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积极排除取材、制片、诊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不断积累诊断经验,能有效提高冰冻切片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冰冻切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胃癌26例病理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海 吴勤丽 +1 位作者 廖旭慧 吴珺 《中国乡村医药》 2013年第16期59-60,共2页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内镜下病理特点及分型,以期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收集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其大小、类型、浸润深度,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 26例胃镜诊...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内镜下病理特点及分型,以期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收集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其大小、类型、浸润深度,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 26例胃镜诊断为早期胃癌患者术后均确诊为胃癌,发病部位以胃窦部最多,分型以表浅型最多。结论胃镜检查是诊断早期胃癌的有效手段,早期胃癌好发部位是胃窦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胃镜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T细胞淋巴瘤5例
10
作者 吴勤丽 廖旭慧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90-91,共2页
关键词 肠道T细胞淋巴瘤 恶性肿瘤 肠上皮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ⅠA2~ⅡA2期宫颈癌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小燕 廖旭慧 +1 位作者 吴勤丽 张海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0年第7期961-96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ⅠA2~ⅡA2期宫颈癌妇女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丽水市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13例ⅠA2~ⅡA2期宫颈癌患者的资料,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35岁组(52例)和≥35岁组(6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ⅠA2~ⅡA2期宫颈癌妇女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丽水市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13例ⅠA2~ⅡA2期宫颈癌患者的资料,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35岁组(52例)和≥35岁组(6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 <35岁组患者初次性生活年龄显著低于≥35岁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57,P<0.05),首发临床症状中接触性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35岁组患者(χ~2=6.221,P<0.05),而阴道不规则流血发生率显著低于≥35岁组患者(χ~2=4.634,P<0.05),<35岁组患者吸烟率显著高于≥35岁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5,P<0.05)。两组患者初潮年龄、孕次、产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14、1.023、0.978,均P>0.05),且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05)。<35岁组腺癌比例、临床分期Ⅰ期比例和切缘阳性比例均显著高于≥3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85、5.305、4.744,均P<0.05)。两组患者肿瘤生长方式、病理分化程度、宫旁浸润、宫颈浸润深度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803、1.159、0.407、1.090、0.972,均P>0.05),两组患者肿瘤生长方式均以外生型为主,<35岁为46.15%,≥35岁组为40.98%。结论性生活过早、吸烟在<35岁年龄组宫颈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年轻宫颈癌患者肿瘤类型中腺癌比例增加,且易发生切缘阳性,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临床特点 病理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12
作者 雷爱媛 王勇伟 +1 位作者 阙晓华 廖旭慧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第9期727-728,共2页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外周T细胞淋巴瘤,占所有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15%~20%,属少见类型。该病的特征为系统性疾病,多形性浸润累及淋巴结、伴有明显的高内皮血管和滤泡树突细胞的增生。在REAL和WHO分类中被定义为一类来源于成...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外周T细胞淋巴瘤,占所有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15%~20%,属少见类型。该病的特征为系统性疾病,多形性浸润累及淋巴结、伴有明显的高内皮血管和滤泡树突细胞的增生。在REAL和WHO分类中被定义为一类来源于成熟T细胞的恶性肿瘤,以往由于病例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乳酸脱氢酶 超敏C反应蛋白 免疫组化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8-3p靶向xCT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分子机制及其与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13
作者 吴珺 廖旭慧 +1 位作者 吴勤丽 余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526-536,共11页
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但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分子机制并为完全阐明.胱氨酸/谷氨酸反转运体X(cystine/glutamate antiporter,xCT)被证实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并与细胞的铁死亡... 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但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分子机制并为完全阐明.胱氨酸/谷氨酸反转运体X(cystine/glutamate antiporter,xCT)被证实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并与细胞的铁死亡有关.目的探讨miR-128-3p靶向xCT基因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分子机制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Oncomine数据库中比较胱氨酸/xCT基因在人结直肠癌及多种实体肿瘤中的表达.肿瘤免疫(tumor immune estimation resource,TIMER)数据库中分析xCT表达水平与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关系.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vs癌旁组织差异表达miRNA数据集GSE18392,筛序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差异表达miRNA,筛选条件为Log2FC>1,adjP<0.05.microRNA靶基因在线预测算法(Targetscan,miRDB和StarBase)预测xCT上游靶miRNA.GSE18392差异表达miRNA和预测靶基因取交集得到miR-128-3p.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28-3p与xCT靶向调控关系.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人正常肠上皮细胞及人结直肠癌细胞系、38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xCT及miR-128-3p表达水平.溴化噻唑蓝四氮唑[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实验和划痕实验观察转染外源性miR-128-3p-mimic后人结癌细胞(SW480)增殖和迁移能力有无改变.结果结直肠癌组织xCT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筛选并预测miR-128-3p为xCT上游靶向调控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miR-128-3p可靶向结合xCT基因3’UTR区域.xCT在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SW480,LoVo及SW620)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肠上皮细胞(NCM460),(P<0.05),而miR-128-3p在人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肠上皮细胞异(P<0.05).转染外源性miR-128-3p mimic可显著下调SW480细胞中xCT表达水平,并抑制SW480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xCT在38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而miR-128-3p在癌组织中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癌组织中miR-128-3p与xCT表达负相关(r_(pearson)=-0.43,P<0.05).免疫组化显示xCT阳性表达于细胞膜,呈棕黄色颗粒,在癌组织中阳性率63.2%.xCT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P<0.05)和脉管浸润(P<0.05)有关.xCT表达水平与结肠癌CD8+T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浸润有关(P<0.05),与直肠癌CD8+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P<0.05),而于其他淋巴细胞浸润水平无关(P>0.05).结论xCT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上调,miR-128-3p可通过与xCT基因3’UTR结合抑制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miR-128-3p/xCT通路有望成为肠癌靶向治疗新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xCT miR-128-3p 铁死亡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感染宫颈病变组织中E2F1和P-Akt及miR-424与COX-2 mRNA水平 被引量:3
14
作者 廖旭慧 周璐青 +2 位作者 卢洪胜 陈雨薇 徐永仙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984-2988,共5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宫颈病变组织中E2F转录因子1(E2F1)、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微小核糖核酸-424(miR-424)与血清环氧合酶-2(COX-2)信使核糖核酸(mRNA)水平.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2年9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90...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宫颈病变组织中E2F转录因子1(E2F1)、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微小核糖核酸-424(miR-424)与血清环氧合酶-2(COX-2)信使核糖核酸(mRNA)水平.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2年9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90例HPV感染宫颈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进展情况分为慢性宫颈炎(CCS)组(5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81例),宫颈癌组(51例);比较三组患者、CIN组不同分级及不同HPV感染状态下组织中E2F1、P-Akt、miR-424与血清COX-2 mRNA水平,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E2F1、P-Akt、miR-424、COX-2 mRNA与HP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患者组织中E2F1阳性率、P-Akt表达率及血清COX-2 mRNA水平均高于CIN组和CCS组,CIN组高于CCS组;宫颈癌组患者组织中miR-424均低于CIN组、CCS组,CIN组低于CCS组(P<0.05);CINⅢ级组患者组织中P-Akt表达率及血清COX-2 mRNA水平均高于CINⅡ级组、CINⅠ级组,CINⅡ级组高于CINⅠ级组;CINⅢ级组患者组织中miR-424水平均低于CINⅡ级组、CINⅠ级组,CINⅡ级组低于CINⅠ级组(P<0.05);HPV阳性患者组织中E2F1阳性率、P-Akt表达率及血清COX-2 mRNA水平均高于HPV阴性患者;HPV阳性患者组织中miR-424水平均低于HPV阴性患者(P<0.05);E2F1、P-Akt、COX-2 mRNA与HPV感染呈正相关(P<0.05);miR-424与HPV感染呈负相关(P<0.05).结论E2F1、P-Akt、miR-424及血清COX-2 mRNA与宫颈病变的进程密切相关,且其与HPV感染具有密切的关联,对HPV感染具有一定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人乳头状瘤病毒 E2F转录因子1 磷酸化蛋白激酶B 微小核糖核酸-424 环氧合酶-2
原文传递
P504S、34βE12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廖旭慧 赵碧芬 +1 位作者 王维新 欧阳露 《临床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高分子角蛋白34βE12和α-甲酰基-辅酶A P504S表达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前列腺癌、3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标本进行P504S、34βE1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P504S、34βE12阳性表达在前列... 目的探讨高分子角蛋白34βE12和α-甲酰基-辅酶A P504S表达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前列腺癌、3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标本进行P504S、34βE1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P504S、34βE12阳性表达在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2~6分与7~10分P504S阳性表达两组间构成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504S、34βE12免疫组化表达对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04S 34ΒE12 前列腺癌 诊断
原文传递
癌抗原125 CD68及癌胚抗原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廖旭慧 张小燕 卢洪胜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3年第16期3108-3112,共5页
目的分析癌抗原125(CA125)、CD68、癌胚抗原(CEA)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与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8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均行手术切除癌组织,并留取子宫内膜癌组织和距离癌组织边缘2 cm以上的癌旁... 目的分析癌抗原125(CA125)、CD68、癌胚抗原(CEA)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与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8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均行手术切除癌组织,并留取子宫内膜癌组织和距离癌组织边缘2 cm以上的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中CA125、CD68、CEA阳性表达率。分析CA125、CD68、CEA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统计子宫内膜癌患者1年生存率。结果癌旁组织中CA125、CD68、CEA阳性率分别为18.75%、76.25%、16.25%;癌组织中CA125、CD68、CEA阳性率分别为80.00%、21.25%、82.50%。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CA125、CEA阳性率较高,CD68阳性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034,70.236,48.430,均P<0.05)。CA125、CEA与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均呈正相关,CD68与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均呈负相关(均P<0.05)。控制年龄、病理类型后,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125、CD68、CEA与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均相关(均P<0.05)。随访1年,失访5例,7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1年生存率为69.33%(52/75)。CA125、CEA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低于CA125、CEA阴性表达患者,CD68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高于CD68阴性表达患者(χ^(2)=3.912,6.413,7.509,均P<0.05)。结论CA125、CEA在子宫内膜癌中呈高表达,CD68在子宫内膜癌中呈低表达,联合检测有利于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病情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癌抗原125 CD68 癌胚抗原
原文传递
微小RNA-15a-3p靶向调控烯醇化酶2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17
作者 廖旭慧 张小燕 卢洪胜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3年第15期2855-2860,共6页
目的 探讨微小RNA-15a-3p(miR-15a-3p)靶向调控烯醇化酶2(ENO2)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qRT-PCR检测人卵巢癌组织和细胞系中miR-15a-3p表达,对卵巢癌细胞SKOV3进行干预,过表达miR-15a-3p或同时过表达miR-15a-3p和ENO2,... 目的 探讨微小RNA-15a-3p(miR-15a-3p)靶向调控烯醇化酶2(ENO2)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qRT-PCR检测人卵巢癌组织和细胞系中miR-15a-3p表达,对卵巢癌细胞SKOV3进行干预,过表达miR-15a-3p或同时过表达miR-15a-3p和ENO2,分别检测SKOV3细胞增殖、凋亡,Western Blot检测ENO2、CyclinD1、Bax及Bcl-2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5a-3p和ENO2的靶向关系。结果 miR-15a-3p在卵巢癌组织表达水平(0.47±0.06)显著低于癌旁组织(1.05±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08,P<0.05)。miR-15a-3p在卵巢癌细胞系HO-8910、SKOV3、A2780及OVCAR3中表达水平分别为(0.75±0.07)、(0.25±0.04)、(0.58±0.07)及(0.47±0.05),显著低于HOSEpiC细胞(1.01±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326,P<0.05)。选择SKOV3细胞进行后续实验,与miR-NC组比较,miR-15a-3p mimics组细胞凋亡率[(18.56±3.25)%]高于miR-NC组[(2.98±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85,P<0.05);细胞OD值[(0.35±0.04)]和EdU阳性细胞率[(13.35±2.73)%]低于miR-NC组[(0.70±0.08),(35.34±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335、29.374,均P<0.05);ENO2、CyclinD1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0.35±0.04)、(0.31±0.04)及(0.44±0.06)]低于miR-NC组[(0.87±0.07)、(1.05±0.13)及(1.23±0.16)],Bax蛋白表达水平[(1.15±0.12)]高于miR-NC组[(0.27±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364、25.735、26.256及25.273,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证实,miR-15a-3p可靶向调控ENO2表达,过表达ENO2可逆转过表达miR-15a-3p对SKOV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降低细胞凋亡(P<0.05)。结论 miR-15a-3p在卵巢癌组织和细胞中低表达,过表达miR-15a-3p可靶向抑制ENO2表达,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5a-3p 烯醇化酶2 卵巢癌 增殖 凋亡
原文传递
HPV E6/E7 mRNA检测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18
作者 余伟 廖旭慧 +1 位作者 吴勤丽 吴琦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1年第12期2691-2693,共3页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检测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9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963例已婚女性,根据筛查方法不同分为TCT+HPV DNA组(525例)和TCT+HPV E6/E...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检测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9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963例已婚女性,根据筛查方法不同分为TCT+HPV DNA组(525例)和TCT+HPV E6/E7 mRNA组(438例)。比较HPV E6/E7 mRNA检测和T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TCT+HPV E6/E7 mRNA组初筛阳性率为32.00%(140/438),低于TCT+HPV DNA组的39.00%(204/525)(P<0.05)。两组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NILM)、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筛查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阴道镜转诊率及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CT+HPV E6/E7 mRNA组宫颈癌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37.19%、98.47%及64.61%,均高于TCT+HPV DNA组的19.93%、67.52%及41.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PV E6/E7 mRNA和T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 E6/E7 mRNA检测 TCT 宫颈癌 筛查
原文传递
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雷爱媛 王勇伟 +1 位作者 阙晓华 廖旭慧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2年第23期3618-3619,共2页
目前甲状腺微小癌主要通过TGAbTPOAb检测131I摄取率功能、正常血清降钙素、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冰冻病理切片等检查确诊,而快速确诊甲状腺微小癌,可以使外科医生选择适当的术式,避免二次手术或过治疗,从而保持甲状腺激素水平... 目前甲状腺微小癌主要通过TGAbTPOAb检测131I摄取率功能、正常血清降钙素、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冰冻病理切片等检查确诊,而快速确诊甲状腺微小癌,可以使外科医生选择适当的术式,避免二次手术或过治疗,从而保持甲状腺激素水平,防止甲状旁腺激素低下及喉返神经损伤。本研究主要探讨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癌 冰冻病理切片 诊断价值 抽吸细胞学检查 甲状腺激素水平 查对 喉返神经损伤 甲状旁腺激素
原文传递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两种亚型的组织及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珺 罗娟 +3 位作者 吴勤丽 宋云 廖旭慧 张海 《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814-817,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S-BOT)微乳头型与经典类型的组织及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7例S-BOT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进行重新分型,并分析不同亚型肿瘤的组织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经重新评估后,7例被归入微乳头型组,20...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S-BOT)微乳头型与经典类型的组织及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7例S-BOT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进行重新分型,并分析不同亚型肿瘤的组织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经重新评估后,7例被归入微乳头型组,20例被归入经典类型组。两组病例在年龄、单双侧、肿瘤局部是否有自然破裂、肿瘤表面是否有新生物及镜下盆腹膜种植、可见砂粒体及淋巴结受累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微乳头型组瘤体较经典类型组小(P<0.05),在镜下有着可区分的组织学特征,7例微乳头型者均具有>5mm的连续性特殊微乳头状结构区;该微乳头长度是其宽度的5倍或5倍以上,几乎不具有支持性纤维轴心;有时可见筛状结构与微乳头混合存在。而经典类型S-BOT的乳头为粗大的乳头,并有典型的水肿性纤维血管轴心,乳头旁散在与乳头表面细胞相似的细胞巢团。[结论]与经典类型S-BOT相比,微乳头型S-BOT具有独特的、镜下可辨识的微乳头结构,诊断主要基于镜下特殊的形态特点及其>5mm的连续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交界性浆液性肿瘤 微乳头型 病理学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