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疗药物与LAK细胞联合抗癌的可行性 被引量:3
1
作者 康世均 李金翰 +1 位作者 王小宁 陈泽洪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10,共3页
采用3H-TdR释放法检测6种常用化疗药物对LAK细胞杀瘤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化疗药物对IL-2诱导LAK细胞活性及对培养好的LAK细胞活性的影响各不相同,同种化疗药物不同浓度时的影响也有差异。卡铂(Carbo... 采用3H-TdR释放法检测6种常用化疗药物对LAK细胞杀瘤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化疗药物对IL-2诱导LAK细胞活性及对培养好的LAK细胞活性的影响各不相同,同种化疗药物不同浓度时的影响也有差异。卡铂(Carbo)和顺铂(CDDP)对IL-2诱导LAK细胞活性无抑制作用,且可增强培养好的LAK细胞的杀瘤活性;环磷酰胺(CTX)和5-氟尿嘧啶(5-Fu)对诱导及培养好的LAK细胞活性均无抑制作用;阿霉素(ADM)和丝裂霉素(MMC)对诱导及培养好的LAK细胞活性均有抑制作用。由此推论Carbo和CDDP与IL-2/LAK细胞联合抗癌可望产生协同效应;CTX和5-Fu与IL-2/LAK细胞联合抗癌可能有相加作用;而ADM和MMC则可能削弱LAK细胞的杀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药物疗法 LAK细胞 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能刀治肺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康世均 罗荣城 +5 位作者 廖旺军 王传斌 罗宇玲 张呜江 吴湖柄 张雪林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56-556,共1页
目的观察聚能刀治疗肺癌的的效果.方法在CT引导下准确将电极针杆插人肿瘤内部,每个靶区治疗时间5~15 min,小于3.5 cm的肿块一次杀灭,大于3.5 cm的肿块分多点杀灭.结果术后1~2周经PET证实聚能刀的作用范围仅局限于3.5 cm左右,对作用范... 目的观察聚能刀治疗肺癌的的效果.方法在CT引导下准确将电极针杆插人肿瘤内部,每个靶区治疗时间5~15 min,小于3.5 cm的肿块一次杀灭,大于3.5 cm的肿块分多点杀灭.结果术后1~2周经PET证实聚能刀的作用范围仅局限于3.5 cm左右,对作用范围内的组织可完全杀灭,对杀灭范围以外的正常组织无损伤.普通胸片和CT均显示聚能刀治疗后肿瘤阴影有所增大.结论聚能刀可有效杀灭肺部肿瘤,PET是评价聚能刀治疗近期局部疗效的最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能刀 肺癌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常用化疗药物对IL-2诱导LAK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康世均 李金瀚 王小宁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37-39,共3页
选用3H-TdR释放法及掺入法分别检测LAK细胞活性、LAK细胞增殖功能及9种临床常用肺癌化疗药物对LAK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化疗药物对IL-2诱导LAK细胞活性的影响不同,同种化疗药物不同浓度间的影... 选用3H-TdR释放法及掺入法分别检测LAK细胞活性、LAK细胞增殖功能及9种临床常用肺癌化疗药物对LAK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化疗药物对IL-2诱导LAK细胞活性的影响不同,同种化疗药物不同浓度间的影响也有差异。卡铂(Carbo)、足叶乙甙(VP16)、5-氟尿嘧啶(5-Fu)有增强作用;环磷酰胺(CTX)、顺铂(CDDP)、长春新碱(VCR)、甲氨喋呤(MTX)对IL-2诱导LAK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阿霉素(ADM)、丝裂霉素(MMC)在较高浓度时,抑制LAK细胞活性产生。除CTX外的8种药物均显著抑制LAK细胞增殖功能。实验表明:常规剂量的化疗不会抑制LAK细胞活性的产生,5-Fu、Carbo、VP16与IL-2结合抗癌可望产生协同疗效.IL-2先于化疗给药并维持至化疗后一定时间,其联合抗癌效果可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 杀伤细胞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H─TdR法检测LAK细胞活性的建立及人肺腺癌细胞株(GLC─82)对LAK细胞的敏感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康世均 李金瀚 王小宁 《癌症》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用3H-TdR释放法检测了个旧人肺腺癌细胞株(GLC─82),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及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对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用3H─TdR... 用3H-TdR释放法检测了个旧人肺腺癌细胞株(GLC─82),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及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对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用3H─TdR释放法检测NK、LAK细胞活性具有灵敏、准确、重复性好的优点,适用于国内一般实验室开展;GLC─82细胞对NK细胞不敏感,而对LAK细胞敏感,提示人肺腺癌用LAK细胞治疗可能有效,GLC─82细胞可作为检测LAK细胞活性的靶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3H-TDR 杀伤细胞 淋巴因子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肺腺癌细胞经化疗药物作用后对LAK细胞的敏感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康世均 李金瀚 +1 位作者 孟玉茹 王小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09-311,共3页
在体外实验中研究了8种化疗药物作用后的个旧人肺腺癌细胞(GLC-82)对LAK细胞的敏感性。GLC-82细胞本身对化疗药物不敏感,经药物作用24小时后用3H-TdR释放法检测LAK细胞对其杀伤率。结果表明:顺铂(CD... 在体外实验中研究了8种化疗药物作用后的个旧人肺腺癌细胞(GLC-82)对LAK细胞的敏感性。GLC-82细胞本身对化疗药物不敏感,经药物作用24小时后用3H-TdR释放法检测LAK细胞对其杀伤率。结果表明:顺铂(CDDP)、卡铂(Carbo)、阿霉素(ADM)、丝裂霉素(MMC)及长春新硷(VCR)处理后的GLC-82细胞对LAK细胞的敏感性增强;环磷酰胺(CTX)、足叶乙甙(VP16)及5-氟脲嘧啶(5-Fu)则无明显影响。实验提示:对化疗不敏感的肺腺癌用CDDP、Carbo、ADM、MMC及VCR后加用LAK细胞可提高肺癌治疗的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药物疗法 LA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结核1例报告
6
作者 康世均 谢剑明 马树东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925-925,共1页
关键词 脾结核 淋巴瘤 诊断 误诊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18)F-FDG PET显像评价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术疗效 被引量:20
7
作者 吴湖炳 王全师 +3 位作者 黄祖汉 赵件兰 王明芳 康世均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目的 探讨用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评价射频消融术治疗肺、肝恶性肿瘤疗效的可行性。方法 肺和肝脏恶性肿瘤患者 2 2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其中单发病灶 10例 ,多发病灶 12例。治疗前、后各行 1次PET显像者 10例 ,仅治疗后行PE... 目的 探讨用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评价射频消融术治疗肺、肝恶性肿瘤疗效的可行性。方法 肺和肝脏恶性肿瘤患者 2 2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其中单发病灶 10例 ,多发病灶 12例。治疗前、后各行 1次PET显像者 10例 ,仅治疗后行PET显像者 12例。临床随访时间 6个月~ 2年。结果 ① 2 2例患者共 38个病灶 ,射频消融术治疗野内皆可见放射性缺损灶 ,经CT、X线胸片随访证实缺损灶为坏死组织。 12例PET显像发现有 15个缺损灶边缘存在环形或弧形放射性浓聚灶 ,影像学随访和病理检查证实 9例 12个缺损灶边缘有残余恶性肿瘤 ,余 3例 3个缺损灶边缘浓聚影为炎症反应。边缘肿瘤残余病灶的标准摄取值 (SUV)明显高于炎症反应 (6 .96 5± 2 .72 6对 2 .6 0 7±0 6 90 ,P <0 .0 5 )。②治疗前后各行 1次PET显像者 10例 ,14个治疗病灶治疗前见1 8F FDG高度浓聚 ,治疗后治疗野呈放射性缺损 ,SUV分别为 7.932± 3.130和 0 .70 6± 0 .2 97(P <0 .0 0 1)。未行消融术治疗病灶 9个 ,第 2次显像病灶浓聚程度稍增高 ,SUV分别为 5 .95 2± 1.92 7和 5 .2 5 7± 1.932 (P >0 .0 5 )。③ 13例治疗后 2周内行CT检查与PET显像比较 ,治疗后CT皆示病灶较治疗前增大 ,肺内病灶密度改变不明显 ,2例肝癌病灶密度改变 ,而PET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射频消融术 ^18F-FDGPET显像 疗效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率预测结直肠癌病人预后关系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英英 张佳和 +3 位作者 张湾 杨子科 罗荣城 康世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2-627,共6页
目的探讨初诊时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率(CAR)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并与其他基于全身炎症反应的评分系统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4年12月于南方医院确诊的原发新发且临... 目的探讨初诊时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率(CAR)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并与其他基于全身炎症反应的评分系统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4年12月于南方医院确诊的原发新发且临床病理因素资料完整的结直肠癌病人163例,并对其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各个病理因素的最佳界值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的测量和比较用De Long等确立的方法 ;分析初诊时CAR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分类变量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连续变量组间对比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CAR的最佳界值是0.132,CAR低组(CAR<0.132)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157.0±395.3天,CAR高组(CAR≥0.132)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661.0±136.4天,组间比较P<0.001。CAR、NLR和GP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6、0.550和0.642,CAR相比NLR和GPS有更高的曲线下面积,对NLR和GPS评分后的病人采用CAR再次评估,部分病人得到相反的预后预测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中,年龄、C反应蛋白、白蛋白、CAR、NLR、GPS、血小板计数、TMN分期、Dukes分期和化疗方式均与总生存时间相关(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上述临床病理因素,显示TMN分期(Ⅰ~Ⅳ期,风险比HR=1.689,95%CI:1.146-2.488,P=0.008)和Dukes分期(A/B/C,风险比HR=2.447,95%CI:1.349-4.441,P=0.003)与总生存时间相关。结论如以前报道的基于全身炎症反应的评分系统(GPS和NLR)一样,CAR也能有效预测结直肠癌病人的预后,且CAR能弥补这两种评分系统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率 基于全身炎症反应的评分系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与非手术综合治疗对照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金瀚 马树东 +3 位作者 康世均 谢剑明 盛信秀 罗荣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535-537,共3页
背景与目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中手术加入是否对生存期有益仍无定论。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计划中有手术加入和无手术加入的生存期之差别。方法自1992年5月至1999年5月,114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被... 背景与目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中手术加入是否对生存期有益仍无定论。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计划中有手术加入和无手术加入的生存期之差别。方法自1992年5月至1999年5月,114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被分成两组。A组:共56例,ⅢA期39例,ⅢB期17例;中位KPS为80(70~90);综合治疗计划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中医药治疗;术式: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系统清扫或淋巴结取样49例,袖式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5例,右侧全肺切除2例;术前或术后辅助化疗方案包括MVP、NP、TC及GP等,每4周重复,共4~6周期;肺内病灶或纵隔野放射治疗总剂量5000~6000cGy。B组:共58例,ⅢA期23例,ⅢB期35例;中位KPS为70(60~90);综合治疗计划除不作手术外,其余大致与A组相同。结果A组:①随访期内转移部位依次为淋巴结、胸膜肺、骨、脑、肝、心包、皮肤和肾上腺;②中位存活时间27个月,1、2、5年生存率分别为82.1%、60.7%和25.0%。B组:①随访期内转移部位依次为淋巴结、胸膜肺、骨、脑、肝、心包、皮肤、肾上腺、胰腺和食管;②中位存活时间13个月,1、2、5年生存率分别为53.4%、31.0%和1.7%。A组中位生存期明显优于B组(P=0.0001),两组间1、2、5年生存率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4,P<0.01;χ2=8.9,P<0.01;χ2=11.5,P<0.01)。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有手术加入者与不手术者相比,前者可明显改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放疗 手术治疗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心脏毒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覃晶 张鹏海 +3 位作者 钱新宇 康世均 罗荣城 王月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30-932,937,共4页
目的评价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和N端B型脑钠肽(NT-proBNP)三种心肌生化标志物以及心电图在监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心脏毒性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8例恶性肿瘤患者分成两组,A组(24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B组(2... 目的评价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和N端B型脑钠肽(NT-proBNP)三种心肌生化标志物以及心电图在监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心脏毒性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8例恶性肿瘤患者分成两组,A组(24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B组(24例)单纯化疗,每治疗周期的d0、d15检测心电图,以及血清CK-MB、cTnT和血浆中NT-proBNP水平,共观察2个治疗周期。结果A组每个治疗周期结束后CK-MB,cTnT和NT-proBNP与治疗前基线相比明显升高(P<0.05),B组组内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基线)CK-MB,cTnT和NT-proBN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每个周期治疗后A组CK-MB,cTnT和NT-proBNP水平与B组相比均有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组内不同治疗时间心电图异常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二周期治疗后心电图异常率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存在确切的心脏毒性。CK-MB、cTnT和NT-proBNP可作为预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心脏毒性的心肌生化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心脏毒性 心肌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金瀚 康世均 +5 位作者 陈碧君 郑航 盛信秀 李黎波 刘国龙 马树东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26-28,共3页
目的: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自1992年5月至1996年8月在该科住院的106例晚期非细胞肺癌随机分为两组:A组52例中药加化疗,B组54例单用化疗,两组化疗方案大致相同。A组所用中药遵循辨证论治分为肺脾气虚... 目的: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自1992年5月至1996年8月在该科住院的106例晚期非细胞肺癌随机分为两组:A组52例中药加化疗,B组54例单用化疗,两组化疗方案大致相同。A组所用中药遵循辨证论治分为肺脾气虚、肺热痰湿、肺胃阴虚和气滞血淤型。结果:A组和B组根据WHO标准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2.6%和40.7%(P>0.05);1年存活率分别为69.2%和61.1%(P>0.05);2年存活率分别为44.6%和16.6%(P<0.0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个月和9个月。结论:A组中位生存期的延长和2年生存率的明显提高可能与中药的治疗作用密切相关,但中药与化疗结合尚未能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中药 化疗 中位生存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 存活率 药的治疗 气滞血淤型 治疗有效率 非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浅表淋巴结转移癌 被引量:5
12
作者 石敏 廖旺军 +2 位作者 康世均 席菁乐 罗荣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88-1289,共2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对43例浅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进行治疗,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出粒子分布及数量,局部浸润麻醉后,超声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结果4例(9.3%)患者...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对43例浅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进行治疗,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出粒子分布及数量,局部浸润麻醉后,超声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结果4例(9.3%)患者肿瘤完全缓解,31例(72.1%)患者肿瘤部分缓解,6例(14.0%)肿瘤稳定,2例(4.7%)肿瘤进展,有效率为81.4%。无严重皮肤反应、骨髓抑制及其它并发症。结论B超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浅表淋巴结转移癌具有方法简单、定位准确、疗效确切、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是一种安全的微创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粒子 淋巴结转移癌 超声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评价聚能刀射频治疗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7
13
作者 廖旺军 罗荣城 +4 位作者 康世均 吴湖炳 王传斌 罗宇玲 张鸣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6-377,共2页
目的探讨以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技术评价恶性肿瘤射频治疗术近期疗效的可行性。方法应用PET对恶性肿瘤患者经聚能刀射频治疗前后靶区的放射性强度进行观察。结果聚能刀射频治疗后,33例患者54个治疗靶区均可测得治疗区域中心放射性缺... 目的探讨以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技术评价恶性肿瘤射频治疗术近期疗效的可行性。方法应用PET对恶性肿瘤患者经聚能刀射频治疗前后靶区的放射性强度进行观察。结果聚能刀射频治疗后,33例患者54个治疗靶区均可测得治疗区域中心放射性缺损,提示治疗区域组织被灭活。结论PET检查对聚能刀射频治疗的近期疗效评价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射频治疗 P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1 siRNA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体内外增殖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齐艳霞 康世均 +1 位作者 刘新会 罗荣城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10期14-16,20,共4页
目的探讨靶向Notch1基因小干扰RNA(Notch1 siRNA,以下简称siNotch)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体内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将siNotch转染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株B16F1,诱导RNA干扰,采用RT-PCR、Western blot、MTT法及细胞克隆试验体外检测细... 目的探讨靶向Notch1基因小干扰RNA(Notch1 siRNA,以下简称siNotch)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体内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将siNotch转染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株B16F1,诱导RNA干扰,采用RT-PCR、Western blot、MTT法及细胞克隆试验体外检测细胞Notch1基因和蛋白表达及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变化。随后分别将转染及对照细胞皮下接种于同基因C57BL/6小鼠(分别为转染组及对照组),在成瘤过程中瘤内注射相应siNotch1,记录肿瘤生长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处死动物后取肿瘤比较各组肿瘤体积,并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和Notch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siNotch1转染B16F1细胞后,细胞增殖能力、克隆形成率及小鼠体内成瘤等均受到抑制(P<0.01),免疫组化显示转染组Notch1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siNotch1可降低细胞Notch1的表达,从而抑制小鼠MM细胞的增殖与生长,可作为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小鼠 细胞增殖 靶向Notch1基因小干扰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射频治疗肺部肿瘤13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国龙 吴红瑛 +2 位作者 罗荣城 康世均 李爱民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80-381,共2页
关键词 CT引导 射频治疗 肺部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能刀治疗肝脏肿瘤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廖旺军 罗荣城 +3 位作者 康世均 王传斌 罗宇玲 张鸣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460-461,共2页
目的 观察聚能刀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在B超引导下,以聚能刀治疗肝脏肿瘤病人36例(共42个瘤灶)。结果 88.6%的病人腹痛明显缓解,83.9%的病人食欲改善;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图像(PET)检查示所有病例治疗区域可... 目的 观察聚能刀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在B超引导下,以聚能刀治疗肝脏肿瘤病人36例(共42个瘤灶)。结果 88.6%的病人腹痛明显缓解,83.9%的病人食欲改善;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图像(PET)检查示所有病例治疗区域可见放射性缺损,提示论治疗区域肿瘤组织灭活,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以聚能刀治疗肝脏肿瘤安全、有效,PET检查评价其疗效有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能刀 肝脏肿瘤 PET 射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泉预防肿瘤化疗药物所致消化道反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金瀚 盛信秀 +3 位作者 康世均 王琦 周小平 李娟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1996年第1期32-33,共2页
本文对174例恶性肿瘤患者在应用铂类或非铂类化学药物治疗前静脉注射康泉,观察其预防的效果。完全有效率达到83.3%,不含铂类药物组康泉预防消化道反应的效果显著优于含铂药物组(P<0.05)。康泉3mg单剂给药法完全有效率78.8%,康泉3m... 本文对174例恶性肿瘤患者在应用铂类或非铂类化学药物治疗前静脉注射康泉,观察其预防的效果。完全有效率达到83.3%,不含铂类药物组康泉预防消化道反应的效果显著优于含铂药物组(P<0.05)。康泉3mg单剂给药法完全有效率78.8%,康泉3mg给药两天的双剂法完全有效率91.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别(P<0.05)。康泉3mg与地塞米松结合的给药法虽略优于单用康泉,但其完全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泉 肿瘤 化疗药物 消化道反应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生物治疗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罗荣城 康世均 《肿瘤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6-22,共7页
近年来,鼻咽癌的生物治疗已取得可喜的进展。该文就主动免疫治疗、过继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免疫调节剂、分子靶向治疗及生物化疗等生物治疗手段在鼻咽癌治疗中的作用作一概述。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生物疗法 分子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D-1过表达增强衰老肿瘤细胞疫苗抗小鼠乳腺癌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泽宏 林惠文 +4 位作者 胡康 苏如雄 赖楠 杨子科 康世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PD-1(sPD-1)过表达后对衰老肿瘤细胞疫苗(STCV)抗小鼠乳腺癌的增强作用。方法干扰素γ(IFN-γ)刺激小鼠乳腺癌细胞4T1,流式细胞术检测PD-L1表达;sPD-1过表达慢病毒感染4T1,显微镜观察增强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CCK8实验比... 目的探讨可溶性PD-1(sPD-1)过表达后对衰老肿瘤细胞疫苗(STCV)抗小鼠乳腺癌的增强作用。方法干扰素γ(IFN-γ)刺激小鼠乳腺癌细胞4T1,流式细胞术检测PD-L1表达;sPD-1过表达慢病毒感染4T1,显微镜观察增强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CCK8实验比较4T1、4T1/sPD-1增殖活力;q RT-PCR、Western blot从m RNA、蛋白质水平验证sPD-1表达;干扰素γ预处理4T1细胞,添加4T1/sPD-1培养上清,孵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PD-1阳性细胞比例;X射线照射联合Veliparib处理4T1、4T1/sPD-1细胞,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观察蓝染细胞比例;Balb/c小鼠右后腿皮下种植4T1,左后腿注射PBS、4T1 STCV、4T1/sPD-1 STCV,观察各组小鼠成瘤率。结果 IFN-γ能导致4T1细胞PD-L1上调(P<0.001),且浓度越高,PD-L1表达上调越明显,最高达(84.80±1.03)%;病毒感染4T1细胞后,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CCK8实验中4T1、4T1/sPD-1细胞增殖曲线无明显差异(P>0.05);4T1/sPD-1细胞在m RNA和蛋白质上均可检测到sPD-1表达产物,4T1细胞则均未能检测到;干扰素γ预处理的4T1细胞,PD-1阳性比例(6.893±0.271)%,添加4T1/sPD-1细胞培养液处理后,PD-1阳性细胞比例升高达(55.450±0.555)%(P<0.001);4T1、4T1/sPD-1在联合处理后,镜下见大量蓝染变形的衰老细胞;小鼠荷瘤实验中,预防肿瘤发生实验,PBS组所有小鼠出现肿瘤生长,4T1 STCV组有28.787%小鼠未发生肿瘤,4T1/sPD-1 STCV组近55.556%小鼠未发现肿瘤发生;治疗肿瘤实验中,观察期内PBS组小鼠均发生肿瘤,4T1 STCV、4T1/sPD-1 STCV组无瘤小鼠比例分别为11.111%和38.89%。结论衰老肿瘤细胞疫苗对小鼠乳腺癌具有防治作用,且sPD-1过表达后能够增强衰老肿瘤细胞疫苗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PD-1 X射线 Veliparib 衰老肿瘤细胞疫苗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IL-12的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在肿瘤免疫微环境重建过程中抑制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严友葓 徐虹铃 +2 位作者 赖楠 杨子科 康世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56-863,共8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IL-12的恶性黑色素瘤细胞B16对肿瘤免疫微环境重建过程中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慢病毒感染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以构建稳定过表达IL-12的B16细胞株;利用qRT-PCR、ELISA检测IL-12的表达情况;通过平板细胞... 目的探讨过表达IL-12的恶性黑色素瘤细胞B16对肿瘤免疫微环境重建过程中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慢病毒感染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以构建稳定过表达IL-12的B16细胞株;利用qRT-PCR、ELISA检测IL-12的表达情况;通过平板细胞克隆形成实验验证转染病毒对B16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利用ELISA检测B16/IL-12细胞在体内表达IL-12的能力;将健康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种B16细胞及B16/IL-12细胞,14 d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引流区淋巴结中高表达PD-1的T细胞比例;利用650cGy剂量的放射线照射C57BL/6小鼠以构建免疫重建模型,并将造模后的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种B16细胞及B16/IL-12细胞,将未接受放疗处理的小鼠作为对照组接种B16细胞,记录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情况,接种细胞14 d后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肿瘤引流区淋巴结以及肿瘤组织中PD-1^+T细胞比例。结果B16/IL-12细胞相比于B16细胞显著增加IL-12的表达(P<0.001);转染IL-12过表达慢病毒并未对B16细胞增殖能力造成显著影响(P>0.05);接种B16/IL-12细胞的何瘤小鼠在其肿瘤组织中含有更高水平的IL-12(P<0.01);常规荷瘤小鼠模型中,B16/IL-12组小鼠较B16组小鼠具有更低比例的CD4^+PD-1^+T细胞(P<0.01),而CD8^+T细胞群中,PD-1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免疫重建小鼠模型中,接种B16细胞的小鼠肿瘤引流区淋巴结和肿瘤组织中的CD4^+PD-1^+T细胞(P<0.05)及CD8^+PD-1^+T细胞比例(P<0.01)均高于正常B16组小鼠,接种B16/IL-12细胞的免疫重建小鼠肿瘤引流区淋巴结及肿瘤组织中的CD4^+PD-1^+T细胞比例(P<0.01)和CD8^+PD-1^+T细胞比例(P<0.001)相比于接种B16细胞的免疫重建小鼠均有显著降低;在小鼠肿瘤生长过程中,接种B16/IL-12细胞的免疫重建小鼠的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0.001)。结论肿瘤区域过表达IL-12后可减少免疫重建过程中肿瘤区域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达到良好的肿瘤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2 PD-1 肿瘤免疫微环境 恶性黑色素瘤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