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成气制高级醇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佳琪 王姗姗 +3 位作者 车远军 李飞 史坤谋 常世豪 《工业催化》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并结合我国“贫油、少气、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能源结构现状,开发合成气直接催化制取高级醇绿色工艺符合我国重大战略需求,其催化剂的开发是该技术发展的关键和难点。基于此,对合成气制高级醇反应及其催化剂进...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并结合我国“贫油、少气、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能源结构现状,开发合成气直接催化制取高级醇绿色工艺符合我国重大战略需求,其催化剂的开发是该技术发展的关键和难点。基于此,对合成气制高级醇反应及其催化剂进行综述,系统性总结了现有生产工艺、催化剂类型以及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合成气直接制取高级醇研究探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工程 合成气 高级醇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油田尾矿经济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2
作者 王佳琪 吕园 +2 位作者 王菲菲 常世豪 刘星悦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14-116,共3页
本文结合延长油田实际生产特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全方位分层次的尾矿评价方法。通过从技术分类评价和经济效益评价两方面,全面的对油田的尾矿数量及经济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确定油田区块(单井)效益的判别方法,同时根据油田实际生产... 本文结合延长油田实际生产特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全方位分层次的尾矿评价方法。通过从技术分类评价和经济效益评价两方面,全面的对油田的尾矿数量及经济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确定油田区块(单井)效益的判别方法,同时根据油田实际生产状况,利用经济极限产量法对区块(单井)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油田 尾矿 经济评价 开发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肥组合和施肥方式对谷子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代小冬 常世豪 +5 位作者 杨育峰 陈煜 王春义 杨晓平 杨国红 李君霞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16,共4页
为了摸索谷子高产施肥中氮肥的最佳组合和施肥方式,以谷子品种豫谷17号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氮肥组合和施肥方式对谷子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施氮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共设置7个处理:(1)氮肥为尿素,只作基肥;(2)氮肥为尿素,同时作基肥和追肥;... 为了摸索谷子高产施肥中氮肥的最佳组合和施肥方式,以谷子品种豫谷17号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氮肥组合和施肥方式对谷子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施氮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共设置7个处理:(1)氮肥为尿素,只作基肥;(2)氮肥为尿素,同时作基肥和追肥;(3)氮肥为碳酸氢铵,只作基肥;(4)氮肥为缓释硫酸铵,只作基肥;(5)氮肥为缓释硫酸铵和尿素,只作基肥;(6)氮肥为碳酸氢铵和缓释硫酸铵,只作基肥;(7)氮肥为碳酸氢铵和尿素,碳酸氢铵作基肥,尿素作追肥。结果表明,处理6谷子的叶面积、穗粗、单穗质量和产量最大,其中叶面积比处理1、2、3、4、5、7分别增加6.60%、1.77%、9.41%、1.07%、3.72%、3.41%,穗粗分别增加4.41%、2.23%、7.21%、2.33%、8.51%、0.65%,单穗质量分别增加6.99%、20.25%、26.36%、12.75%、20.31%、3.38%,产量分别增加9.58%、13.93%、21.57%、21.77%、23.08%、0.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氮肥组合 施肥方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油溶性稠油降黏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全红平 常世豪 +2 位作者 宋颖智 邵红云 卢虹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9-183,共5页
利用2,2,3,3-四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TM)、苯乙烯(ST)、马来酸酐(MAH)和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4种单体,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一种油溶性稠油降黏剂。通过单因素法对降黏剂的合成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合成条件为:n(TM)∶n(ST)∶n(MAH)∶n(S... 利用2,2,3,3-四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TM)、苯乙烯(ST)、马来酸酐(MAH)和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4种单体,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一种油溶性稠油降黏剂。通过单因素法对降黏剂的合成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合成条件为:n(TM)∶n(ST)∶n(MAH)∶n(SMA)=1∶3∶2∶10、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6 h、单体质量分数为50%、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质量分数为1.5%。通过红外光谱仪对降黏剂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性能评价发现,当降黏剂质量分数为600μg/g时,最优降黏效率为70.19%。扫描电镜分析结果发现,降黏剂能与胶质、沥青质作用,破坏原有结构,起到降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降黏 油溶性稠油降黏剂 四元聚合 降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夏大豆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性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常世豪 杨青春 +5 位作者 舒文涛 李金花 李琼 张保亮 张东辉 耿臻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6-72,共7页
以2018年黄淮海区试60个夏大豆参试品种(系)为材料,对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性分析。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组平均产量最高,南组平均粗蛋白含量最高;有效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高,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产量与单株有... 以2018年黄淮海区试60个夏大豆参试品种(系)为材料,对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性分析。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组平均产量最高,南组平均粗蛋白含量最高;有效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高,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产量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数呈显著负相关;百粒重与株高、主茎节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粗蛋白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12个主要农艺性状被提取到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6.78%。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0个品种(系)被分为2大类,每类又分为2个亚群,但60个品种(系)未按照北组、中组和南组的地域而区分开,说明黄淮海区域大豆品种(系)遗传背景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改进雷达图分析法在大豆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常世豪 耿臻 +5 位作者 杨青春 舒文涛 李金花 李琼 张保亮 张东辉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2-868,共7页
为解决传统雷达图在分析过程中存在因评价指标排序不同而引起最终结果不一致以及相邻评价指标相互影响的问题,本研究对传统雷达图分析法进行改进,引入评价指标权重,并根据权重大小首次采用“座次”排序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排序,以相邻评... 为解决传统雷达图在分析过程中存在因评价指标排序不同而引起最终结果不一致以及相邻评价指标相互影响的问题,本研究对传统雷达图分析法进行改进,引入评价指标权重,并根据权重大小首次采用“座次”排序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排序,以相邻评价指标的角度平均值作为夹角值,并计算评价对象所对应雷达图的n边形面积和周长,再引入评价函数计算各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值进行定量评价。以2018年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区域试验南片B组的15个参试品种(系)为例绘制雷达图,周豆33号、兴豆6号和荷豆33号评价指标协调性较好,临豆11、山宁23和中黄202评价指标协调性较差,其它9个评价对象协调性趋于中间。改进雷达图分析法评价结果与仅依靠产量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但稍有不同,排名结果差别最大的为兴豆6号、祥丰2号和临豆11。利用改进的雷达图分析法能够弥补仅对产量单一性状进行评价中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种选育 雷达图 定量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大豆类型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逐步回归与通径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常世豪 李金花 +5 位作者 李琼 耿臻 杨青春 舒文涛 张保亮 张东辉 《种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6-99,105,共5页
以2008年黄淮海夏大豆南片国家区试A组和B组共30个品种为试验材料,根据各品种粗脂肪含量将其分为高油品种、普通品种和低油品种三大类型,对3种大豆类型的产量与相关性状分别进行逐步回归、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产量相关的农艺... 以2008年黄淮海夏大豆南片国家区试A组和B组共30个品种为试验材料,根据各品种粗脂肪含量将其分为高油品种、普通品种和低油品种三大类型,对3种大豆类型的产量与相关性状分别进行逐步回归、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中,单株粒重是对提高产量正效应最大的农艺性状。此外,在高油类型品种中,百粒重和生育期具有正效应,有效分枝对产量具有负效应;在普通大豆类型中,百粒重、生育期和株高对提高产量均具有正效应;在低油品种类型中,生育期、株高对提高产量具有正效应,底荚高度对提高产量具有负效应。在大豆品种的选育过程中应在选择生育期适宜品系的基础上,注重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的选择,同时选择少分枝类型的品系有利于获得高油大豆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产量 逐步回归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LUP值的夏大豆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常世豪 耿臻 +5 位作者 杨青春 舒文涛 李金花 李琼 张保亮 张东辉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5,共6页
以2018年黄淮海夏大豆南片的2组(A、B)区域试验数据为研究对象,对产量及其相关的9个农艺性状(V1~V9)进行最佳线性无偏估计(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并基于BLUP值分析产量与9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力和相关性。结果显示,生育... 以2018年黄淮海夏大豆南片的2组(A、B)区域试验数据为研究对象,对产量及其相关的9个农艺性状(V1~V9)进行最佳线性无偏估计(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并基于BLUP值分析产量与9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力和相关性。结果显示,生育期的变异范围最小,有效分枝数最大;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和百粒重的遗传力较高,产量、底荚高度和单株粒重较低;与产量相关性较大的是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9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大小排序不一致,主要由于农艺性状之间相互影响造成。在夏大豆选育过程中,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和百粒重可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产量、底荚高度和单株粒重应在高世代进行选择。选育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性状的选择,这是快速选育出高产大豆品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区域试验 BLUP值 遗传力 通径分析
原文传递
利用雷达图分析大豆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常世豪 耿臻 +3 位作者 杨青春 舒文涛 李琼 李金花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年第7期48-51,共4页
本研究利用2018年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南片A组15个参试品种(含对照)在10个试验点的产量平均值数据,初次用雷达图分析大豆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结果显示,15个参试品种在1号、2号、3号、6号、7号试验点的产量较低,在4号、5号、8号、9号... 本研究利用2018年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南片A组15个参试品种(含对照)在10个试验点的产量平均值数据,初次用雷达图分析大豆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结果显示,15个参试品种在1号、2号、3号、6号、7号试验点的产量较低,在4号、5号、8号、9号、10号试验点的产量较高。丰产性前三名为郑1307、郑1311、周豆28号,稳产性前三名为周豆28号、科豆11号、郑1307,综合排名前三名为郑1307、郑1311、周豆28号。利用雷达图分析大豆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图 大豆 区域试验 丰产性 稳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0份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琼 常世豪 +6 位作者 武婷婷 耿臻 杨青春 舒文涛 李金花 张东辉 张保亮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58,共8页
采用覆盖20条染色体的68对多态性引物在120个大豆品种(系)[包括67个中国大豆品种(系)和53个引自美国的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20份大豆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N_(a)=1.9852,N_(e)=1.4343,H=0.2776,I=0.43... 采用覆盖20条染色体的68对多态性引物在120个大豆品种(系)[包括67个中国大豆品种(系)和53个引自美国的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20份大豆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N_(a)=1.9852,N_(e)=1.4343,H=0.2776,I=0.4361);中国大豆比美国引进大豆遗传多样性水平高;7个群体遗传多样性由高到低为,黄淮海地区组>引种资源组>热带亚热带地区组>长江流域地区组>北方春大豆组>西南山区组>鲜食大豆组;7个群体间总遗传多样度(H_(t))为0.2807,群体内遗传多样度(H_(s))为0.2361,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G_(st))为0.1589,基因流(N_(m))为2.6468,群体间存在中低度遗传分化,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部,群体间Nm较丰富;以群体和单个品种(系)为单位进行UPGMA聚类的结果基本一致,部分材料相互交错。大豆种质遗传多样性与地理来源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同时,不同地区间存在丰富的基因交流;黄淮海地区、西南山区、热带亚热带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的大豆材料遗传距离较近;引进大豆、北方春大豆和鲜食大豆与其他群体遗传距离较远,可作为拓宽中国栽培大豆遗传背景的物质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SSR
原文传递
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南片)46份大豆品种(系)农艺性状综合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琼 常世豪 +6 位作者 舒文涛 杨青春 李金花 张东辉 张保亮 张来成 耿臻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65-1774,共10页
【目的】综合分析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南片)46份大豆品种(系)农艺性状,为黄淮海夏大豆(南片)资源利用以及优质种质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以2020年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南片)中间试验参试的46个大豆新品种(系)为材料,对9个农艺性状进行遗... 【目的】综合分析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南片)46份大豆品种(系)农艺性状,为黄淮海夏大豆(南片)资源利用以及优质种质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以2020年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南片)中间试验参试的46个大豆新品种(系)为材料,对9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并综合分析。【结果】不同材料间9个农艺性状指标表现出较大差异;有效分枝数、底荚高度变异系数最大;产量与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单株粒重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分枝数呈显著负相关;分枝数与底荚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将9个性状转化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66.5%,并对46个品种(系)进行综合评价;供试材料分成3个类群,其中类群Ⅰ株型较高大、分枝性较好、百粒重较大、丰产性好。类群Ⅱ百粒重最大、株型矮小、分枝数少、丰产性差。类群Ⅲ分枝数最多、百粒重最小、株型中等偏小、丰产性一般。【结论】黄淮海夏大豆(南片)种质资源多样水平较高,遗传多样性丰富。通过“产量因子”、“主茎因子”、“分枝因子”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选择优良亲本。得分最高的有5个品种(系),分别为郑1440、周豆34号、濮豆5110、恒豆6号、南农47,可作为优良亲本参考改良当地大豆品种。类群Ⅰ可作为多目标性状综合性状较好的优良亲本,类群Ⅱ可作为选育大粒品种的优良亲本,类群Ⅲ可作为选育多分枝品种的优良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表型性状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1份高油大豆品种(系)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琼 李金花 +3 位作者 常世豪 杨青春 舒文涛 耿臻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3-62,共10页
以61份高油分含量的大豆品种(系)为供试材料,选择68对SSR标记引物检测高油大豆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并建立指纹图谱,为高油大豆的亲本选配、品种鉴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61份高油性指数(H)为0.272 4,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4... 以61份高油分含量的大豆品种(系)为供试材料,选择68对SSR标记引物检测高油大豆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并建立指纹图谱,为高油大豆的亲本选配、品种鉴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61份高油性指数(H)为0.272 4,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429 7,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1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GS)为0.61~0.87,在遗传相似系数0.63处,61份高油大豆材料被分为四大品种(系),并构建了供试材料的指纹图谱。将61份高油大豆材料按照产地来源及种植生态区分为群体A(来自辽宁、黑龙江、山西、河北、北京)、群体B(来自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群体C(美国引进),0.250 2,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96 4,基因流(Nm^(*))为4.688 7。群体间存在低度遗传分化,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部,群体间基因交流丰富。由3个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比较可知,群体B与群体C亲缘关系最远,群体A与群体C亲缘关系居中,群体A与群体B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大豆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SSR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50份大豆种质资源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琼 耿臻 +5 位作者 杨青春 舒文涛 李金花 常世豪 张东辉 张保亮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9-44,50,共7页
利用42对SSR标记对黄淮海地区的50份大豆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供试材料的基因组中扩增出203条带,多态性条带198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7.54%。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1.952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172,平均Ne... 利用42对SSR标记对黄淮海地区的50份大豆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供试材料的基因组中扩增出203条带,多态性条带198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7.54%。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1.952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172,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672。遗传多样度(Ht)为0.2704,居群内遗传多样度(Hs)为0.2591,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417,基因流(Nm*)为3.03。黄淮海北部大豆种质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a)、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s信息指数(I)均大于黄淮海南部。研究表明,42对SSR引物具有丰富的多态信息。经UPMGA聚类分析,50份黄淮海大豆种质材料分为2个类群,与2个居群结构基本一致。居群间遗传距离较小,相似系数较大,存在中低度遗传分化。居群内部个体差异较大,居群之间存在丰富的基因交流。黄淮海北部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较黄淮海南部高,黄淮海北部大豆种质资源较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5—2020年河南省审定大豆品种区试产量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金花 舒文涛 +4 位作者 常世豪 杨青春 张东辉 张保亮 耿臻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0-59,共10页
为了解河南省审定大豆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变化趋势,对1985—2020年河南省审定的126个大豆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审定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产量最高为3438.75 kg/hm^(2),最低为1973.70 kg/hm^(2),平均为2789... 为了解河南省审定大豆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变化趋势,对1985—2020年河南省审定的126个大豆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审定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产量最高为3438.75 kg/hm^(2),最低为1973.70 kg/hm^(2),平均为2789.40 kg/hm^(2),年审定品种区试平均产量为1995.53~3339.50 kg/hm^(2),整体呈上升趋势;审定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为33.25%~50.18%,平均为42.89%,年审定品种平均蛋白质含量为39.16%~47.29%,整体呈下降趋势;审定大豆品种脂肪含量为17.10%~22.85%,平均为19.75%,年审定品种平均脂肪含量为17.80%~21.87%,呈上升趋势;蛋白质与脂肪含量之和为50.35%~73.03%,年审定品种蛋白质与脂肪含量之和为56.96%~69.16%,有缓慢下降趋势。河南省审定的126个大豆品种中有25个高蛋白(≥45%)大豆品种和14个高油(≥21.5%)大豆品种。相关分析表明,大豆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10**;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57**。今后河南省大豆育种应在提高产量的基础上,注重提高品种蛋白质含量,使大豆产量提高和优质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大豆 审定品种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5—2020年河南省育成大豆品种亲缘分析及骨干亲本挖掘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金花 常世豪 +5 位作者 杨青春 舒文涛 李琼 张东辉 张保亮 耿臻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3-444,共12页
为给大豆育种选配亲本提供参考依据,对河南省1985—2020年育成的132个大豆品种进行系谱追溯,系统分析其育种方式、亲本组成、细胞核、细胞质遗传贡献率,并归纳骨干亲本。结果表明:常规杂交是河南省大豆品种选育的主要途径,占参试品种的8... 为给大豆育种选配亲本提供参考依据,对河南省1985—2020年育成的132个大豆品种进行系谱追溯,系统分析其育种方式、亲本组成、细胞核、细胞质遗传贡献率,并归纳骨干亲本。结果表明:常规杂交是河南省大豆品种选育的主要途径,占参试品种的85.5%。132个品种共有185个细胞核遗传的原始亲本,核遗传率最大的祖先亲本是齐黄1号,其次是沁阳水白豆和野岗1号;共59个细胞质遗传的原始亲本,遗传率最高的是郑80024-10。常被用作育成大豆品种直接亲本的有濮豆6018、郑9805、郑59、开豆4号和周豆23。根据衍生品种数归纳出6个骨干亲本,包括豫豆2号、豫豆3号、豫豆10号、豫豆18和豫豆22。其中豫豆2号作为亲本衍生出57个大豆品种,占参试育成大豆品种的43.2%,为河南省大豆育种作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大豆 育种途径 系谱分析 骨干亲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油田陆相页岩气复杂地层水基钻井液优化及应用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成 李伟 +6 位作者 张文哲 王波 薛少飞 王涛 常世豪 王军 刘星悦 《非常规油气》 2023年第1期130-138,共9页
为实现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田陆相页岩气安全优快钻井,针对现有有土甲酸钾水基钻井液体系难以保障复杂地层安全钻井、加重成本高和高密度加重困难的难题,在前期广泛调研评价多种封堵剂和加重剂的基础上,优选乳化沥青FT-R、单封DF-A和随... 为实现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田陆相页岩气安全优快钻井,针对现有有土甲酸钾水基钻井液体系难以保障复杂地层安全钻井、加重成本高和高密度加重困难的难题,在前期广泛调研评价多种封堵剂和加重剂的基础上,优选乳化沥青FT-R、单封DF-A和随钻封堵剂SD-Ⅰ对体系封堵性能进行了优化,优选重晶石粉和钛铁矿粉对体系加重成本进行了优化。认识如下:1)陆相页岩气常规地层钻井液低成本加重方式为现有有土甲酸钾水基钻井液体系+重晶石粉(密度为1.18~1.30 g/cm^(3))/钛铁矿粉(密度为1.18~1.35 g/cm^(3));2)陆相页岩气复杂地层钻井液体系为现有有土甲酸钾水基钻井液体系+2.0%乳化沥青FT-R+2.0%单封DF-A+1.0%随钻封堵剂SD-Ⅰ+重晶石粉/钛铁矿粉(密度为1.18~1.40 g/cm^(3));3)该体系流变性、滤失造壁性、润滑性、抑制性和抗污染性良好,有效保障了YYP-9井三开陆相泥页岩复杂地层安全钻井。该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陆相、海陆过渡相页岩气钻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油田 陆相页岩气 复杂地层 低成本 水基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高蛋白基因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琼 刘强 +7 位作者 杨青春 舒文涛 李金花 常世豪 张东辉 张保亮 张来成 耿臻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8期1192-1197,共6页
为了在周口地区大豆遗传背景的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的高蛋白基因分子标记,选用高蛋白大豆周豆25号和高油周豆18号作为亲本杂交构建F2分离群体,选择144对SSR引物,运用BSA方法进行大豆高蛋白基因SSR分子标记筛选,并利用Mapmaker/Exp V3.0软... 为了在周口地区大豆遗传背景的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的高蛋白基因分子标记,选用高蛋白大豆周豆25号和高油周豆18号作为亲本杂交构建F2分离群体,选择144对SSR引物,运用BSA方法进行大豆高蛋白基因SSR分子标记筛选,并利用Mapmaker/Exp V3.0软件构建分子连锁图谱和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引物32对;这32对引物在高、低蛋白基因池间有4对引物(satt182、satt419、satt239、satt598)表现多态性,但这4对引物与蛋白相关的标记不连锁,其中,引物satt182贡献率最高(3.1%)。利用标记satt182对来自河南、北京等地的50份高蛋白大豆材料进行检测,验证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50份大豆材料中检测出38份与相应的特异性条带相同,检测符合度为76.0%,检测结果有效性较高、准确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高蛋白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孔缝封堵评价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成 李伟 +4 位作者 王波 张文哲 李锦锋 王军 常世豪 《科技通报》 2023年第1期18-24,31,共8页
非常规油气潜力巨大,赋存空间以微纳米级孔喉为主,而泥页岩地层微纳米孔缝有效封堵是制约其高效开发的核心技术难题。针对国标规定的钻井液封堵性能评价方法无法适应不同地层、各类孔缝的封堵评价需要和行业暂未形成一套标准的纳米级孔... 非常规油气潜力巨大,赋存空间以微纳米级孔喉为主,而泥页岩地层微纳米孔缝有效封堵是制约其高效开发的核心技术难题。针对国标规定的钻井液封堵性能评价方法无法适应不同地层、各类孔缝的封堵评价需要和行业暂未形成一套标准的纳米级孔隙和微纳米级裂缝封堵评价方法的难题,从微纳米孔缝模拟介质、封堵评价指标和评价装置三方面阐述了微纳米孔缝封堵评价方法研究现状,明确了各类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微纳米孔缝封堵评价方法发展方向:(1)真实表征黏土水化膨胀的低孔低渗砂盘和金属楔形缝板类模拟介质;(2)纳米级孔缝模拟介质;(3)微纳米孔缝模拟介质孔径和缝宽测量方法;(4)三维模型构建和3D打印真实孔缝模拟介质;(5)智能化、数字化封堵评价装置;(6)微纳米孔缝封堵模拟评价软件。该研究成果对非常规油气高效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微纳米孔缝 钻井液 封堵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模式对不同大豆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金霞 常世豪 +7 位作者 王朋磊 李金花 舒文涛 杨青春 张东辉 李琼 张保亮 耿臻 《中国种业》 2023年第7期73-77,共5页
为探究不同种植模式下适合间作的大豆品种,用不同大豆品种(系)与玉米间作系统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大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及大豆玉米间作的最适模式,为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的间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豆品种(系)在不同种植模... 为探究不同种植模式下适合间作的大豆品种,用不同大豆品种(系)与玉米间作系统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大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及大豆玉米间作的最适模式,为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的间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豆品种(系)在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产量差异显著,周豆33、安豆109、周豆34、周豆37、安豆203、周豆41在5行大豆2行玉米带状种植(S5M2)模式的产量显著高于4行大豆2行玉米带状种植(S4M2)模式。不同大豆品种(系)与玉米带状种植的经济效益也不同,S4M2模式下濮豆5136的经济效益最高,S5M2模式下安豆203的经济效益最高。S5M2模式下适合种植安豆203、周豆37、周豆34;S4M2模式下适合种植濮豆5136、周豆41、安豆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玉米 带状种植 产量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新品种周豆29号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金花 常世豪 +5 位作者 杨青春 舒文涛 李琼 张保亮 张东辉 耿臻 《中国种业》 2020年第2期71-72,共2页
周豆29号于201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更好地推广应用大豆新品种并服务于生产,依据周豆29号的生育特征特性,介绍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为生产中能充分发挥该品种的产量潜力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周豆29号 特征特性 高产栽培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